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阁老的脸一阵红一阵青,此刻没有他的马前卒,就只能自己出马:“陛下,此事真伪还待考证。更重要的是,林氏所用的拼音,瞧着倒像是番人文字,若是教我大明子民用以番人文字为辅助识字,岂不是糟蹋我大明文字之精髓?”
  卫阁老的话还是相当能够代表一部分顽固派的观点的,只可惜,如今的小朝会上,三位年纪最大的阁老之中,林如海的女儿与此事切身相关,蔡阁老闭目不谈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另外六部尚书皆是年富力强、接受能力也强之人,更是十六多年来甄选过的实干型人才,他提出这样的意见,附和者并不多。
  此事还需再议,散朝之后,十六带着太子去了坤宁宫,走在路上,太子忍不住问:“卫阁老如此,父皇为何还?”
  “你是想说,卫阁老为人守旧,为何朕还一直留着他?”
  太子点头。
  十六笑笑说:“你太傅曾经说过鲶鱼效应。”
  太子有些懵。
  十六继续笑:“水至清则无鱼,慢慢的,你就会明白了。”
  …………………………
  随后李文渊又在两广呆了一个月,直到五月底才启程返京,整个调查期间,他们这一行人并没有发现两广有任何舞弊的情况,反而是御史队伍之中不少人也买了拼音字典,打算回家琢磨研究一下。
  而研究之后,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拼音之易懂、精妙,乃是非常人所能创。
  一时之间,林氏的名声便被传扬开来,甚至有人觉得,那年少就拿下小三元如今剑指六元的贾萌,正是继承了林氏的聪慧并且是由林氏开蒙的——一时之间,想要拜入林阁老门下求指点的文人学子们数不胜数。因为他们觉得林氏能有如此学问,那么当年的林探花如今的林大人更加应该是学识渊博才对!
  当然,这种想法大体上是没有错,林如海确实学富五车。
  可是林如海的学识和黛玉却是完全不同,讲真,黛玉如今的见识多多少少都受到宝玉的影响,从高度和深度来说,却也许是她父亲都比不上的了。
  当前往林府投卷的学子们纷纷吃了闭门羹之后,蓦然发现,本届中身份较显赫的辅国将军水桢,居然天天去荣国府报道。
  就算是去外祖家,也不必如此勤快吧?
  何况荣国府现在还是在孝期呢。
  脑子活泛的人便开始打听,甚至都打听到了水桢一母同胞的妹妹的夫婿那里。
  此事水媛也是在端午回娘家的时候讲笑话一般说给母亲听的,看到母亲的神色,末了弱弱地问:“哥哥不会真是去找二舅母的吧?”
  元春回神:“你想到哪儿去了?你哥哥是去找你二舅舅和萌哥儿的。”
  “找萌表弟取取经倒是挺好,不过我二舅他是武状元出身,哥哥去找他,是不是岔了?大舅舅当年倒是二甲头名呢?”水媛不解。
  元春笑笑:“你们啊,那是都不够了解他。”


第460章 
  元春笑笑:“你们啊,那是都不够了解你二舅舅这个人; 他的本事; 可不止舞刀弄枪而已。”
  水媛愣了愣:“还有……花想容?”
  话才出口; 就被亲妈瞪了一眼。
  元春的思绪不觉飞散开来,她当年便是给宝玉启蒙的第一人,也是手把手教他怎么握笔、如何诵读的第一人; 虽然只是闺阁少女闲来打发时间的活动而已; 教得随意且想到哪里教到哪里。
  但是彼时的宝玉; 因为距离幼童时期实在是太久远了; 想不起来真正的孩童学习进度怎么样; 但是他知道,只有表现得足够聪慧; 才能走上一条与原著中混迹后宅的宝玉完全不同的路; 故而; 当时第一个为他开蒙的元春便被自己亲弟弟的天赋给震惊了。
  别人不知道宝玉,但是元春是绝对不会记错的; 自己这个嫡亲的小弟弟绝对是聪慧过人的; 百三千读过即能背诵,更甚者还未至入族学的年纪; 自己就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他的了……当年他一夜之间变成沉迷倒腾脂粉、开铺子赚花红之时; 已经成为皇太孙侧妃的贾元春心里头还稍微有些想法——宝玉难道是以为自己需要他和珠哥儿表示些什么么?所以忙不迭地把自己身上贴起了纨绔的标签?
