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歌剧魅影]天使镜像-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这么说吧,毕竟你们比我遇见的绝大多数人都更热情有趣,而你已经决心为你的神灵奉献终生了不是吗?”蜜萝大大方方地承认,黝黑的眼眸里却找不到丝毫源于心动的羞涩,“但最终那鸟儿会不会停上他肩头,我也并不清楚。说起来,埃里克,作为我们共同的友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关于我同他可能尝试建立的关系。”
  埃里克于是明了,这令他深陷爱河的少女或许的确也对爱情有所憧憬,但那绝不会比孩子对某种新奇玩具的向往更加深刻——与他对少女混杂了救赎灵魂之祈盼的深沉爱意更无法相提并论。
  “我以为他已将自己最真诚的灵魂托付给你了。”埃里克发自肺腑地叹息道。
  “这我当然知道。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愿意尝试与他建立一种更为亲密稳定的联系。”蜜萝轻柔地回答,黝黑的眼眸显得认真严肃,“我的意思是,西德尼看上去太害羞了。所以,你认为我需要主动做点什么吗?”
  “不,你不必做任何事情。”除了爱我。埃里克用尽全部意志力才把最后一句吞回肚子里,并感到一种滚烫的情感在自己胸中激荡不休。但表面上,他仍尽力维持着神父应有的端庄,“不过,如果你愿意,可以告诉我,作为被追求的一方希望对方做些什么——我非常乐意代为转达。”
  “那么首先,让他挑个时间同我见一面怎样?”蜜萝说着,并不掩饰自己的好奇,“我知道你俩总有些这样那样的古怪规矩,作为朋友也理应体贴,但我猜艺术家的妻子总不至于终生不与丈夫相见吧?”
  当然不会。事实上,人世间没有哪一对夫妻不曾耳鬓厮磨(这也正是他所热切渴望的),但也绝没有哪位女子,包括你的生母,愿意对你这副丑陋怪异的面孔施舍同情……
  可是蜜萝,你已对我作出邀约,但愿你有朝一日予我真正的柔情;即便不予,我也再不能容忍另一人占有你爱的允诺——从此刻起,你只能做我的妻子,我们注定此生共度!埃里克下意识攥紧脸上的黑色方巾,半响,才就着热血的余温从喉咙深处挤出一线干涩的声音,“当然,我会及时向他转达你的意见。”
  可是在那之后,不仅西德尼依旧毫无音讯,就连埃里克也消失不见了!连乐器和琴谱都没给她留下!黑发少女不免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对“西德尼”的表白有所误解——据说艺术家的情感跟他们的灵感相仿——通常来得猛烈,也去得干脆,有时候甚至只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冲动。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艺术家们对美好诗意的感触往往比寻常人更加深刻敏锐,而蜜萝,谁让她正是绘画与摄影最为偏爱的那种,骨肉匀称、容色艳丽的美人儿呢。
  要是我不小心成了谁的灵感女神,正好又有那么一两支以我为题材的惊艳乐曲流传到后世,倒也十分有趣。蜜萝乐观地想,假装没看到为自己引路的年轻神父欲言又止的神色。
  “好吧,我就知道是这样——麻烦你了,迪瓦斯,我下礼拜再来。”黑发少女照例把装满糕点的方盒子一个叠一个塞到年轻神父手上,拜托他分给玛德莱娜大教堂底层神职人员们——自从连续两次在教堂扑了个空,蜜萝就在糕点装篮之前加上了装盒的程序,那些小巧的木盒子表面雕着几笔写意的花纹,盒身一侧还有东方风情的锁扣,全是蜜萝闲暇时亲手打磨出来的杰作。
