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红楼黛玉传-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此处,黛玉心下也是感念,从前不觉得什么,如今又见到贾赦如此,便也笑道:“大舅舅果然疼爱母亲,真真叫女儿羡慕死了,还好女儿同弟弟都跟着母亲沾了光,还望王妈妈回去之后帮外甥女好好谢谢大舅舅大舅母才是。”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两天,又是四六级又是期末考试,又是实验课程设计,各种耽误我码字,工科女期末伤不起
☆、第二十二章:贾敏教女如海立功
送走了王善保家的,黛玉瞅着母亲贾敏嘴边挂了一丝暧昧不明的微笑,琢磨了许久也不知母亲是何意,便一直低头不语。
谁知不多时贾敏便自己笑道:“玉儿,入京至今也去了你外祖家两次,虽说同你大舅舅大舅母接触并不多,但我儿心中是个有数的,进退皆有分寸,只是······”
贾敏挥退了身边众人,黛玉心知这是有体积话要说了,忙坐到贾敏跟前凝神静气的听着。
“我年纪小,上头还有三个庶出的姐姐,故而我出嫁前,同你先大舅母二舅母很是相处了一段时间,那时候你先大舅母才刚生了琏儿,她们张家又本是世家大族,教养的你先大舅母很是出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学问也是一等一的好,只可惜你大舅舅不是个省事的,你先大舅母又气又病,我出嫁没几年到底是去了。”
这些黛玉本就知道,在江南时贾敏就曾多次提起张氏的好处来,故而也惹得黛玉这个知晓后事的人常常不禁叹息:若是先大舅母没有去的话,也不知今日荣国府又是何等模样。
贾敏顿了顿,想起自己那“好”二嫂贾王氏来,心里先是哼了一声,方才复又说道:“我以前从未跟你细细同你说过你二舅舅一房诸事,只是我儿前番不过才去了第二次便受了委屈,你纵是不跟我说难道母亲就不知道了?”
贾敏看着低了头的女儿,心里一阵的疼惜,却也忍不住叹了口气,黛玉好是好,只是嘴上那般利落心肠却最是个软的,罢了,也是自己同老爷多年宠出来的结果,好在女儿年纪还小,日子还长着呢,在慢慢教导也不迟。
“不说那宝玉自小便由你外祖母万般宠爱,便是到了如今也不曾认真的念过书,你外祖母还一直说他还小还小,愽儿能多大呢,何况我儿虽是个姑娘家的,你父亲还正经请了先生回来教你。”
贾敏每每提到贾宝玉心里就是万般的不喜,自己不但同贾母通着信,同大哥二哥也时常往来,故而这家里的事知道的一清二楚,说不定连自己二哥都不知道的,自己通过大哥可是毫无保留的知道了个清清楚楚。
黛玉知道母亲厌恶宝玉,只怕今生比前世更甚,心里也知这怨不得母亲,纵使如今的自己,都多少有些······
“虽说那是你外祖家,我儿大可不必怕了去,那日你就该拿话问着宝玉,你往日里也是个机灵,自然不用母亲教你怎么说话,我知道你心里想着我们毕竟是客,那又是你外祖家,里里外外都是亲戚,那又如何?不说我儿是林家正儿八经的嫡长女,你父亲可是当朝的二品大员,你二舅舅又身居何职?母亲的诰命可比你那二舅母高了不知多少层去。日后再去你外祖家,你尽可以拿出你金尊玉贵娇小姐的款儿来,我倒要看看,谁敢欺负了你去。”
黛玉一愣,接着眼圈便红了,老天爷,你为什么非要让我多活一世才经历这些,前世若是有母亲如此教导,我又怎会落到那种地步。
看着黛玉如此,贾敏只当是自己的话重了,忙搂着女儿一阵安慰,复又叹道:“我儿从前在江南,最初虽说你父亲官职并不高,可我们林家的名声摆在那里,何况苏州并无品级太高的官员,等到了扬州,论起来你父亲可是说一不二的人,你如何母亲自然也就罢了。只是如今到了京城,这天子脚下,一品二品的不知有多少,母亲虽说提醒过你凡事要小心谨慎,可我儿也更应在如此之上显出你自己的尊贵来。”
黛玉忍着泪点点头,又笑着安慰起贾敏来:“母亲,你说的女儿都省得了,女儿先前糊涂,给父亲母亲丢了脸,日后断不会如此了。”
“哪里就如此严重了。”贾敏捂着嘴笑了两句,方才又点点头笑道:“我本是你外祖母最宠爱的小女儿,便是你两个舅舅都比不过我去,你先大舅母是大家出身自然不计较,可你二舅母没念过书见识也浅。那会子她是新媳妇,前有你先大舅母事事比着,后又有你外祖母日日叫她在跟前立规矩,还要伺候我这个未出门子的小姑。她就本不是什么大气的人,自然心里存了怨恨,何况我心里不大喜欢她,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嫌隙便也越来越深。”
一想到宝玉的行为做派,贾敏心里就忍不住冷笑,怪不得这孩子如此,从你王氏肚子里头爬出来的还能是好的?
