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梦落三生-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要说实话,即使宝玉出身低,到底还是官宦之家的公子哥儿,与商户联姻还是不妥当,即使贾敏自己觉得宝钗这女孩子不错,贾薛两家也并不门当户对,真不知王家怎么想的,把女儿嫁给商户,王夫人还想跟商户结亲,难道是为了薛家的财产?
胡思乱想了一阵,贾敏忽然自嘲地笑了,如今自家命运已改,还去想别人家那些事情作甚,马上就到腊月了,年下事情繁乱,贾敏忙起来就将那些事儿抛之脑后了。
今年冬天比往年都冷,年后进入二月了还下了一场大雪,梅花姗姗来迟,在花朝节那天才绽蕊吐芳,黛玉还是第一次在冰雪未消梅花初绽之时过生日,既开心又新奇,林府花园里有一片梅林,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要邀请素日相好的姐妹来家里踏雪赏梅吟诗作对了。
黛玉今年九岁,不是整生日,贾敏也想摆酒唱戏热闹热闹,只请了亲戚朋友相熟的人家。黛玉甚少去贾府,因此和三春虽是表姐妹,感情却并不熟络,倒是陪同贾敏在别人家赴宴时见过史湘云几次,两人年龄相仿,湘云性子豪爽心直口快,也颇有几分才情,黛玉对湘云的印象比迎春她们还要深些。
后来黛玉听贾敏说湘云出生不久,父亲史鼏在甘肃战死,母亲受了打击不久也跟着去了,此后一直跟着叔叔婶婶生活,黛玉对湘云不免心生怜惜之情,见湘云的诗词作得不错,想来保龄侯夫妇对这个侄女还是用心教导过的,请了先生教她学问。不过叔叔婶婶到底隔了一层,如何比得亲生父母,湘云外表大大咧咧,在家中也未必自在。
黛玉给平时来往的姐妹们写了帖子,想了想,也给湘云下了帖子,既请了湘云,三春更是亲戚,也不好意思不请,再者说贾琏王熙凤跟林家还时有来往呢,迎春也陪着王熙凤来过几次,王熙凤去年七月初七生了个女儿,最近天气寒冷,姐儿得了风寒,她就没有来林府给黛玉祝寿,把准备好的礼物让迎春带过去。
林海如今位高权重,此番给女儿过生日,虽只给亲朋好友下了帖子,其他各家也都早早打发人过来送礼,毅勇伯府和北静王府都在孝期,没有亲自登门,只派遣管家送了寿礼过来,除了寿面寿桃衣料香料之物,另有书籍琴谱首饰等物,菁玉不能回娘家给妹妹过生日,亲手做了身衣裳,放在礼物里让管家一并带了过去。
菁玉的女红极好,黛玉自小就喜欢穿姐姐做的衣裳,二月十二那天,天气尚冷,黛玉穿着菁玉做的夹棉玉色短袄,外罩水蓝色夹棉比甲,腰间系着大红织金马面裙,梳洗停当,等着姐妹们过来了好一起踏雪赏梅。
诸家诰命夫人陆陆续续地到了林家,带着儿媳女儿,也有几个年龄小的孙辈,今日没有官客,都在内堂吃茶说笑,黛玉一一谢过长辈,亲自招待姐妹们,闺房略小了些坐不下许多人,就带着姐妹们去了书房。
菁玉未嫁之时和黛玉共用一个书房,因此书房十分阔朗,如今菁玉出阁,这书房就只是黛玉一个人的了,不过黛玉藏书极多,这书房虽大,书架上却都是满满当当,并不显得空旷,房内挂着两幅山水两幅花鸟,都不是名家作品,而是菁玉的画作,她出嫁之后黛玉睹物思人,就将姐姐的丹青挂了几幅,屋内几盆水仙花开得正好,屋里烧着银霜炭,暖香扑鼻。
