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嫡长孙-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底不勉强她,轻点了一下抱怨的小妻子,明煦披衣翻身下床,去外间叫紫鹃进来给黛玉梳洗。自己进了侧室更衣洗漱。
“我身上不舒服的紧,待会儿要去敬茶,太太定是说我不稳重。”紫鹃在身旁忙碌,黛玉坐在梳妆台前对着旁边的明煦如此说,蹙起的细眉显示出几分苦恼。
“母亲只会说我不稳重。”明煦上前接过紫鹃手里的螺子黛,欲效仿前人为娇妻描眉。
“你会不会?”黛玉挑了挑眉,第一次正式拜见长辈,妆发衣着皆有讲究,可不能失仪。
“我丹青之术尚能拿得出手,想来出不了大差错?”明煦对着铜镜中的美人比划了一下,看起来不难。
于是黛玉不说话了,她眉形极好,就像冬日里远处烟雾笼罩的远山,便是比着画,也是极好看的。
结果竟然还好,明煦第一次画,极认真,画出来的也算精致。他满意了,重新坐回去看黛玉上妆。
倒是重新接过的紫鹃有些手忙脚乱,暗道:姑爷果然是个贴心的,又欢喜姑娘,想来日后不难过。
“我家里人口简单,统共就一房,都是正经人。”瞧了一会儿,明煦为黛玉说起家里的人口情况,“祖父祖母你是见过的,他们两个最是不管事儿,有什么吩咐都是叫人过去正堂,平日里没什么规矩。”
黛玉点点头,明榭当年在江南见过好些次,是个慈和的,孙氏是两年前在京中贾府见得,只来得及说上几句场面话,倒是不清楚性情。
“父亲政务繁忙,倒是极少在后院,想来你也碰不上几次。”说到这里,明煦凑近一笑:“当年在京,父亲可是十分推崇岳父的。若不是你生的晚,又到了扬州去,说不得我们早早就定了缘分。”
“爹爹没同我说起过,谁知道是不是你随口编造的。”黛玉侧头反驳,爹爹才不舍得早早许她出去,这人话里话外忒是得意。
“好好好,没说过便没说过,你现在还不是我的?”明煦一笑,不予计较,接着往下说。“母亲出身平溪宋氏,家教严格,最是恪守礼仪。她是个讲理的,与玉儿能相处融洽。”大家族出来的主妇,能顾全大局,多用阳谋,不太瞧得上后宅那些阴私的手段,与这种人相处,只要道理上说的过去,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府上有名分的姨娘有两位,一会儿去认认人就好。姐姐你也见过,去年随着姐夫南下戍边去了,我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是好相处的,平日里不必多顾忌。熙哥儿在国子监读书,过些日子随着祖父返乡应试,照哥儿在前院随着先生念书。”提起两个弟弟,明煦眼中泛起了温和,笑道:“都是忙人。”
“妹妹明盼年纪还小,柳姨娘看的紧,玉儿不必特意寻她。”
明煦把府上的主子们说上一遍,黛玉已经挑好了衣裳换上,明煦介绍的与外祖母说的大体上没什么出入,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催促着他赶紧梳头,她坐的心慌,唯恐误了时辰。
见她收拾齐整,明煦招来长安给自己梳发,其实平日里梳头明煦自个儿也会,贴身的物事儿,他素来不喜假以人手。但今天显然不一样,黛玉特意梳了个同心髻,为了与之相配,自然要更复杂精致些。
梳完头,又罩了大衫,明煦牵起黛玉的手就往正堂去了。
清溢园正堂,明府的主子们都在,明溯与明熙特意请的假还未销,平日里极少出现在正经场合的方氏与柳氏也在下首坐着。
“大爷大奶奶来了。”随着丫头的一声通报,座位上的人立即端正了坐姿,朝门口看去。
明煦一身暗红色衣衫携着身着杏色长裙的黛玉款款而来,宋氏的目光先落在儿子身上,见他穿着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红色,与昨日的喜服和三日前的探花服又不同,像是一瞬间从一个少年变成了成熟的男人,不由得感叹成家给人带来的改变。转向儿子身边新得的儿媳妇,昨日婚礼上瞧得不真切,今日一看,比起上次见着,出落得更加超逸了,与儿子站在一处,自然而然的珠联璧合。
