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柳暗花明又见鬼-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个中原大地上人口数目锐减,荀攸、司马朗、陈琳等众人耳熟能详的名士也纷纷死在了这一场持续了三年的浩劫之中。
  曹操自洛阳调度指挥,操劳不休,为这天灾悲痛不已,朝野之中,有说丞相失德者,皆被盛怒的曹操一剑斩杀。似乎这乱世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反而愈演越烈了起来,民怨难平,有叛乱暴民再次出现,如同当年的黄巾起义,冒了个头,就像是暴风雨之前的雷鸣电闪,令人压抑难熬。
  唯独荆州境内,像是得神明庇护似的,半点没有受到波及。荆州开始收留各地的灾民,严格盘查筛选,留下没有得病的,杀死得上瘟疫的,再将尸体焚烧。很快,张华的残酷无情传遍了四野,而他治下一片安宁的景象,令其他州牧纷纷效仿。
  刘禅敲响了张春华的将军府,慌乱地冲去找张春华,他惊慌失措说道:“都死了,那些因你而活下性命的人,全部都死在了这场瘟疫里!”
  张春华身边新来的鬼魂,荀攸、司马朗、陈琳等人齐刷刷闻声望了过来。
  一股凉意自脚底升起,刘禅僵了僵。
  他是真的怕啊!若是关羽、张飞都死了,他父亲会怎么办?刘禅泪眼婆娑,等着张春华给他反应。
  张春华都快急死了,立刻就想将留在许昌城汉帝身边的司马懿给绑回荆州来。鬼魂们劝说她别这么做,许昌宫中现在最安全不过,汉帝被人层层保护起来,司马懿跟随在帝侧才是真的安全。
  荀攸,司马朗之所以会死,是因为他们责任所在,亲自视察,这才染上的疫病。
  张春华还是不放心,她一见刘禅,忙拉着他问道:“你说仲达他活到了七十多岁,他现在不会有事的对不对?!”
  作者有话要说:  荀攸一死,曹老板,太惨了,抹眼泪。
  之前都说曹操运气好,刘备倒霉,其实刘备才是真正幸运的人啊!他没了蜀汉,基友们却都好好活着,相反,曹老板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其实贫道是魔鬼,一定是贫道太爱曹老板了,是真爱没错了。
  有句话说的好:曹魏好人/妻,东吴控萝莉,蜀汉全是基(都是王者荣耀的错)


第109章 曹操病重(一更)
  司马朗是司马家八子之中的大哥; 都说是长兄如父; 因父亲在许昌城中任职,他将七个弟弟拉扯到大; 与弟弟们之间的情谊自然不同。
  司马懿是二子; 时常跟随司马朗身边帮他一起做事; 对弟弟们的教导,是他们两人共同商议、探讨而成的; 多少年了; 他们携手走过风风雨雨; 不曾想一场瘟疫; 司马朗亲自前去巡视; 竟是染病而亡; 甚至因恐惧传染到族内,他的尸身甚至都不能好好得到收敛。
  司马懿在许昌宫中接到兄长去世的消息,悲从中来,心就跟掏空了似的; 痛楚不已。他更是忧心司马家,忧心远在荆州的张春华,还有他们的孩子。
  瘟疫爆发后,四野的游魂再一次达到了一个爆发的状态; 阴气震荡; 阳气流失,活人活得艰辛,鬼魂们也不得安宁。
  司马朗死后; 就有鬼将前来迎他,将他带到了荆州地界。
  他也是现在才知道,原来大将军张华竟是天生能见鬼的神异人物!
  荀攸也同样如此,他与司马朗结伴而来,听闻鬼将亲信诉说张华可给他们供应阴气,荀攸抿了抿唇,他叹道:“没想到,这样子的秘密,他竟能隐瞒至今。”
  同样被鬼魂们迎接而来的还有陈琳等士人,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干、汝南应⒍搅蹊澹阕阄逦幻课娜斯砘辏鞘且栏接诓懿俚闹爻迹彩遣呕嵋绲拇蟛抛樱豢上В荚谡獬∥烈咧谐闪斯怼
  细数这次迎接来的鬼魂数量,就可以猜想到此次天灾对政权的冲击了,任职的有才官员损失惨重,人手紧缺,人心惶惶,如何能不出乱子。
  荀攸听鬼将亲信对他们解释鬼魂无阴气供应会消散,又说明张华能见鬼,且可以提供阴气给他们。他暗暗思索其中深意,总觉得这大将军张华想要借着自己神异之能做些什么事情。
  荀攸到达张华将军府后,鬼魂们已经聚集在祠堂里了,郭嘉、戏忠、荀彧等人见又一批魂魄带到,而其中更有荀攸的身影时都吃了一惊。
  “公达竟也死了!”
