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但是都指明给贾芃和贾蓬了。这么论起来,大房二位老的,居然什么都没有?
  贾赦眼骨碌一转,凄凄惨惨地说:“母亲,母亲,纵使您再不喜欢儿子,儿子也记挂着您,若不然,您把您身边伺候的丫鬟留给我,日后的日子里,儿子可以通过鸳鸯她们缅怀您。”
  贾琏这时候真想不顾规矩把亲爹的嘴给捂住!平心而论,老祖宗今天分给大房的东西已经不少了,毕竟大房当年可是弄丢了荣国府的爵位的,要不是二叔他们那一房争气,自己老子就是荣国府飞罪人了。这么多年,自己这一房吃住仍旧在府中,虽然分家了,开销不走公中,但是只依旧住在一起这一条,就给自己外出行走带来很大便利!
  贾琏这么多年,学到的就是做人不能太贪心,得有底线——且不巧的是,面前的亲爹,两样都做不到。
  贾母差点没被大儿子气乐了:“滚滚滚滚滚。老二你记着,等我没了,一定、一定叫你大哥给我结庐守孝去,知道不?草庐!”
  贾政一愣,不明白母亲为什么突然说这一句,不过他还是牢牢记住了。
  说到此,贾母对黛玉说:“玉儿,鸳鸯她们几个伺候我多年,我不想她们日后落得没个好收场,我把她们的身契交给你,你看着安排,别亏待了她们。但是若是有仗着伺候过我就想拿捏起来的,也别忍着,该怎么办怎么办。”
  一番话,叫几个大丫鬟先是松了一口气,又是吊了半个心,唯独鸳鸯面上无悲无喜。
  “好了,我再和你们一人说一句。老大夫妻你们好自为之;琏儿再不能女色上犯错;凤辣子,你男人才是和你过一辈子的;芃哥儿你要好好念书,少耍机灵心眼,日后出息了也是巧姐儿的依靠;蓬哥儿要是真的爱种田,嘴巴甜一点去找你二叔帮忙。”老祖宗歇了歇,换了一口气,又道:“老二你保持现如今这样就很好,要做个慈父;老二家的,没事花花钱买买东西,少对你媳妇大小声,人家也是婆母了;珠哥儿家的,心思轻一点,你的福气会在后头的;玉儿,你出门为天下女性争一口气,这没错,但是万不可冒进,要教好怡姐儿悦姐儿;你们三个(贾茗、贾萌、贾芽)还有你们两个(贾芃、贾蓬)是气同连枝的兄弟,一定要记得,关起门来怎么闹腾都好,开了门,你们都姓贾!”
  “是,谨记老祖宗教诲。”众人不论是喜是忧是羞是耻都应下了。
  老祖宗严肃地点点头:“记住你们今天答应我的。还有我的宝玉啊……”说到这儿,老人家的声音又软和下来:“宝玉,你最乖了,老祖宗什么都不担心你的,但是又最记挂你。人无完人,别把自己逼得太紧了,偶尔犯些错,任性妄为一点,都不是坏事。等我下去了,一定叫你祖父好好保佑你……”
  说到后来,都是胡话,却是满满地对宝玉的牵挂,这位老人家不论年轻的时候多么刚强多么不讲道理,但是从来爱护孙子的心都是不掺半点水分的。
  …………………………
  老祖宗是重阳这天破晓之际走的,享年九十七岁。
  她于梦中安然离世,面色平和,嘴角还带着微笑,人人都道她这也是好福气了。
  因古人风俗,死生大事,故而老祖宗的寿衣和棺椁是早就准备好了的,陪葬器具也早有罗列。
  这期间,大房糟心夫妇不是不想折腾的,但是一个贾赦已经病歪歪了,另一个邢氏徒有一颗想要谋划点什么的心但是手头既无人也无钱,另外因为贾琏再三嘱咐了王熙凤盯紧邢氏,故而大房最不着调的两个人也没能生事。
  丧事过后,荣国府一系便开始了守孝生活。别的且不说,单单空出的兵部尚书和太子太傅这两个官职,就足以叫人抢的头破血流了——为啥?因为这太平年月,就算是陛下再怎么看重贾瑛,也没法夺情起复他的,他贾瑛,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守孝一年,不然就是不孝!一个看重功名前程胜过亲缘孝顺的人,能被委以重任吗?能承担起教导储君武艺谋略的责任吗?
