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宝钗是个小福妻-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不够还的,那么他们的官职能不能保住都还是一回事情。就算官职保住了,原先住的宅子也有可能保不住,而是得去住更小的宅子。
  司徒瑾倒是不大关心这些事情,这些都是世俗界的事情,也该如此。要是当皇帝的没有一点魄力,又怎么能把皇位坐稳呢。
  “没出去。”薛宝琴不可能去蹚浑水,再说了她现在可是一个弱女子,怎么蹚浑水呢,借银钱给别人吗?不可能的!
  她觉得自己可以不用担心以后生的孩子没有灵根了,那么她也就不用想着多积攒一些银钱,以后好给孩子用了。
  薛宝钗就觉得她跟司徒瑾能有这么一个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下一个,谁知道什么时候来呢?
  “嗯。”司徒微微点头。
  薛家,薛夫人和薛家主这一段时间都不见客。那些人都觉得薛家有银钱,竟然有人把主意打到薛家,想从薛家借银钱。
  呵呵,这要是借出去银钱,那就是有去无回的。
  当他们薛家人是傻子么,当然不可能借银钱给他们。
  薛蟠在外的时候,也有遇到人找他借银钱,十几两的话也就借了,上百两就得考虑。就这些公子哥,到时候找还银钱,不一定好找的,欠钱的都是大爷。
  薛蟠的妻子胡氏的娘家有来人,她的娘家人当然不是来找她借钱的,就是要让她稳住。
  胡夫人特意多交代女儿几句,薛家现在是伯府,薛蟠也算前途不错。要是没了胡氏,还能娶别的人,薛蟠要是不要胡氏,也能休妻,不用和离。
  “安心,女儿看得明白。”胡氏笑着道,“我已经接触薛家的一些生意。”
  胡氏明白薛家的打算,就是要把薛家的生意继续做下去,薛蟠是不好去碰了,那就是她和薛蟠的孩子。还有就是薛家算是皇帝的钱袋子,薛家太过有银钱,薛蟠不可能做太高的官职,薛家的子孙也是。
  官职不高,但是薛家只要稳住,别遇上昏君,那么薛家就能保持长久的荣华富贵。
  那些生意本来就是薛家的,又不是皇家的,也没有皇家派人接管的道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估计他们也没有必要忠君。
  “那是你公公婆婆看重你。”胡夫人点头,“薛家也简单,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得珍惜。”
  薛蟠目前没有妾室,四十无子才纳妾,这是薛家对胡氏的承诺。胡氏当然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她之前能把生意做得那么好,自然不是一个傻子,她也不是一个非常向着娘家的人,没有想着要多补贴娘家,娘家也不需要她补贴。
  “现在还没上手多少。”胡氏看向小腹,“还得先生孩子。”
  胡氏没有想着去表现,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生孩子,得先有儿子,要是先生女儿,那也没有关系,后面再生儿子。
  男人争气,女人的肚皮也得争气,胡氏不是说重男轻女的,自己都是女人,有什么好看低女子的。只是薛家需要继承人,她也需要一个儿子,日后好掌管薛家的生意,若是多生了儿子,那也无妨。
  孩子不能当大官,当小官也是可以的,能保住荣华,过得不差。
  胡氏还想过,要是她有了孩子,一定的好好教导孩子,别让兄弟倪墙。
  一等将军府,贾老夫人憔悴了许多,也不大出来了。自打贾元春去世之后,贾老夫人的身体就不大好,没有前头那么精神,后来,皇帝又让各府还户部欠银,府里各种整理家当好换户部的银钱。
  因为府里没有那么多银钱了,所以王熙凤就打算裁减府里的那些丫鬟奴仆,府里就那么几个主子,没有必要用那么多丫鬟奴仆。
  有的奴仆都是在府里待了多年的,有的奴仆就去找贾老夫人,他们不想离开。在一等将军府做事,他们又不用做太多的事情,还能拿到不少银钱,有时候还能偷懒,他们当然就想留下来。
  要是去了别的地方,只怕不能找到这么悠闲的事情做。再说了,他们要是出去,去哪里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当然想要留下来。
  贾老夫人确实很心软,可是她也知道自己在府里的说话不管用了。王熙凤没有动她的荣庆堂就已经很给她面子了,也没有减少荣庆堂这边的用度,贾老夫人便没有多说,只是还是叫王熙凤过来了。
  “这银钱算是还上了吧?”贾老夫人问,户部的人已经走了,听说隔壁宁国府的人还搬出国公府,去外面的宅子住了。
  “还上了。”王熙凤点头,“公中就剩下一两万两银钱,那些书画也给了户部的人带回去,抵那些欠银的。父亲那边也拿出不少东西来,都用来抵的,还有我也从嫁妆里头拿出一些银钱。”
  “你的嫁妆?”贾老夫人皱眉,府里难道真的没银钱到这个地步了吗?