  荀攸又见老友,本是平静无波的表情出现了些许波动。
  “奉孝、志才,你们,竟然都在这里吗?”荀攸震惊道。
  “可不止我们,”郭嘉哈哈笑道:“公达鬼魂怎么这般苍老?你这心态不行呐,竟真将自己当作了即将入土的老家伙了吗?”郭嘉指着自己三十岁青年如花似玉的嫩脸,自夸道:“鬼魂们样貌随着心态在变,看我,多年轻!”
  荀彧叹道:“奉孝,公达初来还未搞清楚状况,你先别欺负他。”
  郭三岁要闹小脾气了:“我哪有欺负他,我不过是多年没见公达,特别想念他罢了。”
  荀彧比他死去时看上去竟年轻了近十岁,眼眸明亮睿智,眼角有一丝别有韵味的细纹,清雅宁静,温和稳重,他说起郭嘉来,像是大家长在教导自家顽皮的孩子。
  荀彧不去与他多争辩,只是严肃地盯着他看,郭嘉自己就会有所收敛。他也是很无奈了,都说人死的那一刻,年纪就停留在了那一刻,志才与奉孝死于英年,却因鬼魂生活无所顾忌而越发放纵,自己放纵也就算了,何必去招惹其他鬼魂呢?这不是要白白挨揍么,你又打不过他们。
  变了鬼以后,谁和你讲道理啊?看看吕奉先,看看孙伯符、典君一言不合就开打,就连生前温和有礼的刘景升,脾气上来了也会叫上儿子来打架。
  做鬼以后还没能完全放开的荀彧更加无奈了,或许只有同样看顾孙三岁的周瑜能够有所体会。
  这些早些年死去的鬼魂,一个比一个行事无顾忌,谁都别说谁,都是放浪形骸的主!
  就连袁公,打起群架来都会叫上仨儿子,袁绍父子四人都曾是上入战场的武将,于武力上从来都不吃亏的。
  陈琳原本在袁绍帐下做过事,他还曾为袁绍南下写过讨曹繳文,文笔流畅,笔锋犀利,通篇读下来酣畅淋漓,虽然是在骂曹操,但他竟能领曹操看后直说这样的大才子该为他所用,可见其才华出众。
  陈琳他们这些文人雅士,都是沉稳的正经人,刚做鬼的他们才初初学会了该怎么飘,就连穿墙而过都会犹豫一下。
  乍一见死去多年的袁公带着仨儿子与其他鬼打群架,陈琳揉了揉眼,不可置信:“袁公竟也有如此活泼一面?”
  袁绍瞥了他们这边一眼,转头又和几只鬼斗在了一起。
  远远还能听见他们在争执不休。
  郭嘉死于英年,年龄停留在三十出头,戏忠也是如此,鬼生过了这些年,其他没什么长进,心性倒是越发豁达乐观,胆子也越来越大。不过还真别说,比起其他矜持的鬼,郭嘉与鬼将们几乎打成了一片,无论是吕布、孙策等人还是庞统、司马徽,或是丁夫人与曹昂,他都能熟悉处之,不见丝毫生疏。
  最近郭嘉喜欢去撩拨陈宫,他见陈宫到处张罗,为张春华引来众多鬼魂,就想给他添添麻烦。
  荀攸看到郭嘉年轻自在的模样,还有戏忠拿着折扇在旁扇风,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大家都还在世的时候。那时候的志才风华正茂,文若与曹公倾心相交,郭嘉闲赋在家,潇洒自如,风流倜傥。
  荀攸飘来,与熟鬼们聊了起来,他很快就融入了鬼魂的小团体之中,相比较来说,司马朗则与他们不是那么熟悉,生前也只是普通的同僚关系罢了。
  然而鬼将们对司马朗的态度很奇怪,奇怪得司马朗心慌慌。
  这么多新来的鬼,独独司马朗待遇突出,像是特别照顾他似的,非常热情。尤其是张春华那些亲信鬼魂们,对他特别恭敬。
  司马朗也奇怪,死后一切都烟消云散,生前的权势地位都随着肉身消亡而远去,为何他们会以尊敬的态度来对待他呢?司马朗自认生前政绩斐然,但也不至于到让鬼魂们都在意的地步。
  直到他见到大将军张华,而张华微微一笑,叫了他一声:“大哥。”
  司马朗文雅沉稳的模样微微一僵,他诧异道:“我与张将军似乎并无血缘关系,将军为何要唤我大哥呢?”
