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周郎周郎-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原还以为吴太夫人就算默认了她冒认孙权,也定不会见她。毕竟母子连心,长子身死,次子从此之后虽生犹死,等于接连折了两个儿子,不想见她也是人之常情。
  她只是迟疑了片刻,不想不等她开口,双手就被吴太夫人一把拉住:“我儿终于平安归来了。”
  温润柔和的声音,一句话说到最后,却尾音发颤。好像真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儿子,激动得难以自已。
  李睦愣了一愣,慢慢抬头,只见吴太夫人梳了高髻,腰背笔挺,脸上略施薄米分,却掩不住微肿的眼眶,和眼底的憔悴之色。她把唇抿了又抿,直抿得唇上泛出白来,血色全无,仍止不住唇角轻颤,胸膛不住地起伏。
  中年丧子,哀莫过于此。
  李睦自穿越以来,便尽量不再去想前世。有的人是她宁可再也想不起来,而有的人却是思之无用,不敢去想。
  而如今,吴太夫人的手掌温凉柔软,全不像她的母亲一生辛劳,一双手里十指生茧,一到季节交替就反复蜕皮开裂,吴太夫人的发层很薄,紧紧地贴着头皮,方挽起发髻,全不像她母亲一头厚重浓密的黑发,非要剪了才觉得利落松快……
  两人相隔了一千八百年时空,又全无相似之处,但对着吴太夫人的眉眼,李睦赫然就想起了她的母亲,此时想必也是如此伤心欲绝地思念她。
  不觉眼前一片模糊。
  赶紧低下头,连连眨眼,挣开手一撩衣袍,曲了双膝,双手按地,伏地深深叩下一礼。
  “儿不孝,累母亲挂怀……”
  标标准准的至亲拜礼,以孙权的身份拜吴太夫人,以李睦的身份拜此生再也见不到了的母亲。拜的是谁,哭得又是谁,何人为儿,又称何人为母,李睦心里难过至极,原来一直压在心里的难过好像都在这一刻爆发出来,恨不得立刻就伏地痛哭一场。
  按在地上的手指因为用力过度,骨节指尖都泛出白来,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把心里的难过也一同紧紧按住。借这一拜,额头触地,眼中的湿意沿着额角倒流入发际,再挺直腰时,就不见了痕迹。
  “我儿……平安就好……”吴太夫人显然没想到明知不是血脉至亲的情况下,她还能做足了礼数,不等她再拜,就赶忙将她扶起来,一句“我儿”,说得心酸不已,眼眶发酸,眼见着就要失态,只能长长呼一口气,再重复一遍,“平安就好!”
  其实,早在李睦在下邳的所为传至吴郡时,吴太夫人就已然觉察出问题来。
  知子莫若母,孙权能不能用守城弩射出四百步射程她或许不知道,但她这个儿子却绝不会有绑了人堵城门这等不惜鱼死网破的魄力。
  只是她原以为那是周瑜授意,故意布下的疑兵之策,却不想做下此事的竟是个女子,更想不到她那个文采武艺都不出众的儿子原来不是没有魄力,只是这魄力都用在了看不到的地方。
  她不是只知后宅之事的寡闻妇人。
  孙坚在世之时,进退胜败,统兵御将,都从不瞒她。而孙坚死后,也是她将传国玉玺取出来交给孙策,要他投入袁术麾下,设法将被孙贲带走的孙氏旧将都收拢回来。
  她虽从未上过战场,也从不干涉孙策的军务决断,但她的见识眼界,胆魄思量,都绝非寻常妇人可比。
  没有应下周瑜之请,固然是因为孙氏族中除了孙策之外,实在无人能与周瑜比肩。也更是因为看清了孙绍目前的处境。
  就连血脉相同的亲兄弟都能有这等隐秘的心思,又岂能再寄望于旁人?孙策才得六郡不久,周瑜的兵锋已至江夏,他日成就功业,必能再现孙坚当年直入洛阳之威,威震天下。
  而孙绍才六岁,一个六岁的孩子手里握有如此一片基业,又怎能不惹人生出异心来!
