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米老师是他们这些男生的梦中情人。
在宿舍里面,每到晚上,同寝的哥们儿们,就为谁才是米老师理想的丈夫争论的面红耳赤。
争来争去,都觉得自己才是米老师最合适的丈夫。
当大伙儿得知米老师结婚消息的时候,好像到了世界末日一样。等到后来米老师带着自己的丈夫,来给大伙儿发喜糖的时候,大伙儿都为米老师不值,认为米老师这朵鲜花,插到了一堆牛粪上。
不过,同学们的悲哀没持续多久,不出一个星期,就接受了米老师已经嫁做他人妇的事实,不少人就去追自己原来不那么心仪的女生去了。
那是多么可笑又可爱的年纪啊。
林驹不禁笑了。
“你是来报道的吧”?
林驹恢复了正常。
“是啊,我是刚分配来的老师”。
“我带你去吧”。
林驹帮着米老师提着提包的一只提梁,米老师提着另一只,两人并肩走去。罗雅在后面蹦蹦跳跳地跟着。
“你是哪个系的学生”?
“我现在还不是这里的学生,不过我来过这里,对这里的环境还算熟悉”。
拐个弯儿,走了四五十米远,就到了学院办公楼。
“进去上二楼左拐就是人事处”。
“谢谢你啦,同学”。
米老师招招手,进了楼里。
“林驹,你认识她么”?
罗雅问道。
“不认识”。
“那你为什么对她这么好”?
“不是你叫我做个好人嘛”。
“你怎么知道人事处在哪里?你来过这里么”?
“来过,上回到这里找过教辅资料,不过在这里没搞到”。
“哦,原来如此。怪不得你对这里熟悉呢,咱们现在去哪里”?
我在这里呆了四年,能不熟悉吗?
你还不让我撒谎,不撒谎行么?我要是把实话都搂出来,还不得出大事儿?
“去买饭票,今天中午就在这里的食堂吃饭”。
林驹突然来了兴致,想重温一下当年在这里吃饭时候的情形。
“他们会卖给咱们吗”?
“走,你跟我去就行了,不要说话,一切看我的”。
“林驹,我有点儿害怕”。
“怕什么,咱们是买饭,又不是不给钱,走”。
两人来到第二食堂,总务处就在食堂后面的几间平房里面。
“罗雅,你在这里等着,我去去就回”。
林驹也不客气,熟门熟路地进去。进门的第一个房间,就是卖饭票的地方。
因为是暑假期间,这里没有多少学生,也没人来买饭票,两个中年女人,一个正在织毛衣,两人热列地说着闲话。
“阿姨,买五块钱饭票”。
卖饭票的女人,瞅都懒得瞅林驹一眼,收了钱,就给林驹撕了五张一元饭票。
大学里正常的饭票,一般都是菜金票,这个菜金票跟助学金票是一体的。
既是助学金票,也是菜金票,可以直接拿着票到食堂打饭。
只有助学金票不够用的时候,才需要自己花钱,到总务处买饭票。
此时已经到了开饭的时候,陆陆续续有学生到食堂来吃饭。虽然不多,也有几十个人。
两人进了食堂,林驹才发现了一个问题,
自己没有餐具。
“没有餐具啊林驹,怎么办啊”?
“没关系,我去跟人借一下”。
“你有认识的人么”?
“没有”。
林驹也不管罗雅,就到了餐具柜跟前。
许多学生吃过饭之后,就把自己的餐具放在餐具柜里面。现在放假了,不少学生的餐具还留在柜子里面。
林驹挑了两个看起来比较干净的饭盒,又到水池那里洗了一下,然后就神情自若地去窗口打饭。
今天一共三个菜,一个辣豆腐,一个炒青椒,一个炒鸡蛋。
林驹一样来了一个,又来了四个小馒头,一共花了一块三毛钱。
林驹先把菜送回来,又跑了一趟,拿回了馒头。
“罗雅,吃吧”。
“花了多少钱”?
“一块三”。
“哎哟,这么贵啊”。
“咱们两个人呢,不贵”。
“这饭盒是谁的?人家不会找来吧”?