  与埃里克在时动辄两三个小时的“忏悔”不同;迪瓦斯往往还没把身下的椅子坐热,黑发少女就已敷衍地结束了本次忏悔。年轻神父听了一脑子乱七八糟的废话,还没等他整理出开解、劝诫或赦免的要点,蜜萝已经干脆地离开了忏悔室。因为用时实在太短,交给他的木制餐盒甚至还隐隐残留几分温热。
  “戴耶小姐!”迪瓦斯看着黑发少女失落而去的背影,低喊一声,觉得自己已经用尽毕生勇气。
  “马丁神父?”好歹也已经为她见证过三次忏悔,蜜萝一口叫出他的姓氏。少女的嗓音清甜而略带令人爱怜的稚气,这更为迪瓦斯接下来的行为增添了勇气。
  “戴耶小姐,有件事我也许你该知道,”迪瓦斯细致地左右顾盼了一阵,才稍稍靠近蜜萝,把声音压得很低,“实际上,埃里克并不属于玛德莱娜大教堂,附近教区也没有他的入职信息。事实上,他对我和我的同事也并不友好。而对您这样的年轻女士来说,毫无疑问,他更是位神秘而危险的客人。”
  “谢谢你的关心,马丁,不过我恐怕你和你的同事们都对埃里克误会颇深。”黑发少女看上去似乎有些惊讶,但又仿佛早有预料,她不赞同地看着迪瓦斯微微泛红的脸庞,眼底先显出愉悦的神情,“我必须承认,他有时表现得脾气古怪,对我的教学尤其严厉,看上去还不怎么爱惜身体。但只要你习惯了同他相处,就会发现,他实际上是个对朋友热情周到的人,而且相当害羞,只痴迷于创作而不喜欢同他人打交道。”
  热情,周到,害羞?年轻神父脑海里不禁闪过四个月前的忏悔室里,那随时准备热情问候自己脖颈,神出鬼没的粗大套索;但还有一样事物比套索更加可怕,那就是只闻其声的套索主人——上帝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将他的把柄与软肋抓在手心,用语彬彬有礼,偏偏正中要害,就仿佛自己所有秘密在那恶魔眼前都无所遁形。
  好在他似乎已经很久没再造访教堂了,否则迪瓦斯恐怕还没有足够的勇气提醒蜜萝,即便那需要他忍着良心的煎熬看黑发少女无知无觉地沉沦于恶魔股掌……年轻神父强忍神色扭曲的冲动,焦灼地与蜜萝对视——少女的眼眸黑白分明,定然藏不下算计与谎言;可听上去,几个月过去,那危险的神秘人竟还未在她眼前露出獠牙。这本是个值得高兴的消息,却令迪瓦斯显得更加焦虑:他几乎一瞬间就认定,那位假托神父的神秘来客对蜜萝心怀企图——不只因为埃里克长久以来在他心头留下的恶劣印象,还因为面对蜜萝时,他脑海中频率渐涨的旖旎闪念。
  但至少现在,年轻的神仆依旧以宗教为妻。迪瓦斯坚信自己对蜜萝的劝告完全出于天主教诲下的仁慈。他再次确认了一遍周围无人,原本朝气蓬勃的脸庞绷成更加严肃的模样:“这不是拙劣的愚人节玩笑,小姐,您很危险,随时可能被恶魔狩猎……”
  “好吧,马丁神父,感谢你的好意,我了解了。”蜜萝打断迪瓦斯的警告,回答不可谓不敷衍。事实上,她早已猜到,就像西德尼的存在对巴黎歌剧院是个秘密一样,埃里克的存在对玛德莱娜大教堂而言恐怕也是鲜为人知的秘密。
  但那有什么关系呢?别说无论是埃里克还是西德尼都对她心怀善意;即便她的艺术家朋友们当真如此有活力,想同她玩一场狩猎游戏……“放心吧,至少在这里,没有人能狩猎我。”黑发少女唇角勾出一抹近乎自负的笑容,顶着年轻神父忧心忡忡的目光走远了。                        
作者有话要说:  唔,过渡章,糖量好像不足,不过还是十分粗长啦~

  ☆、薄凉之下

  “西德尼”刚消失的时候,蜜萝还想过自己这位艺术家朋友是否在为向她求婚或至少是求爱精心筹备什么;但当埃里克都消失长达一星期后,蜜萝就彻底把这个自负的念头抛到了脑后。她依旧每天练习声乐,但关于乐器练习,蜜萝此前惯用的乐器,无论是已经炉火纯青的小提琴,还是技艺娴熟的圆号,埃里克消失的时候,也一并带走了;而忏悔室内并没有留下备用的替代品,蜜萝也就懒得自己再买了。
  不过她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开在胜利圣母街附近的花店上的同时,也不忘时常跑去巴黎歌剧院那间曾经被西德尼用来授课的化妆室——与埃里克招呼也不打一声地消失不同,西德尼先一步的“失踪”虽然同样无礼,但他显然还记得给自己心爱的姑娘留下练习常用的乐器。而为了保留这些品质较高的乐器,蜜萝理所当然把它们记在了克莉丝汀名下。
