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不重来-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九五章 其实你比自己想象中要牛气

  但唐浩泽不知道古先生那么问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想试探他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态度,还是想通过这个话题探他的底?
  说实在的,虽然古先生的势力真的很大,但唐浩泽并不惧他。
  唐浩泽一直以来在国内谨细慎微,没有什么大的把柄供别人捉。有钱人最容易出事的偷税漏税,他已经很多年没做过了。
  而一般的罪名根本扳不倒他。
  更不要说他有相当相当一部分身家在海外。但那都是明明白白的,甚至不存在专业资产的嫌疑。
  再有就是,《物权法》已经确定在国庆节颁布实施。到那个时候他就算的被人谋算得坐牢了。他一旦出事,肯定是举世瞩目的,那他的所有财产都依然都是他的,谁都谋夺不去。
  在所得不多的情况下,大概也不会有人非要对付他。
  不过对于古先生这个人唐浩泽的态度是,就算做不了朋友,也最好不要成为敌人。
  他觉得古先生之前能调查自己,日后大概也会关注,甚至继续调查。他现在太虚伪,未免显得太没有风度。
  他想了一会,说:“其实西部大开发,肯定是以国家资本为主力的大战略。在我看来,在西部的交通没能和东部连通之前,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不可能和美国历史上的西部大开发相提并论。因为两个国家的西部,除了资源多之外,没有太多的共同之处。”
  他顿了一下,说:“当时的国际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美国开发了西部,相当了多了大片的完全属于自己控制的殖民地,对其东部发展的促进作用当然会显得非常巨大。而中国的西部,本来就是我们国家的领土。开发了只是让资源产量更高,意义上,不可能与当时美国的西部大开发等同。就连我们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也提到,其中有巩固国防的意义。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西部的国际局势,让中央相当担忧。”
  “您的意思是,对这个大战略不看好?”古先生眼里多了意思审视。“但是东部的经济要进行转型,这种转型肯定会将部分产业淘汰转移出东部沿海地区。而这些被转移出去的产业最适合的落脚点,肯定还是我们自己的国家。西部可以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未必不能在这个大战略取得比较快的发展速度。”
  唐浩泽笑了笑,说:“问题是东部沿海省份实际上也有很多地方经济不算发达。目前中国其实三个重要的经济区。一个是京津地区,一个是长三角地区,一个是是珠三角地区。它们都位于沿海,并以几个大城市为核心。它们产业集约型非常强。这三个经济区就算要淘汰转移一部分的产业出去,也可以在区域内实行转化。比如长三角地区,可以向经济相对落后的皖省等省份转移。京津地区可以想渤海湾地区转移,珠三角可以像东粤省其它地方转移。真正会转移西部省份的,肯定不会多,而且是落后的产业。最多也就是转移到中部、和西南部。”
  他顿了一下,又说:“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当高。在内需还没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出口依然是中国企业产品的关键销售渠道。而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90%以上在东部沿海。西部省份在没有打通对西的陆路大通道之前,就必须通过东部沿海的港口出口。再有,东部沿海地区,也是我国消费力最大的地区。而现在西部链接东部的交通还差强人意。”
  他最后结词说:“不是我不看好,而是基础建设还没做好。而那不是民营经济能决定的。”
  古先生知道唐浩泽说的差强人意只是给面子。虽然过国内已经建了不少的高速公路网。甚至开开通了几条高铁。但那那明显还远远不够。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交通了网络。现在西部的交通最多只能算是比较大的城市交通算是比较发达的。
  但就算他是太子【2】党对这个事也没有置噱的余地。
  “那唐先生觉得西部的房地产行业会有什么的发展趋势?”
  唐浩泽一听他又将话题转回了房地产行业,就笑着说:“自然也是值得投资的。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总要有一个龙头产业带动经济。”下半句他没说:要不然中国可能就要乱了。
  “那么说来,您也会向中西部扩张了?”
  唐浩泽笑了笑,说:“那自然,以后还请您多多关照!”
