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红楼黛玉传-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母亲告辞而去,黛玉始终不曾同妙玉说过话,心内虽觉遗憾,只是想到日后还有得相见,自然也就不在意了,只是不免想到若是妙玉入了自家的园子到也就罢了,若是又去了栊翠庵,只怕会没有前世那般容易相见。
  虽说心内思量一番,只这并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黛玉便也就此撩开手去不管,反正慧空师太托的是母亲,并未曾涉及自己。
  谁知林如海曾在同贾敏的书信中提及过苏家一事,其中自然涉及到苏和之女因带发修行而躲过朝廷灭门一事,贾敏想到今日所见的妙玉年龄同那苏家小姐颇为相符,说不定便是那林如海苦寻不得的苏家小姐,故而便忙去信苏州告知林如海此事。
  只是京城同江南之间相距甚远,这信件一来一去便需数日,贾敏虽然心中挂念此事却也知道急不得,好在听闻慧空师太并不急于离京,便也稍稍放下些心来。
  谁知林如海的回信还未接到,便有贾母又派人过来,却是身边最得力的赖嬷嬷,赖嬷嬷奉承了贾敏同黛玉半晌,便说起府里的大小事来,左不过就是说些宝玉如今知道上进,又有东府蓉哥儿媳妇的兄弟陪着,日日去了家学里头念书,把老太太高兴的什么似得云云。
  黛玉心里明知宝玉在家学闹出的各种是非来,便只含着笑也不言语,谁知那赖婆子话锋一转便叹起气来:“东府的小蓉大奶奶,两府里头谁不说一声赞,偏如今已经卧病许久,把那边大老爷大太太急的什么似得,请了多少的名医皆不见效果,便是那苦药汤子都不知道灌下去了多少,偏这小蓉大奶奶是丝毫不见好转,老太太心里也怜惜的不行。”
  听了这话,贾敏也觉得秦可卿这病的奇怪:“前些日子蓉哥儿媳妇还曾过来邀了我们一家子过去赏花,怎么无端端的人就成这样了?”
  嘴上这样说,贾敏心里却想着莫不是秦可卿的身份出了什么事,当初二哥曾去信给林如海细细言明了秦可卿一事,林如海又透漏给自己一二分,如今秦氏好端端的成了这个样子,京中局势又是如此,若是无人知晓也就罢了,若是被人捅了出去,贾府岂不是便要遭殃?
  想到此处,贾敏便随意应承了赖嬷嬷,第二日也不叫黛玉跟着,亲自坐了车去了荣府,也不知同贾母是如何商量的,黛玉却是看的出来母亲回来时的脸色比出门的时候更是凝重了几分。
  果然余下几日皆有秦可卿病势缠绵,宁国府里已经闹得人仰马翻的消息传来,贾敏心下越发不虞。
  碰巧此时林如海的回信到了。
  原来林如海一接到贾敏的消息便忙派人去查慧空师徒二人,果然越发的证实这妙玉便是苏家之女,林如海心下大喜,便也未曾耽搁,一道折子上书承渊帝,究竟如何让皇帝做主便是,贾敏这里也不过是叫她多多留心慧空师徒二人便是,暂且先等着圣上的意思出来再说。
  谁知宫里还并未有何消息传来,便听得慧空师太已圆寂于牟尼院,贾敏心里着实吃了一惊,却因着妙玉忙赶了过去。
  待见了妙玉,贾敏还未开口妙玉便说道:“师傅叫我暂且先留在这里,说这里自有我的造化,只一切还要看施主一家,故而只叫我听施主的。”
  若说不吃惊真是假的,贾敏起初并不相信慧空师太极精演先天神数一事,不过以为是众人以讹传讹出来的名声罢了,如今见状,心下倒是佩服起来,又因着妙玉若果真是苏家之女,倒同她们家是故交了,便忙挥退众人,细问了妙玉几句。
  不想妙玉得慧空师太指点也叫她不许对贾敏有所隐瞒,妙玉便如实一一告知,又拿出父母曾留给自己的家传信物,果然证实妙玉便是苏和之女。