  蜜萝猜,这或许是因为就储备乐器而言,巴黎歌剧院相对玛德莱娜大教堂较为便利。毕竟,虽然在歌剧演员的化妆室里出现各类歌剧配乐常用的乐器,虽然也不太寻常,但怎么都不会比人们发现各类乐器在教堂的忏悔室里堆积如山来得诡异吧。她在落后的十九世纪待的时间已经不算太短了,因此十分确定,那些前来忏悔的信众们,可不会想在庄严肃穆的教堂里高歌一曲咏叹调。
  想到这里,黑发少女也不得不对埃里克的手段致以敬意——要知道,如果没有他事先对忏悔室的四壁进行隔音处理,天知道那些虔诚的信众们会不会把她这个时常在忏悔室里高歌奏乐的伪信徒绑在火刑柱上,请求所谓天主的宽恕。
  不过,真到了那样的地步,也许埃里克就会跳出来救我了?倘若他能在他的神灵与我之间优先选择我……蜜萝在心底自我嘲讽了一番这个荒唐的念头,却暗暗为艺术家朋友们在自己心中日益增加的分量生出一丝隐忧。
  事实上,拥有两位关系亲近且长期稳定的朋友,对曾经习惯了身边同伴,早上出征就做好诀别准备的蜜萝而言,实在是非常陌生的体验。但她并不排斥。确切地说,她几乎是急迫地期盼着——新人类本质上也还是人类,是人类,就逃不出人类群居的本性。
  而蜜萝,她对此虽然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但也隐隐约约意识到自己自从来到十九世纪的巴黎,虽然一直同戴耶一家生活在一起,因为理念或信仰(如果她确实有信仰这玩意儿的话)之类的巨大差异,心灵却始终离群索居——少女远离末世已久,却下意识保留至今的种种习惯,便是最有力的证据。
  事实上,老戴耶去世之前,她还能从养父自由的心灵中获得些许灵魂层面的共鸣,但在老戴耶去世,克莉丝汀也陷入颓丧之后,她也就随之陷入了更加深刻的孤独之中……尽管她精打细算,开了一家花草店,还热衷于制作糕点,自以为拼尽全力的享受新生,但直到埃里克和其化身“西德尼”的出现,蜜萝心灵的空白才得以填补;那些已经很久没再诉诸于口的念头,也渐渐重新活跃起来——虽然因为习惯了死亡与离别而总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错觉,但实际上,蜜萝是如此重视她的艺术家朋友。
  还是那句话,尽管蜜萝并不自知,但身在末世,百废待兴之际,听闻过文明的毁灭,又见证了文明的重建,她的灵魂本就比绝大多数人更加坚韧,也更加深邃高远。至少,寻常生长在十九世纪巴黎的姑娘没有谁能像她那样平常地看待或应对死亡,以至于埃里克那属于艺术家的敏锐心灵初见之时,便为之震颤不休。
  两颗孤寂的心灵在表面上“鸡同鸭讲”实则几乎一拍即合的交流中得以相互慰藉,这本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蜜萝虽然至今对所谓艺术,所谓情感的宣泄,或思想的传达之类唯心的东西不太在乎,但她承认,两位艺术家朋友总能带给自己美的享受。
  “倘若他能得见我曾经所见之景,再将那些景象谱写成曲,那该是多么壮阔的音乐啊!”这念头不算太强烈,但若能令蜜萝这个遇到老戴耶一家前几乎完全不知音乐艺术为何物的末世人也动念,埃里克的歌唱魅力就弥足珍贵了。
  可蜜萝作为进化方向为精神能力的新人类,若非她主动沉浸,那么在这个眼界局限,人们也还未进化出异能的旧时代,将很难有什么绝妙的音乐能令她失神——而这进一步加深了埃里克并不被少女在意的错觉。
  但某种意义上而言,埃里克也没看错,蜜萝的确不懂得爱情,至少也不懂温柔。
  少女隔三差五地为一位异性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糕点,这的确最易给人以温柔的假象,但埃里克早有觉察,蜜萝的行为不是出于关怀体贴之类的心情,而只是一种下意识的暗示行为——暗示自己将他们之间仅靠情谊维持的联系转化为责任,同时期望对方也如此——情谊的维系大多数时候并不确定,责任却不可轻易丢弃。
