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不重来-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名,要掉到百页之后。”
他这么说,唐浩泽想了一下也就明白其中意思了点头说:“那我考虑清楚再说。”
去问了价,就证明你在意现在的情况。如果问价后觉得价格太高不花钱,人家也不会强要你花钱,但他可以让你的状况变得更差,迫使你不得不花钱。
就好比是一个小明星,突然红了,用正规的手段抄作很厉害。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水军就想赚他的钱。水军不用去威胁他的,只需要黑他。明星明知道是对方下的黑手,但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上门去。求着他帮忙炒作,价格还得比正常更高。
那相当于是花钱消灾。
相似的手段也可以用在商业上。除非是你表现的毫不在意。
沈亦这时说:“其实我们也不一定要做广告。现在我们的用户已经相当多,而且这次网络招聘会带来的新用户肯定会更多。仅仅是今天上午,我们就新增十一万的用户。我觉得盲目增加用户数量,经营成本也会随之增加。现在这种情况与其去想办法增加新用户,倒不如用现有的力量,将新增的用户黏着。”
唐浩泽自然希望能将尽可能多的用户留住:“那,你有什么想法?”
“网络对于网民最大的用处,是娱乐和获得资讯。我们现在的人手还很少。如果依靠我们自己,我们是没办法提供多少资讯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用户,让他们为我们提供资讯。”
“等等!”唐浩泽喊听他。沈亦的话给了他一个提醒。“我想到一个办法。如果我们网站提供一个板块,比如说一个网络百科,让用户编辑各种词条在我们的网站公开。”
“网络百科?”沈亦笑着说。“这个主意更好。我之前还只是想着让用户提供一些笑话,或者一些自己见到的新闻,或者是在自己的空间发布一些游记和其它有用的信息什么的。这个网络百科,格调确实显得更高一些。”
唐浩泽笑了笑,没敢承认那真是自己想出来的。网络百科那样的WEB2。0网站,在后世不知道有多少,只要是做门户网的几乎都想着要弄一个的。
他笑着说:“我们可以接受游记或者笑话,但不能接受新闻那样的东西。没有专业的媒体素质用户报道那些事,很容易出事。我们还可以专门设立一个板块,让用户将专业资料上传到网站中。一些论文之类的文献,我们可以采取收费的方式供阅读和下载。但是现在的网速,让一些比较久远的发表过的论文图片无法上传。”
甄德率马上说:“这个收费项目可以做。不过我们这不能让用户乱来。既然是收费的,那就必然要求用户必须是实名制才能上传,而且保证版权所有。”
唐浩泽点头说:“说得没错。这收费板块是需要长期经营,也许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有什么收入。但我们可以先做起来。我们要在这方面要做品牌。专业的论文之类的,我们需要找拥有版权的出版社。至于个人用户上传的东西,除非愿意承受版权纠纷带来的损失,否则最多只给上传计分,而不能收费。”
沈亦沉思了一会,说:“现在我们网站的用户大多是年轻人,而且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他对知识的需求,就像是我们学生考试的时候都希望能划重点一样。也许我们可以开辟一个问答板块。用户提问,其他用户回答。那或许也能留住一些人。”
“这些点子先记下来。沈亦你先将程序做出来。”唐浩泽笑着说。“等网络的条件允许,我们就马上上线。”
…………
谢芸是沪市一家主营电子的大型企业人事部的职员。她刚从上司手中将求职者的简历带回来。
这些简历中,人事部经理已经将符合面试条件的人选了出来。
谢芸登上圈子网,然后登入自己公司的邮箱。里面有一个专门的求职者求职这样的选项。只要点击它,会将求职简历筛选出来。
而且简历排列的顺序,是按照求职者对职位要求条件满足程度和投简历的时间排列。
这对她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她刚点开,发现又有了一些完全符合条件的新简历投递来了。不过她暂时没有去管他们。她打算先回复公司已经决定邀请来面试的求职者。
圈子网的的企业版邮箱,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她可以先编好一个统一的回复信件。邮件接收者的姓名和求聘的职位,只要她选择了需要回复的求职者后就会自动生成。
她只需要按照公司招聘的不同职位的不同面试时间,分别发送群发邮件就可以完成工作。
而她们公司今年要招聘数十个储备干部。如果和以往那样需要一个个打电话通知,对她的工作来说,会麻烦很多。
而她不知道是。她这些邮件才发送出去,同时也会向圈子网发送一个数据。
她们公司发出面试邀请的数据统计。
而在求职者这边,圈子网呼吁他们完成一个求职调查表。填写者会获得一定的积分奖励。
圈子网的网络招聘会时间很长,一共有两周。不过第一周的工作日结束后,圈子网就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并且很快经由甄德率送到一些媒体记者手中。
甄德率和南方报的一个记者相熟。这算是一个“正能量”的报道。所以这位记者倒是可以按照这些数据写一篇报道,看可能不能通过编辑的审核刊登。
记者正在撰稿,一个女记者过来瞧了一眼。
她看到上面写着一万六千八百个企业五天内共发出面试邀请累积六十八万份,成功求职六万五千人?其中东粤省一万八千三百多人成功求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八千一百人?
