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情挽红楼-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鸳鸯轻轻颔首,应道:“刚才宝姑娘说得很是恳切,老太太素来心软,何况这本也不是什么大事,自然不会拒绝。”

说到这里,因笑了一笑,婉声道:“行了,话已经传到了,奴婢得回去服侍老太太,林姑娘好好准备一下,明儿个早些去北王府吧。”言罢,便屈膝行了一礼,恭顺地退了出去。

待她去后,迎春回身看向黛玉,见她神色冷淡,便凝眉道:“妹妹心里,是否很不愿出去走这一趟?”

黛玉眉色如烟,唇边笑意浅淡,语意亦如秋日清晨的浮露一般:“愿意又如何?不愿又如何?终究是得去的,哪里避得开?”

见她一脸无可奈何之色,迎春眼角溢出一抹悯意,默了半晌,方安慰道:“北王府门风素来清明,北王爷年刚弱冠,便已天下闻名,由此推算,这位郡主想必也是个极出色的,既诚心来邀,必定不会为难妹妹。”

唇角舒展,拍了拍黛玉的手,随即道:“很多时候,冥冥之中,自有缘分的存在,妹妹此去,也许会有奇遇也说不定。”

听了这话,黛玉唇边的笑意依旧清浅,心里却隐隐约约,有了一缕淡淡的期待。

明日之行,已是势在必行,即是这样,也不必自寻烦恼,还是好好打算明天的事情罢。

也许,这次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让她,见到那位名倾天下的少年贤王也说不定。

虽然心头有这样的想法,但此时此刻的她,只是因为听说过北静王的名气,不免存了一抹好奇,单纯期盼与他见一面,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倘若能够如愿,心底里,自然是极开心的,如果不能,她也并不会失望,毕竟,此时的北静王,于她而言,还是无关紧要的人物。

到了次日,清晨起来,黛玉理好妆容,与迎春打了招呼,方扶着雪雁的手,款款步到贾母房中。

其时,贾母正在用早膳,见黛玉来了,便搁下手中的银勺,招手道:“玉儿来了,快过来让我瞧一瞧。”

黛玉唇边含笑,温婉福了一福,方款步行到贾母身边,依言盈盈落座。

贾母携起她的手,细细打量,见她淡扫娥眉,微点绛唇,云鬟雾鬓,只以一枚碧玉钗挽住,鬓边垂下两束细细的珍珠流苏,再无其他饰物。

穿一袭鹅黄色宽袖襦衣,十分淡雅,只在袖口用淡粉色丝线绣了几朵精致的芙蓉,零零星星,错落有致,下面系着百合轻绡长裙,长及曳地,以月白色攒珠丝绦系腰,清爽合宜,越发显得纤腰一束,大有翩翩不胜清风之态。

论妆容,自是极清减极简单,浑身上下,却自有一缕清新之气萦绕,仿佛出水芙蓉一般,不必细心雕琢,便已风致万千,清丽难言。

贾母见状,不由点了点头,称赞道:“今儿个你这身打扮,饰物虽然不多,搭配得却极合适,很有世家小姐的大方气度,想来很用了一番功夫。”

闻言黛玉微微一怔,自然不便说出因自己不愿去北府应酬,才随意挑了这身衣服,当下只浅浅一笑,答道:“玉儿原是听说了北王府与这里有世交情谊,才留心梳妆,以免失了体统。”

贾母听了,唇边笑意愈深,因道:“你原是最知礼的,待会儿去了北王府,也不必太拘谨了,那郡主我虽没见过,却也听闻她待人接物,十分合宜,是个极好相处之人。”

说着,抬起手来,拂一拂黛玉的鬓发,接着道:“我的玉儿,生得原是最好看最惹人怜爱的,今儿个过去,也许会得郡主青睐也说不定。”

黛玉心里并无半点恋慕权势之意,听了这话,也不甚在意,只恬然道:“不过是因情不可却,才过去周旋一番,至于其他的,我并不热衷。”

闻言贾母怔了一下,方颔首道:“你的性子,原是不喜这些,既是这样,你想怎样便怎样,反正我知道,无论如何,你的一举一动,必定都合乎规矩,绝不会有失仪之处。”

两人正说着话,有小丫鬟进来道:“老太太,宝姑娘、三姑娘、四姑娘来了。”

贾母听了,便笑着点了点头,摆手道:“让她们进来吧。”

