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沧海商路笔记-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插队行为惹到外面的人议论纷纷,骂声不断。
  在众人异样、鄙视和不满的眼光下,张小兰被推了出来。张小兰家世良好,相貌姣好,脾气温和,从小到大,面对的都是笑脸、鲜花和掌声,今天看病插了队,节约了一点时间,却成为走道上病人及家属的敌人。如果这些人手中有臭鸡蛋,肯定会毫不迟疑地扔过来。
  这种感觉不好,张小兰宁愿老老实实排队。拍片时,她明确提出:“我不想插队了。”
  任巧笑道:“在这里想插队都不行,我不认识拍片的医生。”
  排了一会儿,张小兰被任巧推了进去。任巧蹲下身,细心地帮助张小兰脱下鞋子,道:“哎,伤得挺重,肿得厉害。但愿不要伤着骨头。”拍片医生说话总是一股不耐烦劲,此时见到两个美女,态度明显不同,说话细声细气,彬彬有礼,尽量绅士风度。
  任巧出来时,侯沧海问道:“你怎么在跑一院?”
  任巧甜甜一笑,道:“杨经理昨天进行了调整,江莉任务太重,跑不过来,我以后跑一院。”
  “还顺吗?”
  “二七公司是大公司,有知名度,我们到医院拜访时比小公司相对容易。只是我的业务能力不行,还没有学会与医生接近关系的方法。学术会议召开后,我们做起来肯定更容易。那个抗生素,比二七公司效果还要好。”
  抗生素属于私活。在没有完全掌握新业务员时,暂时没有在高州全线辅开,原来只是由杨兵、江莉在市区医院推广。现在看起来,任巧也加入其中。
  正聊着,里面医生发出招呼声。任巧赶紧进屋,将张小兰推了出来。
  任巧跑上跑下,态度良好,帮助张小兰到窗口交费和取外用药,还主动要求下午帮着拿片子,再推着张小兰来到停车场。
  有其他人在场,张小兰不想让侯沧海抱上车,由任巧搀扶着,挪进副驾驶位置。
  越野车开走,任巧笑容渐渐消失,忧伤袭上心头。


第164章 地块(四)
  小车开进车库,可坐电梯直接上楼。
  侯沧海将张小兰背进了电梯,道:“我就一直背着你,免得换姿势麻烦。”说完这句话,他立刻醒悟有语病,“换姿势”是他以前和熊小梅在床弟之间的玩笑话。
  张小兰自然听不出侯沧海和熊小梅的密语,没有反对。
  电梯有轻微的机械之声,总体安静。张小兰两手轻轻撑着宽厚肩膀,这样可以保证上身不至于全然贴在对方背上,保持了必要矜持。
  “董事长,江南地产开发的小高层,是否安装电梯?”
  “总经理,肯定要安装,我们要做最好的小高层。”
  “董事长,你应该有一个绰号,否则我们这样称呼起来很别扭。”
  “嗯,在公共场合不能叫我绰号,但是在私下里可以称呼为兰花。”
  “兰花”这个绰号在嘴边进出两次,侯沧海终于笑了出来,道:“这个绰号土味十足,与你的形象严重不符。”张小兰道:“你的绰号是猴子,倒是符合得很。”
  斗着嘴,回到家,侯沧海看了表,道:“我要接杨兵去拜访卫生局蒋局长,敲定开学术会议之事。中午,你吃什么?”
