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流纯真年代-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好。”
  江澈走了,看起来平静而且轻松。
  叶琼蓁就那么站着,看着那个背影,心里感觉有些莫名,就好像,她一直并不真的认识江澈,自己的男朋友——“前”。
  会后悔么?她突然想到。
  不,不会的。
  ……
  ……
  匆匆回到食堂,还好,饭菜还没凉,就是条件实在差了些。
  得赶紧想办法吃好啊,江澈想着。
  午饭后也没什么娱乐活动,被拖着在宿舍修了一下午的长城(打麻将),江澈因为习惯了后来南关省的麻将规则,诈胡两回。
  毕竟他前世后来在那里呆了七年。
  是的,前世的后来,有因为名单确定,现实无奈的原因,有灰心丧气的成分,也有逃避和赌气的成分,甚至还带有一种很幼稚的“这样你们满意了吧”的无知,总之,江澈真的去支教了。
  南关省,曲澜市,峡元县,下弯乡,茶寮村。
  一个坐完火车、汽车、拖拉机加上牛车,还要再徒步一个多小时的偏远山村,江澈去的那年,村里刚靠着扶贫专项项目通上电。
  第一个念头就是想逃,结果还是留下了,慢慢适应,慢慢建立感情,然后是在他支教生涯的第一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一个暴雨的夜,村子遭遇了一场特大泥石流。
  那场灾难最后,一共五户人家的九个孩子成了孤儿。此外还有一些伤亡。
  其实那个雨夜江澈也被压住了双腿,是十几号村民们不顾山体再次滑坡的危险,当场回头,硬是靠双手将他挖了出来,背到安全地带。
  于是就离不开了,两年服务期满后,江澈又留了五年。
  期间一年回家两次,呆的时间都不长,不多的一点工资,竭力省下来些许,寄给父母,他们又都寄回来。
  一直到那九个孤儿都考上初中,离开村庄,江澈才跟着离开。
  去时九二,归来九九,一无所有,25岁的江澈终于回到故乡,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越江省,水昌市。
  七年,他错过的不单是时间和已经被人凭关系占了的再分配名额,更重要的,还是世纪末社会快速变迁的那个关键时段。
  回来后的江澈像是部分脱离了时代的人,很多事情他知道,但是缺乏亲身体验和思维方式上的跟进,于是单是学习和适应,就花了很大的工夫。
  后来的十多年,靠着还算不错的脑子,七年磨砺的坚韧,他过得还行,只是一路做什么都变得有些赶,有些来不及,也因此留下了许多遗憾——毕竟是迟到了那么久啊。
  那些年,奔波劳累,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他也偶尔会想:
  要是没有错过那七年,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完全不同,或其实可以比较完美?
  “老天爷像是特意要把一切都补偿给我。那么,这一世,还去么?”
  “至少那场灾难,我得阻止吧。哪怕换一种方式,那个地方,那些人,那份情,我得还。”
  “还有……”
  “那考大学的事怎么办?”
  “其实就算现在让我去考,我也考不了吧,都忘得差不多了。下个学期再努力估计都不够,至少得花一年拼命去学。”
  “那就干脆去一年?一边把事办了,一边安静地好好专注用功。”
  “真要去一年,还得保证不浪费时间,错过机会,是不是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就得抓紧时间做些什么了?接下来的半年,会无比珍贵和重要。”
  “做什么好呢?”
  几个一起“修长城”的室友终于看不下去了……
  “哎,江澈,你手上捏那张南风到底打不打?”
  “就是,不会是南关省的规则,南风必须捏手里十分钟才能打吧?”