丫鬟忙应了一声,伸手打起帘子,果然见宝钗、探春、惜春逶迤着,一同行了进来。

贾母含笑而望,见惜春淡抹胭脂,轻点绛唇,一袭月白色宫装,清清淡淡,却清雅宜人,显得格外清美。

再看探春,脸上浓妆淡抹,青丝如云,梳着回心髻,以银钗束发,挽着一只精巧的金步摇,流光泛彩,身上穿着水蓝色锦绣长裙,缠枝花罗的质地,整个人似笼在一团艳丽浮云中,雍容华贵,娇艳无比。

至于宝钗,也很下了一番功夫,乌发蝉鬓,饰以金钗花钿,穿着崭新的樱红色罗绡衣裙,腰间结着玲珑双环玉佩,衣服裁剪得体,以金丝掺银线绣着朵朵牡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泛着金银色的的浅淡色泽,平添了几抹华丽之气。

看清这些后,贾母眉头不易察觉地一动,心中涌起一抹慨叹。

眼前锦绣团团,却风姿各异,黛玉、惜春容颜清婉,仿佛开在清晨的凝香芙蓉,而探春、宝钗两人,却似飘在天边最绮艳绚烂的彤云。

绮艳自然很好,能令人目眩神迷,叹为观止,却始终,还是及不上天然的清新之色。


第40章:弄巧成拙

因人已聚齐,大家与贾母闲话几句,便带了丫鬟,一同上了华轿,赶往北静王府。

及到了那儿,立在门口的小厮进去通报了,方让车轿径直进了二门,折往王府的后花园——明雅苑。

刚一下轿,便有一众穿红着绿的丫鬟,簇拥着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女,款款迎了过来。

四人看时,见那少女云鬓花颜,妆容精致,头上珠翠钗钿,光耀夺目,身上穿一袭茜红色云锦挑花宫装,裁剪合体,浑身上下,环佩叮当,却因搭配有致,并不显得累赘,反而自有一种高贵从容的气度。

正打量之际,那少女已经抿唇轻笑,欢声道:“各位是从贾府来的吧?我等了好久呢。”

听了这话,四人自是明白眼前的这位女子,就是北王府的郡主水湄,便敛起衣襟,一同行礼道:“见过郡主。”

水湄伸手虚扶,神态亲昵,含笑道:“各位姐姐不必多礼,原是我心血来潮,想着借生辰的机会,与京城的世家小姐一聚,各位请随意一些,不必拘束。”

言语之际,明眸流盼,细细打量,见这四人容色出众,并非轻薄脂粉,不由暗自称奇。

四人之中,黛玉虽然容色淡淡,但她的品貌,原是最出类拔萃的,绝世风华自然流露而出,清妍不可方物。

水湄不由有些惊艳,因道:“贾府的姑娘,竟都如此与众不同,让人看得移不开眼睛。”

说着,便徐缓行到黛玉身边,笑吟吟地道:“这位姐姐长得好生美丽,难得的是,气质也是个翩然出尘的,乍然见了,简直就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呢。”  见水湄神态这般和善,眸底又一片清纯,黛玉自是不能冷面相对,便微微一笑,温婉地道:“民女不过生得略整齐一些,哪里当得起郡主如此赞誉?”

水湄含笑摇头,软声道:“我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绝不会胡乱称赞人,姐姐的确是我见过的女子里,最为出色的,古人说‘秀色可餐’,我总不太相信,如今见了姐姐,方才觉得此言非虚,对着姐姐这样的容颜,当真可以疗饥了。”

见乍一见面,黛玉便拔得头筹,引起水湄的注意,薛宝钗杏眸中泛起粼粼波光,唇边的笑意亦有些僵硬,却很快镇定下来,怡然道:“我们这些姊妹,纵然稍有姿色,也不过是蒲柳之姿,如何及得上郡主浑然天成的高贵雍容?”

她这寥寥几句,既称赞了水湄,又巧妙地将自己展露在水湄面前,连消带打,自是极有心思的。

果然水湄闻言,便带笑看向薛宝钗,细细瞧了两眼,方颔首道:“这位姐姐的姿色,别有一段华美,说话也讨人喜欢,实在难得。”

闻言宝钗心中自是欢喜,却依旧敛眉垂首,气度稳重,行礼道:“郡主过奖了,能得郡主一声称赞,民女三生有幸。”

波光如水,唇边笑意愈发恬美,随即道:“今日之行,郡主竟亲自出迎,实在让民女受宠若惊,如郡主这般身份,还能如此平易近人,实在不易。”一面说,一面徐缓移步,走近水湄,意欲与她亲近一些。

不料水湄只笑了一声,说道:“姑娘不必说这些客套话,原是我邀请你们过来的,如今自当尽地主之谊才是。”

说完,立刻转过头,依旧目不转睛地凝睇着黛玉,唇边的笑意恬美如诗:“我与姐姐,虽然素未谋面,但看姐姐这般品格,实在不可多得,让我来猜一猜,姐姐想必就是诗才绝艳的林姑娘吧?”