  古先生看着他,好一会才笑着说:“也请您多关照!”如果他没猜错的话,这个让自己都有些妒忌的人,是在表达一种善意:以后不会和他作对。
  他也不想和唐浩泽这样的人敌对。他不惧,但那样的敌对太无谓。
  钱是赚不完的,他们两个完全没必要进行恶性竞争。
  双方有碰了一下酒杯,算是达成了协议。
  唐浩泽突然说:“古先生,我最近考虑铺设一条电影院线,正在找场地。您的那些地产项目不知道有没有合适单元?”
  古先生一听,笑着说:“院线?”他想到圈子网现在已经有一家娱乐公司,只以为唐浩泽是想要扩大在文化方面影响力。而且那些房产卖给谁都是卖,就说。“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和那些公司联系,我会让人知会他们。”
  “谢谢!”
  “您给钱我赚,我说谢谢才对!”古先生叹了一口气,说。“这个论坛的计划是让东部的资金去扶持西部开发。刚才您却说如今还不是投资的最好时机。看来这个论坛最后只能流于形式了。”
  唐浩泽看他还在试探,不过他也相信古先生这样的人,既然做出了承诺,大概也是守信用的,日后双方除非是发成了严重利益冲突,不然双方不会成为敌人。
  他想了一下,说:“那要看是什么行业。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可以去投资。比如去西南,比如长江沿岸。另外还有需要接近原料产地的行业,也可以投资。还有一些政府规划产业转移也可以投资,比如丝纺行业就从长三角转移到川中了。”
  他顿了一下,说:“当然,还有很多产业都可以投资,五年之内我们国家地利分界的东部的交通网络会和现在有很大的发展。现在投资,五年后交通问题也就不大了。”
  古先生笑着说:“这么说,您还是很看好这个战略的。”
  唐浩泽一脸的慎重:“您可不要这么说?那是首长们的集体智慧,我怎么会看衰?”
  “哈哈,我的意思是:不只那样口头上的支持,而是付诸行动的支持。”
  付诸行动的支持?唐浩泽从这话品出一点味道来了,古先生是希望他能在这次论坛中给出实际行动?
  古先生看到的眼光稍微有些闪烁,知道他在衡量得失,就笑着继续说:“正如您刚才说的,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循次渐进的过程。但也需要一些榜样。您是我国商界的代表性人物,如果能做出榜样,带动作用肯定很明显。”
  唐浩泽感觉有点搞笑。中国的经济,官方的调控指挥棒作用历来巨大。如果西部值得投资,哪还用个人做榜样?
  他觉得古先生那么说,其中明显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利益关系在里面。
  不过他考量了一阵,觉得投资也不是不行。
  西部,特别是西南部迟早会成为的中国投资的热土。只要看准了行业,提前布局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至于古先生能从中得到什么,那是对方的本事。
  唐浩泽考虑了一阵,说:“我会考虑的。”
  唐浩泽没有明确拒绝或者同意。古先生也不可能逼他,便笑了笑,说:“确实应该慎重考虑。我先过去和吴教授打个招呼。”
  唐浩泽举杯和他碰了一下,说:“好!”
  他喝了一口酒,看着古先生转身想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走去,心里还在想着对方为何那么热衷支持西部大开发。
  “浩泽,你和古三很熟?”
  古先生据说在家族中排行第三,所以京城的一些人在背后叫他古三。宁翔鹄是看到唐浩泽和古先生好像说了很久的话,就有点好奇了。
  “去年在沪市见过一面,说过几句话。你和他熟吗?”
  “能说得上话。”那就是圈子层次不同,但相差不大。
  唐浩泽笑着说:“他刚才跟我说,希望我能做一个投资西部的榜样。那不是官方做的吗?难道他准备弃商从政了?”