  但她又确实只是一个寻常的妇人,相夫教子,只愿夫君得志,子女成器。孙绍是孙策的独子,她无论如何也要全力护着他。
  此时对于孙权,再恨再怒再伤心,除了一句“平安就好”,却是再也说不出别的来。
  纵然心里已经定了主意,却到底经历丧子之痛,心神动荡,再加上驳了周瑜之请而对李睦心存歉疚,吴太夫人一时没看出来她这一礼有何蹊跷,然而周瑜却是看出李睦的反常来。
  他知道她见到吴太夫人必然会紧张,但她这低眉顺目的样子却决计不是只有紧张而已。那拜伏在地上的纤瘦背影几不可见地微微颤抖,仿佛就要蜷成一团。
  待吴太夫人将她扶起来后屏退侍女仆从,他立即上前两步,走到李睦身侧,也伸手在她肘下托了一把,果然就看到她眼角微红,眼睫轻颤,入鬓长眉的眉尖,俱是悲伤之意。
  忽然想起他们初入下邳的第一夜,惊见她那一场梦魇,李睦就是这一副皱了眉恨不得蜷起来的模样,看得人心里也跟着一同紧紧蜷起来。
  吴太夫人朝周瑜看了一眼,见他满面关切之色,轻轻点头,在李睦手背上拍了拍,露出个温和的笑容:“你未到时,公瑾于我言道,阿翊刚勇,有伯符之风,可辅阿绍。”
  “太夫人……”周瑜皱了皱眉。他这个建议既然不成,再让李睦知道,岂非徒增她的困扰?
  自在寻阳城里带孙绍去看过孙权之后,小家伙也板着手指跟她叨念过家里的几个叔伯。吴太夫人一共有四子一女,除策权二人之外,三子孙翊好武性烈,四子孙匡却身体孱弱。
  周瑜在这个时候提起孙翊来,李睦略一思索,也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缕缕轻烟细细密密地从博山炉中飘出来,又在斜照进来的阳光里徐徐飘散。青竹帘,低几案,团花深衣,广袖宽襟,一派古朴沉静。心里纷纷扰扰的情绪沉淀下来,头脑渐渐恢复清明,李睦想了想,目光从吴太夫人按在她手背上的双手抬起来,已是明澈一片:“公瑾之意我明白了,却不知太夫人意下如何,阿绍又觉得如何?”
  
  ☆、第九十五章
  
  吴太夫人朝李睦笑了笑,轻轻摇头,又轻轻在她手背上拍了拍:“该问我儿之意,该当如何?”
  这房中四人,包括六岁的孙绍在内,人人都知道李睦是李睦,孙权是孙权,可吴太夫人却还是一句“我儿”,无疑是借此表明了她的态度。
  江东六郡初定,孙策新丧,黄祖授首,六郡内盘根错节的士族豪门就仿佛是听了惊蛰雷声的虫蚁,纷纷活动起来。自孙策的丧报传来,到最终孙绍扶灵归来,再到江夏战报一封接一封地来,吴太夫人已然数不清她见了多少人,也算不清水陆城门内外拦下了多少探马细作。
  此时的江东六郡,实在经不起再一次动荡了。
  更何况,孙翊武勇肖其兄,却少了孙策一身所向披靡,决断果敢的杀伐气势,又没有军功在身,单凭他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将来要如何服众?又凭什么能与周瑜形成外人眼中抗衡的局面,从而稳定江东,令孙绍安然长大?
  周瑜与孙策在旁人眼里是风姿卓卓,意气风发的少年英豪,但在她眼中,却始终还是两个孩子。当年孙坚亦是早丧,但男儿纵马疆场,建立功业,保家护民,成万世之名,也冒箭石之危,自也时时有马革裹尸,拼死拼杀之心。
  可孙策之亡……铁骨铮铮的战场男儿丧于阴谋而非亡于战场,何等痛惜!
  一桩桩一件件,于情于理,认李睦为孙权,将错就错,是她目前为止,最好的选择。
  只是对这个年纪小小的女娃,心中难免歉然。
  周瑜一身风尘仆仆地赶回吴郡,这个从小连和孙策比箭都要换件干净衣裳的少年郎,只换了件外袍就来求见于她。寿春的玉玺,下邳的箭,冒于孙权之名,却救宣城之危,一字一句,俱是李睦。
  吴太夫人仿似又看到了多年前孙坚来她家中求姻的情形。她当年心慕孙坚英豪,故想方设法说服家中父兄,非孙坚不嫁。
  而如今,只要李睦再为孙权一天,便不可能嫁他。
  看出吴太夫人眼中的歉然,李睦微微一笑。
  周瑜最初提出要她继续冒认孙权时她确实是气得恨不得直接用木屏砸到他头上。然而气恼过后,冷静下来,就算周瑜不提,她还是会在刘备口出诛心之言时为他出头。那么到头来,其实还是一样的结局。
  当然,这事由她先决定,和周瑜提出来意味不同。
  不过那是她与他之间的事,可以往后慢慢再论。
  更何况,她前世就没什么温良贤淑的传统品质,真要她做个一千八百年前的后宅女子,从此相夫教子,明知周瑜时时领兵征战,明枪暗箭,不得军报,消息延迟,甚至还有可能被完全封死,她怕是要急死!