湘云爱说笑,一进书房就惊讶地道:“林姐姐,这是你的书房?竟然比我叔叔的书房还要大些,难怪你博学多才,作的诗文都那样精彩,林姑父这是把你当女状元教导呢。”
以往姑娘们小聚,吟诗作对唯黛玉湘云可一较高下,黛玉笑道:“其实这书房以前是我和我姐姐的,姐姐出阁之后,就给我一个人用了,这架子上的书也不全是我的,很多都是姐姐的,不过她说都读过了记住了,就没有带走,都给我留着了。”
黛玉过生日,颜雅南和韩悦也过来了,韩悦走到书架前随手抽出一本,只见封皮上写着“九章算术注解”六字,不是印刷字体,而是一笔端正的簪花小楷,翻开一看,原来是将《九章算术》的原文都简化为阿拉伯数字,写着计算过程和答案。阿拉伯数字是二十年前从汉中一带流传开来的算学符号,简化了计算流程,简明易懂,不过韩悦对这些接触得少,只能看懂哪个符号代表哪个数字,却看不懂计算过程了。
“慧儿,这些算学题都是林姐姐做的吧,没想到她竟然对算学还有研究。”韩悦见过黛玉的字体,和书上的大不一样,那就只能是菁玉写的了,不禁大为惊叹。
黛玉最钦佩之人除了父亲就是姐姐,得意洋洋地笑道:“是啊,我姐姐不仅精通算学,还精通医学和农学呢。”
颜雅南笑道:“正是呢,七年前林姐姐进贡了产量提高三倍的水稻种子,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圣上封她为懿柔县君,你们一家子都博学多才,这天下的人才,别都托生在你们家了吧。”
湘云和颜雅南也见过几次,冲她眨眨眼睛促狭地笑道:“颜姐姐别羡慕,你迟早也是林家的人,这林家的人才可又要再多一个了。”
众人都知道颜雅南和黛玉的长兄林懋已经定亲,纷纷笑着附和,说道:“林哥哥是大才子,将来考个状元郎,给姐姐挣个凤冠霞帔,你还用得着羡慕她们姐俩么。”
颜雅南羞红了脸,她今年十五岁,及笄礼后就可以商议婚期了,被一群比她小四五岁的小妹妹们打趣,她既不好意思又不能对她们甩脸色,毕竟这些女孩子都没有恶意,黛玉连忙上前挡在颜雅南身前解围道:“今儿是我生辰,你们的寿礼呢?”
姐妹间过生日送礼皆为应景,或是字画或是针线,不在贵重与否,看重的更是心意,众女纷纷送上贺礼,颜雅南送了一本琴谱,韩悦送了自己做的绣花手帕,庄韫琳送了一方桃花石镇纸,湘云送了自己做的一个荷包一个香囊,探春送了一副寿字,惜春亦是两色针线,迎春听凤姐说黛玉亦通弈棋之道,就送了她一本自己珍藏的棋谱,另有王熙凤托她带来的寿面寿桃和一对金镯,其他女孩子所赠皆为亲手做的针线。
黛玉一一收下道谢,这才发现迎春旁边站着一个眼生的女孩子,看起来十二岁左右,身穿蜜合色交领长袄,肌肤微丰,面若银盆,眼如水杏,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朱,举止沉着大方,却不知是谁家的姑娘,所赠寿礼为红绿两色碧玺戒指,在众女所赠的针线等物中尤其显眼。