“请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安。”明煦在堂下站定,施礼问安。
“请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安。”黛玉跟着改口道。
“好,问安时时有,今天先不说这些,快些把正事办了。”祖母孙氏先开了口,示意明煦带着媳妇近前来。
孙氏说得对,三代人齐聚一堂,可不是来闲聊的,还是正事儿要紧。明煦直接拉着黛玉来到明溯与宋氏面前,虽说明榭与孙氏更为尊长,但改口敬茶的规矩先是父母。
蒲团是早就准备好了的,两人朝上边一跪,接过丫鬟捧着的茶:“请父亲母亲用茶。”
明溯与宋氏接过饮了一口放在手边的案子上,笑道:“好孩子,快起身。”宋氏从樱桃手里接过一个盒子递给黛玉:“好孩子,既然来了咱们家,就是一家子,明煦若是对你不好,你来与我说,我给你做主。”
黛玉接过,轻声道:“谢谢母亲。”
接着又转身来到祖父母身前,明榭与孙氏也照例喝了茶,给过见面礼,孙氏拉着黛玉一顿夸:“果真是个极好的孩子,我一见着就喜欢,我在京不久,黛玉若是没事儿,可来寻我说说话,祖母给你瞧好东西。”
明煦有些哭笑不得的带着黛玉谢过。
敬完茶,明熙带着明照与明盼行礼:“见过大嫂。”
黛玉还礼,一一给了备好的见面礼,两个男孩子是文房四宝一套,女孩子是一盒彩色的珠子。
敬茶结束,都是过来人,没有多留小夫妻,说了几句话,叮嘱了两句就放回去了。
明煦原本想带着黛玉逛一逛院子,熟悉一下未来生活的环境。自他这次回京,宋氏思量着这院子以后作为婚房的准备,直接重新修缮了下,将东西两侧连着的几间房屋打通圈进院子,又划进去一个小花园,整体布局要比明煦幼时所居打上三倍有余。这半年来,明煦又按照自己的心意改造了一番,十分满意,还留着一些拿不定的地方等着看看黛玉的看法。
但黛玉昨夜没休息好,早起走了这么远敬茶,脸上已经露出疲色,于是直接回房歇着了。
身体上疲乏的很,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夫妻两个干脆坐起来聊天,明煦顺便将婚前祖父送还的事儿说了:“那是岳父留给你的,我也没仔细看,一应堆在库房里,你清点嫁妆的时候也一并清点了,放了这么些年,除了流动的,应该还有些破损。”不仅明煦没看,送来那日,宋氏也是直接吩咐存到库房里,嫁妆是女儿家的私产,没有探问别人私产的道理。
黛玉也是才听说爹爹另给她留了东西,才嫁了人,本就思父心切,婚礼忙乱,才稍稍压住了,如今明煦又提父亲对自己的深远安排,终于控制不住,眼泪簌簌。
明煦取了帕子轻擦,温声劝道:“岳父大人生前最挂念不止的是你,你过的好了,他在九泉之下才能安心,乖,快别哭了,叫岳父瞧见了,还以为我欺负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安排的这样周全,却没能亲见我出阁嫁人。”黛玉伏在明煦肩上,哭的直发抖。
明煦叹了口气,轻抚娇妻的背,舒缓她的情绪。
好一会儿,黛玉才停止了抽噎,渐渐缓过劲儿来,瞧着明煦背部衣衫被自己眼泪洇湿一大块,也觉得不好意思。
推开他坐正,询问道:“你在家几日?何时任职?”明煦是探花及第,按照惯例会留在京中任职。
“发榜后七日才会下任命书。”明煦从善如流,笑道:“刚巧赶上与你过个上巳节,你们女孩子似乎偏爱这个。”
“上巳节?”
第62章 上巳出游
“春日好; 天水蓝。姐姐先前在家的时候,每年上巳都去踏青,家里在城郊有个庄子,小时候好玩; 种了茶; 倒是每年都去采摘; 几年下来; 竟成了一个惯例,盛京气候不成茶,自然比不得山上云雾; 但亲手炒制; 亦有几分野趣。姐姐出嫁之时; 母亲还特意把庄子添成嫁妆; 但姐姐没要; 那庄子修的好; 说是留在家里; 下边的弟弟妹妹还能去玩耍; 她想去也能去。”明煦笑道:“春日风光好,又逢佳节; 不若出去转转?玉儿来京多年; 怕是还没仔细瞧过京里景色?”