  几亩军田,几株花树,几瓮美酒的日子,本就是建立在她时不时能再去军营晃上一圈,与工匠讨论一下最新的军械,向传讯兵士套问两句战况局势,知道太史慈出行何往,归期几何……也知道周瑜威风凛凛,领军为帅。
  若只能做个孤守空宅的瞎子聋子,她宁可不要这份安稳!
  抽出手来,退开一步,再深施一礼:“见过母亲。”
  ***
  自吴太夫人处出来,李睦看了看天色,暗自盘算了下时间,最后决定趁今日初到,诸事未决,诸事未定,再偷半日闲暇到外面逛一逛。顺便也看看这座一直以来被她视为乱世最安稳之所的城池究竟是如何模样。
  都说此时北地富饶,故而孙策当初向袁术提出要渡江南征时袁术也并没有将这块土地放在心上,然而李睦心里却清楚这片被后世成为鱼米之乡的土地究竟有几多潜力。
  靠海生盐,水乡种稻,精巧的织绣,通海的运河,园林林立,金米分旖旎,这个地方,几乎就是富庶藏金的代名词。
  李睦只带了十几名亲兵护从,一袭暗纹深衣锦袍,仿似哪家趁春日出游的公子,自大街小巷中饶有兴致地东穿西走。看看住在水边的人家开门取水,再看看摆在街边的小摊叫卖着菜果绿豆,梳着垂髫的孩童来回奔闹,又在声声叫骂中缩了脖子逃开,还有一家家支了小旗出来的店铺,漆器饰品,琳琅满目。
  李睦正转得有趣,突然之间,就瞥到张仲景从不远处的巷口拐出来。
  人来人往的街道上,一身道袍,长袖飘飘,却半点都没有左慈那种故意营造出来的出尘气质,脸上的笑容仿佛他与那些擦身而过,生活安定的寻常百姓全无差别,但又能令人一眼就看出差别来。
  张仲景在巷口站定,身姿如竹,朝李睦的方向遥遥拱手。
  李睦挑了挑眉,朝身后跟随的亲卫摆一摆手,上前与张仲景见礼:“先生莫非是在等我?”
  这座城池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张仲景随她一同进城,暂时就住在军营之中,初到的第一天就该是最忙的。若说是也突然起了和李睦一样要逛街的心思,又在同一时间和她逛到同一处拐角,未免也太过巧合了。
  李睦从来就不信缘分之说。
  张仲景笑一笑,目光往她身后飞快地一扫:“权公子出行,怎不见周郎?”
  李睦轻声一哼:“先生到底是等周郎还是等我?”
  张仲景哈哈一笑,立刻识趣地道明来意:“机受周郎之请于城中诊病,只是初来吴郡,人事不熟,这求医之人又是一名女眷,故而思量之下,便想烦劳权公子一同移步。”
  “女眷?”李睦想了想,却想不出这吴郡内除了吴太夫人以外,还有哪个女眷值得周瑜直接请托张仲景。
  除非,是孙策之妻?可她现在冒认着孙权,叫小叔同去给嫂子看病,似乎……于礼不合?
  见她犹疑,张仲景也不多卖关子,只行到她身后,隔开跟得最紧的亲卫,压低了声音:“权公子可还记得皖城乔氏?”
  大乔和小乔?
  李睦猛地侧身抬头,一双清透的眸子微微眯起来,慢慢磨了磨牙:“周公瑾把乔氏姊妹带到吴郡来了?”
  皖城距离吴郡虽也不算太远,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若没有兵马护从,两个国色女子又怎能安然走得完这段路!
  “我与公子一样,今日方才入城,不知乔氏何时。只在入城时得周郎之言,要我为乔氏诊一诊脉。”张仲景耸了耸肩,两手一摊,毫无顾忌地将周瑜卖了个彻底,“他左右也不曾说此事不可为你所知,故而我特在此相候,也不算违他所请。”
  张仲景侧身伸手一引,风度十足。
  “先生如此,就不怕周郎记仇,从此将你扣在吴郡,再无来去自由?”
  张仲景哈哈大笑:“我信周郎这点气度还是有的。更何况,乔氏姊妹容色出众,他携来吴郡时也不曾刻意掩人耳目,军中见之者众,与其等他日公子从旁人处听闻风声,倒不如今日与我同去,说不定,他日周郎还要因此事谢我。”
  周瑜的气度如何,李睦自是清楚。且不说轻骑回吴郡有军令在身,就算不赶时间,她也知道他绝非那贪色放浪之徒。当日能将乔氏姊妹送到她面前以明心迹,就不可能再对这回头草有意。
  只是……轻骑回吴多带了两个人藏入城中……她居然毫不知情!