  再后来,荣国府二房嫡出的二爷在纨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做了王府长史,跟着当时的苏北郡王在南边倒腾什么盐碱地什么海蛎子什么盐田法的; 虽然千金难求,但是说出去,总归名声也不好听,那时候,皇太孙是如何的呢?起初是有些惋惜,对自己说若是宝玉有心进学,他可以给宝玉弄个国子监的名额。这番好意被府中谢罪婉拒之后,殿下后来却是半开玩笑地说他作为姐夫,当是更加便利地同小舅子买海蛎子才是。
  元春只觉得当时很是委屈,一半委屈自己年少聪敏的弟弟不得不收敛锋芒,另一半则是委屈侧妃终究不是正妃——就譬如,殿下是绝对不会对小胡氏开这样的玩笑的。
  再后来,一朝风波起,京城大颠覆,殿下没了,太子成了肃亲王,十六皇子成了太子,宝玉忽然就像是开窍了一般,成了武状元。
  原先他的纨绔举动都被人们自动自发地解释了,说他这是赤子之心、率性而为,世上的人也渐渐认识到,他确实有带兵之能,是将帅之才,可是……他们就忽略了宝玉的文化水平。
  【宝玉呵,可是当年年岁尚小之时,就能够想出法子,给他大哥哥猜题押题并且极有水准的人。】元春笑笑,并不打算和女儿多做解释,若不然,秋日的乡试也没剩下几个月了,叫别人知道个中缘由,不是平白给宝玉找事情?也会叫自己儿子请教他二舅舅学问的时间被分薄了。
  见此,水桢的媳妇倒是悄悄松了一口气,作为枕边人,她最是了解这些天丈夫对他二舅舅的学问有多么推崇,若是今日婆母非得正儿八经地给小姑子说荣国府的二舅舅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往深了想,小姑子的夫家的小叔子今科也参加科考的,要是她引荐她的小叔子去荣国府,那么自己夫婿在科举之途岂不是多了一个竞争对手?
  很快,母女俩就开始说起了别的话题,等到金乌西坠,水桢回来,打过招呼之后,水媛便打算家去了。
  是夜,水桢媳妇小小声地与水桢说起这事儿,本是想提醒夫婿外出交际的时候藏一藏话。
  但是男人想的点就是与女人不同,水桢倒是不担心去找二舅舅的学子们多了会耽误自己学习,就是觉得,连自己亲妹妹都不知道二舅舅的学问也是极好的,替二舅舅觉得有些不公,想着是不是应该给二舅舅正一正‘武夫名气’。
  水桢媳妇只觉得自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怎么就……碰上了这么一个耿直的丈夫。
  宝玉知道之后,笑着阻止了水桢的念头:“别人需要扬名是为了什么?你觉得你二舅舅我如今还需要这些虚名么?”
  水桢:【好像……真的……不需要?】
  “可是外人皆误以为您胸无点墨,这未免太有损您威名了。”
  “这有什么,今科你和萌哥儿考出好名次,自然就是为我正名的最好证据了。现在说什么都是虚的,无需在考前为这些事耗费心神。”宝玉挥了挥手,顺手又给水桢布置了一道策论题,
  水桢觉得自己短时间内是无法学到二舅舅的洒脱了,还是好好破题写策论吧,原先自己的行文风格不自觉地有些模仿水星,却被二舅舅指出华而不实、锋芒太露的缺点,现在距离乡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很应该再练一练。
  【大约只有站到了二舅舅那样的高度,才能无视别人的抹黑与污蔑吧——就好像在天空中翱翔的雄鹰从来不会在意枝头的麻雀叽叽喳喳说些什么。】
  秋,乡试开始。
  镇国将军水桢作为第一届甚至可以是有史以来第一届参加科举的宗亲,硬是从直隶上千生员之中,考出了头名的好成绩,光荣成为解元。另有五名宗室子弟通过乡试,其中那位操刀恳请参加科举万言书的水星也在其中,名次中上,其余四人排名中下。
  也就是说,来年春闱,比较有希望的就是水桢和水星了。
  水星和水桢不同,水星是先皇十一子,早先的粤北郡王如今的明郡王的嫡长子,来考科举不过是为了弄清楚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接下来的春闱定然是不参加的——即便他想,他爹也会打断他的腿。
  所以基本上可以说水桢是六人之中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个,皇室之中为他高兴的人不少,但是大家都在想:【水桢他到底会不会参加来年二月的春闱。】
  若是参加,不论是三甲中的哪一等,他只要获得名次,就视为自动放弃爵位,镇国将军的爵位。
  这,到底值得吗?
