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今天就吃黄村长一顿”。
  “谢谢林董给面子,走,这就过去”。
  也到了饭时,林驹、黄天大、王总、马校长、谢瑶、杨家福加上黄佃发,开上两台车,就去了水头乡街里。
  黄佃发的说法,其实有些高抬林驹和黄天大的作用。
  天驹公司虽然是水头的第一家外来企业,但是,在整个特区的开发大潮下,即使没有林驹和黄天大,也会有别人到水头村来投资。
  林驹估计,黄佃发的目的,不过是借此机会,向他显摆一下这几年水头引进企业的成果罢了。
  果然,出去之后没有直接到饭店去。
  黄佃发指引着林驹,一路上就到新建的各个工厂和公司去。
  规模小一点儿的,就简单介绍一下,从门前路过。
  规模大一些的,就叫林驹停车,黄佃发喋喋不休地给林驹介绍,甚至还要到人家的院子里走上一圈儿。
  现在的水头街面,跟几年前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新建许多工厂,还出现了不少居民住宅和商业服务设施。
  宾馆、饭店、商店等各类商业设施,随处可见。
  乡政府、电力、邮局等各类公共服务机构,也纷纷搬进了办公楼当中。
  街上的人流明显增多,很多都是外来人口。其中有一些就是东高地的工人和学员。
  已经建起了不少楼房住宅,还有好几个工地正在施工。
  其中黄天大和关馨就在这里购买了住宅,两人同时还给林驹也买了一套。
  这个时候买房子,价格还很便宜,一平米还不到一千块钱。跟后来的一平米动辄几万元相比,简直就是白菜价。
  直到天要黑了,才到了饭店。
  酒席已经定好,六个人到了,很快就开始上菜。
  黄佃发举起了酒杯。
  “五年前,林董和黄董第一次来到水头,开始了我们的缘分。几年来,二位对我们水头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林董来了,我非常高兴。这是个美好的日子,请允许我代表水头村民,敬林董和黄董一杯,来,我先干为敬”。
  黄佃发就先喝了下去。
  黄佃发今天确实大方了,一桌子菜,档次颇高。
  “谢谢黄村长,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喝黄村长的酒,深感荣幸啊”。
  黄天大打趣道。
  “哈哈哈……,我以前是小气了点儿,总是到你们那里蹭饭吃。不过今后……”。
  黄佃发停顿了一下。
  “怎么了?今后不去了?你可别不去,你要是不去,我还真有些不习惯呢”。
  黄天大说道。
  “我的意思是,今后该去还要去”。
  黄佃发憋出了这么一句,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喝上了酒,聊起了当初创业的点点滴滴,几个人都颇多感慨。
  “林董、黄董,这么多年来,我心里一直有个谜团。这个谜团要是解不开,我死不瞑目啊”。
  黄佃发叹了口气。
  这个家伙什么意思?
  林驹和黄天大对视了一眼。
  “黄村长,有话你就说”。
  “当初你们刚到东高地的时候,不是跟杨总监他们打了一架吗?这些年,我一直怀疑,那是你俩事先下的套,故意叫他们上当的。”
  “这件事儿过去了这么多年,咱们也成了好朋友。现在你俩跟我说实话,那是不是你俩预谋好的?”
  “是啊,当初我真的没想调戏关总,就是想讹你们几个钱儿而已”。
  直到现在,杨胖子想起这件事儿,还觉得委屈。
  “哎呀,这事儿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你们还记得啊。现在我们就告诉你们。确实没有预谋,就是个误会”。
  林驹说道。
  “对,就是个误会。也是那个时候咱们不熟。要是今天,就不会有那样的误会”。
  黄天大及时上来助攻。
  这样的黑历史,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
  在这一点上,两人高度一致。
  “是个误会就好。这我就放心了。那个时候你俩还不到20岁,要是有预谋,那就太可怕了”。
  “是啊,不到二十岁就能做出那样的事情,要是三四十岁,说不定做出多么可怕的事儿呢”。
  谢瑶推测道。
  你个死丫头,还有这样类推的吗?