  “既如此,那我便随先生走一趟。”李睦徐徐扬眉,也露出个笑容来,只是这笑容之中隐约有一丝凌厉之色,看得刚刚跟上来,离他们最近的那名亲卫心中一凛。
  这亲卫自从下邳城起就一直跟着李睦,犹记得那日李睦一身披血,下令绑了陈氏一族堵城门时就是这般凌厉之色。
  跟着张仲景一同穿过几条小巷,李睦就站在了一座不怎么起眼小宅外。
  不等敲门,一名身着葛裙的佝偻老妇拎着食盒开门出来,见门前突然被十几名身高体阔的壮汉围住,不由吓了一跳。
  张仲景说明来意,一听周瑜之名,那老妇松了口气,连忙朝他们行了一礼,退身开门,一面请他们进去中堂,一面急急往后院去通报。
  李睦却根本没打算等,朝几个亲卫一摆手,令他们都留在外面,自己转过木屏,紧跟着那老妇就往后院而去。
  精致的石径小路,从中堂背面的影壁后穿过个小院,直通到一排屋舍门口。
  李睦的目光往院中一扫,只见四面树木花草繁茂,青竹挺拔翠绿,一派生机盎然。
  大乔从房中出来时,关好房门,一个转身,就正好与李睦的目光撞了个正着。
  素白的曲裾绕膝及踝,柳眉温婉,眉目如画,只一双明眸微微红肿,令那绝代容色显得有些憔悴。
  
  ☆、第九十六章
  
  诧异惊讶之色在她眼中一闪而过,大乔随即立刻垂下目光,款款屈膝,风姿绰约地朝李睦敛衽一礼:“妾见过权公子。”
  李睦挑了挑眉,同样的礼数,同样的人,只从皖城到吴郡,这称呼却从“孙将军”变成了“权公子”。
  “既有恙在身,就不必多礼了。”李睦素来是吃软不吃硬的性子,若是遇上骄横的小乔,她还能冷下脸来摆架子,可对着这身姿柔弱的温婉佳人,却终是放软了语气,就连原先打算问一问她们怎么来到吴郡的,也准备等到张仲景先诊了脉再说。
  “公瑾为你们请了长沙名医仲景先生,人就在前堂,你自去就是,不必顾忌我。”
  殊不知,她话音未落,大乔忽地抬起头,仿似做了什么巨大的决定一般,垂于身前的双手紧紧绞在一起,白皙细嫩的脸颊上泛起一层薄红,清澈的目光中露出几许娇涩情意,却不闪不避,迎着李睦的视线慢慢往前走了两步:“妾纵然倾慕孙将军盖世英豪,却并无半点逾矩之念。只夜来为对月祈福,愿将军父仇得报,壮志得展……妾流离间能奉于将军,于愿足矣……”
  “你……你说什么?”李睦目瞪口呆。
  娇颜若花,檀口轻启,一字一句如春风拂过薄柳,轻盈温柔,眉目之中情意缠绵,明明落在李睦身上,却仿佛全然看不到她,只透过她落到远处。
  李睦当然知道自己并非这位国色佳人口中所倾慕的“孙将军”,也顿时明白了她为何突然改口称她“权公子”。
  能被称一句“盖世英豪”的“孙将军”,除孙策外,还能有谁?
  但大乔长于皖城,孙策又亡于寻阳,李睦早就以为这历史上成就一段佳话的两个人已然不会再有交集,却完全不知道大乔为何还是能与孙策相识。
  甚至……照她所言,她还知道孙策要报父仇……显然又不只是“相识”这么简单。
  “然范公逼人太甚,孙将军之讯初到皖城时,竟要将我姊妹二人送往北地,以交袁绍……”
  说到这里,好像又想起了当日被范须逼迫的场景,大乔紧紧抿了唇,眼中伤痛,恐惧,悲叹,绝望,汇聚到一起,两行清泪自眼中滑落,浑身都颤抖起来,却硬挺着脊背向李睦缓缓曲身,再行一礼,“妾虽是女子,却也知既幸得孙将军之顾,若此身再事他人,又至家中老父幼弟于何处?这才斗胆冒死闯入军营,幸周将军过皖城,得其垂怜相救,若非如此,妾唯一死而已。”
  面前伏身而拜的女子身姿纤细,体态婀娜,泪目盈盈,轻泣声声,令人不禁心生不忍。
  说是顾念老父幼弟,可眉梢眼角之中蕴含的情意却是真真切切,泣声颤音之中,一字一句,都自有一股坚定,生死一念,玉碎瓦全。
  李睦听得怔然。
  大乔若要遇到孙策,唯一的可能就是孙策南下来寻阳与周瑜汇合的途中经过皖城之时。孙策确实比预计的时间晚到了数日,但周瑜和她都一直认为那是他和袁术交战所致。
  孙策是出色的领军之将,一腔壮志,拼杀于疆场多年,最清楚战机不可延误,又怎会因一个女子在皖城多做耽搁?