  水桢在很早之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他年少时就知道,自己是与水星不一样,水星的父亲是如今朝中硕果仅存的身心健康受到重用的郡王,再过十几二十年,陛下应当会加封他父亲为亲王,届时,水星就是亲王世子。
  而自己,是文忠郡王庶子,父王已逝,便是陛下再皇恩浩荡,恩泽的也是嫡出兄长,而非自己。
  这样的爵位莫说五世,便是三世之后,也就没落成普通人家了。水桢原从小就不喜欢众人看着自己和嫡兄那种夸赞中带着怜悯的眼神,如今更加不想自己的子女日后泯然于众人。
  在别人看来,放弃原本就已经是从二品的镇国将军爵位,选择以一届白身从三甲开始撑死一个正六品往上爬,是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情,但是水桢觉得,若是不努力一把,自己是不会甘心的。
  宝玉在乡试成绩出来之后就问了外甥是否已经确定心意,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水桢忐忑不安地看着二舅舅,生怕二舅舅也不支持自己,因为前一晚,娘亲和妻子的叹息声让他觉得自己很是任性且不懂事。
  然而二舅舅却是唯一一个告诉他:“前路如何,谁也不知,但求无愧于心而已,作为舅舅,我只能说,当今陛下是个能惜才的,英雄不问出处,不论是贵族还是贱籍,只要有才干,陛下总会把人安放到最合适的位置。”【尤其是,如今十六正想和宗室树一个典型,水桢这时候冒头,非但不会被忌惮,反而会被当成马骨,又因为他本就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一朝过了会试殿试,定然前程可期。】
  宝玉想要说的话水桢或许听明白了或许没听明白。
  乡试过后,水桢依旧是雷打不动地往荣国府跑得勤快,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街面上渐渐有了这样的传言,说这文忠郡王府的镇国将军二爷,去找的是他二舅舅,而非外头人猜测的大舅舅贾珠,也非是闻名在外的他二舅母林氏。
  对此,大部分人还是不相信的。宗室子弟中,水星和水桢玩得还不错,便直接问水桢,到底去荣国府求教的是哪一位。
  水桢无可奈何地说 :“是我二舅舅。”
  “我的天爷,这是真的?”
  “真的,而且每日我都是和表弟贾萌一起接受二舅舅指点的,我二舅舅之文采,不输周季远(周博,字季远,早年是白鹤书院小纨绔,后结识游学的武平成为好友被好友带着也成为宝玉脑残粉,寿昌四年文科科举状元,现任史馆副职,参与编纂大明史,在文人中素有名声,有狂放不羁的名声也有才名,是个风流人物)。”
  水星懵了,回到府里依旧是魂不守舍,他老子,也就是如今的明郡王问清楚嫡子为啥傻不愣登之后,挠着头使劲儿想了想:“啊,是了,贾瑛当年还写过一首诗来着,挺有名,挺大气的,我读着就很喜欢。”
  于是当年被先皇冷处理之后知道之人并不多的《将进酒》也被翻了出来。
  可怜水星自负博学多才、才华横溢,被他爹神叨叨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给震惊了。


第461章 
  京中关于贾瑛贾大人到底有没有学问的话题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人们从原先贾瑛接触最多的一些丘八嘴里问出来; 没有一个人不说贾大人有文化。
  但是; 这样的佐证远远不够呀; 因为武夫觉得有文化的人,文人未必能够信服。
  只可惜现在贾瑛还在守孝,等闲不出府; 即便出门; 也没人敢当面问他:“贾大人; 您到底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呢?”
  要不是因为操纵京城最大盘口的庄家已经收手不干了; 此事还能成为一场博坊间的乐事。
  十六听闻此言; 在宫中倒是笑得差点没岔气。
  作为关系很铁的伙伴,其实前些年的时候他就想鼓动宝玉下场去考一场文科——一来叫平素叽叽歪歪话最多总是劝诫自己要任人唯贤不可任人唯亲的御史们闭嘴; 二来也是叫众人看看宝玉真正的本事; 减少他日后入阁的阻力。
  但是当时事情是一件接着一件; 宝玉从任职禁卫军中开始就不断地有要紧差事,根本没时间去参与文科科考。所幸的是这些年他功劳累积越多; 也就基本不需要再靠文科考的名次来为他增加砝码了。
  ……
  同样通过了乡试的贾茗如今倒是和前一阵子的水桢想法颇为相似; 因为贾珠专心于收集近几届的文科会试殿试考题,便把小儿子赶到弟弟那里; 让宝玉指点他们如何分析政事; 反正弟弟赶一只羊也是赶赶三只羊也是赶。
  贾萌:咩?