“没事儿,都放假回家了。咱们吃完饭,刷干净了,再给送回去。剩下的饭票,放在饭盒里面,就算是借他们饭盒的钱啦”。
“啊,这样咱们就不欠他们什么,我就放心吃啦”。
小傻瓜,不欠是不欠。剩下三块七,足够买两个新饭盒,咱们亏大了。
林驹看着显得空旷的食堂,不禁想起当年这里开饭的时候,熙熙攘攘的情景。
一帮年轻的男男女女,下课后小跑着往这里赶,都想尽量排在前面的位置。
跑到这里的时候,其实还没到开饭点儿,不少人敲着饭盒,叮叮当当的。
一个人坐到桌子对面,二十四五岁的样子,黝黑的面孔,似乎有些沧桑感。
两个馒头,一个辣豆腐。
林驹记得这个人,他叫马明,是工商管理系的学生会主席。当年在学院里也算是个名人。
马明之所以有名,一是年纪比较大,二十四岁的时候,才考上大学。
不过,象他这样年纪比较大的学生,当时在学校里也不少。
二是马明大学念了四年,中间寒暑假一次也没回过家。
不是他不想回家,而是他的家里比较穷,距离又太远,交通极为不便。
马明的家,在大凉山深处。据他自己讲,从京城回家,他要先到西川省会,然后再乘长途汽车到州首府。从州首府再到他们的县城。
从县城开始,就没有汽车,只能靠步行。在这段路上,要步行九天,才能到家。
路上也没有什么旅店,晚上就在途中的人家借宿。好在那里民风淳朴,又有接纳路人的传统,安全上倒也不用担心。
从京城到家一个单程,要走十六天,回来再走十六天,一个假期的大部分时间,就都消耗在路上了。
经济条件,也是一个硬性约束。
学校的最高助学金,是26元。马明每月留下16元,供自己吃饭、穿衣等花销。
剩下十元,要寄回家里,贴补家用。
如果他要回家,一个来回的路费,就要够他家里好几个月的费用。
这种情况,并不是马明一个人。当年在林驹的班里面,就有好几个这样的同学。
这个马明,后来当了官儿,据说是个大厂的厂长。因为贪污受贿,在被调查之前,跳楼自杀。
看看眼前的马明,想想他后来悲剧式的结局,林驹不胜唏嘘。
跟马明相比,我幸运多了。
第187章 有来偷艺的
林驹跟罗雅吃过饭,就直接回到了和平宾馆。
罗浩和老五、老六、老七也是刚吃过饭,几个人买了一大堆东西。
下午的时候就去天坛,走马观花一阵之后,又去了玉渊潭。第二天去颐和园,第三天去香山。
此后就是那一趟,这一趟的,直到玩儿得筋疲力尽,才大包小包地扛着拎着回家。
这一趟,来回一共用了10天。
火车到了三道河,林驹兄妹四人下车,罗浩和罗雅兄妹俩继续乘车回绿江。
十天时间,一共照了十二个胶卷,林驹拿了钱,连同胶卷一起交给罗浩,叫他拿到绿江的照相馆去洗出来。等到三道河上学的时候,再一起带回来。
回到家里之后,在京城的见闻,自有老五、老六、老七跟家里人宣讲炫耀,林驹则到了西大甸子,查看花窖和大棚的情况。
黄天大和林嘉胜正在这里忙活着。
花窖已经建成,大棚的后墙和左右堵墙也已经堆砌完毕,是用土夯成的。支架已经搭上,里面的火墙也已经砌成。
火墙是用于冬天取暖,给大棚加温的。
黄天大和林嘉胜领着林驹,到处指指点点着。
“草帘子都编上了,里面的角瓜,黄瓜架棍也都准备好了,塑料布也买回来,就等天冷的时候盖上。冬天取暖的木头,已经看好了三家,到时候他们给送来”。
黄天大一一列举,如数家珍。
“这三间房子,就差里面打炕了。打完炕就能住人”。
“把锅碗瓢盆什么的,都提前准备好,到时候就在这里做饭吃。等到花窖和大棚里面开种,这里就不能离人。对了,这回我去京城,买了温度计和湿度计,还有几本关于蔬菜和花卉种植的书,都在家里,到时候天大去拿来。你和三哥没事儿的时候都看看,不懂技术也不行”。