  “这小子就是诈胡,然后硬掰,说的好像他真去南关省待过似的。”
  思绪被打断了,江澈拿牌磕了下额头,笑着道:“好吧,南风。会去的。”
  ***


第四章 我得先上牌桌
  这天晚饭后,室友们突然都开始精心打扮起来。
  澡堂排不上,热水不够,就是忍着寒冷也要把头洗了,再狠些的还要洗澡,一咬牙一闭眼,就是一盆冷水兜头浇下,匆忙打上香皂一通搓,再来两盆水冲干净泡沫,然后头皮发麻,一路鬼哭狼嚎着冲回宿舍。
  平日里他们也许很邋遢。
  但是凌乱的箱子里一定会有一整套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上头带着皂角和阳光的清香,从袜子、内裤到衬衫、毛衣、外套,整齐叠放,备在那里一个星期,为的就是这一天。
  一般一样备着的还会有一双皮鞋,没有皮鞋的,至少也会有一双干净不臭的鞋子。
  穿好衣服,再轮流拿起桌上的两面带塑料壳的圆镜子,镜子外壳通常是大红色或绿色,背面会有一张颜色过深的女明星招贴画。
  把镜子支好,梳子抵着头皮,一条直线往上推到顶,再两手一分,发型就出来了。
  一般三七或四六分的多,偶尔也有中分的,但是其实不好驾驭,脸型、气质如果跟不上,很容易给人汉奸的感觉。
  江澈两手抱在胸前,坐在一旁安静地看着一群人忙碌准备,像是要去集体相亲。
  “怎么,你不去啊?”一名室友双手举着,用力按住两边头发,固定发型,扭头看着江澈问了一句。
  “去……什么?”
  “隔壁医护学校今晚舞会啊,你忘了?”室友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江澈。
  江澈想起来了,对啊,这个年代的大学、中专,一般周末都是会有舞会的,男生、女生,甚至老师,大家一起学交际舞,有的学校还会有比赛。
  相比后来电脑、手机时代的大学生活,这也许可以算是这个年代少有的值得被羡慕的一件事,不必挖空心思去搭讪,不必难以启齿,男女同学之间有正常渠道去进行“暧昧”接触……从语言到肢体。
  多少校园爱情,多少心动暧昧,都在这轻快的步点和柔和的推拉中,自然而然的萌发。
  临州师范学校旁边有一所医护学校,她们也办舞会,但是缺男生。可想而知,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室友中有人早已经有了熟悉的舞伴,有的还在打游击,总之都当作头等大事,每周期待着。
  江澈想起来郑忻峰的舞似乎跳得很好,在附近几所学校之间都很有名气,这年头通常一个舞跳得好的男生,又是在男少女多的学校,会很有“杀伤力”,像是被女生争抢这种事,后来的男孩们大概很难遇到。
  另外你要是霹雳舞跳得好,扎上红色头带吧,奢侈点再来一副半指皮手套,你就是校园明星了。
  以周末舞会为代表,这个年代的校园集体活动通常很多,而后来,伴随着通讯的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反而变少了,孤独成了定式。
  “周末舞会么?”
  江澈心里倒是很想去重温一下,但是想了想,还是过些时候吧,现在什么舞步、熟人,相隔太久,自己好像都已经忘记了,去了容易露马脚。
  于是他随便找了个借口,推脱不去。
  ……
  ……
  室友们都走后,宿舍里就剩了江澈一个人。
  在郑忻峰的床铺上翻了翻,翻出来一盒“双叶”,江澈拿一根点了,倚在窗口往外看。
  城市还没有太多装饰性的灯光,校园里的路灯也是昏黄的,朦胧寥廓,烟吞进肺里,沁出一丝凉,吐出来,眼前一层薄雾。
  “1992年……1992年初。”他嘴里嘀咕了两句,陷入回忆,或者说开始竭力搜索记忆。
  江澈前世错过的七年其实并不缺乏记忆,恰恰因为当时错过了,他后来像是一个学生,很认真细致地整理和了解过这七年中发生的事情。
  至不济,就凭他后来爱看《我爱我家》,也能记下来不少事情。
  这句话从80年代一直流传下来,其实很能说明问题。
  这个时候,一般中小城市买一套房也就两三万块钱。
  从收入的角度来说,排除深圳,排除爆发人群和特殊高薪岗位,首先做小生意的赚钱最多,其次农民工收入不算低,甚至高于部分事业单位,比如教师,这时候普通大学老师的工资也就两百左右,和一般效益好点的工厂工人差不太多,大概还低点,之后才是体制内的公务人员,他们的工资多数还在几十块和一百多些的区间内徘徊,总之很多后来令人羡慕的职业,现阶段其实都不吃香。
  与此同时,一部大哥大两万不够,好点的彩电、空调等也都是近万的价格,这并不说明多数人富裕了,只说明生产力低下,以及暴发户出现,拜金和炫富的时代初步来临。
  而接下来的几年,不管是工资还是衣、食、住、行,每年都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变化,甚至同一年的年头、年中、年尾,都完全不同样。
  江澈把烟灭了:“所以,稳定是最不应该考虑的,这时候就连体制内的人都正在往外跑吧?俗称下海。”
  1992年,12万公务人员辞职下海,1000多万公务人员停薪留职,这群人中的佼佼者,就是改革开放后三个著名的企业家群体中的“92派”,其中以万通系最为著名,包括冯论、王弓权、潘十屹、易小地等,这一年,他们从hn开始发迹。
  可是他们玩的,我现在玩不了,至少冯论多少年前就已经混过中央党校了,跟牟其重也混过,义父更在建国初期就已经是正师级……那我能玩什么?