见自己出来打岔,水湄依旧只在意黛玉,薛宝钗脸色一变,心中颇有忿忿不平之意,却因在众目睽睽之下,唇角依旧噙着笑意,一副端庄大方的模样。

黛玉却是微微一怔,看向水湄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惊异,凝眉道:“民女的确姓林,不过,民女诗才如何,郡主是怎么知晓的?”

水湄轻柔一笑,粲然道:“前不久,湄儿在机缘巧合之下,曾拜读过姐姐的诗作,当真是字字珠玑,清新自然,堪称一绝,湄儿悠然神往,心悦诚服,这才冒昧备帖子邀请姐姐过来,以偿心愿。”

她这番话,说得平静徐缓,落入众人耳中,却激起千层浪。

惜春性情最冷,此行不过是因自己身在贾府,推辞不过,才来敷衍一般罢了,心中别无他求,对这些事情,也并不怎么在意,只一笑了之,就此罢了。

探春性子要强,素有争强好胜之心,如今听了这话,心底不由涌起一阵失落。

看来,今日之聚,只为见黛玉一人,至于其他的女子,这位金尊玉贵的郡主,竟是半点都不肯看顾的。

宝钗蹙起精心画就的春山眉,心中更是气恼无限,对于北静王府,她心慕已久,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与之接触,遗憾不已。

好不容易,盼到了水湄大举庆贺生辰,本打算趁今日之行,博得水湄的青睐,却不料,兴冲冲地来了,却遇上这种境况,这让她,情何以堪?

虽然心里很是失望,但以宝钗的性情,自然不是轻言放弃之人,不过须臾功夫,便整理好思绪,缓缓抬起头来,向水湄道:“郡主品评林妹妹之诗,赞不绝口,想来,郡主必定是识文断字的才女了。”

说着,扬唇一笑,含着敬服的语意道:“郡主不但品格出众,性情温和,还有如此才能,想来,如郡主这样的女子,这世上竟是绝无仅有的。”

因终于见到黛玉,水湄心里欣喜,正盼着与黛玉多聊几句,却屡次被薛宝钗打断,又是这般奉承之言,心中不由有些不悦。

虽然如此,但因礼仪攸关,水湄不得不回过头,看了宝钗一眼,摇头道:“才女之名,岂是我这样的人敢妄称的?不过是因府里家教甚严,些须认得几个字罢了。”

说到这里,径直携起黛玉的手,怡然道:“不过,倘若说到才女,别的暂且不论,就湄儿所知道的女子里,只有林姐姐一人当得起。”

见自己这般用心周旋,水湄依旧将话题绕回到黛玉身上,宝钗神色一凉,心中漾出几许尴尬,几许气恼,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她的心意,水湄自是不在乎的,只言笑晏晏,眉眼都弯成好看的弧度,向黛玉道:“林姐姐善于吟诵,诗作想必不止只有一篇,倘若林姐姐愿意的话,湄儿很想见识一下姐姐其他的佳作,不知姐姐是否肯应允?”说着,便目不转睛地瞧着黛玉,眉梢眼角,俱流露出殷切之色。

黛玉性情淡泊,不喜与权贵之人应酬,若是换了别人,自是会断然拒绝,但眼前这位女孩性子爽直,纯真至斯,不免让她心里生出几分喜欢来。  正犹自沉吟之际,探春已浅浅一笑,开口道:“郡主之请,林姐姐自然不会拒绝,且请放心罢。”

“正是这话呢,”薛宝钗注视着水湄,不动声色地道,“想来郡主不知,我们这几个姊妹聚在贾府里,时常一起游园赏景,吟诗作赋,以作消遣,林妹妹的诗作,多半是在诗会上写就的。”

说到这里,唇角舒展,露出极明媚温婉的笑容,似不经意地道:“郡主如此喜爱诗词,实在让人感佩,说起来,其实,民女亦有几篇拙作,倘若郡主不嫌弃的话,不如待会儿由民女默写出来,请郡主将就着瞧一瞧,指教一下罢。”

由刚才那番寒暄,宝钗已经明白,眼前的这位郡主,之所以这般青睐黛玉,其缘故,便是因为黛玉的诗才。

此时,宝钗娓娓道来,其用意,是为了告诉水湄,其实,自己亦是长于诗词的才女,投其所好,以此来博水湄的青睐。

她是皇商之女,有着一颗圆滑世故之心,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明白,倘若要得到自己一心期盼的富贵荣华,便须处处留心,色色周全妥当。

