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燃情年代-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梁一飞忍不住想要笑。
谢逸飞买药厂,准备生产的药,除了之前药厂可以保留的主打产品之外,还带来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新配方。
泰国一种很著名的壮阳药,翻译过来,音译是‘斯科拉’,以玛卡为主要原料,据说不仅在‘实战’中十分有效,还能提升男性身体机能。
也就是谢家,也就是当前各种制度还不完善,换个人,换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在大陆通过药监局审批。
“也是,机器在人在就行。”谢逸飞点点头,随口说:“路上我还在想,给它起一个朗朗上口的中文名字。”
“叫伟哥嘛。”梁一飞说。
“啊?伟哥?”谢逸飞抬头,听起来倒是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可似乎和它原来的名字什么关系。
一般药物翻译,都是取接近音译的字作为中文名字,后世的万艾可叫做伟哥,也是音译。
“你干嘛要纠结这个呢,意思好,容易记不就行了。”梁一飞笑道,“广告我都帮你想好了,找个搔首弄姿的小娘们,穿个睡衣站在客厅里,一脸娇羞的趴在老公怀里,含羞带臊的,用伟哥,他好,我也好。”
谢逸飞正在喝水,噗嗤一口喷了出来。
第357章 空手套白狼
两辈子做企业加在一起,也有小二十年了,这二十年里,梁一飞最大的一份精力之一,就是和政府打交道。
但是两辈子加在一块,梁一飞也没有跟着谢逸飞来蜀中这四天,和政府打交道的感受之深,震憾之大。
简单说起来,这几天,他发现,企业和政府的地位似乎完全调了一个位置,办事就从来没有这么容易的。
第一天去平昌镇那种受到当地所有领导热烈欢迎的场面就不必提了,接下来的三处走访调研,每一处都是这个套路,从当地地方主要领导,到厂子负责人和工厂职工代表,用比接待上级还要热情的态度进行接待。
这只是最基本的。
之后的陪同,招待,对方态度之热情,表现之夸张,很多时候都让梁一飞产生了一种错觉:自己这些人不是来买企业的,进行的也不是正常的商业洽谈活动,就真的像谢逸飞所言,这一行人来,就是天上给当地的救星,是来救命的。
在白屏头的一家以前做消炎药,现在转行代工灌装的厂子里,考察完之后的招待会上,当地的厂长,也是当地的一个副县长,开局后,什么都没说,自己先咕咚咚灌了三大杯白酒,表示对谢老板到了的欢迎和感谢,当场陪同的人,在酒席还没正式开始的情况下,有两个小年轻已经现场直播吐了一地;
在陈山县的那家坚持做宝塔糖和小儿驱虫药的企业考察完成之后,谢逸飞和梁一飞都认为,这家企业虽然可以算是休克鱼企业,但是其各种负担太重,所有权划分过于复杂,不适合收购。
也没有直说,可能只是流露出了一点儿这方面的情绪,离开的时候,厂长忽然噗通一下跪在谢逸飞跟前,一个中年汉子,哭得像个孩子,请谢老板一定要救救厂子,给厂子里两百多号人一条活路。
这位厂长,之前是县里教育局的局长,88年开始,兼任厂长。
梁一飞和谢逸飞心里都有点不太是滋味。
这家厂子之所以不考虑收购,就是因为这位为了厂子和职工,不惜下跪的厂长,在过去的几年期间,为了厂子能够活下去,不停的引入各方面帮助,甚至还进行了很超前的股份制改革:在厂子的权利构成里,有镇政府的、有县教育局的、县文化局的、县里两个银行的、有农村信贷社的、有职工的,甚至还有社会上一些私营老板和当地其他厂的,一个厂子里,能讲的上话,有一定能力和势力的股东,大大小小,居然超过了十家。
这种厂再便宜,厂长再情真意切,收过来都只会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不光对于未来谢逸飞在蜀中的药业事业没有半点帮助,稍微不慎,甚至会像一个蚁穴似的,影响到他整个药业的布局。
而在最后一家考察的雅安制药,在当地迎接他们的,已经不止是厂子和当地领导,附近几个县的部分企业领导,听闻有正大集团的外商来收购企业,一窝蜂赶了过来。
在计划经济时代,各地都出现了大批重复建设的‘小厂’,产能过剩;而进入市场经济之后,这些小厂由于地方保护政策失效,市场的流通性增强,开始大面积的进入亏损,而鉴于社会稳定考虑,又不可能让它倒闭,只能依靠地方财政维持,恶性循环下来,整个国家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比如在南江省,光是生产热水瓶的厂家,一个省就有六家,当初罐头厂也是一样,小小的罐头,一个省居然能有五家厂,全靠银行贷款过日子。