  贾敏顿时又惊又喜,不禁感叹起妙玉的可怜来,谁知妙玉神色却是淡淡的,不冷不热的说道:“个人有个人的因缘,想必这就是我的命吧。”
  见她如此,贾敏便也不好再多言,又因妙玉执意要在牟尼院给她师傅守灵,便也只好独自回府等待消息,一面又传信给林如海。
  待到年下,果见宫里有旨意传出,今前江南茶政苏全之孙因带发修行常年居于庵寺,又因苏家谋反一事已得平反,承渊帝怜其孤苦,便着人问了妙玉的意思可愿还俗,再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亲封了妙玉为义妙郡主,特赐还苏家老宅及数金。又因妙玉如今已年十七,便命皇后替妙玉选一门好亲,到时自己亲自做媒给妙玉指婚。
  妙玉谢了恩,又因慧空师太曾将她托付给贾敏,同贾敏商量过后便求了承渊帝,只说自己孤身一人,因此次一事全靠林大人方才可使自家沉冤昭雪自己得以归本,故而想在出嫁前居于林府贾敏膝下。
  此事并未有任何不妥,且如今苏家虽得以平反却不过只剩下妙玉一个女子,承渊帝倒也不怕她同林家勾结,自然应了。
  故而此一事,对于黛玉来说倒真真是个意外之喜了,如此一来,妙玉自然不会在进入荣国府大观园栊翠庵了,黛玉起初方还担心承渊帝下旨叫妙玉还俗一事会不合她心意,如今瞧着妙玉神色虽还是那般清冷,眉眼却也有喜色传来,想来她也愿意的,心下不由的叹了一句妙玉也是个俗人,却是欢欢喜喜的迎了她入了自己家来。

  ☆、第二十五章:王孙公子今生有缘

  因如今已近年关,贾敏日日忙着查账准备年货,还要准备各家的年礼,好在江南那边的都有林如海和大管家忙着,故而较之往年倒也轻省不少。
  因如今妙玉在林家住着,不用林如海嘱咐贾敏也会用心待她,更何况此前皇后娘娘特地给妙玉送来一位教养嬷嬷,又想起林如海也有一女,便也给黛玉指派了一位。
  如今两位姑娘身边都有人教导着,贾敏心下也安慰,不过虽说妙玉还未定亲,只是她年龄越发的大了,想必是留不长的,贾敏便一面嘱咐她可先行准备嫁衣,嫁妆一事自有皇后去操心,又见妙玉应得干脆丝毫没有扭捏,一面又日日叫了她同黛玉在身边学习管家理事,因黛玉年纪还小可以慢慢教,贾敏便事事紧着妙玉。好在她天资聪颖,且这些年来一直管着苏家当年偷偷留给她的产业,倒是也自有一番心得。
  待承渊帝同皇后得知此事后,皆夸赞了贾敏一番,皇后心里感叹她处事大方,便同承渊帝笑道:“这林贾氏倒是个有见识的,虽说同义妙郡主非亲非故,待她却十分的好,比之自己亲生女儿丝毫不差呢。”
  如今妙玉虽已还俗也封了郡主,只她自己仍不远舍弃妙玉一名,何况其父苏和当年也并未给妙玉取过大名,妙玉便索性以此二字为名,称作苏妙玉便是。
  再说如今妙玉同黛玉日日坐卧一处,虽说贾敏已命人将黛玉住所旁边的院子着人收拾出来予了她,只两人十分要好,十日里有八日间不是黛玉去了妙玉房里便是妙玉去了黛玉处安歇。贾敏也知女儿自幼便缺少姊妹玩伴,家中兄弟也唯有林愽一人,如今也时常宿在彭府,偏巧妙玉年长,虽是自幼带发修行却学问行事皆十分出色,贾敏便也放下心来。
  却说这一日二人同宿于妙玉房中,黛玉想起今日皇后娘娘又派人送来了好些绸缎首饰,也心知这是给妙玉攒嫁妆用的,又见妙玉并无睡意便拉拉她的衣袖,轻声笑道:
  “姐姐如今住在我家,母亲同我还有愽儿都当姐姐是自家人,如今虽说有皇后娘娘替姐姐相看,只是姐姐自己心里也要有数才成,毕竟皇后娘娘也有自己的公主,于姐姐也不过是皇命而已。”
  平日里教养嬷嬷都跟在身边,这些话轻易说不出口,如今守夜的都是她们自己人,妙玉心里也明白黛玉是为自己好,更何况这话一语戳中自己心事,不免就叹了口气。
  “好妹妹,我知道你们一家对我的心意,只是,这婚姻一事??????”