  “以前,给宫里娘娘的银钱,前前后后就有差不多百万两银钱。”王熙凤提到了这一点,“加上府里这些年的本就入不敷出,没有进项,就更少银钱了。欠户部的银钱又不能不还,只能咬牙先想办法还了。”
  王熙凤都说这样的话了,贾老夫人也不好再多说府里怎么就没有那么多银钱。她回想她以前问王熙凤给银钱给贾元春的时候,确实问了很多次,有时候还闹得很不愉快。
  “那些奴仆……去那么多吗?”贾老夫人还是问了。
  “不让他们出府也不成,公中没有那么多银钱,拿什么养活他们。”王熙凤道,“住的地方就不说了,府里有地方住。就是吃的,一天得吃多少,还有月钱,每一年都得他们做衣裳……”
  王熙凤一项一项地数下来,告诉贾老夫人府里到底要花多少银钱养这些人。
  贾老夫人管过家,知道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只不过家里有银钱,也就不认为多。要是公中真的没有那么多银钱了,反而不好再让那些奴仆继续留下来。
  “你办吧。”贾老夫人也就不多说,她是一截身子埋进土里的人了,管这么多做什么。何必为了那些下人们难为王熙凤,没必要,她还得在府里生活,只要大房没有缩减她的用度就成了。
  当年,贾元春花费那么多银钱的时候,贾老夫人就没有多从她的私房里拿出银钱。从公中拿和从私房拿,那感觉完全不一样,从公中拿不肉疼,从私房拿,那就心疼了。
  贾老夫人本来想说贾宝玉的事情,想了想,终究没有说出口。贾宝玉的事情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贾元春那边必定受到了影响,如今,贾元春都没了,葬礼也不风光,那还是暂时别多说贾宝玉的事情。
  在这些人还户部欠银的时候,史湘云再嫁了,成亲了。
  贾宝玉得知之后,确实很难过,却也没有办法。他的难过,也很容易过去,身边的漂亮丫鬟哄几句,她就开心了。
  当贾老夫人知道史湘云再嫁之后,没有多说什么。她只觉得当初就不应该让史湘云和贾宝玉定亲,不应该让他们成亲,还有贾宝玉着实……贾老夫人也不知道怎么去说的好。
  “老夫人。”鸳鸯给贾老夫人端来了热汤,她担心老夫人,就担心老夫人也跟着贾元春一块儿去了。
  最近天冷,也就是白天暖和一些,这样的天气也容易着凉。特别是老人孩子,就应该多注意一些。
  “我这个老婆子是不是管得太多了?”贾老夫人道,“管来管去,却都没有管好。”
  “您是用心良苦。”鸳鸯哪里敢说贾老夫人不是,当然是说贾老夫人好啊。
  “什么用心良苦,在别人眼中,就是偏心眼儿,就是管太多。”贾老夫人叹气,她以前觉得婆婆偏心,现在这些人也觉得她偏心,都是这样的。
  她确实也偏心,偏心二房的,觉得二房得到的太少。而现在……光光是贾元春就耗费了那么多银钱,贾宝玉以前在府里的时候也没少耗费银钱。
  二房也不算吃亏了吧,贾老夫人如是想。

  第110章 尤氏

  宁国府已经没了,贾珍他们都住在小宅子里。就是贾惜春的亲事还没有定下来; 王熙凤没有想着让贾惜春去跟贾珍他们住在一起。
  就贾珍他们的名声; 那么不好; 就怕带累了贾惜春。虽然一等将军府这边的名声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是比贾珍他们总是好一些的。
  王熙凤还让贾琏去跟贾珍说了,说是贾惜春的年纪也大了; 也到了要说亲的年纪。贾惜春一直都是在一等将军府长大的; 跟一等将军府的人也亲; 他们也不可能害了贾惜春,必定会给她找一门好亲事。
  贾琏把这些都跟贾珍说了; 就想让对方别多管; 贾敬又在道观炼丹; 就更不可能管。而贾珍这个人太不靠谱了,就怕给贾惜春找一门不好的亲事。
  “那就有劳你们了。”贾珍也知道府里是什么情况。
  他们这边本身就比荣国府那边多一些银钱,几代单传; 积累的银钱也多一些; 也没有一个贾元春那么耗费银钱。只是他们已经从宁国府搬出来; 想要再给贾惜春找一门好亲事也难。
  贾珍跟贾惜春一向又不亲近,巴不得不管这些事情了。