  所以朝中人人都知道,贾瑛是必须要守孝的,至于守孝完之后,他还能不能够官复原职,那……又是之后的事儿了。


第458章 
  至亲驾鹤登仙去,
  空留孝孙泪涟涟;
  阴阳相隔两不复;
  百年重逢又黄泉。
  老祖宗走了。
  虽然宝玉等人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但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之际,又怎么可能不难过呢?
  【从此之后,那个从我一出生就把我捧在手心; 连我如今长大成家她都担心我吃不好穿不暖的老祖宗; 已经……不在了啊。】
  好在男儿终归是不会一直沉迷于离愁别绪; 因为他知道; 自己过得好是老祖宗最大的愿望了。再加上宝玉本身离奇的经历; 倒是叫原本这样的一个无神论者对于某些信仰也带着期盼和希冀起来,在守灵之时幻想过会不会有老祖宗的魂魄真的再临灵堂; 瞧一瞧子孙们; 而后又觉得自己的想法着实有些幼稚可笑:【若是我虔诚祈祷; 多化纸钱,老祖宗下辈子; 应该能投生一个好人家吧?】
  宝玉尚且难过至斯; 更不要提黛玉了,哭得好几次厥过去; 怡姐儿和悦姐儿毕竟在外多年; 和老祖宗的感情不如她们两个哥哥那么深,但是也不妨碍她们安慰娘亲和哥哥们。
  王氏这时候安安分分的,甚至有些后怕:【我的天爷,你可千万别把我前些日子说的话当真; 要是真大摆一场寿宴就要呜呼了,那我宁可一辈子都不求大场面。】又见黛玉伤心落泪的样子,想着:【果然妍春说得没错,她二嫂嫂虽然人是傲气点,但是心还是赤子一般的,且看看,老祖宗没了,她哭得多伤心啊。我要是以后对她好一点,她……也会多孝顺我一点吧?】
  至此,王氏成功被妍春洗脑一大半,觉得人老了不止得有钱,还得后辈孝顺才是,若不然老祖宗的俩儿子要是都是大伯子那个德行,老祖宗有再多的钱也不顶用。
  …………………………
  因老祖宗的丧事,贾珠也从湖南岳阳回来了、贾环也从云南临沧回来了,一年之后是个什么章程也暂时都预料不到;就连贾兰、贾苒等,也停了差事,不过草字辈的只需为老祖宗守五个月,所以他们的职位倒是不受影响。
  宝玉从九月初九当天就上了辞官的折子,十六很痛快地批复了,至于众人十万分关心的官职问题——兵部尚书由致仕在家的吴涛出任——众人一想:这也没毛病,吴涛纯属是因为嫡出俩儿子都太有出息了,得给年轻人腾出上升空间才致仕的,不然再干三五年也是没得问题,现在让他暂代一年兵部尚书,不论从资历还是能力方面来说,都可以碾压别的竞争者。
  【只是不知太子太傅之位会不会同样由吴涛出任呢?】众人好奇。
  答案是:不会。
  九月初十,东宫太子殿下亲自上折,奏请陛下恩准一年之内东宫太傅职位空悬,以待贾大人守孝完毕之后回来继续教导自己兵法武艺等等。
  有人觉得这是太子殿下投陛下所好,与其花费一年时间弄来一个不一定比贾瑛更能干的太子太傅,还不如空悬官职,博得万岁爷和贾瑛二人双重的好感;也有人觉得,太子殿下这是以退为进,让陛下觉得他是一个重情义的人,继而再给他指一个太傅,也不得罪原本的太傅贾大人;还有一小部分人觉得太子殿下这是因为真的十分佩服贾大人的才干,所以诚心诚意想要等贾大人守孝结束回来。
  最后这一种想法是所有猜测中占比最小的,并且被持前两种观点的人所嘲笑,然而实际上这却是最接近真相的。
  “你真的考虑好了?”十六一脸严肃地问大儿子。
  水旭肯定地点了点头:“儿臣知道外界对于这件事议论颇多,但是儿臣所求不过一个无愧于心而已,贾大人德才兼备,这大半年来儿臣受益匪浅,儿臣愿意将太子太傅之位虚悬以待,不管他们怎么揣测,都不会干扰儿臣做出的决定。”