想到此处,贾敏心里愈加不满母亲偏心二房一事,又想着先前女儿受了委屈也不见贾母说些什么,可见自己这个嫁出去的女儿在母亲心里的位置到底是不如从前了,便又忍不住细细的叮嘱黛玉道:“虽说是你外祖家,可毕竟母亲是嫁出去的女儿,断没有成日往娘家跑的道理,你自然也就不用常过去,我们若是去的多了,不但外头人见了会说闲话,便是你父亲知道了也生气,我儿大可不必在意。”
黛玉心里早就是如此打算,巴不得贾敏如此才好,故而欢天喜地的应了,扭头又看见贾赦送来的东西,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说道:“母亲,大舅舅还惦记着母亲呢。”
贾敏听了微微一笑,翻了翻东西却是叹了口气:“你大舅舅若是对你外祖母有着一半的用心,你外祖母也就不至于如此偏心你二舅舅了。”
一时母女二人说的乏了,黛玉虽然有心想要问问两位舅舅的成年往事,无奈怕惹了母亲伤心,又见母亲似是累了,便又随口说了几句各自休息不提。
再说京城这边是如此情形,江南林如海独自一人,身边既没有贤妻,亦没有弱女幼子,虽说多少看着是孤独凄凉些,却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如今林如海做起事来了无牵挂,加之林愽被下毒一事,更引得他越发狠起手来。
林家到林如海这辈乃是第六代,黛玉同林愽便是第七代,世代皆只忠心效忠皇帝一人,如今虽说新封太子,林如海也接到承渊帝秘旨要他尽心辅佐太子明年登基。
明年登基?
林如海心知承渊帝此次已是心力交瘁故而蒙生退意,只是太子如今未满二十岁,恰巧太子妃也还没有选好,最快也是明年方才能成亲,太子年纪轻又才成家,承元帝若是做了太上皇,却不知新帝是否真正能够掌握朝政大权。
只是,无论倒是朝政如何,皆是不能阻碍自己如今之事。
林如海虽说乃一届文官,只是能够做到巡盐御史这种掌握着江南命脉甚至国库丰厚与否的天子心腹,学问见识自然不用提,便是这心机胆识魄力皆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
早在愽哥儿的事一出,林如海便立刻猜到此乃四皇子手笔,后经查证果然是四皇子指派了江南甄家如今的茶政下的手。
敢算计我林如海,如今四皇子已倒,我却要看看你甄家还能撑多久。
故而黛玉在京中安安稳稳的过着大小姐生活,却不知他弟弟随口叫她喝了一口粥,便引得四皇子提前没了,更使得他老爹迅速报复了甄家,一时江南人心惶惶,却也有那明白事理的人看得透彻,承渊帝只怕是在未将来太子登基铺路呢吧。
不说宫里头的甄贵妃如何心惊胆战的在承渊帝面前哭的昏天黑地,抄家的圣旨依旧如约送至江南,京中派去的特使同林如海一起,除了圣上言明要留下当年先皇跟前的婢女甄老太太,余者一个不留,无论男女老少皆打入大牢,只待审判。
甄家盘踞江南多年,乃江南最大的一股势力,如今甄家事败更是牵连出大大小小的一干人来,承渊帝虽然心里有数却也仍旧气的雷霆震怒,加之甄老太太没熬住,按着她自己临死前的话便是“我不服啊,我要去见先皇了,先皇会给我做主的。”此语愈发的火上浇油,承渊帝虽然问心无愧,只是当年先皇的确因着甄老太太早年曾舍命护过驾额外怜悯于甄家,故而此时便有些流言蜚语传了出来,正闹的的不可开交。
只是人死不能复生,偏偏林如海犹觉得不够解气,也不知他究竟费了多少的力气,方才把甄家当年如何陷害了前江南茶政苏全及其子苏和,害的苏家满门抄斩一事查了个水落石出,快马加鞭的上报给了承渊帝。
偏甄贵妃此时仍旧不知道收敛,日日求见承渊帝,口口声声的喊着冤枉要求承渊帝明察。
承渊帝虽然宠爱甄贵妃,却不至于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昏了头脑,大笔一挥下旨甄家十二岁以上者全去给苏家陪葬吧,十二岁一下的发配至边疆世代为奴,遇赦不赦,而甄贵妃,白绫匕首毒酒,随她选吧。
