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
  然后,薛蟠拉了一晚上的肚子,这、大约也是祛除晦气的一种方式……吧?


第173章 
  薛蟠拉了一晚上; 腿都软了; 第二天一早面色蜡黄地出现在薛家饭桌上。
  “我的儿,你这是怎么啦?”住在后院的薛姨妈因为自觉找到了神通广大的马道婆,又听马道婆说儿子女儿婚姻不顺是因为有小人作祟,需要先祛除晦气; 遂她给儿子灌了一碗符水; 打算先瞧瞧效果。
  亲妈一夜好眠; 根本不知道前院,昨夜儿子几乎住在茅房里头。
  薛蟠皱着眉:“许是昨个儿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吧。”
  薛姨妈叨叨着就说:“我就说吧; 那十三香毕竟是佐料,你吃啥都爱放; 可见就是要吃坏肚子了!”感情先前一阵子天天点名要吃十三香油爆虾的人不是她似的。
  倒是宝钗; 犹豫着说:“会不会是昨夜的符水喝坏了?”
  薛姨妈猛摇头:“怎么可能; 马道婆的本领是一流的!说是只要昨晚你哥哥喝了一碗,今个儿出去包准就能遇姻缘!”
  【真的假的?】薛蟠和薛宝钗面面相觑,难得脑电波达成一致。
  因实在是面色难堪,薛蟠问妹妹借了水粉扑了扑脸; 要知道,自从去年跟着宝玉表弟混起,他已经改了穿着打扮、更加戒了敷粉的习惯,猛然这么上了一层白色; 还有些不习惯呢。
  薛姨妈见此,又是心疼了,直说叫呆霸王今日就在家里歇一天吧; 但是薛蟠偏偏不肯,说今日同几个商户的老板约了对账、会账的,不能叫人家空等。
  薛家女眷闻言,心中自然是感慨万分的:老爷/爹爹要是知道有这么一日,想必会很欣慰把?
  …………………………
  却原来,薛蟠今日出门,先去薛家商号溜达了一圈,然后又去几家合作得挺融洽的供应商那里坐了坐,把第二季的账目对了一遍——主要是他带着的管事对账,他也就是坐着当个吉祥物听一听。
  到了正午,天气燥热得很,呆霸王就准备去吃宝玉推荐的凉拌面呢——那滋味,确实绝了,叫吃过几回的他念念不忘。可惜那对开面馆的老夫妇就一个小铺子,还开在巷子里头,车马进去不方便,故而薛蟠叫车夫去停好马车,又带着小厮和家丁一路沿着墙角跟躲着日头进了巷子。
  可不巧了,在巷子口碰到了老熟人——武平。
  时隔多年,再见到武平,薛蟠一点歪心思都不敢有了,客客气气地同对方打了个招呼。
  时过境迁,从前自觉受了折辱,恨不得要薛蟠生不如死的武平如今再见到对方,居然发现自己也没生出几分愤恨了。大约是因那事儿,家里终究同意自己出门游学、大约是因为此刻的薛蟠比年少时瞧着多了一两分正气、更大约是因为,武平觉得,跟着宝二爷的人,想来都还是有救的。
  也是巧了,薛蟠和武平都是去吃凉拌面的,不过前后脚而已。
  统共就不到三尺的巷子,两个大男人要是并排走,都显得挨挤——尤其是薛蟠薛大爷年纪不大,倒是学得一身好纨绔的毛病,走起来甩手甩腿的,可真是占地方。武平跟在他身后都被对方的手臂碰了三两回,心里想着:忍他、忍他……
  武平终究还是在薛蟠三心二意走路,动不动就回头对自己吹牛逼同宝二爷关系多么多么好的时候忍不住一个健步超越他——再跟在呆霸王身后走,自己不保证不捡起一块青砖拍下去。
  便是在这里,巷子的一个转角处,转角超车成功的武平获得了‘意外之喜’——软玉温香撞了个满怀。
  只见一身着粉色罗衫的姑娘倒在了武平的怀里,而身后两个青衣小丫鬟着急地喊着:“姑娘、姑娘,姑娘你怎么啦……”
  薛蟠瞅着:这一幕瞧着怎么有些眼熟啊!