“行,我们知道了。房子、花窖、大棚,都是我爸来给测向立向,风水上保证没什么问题”。
风水上没问题固然不错,但光有风水也不行,事在人为,不努力做事,再好的风水也没用。
花窖和大棚的骨架,是用角铁和钢筋做的。
这些材料还不好买,私人买多了还不卖。
是黄天大拿着三道河中学的介绍信,以给学校买的名义买回来的。不过价格倒是比较便宜。
焊接上也是个问题,最后是林驰去找了大姐夫卢鹏,卢鹏找了铜羊铁矿的工友们,带着电焊机来。林家供吃供喝供烟抽,黄天大又给了每人一笔辛苦钱,才把框架搭成。
林驹查看了一下,活儿倒是干的不错。
山楂树苗,今年的长势不错,等到了后年,就能卖钱了。
银杏树已经栽培了六亩多地,这是今年从绿江买回来的树苗移栽的。
至于天女木兰花,整个绿江也没有人工栽培的,只好等秋天和春天到山上去挖。
现在人们还不知道天女木兰的价值,只是把它视为一种杂木,林业上也不管这些,从山上挖回来栽上,将来就是一棵棵摇钱树。
至于水肥、树形的管理,有果树技术员刘承宇帮忙,当做果树管理,就没有多大问题。
几个人正在山楂树苗间徘徊,就听得外面有人喊。
出来一看,是歪脖林在一台小马车跟前站着。
“驹子,我看着就像你,从京城回来啦”?
“回来啦,今天刚回来”。
“到底是驹子行,领着弟弟妹妹到京城去溜达一圈儿”。
“哦,正好放假,就带他们出去逛逛”。
“驹子,我这还有十来斤豆腐,正好你和天大、嘉胜拿回吃,我就不出去卖了,省得再跑一趟”。
“四叔,你还真的做豆腐啦”。
这倒是叫林驹有些意外。
“做了二十来天了,这不还是你给指的道么。不错,这些天卖的还行,三道河中学,饭店那里,现在都是我给送,三道河头一家,我一天做四板,还不够卖”。
‘呵,四叔,这下子你可以发财了,过年的时候,你可要找我喝酒啊’。
“驹子,还等什么过年,今晚上就到我哪里喝去,我小子今天抓了不少鱼,一会儿你们几个就过去”。
“四叔,今天有事儿,就不过去了,以后再说”。
“也好,回去我叫小子把鱼送你家里去。豆腐给你们放这里,回去把豆腐板给我带回去,我走了”。
“四叔,给你钱”。
“什么钱不钱的,再说钱就外道了,走了,驾”!
“呵,这个四叔以前一向抠门儿,现在怎么这么大方啦”?
“驹子,你不在家,你是不知道啊。四叔做上豆腐之后,隔三差五地就给我俩送几块豆腐,也不要钱。来了就在这转悠,问这问那的,我俩怀疑,他是想偷艺呢”。
林嘉胜笑呵呵道。
“是啊,我估计他是先看着咱们干,等咱们干成了,他就跟着干。咱们今年栽山楂树苗,他也在他家园子里面,栽了六百来棵山楂”。
“也是好事儿,不怕他学,他要是问什么技术上的事儿,就告诉他,干的人越多越好”。
“有不少人,总是看来打听。不光是马家堡子,三道河,鲁家堡,胡家堡,二道河口,沙山寨都有人来打听,我和嘉胜现在已经成了名人啦”。
黄天大就有些得意的样子。
“这才哪到哪儿呀,过两年,你俩还要上报纸,上电视呢,到时候记者都来采访你们。县里乡里都给你们戴大红花”。
“驹子,真的假的,我俩还会有那一天”?
“会的,好好干,这一天不会太远,到时候人人都羡慕你们”。
过两年,你们就是万元户的典型,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再过一些年,你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有多威风。
只是天大这个易学大师,将来恐怕是做不成喽。
这就是因为我的重生,带来的改变?
自然是了,连三道河中学的历史走向都改变了,何况黄天大呢?