  而对于在此之外的部分,比如埃里克此前明显的感冒症状,蜜萝没有丝毫关心。这其中当然有部分是因为黑发少女在末世养成的轻易不过问友人私事的习惯;或者还因为埃里克在她面前时表现得沉着或傲慢,以至于她下意识将她的艺术家朋友们看作与自己同等强大的物种;但即便如此,也足够埃里克确认:很不幸,自己所恋慕的姑娘本性并不温柔。
  就像所有的末世人一样,蜜萝隐隐向往着老一辈一再缅怀,一再提倡,自己却无缘得见的情谊与道德(与老戴耶一家以及瓦勒里乌斯一家,甚至巴黎歌剧院的首席女高音卡洛塔的热情交往都正是她尝试践行道德的体现),骨子里却并不信任单纯的情谊。
  但克莉丝汀不同。歌剧院里所有人都知道,她虽然已经过了十七岁的生日,却还有着像十五岁少女一般淳朴的心灵。虽然从她硬着头皮认下蜜萝那些价值不菲的乐器所有权过后,许多非善意的揣测就开始找上门来;尤其是,她不得不对那些乐器的来源含糊其辞,这难免会使那些不善的揣测愈加嚣张。毕竟,克莉丝汀作为歌剧院最底层底层的四等演员薪水微薄,就算加上蜜萝的花店收入和瓦勒里乌斯太太的积蓄也不足以承担得起其中一件乐器的价格,而化妆室里那些乐器简直堆成了小山,其中绝大部分甚至还没有拆封。
  此刻,这位心灵淳朴的金发姑娘正满面愁容,却并非为巴黎歌剧院近段时间关于自己尘嚣日上的流言,而是为她的“音乐天使”——自埃里克消失在蜜萝眼前起,他也再没有回应过克莉丝汀的祈祷,而金发姑娘显然不可能像蜜萝那样对此无动于衷。
  “蜜萝,导师今天还是没来找你吗?”克莉丝汀近乎乞求地望着着蜜萝黝黑的眼眸,声音沙哑得厉害。她清纯甜美的嗓音曾随父亲的去世而失去光彩,直到音乐天使的造访再度唤醒她对生命的热情。她坚信那是父的英灵在践行承诺——当他升入天堂,便会派一位音乐天使到她身边,代替父亲给予她守护与指引。
  可现在,那位神秘的天使已许久不曾响应她的祈祷,克莉丝汀也已许久不曾再度听闻那超凡脱俗的歌声。她依旧坚持遵循音乐天使的指引,却无力地感到自己所有天赋与对音乐艺术的热情都正渐渐沉眠——金发姑娘有所预感:倘若自己无法重归音乐天使的翼蔽,这一次,或许便是永眠。
  “没有呀,或许他打算返回天堂,以便为我们寻来更多灵感的圣火?”黑发少女却显得轻松自在,短短一句话被她唱得如同荷叶上跳跃的露珠般活泼晶莹——尽管同“西德尼”的最后一次见面曾令她升起对爱情的憧憬,但几星期过去,本就不看重的绮念早就被她扔到了脑后。她也不曾落下埃里克布置的种种功课,并坦然享受那些训练带来的惠泽;但正如前文所言,她只把那看做与艺术家们维持友谊的手段,一种责任与义务——不会轻易丢弃,但也并非不可或缺,更不会依赖谁的指引与守护而存在。
  “蜜萝,导师已经近三个星期没有音讯了……或许您真的已将我们抛弃?”金发姑娘最后一句下意识配上了简单的旋律,嗓音是独属于少女的甜美清纯——她并未意识到,除了那位神秘的天使,蜜萝的歌声同样能激发自己的天赋的才华。
  “不,克莉丝汀,我的姐妹,对此我持相反意见——就我所见,我们的导师学识渊博,技艺无双;对学生严格要求,对朋友热情体贴。”黑发少女露出一个夸张的表达惊诧的神色,在克莉丝汀的尾音上直接升了一个八度起调。每个短句都收尾干脆,高低错落的音调令人联想到在钢琴师指底起起伏伏的黑白琴键。
  “他有时脾气古怪……”
  “有时却羞涩得可爱……”
  “他是我的严师,我的音乐天使,我艺术的君王……”
  “他是我的益友,腼腆的艺术家,任性的大小孩……”
  “他代替父亲降临我身边,予我指引,承诺守护;令我依赖,又令我敬畏……”
  “我倒觉得他像孩童将我追随,为我谱写趣味,却忽视劝告;令我欢笑,也令我无奈……”
  “若他不再眷顾我,我该做些什么?失去那歌声的指引,我该怎样找回人生的方向?”