  “他跟你那么说?”宁翔鹄看了一眼古先生的方向,笑着说。“不过他虽然是半个资本家,但也算是半个政客了。两大代表,京城工商联副主席等等一长串的名号,他年纪不大,但资历不轻。更何况……”
  更何况古先生的家族很强大!中国也不是没有商人直接担任较高领导职务的先例。
  他顿了一下,说:“不过,之前我听到风声说这个论坛能成事,他在其中出了很大的力气。之前还以为空穴来风。现在看来八【2】九不离十了。”
  “是他促成这次论坛的?”唐浩泽楞了一下,马上又笑了。“怪不的他特地来试探我的态度。”
  “他当然要的试探你的态度。他也许很厉害,但在很多行业,你说一句话的影响肯定比他大得多。听说他正打算加大对的西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力度。”
  唐浩泽听这话,好像是在暗示些什么。


第四九六章 试探和条件(五千字章节)

  不用宁翔鹄说,唐浩泽也知道自己在国内商界的地位不低。
  虽然他基本不怎么出席活动,也极少去国外出访。但世界上没有谁会否认他在商业上的成就和影响力。
  他很有自知之明:他取得成就都是是靠着的三分运气、五分作弊得来的,剩下的两分才是他自己的努力。
  他自知不是天才,但也不会妄自菲薄。
  他现在说一句严肃一点的话,商界很多人都要在脑子里分析一转才更安心。
  照宁翔鹄这话,那古三是想要利用他来着?
  那样的算计,倒不会让唐浩恼火。
  他只是不明白古三那么做,是得到了官方的授意还是自作主张。如果是前者,唐浩泽愿意配合。
  但如果是古三自作主张,他就要问一句“所为者何”了。
  唐浩泽和卢梦提前从酒会中离开。晚上唐浩泽没有再出去应酬。
  回到房间后,他还在想着古三想要他在论坛上表态积极相应西部大开发,甚至可能还有论坛结束后作出实际的投资行动,到底是有什么目的。
  难不成古三是要以此作为敲门砖,打通的仕途的大门?
  虽然古三的父亲是数一数二的高官。但如果上位太突然,也会让人诟病任人唯亲。
  唐浩泽觉得那样的可能不是完全没有。
  不过,他始终认为古三是极有可能是得到了官方的授意。
  古三出面,官方能达到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到西部大开发,推动这个战略的目的。同时还能让的古三得到一定的政治资本或者其它的实惠。
  在唐浩泽看来,这样的可能倒是最大的。
  唐浩泽在酒店考虑着古三的目的。此时的古三也正在与人讨论着他。
  这时古三已经在一个朋友家。他这个朋友实际上也是的他的合伙人。
  “照你那么说,他会答应?”古三的朋友弯着嘴角,表情显示出他的愉悦。“如果他有行动。我们再宣传一下,官方再出来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适当的解读,应该会有不错反响的。”
  这是一个别墅内的小酒吧。
  古三拿起面前红酒,喝了一口说:“我感觉他对西南部的投资意向比较大。刚才和他谈了十来分钟分钟。他至少西南部三次。或许他本来就看好那里的投资环境。我觉得他会同意的。”
  他们口中的“他”,说的正是唐浩泽。
  “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列入五年计划。地方和中央都会有所动作。不过官方只能针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再不然就是扶持一批当地的国有企业。工矿业和旅游业也肯定是扶持的对象行业之一。那对我们的计划也有帮助,但帮助不大。想要达到我们的宣传目的,民间资金的流入才是最好的宣传素材。”
  “商业和工业确实需要民间资金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古三心里想着唐浩泽看好西南的原因是因为资源充裕。但那些的资源的开发,肯定主要会落入国有资本手中。唐浩泽就算有再大的想法也不可能拿到那些开发的项目。“你说唐浩泽为什么会那么看好西南地区?还有你觉得他会不会其实和我们一样想着投资房地产?”