“马哥,这个数据会不会夸张了?”
马哥一边打字一边笑着说:“我朋友送来的稿子。他是圈子网的内部职员。他保证这数据没有什么水分。数据都是通过网络调查统计得出的。”
正如马哥所想,那是社会“正能量”的报道:东粤院校积极与圈子网合作,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渠道。
这份稿子被编辑通过,可以刊登。
这样的新闻不仅南方报报道了。其他省份也有的媒体也拿到了相应的数据。
实体媒体报道,网路媒体自然也不会消停。一时之间,网络招聘会再度成为热搜词。不过这次搜索引擎也不敢将圈子网放到太后面了。
但依然在主要的竞争者之后。
唐浩泽感觉这次变成竞争对手蹭圈子网的热度。
圈子网也对内部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说,确认通过圈子网成功招聘职员的企业,每招聘一个人就会得到一定的名誉积分。
网络招聘会第一周结束后,圈子网对外公布,将会增加网站的服务功能,促进入驻企业板块的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
比如入驻企业可以选取业务需求范围,可以在圈子网中寻找需要的合作企业通过邮件进行联络。
“荣誉积分,会有企业合作对象满意度为标准。为企业用户在选取合作对象时提供参考。圈子网将会针对企业用户选区的合作对象类型,将同类型荣誉积分为正数的前十名企业以滚动广告的方式在该企业页面进行推广。推出站内搜索引擎,方便企业用户在网站内寻找最合适的合作对象……”
由此,圈子网正是推出企业商务交流服务。
尔后,圈子再次公布,实名制用户将可以在圈子网内获得20M的免费空间,用于制作自己的网页。网页布局只能根据圈子网设定的模版进行。不过网站先期可以提供六十种不同的模版。并且以后还会增加。
甄德率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用户的免费空间,是用户展示自我的地盘。用户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只要用户不违反国家法规。网站不会进行任何的干预。而且,我们承诺,用户的免费空间会随着硬件技术升级,而不断扩大。”
圈子网因为网络招聘会成为热搜,这两个公告更加是如同火上浇油,让圈子网好像突然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知名度最高的网络公司。
报道一下子铺天盖地的。
网络招聘会带来的宣传效应超出了唐浩泽的预料,而且超出颇大一截。
一周之内,圈子网的用户数量新增了一百二十多万。让圈子网用户总数超过了五百万,一周之内的活跃用户达到84%。而日点击流量首次破亿后,就一直居高不下。
这个成绩也让唐浩泽感受到一定的压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是接下来的路如果没走好,结局有可能是一蹶不振。
这两天有点事要忙。今天先更两章,等会再更一章
第一七九章 养殖,从海洋到天空
圈子网最近的快速发展,是在特定条件下取得成功。这种成功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能被巩固下来,就看唐浩泽他们如何去处理。
在这种情况,唐浩泽也没有多少办法了。
该做的,他都已经做了。增加更多的功能,提供目前独一无二的用户体验。公司内部也设立了后勤和财务两个部门,让公司运转更正常。
如果这些都不能留住用户和稳住公司的现状,他只能认栽了。
现在想来,唐浩泽觉得沈亦说的没错!