  张春华眨眨眼,就像是当初对司马防说的那样坦言道:“大哥,我是春华啊,老二媳妇。”
  司马朗原是不信的,然而看了张春华黑纱长史的女装,却由不得他不信了。
  荀攸刚从郭嘉手里搜刮来的酒杯,啪一声落在了地上。
  “你真是春华!”司马朗惊了,他围着张春华飘了一圈,难以置信道:“怎么可能?”
  大将军张华,竟是仲达之妻张氏?若是如此,大将军常年在外征战,那司马昭是哪儿冒出来的?
  司马朗脸色古怪,微微皱眉:“此前,你是大着肚子出征?!”
  司马朗关注的点与常人完全不同,张春华闻言愣了愣,她想了想答道:“倒也不是,生师儿的时候我出征乌桓,生昭儿的时候正好是空闲下来的那年。”
  司马朗听她不打自招,也跟着歪了重点:“你竟为仲达生了二子?!”
  过了片刻,他恍然道:“也是,大将军张华也是有子嗣的,莫不是你们商议好的,一人养一个孩子?”司马朗震惊了,这,这太荒唐了,张春华常年在外,仲达他们夫妻两人究竟是怎么恩爱如斯的?
  荀攸惊道:“等等,大将军张华是女郎?”
  “秋实毕竟明面上是大将军,长子当然只能养在将军府了。”戏忠说道。
  张春华点点头:“是啊,不过师儿与昭儿一起玩过,两孩子相处的很好。”
  都是家里唯一的独子,没有玩伴儿寂寞得不行,大人们又都忙碌着,只能有仆从保护,司马师还沉稳一些,还有个柏灵教导他,司马昭就不同了,为了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各种调皮捣蛋。两小的凑到一起,表面上是玩伴,是堂兄弟,实则感情胜似亲兄弟。
  其他鬼魂叽叽喳喳说起来,由于祠堂人太多,现场混乱了起来。
  终于来了个关注到重点的明白人,荀攸刚问起,结果被鬼魂们一带,又给带偏了话题。
  此后陆陆续续有更多鬼魂前来,其中不乏有名的文人雅士,由此可见,在瘟疫面前,无论此人有多么优秀,多么多的财富与地位,依旧抵不过苍天要你死。
  张春华晃了神,整日里念叨着要回许昌找仲达。
  许昌城不如荆州安全,鬼将们可不会放任张春华将自己陷入危险之中,自是连连劝说。
  刘禅惊慌失措的惊人之语,震住了鬼魂们,也吓到了张春华。
  她连连追问刘禅关于他前世的事情,哪些人本该是已经去世的至今还活着,哪些人不该死的却死了。
  她再三确认,司马家会没事的吧?仲达,昭儿,也会没事的吧?
  刘禅说道:“司马懿父子三人当然不会有事。”
  司马懿与他的两个天才儿子,把持了曹魏,将整个魏国一点点吞噬,这样恐怖的野心家如何会出事?
  刘禅最关心的是关羽与张飞二人性命大事,他知道刘备非常重视两位义弟,重视他们甚至超过了自己与母亲,甚至会为了两位义弟的死而失去理智。
  张春华说道:“荆州境内一片安宁,没有疫病的痕迹,你现在问这些未免想太多了,关羽与张飞只要不离开荆州,暂时还不会有什么事。”
  刘禅忧心忡忡,他惧怕的是他们之后会出别的意外而亡。
  “你现在说这些太早,杞人忧天了吧?”张春华说道:“人固有一死,意外之事谁都不愿意看见,但若真是老天要他们做鬼,你一个孩童之身的小儿还能阻止这些不成?”
  刘禅渐渐冷静下来,他想了想,道理是这个道理没错,只是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又有谁能知道呢?