  等到那粉色衣衫的姑娘巍颤颤地抬起小脸,露出一张梨花带雨的芙蓉面,然后又挣扎着要从武平怀里起身,结果一个脚下无力再次要跌倒的时候,薛蟠一拍脑门:【嘿,这不是宝玉说的最老套的勾搭么?而且多半都是不怀好意的勾搭,唔,相识一场,我今个儿要是救了武平兄弟这么一回,日后他许就能把我从前干的糊涂事给忘了呢?然后握手言和……我薛大爷也就有了读书人身份的朋友了呢!】
  于是说时迟,那时快,尽管薛蟠拉稀一个晚上,可是毕竟还是强壮,一把环住武平的胳肢窝,把他往后拖了三步。
  只见梨花带雨的粉衣女子扑了个空,啪叽一下五体投地。
  这青石板、
  这七月正午被日头照射过的青石板……
  薛蟠不自觉地抖了抖身子:听着就很痛啊!
  那粉衣女子这回不是弱弱地呻/吟了,而是一声尖锐的惨叫,两个小丫鬟上前努力搀扶自家姑娘起身,其中一个凶悍一点,冲着薛蟠嚷嚷:“这是哪里来的莽汉?很应该打出去!”
  头顶一大包,鼻挂两管血的粉衣女子努力调整了表情,叫自己显得柔弱中带着娇嗔的样子,双目含情,以无限委屈的眼神盯着武平:“薛公子好狠的心,叫奴这么生生摔在地上!”
  另一小丫鬟木愣愣一些,才惊叫一声:“姑娘,你鼻孔流血啦!!!”
  然后粉衣女子一摸人中,看到满指鲜红,两眼一翻——这回是真的晕过去了,把两个小丫鬟直接压趴下。
  【啥?】
  薛蟠和武平还保持着泰坦尼克经典姿势,武平扭头回望薛蟠、薛蟠低头凝视武平:【她刚才喊我/你薛公子?!】
  被压在地上的小丫鬟惊声尖叫,突然从巷子外面涌进来一群人,有家丁打扮的,也有百姓。
  首先冲进来的家丁还大声嚷嚷:“轻薄二姑娘的登徒子在哪里?咱们扭他见官去……?”
  随后挤进来瞧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皇城根地下的小老百姓哄笑起来:“你家姑娘长得挺爷们啊!”
  因为,家丁和百姓看到的却是:地上叠罗汉的三个姑娘家和一旁深情相拥的一对大老爷们……怎么看,都是那个涂脂抹粉的壮汉轻薄了书生啊。
  再不多时,外头又有一阵“让一让”、“让一让”、“谁说要见官的,让一让了嘿”……
  京城城内巡逻的步兵恰好路过,见小巷子挤满了人,便走进来探一探究竟。
  结果自然是一场乌龙。
  原本收了银钱的步兵小队正一见这样的场景,当即挥退众人叫散了,顺便悄悄掂了掂昨天有人送来的银钱,心说:【这年头的有钱人真会玩。怎么看都像是那粉衣姑娘家偷鸡不成蚀把米嘿!怪可惜的,只看那扑倒在地的身段,嘶……也轮不到我,啧啧。】
  …………………………
  众多瞧热闹的人都散去了,粉衣女子和小丫鬟才知道,那敷了粉的才是薛蟠,顿时咬碎一口银牙齿:【谁说的薛大爷自去年起就不敷粉了?谁说的他出了不敷粉之外,还爱穿儒服半文雅人的?!】
  一场乌龙的投怀送抱至此,再也没办法演下去了,粉衣女子一捂脸,嘤嘤嘤地跑了。
  剩下的小丫鬟和家丁也即刻作鸟兽散,跑了个干净。
  武平摇摇头:“薛大爷还是查一查此事为好。”