  沿着这条线想下去,线索慢慢清晰,江澈干脆返身找了纸和笔,一边思考,一边记录:
  写到这里,江澈冷静下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梳理了一遍,画面出现在眼前:
  牌局就要开始了,桌面放着几副牌。
  江澈很清楚,自己只要坐上去,就能抓到满手的王炸。
  现在的问题在于,他必须先从一无所有走到手握足够进场的筹码,越多越好——这样,他才能坐上牌桌,不错过那些王炸。
  写完这一句,江澈起身又点了一根烟,顺便把那张纸撕下来,点了,烧成灰。
  未来也许很多变数,但至少现在,他抬头可以看清楚眼前的路,可以努力走好这第一步。
  ……
  ……
  郑忻峰等一干室友晚上舞会还没结束就提前回来了,因为担心江澈。
  今晚的舞会,叶琼蓁也去了,和学校学生处的一些年轻老师一起,她已经在区隔身份了,而且似乎有意的,在散播和澄清她和江澈之间现在的关系。
  至少,郑忻峰等人很快就在舞场里听到议论,叶琼蓁和江澈,已经没关系了。
  于是,他们匆忙赶回来。
  “什么情况啊?一点声音没有。”
  “好像睡着了。”
  “不会是自杀了吧?”
  “……有呼吸。”
  “再看看,有没有哭过?”
  “喝酒了没?”
  “都没有,睡得很安稳。”
  “……这小子心真大啊!”
  ***


第五章 九二发财证
  早上室友们还在睡觉,江澈抱着一台破旧收音机在寝室楼下的空地上,不断调转着频率。
  股票,他在找股票相关的信息。
  前世的江澈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股票听说的多,真正参与的少,尤其是早期的股票市场,多数人都错过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像所有人一样,在后来知道几个大的起伏,几只奇迹性质的股票。
  这句话是江澈昨晚回忆起来的,不算真切,但是应该差不远,这个时代的百万是什么概念?
  九十年代初的这两年,“万元户”这个概念虽然已经远不如80年代值钱,十万、百万元户的说法也出来了,但是这个词本身依然存在,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依然是富裕的象征。
  后来曾有北师大的教授发表学术研究报告,认为综合各种因素,包括物价、社会地位等等,1986年的“万元户”,大致相当于2016年拥有255万。
  现在是1992年1月,江澈想了想,虽然肯定没那么夸张了,三四十万应该还是值的。
  那么这时候的百万……
  大款,超级大款……暴利,绝对的暴利。
  问题江澈只听说过这时候的股票买了就赚,却不知道具体怎样操作,还有,需要多少资金,所以他准备了解一下。
  “吱吱吱,嘶……”
  频率噪音一直响,江澈凝神仔细倾听,间断着,听到了几个词:
  突然,江澈脑海里“嗡”了一下,弹出来一个名词:
  就是它了吧?
  不管现在股票市场需要怎么操作,这个股票认购证,总是没错的。1月19日开始发售,那什么时候截止?估计不会太久。
  今天几号了?