  水桢:咩咩?
  贾茗:咩咩咩?
  虽然本届不参加考试但是也被赶来旁听的贾芃、贾蓬、贾芽:咩咩咩咩咩?
  被赶进羊群的贾茗蓦然发现:二叔……好腻害!
  这是自然。
  天赋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纵然宝玉当年也给贾珠吃过醒脑丸,但是一个人的智商上限终究有限,如果水普通人的脑容量是水盆那么大; 吃了醒脑丸的贾珠生计为水缸,那么先天就因为多次重生转世脑域得到充分利用并且还需承载金手指的宝玉就是——江河湖海吧。
  水盆连一石的水都容纳不下,和水缸是完全不能比的,而水缸,和江河湖海亦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贾珠多年为官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翰林官,宝玉却是大江南北一点一点磨练起来的,分析时政确实老辣得多,贾珠自愧不如。
  理所当然成为他们房里第二个二叔脑残粉的贾茗还没因为外头的人如何猜测二叔的学识水平而生气,首先就因为大房院子里伺候的下人嘴碎而发了一通火,还罚了几个婆子。
  对此,李纨只觉得心中一阵无力:三个儿子啊,两个都被宝玉拉拢了去……
  贾珠不是不知道妻子的不安,可是他要怎么说呢?妻子的不安恐怕要等到自己继承爵位那一天才能消除,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大房风起云涌宝玉有所耳闻,基于此,他还悄悄与黛玉商量,日后两个儿子娶妻,家世不是第一位,一定要找能够和他们志趣相投有共同语言的才行,被黛玉笑了好一会儿。
  笑完之后,两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老祖宗:若是老祖宗这时候还活着,一定会开开心心地叫人去打听各家年纪和萌哥儿相仿的姑娘了吧?
  …………………………
  之后随着腊月的接近,京城中关心贾瑛到底胸口有没有墨水的人已经不太多了,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即将出孝的贾瑛会被陛下安置到哪里——毕竟这一年多来,吴大人在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干得挺不错的。
  叫众人大吃一惊的是,还没到腊月,吴涛竟然主动提出卸任。
  那么之前想要看代表老一辈的吴大人与代表中生代的贾大人之间因为权柄而产生矛盾这个大热闹的人,心头盘算落了空:【不应该吧,他吴涛难道是圣人吗,能这样退让?】
  卫阁老派去林如海府上的细作半点收货都没有,遂他的大儿子卫若慜便寻了机会偶遇在茶楼包间儿里听戏的吴涛。
  卫若慜意在挑拨。
  毕竟吴涛可是当今皇后娘娘的嫡亲舅舅,也就是太子殿下和二皇子的舅公,这样的身份,妥妥的强势外戚,却在贾瑛出孝之前主动退下来……卫若慜以己度人,觉得吴老大人一生功勋无数,心中总是不会服气的。
  然结果却叫他失望了,无论他抛出什么话头来,吴涛全程装聋作哑,根本就不搭理这个心怀叵测的卫家小子。
  眼见卫若慜勉力压制着努力与自己告辞,吴涛在心中嗤笑一声:【是不是这些文人都觉得咱们当兵的就是二傻子?这么明显的离间计也敢对老子使?老子挑拨洞庭八百水匪内讧的时候,你还在穿开裆裤呢!】
  吴涛不止是没有被姓卫的挑起不甘,反而还找人给贾瑛带了话,表示自己十分享受致仕之后的美好生活,先前被赶鸭子上架当了一年多的兵部尚书,感觉白头发都多冒了许多,这下子终于甩下包袱,一身轻松。
  去传话的是吴涛的心腹,一字不错地对贾大人传达了自家爷的原话。
  宝玉听完笑笑:“当年吴大人在江苏休沐日就爱听评弹,现在来了京城倒是改听京戏了?”半点不提卫若慜,可见是根本不把对方这样的鬼蜮伎俩放在心上。
  吴涛听心腹说了贾瑛的反应,笑呵呵地呷了一口大红袍:【老子是退了,可是老子俩儿子都在贾瑛手下当过差,日后说不得还得兜转回来继续喊人家一声大人。再说了,老子当年也有教导贾瑛成为暗卫的情谊在,是脑子被门夹了么才被卫家的忽悠两句带到沟里去?】
  …………………………
  宝玉十分之顺利地官复原职,自开始上朝之后就有不少人旁敲侧击地打听他的文化水平到底是不是和武艺一样高超。
  当然,来打听的多是文官,武将那边觉得:无所谓啊,反正贾大人再怎么变,也是咱们武科状元出身,正经的行伍之人。
  对于这些来打听的人,宝玉也没藏着掖着,如实说自己确实读过四书五经。
  读过?!站在金銮殿上的,不论文武哪一个官员都读过。谁真就问你读过什么书而已了啊!咱们关心的是贾萌和水桢,这一年真的是你在指点课业么?