☆、第二十三章:拒可卿贾敏谋上香
上回说到林如海扳倒了甄家平反了苏家,只是心中仍有一事牵挂不已。
苏家同林家同属姑苏大族,相对于林家的子嗣单薄苏家却是百年昌盛十分繁荣,只无奈甄家觊觎江南权势,拉拢当时的茶政苏全不得,便害他于不义。
林如海犹记得自己同苏全之子苏和乃是多年同窗好友,若不是苏家出事,只怕如今的茶政便会是苏和。
只无奈,故人已去。
而根据此次盘查,苏和当年的小女儿因为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故而这苏家小姐亲身遁了空门代发修行身子方才渐渐的好了,也因着此缘故,苏家一案并没有牵扯到这位苏小姐身上去。
林如海便有心寻得这位苏小姐的下落,便秘折上奏承渊帝,只无奈承渊帝准是准了,苏小姐出家一事却丝毫没有踪迹可循,林如海有心无力只能再叹一句可怜便唯有暂且按下不提。
再说这一日乃是太子生辰,承渊帝又下旨择了彭老的大孙女彭茹为太子妃,一时京里有人欢喜有人忧,林家如今同彭家愈发亲近了起来,贾敏自然要领着黛玉前去贺喜。
虽然自己孙女封了太子妃,彭老也心知过不了两年太子妃便会成为皇后,只是既然林如海都看得出来承渊帝不会真正放权,又何况是指点他多年的彭老先生呢。
故而彭老十分不在意,也下令彭家上下低调行事,万不可因为出了个太子妃而就此失了彭家门风。许是心里并不大满意此庄婚事,彭老这几日便留了林愽一直未放他回去。
故而贾敏虽然心疼,也不过在彭家匆匆一见,仍旧领着黛玉母女两个回了府去。
谁知才刚下了车,就见方才家的脸色不大好的上前回到:“回太太,宁府那边的小蓉大奶奶过来,因太太和姑娘不在家,她便一直等着,约莫有小半个时辰了。”
闻言贾敏很是皱了几下眉头,小蓉大奶奶,哼,是秦家的那个吧。
冷冷的哼了一声,贾敏心里十分不想见秦可卿,虽然贾母瞒着她;但林如海却漏了口风给自己,这个秦氏同坏了事的义忠亲王有些关系,虽然林如海不曾言明,但贾敏自幼同黛玉一般是当小子养着的,又耳濡目染贾母多年,怎会想不明白。
“可说了是什么事了吗?”
“回太太的话,小蓉大奶奶说是过两日请了荣府的太太奶奶们过去赏花,便也过来给太太请安,请太太那日也赏脸过去。”
听了方才家的话,贾敏没有吭声,心里却想着这个秦可卿倒是会做人,却可惜去了宁府那么个地方。想了想又看了看一旁低着头不吭身的黛玉,犹豫了一下说道:“玉儿回去换了衣裳,也过来见见吧,论起来,那是你侄儿媳妇。”
黛玉应了一声,心里却是百转千回,秦可卿这个人是个绝色的,两府里也没有人说她不好,只是为何传言会是那般的不堪?
待收拾妥当黛玉便跟着贾敏进了前厅,果见秦可卿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见了母女二人便起身行礼:“蓉儿媳妇见过姑奶奶,林姑姑。”
黛玉同秦可卿接触不多,只跟着去过几次宁府,也没说过几句话,倒是瞧着宝玉同她十分的亲近。哦,对了,见到秦可卿黛玉方才想起来,还有她弟弟秦钟呢,宝玉更是喜欢的紧。
“不必多礼,我离京多年,当年蓉哥儿才多大,如今竟连媳妇都娶了,也不知珍哥儿如何了?”
贾敏神色淡淡的,不过随口应承几句,秦可卿又哪里会看不出来,只是贾敏是长辈,便仍旧笑道:
“这两日我们花园里的花开的正好,因着老太太是喜欢热闹的,我便想着请老太太太太还有各位婶婶们过来聚聚,因着想到姑奶奶回京许久也不得请安,我们老爷太太便嘱咐我过来请姑奶奶过去,因着今日我们府里有些事要料理,故而我们太太便没过来,只嘱咐我定要请了姑奶奶同林叔叔林姑姑一并过去,我们老爷太太置好酒席给姑奶奶一家接风洗尘。”
接风洗尘!