  十六深深地凝望这个已经和自己一般高大的儿子,对方的眉眼和自己一模一样,都是浓眉大眼络腮胡子——当然,他的年纪还不足以蓄须,只看到侧脸和下巴一片青色。
  水旭坦然迎着来自父皇的审视,倒是叫一旁的二皇子有些局促不安:【不会是大哥说错了话要挨揍吧?】
  皇后娘娘郭氏扯了一把小儿子:【别添乱。】
  二皇子就乖乖坐着装木头人了。
  妻子和小儿子之间的眉眼官司十六看得一清二楚,眼见这个比大儿子只小两岁的二儿子活的如此没心没肺,他想:【当年父皇和母后对我的要求也即如是了吧?嘿,瞧我在瞎想什么,老二即便不是储君,也不能让他傻玩了,不能等到太子日后登基了,有这么一个纨绔亲弟弟给他哥拖后腿啊。】二皇子还不知道,日后的他生活也是一个水深火热,因为他父皇深刻认识到,既然皇室宗亲都不能被养成废物,开始试着要自食其力,那么身为皇子,更不能只靠俸禄银子过走鸡斗狗的日子了。
  屋内的气氛有些凝滞,半晌之后,十六伸手拍了拍太子的肩膀:“你长大了,下月也即将娶妻,是个大人了,东宫之内的人事变动,只要理由充分,可按你的意思来办。”
  这便是说,准了水旭的折子,水旭微微扬起唇角一笑:“儿臣谢父皇。”
  【恩,郭氏那时候总是喊宝玉来一起吃饭,美其名曰叫‘亮亮多看看小贾大人,争取以后也长成一个美少年’的愿望虽然没有达成,但是亮亮挑嘴一笑的表情还是学到了宝玉几分精髓的,怪……斯文败类的样子,啧啧啧。】
  是夜,十六给宝玉写了信去,早些年宝玉远在黑省或者两广,千里之遥都不能阻隔这一对好兄弟你来我往给对方寄信聊八卦交流情感的热忱,现在宝玉就在京城,虽然空间上更近了,但是由于依旧不能时时刻刻进宫,通信频率也就丝毫没有降低。
  十六给宝玉说了东宫太子太傅之位依旧给他留着点事儿,并且安慰其不要着急,一年之后定然是要让他回来继续干活的,最后,以当年他的切身经历安慰小伙伴,生老病死乃是天定,叫宝玉切莫哀伤过度,要想想身边还活着的亲人们。
  宝玉领十六的这一份情。
  次日这消息便公布出去了,上荣国府吊唁史老太君的人就更多了。
  …………………………
  老祖宗走了已经六天了,宝玉的心情也逐渐调节过来,收到十六的第五封来信,十六变着法子每天给宝玉说说朝中或者民间的趣事,最后提了提秋收之后大儿子即将大婚的事儿,末了感慨:可惜萌哥儿是男娃娃,不然许给太子刚刚好。
  宝玉笑笑,没当一回事,外戚啊,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过了一会儿,信纸上的字就渐渐消失了。
  次日,老祖宗头七,太子殿下亲来吊唁,荣国府大房的白身贾赦贾大老太爷居然挣扎着想要扑出来,口中喊冤。站在亲爹身后的贾琏连忙伸手去捞:“太子殿下恕罪,家父是悲伤过度,痰迷心窍了,总是哭着喊爷娘。”冤和爷到底像不像?反正不像也得像。
  太子殿下肃穆地说:“其情可悯,然灵堂之上,还是勿要惊动老太君为好。”
  贾赦很(被)配合地两眼一翻晕过去了,贾琏连连点头称是随即一挥手,一旁的小厮直接扛起贾赦就往侧间跑。
  宝玉收回右手并起的食指和中指,心道:【这孝期怕是要重叠啊。】
  今日太子殿下亲临,差点出了大岔子,琏二夫妇吓得出了一身的白毛汗。
  是夜,贾琏和王熙凤商量了一下,想说,要么也不用等百日了,直接七七之后就搬出去吧,免得父亲脑子不清楚,给惹出祸事来。
  贾琏去和贾政提了一次,贾政摆着手完全不答应。
  王熙凤白了贾琏一眼:“傻,这事儿你一提,二叔就答应了,外头人要怎么议论二房?二叔一家子不要名声的?”
  贾琏一拍脑袋:“那该怎么办?”
  “老祖宗当时不是说了么,叫你爹去结庐守孝的啊……”
  嘿!可不就是这么个理儿?讲真要不是这是自己亲爹,就凭贾琏征战商场这么多年的手段,还不能摆平一个被酒色掏空身体的糟老头子?