“这位姐姐是?”黛玉疑惑地看着这个女孩,她以前从未见过此女,依稀记得这个女孩方才好像是跟三春一起来的。
湘云上前一步挽住那女孩的胳膊,对黛玉嘻嘻笑道:“你没见过她,这是宝钗姐姐,是你二舅母的外甥女,去年才来的京城,如今正在老太太家住着呢。”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众女都明白她说的老太太正是荣国府的老太君。
众女对京城各家关系略有了解,贾府二太太的外甥女,那就是金陵皇商薛家的姑娘了,看起来倒好个模样,可惜是个商户之女,皇商又怎样,还是低买高卖的商贾罢了,屋内几家官宦千金看宝钗的眼神里就不由流露出几分傲视之态,宝钗视若无睹,仍旧含着得体的笑容对黛玉道:“常听老太太和凤姐姐提起林妹妹,夸赞妹妹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今儿恰逢妹妹生辰,我不请自来来给妹妹贺寿,还望妹妹莫要怪我唐突。”
黛玉没什么士农工商的门户之见,她姑姑林潆喜好工业机械,姐姐菁玉还亲自动手培育水稻,只不过宝钗如此热情,她反而有些不大自在,林家和薛家是有点沾亲带故,但也没熟络至此,被宝钗一口一个妹妹叫得有些尴尬,却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下宝钗的面子,大大方方地道:“来者是客,我自是欢迎的,薛姑娘来给我贺寿,我怎么会见怪呢。”
宝钗自来熟地称呼黛玉为“林妹妹”,黛玉却没有以姐姐称呼她,其他人都听的出来,黛玉并未回应宝钗的热情,都存了看笑话的心思想看宝钗作何反应,没想到宝钗面不改色,仍旧如常,脸上笑意淡淡,既不谄媚也不羞愤,静静地坐下不说话了。
黛玉见状,不禁高看了宝钗一眼,她并没有让宝钗出丑的意思,只是不大习惯初次见面就这般热情,而宝钗被身份所限,这屋里除她之外皆是官宦千金,怕是都在看她的笑话,没想到宝钗竟然如此沉稳,丝毫不以为意,黛玉自叹弗如,要换做自己,定然受不了别人的目光早早走了。
湘云常去贾府,和宝钗是常见的,连忙对黛玉道:“一回生二回熟,以后多见见就熟了,林姐姐,以后你多去老太太那玩嘛,都是亲戚姊妹,常聚在一起才热闹呢,我也能多见到你了。”
黛玉眨眨眼睛摆摆手道:“罢了罢了,有你在,我是不去的,你这个话匣子比我养的鹦哥还聒噪呢。”真算起来,黛玉和湘云见面相处的时间比三春还多些,薛家和林家素无来往,她和宝钗的交集应该不会很多,而且母亲也经常说过,除了三节两寿,外祖母家还是少去的好。
湘云话多,其他人都知道,她才气不错,常和黛玉谈诗论词,说的话就更多了,韩悦笑道:“这诗疯子见了慧儿就成了话匣子,要是经常见面,她是不是得把嗓子都说干了。”旁人闻言都笑了。
湘云鼓起腮帮子道:“哼,你们作诗不如我和林姐姐,就来打趣我。”
众女说笑了一阵,黛玉笑道:“后园的梅花开得正好,这几日天冷,雪还没化呢,我已经吩咐丫鬟在观景阁备下了烤肉炉子和梅子酒,咱们都过去吧,一边吃烤肉一边赏梅观雪。”
黛玉话音未落,湘云立即跳出来道:“今儿是林姐姐的好日子,以花朝节的梅花白雪为题,咱们联诗给林姐姐祝寿吧!”