黛玉心里忍不住一阵冷笑,我们回京都有小半年了不见你们宁府有动静,如今彭茹才封了太子妃你们便过来套近乎,果然府里头上上下下一双富贵势力眼。
想到此处,不待贾敏多言黛玉便在一旁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不知蓉哥儿媳妇,你们府上选的是哪一日呢?”
秦可卿乃是初见黛玉同贾敏,又见这母女两个一个赛一个的端庄,一个赛一个的漂亮,心里顿时连连感叹不已,又见黛玉神色亲切以为她是应了,便忙笑道:“便是后日,不知姑奶奶同叔叔姑姑可有空?”
贾敏笑着没有答话,又见黛玉主动询问秦可卿,便也有心想要看看女儿是如何行事的,便只笑不语。
“后日,那便可惜了。”
说罢黛玉便颇为遗憾似得摇了摇头,像是丝毫没有瞧见秦可卿白了几分的脸色,倒是贾敏又笑着补充道:“还真是不巧,你今日若早过来些倒也罢了,偏巧今儿才去彭家,倒彭家个熟人来,想来你们也知道,就是我们家老太太的娘家二太太,我们娘们儿几个回京至今也不过是送了礼来往几回,倒真没有过去拜见过,若是一般人家推了也就是了。”
话说到此处,秦可卿心知今天必是要无功而返了,故而便有些失望,只是面上并不敢显露一分,便忙又笑道:“既然姑奶奶一家没有空,那便不敢打扰了,只盼日后有机会,还望姑奶奶赏脸。”
“那是自然,话说你们宁府的景儿的确是比荣府的好,我也是多年未见,心里着实想念的紧呢。”
秦可卿笑着忙说不敢当,随便又闲话几句见贾敏同黛玉都懒懒的,便十分知趣的起身告退,贾敏收了她带来的厚礼,也着人备了回礼;秦可卿一并带了回去,倒也省事。
却说贾敏口中林家老太太娘家相邀一事倒的确是真,林老太太娘家本姓杨,如今林老太太的几个姐妹远嫁的远嫁,故去的故去,兄弟们便也只剩下林老太太的大哥,便是如今的杨老太爷。
杨家一向十分低调,历代虽多有子弟入仕,只官职皆并不十分显赫,却都年来并无任何纰漏差错,如今杨老太爷致仕闲赋在家,子孙当中也唯有大儿子杨文元官职最高,乃是山西巡抚,余者皆不是十分出众。
因着杨家大房如今皆随着杨文元在山西应职,故而杨家一应交际应酬倒是二奶奶沈氏走动的频繁些,今日也碰巧便同贾敏母女撞上了。
沈氏十分会做人,虽然林杨两家这些年越发走得远了些,如今同居京城,便忙邀了母女二人并林愽。
谁知贾敏本不过想着带了儿子女儿却串个门子也就罢了,不想杨老太爷想到自己这个嫡亲的妹子临死前都未曾见过孙子孙女一眼,心里不禁十分唏嘘。故而便叫了黛玉同林愽过去,先是细细的考校了两个孩子一番,见她二人均十分出众,黛玉虽是女子却见识不俗,林愽虽是庶出却较之嫡出更为优秀,心下便也十分喜欢,不由得便感叹道:
“这两个孩子均是好的,只可惜我们家已打算举家还乡,不然倒能时常见见,也算是还了我那没福气的妹妹一桩心事。”
原来如今杨老太爷年事已高,落叶归根知心也越发强烈了起来,加之如今自家无人在京城做官,便召来一家老小商量许久,最后皆同意回乡一事。
倒是贾敏见杨家上下同自家十分亲近,且都不是那种尖酸刻薄之人,心下倒是有些伤感,杨家这一去自然是轻易便不会再回京城,而杨家祖籍浙江,若是在扬州也就罢了,倒离得也还近些。
连黛玉心下都十分不舍,她同杨家几位姑娘颇为投缘,正想着日后又多了好些姐妹,偏巧就要散了。又转念一想,也难怪当年杨家对于独自入京的自己不闻不问,原是不在京城鞭长莫及的缘故。
如今黛玉重活一世,虽然性子已较前世乐观了许多,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绛珠仙子的本性如此,倒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改变了的,黛玉虽然有心,却有时仍旧免不了想左了去。
待依依不舍的送走了杨家一行,贾敏见女儿颇有些郁郁寡欢的意味,又想着这大半年来朝中局势的动荡,如今方才渐渐平静下来,只是却仍旧不免替林如海捏一把汗,故而便择了好日子打算待林愽放假之时领着两个孩子去庙里求个平安符。
林愽倒也就罢了,偏黛玉听说贾敏并不打算去荣府的家庙,且林家家庙都在江南,如今听闻我朝极精演先天神数的慧空师太,因听闻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前些日子已经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贾敏便想着若是能求得师太一见自然是好事,若是不见,也只当无缘,求个平安符回来也就罢了。
☆、第二十四章:牟尼院中妙玉还俗
这日一早,贾敏母子吃过早饭便赶来牟尼院,黛玉心中也十分惦念父亲林如海的安慰,如今仍旧是父亲一人独自留守江南,倘若再如前世那般久病缠绵失了性命,自己且不是得不偿失了?