  至于用贾惜春的亲事讨到好处,贾珍倒是想啊。可贾惜春是他的妹妹,又不是他的女儿; 且两个人关系不亲近,就算他让贾惜春嫁给一个对他们家有用的人,那人家也不一定就帮衬他们。
  要是贾惜春在她夫君的面前说他们的不是; 那照样也完蛋,特别是在他们家已经不中用的情况下。
  贾珍认为贾琏他们去给贾惜春找人家,或许会找到更好一些的人家。
  “她到底是我的妹妹,府里也会给她准备嫁妆。”贾珍道,总不能让一等将军府的人再给贾惜春出嫁妆,那像什么话呢。
  “行。”贾琏点头。
  等贾琏走后,贾珍让人也通知尤氏一声。
  尤氏没有多说,她就是想起娘家的两位妹妹,那尤二姐之前跟过贾珍他们,尤三姐以前也经常跟他们说说笑笑。
  到了现在,娘家的两个妹妹都没有定下亲事,名声都已经毁了。
  尤氏知道继母的女儿跟贾珍他们在一起,不伤心那是假的。没有血缘关系,也就是尤大娘会说话一些,尤氏才帮衬他们,结果呢,尤二姐她们就跟贾珍他们在一块儿。
  贾珍他们固然不好,可两个妹妹的举动也让她伤心。
  尤氏也就不多管两个妹妹的事情,也别说她对她们不好。本身就没有血缘关系的,她们又那么能耐。既然她们那么能耐,那么她们就自己想办法。
  如今,这府里已经不同于以往,还了户部那么多银钱,又从宁国府搬出来。吃穿用度都得节俭一些,否则家里的银钱哪里够他们肆意铺张的。
  只不过尤氏也不好说这些话,她本身无儿无女的,又是继室,说那么多做什么,惹人厌烦呢。
  “那就着手置办吧。”尤氏跟身边的人说,贾惜春到底是贾珍的嫡妹妹,也不能太磕惨了。
  贾琏回到一等将军府后,就跟王熙凤说已经把事情办妥了。
  “那边不大管了,就等着准备嫁妆。”贾琏道,“他们本就不关心惜春妹妹,现在在他们眼里,也许惜春妹妹还成了烫手山芋,不好安排。”
  “我是想着给惜春妹妹找一个读书人。”王熙凤仔细思考过,“寒门书生,仔细瞧瞧,再给惜春妹妹定下。她到底不是我们府里的姑娘,宁国府又没有了,要是高嫁也不好嫁,这日后的日子也不知会过成什么样子。”
  若是贾惜春就只是找一个有上进心又明白事理的寒门书生,也许会好一点。若是日后那边府又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没了官职之类的,也好办。
  要是嫁得高了,时间久了,夫妻感情渐渐淡了,就容易出问题。
  王熙凤也不认为现在的贾家能给贾惜春的夫君提供多大的帮助,两家成亲,人家有的就是想要妻子的娘家能帮衬什么。是女方嫁入男方家,男方那边的人要是欺负女子,那女方的娘家也很难管到。
  “嗯。”贾琏点点头,“是得仔细瞧瞧。”
  王熙凤倒是没有去想宁和郡主,她知道宁和郡主喜欢管这些事情,但是找宁和郡主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情。有的人是看在宁和郡主的面子上应了,估计人家还以为能靠着宁和郡主呢。
  实际上,宁和郡主也就是管那么一下,王熙凤没有蠢到去找宁和郡主。
  京城里,倒是有女子喜欢把宁和郡主当成冤大头,因为宁和郡主帮助史湘云说了一门还算不错的亲事。史湘云的脾气多么不好啊,还是再嫁的,宁和郡主都那么帮衬史湘云。
  那么宁和郡主是不是也能帮衬一些其他的姑娘呢,这也就导致有的人带着自家的姑娘去宁和郡主面前。
  当然,这一类人多是家里条件不怎么样的,品性也没有多好的。
  宁和郡主哪里可能多管这些人,她之所以多帮助红楼里的那些女子,是因为她之前看过《红楼梦》,有红楼情结。对于其他人,宁和郡主就没有什么熟悉感,也没有想着帮衬她们。
  那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也容易办坏了。
  因此,宁和郡主也就不多见那些人。
  薛宝钗抱着宝宝去端王府的时候,端王妃就说到这一件事情。
  “宁和的品性是好,就是有时候管得有点宽,让人以为她是个好糊弄的。”端王妃道,“人家就想,你都帮助那么差劲的人了,怎么就不能帮帮我呢?”