“完了完了,这诗疯子又魔怔了。”庄韫琳作无奈状翻了翻白眼,扯了扯韩悦的袖子,“除了林姐姐,谁也治不了她。”
众人去往花园,路上迎春悄悄碰了碰黛玉的胳膊,为难地低声道:“二妹妹,真是对不住了,太太让我带上宝姑娘过来的。”
“二姐姐不必自责,多个人给我贺寿,我还能嫌弃了不成。”黛玉回之一笑,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她何必耿耿于怀。
内堂之中,贾敏招待各家诰命夫人,听丫鬟说薛家姑娘跟着贾家姑娘一起来了,现在和二姑娘她们去赏梅了,贾敏微微愕然,薛家和林家又没什么亲戚来往,薛宝钗今天怎么过来了,转念一想,便猜到了几分薛家的打算。
作者有话要说: 湘云和宝钗正式出场。
我是这么理解的,原着中湘云初期是没有总是针对黛玉的,她来贾府跟黛玉一床睡,可见两人关系还是不错的,那个时候林如海还健在,后来林如海去世,黛玉再回到贾府,湘云就渐渐地偏向宝钗,再加上为了宝玉争风吃醋,黛玉失去父母没了靠山,湘云就开始针对黛玉说些过分的话了。本文设定中林如海贾敏都没死,权势更高,而且黛玉和宝玉几乎没有交集了,湘云再糊涂也知道林家不能得罪,亲近黛玉比得罪她要划算,所以本文中湘云是不会去故意针对黛玉了。
宝钗稳重,教育过别的女孩子读书其次,女孩家应该以针黹女红为主之类的话,但那时候在贾府,她是亲戚又是姐姐,这种话说的,不过今天在黛玉生日这种场合,满屋子都是身份比她的人,宝钗这话就说不得,说出来不会让人觉得高看她一等,反而会笑话她,宝钗精明,不会糊涂至此。
希望没有写崩吧。
另外,我家这地方今年真是见鬼了,现在都三月份了,农历花朝节都过了,梅花桃花没开就算了,天气预报说明天还要下雪,连着下三天,额滴神啊!
☆、第三世(九十一)
宴后宾客归家,茯苓木莲几个丫鬟把各家给黛玉送的贺礼分类整理,黛玉在书房整理今天在观景阁赏梅观雪时众姐妹的联诗。
湘云提议联诗,无人反对,偏她又刁钻,还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不仅要咏白雪梅花,还要应景贺寿,众人笑着怨了她几句,还是依从了这个规矩,择了“七阳”的韵。黛玉是寿星,由她起句,湘云是提议者,由她续第二句,再起一句,接下来谁想到谁就说,迎春自知没有诗才,主动提出当记录者。
黛玉以往见过湘云的诗词,知道她才思敏捷诗词不俗,玩得最欢快也在意料之中,颜雅南腹有诗书,亦精诗词一道,联诗自然难不住她,令黛玉意外的是宝钗和探春也联了不少诗句,遣词造句工敏清新,足见其才情不俗,令他人刮目相看。
荣国府贾家的姑娘甚少出门,其他姑娘和三春都没有接触过,联诗之后对宝钗探春倒是高看了一眼,也有人心生不忿,竟然被一个商户之女和一个五品官的庶女给比下去了。
渠枂便是其中之一,她父亲是内阁大学士,还是探花郎出身,她平时不如黛玉湘云有急智诗才也就罢了,黛玉的身份不弱于她,湘云也算是侯门千金,连宝钗和探春也比她强,叫她如何忍得下,联诗结束,明晃晃地刺了宝钗一句:“真是没想到呢,一个商户之女也会作诗,可惜了,诗文再好也上不得台面,将来谈婚论嫁还能看谁做的诗好不好么。”女孩子终究要嫁人,结亲首要看的就是门当户对,她这话就是明着告诉宝钗,别以为会作诗就忘了你商户的身份。
宝钗沉稳,并没有当场回击,她原有些心事,偏被渠枂戳中,正想如何说话既能反击又不得罪人,却见颜雅南立即站出来道:“英雄不问出处,薛妹妹的才情大家有目共睹,人家是商户又如何,商户就不能读书做学问了?渠姑娘出身书香门第,难道没学过‘非礼勿言’?”