黛玉点点头:“外祖母家里的姐姐妹妹们都不怎么出门; 我先前还以为京里的姑娘大多矜持内敛; 后来见了明姐姐,才知道各家规矩不同,先前在扬州的时候; 也是常出去的。”
“该改叫姐姐了。”明煦笑道:“那就这般说定了,后日一同去踏青采草; 鹿鸣寺后山有一处温泉池,说是祛邪洗厄,在京中颇负盛名,不知届时可有幸一游。”
既然是网红地,又是上巳节,到时候怕是人满为患。
春日游,黛玉也很是期待,荣国府的大观园建的奇巧,可谓是移了山水进园林,但到底不是真的山水之间,少了那份自然风光,看久了也觉无趣。
“出行的话,可是要备些什么?”黛玉忽然意思到身份的转变,先前在贾府,都是二嫂子在管着府上车马出行,如今自己身为明家长媳…,想到自己要向凤姐儿那般,黛玉不知觉的蹙眉。
“就我们两个,要备些什么?”明煦轻笑,“叫长安看着就行,我自小就是他跟着,身边事物一应是他打点,是咱们院子里的总管事儿的,玉儿以后有什么,也只管吩咐他。”明煦说着一顿:“说起这个,因着结婚,院子大改,再叫先前的院牌不妥,玉儿不妨想上一个?”
黛玉对他跳跃的思维已经稍稍习惯,按着自己的说:“我当年离家带了不少人,都是父亲留下的,自不能留在贾府,如今一应带来了,算作陪嫁,如今得重新安排,算起来跟院子里的多有重合,承景怎么看?”
除了丫头,婆子,还带的有厨子,医师,这些明煦也有,倒不好安排,而且按照爹爹当年的安排,除了放还回去的,还有许多家仆,自愿继续服务林家,如今都在林家在京的宅子里安置着,也都是陪嫁,只算作黛玉的私人财产势力。
身后的紫鹃听了暗暗着急,这话有点试探管家之权的意思,难免叫人多想,姑娘初来乍到,还是徐徐图之。
“我院子里清净,现有的这些人是母亲为了迎新妇准备的,都是按例给的,如今与玉儿带的人一起充作内院,玉儿你瞧着安排就好。”明煦沉吟道:“小厨房倒是原来的老人儿,不过也就一个师傅带个徒弟,如今奶奶进门,份例上也该算作两个人,只管安排进去就是。”
男主外女主内,虽然只是一个院子,也该各司其职。
明煦院子里小厨房是早早便有的,这是起因他的癖好,他不吃冷食,若是下边人从膳房提饭回来,送到已经温了,大家规矩,讲究养生调和,饭食不仅不咸不淡,也不计较不冷不热,只要不凉就好。明煦偏不满意,在江南还好,宅院小巧,离膳房也近,吃刚出锅的食物并不难,在京城,宋氏也不计较合不合规矩了,直接建了个小厨房,如今黛玉进门,便宜的不止一人。
“你先休息,好了就见见院子里的人,立立规矩,左右之后都是你管的,也给他们说说主子忌讳偏好。”明煦如此道:“玉儿先管好我们的院子练练手,之后或许母亲还会教你管家理事。”
他也不清楚母亲在管家权上的想法,不好下定论,但是这事儿不好晚辈先提出来,走一步看一步吧。
黛玉点点头,对这种事儿有心理准备,也没说出什么不妥当的话。她并非妄自菲薄之人,这门亲事也是明候与父亲商定的。在其位谋其政,她自幼心智不输男儿,不过客居贾家,不好表现罢了,能力却是不输的。
“园林初日静无风,雾凇花开处处同。我回来时瞧见屋脊处竟还有未化的雾凇,冬日里必是极惊艳的,院子便唤作静淞如何?”黛玉略一沉吟,抬头问道。
“静淞园么?”明煦理解了黛玉的意思,院子修缮的时候他花费了不少精力,出来的成果还真有些北国江南的味道,不是说气候上,而是在北方建筑风格上揉入了江南水乡的影子。
“名字极好,不若玉儿给静淞园把字题了吧?”明煦笑道。
“既是挂在院门上,还是探花郎写得好,说不得拿出去还能卖个价钱,比起我等无名之人,想来还是有人要的。”黛玉眨眨眼,玩笑道。
“说起这个”明煦摸摸下巴,“当年游学意外流落彭城,为筹返乡路费,还真卖出去过几幅字画,若是那些人关注今年科举,该是升了不少值。”当然,前提是购画人知道梦蝶客就是新科探花明煦。
“这个倒是没说过,是怎么样的故事?”黛玉有些好奇,这些年明煦与她保持通信,是故游学的事儿也知道不少,但显然没有这一遭。