  黄佃发酒量有限,虽然喜欢喝酒,但是喝不了多少。一个来小时,酒席就结束。
  几个人回到东高地,就谈起林驹此行的目的来。
  “二手复印和彩色洗印设备?”
  马校长首先就感兴趣了。
  “怎么了?马校长”。
  林驹问道。
  “林董,在咱们这里的技术学校,同时上这个项目,岂不是更好”?
  “对啊,南方的经济更加发达,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比起北方来,更加容易接受这几个项目”。
  谢瑶也看出了这个项目的前景。
  “林董,我觉得马校长和谢经理的看法有道理。这里的天时、地利都很适合这个项目,在这里开办这个项目,甚至比在安东的效益更好”。
  黄天大也赞同两人的意见。
  “可是你们的校舍和宿舍不够啊?”
  “这有何难,挨着东高地这里,再征用一块土地不就行啦。将来就跟东高地连成一片”。
  黄天大说的胸有成竹。
  “可以考虑一下。等明天到三里桥见了水桂和水木棉,看看那边的供货量。如果可以的话,就在这边也实施这个项目”。


第472章 赊销

  林驹表态了,这件事儿就算定了下来。
  黄天大当即就给水桂打电话,说林驹到了这里,准备明天到他那里去。
  水桂自然高兴,满口答应。
  水木棉原本打算明天回香港去,听说林驹来了,也不走了,就在三里桥等着林驹明天过去。
  南头特区这里,已经安装了程控电话,通讯要比安东那里方便了不少。
  但是打长途电话,仍然比较困难,线路总是忙。
  通讯的不便,让前世习惯了使用手机的林驹,头痛不已。
  乘飞机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仅航班少,还要有级别才行。以至于这么远的距离,林驹不得不开车过来,在路上奔波好几天。
  第二天,林驹和黄天大就去三里桥。
  三里桥的变化,比水头更大。
  这里虽然只是一个乡镇,但是在林驹看来,已经具有一般县城的规模了。
  跟水头相似的是,这里也到处都是工厂和楼房。
  大概是因为这里更加靠近边境,境外舶来品更多。
  尤其是镇东的批发市场,更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这些人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商贩,从这里进货之后,通过火车或者陆路运输,运往全国各地。
  路边停满了卡车和长途大客车,从牌照看,这些车来自于全国各地。
  不看人和货,仅仅看车,就足以证明这里生意的兴旺。
  事实上,三里桥也确实是境外的电子产品、服装、玩具等轻工业品的一个集散地。
  黄天大的车在前面,林驹跟在后面,两人直接到了水桂的电子元件厂。
  水木棉和水桂已经在门口的门卫室等候了。
  “你们来得好快啊”。
  水桂说道。
  “来见阿哥和阿姐,能不快么?我恨不得一下子飞到你们身边啊”。
  林驹笑道。
  “就是林阿弟嘴甜,会说话,这一点要比天大好”。
  水木棉笑吟吟道。
  “水阿姐,林驹那叫油嘴滑舌,我这人实在。”
  “呵,你可不实在,你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几人说说笑笑,水桂和水木棉就领着林驹参观他的工厂。
  夏天那次林驹来跟两人谈服装厂事情的时候,由于时间紧迫,没有到这里来,这回算是补上。
  这个电子厂占地面积有四十多亩,基本上跟东高地的规模差不多。
  现在有职工六百来人,算是个中型企业。对于个人来说,这已经是不小的规模。
  按照水桂的说法,他一年的盈利在200万元左右。这个利润额,比东高地那里要多一些,比三道河的服装厂少一些。
  不过,在这个年代,能有这么高的盈利水平,已经足以傲视很多企业。
  工厂的产品,主要是电路板,还有一些电子元器件和简单的电子产品。基本上就是来料加工,产品销往境外。
  这也是目前南头特区最主要的经济形式。
  林驹知道,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只能利用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势,赚取产业链最低端的那点儿利润。
  至于产业升级、自主知识产权、自己的品牌、核心技术、海外市场这些东西,现在还是可望不可及的东西。