  “哈哈,只要我见过的姑娘,都记在脑子里,第二回包准认出来!她头上戴着是沈记银楼的累丝海棠簪;耳铛却是普通的粉珠;身上穿的还是我们薛家铺子才上的梦萝纱,每一匹卖出都有记录;脚上穿的……”
  没等薛蟠说完,武平摇头笑笑:“果然家学渊源,好眼力。”
  说笑之间,竟然真的化干戈为玉帛了。
  两人不改吃面的打算。
  面馆子小小间,生意却很不错,此时是饭点,三张八仙桌都坐了人,不过毕竟来此吃面的大多是百姓,见到儒生打扮的武平和穿着绫罗绸缎的薛蟠,还未等到薛蟠的小厮赶人,就主动抱了碗去角落吃了。
  王嬷嬷看着两个青年发愁,然后小心翼翼地问:“武大爷、薛大爷,这只有一张桌子了……”
  “无妨,合桌便是。”武平在薛蟠开口之前就先说了,“六份凉拌面,再来一个酸萝卜。”多余的四份是提薛蟠的小厮叫的。
  四位小厮能歇歇脚,填填肚子,也是心里高兴。
  薛蟠摸了摸鼻子:好吧,武平兄弟人真好,我……差点忘了这几个小子也没吃饭,嘿嘿嘿。
  再出了面馆子没多久,薛蟠与武平互相道别,分道而行。
  在上马车之前,薛蟠听到身后有一粗哑声嗓音问:“你就是薛家大爷?”
  所以,这是个什么日子,大家都要找薛家大爷?
  …………………………
  然后当晚,薛蟠挂着一脸傻笑回到家里。
  可把他妈妈和妹妹吓了一跳:怎么出门一趟,回来魂都丢了?
  问薛蟠,他也只会傻笑,遂薛姨妈把儿子身边的小厮叫上来问了问。
  那小厮上前来,犹豫了一下,就把大爷今日出门遇到的事体从头到尾说了一遍,难道说,薛蟠的驭下手段还是不及贾琏?
  不不不,薛宝钗分明看见了,小厮在答话之前,偷偷觑了一眼哥哥的脸色。
  小厮说完之后,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薛姨妈听罢就皱起了眉头:“我的儿,莫不是有人设了仙人跳想要蒙你吧?”
  你道薛姨妈为何这么说?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要不要?我要看到你们的热情的手手!


第174章 
  却原来; 在薛蟠吃完凉拌面之后; 喊住他的人正是工部孟主事的嫡子。
  至于孟主事是谁?
  就是前几个月王氏本想说合给薛蟠的那摔断腿的姑娘的亲爹。也就是说,今日寻上薛蟠的人,正是孟家姑娘的亲弟弟。
  薛姨妈皱起了眉头问:“我的儿,莫不是有人设了仙人跳想要蒙你吧?那人可真是孟家二郎?”
  薛蟠正欲回答; 只听宝钗干咳一声。
  于是他恍然大悟地看了小厮一眼; 小厮就晓得现在没自己什么事儿了; 遂小心翼翼地行礼退下。
  薛蟠这才点点头:“是啊,他同我说; 孟姑娘摔断了腿纯粹是一个意外,绝对没有躲避咱们薛家的意思; 还夸我一表人才哩。”
  【嘿嘿嘿; 这就说明人家孟家没有嫌弃我哎!O(∩_∩)O】
  便是因为这事儿; 薛蟠原本因为夏金桂准备把自己当冤大头、乌龟王八的事儿带来的挫败感都抛开了,毕竟工部主事再小,也是正六品的官身,孟家姑娘; 嫡出官家小姐!岂是夏金桂可以比的?