  “若他不再眷恋我,那就随他去吧,不过是失去一道有趣的谜题,虽不免令人惋惜——我早已习惯别离。”
  少女们清纯甜美的嗓音交替跳跃在化妆室微寒的空气里,一者忧郁,一者明快。自然,那明快的吟唱属于蜜萝,她仿佛对那亦师亦友的音乐天使并不在意,就连单独收尾的末句也只象征性地掺杂几分迟疑。
  克莉丝汀皱紧眉头,向妹妹投去谴责的眼光,像是不敢相信蜜萝精致的皮囊下竟藏着如此冷漠的灵魂——这段日子以来,金发姑娘也隐隐觉察,比起自己,那位神秘的天使似乎与蜜萝更为亲密。
  “现在,停止想你的天使,克莉丝汀,倘若你非要一种音乐来激发你的灵感与热情,我想我也可以胜任。”但蜜萝看上去无动于衷。黑发少女眼中含笑,语气似温柔又似冷漠:“我不希望你继续将时间献祭给软弱、忧郁以及一位从不露面,随时准备抽身而去的‘天使’,克莉丝汀——你的生命本就如此短暂。”
  价格昂贵的小提琴搭上黑发少女形状优雅的左肩,满蘸松香粉的马尾琴弓与高张力的琴弦共舞,盘旋而上的琴音激昂清澈,不肯承认缠绕其中一丝丝似有若无的怨怼与感伤——习惯别离还算容易,可又有谁敢说自己全不在意?尤其是,那别离的对象是刻骨孤寂中近乎唯一的趣味与色彩。                        
作者有话要说:  在这一章投胎式修纲,来来回回废掉后面不少粗稿,心痛且心累,家里还停水停电轮着来,本蠢用尽洪荒之力总算抑制住疯狂发刀报社的冲动。

  ☆、故人之思

  “蜜萝,我真惊讶,你能将父亲的运弓技巧和那些改编乐曲的小花样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倘若音乐天使能将这事儿告诉他,他一定十分欣慰——他从前还总怀疑你并不十分在意他。”蜜萝又一次妙到毫巅的演奏过后,金发姑娘几乎同一时间收敛了尾音,语气诚恳,神色赞叹,“也许你可以考虑考进歌剧院同我作伴?妈妈会很开心多一个女儿时常得奖。”
  黑发少女有短暂的怔忡。事实上,我恐怕爸爸是对的。蜜萝想。她自然而然地对老戴耶冠以那个神圣的称谓,除却淡淡的温情与怀念之外,又理直气壮地不倾注其余任何更为深刻神圣的情感。
  拜蜜萝在新人类中也算拔尖的记忆力所赐,黑发少女最近早已不止一次重温老戴耶的形象:作为克莉丝汀的生父,他收养蜜萝时还是个壮年男人的模样,因为常年流浪,眼角眉梢遍布岁月风霜的印记。自然,那些印记比蜜萝从前见惯,身在末世的同龄人们来得温柔许多;于是他与女儿如出一辙的金发碧眼染上笑意时也显出蜜萝在末世几乎从不曾见的温柔纯净。
  那便是这个落后的时代在黑发少女脑海里烙下的第一道剪影。
  蜜萝曾经很喜欢听老戴耶讲北欧那些风格略灰暗的童话,不只因为养大她的那个旧人类长辈在她遥远的孩童时代也时常这么做,还因为她本能地感到那是个丰富的灵魂,丰富、自由、纯净、温暖……一部分与她相似而相吸,而另一部分一度寄托了她对这场新生的大半希冀。
  蜜萝并不了解“雏鸟效应”的概念,但她的确曾暗暗许愿,老戴耶流浪的步伐永不停歇,而她愿在他生命走到尽头前始终相随。
  只可惜,这样的美好时光比她想象中更为短暂——老戴耶很快被思乡的愁绪攥住了心神,那美好的灵魂在黑发少女见证下一点点变得软弱哀伤,连累并他不年轻的身躯也迅速失去了鲜活的光彩,最终在远离家乡瑞典的佩罗陷入长眠。而蜜萝,尽管她也感到一种绵长的惆怅,却并不习惯挽留。
  事实上,在蜜萝出身的那个年代,人们重新开始提倡法制,鼓吹道德,实际奉行的却依旧是最为原始的丛林法则。不与无期限的软弱悲伤为友,这是连末世学龄前的小孩子们都习惯的事情。因此,在老戴耶去世前,蜜萝就已经重新对他关闭了心灵——对于习惯了别离的末世人而言,这并不困难;至于随之而来的孤寂,在她真切地品尝过与谁心灵相通的滋味之前,大概也并不难忍受。
  “你的音乐天使此前向我提过类似的建议,但他很快又希望我暂时蛰伏。你知道,他给我留下了很多种类的乐器,从法国圆号到英格兰风笛应有尽有——尽管我不太清楚什么歌剧会用到后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乐器,但我想,如果我不把计划表上最后一门乐器练好就去歌剧院考试,那位神秘的天使恐怕不会高兴。”蜜萝娴熟地搬出“音乐天使”,克莉丝汀果然就不再提这个话题了。
  黑发少女翘了翘唇角。老实说,她始终不赞同老戴耶与瓦勒里乌斯太太的软弱表现,更不理解这种无意义的情绪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