  于是等到老祖宗七七的时候,贾琏主动提起了这事儿。
  虽然他们这一房如今不是承爵的,但是长房长子依旧是他们,长子给母亲守孝本就是应该。又因为老祖宗当时留下话,听到的人甚多,所以这事儿就毫无波折地定下了。
  至于贾赦本人的意见?很重要吗?
  虽然贾家祖籍金陵,但是自老国公爷起,因为跟随先皇有从龙之功,所以老国公爷贾代善享有附葬皇陵的荣恩,即如此,老祖宗身为老国公爷结发妻子,棺椁下葬之地,亦在皇陵附陵。贾赦不需要远赴金陵,只要去京郊盖个茅草屋子,就能亲为爹妈守孝了。
  然而,贾赦守墓一事,最终也没有落实,因为这一位在守灵的时候受了凉,不到腊月,便一命呜呼了。
  宝玉冷眼看着,这样也好,没弄脏自己手,只不过是下人熬热汤的时候,缺了几天没有用灵药,年轻人扛得住,贾赦那破败的身体扛不住,便‘哀伤过度’去了。
  不知情的人还感慨一声贾赦贾大老太爷是个纯孝的,知情的人却觉得,这位可终于是死了!大快人心!
  贾赦的死对荣国府大房影响最大,但是也最不大,因为需要守孝三年的贾琏——他不是当官儿的。贾琏俩儿子虽然要考科举,但是守孝一年之后再参加也还是年轻得很。
  至于二房那边,贾珠宝玉这一辈也就是在老祖宗的孝期上再加两个月——实在没必要为了隔壁房的大伯,而老老实实地一年加一年,弄两年守孝时间。
  …………………………
  守孝的日子并不清苦,宝玉觉得有这样一年多的时间来沉淀一下自己,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只可惜,逝者如斯夫,终究不可追,日日清晨早起锻炼之后,想要走去荣庆堂请安,但是荣庆堂里头已经没有了那位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老祖宗。
  寿昌十八年新年,荣国府贴的是绿底黄字的对联,正月之后,经过再三央请,贾政终于答应了贾琏一家搬出荣国府的请求,毕竟大房这下子可是重孝三年,再居府中,一年后就不方便了。
  贾琏夫妇高高兴兴(大雾)地走了,身后跟着有点不情愿的邢氏。
  二月文科县试开始,不论是贾芃贾蓬还是贾芽都不能参加这一届的科举了,不过更引人注意地是,京城中排队参考的考生中,老水家的少年们也有不少,其中赫然还有二十五高龄的水桢。
  当然,这种难度的考试对老水家这些从小被逼着去皇宫念书的宗亲子弟们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众人都顺利通过。
  随后的府试院试亦是如此,水家五十余人都顺利地拿到了生员资格,从此可以被人称一声秀才老爷。
  但是这还不是最叫人吃惊的。
  更有佳讯从南边传来——两广今年文科考出生员的人数,居然翻了四翻,统共有八百余人之多,逼近直隶与江浙。
  【这他娘的……莫不是出现了舞弊吧?】
  出现如此反常的情况,查是一定要查的,于是陛下钦点御史台台正,素有铁面御史之称的李文渊带人南下两广,查个真相。


第459章 
  李文渊祖籍鲁地,三代之内无南边的亲友; 又性格耿直; 不畏强权; 敢于发声,南下两广调查科考之事最是合适。
  三月,他出发南下; 不只是京城; 几乎整个大明都在关注此事。
  科考舞弊可是大案子; 每发生一次; 就足以让官场来一次大震动、大清/洗。先帝在位时期发生过一次; 那次之后,便是罪人先皇七皇子扬名的契机。
  今上尤其重视这一块; 登基之后采取不少方法来保证科考公平公正性; 出题者从出题前被困到考试后才放出来也就算了; 所有卷子和试题都是密封了由军队送来,并且监管卷子的官员至少三人以上……
  种种举措; 使得如今的科举考试; 比之开科举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格,就这样要是两广真被查出了舞弊……
  【那他娘的是多大的胆子和多笨的脑子啊?!】
  是的。
  众人都觉得; 两广的地方官和学子一定是买通了押送试题和卷子的考官与军官; 事先练手了,所以才能够取的如是优异的成绩;但是又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傻了,提前得了题目之后广而告之,准备充分之人众多; 才考出了举国瞩目的‘好’成绩。
  也就是因为实在是太好了——你想,一个平时只能有百三千水平的人突然出口就是锦绣文章,难道不值得怀疑?同理,一个平素文风不盛,更加注重吃吃吃和做买卖(广东)或者打打猎维持生计混在温饱线(广西)的人不杰地不灵的地儿,突然之间就被文曲星给厚待了……可能吗?