  “不会吧!”古三朋友坐直了腰,显得有些紧张。“他手上可是有不少钱。如果他将那些是钱和我们抢生意。我们就是为他做嫁衣裳了。”
  古三皱着眉想了一会,说:“他认为房地产会是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现在已经可以肯定,如果看到机会他绝对会投资房地产,但我觉他不会将所有资金都投下去。”
  “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你别忘了,天方地产在去年可是连三四线城市都没放过!现在西部的房地产行业虽然还没有真正起来,但他越是看好房地产,就会将越多的资金投入到这个行业。”
  “他要投资,我们也没办法。”古三眉头舒展开了,笑着说。“再说了,我们也不可能垄断那里的市场。”
  他朋友想了一下,觉得他说但也不无道理。只是他心里还是不得劲:“就是觉得如果被他在股市那样建了一个老鼠仓会让人的很呕血。”
  特别是是想到,如果不是唐浩泽在股市弄老鼠仓大发横财的话,现在他们也不至于那么担心。这么一想,他心里就更加的不得劲。
  各地政府卖了那么多年的土地,中央对这方面的监控已经相当的严格,而且必须公开竞价,暗箱操作的是已经没有多什么的生存空间。
  他们想要买地,如果遇到的竞争对手是普通的公司。他们打个招呼,许一点好处,竞争对手大概就会退出竞争。
  而天方集团也许还不算是国内顶级的房地产公司,但有唐浩泽在大概也能让他们的退出竞争代价不小。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天方集团和他们没有直接竞争关系。要不然他们通常的手段,对唐浩泽没用。
  比如他们最有利的武器是和银行的关系。他们可以让银行拒绝或者延迟贷款给竞争对手。
  而对天方集团,那样的手段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唐浩泽有足够的资金,前期根本不需要借贷。等天方集团资产增加到一定程度,银行未必会不同意借贷。再说,圈子网与海外银行的关系不过。国内借贷不到钱,唐浩泽也可以向国外银行借贷。
  想要用其它手段搞事?现在的唐浩泽不是他们能搞的。唐浩泽这几年经营的,不仅仅是企业,还有他的关系网。
  唐浩泽的关系网可不是仅仅是针对个人。最重要的关系网,是他和军方的合作关系,还有官方对圈子网的看好。
  古三知道,不管是军方还是官方,都不会让人轻易动圈子网和唐浩泽。
  正是因为知道无法压制唐浩泽在房地产的野心,他才会和唐浩泽达成协议。如果他非要和唐浩泽敌对,大概最终只会两败俱伤。那对他也没有任何好处。
  他笑着说:“如果他是打算做老鼠仓,我们就是在老鼠窝。只要控制好局面,我们肯定事吃肉的那个。给他一点骨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担心的是,肉被他抢了。”
  古三想了一下,笑着说:“我可以问一下他有没有抢肉吃的的打算。”他说着就真的拿出点电话,找到一个从未拨出过的号码。
  他朋友看到他的手机笑着说:“说起来,我还是很佩服他。他的麒麟手机,非常好用,还相当的有气派!就是贵了点。”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商务版麒麟智能手机一万六千多的价格,一顿饭钱都不够。但相对其它手机最贵也不过六七千的价格而言,一万六千六百六十,真的很贵!
  古三笑了笑没说话,拨通了那个号码。
  卢梦正在洗澡,唐浩泽就在房间里上网。电话响了,看到是陌生的电话,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接通了:“您好。请问您是?”
  “唐先生,您好。”古三自我介绍了一下后,说。“很抱歉这个时候打扰你。不过刚才与你一席话之后,我就一直的茶饭不思。想不明白啊!”
  唐浩泽听这话,笑了一下,说:“您,大概,不至于吧!”
  “至于。怎么不至于?我怎么也想不通为何您那么看好西南地区的发展潜力?”
  唐浩泽一听这话,觉得对方又是在试探自己。
  他想了一下说:“很简单!西南地区在大西部相对而言,人口比较密集。本身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另外,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再次资源丰富。最后,电能充足。”
  古三听他像是简答题一样的回答当然不满足:“能说的详细一些吗?您说的我也大概能想得到。但其他地区也并非说不具备那些优势。您却独独看好西南地区。这才是我最想不明白的。”
  唐浩泽心说,想不明白就慢慢想。但他知道对方肯定能想得到,只不过是在试探他。而且他肯定对方肯定也是看中了西南地区的发展潜力。而且,看中的应当是房地产行业。
  古三这个电话,是在试探他自己是否也盯上了房地产!