明煦便简单说了两句,轻描淡写,当年几分惊险的经历已经化作口中的趣事。
“你竟还学贾诩肃候退贼?”黛玉掩唇而笑,不客气道:“你书读的不少,纸上谈兵的道理不懂么?”名人轶事听听便罢了,哪有学来用的,不怕画虎类犬。
明煦轻咳一声,路遇劫匪扯虎皮做大旗不是很正常的操作吗,不过当时恰巧不好用罢了。“正午将近,玉儿想吃什么?叫厨房里的给新奶奶表现表现。”
“早膳方用过两个时辰。”黛玉眉头微皱,会不会太早了些。
“我这里一向是一日三餐的,玉儿以后跟我过,还是要早些适应的好。”明煦捏了捏黛玉的手掌,太瘦了。“当然,为公平言,玉儿有什么规矩,也与我说,我亦该随你。”
“先时不觉,你规矩如此多,道理亦孤僻。”黛玉笑道:“我还想不起什么规矩,不妨先赊给你,日后有了,再说不迟。”
明煦自然点头应是。
确实如明煦所说,新奶奶入府,又听说是荣国府出来的,厨房里是下足了功夫,几碟清淡小菜做的回味无穷。
吃了饭,夫妻两个歇了午觉,精神足了,便让下人拜见,立了规矩,又沿着院子转了一圈,瞧瞧哪些该添置物件,哪里删减东西,闲散漫步,竟也闲话一下午。
晚间去宋氏处请安,落座后摆饭,黛玉看了看宋氏左右,起身欲侍奉饭食,明煦似无所觉。
“琬卿坐下。”宋氏摆摆手,温声道:“咱们家没这个规矩,底下丫头媳妇众多,哪里须得你劳动。我不知道你先前在家时的规矩,但在明家,我婆婆没叫我做这些,出嫁从夫,你也不必在我面前做这些。”
“谢母亲。”黛玉没有矫情,在明煦身边坐下了。
“不必拘束,你初来,若是不晓得规矩,跟着承景做就好,俗话说枕边教妻,跟着他,总不会错的。”宋氏随口道。
“母亲,府上有什么规矩,儿子也不怎么清楚。”明煦插话道。
“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宋氏嗔了他一眼。
于是无话。
回去的路上,明煦牵着黛玉的手,感受着春日夜风吹拂,开口道:“家里晨昏定省,每个人不定,我是长子,母亲偏宠,姐姐出嫁后,数我去的最多。若无意外,每日早上都去问安,晚间是偶尔过去。”明煦偏头看黛玉:“不过再过几日估计会进翰林院编修,届时早上是不及请安的,只有晚间过去,日后你便随我一起,早上我去翰林院点卯,你自个儿亦不必日日去,隔三差五去说说话就好,祖母性子慈悲,素不拘礼,与母亲寻常并不见。如此,想来母亲亦不会强求你。”
“那我隔一日去一次?”黛玉抬头询问道,心里并没有明煦那般轻松,祖母孙氏是继室,与宋氏名义上是婆媳,年纪上并没有差几岁,且明溯不是亲生子,孙氏自然不是很在意继子媳妇,与宋氏并没有相比之处。
“可”明煦摸了摸黛玉的头发,轻叹了口气:“以后多不比闺中轻松自在,辛苦玉儿了。”
黛玉摇摇头,世间女子皆如此,除非一辈子不嫁,可那显然是异想天开,不是明煦也会是别人,别人未必有这份体谅。
上巳节,京城。
明煦看着身侧的黛玉,笑的无奈:“玉儿,既是出来踏青,乘车无趣。”已经出城,不再禁止干道上跑马,往郊外出发的人不少,已有许多衣着明亮的少男少女骑马而过。
“可我并不会骑马。”黛玉坐在马车中,小心的撩起帘子往外看。
“我可以带你共骑。”
“不要。”
……
到了城郊的庄子上,明煦带着黛玉去瞧他幼时种下的茶树,采了茶叶准备回去炒制。庄子上景色怡人,是与城中宅子不同的风格。
地势平坦的园子里,明煦一手扶着黛玉,一手牵马,慢慢引导她骑。
“先在这里待上一会儿,待人渐多了,可以去落日原,听姐姐说,上巳出来的多会到哪里去,甚至有人在那里举行雅集,正经的曲水流觞,玉儿该是想去一观。”
“女子竟也能参加么?”黛玉小心的抓着缰绳,分出注意问道。
“自然,今日出游的女子不少于男子,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想来以潇湘妃子的诗才,必能叫他们心服口服,捶胸顿足。”
“这都是什么话!”黛玉扑哧一笑:“你怎么知道我诗社的雅号?”