  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宝玉如实回答:“谈不上指点,只是在孝期,督促着小辈们梳理梳理知识而已。”
  【所以这贾瑛年纪不大(???宝玉:我三十六了谢谢),说话却十分有水平,讲了半天也没透底!】
  随着宝玉官复原职开始在朝中走动起来,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半点没有那种闲赋在家一年多跟不上处理政务节奏的情况。
  又因为很快就进了腊月,一番忙碌之后陛下封笔,大明朝廷放假啦!
  众人闲着没事儿干,最好奇的事情又变成了上届解元贾萌与本届解元水桢到底谁能夺得会试头名呢?毕竟他们不仅仅都是年少有为这么简单——人家还是表兄弟。如是分个高下,岂不是更叫人好奇么?
  身为当事人,水桢却对他娘亲说:“论水平,我尚不及贾萌表弟。”
  元春张了张嘴,本想说,要么就让儿子避开本届的春闱。第一是不去与明知不可能战胜的贾萌交锋;第二则是趁着下一届未开始的三年时间,好好考虑清楚,到底是不是真的要放弃爵位。可是话未出口,看到亲儿子眼中的神采,元春便改了口:“考场上不单单是看平素的学问,还得看发挥,我儿未必没有同萌哥儿争一争的本事。”
  水桢笑着点头:“也是!用二舅舅的话说,我这是保三争二努力夺一?哈哈哈……”
  “你二舅舅真的这么说?”其实平心而论,若是儿子能夺下榜眼探花之位,也是十分之了不得的事了,毕竟三年一届科考,一甲只有三名,尽管从儿子顺利拿下解元名次开始元春就有些信心了,此时听到儿子说宝玉的判断,无疑还是能够给她再增添不少起气的。
  水桢轻轻啊了一声,然后很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元春欣慰地点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及至寿昌十九年二月,会试结束。
  贾萌排名第一,水桢紧随其后,贾茗也在中列,如不出意外,殿试的名次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动——尤其是排在前头的几位。
  如果说寿昌十九年四月最叫人念叨的事情是什么,无非两件,其一镇国将军水桢自愿放弃爵位,考取当届文科榜眼之位;其二,金科状元贾萌年十八,不只是有史以来屈指可数的连中六元之大才,更是成功为他们荣国府二房博得了一个父子皆状元的美名。


第462章 
  其实说起来,荣国府大房的几位爷们前程也不差。
  贾珠当年文科二甲头名; 他的三个儿子; 如今老大贾兰是文进士; 老二贾苒还是武状元呢,老三到今科也得了二甲中不溜的名次,论起儿子数量; 二房还稍逊一筹。
  但是再深究下去; 大房的贾苒在水师里头炙手可热; 却几乎是宝二老爷一手带出来的;另外还有已经分出去的琏二老爷的俩儿子、薛家最年长的仨活宝、哦还有最早和宝二老爷有过同窗之谊的贾芸贾蘅贾芷等人; 哪一个不是将宝二老太爷视为师父——这首先就表明了贾瑛确实有调/教人的本事。
  开春之后; 殿试结束,最小的儿子也有了前程; 李纨不几日便禀了贾政与王氏; 她请求过了清明便奔赴岳阳; 也好照料贾珠日常。
  王氏本想着给大儿媳添堵,人越是想干的事她越是来反对; 不过有妍春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