  而若是他早来寻阳数日,赶在左慈之前,那城门的爆炸,岂不是……
  “你如此说,周瑜就信了?” 别说周瑜,就算是她本就知道历史上大乔配了孙策都不敢相信这个推论。
  大乔抬起头,仿佛猜到了她言下之意,轻轻摇头:“其时孙将军身受箭伤,在县府里养伤时是吕将军不满亲兵疏漏,特指妾从旁照料,此事知者极多,又何必欺瞒?”
  孙策受了伤?
  “那时我正在寻阳与纪灵对战,伯符便领军与后,牵制住袁术无暇趁机袭我后路。不想乱军交战中为冷箭所伤。”周瑜的声音从她身后突然响起,看着大乔神色复杂,但语气却是极为坚定,“就凭她救护过伯符,我便不能将她留在皖城不闻不问。”
  孙策之妻乃张昭幼妹,张昭是孙策亲定的长史及抚军中郎将,掌半数文武之事,自渡江以来,江东六郡得定,其功不可没。
  然张昭却极力反对孙策战必亲出,甚至借此将孙绍每日的武练时间减半,这才令孙策生出将长子置于军中的想法来。
  张昭在江东举足轻重,在周瑜那已经结束的一世记忆里,孙策与他皖城一战而分纳乔氏姊妹,之后就在吴郡因此引出一场小风波来。
  这次大乔名分未定,又只是想逃脱范须的摆布,并无他念,于是他这才瞒了众人,悄悄将人藏在城中。将此事压了下来。
  不想小乔在一连数日急行军中病倒,一直不见好,因而张仲景一到,周瑜就请托他来看看,倒不想,却把李睦招来了。
  “有劳将军费心了。”大乔向周瑜深深一礼,眼眶泛红,又落下泪来。
  少女情思,又有几人不曾向往一个盖世英雄,顶天立地,看遍金戈铁马,也能看到自己。
  孙策许攻下江夏后即带她一同回吴,不管是否只是感念她伤时救护,她却是真心对这英武豪阔的年轻将军心生倾慕。
  惶惶然,心若琴弦惊雀鸟,密密思,情如织丝思缠绵。
  自孙策离开之后,她数日数时,只恨日夜太长,经久而不见,又担心孙策急战不胜,牵动伤势,柔肠百转,情意千结,却不想盼来等来的却是寻阳急报,满城挂丧。
  几许情意从不曾对人言,哪怕豁出去拦周瑜的骑队时,也不曾说得如此明了,因而就算是哭,也只避了人偷偷落泪,不想如今一句“倾慕”出口,这眼泪竟似也跟着止不住了。
  李睦轻叹一声,她原只感叹乔氏姊妹不过是男人征战之后用来炫耀庆功的战利品,兄弟成连襟,美人配英雄,以此博个少年风流,情义万千的千古佳话。却没想到乔氏姊妹本就是一千八百年前乱世中的女子,纵国色佳人,亦飘零流离,又何曾有半点选择的余地。
  “既然来了,就安心住下,有吕子明在皖城,范须还不敢妄动你父亲。”
  李睦很清楚大乔的顾虑,或者说,她之前说是因为见了周瑜而打消死志,其实倒不如说是不敢随意得罪范须,牵累了家中老父幼弟。就像当初李睦敢在寿春孤注一掷盗传国玉玺,也正是因为太史慈外出不归,就算她失手也不会受她牵累。周瑜既然能将人带来吴郡,也定在皖城那里有了安排。
  大乔那一句“倾慕孙策”之后,若是跟着就要“以身相许”,李睦定然要头痛不已。孙策生时纳大乔,自是英雄美人,她顶多也就嗤笑两声男儿多情。但孙策已然过世,大乔再要“相许”的话,又算什么?孙策的结发妻子又算什么?
  然而当大乔字字句句只说老父幼弟,令她松了口气的同时,不禁这个外柔内刚的女子生出几许敬意来。
  只不过,先将乔氏姊妹送到周瑜军中,接着又转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