  “是。”薛宝钗跟端王妃相处久了,便发现端王妃也会说那些八卦,只不过也就是在屋里说说。端王妃说这些事情,更像是在教导她们。
  端王妃多看了世子妃一眼,“你们啊,也别什么人都往家里啦。有时候是做好事,有时候就是做坏事,就算做了好事,这不,还有更多的麻烦。”
  “……”世子妃没有不悦,曾经太蠢,以至于婆婆时不时敲打她,就怕她再犯蠢。
  世子妃想她不可能再帮衬娘家的表妹,话说回来,娘家的表亲也真多。没了这个,还有其他的,总是不缺极品亲戚。这让世子妃也无奈,谁家没有几个破落户亲戚,没有几个想往上爬的亲戚呢。
  前几天,她小姨家那边就想让女儿过来住一段时间,想让她帮着说亲。
  世子妃说帮着看看可以,但是绝对不能让表妹住到端王府。那像什么样子啊,还是说她表妹想嫁给端王府的庶子,要跟她做妯娌呢,还是想着成为世子的妾室呢。
  不管那个表妹的品性好不好,世子妃都不可能让人住进端王府了。若是他们在京城没地方住也就罢了,关键是他们有地方住。
  世子妃表示到时候举办宴会的时候,可以请他们,也就是这样了。
  这事情到底还是让端王妃知道了,端王妃认为世子妃这一次还算头脑清醒,只不过还是得敲打一二。
  世子妃也气啊,怎么自己就有这么多表妹呢。表妹要是少一些,那该有多好啊。
  世子妃的亲娘蒋氏也没有说女儿,蒋氏不想让外甥女住进端王府,本就拒绝了她妹妹的提议,偏偏她妹妹又在世子妃的面前说起。
  蒋氏也是气,妹妹关心她自己的女儿,就不知道别人也关心他们的女儿么。
  此刻,薛宝钗见到端王妃特意看了一眼世子妃,却也没有多说其他的,没必要惹世子妃不高兴。
  “一会儿就要回去吗?”端王妃询问薛宝钗。
  “对。”薛宝钗点点头,“也不知道这孩子像谁,特别认地。对外面也不好奇,就喜欢待在家里,可劲儿地吃。”
  宝宝:那是为成长!
  “不调皮,那也好带。”端王妃看看小孙子,轻笑,“牙还没有几颗,就那么喜欢吃。不过小孩子也得都吃,本身吃的东西里水就多,容易饿。”
  “对,所以就多给他吃。”薛宝钗道,“能吃一些蒸蛋,就给他吃。看上去乖巧,那也是在您面前乖巧,在家里的时候,可闹腾了。”
  “这么小就这么在乎面子吗?”端王妃开玩笑道,“怕在外面闹笑话,让人笑话一辈子?”
  “也许呢。”薛宝钗想也许儿子就是那么想的,所以在外面就努力地表现好。明明就只是一个小孩子,就这么讲究了,要是长大了一些,是不是就更得讲究一些?