  西南地区的房地产,他当然也觊觎着。但他没想过马上将主要资金投入到的西南地区的房地产。
  因为西南地区房地产还需要几年才会被炒起来。目前值得注意的只是川中的两个省会城市。至于其它城市,唐浩泽认为可以涉及,却暂时还不值得投入太大。
  “攀枝花的铁矿和西南地区的有色金属,可以为重工业提供成本较低的原料。西南是整个我国水力资源最充沛的地区。充足的谁能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电能,更可以保证工业用水。相对比较密集的人口,但因为地形的原因相对北方西北地区耕地更少,劳动力更充裕、人口更容易集中到城市,更容易形成消费市场。另外大西南曾经是全民备战的核心地区,拥有一定的工业技术基础,也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基础。”
  “原来是这样!不过您觉得西南地区那个省份最适合投资工业?”
  “那自然是四【2】川。其实重【1】庆地区的基础条件也相当不错。但重【2】庆地形相对比较崎岖,对形成大的产业基地有一定的制约。”唐浩泽将自己的理由说出来。“如果无法形成设备、零件、加工、组装、包装、原料、物流等等配套产业区,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大经济圈。”
  古三同意唐浩泽的说法。中国现有的主要经济圈,实际上都是一条完整产业链。
  以珠三角的轻工业大经济圈为例。
  珠三角的很多产业都是相对比较集中的。比如中山,比较集中的产业有四个:电器、制衣、照明灯饰、家具。这四个产业需要周边地区的其它产业提供支撑。比如纺织、机械、包装行业、模具、化工等等,还有运输、包装等等。
  每一条产业链中,都是中小公司依附着大型企业生存。而大型企业有不得不靠着大量中小企业满足自己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需求。
  可见,想要形成的一条产业链,就必须要在区域内形成高密度的产业群。不然一两家大型企业,是不可能独活的。
  就好比湾州市,也曾经有过几家规模不小的企业。他们的破产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是国营。后来改制也没能活几年。原因没有配套的工业体系,他们经营成本太高。
  举一个最简单的一个例子:生产设备的一个零件坏了,方圆几百公里都找不着。换一个零件的成本比阳城地区的同类企业要高几倍。
  再有原料、市场的运输成本等等。各个环节的高成本都让它们的经营成本变得更高。在市场化之后的竞争下,它们最终只会被淘汰。
  其中半球电器就比较有名。
  在九十年代,半球是相当有名的牌子。但如今它的厂房正在养草。这家公司注册后的经营范围,只是清理股东的债权债务,也就是说,没有生产任何实际产品的许可。
  目前半球剩下的就是一直经营着一个品牌。为了经营好这个品牌,一直没有任何产品,却拿到了所谓“省名牌”称号,获得“免检产品”资格。实际上就是花钱将牌子名声经营好,然后授权给其它企业生产的方式获利。
  据说该公司在上世纪九几年还用牌子的名气非法发行股票,说是很快要上市,将法人股票卖给个人。一些人得知实情后,起诉了这家企业,拿回了损失。但不少人拿着和废纸等价的股票欲哭无泪。
  不过,这家企业在一六年换了一个名字,重新注册之后,重新开始生产电器。,可能是得到了投资。
  但是现在,圈子网的电子设备专卖平台都不接受申请这个的品牌的电器的上线申请。因为挂着半球名号的电器,很多都是小作坊生产的,没有任何质量保证。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主体依然是工业。西南地区想要发展一个产业配置完善的经济圈,关键还是先形成一个大的工业产业区。而这个产业区,又必须是大区域的。
  如果想着在一个城市搞一个工业区就能将城市发展起来,那未免有些理想化。
  四【2】川还有一个平原,适合形成一个大的产业区。而重【2】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