  妙玉说道一半便踌躇了,黛玉也知婚姻大事自古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如今妙玉孤身一人,偏又是苏家的身份同家世,一般的人家想必也不愿娶回这么一个女子,何况妙玉又曾带发修行。
  “我跟着师傅修行前,家里倒也曾定过一桩娃娃亲,我心里也满意那人,只是后来我们家出了事,好在我祖父机变,加之身子的确不好,那时便有两个和尚道士言明倘若我带发修行便可躲过此劫,不想竟是真的。”
  和尚道士?
  黛玉心里一紧,可是当年曾说要化了自己家去的那两个?可是警幻仙姑口中所提及的那两个?
  来不及细想,只听妙玉又说道:“此前我同师傅一路来到长安,他不知又从何处得了消息,倒也来过几次,只是我想着自己乃是槛内之人,便从未见过。”
  “原来姐姐还有这种缘分,那人想必是住在京中了?他既然能得知姐姐如今的消息,自然是这么多年来十分关注姐姐,不曾忘记过姐姐了,倒是个重情之人,不知他可娶亲没有?”
  黛玉听说妙玉还有此种机遇,心下不由得感叹,一面心里羡慕着她能有此一人日日挂心于她,一面又暗自祈求那人千万不要成亲等着妙玉才是。
  “如今他是何种情况,我也不曾知晓。”
  妙玉虽是轻轻的感叹一句,黛玉却也听得出她语气中的无奈与羞涩,转念一想不由得心生一计,便忙附到妙玉耳边细细的说了起来。
  待她说完,妙玉虽然羞涩心思却也忍不住动了几分,只是她同黛玉两个女孩家的都未曾出嫁,此时虽是夜里却也都红了脸。
  两人又说了几句,便有张嬷嬷进来劝着两人早些安置,黛玉笑着应了,也心知妙玉需要时间考虑,这会子两人都羞得不行,便都忙睡下了。
  谁知第二日一早,妙玉也不言语,只冲着黛玉点点头,又偷偷的写了个名字揉成个纸团塞给黛玉,黛玉心里忍不住偷偷一笑,也不说什么,只命红菱快去叫林愽过来,告诉他自己有急事便可。
  待到林愽匆匆赶来,黛玉便拉着他一番细语,将那纸团递了出去,又千叮咛万嘱咐道:“只需打听出此人婚配与否便可。”
  林愽忙应了,心下了然必是姐姐替义妙郡主办事,好在他这几日都在家,便细细的嘱咐了身边得力的小厮流云前去打听,待到晚间下学回来,果见姐姐同郡主两个等在那里。
  “怎么样?可有消息了不曾?”