湘云也冷笑道:“渠家书香门第,美名远播,如今见了渠姑娘,还是见面不如闻名的好。”
渠枂顿时涨红了脸,颜雅南的外祖母是公主,她又是郡君,在座之中属她年龄最长,以她为尊,这话说得头头是道,湘云一向心直口快,两个叔叔都是侯爷,渠枂也不敢得罪她们,自知理亏无从辩驳,气呼呼地扭头坐到一边去了,别人见颜雅南为宝钗说话,就都不敢再明着针对宝钗了。
黛玉对渠枂此言也十分不满,但今天是她的生日,她就笑着打了个圆场做了回和事佬,私底下敬了宝钗一杯酒,让她别往心里去,心想,渠枂这样小心眼的人,以后还是远着些罢。
宝钗接下了黛玉的酒道谢,亦对颜雅南敬酒致谢,颜雅南喜欢和有才华的女孩子来往,有人不待见宝钗探春,她就故意和宝钗探春多说了些话,其他人有欺负她们的心思也不敢再出言讽刺了。
起初大家还依着联诗的规矩,到后来就抢着说了,不顾规矩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迎春记录的速度跟不上别人尤其是黛玉和湘云的联句速度,导致字迹有些潦草凌乱。大家都离开之后,黛玉整理誊抄,让雪雁和墨香抄录了十几份,明天再给今日参与联句的众姐妹送去。
黛玉写完交给雪雁,还未出门,便听丫鬟进来道:“姑娘,太太来了。”黛玉连忙过去见贾敏。
贾敏招手让黛玉坐到自己旁边,携了女儿的手笑道:“听说你们去观景阁联诗了,玩得可还尽兴?有没有累着?”
黛玉依偎在贾敏身边笑道:“我们在观景阁联诗,湘云最是个刁钻的,尽出些为难人的点子,虽然难些,但大家玩得很高兴呢。湘云就不说了,她一向才思敏捷,颜姐姐和庄妹妹也不遑多让,让我没想到的是,探春妹妹和薛姑娘也擅此道,作的诗句都很不错呢。”
此事在贾敏意料之中,纵使现在许多事情都和梦中不同,每个人的才华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变,薛蟠不学无术,薛王氏大字不识,宝钗能有如斯才学,还是她爹薛缙悉心教导的结果,可惜薛缙卷入了义忠亲王的案子里,被甄应嘉弃车保帅,贾敏知道内情,薛缙死得也不算冤。
黛玉说完,流露出惋惜之色,叹道:“可惜薛姑娘和三妹妹都不轻易出门子,不然以后和庄妹妹她们开诗会,薛姑娘和三妹妹能过来就更好了。”宝钗和探春之才更在庄韫琳韩悦等人之上,其实黛玉可惜的是她们两人出身低了些,其他官宦贵女都不愿与她们来往。
贾敏听出了黛玉言外之意,抚摸着她的后背笑道:“不是一个圈儿的人也说不到一块去,来了徒增不快,不如不来。以后薛家姑娘再来见你,给你送东西,你记得回礼,咱们林家不缺那点子黄白之物。”
黛玉一颗七窍玲珑心,略一思忖就明白了贾敏之意,薛家是皇商,领户部的差事,父亲是吏部尚书,打点好林家对薛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林海贾敏一惯都少与商户来往,这些事情一旦沾身,退步就难了,许多商户依仗官家靠山逃税,甚至狐假虎威欺压百姓,林海是断断不肯做这些事情的,不管薛家有没有这种心思,还是防备些好,她可听说过宝钗的哥哥薛蟠名声着实不好,只为宝钗觉得惋惜。
“母亲的意思我懂了,明儿我就派人送两支玉簪给她,就说是补的见面礼。既送了她,二姐姐三妹妹四妹妹也要送点东西,不然就显得我厚此薄彼了。”
贾敏满意地点点头道:“将来薛家要是想通过你走我的路子,或者走你姐姐的门路,你只管推了,不要应承。”要是薛缙还活着,依靠甄家,宝钗进宫十拿九稳,但薛缙已被甄应嘉当了弃子,王子肜一介女流,薛蟠不学无术,王子朠又一心撮合金玉良缘,不肯真心帮忙打点,宝钗想顺利进宫就没那么容易了。
黛玉好奇地道:“走母亲的门路我还想得通,怎么还有姐姐呢?”