  张小兰道:“冰箱里有牛奶。”
  侯沧海道:“你爸事业如此成功了,家里应该请保姆,这样回家才能吃口热乎饭。”
  张小兰道:“我爸从小苦惯了,对自己生活不在意,什么事情都可以应付过去。我没有来的时候,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矿上,矿上有食堂,所有没有必要在家里请保姆。”
  “我中午给你带点吃的,光吃牛奶顶不住。”离开了张家,侯沧海开车回罗马皇宫,与杨兵汇合后,直奔市卫生局。
  由于黄德勇市长秘书提前打过电话,蒋局长接待二七分公司来人时挺客气。他认真听取了二七分公司关于学术论坛的思路,略作思考,在侯沧海递上的《高州市面向基层心血管危重症研讨会学术论坛工作方案》上批示:原则同意此方案,请科技教育处协助办理。
  写下批示后,蒋局长拨通了科技教育处负责人电话,特意作了交代。
  整个过程不到半个小时,侯沧海告辞前,给蒋局长送上了二七公司资料,以及印有二七公司标志的礼物钢笔。钢笔是定制的,相当精美,又非常好用。由于是批量生产,折算成人民币不值几个钱,但是每当收到礼物的同志使用钢笔时,总会看到二七公司的名字,是一份挺有心计的礼物。
  离开蒋局长办公室后,侯沧海和杨兵趁热打铁,将蒋局长签字的文件复印了十份,找到了科技教育处的负责人。
  给蒋局长汇报的是侯沧海,给科教处负责人的汇报是杨兵。汇报还同有结束,到了午饭时间,杨兵便停止汇报,顺势邀请科教处负责人共进午餐。
  杨兵做了一年多医药代表,交际能力大大提高,再加上他本身就是自来熟性格,一顿简餐下来,与科教处四个同志都混成了熟人。午饭结束,六人特意泡了一大壶茶水,还在餐馆里讨论起学术会议的具体实施细节。
  两点钟,科教处诸人回办公室上班。侯沧海将杨兵送回罗马皇宫,又拐到菜市场,买了一份豆花和米饭,又买了一块猪后腿肉和杂七杂八的佐料。以前经营过一食堂,当过采购,侯沧海走进菜市场如鱼得水,挥洒自如。
  提着一包材料上了车,侯沧海突然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这是继熊小梅之后,他再一次为其他女人做饭。
  他随即自我安慰道:“这和当年给熊小梅做饭绝对不同。张小兰是工作伙伴,是重要搭挡,还是老板,我为她炒回锅肉是朋友和工作伙伴之间的正常往来。”
  提着饭菜回到张家时,侯沧海在顺路的药店买了一柄铝合金拐杖。在付钱时,他看到堆放医疗器材的角落里有几个方便腿脚不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便携式马桶,买了一个。
  回到张家,张小兰开门就叫苦道:“总经理,你太不守时了,我的肚子饿瘪了。”
  “我陪卫生局科教科的同志吃了饭,顺便买了点小东西。”侯沧海将购买的物品一件件摆开。
  见到便携式马桶后,张小兰脸上腾就升起一朵红云。刚才她为了小解,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才完成了平时简单得不引人注意的动作。她没有料到侯沧海这种糙男人居然心细如发,不好意思的同时,心里有一股暖流。
  “张总挺大方一个人,怎么舍不得在室内设施上花钱,这种老房子早应该彻底重装了,马桶、烤箱、微波炉都是必备品。”侯沧海挽起衣袖,到厨房做饭。
  张小兰试着使用拐杖,来到厨房,道:“你还会做饭?”
  “和以前女朋友开过伙食团,做菜是我的本能手艺了。”侯沧海埋头工作,随口应答。
  “吹牛吧。”张小兰很想问一问其女朋友的事情,又忍住没有问。
  侯沧海在厨房里的动作颇为利索,一招一式极具章法:
  将肥瘦相连带皮的后猪肉洗干净;
  锅里放开水,点大火,等到水翻滚时,放下猪肉和葱、姜、花椒;
  煮肉时,蒜苗洗净,切成八分长节,豆瓣切细;
  肉煮熟但不煮耙,将煮好的肉捞起,放在盘子里,在还有余热时切成约一分厚的连皮肉片;
  将铁锅烧热,放油,油烧至五成熟时下肉片,放少许盐铲炒均匀,炒至肉片出油时,铲在锅边,放入郫县豆瓣、甜酱和豆豉在油中炒出香味,再与肉共同炒匀,最后放蒜苗合炒;
  蒜苗炒熟但不能炒蔫,加入酱油炒匀,起锅即成。
  侯沧海一边操作,一边介绍诀窍:“你要记住两个经典诀窍,第一是煮肉一定要滚水下锅,才能封住里面的水分,成菜吃起来才润泽;第二是煮肉前,在水里放生姜片、蒜片、葱段、花椒粒熬出香味,再把肉放入煮制,这样肉更有味。”
  回锅肉香气浓郁,在屋里尽情舞蹈,迅速占领所有空间。
  张小兰早就饿了,哪里经得起如此诱惑,筷子如机关枪一样不停伸缩,转眼之间,一碗干饭下了肚子。
  房门打开,张跃武走了进来。他使劲嗅了嗅,道:“谁在炒回锅肉,真香。还有饭没有,给我弄一碗。”
  结果,侯沧海为张小兰准备的晚饭,被张跃武吃个干净。
  放下碗,张跃武抹了抹嘴巴,道:“侯沧海也在,我正好一起讲。你们在新区看的地块要放弃。”
  “为什么?”侯沧海和张小兰异口同声地问道。