  “你得调整一下你自己,一切都与曾经不同,你不能以上一世的眼光来看现在,”张春华见刘禅状态不对劲,好心提醒道:“不是要去找曾经的痕迹与熟悉的人与事,而是重新面对新的开始,新的人生。对于你来说,长辈们都还活着,你回到了自己幼年时候,这其中有多少遗憾,又有多少苦累,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蜀汉没了,亲人却还在,不如将眼光往前看,不要沉溺于过去,至少在百年后,不要后悔自己这一世走的这一遭。”
  张春华的细心提醒震耳欲聋,刘禅张了张嘴,一时竟噎得说不出话来。
  他沉溺于过去了吗?是的,他总是拿上一世的眼光来看待相父与父皇他们,两相对比,为其中的变化暗喜,却也惶恐。
  张春华到底是女性,这些年来她的成长鬼魂们有目共睹,无论是心智谋略,还是武力都已经是当世的佼佼者,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因受到柏灵与山氏的影响,拥有了独属于女性的细心。这份细心,与同样观察入微的男人们不同,她更加的包容,也更能触动人心。
  就像是此时的刘禅,因张华的提醒似有醒悟,他惊讶地回望张华,又是感激又是心情复杂。
  “不曾想,到头来我竟还要靠你的提醒才能清醒过来,”刘禅自嘲道,他的眼眸明亮有神,暗含深意:“现在我是知道了,为何石广元与徐元直死心塌地地跟着你,又为何有那么多人愿意来投靠你做事。”
  他原以为张华是投机取巧、心思诡诈之辈,却不想其心胸豁达,光明磊落,竟有仁君之风。
  矛盾,太矛盾了。
  刘禅连连摇头,为何这世上还有张华这么神奇的人?
  张春华听他转移话题,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也不知刘禅在脑补些什么。
  她说道:“你今日来找我,刘备知道吗?”
  刘禅摇摇头:“我是听说又有名士新丧,方知那被后人称为建安七子的五子都死在了瘟疫之中,与上一世符合,这才心慌意乱,前来找你。”
  张春华捏捏他包子脸:“你这孩子也是淘气,一个人瞎跑竟还将仆从给甩丢了,也不怕你父亲担心?罢了,我就做一回好心人,将你送去你先生那边,让他告知你父亲来接你回家吧!”
  刘禅被捏个正着,呆了呆,转头就被张春华抱了起来。
  这张华的个子可真高啊!从他身上往下看去,几乎能看到郡守府众人的头顶。
  张春华将刘禅送到黄月英手上,待回到自己将军府,仆从告知她,司马懿的信来了。
  张春华惊喜极了,忙去拆开信来看,其上写着司马懿报平安的话语,还有对她的担忧,连连嘱咐她千万不要去许昌,既然荆州境内还算安稳,就好好安顿着,家中一切安好,昭儿已经随他进了许昌宫中居住,做刘协之子刘懿的陪读与玩伴。宫中很安全,让她放心。
  张春华松了口气,提起笔来写回信,寥寥数语表却相思之情,望仲达保重自己。
  此时,已经七十高寿的华隽则来找到张春华,想要告辞离去,前往许昌,找寻神交已久的名医张仲景。
  张春华好心相劝道:“您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许昌现在有瘟疫出现,并不安全,先生何必舍弃安稳的生活,而进入危险的地方呢?”
  华隽抚须叹息:“一场瘟疫,令本能安定下来的世道再次人心涣散,朝政不安,太多人因此而死于非命。老朽虽年事已高,于医道一途则积累了半生经验,听闻魏公征天下名医研究疫病破解之法,而张机已有破解之头绪,老朽不才,当前去助一份微薄之力。”
  华隽话已至此,张春华不再挽留,但她仍坚持派遣军队护送他前去:“还请华大夫不要再推辞,您是医之圣手,您的安全或许关乎到天下万民的性命。张华不才,只能保一州之平安,难以顾及其他,只能祝愿华大夫到主公帐下能够早日与张大人研究出破解瘟疫之法。”
  华隽不再推辞,再次感谢大将军张华这些年来的照顾,此去不回。
  瘟疫三年,研究不断,终于在两位神医与多名大夫的殚精竭虑下研制出了能够治愈疫病的药方,曹操下令采购相应药材,推广民间,为嘉奖神医们的贡献,将他们赐封爵位,赏赐不断,更是答应张机的请求,推广《伤寒卒病论》。
  只可惜,华隽道尽人消,寿终正寝,但瘟疫解决,已是了却他牵挂在心头的阴霾,华隽走得安详。
  曹操还特地为华隽写了一首诗来赞美他的高尚医德,遗憾于华隽在军中当军医埋没了才华,只恨没能早几年遇上这位神医。
  张机与华隽在晚年结为忘年交,他将华隽生平事迹与他的医学著作整理在册,其名曰《青囊经》,其中著明原作者为华隽又名华佗,字元化,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张机恳请曹操将《青囊经》一同广而推之,曹操欣然应下。
  瘟疫灾难过去,天下民心需要安定,而推广此次解决瘟疫的神医医书,足以令天下医者争相学习,令民心得以抚慰。
  身边的故人们一个个离去,自己也逐渐走向暮年,曹操时常睹物思人,念叨当年征战天下时与谋士们挥斥方遒的气魄。
  身边的官员赞扬他巴结他,曹操被捧着敬仰着,却始终不得劲,这些虚华夸赞不能使他开心起来,反而让他越发想念曾经实实在在的同僚们、下属谋士们。如今他已身居高位,离帝位仅一步之遥,谁又能不抱有追名逐利的心思来投靠他呢?这世上能与他志趣相投,为了共同理想而奋斗,绝对不会因微末而背弃他的,唯有文若啊!