  在工厂转了一圈儿,就到了办公室。
  林驹首先详细地介绍了三道河服装厂的情况,两人对于进展如此之快,赞不绝口。
  没等林驹说完,就不让林驹讲了,表示那里的事儿,就由林驹全权做主。
  事实上,这件事情就算是交给他们来做,也不可能做的比林驹更好。
  林驹讲的关于服装厂的建设、培训、管理等的一些思路和名词,连他们都不懂。
  林驹刚才在厂里走了一圈儿,就发现了这里在管理上还比较粗糙,有很多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
  但这是水家姐弟自己的工厂,跟林驹没什么关系,他也不好多说话。手伸得太长。
  自然就说到了电脑和复印机、彩照洗印机的问题。
  电脑问题,原先跟水木棉的计划是进一些散件,回来组装,现在也还是这个思路。
  散件的来源,水木棉已经解决。进口手续,也已经办理完毕,现在就有一百台的存货,就放在电子元件厂这里。
  有了这一百套散件,已经够林驹应付一阵,至少可以开办三期培训班。
  “复印机现在有七十多台,还有四十多台在维修和组装”。
  水木棉说道。
  二手的复印机,有的是没有什么毛病,因为到了使用年限,或者增添了新设备,淘汰下来的。
  这一部分,不用进行大的维修,只要进行一些保养,更换一下易损件,对外形适当翻新就行。
  还有一部分,是出了故障,需要进行维修,更换部件,让其能达到正常工作状态。
  东高地这边,从征地到校舍建设,需要半年之后才能招生。在这半年之内,用不着这些设备。
  所以这一百一十台,都可以运到三道河去。至少可以保证三期学习班的需求。
  “现在状态完好的,都给我发去。电脑和复印机的钱,这次我带来了一些,不够的可以从天大这边付钱”。
  “彩印机这一块,我的钱现在周转不开,阿姐看看能不能宽限一下。时间不会长,三个月之内,我就可以给钱”。
  “这个问题,我已经想到了,估计你没有那么多的周转资金。所以事先就有了准备。我已经跟买家说好了,可以先赊给你一部分,货款压三个月,我来给你担保”。
  “这样就太好了,阿姐可帮了我大忙”。
  “也算不上帮你,其实也是在帮我自己。毕竟我也要从中赚钱嘛”。
  林驹之所以提出来赊销的要求,心里其实有一定的把握。
  这样的二手设备,并不是什么畅销货。
  发达国家没有销路,只能销往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购买力有限,其他的国家即使买,也大多买新的。起码在国内来说,林驹还没有听说第二家购买二手设备的。
  所以,他算是唯一一家大量购买的客户。这就让林驹具有一定的话语权,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当然,水木棉跟驹个人关系比较好,相信林驹的能力,了解林驹的实力,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最后双方商定,现有的六十套彩色洗相设备,全都赊销给林驹。
  至此,林驹此行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
  关于这些设备的事情,以后水木棉就跟黄天大打交道,由黄天大代表林驹来处理付款,提货,运输等事宜。


第473章 随身听

  生意谈完了,就开始闲聊家常。没一会儿就到了中午,开始吃饭。
  吃饭就在电子厂的食堂里面,东西和厨师都是现成的,就在一个管理人员的小食堂里吃。
  也没有外人,就是林驹、黄天大和水家姐弟四人。
  林驹和黄天大下午还要开车回去,也没多喝酒,水桂和水木棉也理解两人,也不多劝,就适可而止。
  吃过饭,林驹要去买些礼物,就由水桂陪着,到市场去。
  对于买礼物,林驹也比较头疼。
  想给的人多了,各人的需求和喜好也不一样。
  此时,几个人就到了一个电子产品的摊子前面。
  老板是水桂的朋友。
  “这两个人是我的朋友,从水头和安东来的,想给亲友买点儿礼物,你这里有什么合适的东西?”
  水桂介绍道。
  “莫非就是林驹和黄天大”?
  老板试探着说道。
  林驹和黄天大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意外。
  随便见到一个人,就知道咱们?