贾敏解释道:“你不知道,薛家上京,送宝钗来参加三年后的小选,薛家门第不高,宝钗入选的可能性不大,你姐姐是北静王妃,若能出面打点一二,宝钗就能顺利参选入宫了。”
“就是三年后给公主郡主选陪读的那个小选?”黛玉知道这些事情,说起来是公主郡主的陪读,说白了还是宫女,公主郡主犯了错,宝钗这些人就得替主子挨罚,而且她们进宫的时间和一般宫女女史都是一样的,到二十四岁才能放出来,大表姐元春进宫都好几年了,从千金大小姐变成伺候娘娘的女史,这又不是什么好事,宝钗花容月貌才情不俗,竟然也要进宫蹉跎,黛玉连连唉声叹气,说道:“进宫有什么好的,怎么个个都削尖了脑袋往里头钻呢。”
贾敏想起梦中所见的柳絮词,宝钗借柳絮抒己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那孩子也是可怜,饱读诗书才华不弱于男儿,偏出身商户,婚事尴尬,门当户对的她不甘心,官宦之家又瞧不上商户,宝钗纵使嫁过去也当不了嫡妻,进了宫要是入了皇上皇妃的眼,不能当宫妃也能由皇上皇妃指一门姻缘,就此改换门楣,脱离商户之女的身份,这青云之路要是断了,宝钗的心思就只能在宝玉身上实现了,宝玉门第不高,到底还是官宦之家的公子哥儿。
黛玉不懂得这里头的弯弯道道,贾敏叹道:“薛家虽是皇商,到底还落在一个商字上,薛姑娘没读过书也就罢了,偏她博学多才,却被身份所限,心里如何能平,与其将来高不成低不就,不如进宫搏一搏前程。”
黛玉想了想,长叹一声道:“士农工商的名头就真的那么要紧么,今儿渠姑娘作诗比不过薛姑娘,就拿商户的出身讽刺人家,世人要是没这些门户之见,她何至于进那个不得见人的去处,赌赢了不过是妾,赌输了蹉跎青春,严重些还会危及性命,唉,真是可惜了她。”她以为宝钗意在宫嫔之位,当今圣上都六十多岁了,宝钗参选时才十五岁,真是何必呢,谁知道皇帝还能再活几年,当然这种大不敬的话可不能说,然而诚如母亲所言,宝钗被出身所限,要想出人头地不被渠枂之流蔑视欺负,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
贾敏不想掺合进薛家的事情,宝钗进宫与否她不想推波助澜也不想横加阻挠,如果薛家不走林家的门路,让黛玉和宝钗来往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两人的才情不相上下,做个朋友也无妨。
此后颜雅南黛玉起诗会,皆给宝钗探春下过帖子,宝钗应约而来,探春却甚少前来,后来黛玉听说,似乎是二舅母不喜欢探春出门,探春一向尊敬嫡母,不管心里如何想来,仍旧推了不少邀约,写信向黛玉致歉。
黛玉知道自己母亲和二舅母有些不合,二舅母不喜探春出来,估计就是不喜欢她和自己来往了,遂不强求,只为探春觉得惋惜。
这年平风浪静,明玉在五月就南下回姑苏备考秋闱,到九月份传来喜讯,明玉高中姑苏解元,林海贾敏喜不自胜,等明玉回来就摆酒唱戏大宴宾客,林海在衙门成日收到不少恭贺之声,可惜林懋早订了亲,只恨当初没有抢着定下来,明玉今年十七岁,比林海当年还早两年考中解元呢。
明玉考中解元,颜雅南的及笄礼也办过了,贾敏亲自去了一趟江陵公主府,和公主商议了一番,贾敏虽想早点迎娶颜雅南过门,但大女儿还未出孝,势必无法回娘家观礼,菁玉和颜雅南素日情分不错,他们成亲,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