  瘟疫三年,夺去了他身侧亲近的臣子,老人们死了,又有新人接替而上,可其中又有几人能真正得曹操所信任呢?
  民间叛民四起,似乎就连刚建成的洛阳城都不安全了起来。
  曹操变了,他变得多疑,冷血,他时常斥责曹丕薄情寡义,自己为防止睡梦中遭遇不测而时常佩剑在身旁。
  他假装自己睡得深沉,待有侍从接近后挥剑斩杀了他,告诉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汝等切勿近前。”
  没人能与他同榻而眠,他的身体老了,时常生病,头风也越发厉害。曹操问起张仲景可有法子治疗他的头风,张仲景并不善于此,直言道:“能治疗王上头风者,唯有华佗。”
  曹操无奈叹息,再不提起此事。
  正曰寒冬,天上雪花飞舞,飘落于地,在天地间蒙上一层白色的阴霾。曹操凝视着窗外,思念着故人,独自叹道:“我一生戎马,荡涤贼寇,赈济天灾,这天下一统,朝野之中却仍有人与我作对,我之一生功过如何,后世如何评判我不知道,但我自认无愧于心,无愧于天下万民。”
  曹丕跟随在他身旁,听他独自叨叨,病中的曹操似乎比平日里一身是刺的模样更脆弱了几分,身为人子,他总得顾全自己父亲的颜面,万事顺着他来就是了。
  过了几天,曹操醒来后感觉自己身体虚软无力,他猜测自己大限已至,蓦然睁开眼,对左右吩咐道:“速去招大将军张华前来,孤要见他!”说完这句话,曹操眼前发黑,昏睡了过去。
  左右大惊,生怕曹操病重要不行了,忙去唤来曹丕,又立刻拉来太医前来诊治。
  曹丕得下属通报匆匆赶来,问及太医情况,太医面无表情地回答道:“丞相这是饿昏了。”
  作者有话要说:  便当备菜制作中……


第110章 曹操病逝
  曹丕乍一听太医说曹操饿晕了; 抽了抽嘴角; 当下便命人去煮上稀粥与配菜,等曹操醒来吃东西。
  曹操眼前一黑饿昏过去; 观察在这里的鬼魂们立刻就有人去通风报信了。
  亲信一号一路飘回; 给张春华带去消息:将军; 魏王快不行了,要招您去洛阳呢!
  太医诊断结束; 亲信二号也紧紧跟着飘回去; 给张春华带来第二个消息:将军; 魏王没有不行; 魏王他很行; 他只是饿昏了才不行。
  张春华:你们在逗我?
  张春华捂脸; 不愿意承认这只鬼竟是自己多年培养出来的亲信,怎么生前聪明有才华又稳重的人,死后都成了这副样子?
  曹操昏了一个时辰,可算是醒了过来; 鼻尖是食物的香味,曹操感觉到饿了,睁开了眼,晃了晃恍恍惚惚的脑袋; 当下就问道:“秋实呢?秋实来了没有?”
  曹丕恭顺说道:“已经派人前去荆州请大将军了。”
  曹操点点头; 他叹息一声:“孤只觉得眼冒金星,手脚无力,恐怕大限将至; 也不知能不能等到秋实归来。”
  曹丕沉默片刻,小心问道:“父亲两日没怎么吃东西,不若先用些膳食?”
  曹操是有点饿了,但是他心情不好,吃不进东西,就是塞进去也是味同嚼蜡,他现在只想快些见着故人,好完成牵挂在心头的交代。
  “孤吃不下,”曹操摇头:“你去将文和、元常、长文、仲达他们都叫来,孤有事情要嘱托他们。”
  曹丕心里一咯噔,心知曹操是想要托孤了,忙低声说道:“父亲,您此前饿晕了,这才身体虚软无力,不管怎么样总得先吃些东西才好,母亲病体虚弱,若是连您都病倒了,这家里可就没长辈做主了啊!”
  曹操诧异:“孤是饿晕的?”
  堂堂丞相,饿晕在塌上,说出去可不得让人笑话了。
  曹丕忙为他端来膳食,将太医的诊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