在贾家时,因为知道王夫人喜欢谨慎端庄之人,她便刻意敛起锋芒,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始终都保持大家闺秀的气度和风韵。

虽然到了如今,已经成功博得王夫人的欢心,但她的志向,原不限于贾府,她想要的,是飞上枝头当凤凰,越高越好,唯有这样,才能唯她独尊,将其他人踩在脚底下。

如今,她在水湄面前侃侃而谈,锋芒毕露,是因她知道,进北王府的机会,来之不易,而她,一定要把握住,不然,将来必定后悔莫及。

她这些言语,转换之间,巧妙而自然,几乎不着痕迹,然而,这番心计,却终究还是落空了。

只因,水湄这个女孩儿,年纪虽小,却因身份微妙,早已见惯宫闱、王府的周旋应酬,心思之敏锐明透,非一般人所能及,自是能凭借今天这一番交谈,推算出眼前的薛宝钗,是擅长周旋、八面玲珑的女子。

虽在锦绣丛中长大,但水湄其人,却始终保持一颗纯善之心,向往简单坦诚的生活,也因为这样,她心里最厌恶的,便是满心算计、善于奉承之人。

因为,那种勾心斗角、处处堤防的日子,实在太累人了。

如是,听了薛宝钗这番话,水湄心中不悦之意愈深,眉心蹙起一抹颦纹,似笑非笑地道:“原来这位姑娘亦是有才之人,倒是湄儿失敬了,不过,湄儿自见了林姐姐的佳作,便觉得,这世间其他人的诗词,都不能入眼。”

说到这里,淡淡看了宝钗一眼,唇边笑意浅微,声音高了三分,断然道:“姑娘有诗作,想让湄儿品评,这番心意,湄儿心领就是了,至于别的,还是免了罢。”


第41章:钗计成空

自进了京城,住进荣国府,薛宝钗时时留意,一应事宜人情,都打点得周全妥帖,又因得王夫人看重,贾府中人无不另眼相待,日子过得如鱼得水,顺畅异常。

不料如今踏进北王府,刚起一番心思,便被水湄断然拒绝,即便宝钗素来稳重,也不由得一窒,宛若银盘的脸颊,纵然隔着一层浓浓的脂粉,也看得出红晕来。

虽然如此,但因水湄是身份矜贵之人,她心里自然不会怨怪,只转眸看向黛玉,眼角迸出嫉妒、愤恨、不甘之色,止也止不住。

映入眼帘的女子,容色绝丽,风华绝代,哪怕心底很不愿意,也不得不承认,这女子通身的清灵气派,非自己所能及,怪不得宝玉一见钟情,怪不得一来了这儿,便让水湄这般看重。

只是,心中到底还是不甘心,她这般小心翼翼、用心周旋,竟得不到权贵之人的认可,而黛玉,却是什么都没有做,便轻而易举地得人另眼相待,两相对比,让她如何能够忍受?

薛家虽是皇商,但在这个士农工商的时代,商人的地位,本是最低微的,因此,家里一直想让她与有权有势的人家联姻,而她也自信,以自己的品格和气度,必定可以高高站起,成为一位当家主事、威风八面的贵妇。

水溶其人,她虽然从未见过,却因对他的名气早有耳闻,不知不觉地,便存了一丝倾慕之心。

到如今,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让她遇上,可是,因为黛玉的存在,她的一切心机,尽付与流水。

黛玉生性聪慧,自是察觉了薛宝钗锐利的目光,静立于原地不动,唇角却微微抿起,笑容中有着冷冽的意味。

宝钗的心计成算,她如何会不明白?这女子有青云之志,整天期盼着成为人上之人,因事不关己,她一直都不甚在意,可是,到了如今,因她无法得到水湄看重,便将一切怨责,都推到自己身上,这是她不能忍受的。

冷笑一声,薛宝钗虽然世故端庄,却似乎不明白,其实,人与人相交,还是纯真一些的好,倘若掺杂了算计和心机,那么,永远都无法得到半点真情。

以心易心,本是千古不变之理,更何况,眼前这位水湄,在权势之地浸润了十多年,明慧敏锐,一眼便能看穿她的机锋,岂会被她迷惑,成为她步上青云之路的踏脚石?