所以才会有国企改革,把一部分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交给市场去解决,宁可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损失一些资产,让利给资本,也不能任由这些包袱拖垮经济。
所以也才会有梁一飞和谢逸飞这样,从中获利的企业家。
四家厂里,雅安制药算是各方面条件最好的一家,虽然年毛利润只有两万,但是一千万的营业额,说明它还保留了基本的市场销售渠道、一定的生产能力、员工也一直在生产中没有懈怠下来。
售价也是最高的,地皮、厂房、设备等等加在一起,要一千万。
剩下来三家厂,一家是注定不能要的,另外平昌厂不要钱,白屏头那家是六百万,总计算下来,一千六百万。
除了收购之外,这些厂子重新生产的投入,和盈利前员工的工资,也要留一部分预留资金,谢逸飞拢共算了一下,把不良资产剥离,优质的重组之后,想要重新开动起来,大概要有差不多两千万出点头。
“两千万……”谢逸飞斟酌着这个数字。
“多了还是少了?”梁一飞问。
“不多,也不少。”谢逸飞说:“之前想着这四家,两千万差不多了,所以没有刻意的朝泰国那边做申请……”
顿了顿,有点无奈的笑道:“你也知道,我的权限就这么大,钱太多了,朝泰国打申请,也许能批下来,但是,也许,连现有可以调动的资金都会受到影响。”
这个话说得就比较深入了,等于把谢家最核心的矛盾,在梁一飞面前暴露了冰山一角。
这个茬,梁一飞不想接,点点头,问:“你还有其他想法?”
“我们去雅安的时候,不是来了一大批外地的企业嘛,我大致的了解了一下,有一些还是不错的。”谢逸飞说:“像大陆大规模企业改革这样的机会,百年难遇,我想,是不是可以多收一些。”
想法是对了,连梁一飞都产生过这样的想法,现在收企业简直就是白菜价,不说那些熟练工人、甚至几十年经验的熟练技工和技术员,也不说那些进口机器、厂子之前积累下的口碑和市场,光是厂子的地皮,过上几年,就要远远超过收购价格。
昨天在雅安遇到的场面,连梁一飞都动了一些心思,想要收一些企业。
对于他而言,最大的问题,倒不是钱,而是这些企业拿到手之后,和他业务不符合,显然没法进行生产,总不可能就让当地政府和工人干等几年,然后再卖地皮。
“其实有个办法。”梁一飞想了想,说:“你刚才讲资产剥离,企业重组,是不是模仿中策的?”
中策之前一口气收了上千家企业,这样的大手笔,梁一飞自然没有,谢逸飞也不可能做到,正大集团虽然有这个能力和财力,却不会去做:因为中策的行为到了后期已经收到高层的批评。
但是中策的商业运作手段是值得学习的:把其中优质部分剥离出来,重新组合,像是在黄沙中挑选黄金,让有价值的资产聚拢在一起,进行生产,发挥新的作用;而剩下没有价值的资产,进行资本运作,让它变成钱。
谢逸飞虽然现在只有三个厂,也准备这么做,把这些厂子组成集团,整合各个厂子的优势。
生意到了这个规模,收购企业做什么买卖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先把资产握在手里,它一定能够发挥作用。就像普通老百姓有个三五亩田地,他考虑的是我种什么,怎么种;而大地主考虑的,是我先把一大片地拿到手,至于种什么,怎么种,那都是后话,只要有地,地里就一定能长出财。
“那这样的话,你干嘛都自己出钱,正大在大陆的口碑很好,关系也硬,既然扯了这张老虎皮,不如干脆扯到底。”
梁一飞说:“用这三个厂子的资产,去银行贷款,再用这笔贷款,收新的厂子,再用新厂子的地皮,去贷款。”
这法子没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是十几年后房地产商用的那一套,说白了,一个是要有资产,二是主营业务被看好,三嘛,则是和银行关系良好。
第二、第三对于谢逸飞构不成什么阻碍,外商、国家点名的爱国华侨,又在国内进行了这么大规模的投资,谢家人在官面上很吃得开、走得通。
“问题是贷款,也贷不了太多钱吧。”谢逸飞说。
这些厂子之前的效益就不好,而且基本都在亏损,还都欠着银行钱,再去贷款,即便有外商注资后重组这一层原因,但银行肯定也要充分考虑风险。
“那当然不可能通过这样的循环,把全蜀中的厂子都吃掉,银行这一块,你能弄多少就弄多少,少讲多拿两三个厂是办得到的,至于再多嘛……”
梁一飞沉吟了片刻,说:“我支援你一千万,这么一来,加上之前的三家,总共拿八到十个厂子,问题不大,差不多够用了。”
“听你这么说,我现在真有点怀疑,是不是应该坚持做好青春宝,一千万在你嘴里,就像是一千块钱,说给就给,看来保健品是真赚钱。”谢逸飞摇头无奈一笑,然后问:“什么条件?”