  张跃武语调低沉地道:“我接受了黄市长交代的任务,必须完成,不讲价钱。在老城区有一处锁厂家属区,原来职工住的是危房,必须改造。政府财政紧张,今年没有钱来改造,黄市长让我们出钱给职工修住房,然后我们在老锁厂那一块地盘上修几幢商品房,这样也不亏我们。去年秦阳垮过一处老房子,死了六个人,引起全省震动。今年必须要完成老厂区危房改造,这是政治任务,完成了,肯定以后在高州好办事。完不成,就别想在高州混了。”
  说完之后,他望着江南地产的一男一女,道:“那个地段不好,没有开发商愿意开发,你们要啃硬骨头了。”


第165章 危房改造
  侯沧海和张小兰都很看好体育馆旁边的小型地块,觉得这个地块完全是遗落在新区的一个明珠,高质量开发出来后,绝对能成为江南地产的一块品牌。
  谁知天算不如人算,张跃武一席话就将这个明珠废掉了。
  张小兰心有不甘,道:“爸,我们可以两边同时开发。”
  张跃武不停摇头,打断道:“相较于楼盘,煤矿这边才是大生意,黄市长支持了我的收购计划,涉及到好几亿资金。所以,这边楼盘必须要按照黄市长的要求来办。”
  张小兰继续坚持,道:“两个小区可以同时启动,这样就不会违反黄市长的要求。”
  “兰花,这里面很微妙。锁厂的房子涉及到危旧房改造,里面很复杂,进度极有可能被拖延。如果两边楼盘同时启动,新区快,老区慢,会让黄市长形成误,认为我们态度敷衍。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只能选择开发锁厂楼盘。”张跃武说话到这里,才发现女儿的脚不对劲,道:“你的脚怎么了?”
  张小兰道:“我和侯子去看那块地,扭伤了。在一院拍了片,还没有拿到结果。”
  侯沧海一直在安静地听着父女俩对话,没有插嘴。他有基层工作经验,知道涉及到老厂区的改造往往很麻烦,麻烦不在于建设,而是在于人。
  张跃武转头对侯沧海道:“你有什么想法?”
  侯沧海道:“危房改造涉及拆迁,群众工作应该是政府做,我们只管建设。”
  张跃武道:“项目有一点商业地产,但是主要任务是改造危房。政府是玩空手道,既办事,又不出钱。所以前期工作肯定是南城区完成。我对你们的要求不高,这个工程不要想着赚钱,能够不亏本,圆满完成任务,对于我来说就是大赚。”
  张跃武的这个说法,对于侯沧海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当初约定中,除了年薪以外,还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分成。如果这个项目基本不赚钱,这百分之十便打水漂了。
  侯沧海望了一眼张小兰,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如果自己还在政府机关工作,侯沧海说不定出于面子考虑,不会提出这个百分之十的问题,如今在商言商,他必须得在事先把话讲明白,免得以后打肚皮官司。
  “呵,我没有想起这事。我们可以签一个补充合同,年薪增加二十万,其他条件不变。”
  “可以。”侯沧海在心里迅速盘算了一番,这个项目应该是两三年才能完成,两三年时间,不算百分之十的收入,至少有接近两百万收入,这在高州甚至整个山南的打工阶层是很高的了。
  对于张跃武来说,他满脑子想的是整合煤炭资源,玩一把大的。玩成了,以后收入就应该是亿甚至十亿为级别来计算。所以为了完成黄德勇市长交办的事,为了锻炼女儿,为了安全,花个高价请个总经理完全值得。更何况,侯沧海是个命相特别好的人。
  张小兰对于父亲的计划有点担心,道:“爸,你这一段时间都在搞并购,会花很多钱的。如果风险太大,干脆别做了。”
  “煤炭至少还有十年黄金时间,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我专心做煤矿,你做房地产,算是两条腿走路,风险不大。”
  由于有侯沧海在场,张跃武有些话没有讲透。
  前些年煤炭行情不好,有一个国营煤矿由于经营不善,还发生了瓦斯爆炸,破产了。恢复生产、技术改造等预计要花四个亿,而且矿内爆炸过,有些情况无法预计。种种情况叠加在一起,尽管煤价一直上扬,也没有人敢于轻易下手。
  张跃武多次下井考察,觉得把这个煤矿拿下来也就四个亿,如果地方政府再让一让价,不到三个亿就可以恢复生产。按照这个矿的资源,经营十年,利润高得不可想象。
  至于钱的问题,除了自有资金以外,银行可以贷款。
  此事最大的问题在于技术改造资金是否预计得准确。但是,就算多用出一个亿,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张跃武办企业多年,经历过无数波浪,信奉富贵险中求,也正是在这个理念下,闯出了今天的基业。如今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他很难控制住欲望,眼睁睁看着其他人将这个大煤矿拿去。
  “既然已经决定了,我下午有时间,悄悄去看看现场。”侯沧海很有分寸,一句都没有询问张跃武煤矿上的事情。
  危房改造与煤矿收购联系在一起,重要性立刻凸现出来。张跃武不想因为危房改造而影响当前最重要的煤块收购,于是道:“你先坐一会儿,我有个建议,你能不能把二七公司的工作辞掉?”