  “正是,老板是怎么知道的”?
  “自然是听水桂说过啊,一猜就是你们。了不起,年轻有为啊”。
  “哪里的话,老板过奖了”。
  “想给什么人买礼物?”
  “兄弟姐妹和同学什么的”。
  “这可巧了,这个随身听就很合适,不论男女,老少咸宜”。
  “对,驹子,就买这个”。
  黄天大首先就觉得合适。
  林驹的礼物,打算给三部分人。一是自己的家人,二是三道河那些主要的管理人员和曾校长、陈校长、马二等主要朋友,三是京城的那些同学和朋友。
  这个随身听,东西不大,但是很时髦,送给人们确实比较合适。
  “多少钱一个”?
  “水桂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就不赚你钱啦,一个四十块钱,你要多少”?
  “老覃,四十块钱你还不赚钱,你当我不明白啊?三十块钱一个。这是我的亲兄弟,当年我跑路的时候,可就是在他们那里藏身的”。
  “哎呀,原来如此啊。既然你说话了,我还有什么好说,就一个三十块钱啦”。
  “行,就三十块钱,也确实不赚什么钱了,驹子,你要多少?”
  黄天大说道。
  “这个我还真得算计一下”。
  家里七口人,算上大姐、大哥,就是九个。
  老叔,二大娘、林嘉胜、陈校长、马二、曾校长、关馨、陈辅材、宋平安,赵安、赵平、葛昌盛、宋林富、左庆芳、范乡长、云霓,韩蝶、韩奎等人,至少要二十个。
  222寝室的六个同学,班里的十二个女生,加上二班的雷丽丽,归莫愁小丫头,还有林嘉玲、马达、周冰,再加上罗雅,罗浩。
  对了,也不能把安娜给落下了。
  我靠,这么多啊,六七十个呢。
  “就来七十个吧”。
  “七十个,这么多?”
  就连黄天大都吃惊了。
  “这些能够数就不错了,我给你算算……。”
  林驹就给黄天大大致上列举了一下。
  “我靠,可不是咋地,这些够数就不错了”。
  林驹给2100块钱,拿了货,就出了市场。
  “不再买别的了?”
  黄天大问道,
  “不买了,就这些”。
  一下子花了两千多,连林驹都有点儿心疼。
  “好,那就走吧”。
  林驹走了两步,又停住了。
  “天大,你不给关馨买点儿东西?我给你带回去”。
  “嘿嘿,都老夫老妻的,还买什么东西?”
  “天大,这你就不明白了,女人就在乎这个。这不是钱的事儿,在女人看来,这是你心里有没有她。”
  “好,那就去买点。给她买点儿衣服什么的,你等着”。
  “你去买吧,回来在车里等着。我到邮局把东西寄出去”。
  林驹到了邮局,就把给班里同学的,外加雷丽丽和归莫愁的礼物,装到一个箱子里面。
  另外写了一封信,说这些礼物怎么分,自己没有时间到京城去,就从这里给寄去云云。
  之所以把归莫愁的也放在这里,是因为不打算到归家去了。
  一是也没什么要紧事儿,二是也不愿意跟归莫愁接触更多。
  他觉得米安娜说得对,自己不应该欠下太多的情债。
  现在一个米安娜,有时候就让林驹很纠葛。
  自己将来是注定要娶罗雅的,但是怎么处理跟米安娜的关系,林驹也感到很棘手。
  跟她彻底断了,他又实在舍不得。况且将来在小黑山农场和外语培训项目上,还要跟他合作。
  回到市场前面,黄天大和水桂还没出来,林驹就又进了市场。
  走到一个服装档口前面,看见衣服很漂亮,就想给罗雅买一套。挑了一会儿,就买了一套。
  给罗雅买了,又觉得不能落了米安娜,就给米安娜买了一双高筒皮靴,花了跟罗雅衣服差不多的钱。
  给别人都卖了,自己家里人也不能差了,
  于是就又给自己家里人一人份买了一套衣服,这一算,又是一千五六百块钱花出去了。
  算了,这钱花的太猛了,不能再花了。
  林驹赶紧出来,把东西放进后备箱里面,就在车里等着黄天大和水桂。
  过了十来分钟,两个人出来,一人拎着一包东西。
  “天大,没少买啊”?