  薛姨妈一想:也是,孟家可是自己亲姐姐替蟠儿挑的,原本就说家风正派;又说孟姑娘是家中长姐,弟弟妹妹都是听她的话云云; 可见是个能干的。
  “那……咱们家再去探探口风、再去托人查探查探?”薛姨妈这才想起来,当初听闻孟姑娘摔断了腿,自己就先入为主地认为人家这是不乐意了; 咋没想到也许真的是个意外呢?但是毕竟历经了夏家一事,现在她有些疑神疑鬼的,对于孟家这样几个月没表示,突然来一手的行为,难免就开始阴谋论起来:【会不会是这孟家姑娘有了什么隐疾之类的啊?】
  “不过,也不知道孟家姑娘的腿有没有妨碍?万一是因为腿伤不能完全好了,才咳咳,岂不是叫我儿吃了个大亏?”不敢再刺激儿子也许是被当做了‘二把手’,说犹犹豫豫,就是薛姨妈的专属标签了。
  宝钗好半天都没说话,只是看着听着,等到她妈妈已经放飞想象力一百里了,才开口:“哥哥恐怕还没说完吧?”
  薛蟠嘿嘿一笑,居然还有几分羞涩的意思:“孟家大郎说,孟姑娘明天要陪她们太太去还愿。”
  【哦……】薛家两女眷对视一眼,自然有了思量。
  “那吩咐薛忠,准备马车,明天咱们也去上香。”薛姨妈叮嘱薛蟠待会儿去前院吩咐大管事。
  然而心急娶媳妇儿的薛蟠回来的时候就吩咐下去了,此时笑得憨厚:“还可以替妹妹求求姻缘。”这插刀的本事,也没谁了。
  说到此时,薛姨妈就心口一痛,宝钗也低下了头。
  “不过,我今儿碰到一个人,倒是真不错。”
  薛姨妈眨眨眼,很快反应过来:“宝钗你先去看看晚饭备好了没有……武家的小子?出身低了些吧?”待女儿离去,薛姨妈才问。
  方才小厮说今日详尽之事也提到了提大爷挡灾的武平,薛姨妈对这个小子还有些印象——当初儿子想要下手占便宜的对象么!还因那事儿,自己还差了人带着厚礼去武家赔罪的。
  “我就是想着,他家家世平平,日后我若是想要从妹妹这里过继一个子嗣,武家人也不好反对呢……”实话说,自行五年不举之后,哪怕现如今几乎天天醒来一柱擎天,薛蟠对自己身为男人的能力也是颇有疑虑的——更有沈神医说了,自己不可纵欲,这么想来,日后子嗣方面确实有可能颇为艰难。当然,今日提起武平,也不单单是为自己考虑,薛蟠掰着手指头说:“那小子贼精,从小就跟在宝玉屁股后头,现在虽然还是个秀才,但是走出去,禁卫的队正都得喊一声夫子,日后的前程差不离。”
  【跟在宝玉屁股后头得好处么?要是当初使一使力气,我儿和宝玉的婚事说不定就成了呢。现在想来,真是叫人越想越憋闷啊!就差了一点点……荣国府的老祖宗,咳咳,可真是寿比南山啊……】薛姨妈不无遗憾地想着。
  她在别的方面都可以退让,唯独儿女婚事,自己吃够了身份地位差距带来的苦,不想女儿日后也和自己一样。
  单看贾府几个姑娘,元春虽然守寡,可是地位超然,便是新皇也不会去为难,反而还要多加封赏,以示宽厚;迎春虽然当时是被叫价五千两,“卖”了似的发嫁,但是现在膝下有嫡子,孙绍祖的前程也是一日好过一日;探春就更不用说了,当初定下的小小禁卫、又是个武将庶子的孙云飞,如今竟成了皇宫禁卫军右郎将;也就是惜春命苦些,摊上那样的老爷和哥哥,可是荣国府老祖宗垂怜她,想来日后寻个胜过孙绍祖的人,也不在话下。更不要提史湘云、林黛玉……昔日皆是和女儿一块玩耍的闺中密友,薛姨妈不忍宝钗走她走过的路,在十几二十年之后,面对小姐妹也要卑躬屈膝。