  黛玉心急火燎的等了一天,左盼右盼的倒是破天荒头一次觉得林愽这学上的十分辛苦,彭老先生还真是尽职尽责,自家弟弟这么小,他却从未放松过丝毫。
  林愽见姐姐同郡主怕是等自己等的着急上火了一整天,因着黛玉身边有宫里来的魏嬷嬷陪着也不好说话,好在不多时黛玉便支开了魏嬷嬷,林愽这才忙忙的也顾不上喝水便说道:“不曾婚配不曾婚配,我听流云说,这位陈也俊陈公子虽然年已二十,只是不知为何,虽说他乃是西宁郡王爷嫡出的三公子,如今大公子二公子均早已成婚多年,偏这位三公子连亲都不曾定。”
  听此一语,黛玉顿时喜上眉梢,只觉得这一天没有白等,碍着林愽在跟前不好表现,便只扭头冲妙玉微微一笑,果见妙玉红着脸低了头。
  一时林愽回房休息,黛玉这才笑着推了推妙玉,因周围人多便也不曾多说,晚间二人在被窝间不知又是如何计议的,又过一日黛玉便凑到贾敏跟前,笑嘻嘻的说道:“母亲让身边的嬷嬷姐姐们都出去好不好,女儿又体积话要说呢。”
  如今贾敏万般疼爱女儿,比之当年贾母宠爱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故而黛玉如今常同贾敏撒娇卖乖,贾敏见她如此小女儿情态,早就乐的跟什么似得,忙依了她所言。
  谁知黛玉才说了西宁郡王三公子陈也俊一事,贾敏便恍然大悟道:“我说呢,前儿孙家的席上,西宁王妃无端端的拉着我说了一大车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话来,我还当是什么事,原来是为了义妙郡主。”
  说着贾敏又点了点黛玉的脑袋,笑道:“你这丫头忒促狭了,倒是不觉得害臊,竟套了义妙郡主的心里话出来,也打得好算盘使唤你弟弟。”
  “母亲只说这桩亲好不好嘛,若是真的成了,女儿可不就是妙玉姐姐的大媒了。”
  贾敏看着黛玉得意洋洋的模样笑个不住,不过闻言却也点头说道:“论身份郡主自然不差什么,西宁王妃此举想必也是愿意的,那三公子多年不曾定亲只怕就是为了郡主,真真是个实心实意的着实难得,只是此事还要皇上同皇后娘娘点头才是。”
  到此为止妙玉的婚事便也算有了眉目,贾敏虽然明白两人心意,只是断没有女方主动的道理,妙玉如今已经是没有娘家撑腰的孤女,何况西宁王府的三公子想必也是心急的,贾敏心中料定不多时此事便会尘埃落定,便只笑着劝慰妙玉安心等待便是。
  果然,几日后西宁王妃便登门拜访,话不出几句便直接问提起了妙玉的婚事,叹道:“当年若是苏家遭难,只怕如今义妙郡主已经同我那俊儿成婚许久,不满林夫人,郡主之母乃是我远房表妹,当初郡主出生之时我们两家便定了娃娃亲。又加之小时候俊儿身子不好便一直养在扬州他外祖家,同郡主也算是青梅竹马的情分。后来郡主一家出了事,俊儿却始终不忘同郡主的情分,好在如今郡主一家沉冤得雪,我儿的心事只怕也能了了。”
  听闻此语贾敏心中愈加感叹陈也俊对于妙玉的情谊,见西宁王妃伤感便忙劝道:“如此倒便好了,如今王妃既然有意,想必皇后娘娘也不会反对。我同郡主相识虽晚,只是如今也已将她看做是我的女儿,郡主若能得三公子这一佳婿,我这心里也是着实替郡主欢喜。”
  二人又细细的商议一番,第二日西宁王妃便递了牌子进宫求皇后娘娘指婚,替陈也俊求取义妙郡主,皇后娘娘心里也觉得此乃一门好亲,又听说二人还有这般的缘分更是感叹不已,自是点头应了,果然不多时承渊帝便下旨将妙玉许配给陈也俊,圣旨中还特意加了一句二人乃是天赐良缘
  

  ☆、第二十六章:大开筵席贾敏认女