  侯沧海道:“二七公司主要工作都是由杨兵在做,除了涉及全局的事,我基本上没有参加。但是杨兵不算是二七山南公司的正式中层干部,如果我辞职,很有可能南州公司会另外派人过来当经理。这个团队是我和杨兵一起拉起来的,为了保持团队稳定,把渠道彻底掌握住,我还得挂这个总经理。”
  张跃武没有将二七公司这类企业看在眼里,随意地道:“你那个团队不超过十人吧,可以全部转到我的公司来,不仅是煤矿和房地产,还有路桥公司,你的团队都可以选择。”
  侯沧海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道:“谢谢张总,二七公司在高州运作得不错,发展势头良好,暂时还不用跳槽。”
  张小兰道:“爸,你的手伸得太长了。现在二七公司的事情都是杨兵在操作,他们做得挺好,日子滋润,没有必要过来。”
  张跃武这才作罢。
  商量妥当以后,侯沧海准备看那一片危房。
  面临着重大变化,张小兰在家里也坐不住,驾起拐杖,也要跟着去。
  两人坐电梯到了底楼,一路上没有说话。
  上了车,张小兰道:“不好意思啊,突然发生这个大变化,我确实也不知道。”
  侯沧海道:“没事,我们要服从大局。对我来说,不算是坏事啊,至少我多得了二十万,二十万啊,可以做多大的事情。”
  侯沧海和父亲谈论年薪时,张小兰觉得挺不好意思,总觉得两个人当着自己的面讨价还价挺尴尬。听到侯沧海提起此事,她忍不住道:“你还真财迷啊。”
  “在商言商,我是有事说到明处、说在前面,先说断,后不乱,这样最好。”
  “你是对的,我有点玻璃心了。”
  “谢谢你的理解,董事长。”
  “我们一起面对挑战吧,总经理。”
  聊着天,斗着嘴,越野车不到十分钟就来到了南区,开过了一条由铁路分割的区域,来到了一片有大量厂区的南城区。二十年前,南城区聚集了高州主要市属和县属国营厂矿,锁厂、糖厂、家俱厂、水瓶厂等企业都聚集于此,南城区的居民十有八九和这些企业有关联。在很长时间,在高州有“要嫁就嫁南城”的说法。
  如今风水轮流转,南城区成也萧和败了萧和,市属县属国营工厂纷效益下滑,多数破产,南城成为整个高州最萧条的区域。
  侯沧海开车进入南城,看到街道上行走的人,便生出一种极为熟悉的感觉。很多中年男人都穿着工厂制服,面容与世安厂、铁江厂的叔伯们极为相似,可以说是一个车间印出来的。
  新区有宽阔大道、整齐绿化带、现代楼房,还有大片大片已经征用的土地。老城区有连片陈旧房子,破烂基础设施,还有街道上明显没有事情的闲人。
  张小兰坐在车上,望着窗外景色,脸色凝重。
  侯沧海问了几次路,将越野车开到了南城区边缘较为独立的一片厂区。他下了车,张小兰也跟着下了车。
  厂区正门是一个破烂的拱形门。如果时光倒流,这道门还是颇为气派的。侯沧海甚至能想象众多工人进出工厂的情形。他随即更改了设想,锁厂里面有家属区,进出工厂的人不算太多,应该以自行车为主。
  下班铃声响起,一辆辆自行车飞驰而过,骑在车上的人穿着工厂制服,高晃着头。这幅图画如此生动,侯沧海仿佛曾经来到此地,看过此景。
  “你的表情很奇怪?为什么会变得很迷茫的样子。”
  “我是在国营企业长大的,小时候经常在类似的大门下穿过。世事难料,没有想到堂堂国营大厂会破败成这个样子。你走路行吗?我想进去走一走。”
  张小兰伸了伸胳膊,道:“你得挽一下,我还不太适应拐杖。”
  两人走进了没有门卫的大门,走进了荒草丛生的厂区。厂区没有被硬化的地方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土,用竹条或者绳索分开。土里种着时令蔬菜。蔬菜得到了很好照顾,生机勃勃,与厂区形成鲜明对比。