  1月20号。
  江澈现在终于知道自己前世被甩那天,其实发生了比被甩更重要的事,九二发财证发行。
  也终于知道了,在自己曾经模拟琼瑶剧男主,伤春悲秋,痛苦哀愁的那段日子,都错过了什么……
  他错过了时代给予的机会。一个特殊的,哪怕在这个遍地机会的时代,依然堪称弥足珍贵的,短平快崛起的机会。
  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对于一个需要白手起家的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太适合,也太难得。
  所以,这一次绝不能再错过了,30块一本,便宜……
  不对,是好贵,想想这时候的工资。
  而且真正发大财的那批人,肯定不是靠着一本两本百十来本认购证发的。
  “凭证……摇号认购新股”,新股意味着一级市场,转手扔进二级市场就能赚钱,根本无须担心股市波动,所以,认购证要多买,越多越好。
  钱,哪里去弄钱?
  江澈摸了摸口袋,62块7毛,从学生角度不算穷了,问题远远不够。
  借吗?
  那群室友、朋友大多比我还穷,至于前世后来认识的那些人,倒是有一两个有可能现在就混得不错的,问题现在找他们借钱?别说能不能找着了,找着了也得被打出来。
  只能算计到爹妈头上了。
  江澈家里在这个时代不能算穷,虽说是在小县城,但是妈妈一直在集体厂上班,爸爸前些年还和人合伙做过点小生意,攒了点钱……
  6000块,江澈想起来了,就是这一年,爸妈把全部积蓄6000块入股给了一个表姐夫,说是准备办个小家具厂,结果他拿去赌,一夜之间全部输光。
  怎么弄到那6000块?
  后世重生里,四五岁的孩子就能让爸妈拿出所有血汗钱按他说的去做,十二三岁就能跟局长、市长侃侃而谈,指点江山,出谋划策……
  江澈不会这么幼稚,他很清楚,这个时代安分守己的观念依然普遍,一直勤恳的爸妈和同时代绝大多数普通民众一样,并不相信股票市场的神话,并不认可这种投机行为,正因为资讯不发达,对新生事物了解得少,所以他们恐惧,选择不触碰。
  同时,也正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恐惧和不了解,老实和胆怯,才会有少数人的财富神话。这其实是这个年代所有财富神话的基础——尝新,放胆,走在别人前面。
  拿走爸妈大半辈子辛辛苦苦存下来的全部积蓄——这不容易。
  尽管江澈从小一直很听话,一直成绩很好,但是他仍然不认为自己有把握去说服爸妈,让他们把辛苦积攒的全部积蓄交给他去“赚钱”。
  就算有八成机会,他也不敢直接坦白,因为这样一旦被否决,钱就肯定拿不到了,再撒谎都来不及。
  必须想一个他们绝对会把钱给我的办法……干脆,直接就撒谎,用“骗”的。
  这很难,又不难,因为江澈太了解自己的爸妈了,他们对他的爱,无以复加。
  “对不起,为了将来的幸福生活,儿子只能这么办了。”
  拿定主意,江澈用最快的速度冲回宿舍,摇醒郑忻峰,一边往书包里塞各种东西,一边问道:“咱们还剩几科考试,什么时候?”
  郑忻峰迷迷糊糊道:“你怎么回事啊,这都不记得……就一科了啊,数学,后天。”
  数学?就算现在让我去考,我也及格不了,还要等后天,这一来一回,再赶去盛海,还不知道抢购是什么场面……
  来不及了,江澈果断道:“到时候帮忙跟老师说一下,我病了,病得快死了,申请下学期补考。”
  “哦……啊?你去哪?”
  “哎,你走了,我考试抄谁的去啊?”