  一定是舞弊!肯定是舞弊!若是没有查到证据,那必定是因为那些参与舞弊的人手段太高超了!
  朝中的人在李文渊还没出发的时候就已经给两广文教官员和学子们判了死刑——哦,也许是死缓,因为他们还是讲求证据的,准备等李文渊上折证实舞弊之后再给两广来一个大招,弄下丫一大群的官员、撸下丫一大群的生员。毕竟科考舞弊之行为,对于别的学子来说太过不公,文臣们最见不得有人用这样的伎俩踏入仕途成为自己的同僚,他们简直耻于与这些学生中的败类为伍;武将们也是蛮愤慨的,毕竟就算自己是武将,也不保证家中子孙没有参与文科考的呀,在愤慨中又带着一点点隐秘的小自得:【看,咱们武举就没这些虚头巴脑的,到底是骡子是马,当众就能看出来。】
  然而,一个月之后,李文渊的折子入京了。
  是一封……褒奖两广当地基层文教官员的折子,外带强烈要求给贾瑛之妻林氏加诰命。
  【所以这李文渊到底是搞什么鬼?他不是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铁面御史么?他不是先帝和今上时期都能够拧巴起性子来,连万岁爷的面子都可以不给,金銮殿上直接痛批大佬的铁面御史么?怎么去了两广一个月,就查出这么个结论?不只没有舞弊,还要替人邀功?这么说,按照他的调查,两广之地就这么突然文风鼎盛了,那儿的人们就这么开窍了人人知四书五经了?当年禁卫军被逼着扫盲也没么高的效率吧?!开什么玩笑,我们不信不信不信。再说了,还有林氏什么事儿?难道八百学子都是林氏教导出来的?】
  …………………………
  当日,十六看完折子,扫视了下头一圈,然后对林如海说:“林爱卿,你这是有一个好女儿啊。”
  恩恩?这和林如海的女儿有什么关系?如果大家没有记错的话,林如海的女儿不就是贾瑛的妻子吗,人家夫妻俩目前正在守孝期间呢。
  十六也不卖关子,把李文渊的折子往下头一递,林如海便首先拿到了折子。
  其余诸如卫阁老这样即便抓心挠肝地好奇,也不得不等着当事人之一的亲父林如海看完了才能知道各中详情。
  林如海一目十行地看着李文渊所书,心中却是感慨万千,他竟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在嫁人之后,后宅之中,还能达成如此成就。但是无疑,他是为自己女儿感到骄傲的。
  当折子在三位阁老中传阅之时,十六不紧不慢地复述了奏折所禀告之内容,让伸长脖子的六部尚书知道个究竟。
  “林爱卿之女在随夫上任期间,不仅为当地孤女们谋福利,还自创了一种拼音,教这些孤女们读书识字,而后,因为拼音识字之法更为简单易懂,便在两广慢慢传开了,这也是今年两广文科科考之中,生员人数暴增的一个主要原因。”十六慢慢地说,非是他记性好,而是他早几年就知道拼音的好处了,只是因故不能宣扬而已,现如今,才是最好的机会,事实数据才是最有力的证明。
  六部尚书面面相觑,原先他们还猜测这次会不会又是贾瑛贾大人的作用呢(没办法,谁叫贾大人在任职某地方将军的时候,那个地方的武科就会涌现出不少可用之才),没想到倒是人家家眷的功劳!荣国府祖坟冒青烟了吧?
  李文渊的本事,朝中这几位大佬是明明白白的,并且他们也知道,陛下这次肯定暗中也派人协助李御史彻查此事,现在上报过来,基本就是八/九不离十的真相。
  众人顿时想到贾瑛前年才入京述职便被御史罗列了大罪名参了一本,其中□□正是这贾门林氏牝鸡司晨、与民争利。
  但是现在……
  且不论这拼音到底有多好用,单单林氏一人编纂出一种辅助汉字的新文字,就足以载入史册了。
  载入史册,是多少文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千百年以后,甚至林如海本人在史书上,也许就只是一句‘创造拼音的林氏之父’这样的简介而已。
  卫阁老的脸一阵红一阵青,此刻没有他的马前卒,就只能自己出马:“陛下,此事真伪还待考证。更重要的是,林氏所用的拼音,瞧着倒像是番人文字,若是教我大明子民用以番人文字为辅助识字,岂不是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