  那武家小子再好,即便今年秋闱恩科中举又如何?不过是平民百姓,还得继续考会试、殿试、补缺、熬资历……还不如原先在荣国府住着的郝大官人呢!高大爷和高二爷也不错,当然,如果是禁卫军中别的青年才俊,就更好了。
  …………………………
  次日,薛姨妈又带着儿子女儿去寺庙了。
  此时吧,月老庙上个香,简直就是男方女方相看的首选场所,上一回和孟家还没走到这一步,没想到时隔几个月,居然再次有论儿女婚事的意向了,也是造化弄人。
  最后的结果,就是薛姨妈不得不承认,孟家姑娘瞧着比夏家姑娘要沉稳多了,虽然也是利爽性子,但是进退有度,对着长辈还是恭敬有加的;再瞧瞧她走路,完全看不出先前腿受过伤,此时薛姨妈就有一大半的心动了,剩下一小半心,也就是等细细打探孟家家风、孟家姑娘脾性的下人报来,才能放下。
  再过了三四日,王氏就见到薛姨妈喜气洋洋地来府上找自己絮叨了。
  “这么说,和孟家就这么定下了?”
  “是,两家的孩子都不小了,打算中秋之后小定,十一月就把婚事给办了。”
  “那也就比宝玉晚一个月,很是该操持聘礼起来了。”王氏点点头,“没想到啊,兜了个圈子,蟠儿还是和孟家姑娘有缘。”
  “可不是,要说起来,这马道婆还真是灵验啊,蟠儿前一晚喝了她给的符水,第二天就转运了,避开一个仙人跳想要讹咱们家的狂蜂浪蝶不说,还马上就定下了亲事!”如今越发信马道婆的薛姨妈恨不得见人就说说这事儿有多灵验,不过她毕竟是寡居,在京城也没什么交际,愣是只能和王氏倾吐一下。
  把王氏听得一愣一愣的。
  怪道说,她们就是亲姐妹呢,王氏原先就是个爱拜菩萨的,有啥大事小事都要上三炷香,大到儿女前程、婚事、子嗣;小到每月分红、老爷歇哪儿等等……想来被王氏供奉的菩萨应该挺忙。
  薛姨妈只差没说的唾沫横飞了,见王氏一脸意动,便问:“姐姐可想见见那马道婆?”
  王氏虽然很是明白自家老爷是最不喜这些神神怪怪的,但是又想到大女儿和小儿子,便豁出去了,咬咬牙,叫薛姨妈替她牵线。
  薛姨妈出了荣国府的时候,心中难免有几分隐秘的快意:看来姐姐也有事体不遂顺,不是吗?
  然后这几分快感很快被她按下去了:不行不行,切忌嫉妒,但凡真心嫉妒,难免行事带出,荣国府没几个傻的,尤其是那老祖宗一双厉眼……阿弥陀佛,不妒、不妒!
  …………………………
  没两日,薛姨妈差婆子领着马道婆去了荣国府找王氏。
  王氏眼见自己亲妹妹这次没来,在心里松了一口气,毕竟若是妹妹亲自来了,那么自己求马道婆办事的时候总是有所顾忌的。
  马道婆头一回进荣国府,差点没被晃花了眼,心中想着:这一票大的干完,够吃好几年!
  见了王氏之后,她还使了几分看家本事,把原本半信半疑的王氏忽悠信了七八分。
  但是当她听闻王氏开口所求乃是长女运势的时候,马道婆暗道一声:坏了,千算万算,没算到还有这一桩。这可和贵人吩咐的不一样啊!