如今圈子网与其盲目去增加用户数量,倒不如将钱用在提高服务用户方面,留住已有的用户。
只是,想在两周之内消化之前吞下的用户群体。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而甄德率第一选择面向入驻圈子网的企业推荐营收业务,也是留住用户的一个方法。应当说,那是要去芜存菁。将可以为网站提供直接收益的企业筛选出来,网站将服务资源倾向这些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留住他们。
但是圈子网再好,唐浩泽现在也还无法预料它未来的前景。
网络企业可以在上市之后资产会变成很多。但那不代表企业的盈利数量会很高。
他记得看过一个新闻,二零一七年全球盈利最高的企业是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而阿里集团,市值极高,但只有不到二十五亿美元的盈利。
网络企业,想要发展,就要不断烧钱。赚的钱多,烧钱更多。
只有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收支平衡,出现正现金流。
圈子网接下来的营收业务就算能顺利推开,唐浩泽也不敢保证它在两三年内能有盈余。他只希望只要的投入不会太大就行。
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他需要有其它方面的收入,才能不断填圈子网这个大窟窿。
最近一个月,唐浩泽为了圈子网的业务,就已经投入超过四百多万。这占了他现金的五分之一。加上之前投入的,他已经在圈子网投入了超过七百万。
而这才仅仅是半年时间而已。
唐浩泽希望自己的资金能尽可能坚持得更久。他越晚接受融资,对他和圈子公司就越有利。
和邓小权合作的养鸟项目,这是他一个计划中的创收项目。
在那个项目中他投资了十八万进去,最后占45%的股份。王维前期投入五万,并承诺后续在投资七万,占30%的股份,而邓小权以技术入股,占25%股份。
因为投资比之前的计划更大,初始的养殖规模自然也就更大了些。
邓小权那边已经购买了大批的乳鸽回来,已经开始了养殖。唐浩泽趁着周末就和王维去到了福和镇的养鸽场。
去到养鸽场,唐浩泽发现实际上就是一些简单的棚子。棚子用手臂粗的钢管直接种在石头里,用水泥固定住。上面是一个钢架盖了石棉瓦。
每一个棚子都有四十多米长,七八米宽。大部分用半透明的板子围住,但是有一些排气扇口。
但是另外一端,顶上是透明的波纹塑料板,有一米搬高的围墙,围墙到棚顶就都是铁丝网。
邓小权带着两人在养鸽场参观。
他给两人解释养鸽棚的设计:“这样建鸽社,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通风和光线更好一些,另外一边冬天夜里可以放下帆布,可以保温。”
他们走进一个棚子,唐浩泽可以看到周围被半透明波纹板挡住的地方,放了不少的架子笼。
鸽舍里有几个妇女正在喂鸽子。一些鸽子买回来没多久还小,无法自己觅食,只能是人工喂养。那几个妇女推着向大型吸尘器一样的东西,以此给放在架子笼中的小鸽子喂食。
唐浩泽看着她们将一个气泵嘴一样的东西,捏开鸽子的喙,将前面的软管伸进鸽子喉咙,然后手轻轻扣一下“扳机”,鸽子的嗉囊就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膨胀起来。喂好后的小鸽子,连站也站不起来。
嗉囊太重了!
唐浩泽看了一会,回头问邓小权说:“这样喂食,会不会对鸽子的消化系统产生损害?比如肝脏的承受能力?”鹅肝就是用这种方式喂出来的。
邓小权笑着说:“给鸽子喂的,至少有一半是水,很快会排泄出来。这些鸽子每天喂两次。等它们能站立起来,我们就不用这样喂食了,只需要放一些食盆,它们就能自己进食。那边有空地,这样大的空间,也能让它们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唐浩泽看了一下这个棚子,最高处,足有五米,这样的空间却是能让鸽子能飞一下。而另外一头看着大概有一百来个平米,上面搭了不少的横杆。大概是供鸽子在上面歇息的。
王维数了一下笼子,问:“表哥,这些笼子能养多少鸽子?”