  且说妙玉同陈也俊的婚事定了下来,皇后同西宁王府都送来许多东西给妙玉,妙玉心下感激林家一干人,故而某一日便趁着黛玉同林愽都在贾敏跟前,含着泪珠儿向贾敏跪了下来,说道:
  “妙玉如今虽然有幸被封为郡主,只是妙玉心里明白,倘若没有林伯父在背后出力,我苏家蒙冤一事想必不会再有人过问,妙玉如今又怎能得偿所愿?再者,承蒙伯母垂爱,妙玉自入府至今一应大小事务较之玉儿妹妹并不差什么,甚至因着我年长如今又订了亲,伯母待我愈加体贴入微。”
  见她如此,贾敏母子三人都吓得唬了一跳,贾敏同妙玉赶忙起身去扶,谁知妙玉执意要把话说完,贾敏无奈拗不过她,便也只好一一的听着。
  谁知妙玉说道此处众人无不动情,林愽倒还好,母女两人都忍不住含了泪珠。
  “如今妙玉孤身一人,虽说有些财务傍身,只是妙玉寄居寺庙多年,心中渴求的也不过唯有亲情二字,故而妙玉心中一直压了件事,今日便斗胆说了出来。”
  说罢,妙玉便一拉一直蹲在自己身边陪着的黛玉的手,微微一笑,说道:“妙玉心中一直将黛玉视作自己的亲妹妹,倘若伯母不嫌弃,妙玉今日便想认伯母为义母,认林伯父为义父,从此之后林家便是我的娘家,我将同愽兄弟和黛玉一样侍奉二老。伯母若是怜惜妙玉觉着这个主意不错,妙玉自然欢喜无比,伯母若是觉得不妥也只管开口拒了便是,妙玉断不是那般不知趣的人。”
  黛玉不妨妙玉竟然说出此等话语来,一时只觉得如此甚好,心下着实欢喜,便同妙玉一起抬头看着贾敏,心里想着母亲一定要答应才是。
  贾敏也觉得这倒算是个意外之喜了,岂会有拒绝的意思,便忙笑着点点头,又见妙玉仍旧不肯起来便笑道:“傻丫头,既是我的女儿了,就听我的话快些起来才是,跪久了小心膝盖疼。”
  心知贾敏这是应了,妙玉忍了许久的眼泪终是流了出来,不过到底又慎重的给贾敏磕了三个头方才由着黛玉搀了起来。
  贾敏收了妙玉这个义女,喜得一面叫人给远在江南的林如海送信,一面又知会了皇后同西宁王府,一面又忙各处递帖子准备宴席,一面又想着此事终究还是要告知贾府一声,妙玉封郡主定亲之时贾府均送了厚礼过来,故而这日便领着妙玉同黛玉一同回了荣府。
  待见了贾母,同着众人的面贾敏便将此事说了出来,又叫妙玉以外孙女之礼给贾母请安,一时间众人皆是吃了一惊。
  “我说敏儿是个有福气的,这不,眼瞧着玉儿同愽哥儿越来越出色,她还犹觉得不够,这会子又人下了义妙郡主这么一个好姑女儿,好孩子不必多礼,快过来叫外祖母好好瞧瞧。”
  妙玉今日神情并不是十分欢喜,也不过是因着贾敏的面子才跟着过来一趟,她本就是个清冷之人,从前心里只有苏家,后来多了慧空师太,如今也不过是又添了林府同西宁王府罢了,余者,皆不在意。
  一时众人都忙备了表礼送上,贾母心道诸王之中唯有西宁王府同她们家最为疏远并无任何交集,如今若是能够通过妙玉就此同西宁王府攀了关系倒也算是一件美事,故而对妙玉十分热络。
  再说黛玉陪着坐了许久,今儿的主角是妙玉,她倒也乐得清闲,只是心中着实担忧宝玉何时会冒出来,又见众人都不曾提起,她倒也渐渐的便放下心来,想必是不在家吧。
  “这次来住上几日再回去吧。”贾母一手搂着黛玉,一手抓着妙玉,妙玉虽然冷清好在她有个郡主的身份也没人敢说她什么,黛玉便时不时的同凤姐一起逗贾母开心,贾母心里舍不得她,也惦记自己女儿,便想着留三人住上几日。
  “可不是呢,姑妈许久不来,老祖宗不知念叨了多少次,只怕身边鸳鸯姑娘的耳朵听的都起了多少层的茧子了吧。再者,明儿是东府太爷的生辰,姑妈同妹妹们不过去热闹热闹?”