心中这样想,但黛玉素来纯善,到底还是顾念着姊妹之情,冷笑数声,便回身看向水湄,温婉地道:“郡主看重民女,民女心里很是感激,只是,我们姊妹来了这么久,还未去拜见太妃,似乎有些失礼。”

水湄眼睛一眨,自然明白黛玉开口转移话题,是为了解围,心里不由更喜欢这位清丽而善良的女孩,便含笑道:“原是湄儿见到林姐姐,一时欢喜过头了,这位姑娘又屡次来打岔,倒说了这么半天无关紧要的话,将其余的事情都忘记了。”

听得水湄以“姐姐”称呼黛玉,对自己,却只唤一声姑娘,亲疏立见,言语中对自己又颇有微词,薛宝钗又气又恼,但因听闻要去见北静王太妃,心底不由重新燃起了一抹希望。

不过是,因听说过黛玉的诗才,才使得水湄存了先入为主之念,对黛玉看重至斯,但太妃是何等人物,必定更喜欢稳重大气的女子。

她有信心,一定可以在太妃面前,表现得得体合宜,落落大方,可以,比性情淡泊的黛玉,好上百倍千倍。

正思量之际,水湄已经携起黛玉的手,唇角笑意盈盈,柔声道:“母妃在内园相候,林姐姐,我给你领路。”说着,果然拉着黛玉,率先步往花园深处。

见状薛宝钗忙敛了神色,轻提衣襟,随着众人,一同追了上去。

行走之际,见北静王府的构筑精巧壮丽,更有一种肃穆之气,比起大观园,犹要盛几分,薛宝钗心中一动,不由叹道,到底是王府富贵,非别处可比。

如是,一颗芳心,也便越发沉醉,长留此地的念头,也越发强烈了。

不多时,便行到陶然居,果然见有一位身着华服的美丽贵妇端坐亭内,其侧侍女环绕,显得格外雍容,格外尊贵。

见她们过来,那贵妇含笑起身,打量了两眼,颔首示意,因道:“刚才听人说,贾府的车轿到了,湄儿立刻跑了出去,说是要亲自迎接,如今竟领了一众下凡的仙女过来了。”

水湄笑靥如花,道:“刚才我也是这么说的,贾家的姑娘,到底都是与众不同的。”

听了这番对话,宝钗、黛玉、探春、惜春四人略微垂首,谦逊了一声,方依次上前拜见。

按照年纪大小,自是薛宝钗在前,在场之人但见她款步徐行,姣好的容颜上始终含着一抹清怡笑容,及走到太妃面前,便轻敛云袖,行礼道:“皇商之女薛宝钗,拜见太妃娘娘。”

见薛宝钗生得丰满圆润,容色娇美,又端庄至斯,北静王太妃果然很是喜欢,抬手道:“薛姑娘请起,不必多礼。”

薛宝钗是敏捷之人,善于察言观色,自是能从太妃的神态眸光里,看出对自己的欣赏之意,心中不由有些得意。

正欢喜之际,冷不防水湄轻轻“哦”了一声,含着疑惑的语气道:“薛宝钗?我下的帖子,邀请的,是贾府的众姑娘,以及林姐姐,怎么突然多了一位姓薛的姑娘?唔,今儿个来的,都是世家小姐,如今却多了一位皇商之女,倒真让湄儿不知该说什么了。”

听了这话,薛宝钗脸上不由自主溢出尴尬之色,轻垂眼眸,呐呐道:“民女是贾家的亲眷,寄住在荣国府,因听说北王府要为郡主庆贺生辰,因仰慕郡主的芳仪,这才随着众姐妹过来拜访,冒昧之处,还请郡主原谅。”

因刚一见面,薛宝钗便尽心奉承自己,让水湄很是厌恶,如今又听说她是不请自来,水湄自是不肯轻易罢休,因冷笑一声,泠然道:“薛姑娘这些话,说得很讨人喜欢,只是,湄儿有些不明白,湄儿一介女流,常在闺阁之中,哪里有什么芳仪?即便有,也不会传到外面去。”

说到这里,踏着莲步行到薛宝钗身边,目不转睛地瞧着宝钗,唇角露出一缕天真无邪的笑容,随即道:“想必,是薛姑娘自己生了什么心思,才特特借了湄儿的名头,来我们北王府,不知湄儿说得可对?”

薛宝钗本以为掩饰一番,便能就此罢了,却不想水湄竟说出这番话来,不由有些始料不及,勉强笑了一笑,软声道:“郡主说笑了,郡主此行,的确只为庆贺郡主生辰,除此之外,再无别的缘故。”

闻言水湄默了须臾,以纤手轻理衣袖,淡淡道:“罢了,罢了,宝姑娘心思如何,只有宝姑娘自己清楚,岂是湄儿能争辩清楚的?”

薛宝钗听了这话,不由略松了一口气,水湄瞧着她,自是明白她的心意,心中犹自冷笑,秋水般的星眸滴溜溜一眨,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凝眉道:“不过,对于薛姑娘的事情,湄儿倒有些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