  侯沧海进了厂区便被熟悉气息全面包围。由于世安厂一直还在生产,工厂管理层还在行使职责,与这个完全停产的工厂有些区别。锁厂与熊小梅父亲所有的铁江厂极为相似,厂房如一条条被打断脊柱的蛇,懒懒地散布在厂区公路沿线。
  两人如今要改造这里的危房,与从来没有发生过联系的锁厂便有了命运上的牵连。
  “你爸说,这里有多少亩?”
  “七十来亩,足够大。家属区在哪里?”
  “跟我走,我能闻到家属区的味道。”
  在侯沧海带领导下,两人顺利地来到了家属区,看到了标有一、二、三幢数字的家属楼房。这些楼房都是灰色砖房,平均在四层,有着长长的外置楼道,楼道栏杆是水泥构成。
  “这房旧是旧点,还不错啊。”
  “我们走近看看。”
  来到第一幢楼的门洞,不用上楼,就可以看见墙体上的裂缝,水泥楼梯上也有小指头粗细的裂缝。张小兰看着裂缝就心虚,加上脚不好,没有往上走。
  走了几幢都是类似情况,走到第三幢时,在一处小坝子上传来议论声音。
  有三四十个中老年男女站在小坝子处,中间有一个老头激愤地讲:“我天天看新闻,别他马的想哄我。那些当官的肯定是看上了我们这块地,想搞商业开发,骗我们是危房改造。我们当牛当马几十年,一句破产就把我们几十年工作抹消了,现在又想来抢我们的土地和房子,门都没有。”


第166章 破败
  “如果要拆迁,至少要一比二赔偿。”
  “我们都是小房子,大多是五六十平米,一比二才一百平米左右,全家人仍然挤了。一比二低了,一比三才能同意,大家要意见一致,不能下软蛋。”
  “不应该按照实际住的房子来赔房子,应该按照实际居住数,每个人至少得给三十个平方。”
  “拆房子时,要给我们发租房子的费用。”
  小坝子里的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发表各自的意见。
  张小兰用不可思议的眼光听着大家议论,听了一会儿,实在忍不住了,低声对侯沧海道:“这一片不是拆迁,是危房改造,他们究竟是怎样在思考问题,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肯定是政府宣传不到位,才让他们产生误解。”
  侯沧海道:“我们只负责修建,其他工作是政府的事,不要把麻烦揽在自己身上。我现在担心的是在这个地方修房子,能否卖得出去,能否卖得起价格吗?如果卖不出去,不是赚钱的问题,而是要亏一大笔钱。”
  锁厂片区地处郊区,周边基础设施极差,生活在此处的人们大都是下岗工人,没有什么消费能力,而有消费能力的人肯定不会在此买房。两人到了现场后,马上明白黄德勇为什么要将这个任务打包交给煤矿老板张跃武,因为摆明了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两人没有惊扰聊天的众人,准备悄悄地来,悄悄地去。往回走时,张小兰想起一群情绪激动的中老年人,觉得肩上担子重如山,压根承受不起。
  侯沧海道:“事情已经在黄市长那里接了下来,不可更改,所以我们要鼓足勇气迎上去。你不要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
  张小兰道:“新区那块地多舒服,一点都没有纠纷,前景光明。想起锁厂这个环境,我就没有任何信心,是真没有信心,信心是假装不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