“现在合同不还是没签嘛,和当地正式谈判之前,尽量帮我要地,在当地的县里,甚至是市里的郊区,能要到多少地,就要多少地,大到几十亩上百亩,小到十亩八亩都可以。”梁一飞说。
第358章 找错了地方?
“要地?”谢逸飞微微一愣,说:“你要盖厂?”
当然不是盖厂,滨海市能盖厂的地方多了去了,跑这地方来盖厂,没什么意义。
这些地具体干什么,梁一飞现在也说不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几年时间,蜀中也会大发展,地皮会越来越值钱,越来越难拿,不管是商业用地还是工业用地都是如此。
现在乘着谢逸飞来收购企业,当地政府有求于他的机会,提出要地的条件,拿地会变得很容易,成本也低。
经历过房价暴涨20年的人,对于地皮,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热爱。梁一飞现在就有点这个趋势,只要有机会,地皮能拿就拿,至于到底拿来干什么,先不管,这东西到了口袋里,比钱放在银行还保险。
只要谢逸飞的药业集团能够站得住脚,在当地经营得当,这些地到了自己手里,哪怕是长期闲置,当地政府也不会找麻烦。
“你可以和当地政府这么说,就讲是我有这个意向在当地建厂投资。”
梁一飞想了想,还是决定和谢逸飞讲实话,不用搞得自己好像很神秘,未卜先知的样子,于是说:“其实也就是看好国内发展,钱是无穷的,地皮这东西是有限的,早晚要成为资源,我先拿下来,将来至于到底干嘛,现在不好说。”
接着,呵呵一笑,说:“再说了,就算我借给你钱,也总要有个能讲得过去得理由是吧,我总不能说要你的股份吧。”
谢逸飞眼睛微微一眯,想了想,居然很认真的说:“一千万,算你2%的股份,干不干?”
梁一飞没想到他真愿意给股份,有些意外,也眯起眼睛,盯着他打量了一番,似笑非笑的说:“2%,你这是太高看你自己了呢,还是太高估我了?”
高看他自己,就意味着谢逸飞把他目前这几个只用了两千万收来的厂子,估值太高,现在就5个亿了嘛;
后者,高估梁一飞,意思就是,谢逸飞的制药生意,未来绝对不止五个亿的规模,给2%的股份,是相信梁一飞能在未来给他提供远超过2%股份价值的帮助。
“具体多少可以谈,你要是真有兴趣,我可以拿股份出来。”谢逸飞神秘兮兮得说:“蜀中制药,打得是谢家的招牌,但是控股的是我,你想来,我一句话的事,想必我伯父也不会反对。”
“算了吧,我的四少爷。”梁一飞哈哈一笑,说:“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咱们当朋友,好过当合作伙伴。”
一腔真心,被梁一飞哈哈一笑拒绝,谢逸飞脸上有点挂不住,语气里带了点幽怨,说:“你是不是害怕我出事,牵连到你,躲我似的?”