“这些架子笼,是给鸽子产卵和孵化用的,一个格子养一对。一个架子笼,能养六十对。这个养殖棚,有二十个架子笼。能养一千二百对。”
“现在有多少了?”
“一千六百多对。后面的会陆续送来。”
唐浩泽刚才数了一下,整个矿坑中现在有七个棚子。那么说,这里暂时只能容纳不超过八千四对鸽子。
他问邓小权:“权哥,外面的那些水潭,水深不深?”
邓小权笑着说:“不算深,最深的一个也不过是一米左右。我在想着尽快就要将它们弄干的然后填上土的。要不然这些水留在这里,只会养蚊子。等填平之后,还能建十鸽子棚。”
“这蚊虫又怎么处理?鸽子应该很怕这蚊子吧。”
“成鸽不怕,但乳鸽很怕。如果被蚊子叮了眼睛,乳鸽的卖相会变差。你看那些紫光线到灯。”
用紫光线灯引虫子。
邓小权又说:“这里肯定需要经常灭蚊。减少蚊虫对鸽子的侵扰。”
他们在鸽舍中看了一会,邓小权就带着唐浩泽他们来到用废集装型改造的“办公室”,办公室占了一个集装箱,而另外一个,被改造成邓小权的宿舍了。
邓小权给两人重新泡了茶,说:“按照计划,我们会在下个月就能买到三千对鸽子。之后就留下一些自己繁育的乳鸽作为种鸽。我算过,要维持开支,大概每次买到一半的乳鸽。按照正常情况,我们大概需要六个月就能将所有的鸽舍都利用上。每个这样的鸽舍,大概需要十五个人才能打理好。现在我们请的都是本地的村民。一个月要支出九千块钱到一万。”
王维问:“现在钱不够用了?”
“暂时还能坚持两个月。对了,这段时间的开支我都记起来了。我拿给你们看!”
唐浩泽和王维也每推辞。唐浩泽看过之后,也没说什么。
王维却说:“我下个月可以拿一万三千左右出来。再下个月也差不多。这应该能维持到卖鸽子吧!”
邓小权想了一下,说:“那肯定没问题。现在主要就是饲料和人工的开支。”
唐浩泽对这个项目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如果做大了,他一个月拿到几十万都是有可能的:“除了资金之外,这里还有其他困难吗?”
“这里还需要贝壳。最好是牡蛎壳,拿含钙高。现在还不急,但当鸽子开始繁殖,因为我们的养殖模式,鸽子摄入大量的钙才能保证鸽子的健康。不然频繁繁殖,会让鸽子缺钙。等我们养的鸽子多了,这附近的贝壳肯定供应不上。”
王维马上说:“这个问题我来解决。我会在沪市收集牡蛎壳送来。”虽然远了点,但送来也不会耗费太多的成本。
邓小权笑着说:“等我们存一点钱,我就将那些水潭都抽干。到时候,我们大概能养两万对鸽子。”到时候他就可以弄一个场地实验黄花雀养殖了。
唐浩泽对两万对鸽子的养殖规模并不满足。
他说:“权哥,等养殖场有一些钱之后,我觉得我们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扩张,再找一片地。多开一个养殖场。”
邓小权想了一下,说:“那也行,我会留意地皮。有合适的地,我们又有钱的话,我就先拿下来。”
唐浩泽点头说:“如果我们能养十万对鸽子,以后做什么都方便。”
十万对?邓小权咋舌,说:“养十万对鸽子?那可是大工程啊。”
“所以权哥你完全可以先招一个年轻人培养成技术员。找个老实勤恳的。以后让他做场长。以后再用这种模式,继续扩张。”
长三角的市场很大,而且现在高速公路在这片平原地区铺设的速度很快。他们养殖出来的鸽子,完全可以在整个长三角销售。
唐浩泽又说:“我们的养鸽场,不一定非要在附近。也可以在其他城市。”农业产业,自然是约接近市场越好。运输成本和风险都会降低很多。“还有,如果近期内钱短了,跟我说。如果可以提前将鸽舍都能利用上,我可以先将钱垫着,等以后赚到钱了再还我。”