  于是她闭着眼睛,装作神仙附体的样子哆嗦了一通,然后说贵府的大姑娘“月满则填缺,必有后福”。
  这么笼统的话,叫王氏原本七八分的信任又变成了四五分。
  马道婆拿着五两银子走了,心里直叹不走运,拿了个小头,大头眼见要遥遥无期了。
  谁知道,峰回路转,八月十五中秋之前,万岁又赏赐肃亲王府金银绫罗若干,还许了文忠郡王(已殁)侧妃贾氏之子水桢明年可同诸皇侄等一同进学。
  可不正是:月满则填缺,必有后福?
  【中秋对月满,元春是大年初一生的,不正是缺么!太准了!】
  这下好了,在王氏眼里,马道婆快要比菩萨还灵验了。


第175章 
  肃亲王府和文忠郡王府挨在一块儿; 初一领了圣旨出宫; 先到了肃亲王府。
  王妃搀着肃亲王出来聆听旨意,初一眼见原本肃亲王梗着脖子不肯行礼,被肃亲王妃盯了一眼,就抖了抖身子跪下了。
  能叫一个失了神志的人如此畏惧; 可见在王妃手底下讨生活; 肃亲王如今的日子并不好过。
  而肃亲王妃; 全程木着脸放空眼神,只在肃亲王开始扭捏的时候转移一下视线去盯着自己的丈夫; 这很有效。
  初一出了肃亲王府的大门,大门尚未合上; 就听见肃亲王妃淡淡地开口:“王爷累了; 你们几个扶王爷回去歇着。”
  “朕……唔!”
  初一忍不住回头; 看见四个强壮的内侍官拥着肃亲王往后宅走,隐约可见王爷宽袍大袖里露出一段麻绳。
  明明肃亲王府和文忠郡王府是挨着的,但是偏偏一个大门朝南开,一个大门朝东开。
  初一出了亲王府; 转身又去郡王府。
  到了郡王府门前,看着打头出来接旨的虽是孤儿寡母,但是明显比隔壁亲王府的要鲜活一些——【大约,这就是寡妇死了儿子才叫没指望吧?虽然肃亲王没死; 可是肃亲王妃如今和寡妇也没差别;而文忠郡王妃,好歹还有儿子可以指望。呸呸呸,贵人们的事岂是我可以瞎琢磨的; 还是办正事要紧。】
  文忠郡王的嫡长子水栾领着庶出弟弟水桢在前头站着。一个十岁,一个八岁,皆是少年老成。
  王妃小胡氏领着侧妃贾氏和李氏站在后头。
  先是一应节礼赏赐,然后是关于水栾和水桢的学业问题——按理说,文忠郡王是今年正月没的,满打满算,明年正月才算满周年,而父丧守孝时间是三年,也就是说这两个小子还得失学两年。
  可是皇家情况特殊,整个朝廷的规矩都是他们定的,譬如说天子以日代月、守心丧等等,也是古来有之之例。
  因为年初的时候,先皇之子大多都遭了不测,留下一群皇孙没了爹——哦,如今该叫皇侄儿,十六早早就把这事儿拿出来和阁老、宗亲、礼部讨论过了,与其让皇侄儿们在府里守孝三年,还不如在周年之后,统统放到一起,美其名曰:接受教育、共同成长。
  阁老等人想得深远一些:这些从前的皇孙若是真闭门守孝三年,安知原先诸位郡王的旧门人会教他们一些什么?亦或者是困于后宅,被妇人教养成什么阴沉可怖的性子?倒不如统一归拢起来,多学学什么叫做忠君爱国好了。
  所以,马道婆纯粹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吧!
  毕竟明年能够入学的不止元春儿子一人啊,十六别的嫡亲侄儿、庶出侄儿,只要到过了七岁,统统都有份,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个呢,水桢并不显眼。
  然而王氏不是这么觉得的,她想着:【怎么偏偏不早不晚,就在马道婆预言之后陛下发了旨意呢?可见马道婆确实是能感应天地大势的!对,就这样没错!】
  马道婆开始频繁出入荣国府,一会儿让王氏改改院子里的风水挪挪花木、一会儿叫王氏把院子里属相相冲的丫鬟都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