  薛宝钗想到这儿就笑了,不管儿子多么讲究,就去讲究吧。她这个当亲娘的,也就是看看。
  世子妃看着薛宝钗和端王妃说说笑笑,倒也不嫉妒,远香近臭嘛,何况薛宝钗又没有住在端王府,一个月基本就是过来两次,有时候次数多一些,也就是三四次,其他时候也就是在外面的宴会上遇上。
  所以世子妃倒是不觉得端王妃对薛宝钗太好,薛宝钗现在来端王府就跟个客人似的,对客人态度好,那都是应该的。
  一刻钟后,薛宝钗就抱着宝宝回去,别让孩子憋着不能多说话,也别让孩子装模作样装那么久,她都觉得累。她的孩子还没有长大,怎么就想搞得那么沉稳呢。
  薛宝钗想自己出生在薛家后,都没有那么讲究呢,这一定是随了司徒瑾。
  “小大人。”薛宝钗伸手,轻轻地刮了刮儿子的鼻子。
  小孩子,真以为这样就没有黑历史了么,这种装沉稳,也是一种可爱的表现,以后也有可能成为黑历史哟。
  薛宝钗暗想,不过现在就没有必要告诉儿子了。就看看儿子什么时候发现这一点,看他到时候在外头还是不是这么沉稳样,在家里的时候都还懂得哭呢。

  第111章 一见钟情

  不出半个月; 王熙凤就给贾惜春相看好了人家; 一个寒门举子; 一家人都住在京城的。这家人虽然没有那么富裕; 但是父母、兄弟都极为明白事理,这日子也是一天天好过起来。
  王熙凤认为这样的人家也可以; 只要明白事理,只要妯娌没有那么难相处,公婆也好,那么贾惜春嫁过去也能过得安稳一些。总不能让贾惜春天天对着那些佛经; 想着出家吧。
  总得给贾惜春找一门像样的亲事,让贾惜春能过得去。
  王熙凤也跟贾惜春说了这一家; 就看贾惜春愿不愿意,会不会嫌弃门户太低。
  “就这家吧。”贾惜春放下手中的佛经。
  贾惜春认为自己能得这样的一门亲事已经不错了; 贾家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情,东府和西府都不好; 贾惜春的嫡亲兄长贾珍都搬出宁国府了; 贾惜春怎么可能没有一丁点感觉呢。
  她也明白现在不是自己挑三拣四的时候,再说王熙凤他们也没有害她,要是要害她,就不会给她找合适的人家。就她亲兄长那边; 真的不大可能给找她找到合适的亲事。
  贾惜春点头之后; 王熙凤就让贾琏去打探那名举子的态度,还有那名举子的家人态度。不能说他们看中人家了,就强逼着人家要娶贾惜春; 不可能的,万一人家已经订了亲呢。
  有的人定亲了,有了婚约,却没有往外说,所以外人不知道,这也有可能。王熙凤先前确实让人打听过了,但是难保人家私底下已经有跟别人说好。
  那名举子虽然还没有中进士,但是再过几年,应该就能考得上。那名举子虽然是一名书生,却也有帮家里做一些事情,不是文文弱弱,只等着别人养的那种。
  要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王熙凤还真不敢给贾惜春找这样的人家。
  贾琏很快就去询问了,那举子没有定亲过。还有一点,那举子曾经瞧见过贾惜春,贾惜春去寺庙上香的时候,那名举子正好跟他亲娘去,这一见,就喜欢上了贾惜春。
  只是贾惜春是贵女,他就只是一个举子,家里也没有人为官,哪里敢肖想啊。家里原本要给他说亲的,他便说等一等,他还想着明年去参加科考,不说一甲,只要能中进士,他都能鼓起勇气。
  这名举子之前还有一个很恶的想法,想着宁国府都没了,想着没有去提亲,没人给贾惜春说亲事,想着再要有一年,他一定努力读书。若是明年没中进士,他也就死了这心。
  他的家人见他那么用功读书,还只当他是想早点考中进士,光耀门楣的。只有他的亲娘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只是两家门不当户不对的,就算她厚着脸皮去,只怕门都进不去。
  没成啊,峰回路转,贾家那边竟然愿意把贾惜春嫁给她的儿子。
  “这聘礼可不能太寒酸了,只是……”何夫人想到前头几个儿媳妇花费没有那么多,不知道她们会不会有想法。不过就算她们有想法也无用,贾惜春身份本就高,难的是家里没有那么多银钱,这聘礼可能就没有那么好看。
  “娘。”何举子进屋,把他这些年抄书、写话本等赚来的银钱交给何夫人,这里头也有两千两银钱。
  何举子虽然写风流才子佳人的,却没有那么风流。他认为那些穷酸才子和富家千金的故事,不过就是那些穷酸才子攀龙附凤罢了,心思本就不纯,在话本里看不出什么,还被那些书生所喜欢,实则那些穷酸才子根本就不是真的才子,估计品性也有问题。
  想是这么想,但是大家喜欢看啊,那么何举子也就写了。
  何举子就想着他没有做多少事情,又不好让兄弟养着他,哪怕父母还在,还得做一些事情。何父早就没有让儿子们要把赚的银钱上交,而是让他们自己存着,顶多就是交一点,这样才让各房有动力,也不觉得他们吃亏了。
  正因为如此,何举子才能存下这些银钱。
  “自己娶媳妇,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