日薄西山,天边飘满了灿烂的晚霞,倒映在二道河水中,闪耀着五彩缤纷的光彩。
眼前的林家堡,飘起袅袅炊烟,不时传来几声狗叫。
夕阳中,林驹、黄天大、林嘉胜往家里走去。
已经很长时间没在一起喝酒了,今天晚上,他们要在一起喝个痛快。
第188章 买房占地
高考结束之后,宋老师回城的事宜,也已经有了结果。
宋老师回城了。
宋老师住的房子,是他原来买下来的,回城之后房子没用了,林驹就用林驰的名义买了下来。
不仅买下了房子,连同屋里的一些破旧家具都买了下来。
对此,林驰没少跟林驹嘟囔,说他花了冤枉钱。
但林驹心里却乐开了花。
破旧家具自然不值钱,但是那个破柜子里面,是宋银山以前的绘画作品,足有一百多件。另外还有一百七八十件素描作品。
宋银山现在把这些东西当做垃圾扔了,但是二十年后,这些东西每一件都值至少上万元。
这简直就是个宝库啊,白来的啊。
林驹一直租住的房子,也一块儿买了下来。
两座房子,一共花了六百块钱。
这里的人们都认为林驹傻了,花了冤枉钱。
但是林驹看的是几年、十几年以后的事情。
两座房子紧挨着,加上院子和园子,足有四百多平。将来在这块地上盖上楼房,即使是只有三层,也可以有一千多平方米。
如果将来的三道河高考工厂建成,大量的外地复课生到这里来,即使是出租房屋,就有极为可观的收入。
不过,目前林驹还没打算在这里大兴土木。
但对这里人的居住格局进行一下调整,还是必要的。
林驹还住在自己原来的房子里面。罗雅、马达、林嘉玲住进宋老师原来的房子。
周冰和罗浩,则住在马达和林嘉玲原来的房间。
现在房子都属于林驹的,他非常慷慨,把马达、林嘉玲和周冰的房租钱,以及冬天买柴的钱,都给免了。
三个人开始的时候,对林驹几乎感恩戴德,觉得这个林老四是天下最好的人。
等他们知道罗雅和罗浩要住进来的时候,才明白自己不过是跟着罗雅借光了。
于是对林驹的感激一扫而空,甚至有些鄙视起来。
“林老四就是个重色轻友的人,罗雅是红花,我们不过是衬托的绿叶而已”。
林嘉玲的评价,得到了马达和周冰的一致赞同。
“他现在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啊”。
周冰也颇有感慨。
“哼,就是个只爱美人儿不爱江山的昏君”。
马达给出了进一步的评价。
“林老四原来对咱们还挺关心的,自从他给复课班上课之后,就不愿意搭理咱们了。现在罗雅来了,他眼里就只有罗雅,以后就更不搭理咱们了,凭什么后来者居上啊”?
“是啊,凭什么啊”?
几个人都有一种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了的感觉。
“哎呀,你们几个都在啊”?
罗雅和罗浩进来了,两个人去供销社买东西,刚刚回来。
“罗雅和罗浩回来啦,买了不少东西呢,来,我帮你拿进去”。
林嘉玲立刻换上一副笑脸,接过了罗雅手里的脸盆。
“罗浩,来,我帮你拿”。
周冰就要接过罗浩手里的东西。
“不用了,这点东西我自己收拾一下就行了,谢谢你们”。
见林嘉玲和周冰转眼之间就变脸,马达心里鄙视了一下两人没节操,就操起了笤帚,准备扫地。
罗浩出来,夺过笤帚。
“马达,今天是我值日,还是我来吧。咱们既然已经分工了,每天打扫卫生,烧炕,就都轮着来,我和罗雅也不能搞特殊,对不对”?
“是啊,我和哥哥是新来的,以后还要你们多照顾呢”。
“罗雅,你这么说就太客气了,咱们从小就在一块儿长大,咱们互相照顾”。
林嘉玲揽住罗雅的肩膀,就像亲姐妹一样亲热。
罗浩扫完了院子,放下笤帚。
“我跟雅雅去一趟学校,一会回来”。
“好,雪天路滑,你们慢走”。
周冰将罗浩和罗雅送到门口。
啪的一声,周冰脑袋上挨了一下。
“马达,你打我干什么”?