  贾敏笑着瞥了凤姐一眼,也不答话,只慢悠悠的喝了口茶方才笑道:“本是想着住上几日的,只是如今郡主才刚订了亲,便是不认我做义母,这嫁妆一事我也是要细细的帮她准备的,哎哟凤哥儿啊,你可不知道我现在都忙成了什么样了。本来也想着要住下的,只是偏过两日我们家要摆席,今日可不就是来送帖子的,到时候母亲领着大家都过去,咱们再乐。敬大哥哥如今可还好?还有蓉儿媳妇,如今也不知怎么样了?”
  提起秦可卿的病来,众人都不免叹口气,黛玉并不关心于此,便也不在意,谁知却听贾母说道:“她素日里最是个稳重的,前几日宝玉带了她兄弟过来,竟也是一表人才,你瞧,这不就劝着宝玉日日去了家学里念书,可见也是个好的。”
  贾母这样说众人自然忙着附和,黛玉自然随便评价便也不吭声,却是一抬眼不妨瞧见妙玉眼里闪过的一丝轻蔑。
  咦,怎么现在连妙玉对于宝玉的态度也改变了吗?随即又释然,他二人今生还未相见,自己也从未同妙玉提起过宝玉,想必聪慧如她必定认为自己对此人不喜了。
  只是黛玉究竟心底好奇,待母女三人告辞回府,她也是等不及回家再问,便在马车上同着贾敏便说道:“姐姐,才刚外祖母夸二表哥,我可是瞧见你的神情了。”
  妙玉见她一脸似笑非笑的表情,还有贾敏眼里闪过的一丝捉摸不定的意味,便冷笑道:“若是做学问还要别人劝着的话,想必也做学不出个什么来。”
  果然还是这个性子,黛玉心中忍不住偷偷一笑,也不知为何心情突然大好起来,只是忽然想到妙玉同着贾敏便这般贬低宝玉,母亲虽然也不喜他,只到底是母亲娘家,母亲会不会不高兴呢。
  谁知偷眼望去却见贾敏闭着眼睛养神,嘴角还挂有一丝微笑,黛玉遂放下心来,却不知贾敏虽是不在意此事,却想到妙玉此种性子,日后入了王府可该要如何自处?故而待她出嫁前边日日抓紧教导,又叮嘱了教养嬷嬷尽力将她这脾气劝着收敛些,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第二日贾敬生日,贾敏并未过去,也替黛玉同林愽推了宁府的邀,指派人送了些许寿礼便罢,黛玉也不在意,前世贾母未去她便也没有跟着,何况如今贾敏明确告知了姐弟二人,荣府也就罢了,断不可同宁府有过多的来往。
  黛玉虽是不知此事为何,只她本也就不喜宁府□□,同惜春也不过就是面子情,如今她同宝玉都淡了又何况是这些。
  转眼便到了贾敏为妙玉摆席这一日,因妙玉同未来太子妃彭茹乃是如今京城中最为炙手可热的两位待嫁姑娘,林家同彭家关系也紧,何况如今又加上了西宁王府,一时京城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一日基本齐聚林府。
  因来的人多,且身份贵重者又数不胜数,贾敏自然忙不过来,一早便请了彭慧之母谢夫人前来帮忙,又有妙玉彭茹两个根在一旁周旋,倒也妥当。
  至于姑娘这边便是彭慧陪着黛玉了,黛玉虽说也大大小小的主持过几次赏花会赛诗会,却较之此次规模甚小,故而今日心里便有些紧张。又有皇后娘娘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