“我想知道,就知道了。”明煦做掐指状。
第63章 入职翰林
明煦与黛玉到达落日原的时候; 很多人已经在了,上巳出游的多为年轻人,也不计较身份,比起较为正式的宴会; 要随意得多; 雅集并没有主办人; 大家随性而至; 又随性而归。虽是幕天席地,场子仍需打扫置办,瓜果茶水; 琴器纸笔以及一应事物是一个京中的老商号提供的; 并不收费; 为得不过是一点名声和广告效应。
两人转悠了一圈; 倒没像先前说的那样与人斗诗; 出行的大多是好友或夫妻; 黛玉与人并不相熟; 无人引荐贸然加入有些尴尬; 她也不想大庭广众之下被人议论。
明煦眼力好,瞧见溪对面的熟人; 带着黛玉绕了一圈过去。
“卿大哥; 嫂夫人。”明煦喊了一声; 同时心里暗笑; 竟在这里生火,难怪离的这般远。
坐在卿容身边的年轻女人闻言欲起身,卿容抬手一按; 止住了她的动作。
明煦走到两人对面席地而坐,又在地上铺了个帕子; 示意黛玉也坐,他与明煦相交多年,要随意许多,至于卿容的夫人,在他们的长女周岁宴上,明煦亦见过,是个十分温柔知性的人,饱读诗书,通明达理,与卿容很是相配。
黛玉对着对面的卿夫人点头示意,犹豫了下也坐下身来。
卿容也有几分意外:“承景,新婚燕尔怎么就跑出来了?”前两日才参加了这人的婚礼,还帮着挡酒来着,竟又见了。非礼勿视,卿容并不细看黛玉,继续手上的动作,问道。
“嫂嫂有礼。”明煦拱手一礼,回道:“新婚才要跑出来,之后你忙这个,我忙那个,两厢轻易不得闲,机会可就不比现在多了。”
卿容点点头:“明日关于你的任命就该下来了,也到了我离京的时候。”他说这话的时候,情绪很淡。
卿容在翰林院做了三年编修,他并不喜欢京城官场的风气,当年并没有考取庶吉士,如今一任期满,也不准备再留京。
“是调去哪里?”明煦的任令没有下来,但卿容的现在大概已经得了信儿,之后新旧交接,就该去任地了。
“益州通判。”卿容并不避讳。
“恭喜卿大哥。”明煦真心实意恭贺,卿容虽没留在京城,但明显是得皇帝看重的,给的官职和权利不小,直隶通判是做实事的职位,且不浪费卿容的才华。
卿容倒是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点头算作回应。
他们这边说话,黛玉与卿夫人也试着交谈,各自自我介绍之后,恰巧卿夫人也姓林,这一小小的巧合让两个头一次见面的两个人亲近了不少。
卿容很快弄好了手上的架子,因着两位女眷的缘故,特意走远了地方摸出一把薄刃处理方才叉的鱼,看得出来生火烤鱼是临时起意,什么东西都是现做的,听卿容说是因为夫人好奇,起了兴致,随意找了事情做。
明煦有些意外,挑了挑眉,主动去集会处借盐去了,不仅卿夫人没见过郊外野炊,黛玉应也是没玩过。
玩过之后,四人又去了鹿鸣寺后山泡了温泉,真正的行尽而归,归家时已经将赶上宵禁了。
上巳之后,明煦果不其然的成了一位翰林院编修,这是初入朝堂熬资历的官职,并不实权,可若说清闲,事儿杂且多,也不那么闲,不过明煦与书打了多年交道,又是博闻强记,工作上也算得游刃有余,唯一的意外大概是上班第一天就被皇帝想起来,往两仪殿送了一回书,因此惹了不少人眼红。
在外人看来,他能被点为探花本就走运入了皇上的眼,又有明候的余泽在。若论才学实力,不少人并不服这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得了探花的那篇文章也并不能服众,不过皇上亲口夸了,别人不敢说什么。
于是明煦在进入翰林院第一天,就被几个心胸狭隘的给记下了,之后便是使各种小绊子,明煦对这事儿倒没怎么往心里去,他实在看不上几个人自以为是的孤立,稚嫩的刻意刁难,不动声色的化解了。
眼看黛玉进门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