“小四啊……”
“嗯?”谢逸飞对个新的称呼十分的不适应的样子。
梁一飞笑道:“是这样的,我觉得我们各自的核心业务,对方都暂时不要插手,保证我们两纯洁的友谊关系,如果有一些核心外边缘业务,倒是可以合作合作,比如一起拍个电影,和女明星交流交流什么的。”
“话是好话,可怎么听着那么怪呢。”谢逸飞朝边上闪了闪,说:“我可不想和哪个男人保持纯洁或者不纯洁的关系。”
……
原定的一周考察时间,由于听取了梁一飞的意见,谢逸飞开足了马力,不停的考察新的厂子、和当地政府谈判、和银行沟通,最后愣是忙活了快一个月才进入尾声。
和梁一飞所料不差,一共拿下了9家厂,最大的一家,花了足足一千三百万,也是资产和位置都最好的一家,以前的崇庆市第二人民药厂,距离崇庆市区,直线距离不超过15公里,稍加改造,就能作为未来药业集团总部。
梁一飞最后一共划给谢逸飞一千五百万,比之前口头协议多出了百分之五十。
谢逸飞也没白借这笔钱,帮他要到了6块地,其中最大的一块有接近两百亩,虽然偏远,却胜在环境好,距离九寨沟很近,当地那个药厂谢逸飞是准备作为不良资产放弃的,未来没有污染,可以把药厂和这片地和药厂地皮连接在一起,大有可为。
得知这块地情况的时候,梁一飞忽然冒出一句话来: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这地方,山清水秀,水都是甜的,将来生产饮料是很不错的选择。
剩下来几块地也还行,最好的一块,也是最小的一块,就在崇庆市和药厂总部中间的郊区,只有35亩,但交通已经很便利,是连接城市和下属县的中间地带。
这几块地基本没怎么花钱,用后世根本不可能想象的低价拿到手。
饶是如此,滨海市那边会计和法务部,也被梁一飞搞得有点焦头烂额的,相关任务来的太突然太急,一点儿准备都没有。
何况保健品再怎么赚钱,像梁一飞这样,连续调用千万规模资金,华强厂也有点不堪重负。
借给王自卫的,借给谢逸飞的,买地的……还有之前建立红牛新厂的,华强厂再有钱也架不住这么掏,连汇德利那头都要朝里面输点血才行。
何新福心都在滴血,电话里小心翼翼得问梁一飞,后面不用再花钱了吧?
梁一飞哈哈一笑,说老何你别抠门,这些钱躺在账上,又不会下崽,赚了钱不花,那根没赚有什么区别?
何新福难得大着胆子跟梁一飞顶了一句嘴,咋就不会下崽呢?放银行,一千万,一年利息就有110万,华强厂放在银行的也不止一千万,这么大额度的资金,跟银行谈,还能多谈出一到两个点。
再说了,这么多钱存银行,那和银行的关系就发生了倒置变化,以前是民企求银行,现在反过来,滨海市好几家银行都来抢大客户,对华强厂的态度别提多好了。
“行了老何,你别在那念叨了,这点生意经我能不懂?”梁一飞忍不住想要笑,当初何新福是多么‘听话’的一个人,属于领导说一,绝对不说二,领导说烧厂子,他绝对不会打火警的那一类干部,只听领导话,从不考虑厂子死活。
也就一年多时间而已,整个人都发生了变化,知道为厂子抠门了。
这是个好现象。
谢逸飞这边的业务谈得差不多,梁一飞也动了心思,去天府可乐看看,时代的变迁,企业的变迁,说不定里面就有机会,来都来了,有枣没枣打三竿子,万一能拿下一些代理销售权呢。
天府可乐的总公司,就在崇庆市。
陪梁一飞一块去的,是崇庆市下属一个自治县的办公室副主任,苗族人,叫巴林,特别能喝酒,算是政府官员里难得比较耿直的人,谢逸飞收他们县药厂的谈判中,梁一飞和他打过交道,一起喝酒吐过两次,混的比较熟。
去当地企业办事,有个当地的政府官员带着要方便的多,要不人生地不熟,忽然拜访,门卫那一关都要费不少手脚,毕竟不是自己的地头。
说起天府可乐,巴林竖起了大拇指,说这是当地的大企业了,给中国人争光,给蜀中争光,谁说咱们就一定要喝资本主义的可乐,社会主义就没可乐?天府可乐又好喝,又营养,比外国的只好不差。