  郑忻峰终于清醒了,看着江澈头也不回的冲出宿舍,喊也喊不住,他愣了一会儿,明白了,叹息一声,无奈摇头道:
  “表面装着没事……原来伤得这么重。叶琼蓁,哥们跟你没完。”
  ……
  ……
  这时候的公交站牌旁边还没有雨棚,只有两根水泥柱子立着,上头浇了个伸展的小平台,像伞一样撑开。
  人不多,趁着公交车还没来,江澈仔细研究了一下站牌,确认自己记忆中去往火车站的那路车没有错。
  转身的时候,肩膀被人撞了一下,脚下踉跄连退好几步,一直到他伸手扶住站牌才堪堪停住——好大的力气。
  足有一米八几的个子,哪怕是在冬天的衣服下,依然能看出一身的横肉。
  江澈看向对方的时候,旁边有几个人在偷偷冲他使眼色,示意他别惹那个人。
  实际江澈也没准备去惹唐连招,这家伙实在太有名了,甚至郑忻峰还差点被他群殴过,所以江澈其实还记得他。
  唐连招是江澈中专这三年,附近几条街最“彪悍”的一群,大概四十几个十七八岁小混混的头。
  说他们是小混混的原因在于,这群人在唐连招的带领下,除了好勇斗狠,喜欢闲晃荡,还不像真在走灰黑色路线的那拨人那样,一切向钱看,有目标的混。
  这个时代包工程,做娱乐,甚至包括开录像厅,卖盗版,其实真的有很多可以被视为“混混”的人发起来了,甚至有的后来成了“大亨”。
  但是唐连招不在此列,他就是为了“威”而已。
  印象中这个“小霸王”好像只有一个姐姐可以管得了他,所以附近的人,包括几个学校的学生,一旦挨了欺负,就会去找他姐姐告状,然后,他就会被一顿胖揍。
  江澈记得自己好像见过那个场景,姐姐一边代弟弟道歉,一边泪眼汪汪,一下下打在弟弟身上,而混混弟弟只顾抱头一直认错,不敢顶一句嘴。
  没错,江澈很确定自己的记忆,因为唐连招的姐姐,其实比他更有名,市纺织二厂的厂花,唐玥。
  江澈想起来了,自己中专一年级,和叶琼蓁恋爱之前的那段时间,也曾经有几次在放学后跟一群师兄师弟一起,坐在围墙外的石墙上,等着市纺织二厂的女工们下班。
  在这个年代,国企的普通工人,包括纺织女工们,社会地位其实一点也不低,至少不比江澈这些学生低,很多中专生甚至大学生毕业了,一样以进国企为目标。
  然后应该就是现在眼前的这条路上,每当夕阳西下,一地金辉的时候,会有数百名穿着深蓝色涤卡布工作服的纺织厂女工背着各色小包,带着满脸的自豪,成群结队走出工厂大门,再昂首走过街道。
  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游行,或者街道其实是一座大型t台。
  男生们总是看得眼花缭乱,但是只要身材高挑,长发及腰的唐玥一出现,立即就会占据所有人视线里,引起来一阵阵的低声议论和几声大胆的口哨。
  然后她会低下头,躲在朋友们中间,加快步伐。
  这种情况一直到后来有几个胆大去搭话的挨了唐连招的揍,才有所改变。
  记忆中似乎确实挺漂亮,而且气质清新、温婉。
  至于具体相貌,江澈一下回忆不起来了,只记得很多年后有一回在上看到左小青年轻时候的照片,他一度惊诧:
  “这演员和我中专时代见过那个纺织厂厂花,好像。”
  ***


第六章 我在学校闯祸了
  长得很像客车版沙漠越野车的大铁壳公交车带着“咣当”声缓缓进站。
  一道深蓝色的窈窕身影在不远处出现——江澈不必再努力搜索记忆了。
  “大招。”
  很好听的声音,而大招,应该就是唐连招了,这个绰号很有趣,会从电子游戏厅的时代一直火爆到络时代。
  “大招,你等等姐,停下,你先听姐说。”
  声音变得急切甚至惊惶,唐玥一边跑,一边喊,结成了辫子的一丛长发在她身后跳跃着。
  人近了。
  小翻领,五道扣,双胸兜,俩斜插口袋,二指宽夹克收口底边,深蓝色的纺织厂工作服并不那么时髦,但是干净而且合身,裤子以后世的标准有些偏肥大了,鞋也不那么配套……
  但是都没关系,因为一切就是那么的合契,从感觉到气质。
  江澈很确定,自己前世今生加起来,也没见过另一个人能把这样一身普通的工作服穿出像唐玥身上的感觉,她带着纯真年代朴实的印记,又那么清新和美好。
  可惜时间紧迫,没来得及多看,江澈背着包匆忙上车,在靠窗的位置铁椅子上坐下来。
  售票员阿姨过来“撕了票”。
  唐连招也上来了,售票员阿姨没敢过去,当没看到。
  司机还在扭头观望有没有后上的人。
  “哐。”
  唐连招一条手臂猛地在车门上来的铁杆子上敲了一下,发出铁器碰撞的声音……所以,这小子袖子里藏着刀?
  他要去干什么?
  “开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