“现在是冬天吗?哪里来的雪天路滑?拍马屁你都不会拍,纯粹就是个变色龙”。
“马达,你有没有良心啊,我还不是为了你俩好吗?要是咱们不对罗雅好,那个林狠黑损能放过咱们么?其实,罗雅和罗浩也没那么坏嘛。我看他俩还是不错的嘛,你们说,是不是”?
似乎也有些道理啊,也没瞧不起咱们,也没得罪咱们啊。
唉,都怪这个林狠黑损,要不是他把罗雅和罗浩弄来,哪里有这么多事儿。
林驹没工夫理会他们这些事儿,此刻,他正跟黄天大和林驰在北山脚下。
三道河背靠北山,山脚下是一片平地。平地上这座建筑,就是原来的“五?七干校”所在地。
五?七干校于去年停办,原来在这里参加生产劳动的那些干部、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们,都回到了城里。
这座建筑现在就空置下来。
这是一座庞大的院落,长宽各有一百二十米。院墙用河卵石砌成,高将近两米。
院内一共有七排房子,一百五十多间。还有库房,工具房等辅助建筑。
比较特殊的是,在这里还有锅炉和暖气,是整个三道河乡唯一有暖气的地方。
这里是原来绿江市的五七干校,当初曾经有三百多人在这里参加生产劳动,接受再教育。
不过,如今已经是人去屋空。
这么大的地方,三道河无论哪个单位和个人,都没有能力利用。
其实也没有谁会想着利用它,因为这么大的房子,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用。
在林驹的前世,这块地方后来成了一家木材加工厂。
加工厂就是临近的三道河林场开办的。
不过只是办了三年,林场也倒闭改制了,此后林场连同林场的苗圃,就一直闲置。后来修建高速公路,把林场的大部分地盘都占用了。
“天大,二姐,这个地方怎么样”?
“地方倒是不错,可是没用啊”?
林驹一找他们到这里来,黄天大就知道林驹又在琢磨什么新事情。但是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林驹要这么大的地方干什么。
“老四,你是不是惦记上这里啦?买个住家房子什么的有用,弄这么大一块儿地方,将来有什么用”?
“将来用处大了,这就是我们赚大钱的地方。不过现在还买不了,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说”。
“这么大地方,那得多少钱?起码要几万吧”?
“几万块钱能下来就不错了。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政策问题”。
林驹想买下这里,手里的钱足够用。问题在于现在不会把这么大的地方卖给私人。
不过,这没有关系,林驹想到了变通的方法。
第189章 转正
林驹的办法,就是在这里开办实用技术学校。
当然,要用三道河中学名义。
为了先把这块地方抢到手,首先成立一个筹备处,进驻五七干校,这样就能名正言顺地把这块地方先占下来。
有人先入为主了,就不会再有人惦记这块地方。
因为今年三道河在高考上放了个大卫星,无论是升学率还是升学人数,都是全县第一。
在整个绿江市,三道河中学的升学率是第一,只是因为考生数量少,在人数上吃了亏,没有绿江市一中多。
曾校长和钱主任这回一炮打响,虽然两人尽量保持低调,没有在风城县乃至于绿江市横着走,但到哪个部门办事儿,也几乎是畅通无阻。
叫他们出面把五七干校拿下来,几乎没有什么问题。
况且将来的实用技术学校,不仅可以为三道河中学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还会给两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政绩和巨大荣誉,两人没有理由不答应。
社会上永远需要实用技术人才。
现在是照相技术、木工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厨师培训等低端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开办电脑、复印等新的行业培训。
原有的技术,还可以不断的升级。
机动车驾驶,将来可以向建筑机械比如挖掘机,塔吊,装载机等领域扩张。
照相技术,可以升级成彩色洗印和影楼,简单的复印,可以升级成文印店。
只要紧跟着时代步伐,就可以永久持续下去。
现在的五七干校的校舍,就足以支撑起将来实用技术学校师生的食宿和教学需要。可以为林驹节省大量的基建、设备和设施投资。
学校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