但愿菩萨保佑!
黛玉心中默默祈求,这些年自己一直不断的在佛前供奉,金刚经也早已抄写的烂熟于心,便是自家到了京城也没有断了这一项,不过是较之从前在江南更为低调了许多而已。
一时在佛前上了香,因听闻牟尼院主持所言,如今慧空师太虽然寄居此处,只是轻易并不见外人,慧空师太曾言明,她虽极精演先天神数,只无奈不敢轻易泄露天机,故有求于此之人还请不必打扰。
贾敏心内虽觉颇为遗憾,只她并不是那般无礼之人,也并不甚看重此事,便笑了一句“既然我同慧空师太无缘,自然不敢前去打扰,既已上了香求了平安,这便回去了。”
谁知母子三人才要离开,便有一个小尼姑从内室出来,先是给主持行了一礼,主持点点头那小尼姑方才对贾敏说道:“施主请留步,慧空师太有请。”
贾敏一惊,这倒是意外之喜了,便同主持道了谢,又听小尼姑言明师太不许男子入室,便命林愽在外等候,领着黛玉忙跟了那小尼姑去见慧空师太。
母亲这般看重这慧空师太,黛玉心里便是有些瞧不上这师太如此托大的姿态面上也未曾显露一二。
谁知母女两个才进了内室,便见得有一年老的尼姑正坐在坑上打禅,身边站了一个代发修行的女子,面色冷清。
妙玉?
黛玉一进门目光便被那带发修行的女子所吸引,细细一瞧竟然是大观园故交,那般气质如兰神情孤傲的女子,不是妙玉又是谁?
一时心内顿觉又惊又喜,只今生两人还未曾相识,黛玉便也只好按捺住激动之情,跟在贾敏身后坐了下来。
“老尼有幸得以佛祖传授可窥得天机一二,施主今日所求,老尼也唯有劝您一句,万事随缘即可,上天自有安排。”
贾敏还未及开口,慧空师太便睁开眼对着母女二人寥寥数语,又细细的打量了黛玉一番,继而嘴角扬起一丝暧昧不明的微笑感叹道:“施主一家得贵人相助,如今颓势已去,日后自然有你们的好处,只老尼还要奉劝令爱一句:万事皆有定数,姑娘切记不可思虑过甚,放宽心,放宽心。”
黛玉听闻慧空师太虽言辞闪烁,却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只这几句话正中自己心事,便忙起身点头应了。
慧空师太见状微微一笑,又对贾敏说道:“这是我入室弟子妙玉,因尘世羁绊只带发修行,施主若是相信老尼的话,老尼今日便将这弟子托付给施主,诸事缘由,日后自见分晓。”
虽然慧空师太此语甚是突兀,贾敏细细的打量了妙玉一番,因见她气质出众并不同于一般的尼姑,若不是这身打扮倒像个大家小姐,心下虽不解慧空师太何意,思量了一番便点头笑道:“承蒙师太看重,自然不敢推辞。”
慧空师太看了看妙玉,意味深长的笑道:“今日若是无事,施主还请回吧,日后你们自有再见的时候。”
黛玉在一旁虽未多言,只细细琢磨慧空师太话里的意思,莫不是师太已经得知日后妙玉要入荣府大观园里的栊翠庵,故而在托得他们家照顾一二?
随着母亲告辞而去,黛玉始终不曾同妙玉说过话,心内虽觉遗憾,只是想到日后还有得相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