那相当于他是投资更多。但他不想计较太多。这里的他肯定管不上。主要得靠王维和邓小权两人打理。这钱就当他是他先借给养殖场发展的。
刚才他看过邓小权的账目。相当清晰。
一些东西的价格,他回去查一下就能知道有没有作假。至于饲料,动物饲料一天大概就是体重的5%左右,而幼体,大概是8%到10%。
他查账也好查,邓小权认真做这个项目,养殖规模扩大后他能赚的钱也会更多。
如果开了几个养殖场,完全可以成立一家公司,那他可以安排一个可以信任的财务方面的人在公司里,帮他监督公司的运营。
第一八零章 被迫的深谋远虑
对于唐浩泽的“好大喜功”,邓小权表示出疑虑。
他对唐浩泽说:“浩泽,十万对鸽子,正常情况一个月能出七万到七万五对乳鸽,市场不一定能有那么大的需求。那我们就要将部分的鸽子养到幼年成鸽出售,这需要更多的鸽舍和成本。而且如果我们要发展到十万对种鸽,除非是加大投入,否则需要四五年才能累积到那么多的种鸽。那还是销售跟得上的前提下。”
他解释说:“按照我们的养殖模式,种鸽会比较容易老化。老化的种鸽必须淘汰。所以后期自己培育的种鸽占自产乳鸽的比例会更大。那样一来,我们的销售额会下降。”
需要四五年时间才能扩大到十万对种鸽?
唐浩泽觉得这个时间太长了点。而且他也不能在这个项目上再增加投入了。
他想了一下,说:“权哥你在这方面是专家。当然你你的意见为主。”
对专业的事,自然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邓小权想了一会,说:“也许我们可以在两年内扩充到五万对的规模!”
唐浩泽点头,说:“那就先养五万对。以后,我们在看条件再另做打算。”
唐浩泽和王维在福和镇只待了大半天。和邓小权一起早在吃完晚饭后,两人就叫了一辆车返回沪市。
在车上,唐浩泽对外王维说:“王维,你那边的生意能继续扩张吗?”
王维有些迟疑,说:“想要继续投资,需要等到明年。”他现在每个月能从收购站赚到一万来块钱。但是那些钱他都需要拿出来偷到养鸽场。
“现在我们的收购站每月大概能收几万块钱的货,一个月能赚三万多到四万。就是我分到的钱要投到权哥那边。”
唐浩泽知道王维的为难。而他自己也不可能无节制地投入更多。
他想了一下,说:“要不这样,你和权哥商量一下,如果那边资金不短,你先不用将钱全部投到那边去,就将钱投一部分到收购站。你多找一些老乡来收废品。”
王维点头,说:“我会和权哥商量。”
唐浩泽说:“我女朋友他爸爸那边已经联系过了。之前我和你说的那个在东南亚的生意能做。他们正在和货源地进行协商,估计明年就要开始做。我们需要钱投资。”
既然是合作,双方当然都需要投资,而王维现在的收入就靠着收购站,收购站如果依然是每个月分一万多点,王维根本没有那个实力投资。
王维也明白唐浩泽的意思了。
既然是要做那个生意,他的想法也就发生了改变。
他说:“如果是这样,我们收购站却是需要扩张生意。”
他觉得是时候去多跑一些工厂,看能不能就将更多工厂的废品直接收到收购站中。
他想了一下又说:“我计划下个月买一辆二手的弄车。大概需要三万左右。有了汽车,我们的活动范围会更大。生意也会更好。”
唐浩泽说:“我没意见!”他自然没意见,一个月一万多的收入,能不能分到手他都不在乎。
王维说:“现在废品收购站今年到现在就新开了四个,这行也竞争也越来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