要说做生意,全蜀中有两家,一家是希望饲料的刘家兄弟,一家就是天府可乐,两家都是八十年代创业,90年代初就能上亿规模的大企业,全国都排得上号。
其实95年就有了第一个大陆福布斯排行榜,希望饲料这哥两,是中国第一代首富,个人身家大约在3、4亿左右。
当然这年头的福布斯也做不得准,统计数据太缺乏,统计方式和中国国情也不符合,比如梁一飞自己,他的身价说不定一个亿都没有,但是他能调用的资金,发起狠来,肯定超过一个亿;而国内像他这样,在亿级别徘徊的老板,其实已经很不少了,是现在一线的主流。
再说像健力宝这样的企业,李靖伟大老总他的身价又是多少?这都讲不好。
“你们本地人这么捧天府,可是我听说,市场上天府可乐越来越少了。”梁一飞问。
巴林叹了口气,说:“哎,也说不好是什么原因。县里开会,领导都说国家都提倡引入外国资本,百事公司那是世界型的大企业,他能来合资,既有钱又有技术和管理,应该是好事啊。”
“你觉得呢?”梁一飞问。
巴林犹豫了一下,说:“老弟,我就觉得吧,干嘛事事都要外国人来掺和一脚,以前外国人不来,天府不也做起来了嘛?外国人是有钱,可不一定都是好心啊,白求恩能有几个?可是我又想不通,它花好几亿和天府合资,可是天府现在越来越差,不赚钱,它又图什么呢?要不然就是老外也没那么神,没啥真本事,来了反而把好端端的天府折腾不行了?”
说着话,已经到了天府公司的大门口,有个看门老头坐在铁门后面晒太阳。
“老师傅,我们是县里介绍来的,这位是内地来的大老板,来找你们领导谈事。”巴林上去把开好的介绍信,隔着大铁门塞进去。
看门老头接过信沾着口水打开看了两眼,然后又懒洋洋的把介绍信递还了回来。
“找错地方了。”
第359章 败家子?
门卫大爷态度十分的牛逼,别看穿着打扮普通,可谱儿摆的比县长都要大。
梁一飞和巴林相视一望。
对于看门大爷的态度倒是没什么意外,摆谱那是一个合格门卫必备的技能,不然怎么应付各路的阿猫阿狗的,阎王之所以好见,前提必须是小鬼难缠。
可问题是,这地方面明明就是天府啊?门口的大牌子上,还写着‘天府饮料有限责任公司’几个大字呢。
“没错啊,就是这里。”巴林拿着介绍信,指了指门口的牌子,“这不就是天府可乐吗?”
老头斜着眼睨了他一眼,没搭理他,继续抱着茶叶缸,翘着二郎腿晒太阳。
梁一飞从怀里掏出一包小熊猫,敲了一支出来,隔着大铁门给老头递过去,笑呵呵的问:“大爷,抽支烟。”
老头先是用‘旁光’扫了眼烟,然后才用正眼瞧了瞧梁一飞,接过了烟。
“我跟你们讲,现在天府,老外说的算,百事可乐那帮人,中国厂长讲话不顶事,你们要找啊,去朝天门崇庆饭店,几个老外经理都住在那边。”
巴林眨了眨眼睛,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到底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梁一飞蹲在门口,笑呵呵的问:“大爷,我们是外地来,想跟厂子做点生意,现在厂子跟百事不是在合作,怎么中国经理讲话就不算数了?”
看门老头又一次用旁光瞟了眼梁一飞,说:“你问这么多干什么,我跟你讲去找老外,你就去找老外。”
“多了解点情况,合作起来不吃亏啊。”梁一飞笑呵呵的,掏了一百块钱,隔着门递过去,说:“大爷你辛苦,买瓶酒喝喝。”
“你这是干什么?!”老头话说的好像挺严厉的,可是语气十分温和,脸上顿时挂上了亲切的笑容。
一百块钱,顶他小半个月工资,要是天天跟人摆摆龙门阵就能赚这些钱,他早发财了。
一点都不犹豫的就把钱收了,还打开了大铁门边上一个角门,说:“看你们也不是坏人,还有介绍信,进来坐,坐着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