  林驹接过东西,放进车里。
  “反正身上的钱都花了,这下子也省心了。对了,你没给自己买东西吧”?
  林驹这才想起来,自己来了一回,什么都没买。
  “我不用买什么,什么都不缺”。
  “水阿哥,你看我说的对吧?别人的东西他都不会忘,就是自己把自己给忘了。好在有我想着你呢。里面那个小包,就是你的衣服,过年穿的”。
  “我给你买了两双鞋,一双单的,一双棉的,这个是你的。这个是给二姨和二姨夫的。这个是阿姐告诉给林驰买的”。
  水阿哥,这多不好意思”。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又不是外人”。
  水桂就把东西放进车里。
  林驹的心里,不禁感到一阵温暖。
  还是两个兄弟关心我啊。
  “好了,水阿哥,电脑散件的事儿,就拜托你啦”。
  “你放心,回去我就张罗给你发货,等你到家的时候,货也差不多到了”。
  告别了水桂,林驹和黄天大就返回东高地。在这里住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林驹就启程北上,返回京城。


第474章 人才难求

  林驹回到京城,主要是为了解决电脑组装和操作的师资问题。
  彩色照片洗印的老师,丛丽去学习了,这个算是解决了。
  电脑打字和复印的老师,就定为宋平安。
  现在宋平安拼命背诵输入法,练习打字,估计再有两个月,过了春节之后,培训班开课的时候,担当教学任务,教那些完全外行的人,没有多大问题。
  即使遇到个别的会一些的,甚至调皮捣蛋的,林驹也足可以应付。
  只要他出马,以他每小时三千多的打字速度,在这个时代足以碾压多数人。
  这里面最令人头疼的就是电脑组装的老师。
  他曾经葛昌盛、刘全河、莫十轮给找这样的老师,都没有找到。
  现在这样的人才本来就非常少,甚至电脑都很少。能够担当这个职位的人,就更少。
  即使有,也是在一些大学和科研单位。
  关键的问题是,现在人们都比较保守,绝大多数人只认铁饭碗。
  个体户的名声还不是太好,人们对于体制外的人,还不是太信任。
  象林驹这样的私人企业,想招揽到比较稀少的人才,并不容易。
  从京城走的时候,林驹叫米安娜帮助自己物色这样一个人选。
  米安娜虽然答应了,但当时就告诉林驹,难度很大,叫他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不过,林驹并不这么认为。
  他相信一个道理,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解决办法。
  之所以还没有解决,并不是真的没有解决办法,只是暂时没找到这个办法而已。
  当初他到江淀教师进修学校弄教辅资料,另一个人听说上面不让卖了,就放弃了。
  但是他没有放弃,最后把那批资料当做废品买了下来。
  这就是绝处逢生。
  现在,只要让他知道合适的人选,他就有办法把人挖到自己那里去。
  这一次林驹没有着急,走走停停,用了五天时间,来到了京城。
  这一回因为要办正经事儿,没有时间陪着罗雅,所有就不打算见罗雅了。
  在米安娜家附近找了家宾馆住下,就给米安娜打了电话。
  米安娜接了电话之后,很快就到了宾馆。
  “这么快就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会在哪里多呆些日子呢”。
  “那边的事情办完了,家里的事儿还不少,所以就赶回来了”。
  “那边的生意还好吧”?
  “还不错,设备的事情已经办妥了。过了春节就可以招生”。
  “对了,你要找老师的事儿,我给你办了,事情不太妙”。
  林驹已经有了思想准备,知道不会那么顺利,所以也就没感到意外。
  “说说经过”。
  “在这方面,我也没有什么人脉。找了几个朋友叫他们帮忙,又找了都教授。几个朋友都回话了,基本上都不行。一听说要离开京城,又是私人企业,就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