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黛玉重生-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连忙道不敢,那些有些坏心却没来得及行事,此次逃过一劫的暗自庆幸,因为心中有鬼,更是收了心,小心翼翼做活,再不敢动歪心思。
  此次清理,林家的下人被清出了半数不说,还查抄得不少家财,那天林如海瞧着记录这些财资的册子,笑着对林管家和张姨娘道。
  “这么些东西,怕是都足够我丧仪的开销了?”
  “老爷……中如今人手不足,可要再买些?”张姨娘虽然没有直说,但是也开始担心若是林如海去了,家中这么些人,怕是忙不过来。
  “无妨,到时候去别家借借人手就是了,我早已同钱知府说过了,还有陈老大夫家人丁也多,到时候也会来帮忙的。”林如海笑笑,“今后林家要折了一半家产去,要不了那么多人的。”
  “昨儿得了信,老爷要找的好木头已经找到了,只是怕是要明年开春才能运来。”林管家回禀到。
  这女儿家的嫁妆里面,除了一应用具,有一样就是棺木,自黛玉出生以来,林如海和贾敏就开始给女儿攒嫁妆,哪怕是贾敏走后,林如海也没把此事抛下,其它的东西,这林家并不缺,唯一缺的,大约就是好的板材了。林管家所说的木头,正是娘家为女儿准备的棺木板材。
  “是什么木?”林如海问道,虽然林管家说是好木头,但是在林如海看来,未必是好木头。
  “咱们家有个庄子里的池塘里挖出来的,一整段乌木,很多乌木都有裂纹,来人说这一块木质很好,不见一丝裂纹。”林管家答道,能找到这块木头,确实让人意外。
  “这木头尺寸如何?”林如海有些不放心,若这木头太好,他们林家可不敢私留。
  “老爷请放心,那人可靠,这乌木虽然好,但与进上的乌木是不能比的,且只有二十来尺,女儿家用刚好,若是男子,怕是木料不够呢!”林管家又道,他历来心思缜密,这些事情他自然是早就问好的。
  “如此,那就好好将东西收着。”林如海知道了原委,十分满意,微微笑着,点了点头。
  林家清理下人,虽然在家中掀起了波澜,但如今已是风平浪静,这清平安宁的日子,平时终日要料理家事的姨娘和管家们,都有些不习惯了。荷姨娘都不由得感叹,果然赶走了害群之马,这林府都觉得亮堂了几分。
作者有话要说:  每次没有收藏,木有评论的时候,作者总会自我怀疑,是不是写得不好……
预警一下,林爸爸马上就要走了……
林妹妹三章之内回京……

  第20章 父丧

  二十、父丧
  那天黛玉照例来给林如海侍疾,顺便陪父亲说说话,不曾想说到一半,林如海把张姨娘遣了出去守门,自己进了小书房里,拿出一张帖子来,这林家虽然有专门的书阁,但是黛玉和林如海的院里,都是各自有小书房的。
  “玉儿这”林如海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了,“这是比那金矿还要贵重的东西,你且记好,以后若有什么,兴许可以拿来保命,若你平安,就当没见过此物。”
  林如海讲手中那张帖子的锦缎封皮拆开,这封皮背面赫然是一张地图。
  “这里藏着一样宝贝,于国于民都很贵重。”林如海颤抖着手,指了指地图上标注的一点,“这图你要记着,记在脑子里!”
  黛玉身为女儿家,甚少出门,虽然看过一些地方志和游记,但是瞧了这图,也不知上面画的是何处,不过既然爹爹如此说,那么这东西定然是不寻常的,前世林如海没有向黛玉透露半分,把这秘密带到了棺材里,毕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也不想女儿因此受到牵连。
  那天之后,黛玉每日在林如海院中逗留的时间更长了,每每画出图来,她都会把纸直接扔到药炉里烧成灰烬。直到一连几日,黛玉都可以一丝不差的默出那图,在黛玉烧掉那些纸张时,林如海也将那锦缎封皮投入了炭火之中,看着炉子里跳动的火苗,林如海释怀的笑了。
  翌日,黛玉晨起收拾好自己之后,照例是要去林如海院中看望的。这些日子因为黛玉要记那图,这院中伺候的下人,大都不往主厅这边来,黛玉见这抱厦处炉子里的药正小火煎着,进了屋,果然爹爹就躺在那平日里常常歇息的塌上,正阖目小憩,神态很是安详。
  不知为何,黛玉觉得这屋子里静得有些不寻常,她紧走几步绕过屏风,这才瞧见了跪在地上的张姨娘。
  “姑娘,老爷去了……”张姨娘没有嚎啕大哭,泪水好似断了线的珠子一般往下掉,她竭力压抑着自己的悲伤,努力让自己冷静一些,然而越是这样,越显得悲痛。
  “爹爹”黛玉腿下一软,已是扑倒在塌边,一模林如海交叠着放再腹间枯瘦的双手,果然早已冰凉了。
  “姨娘去告诉林管家吧!”黛玉也没有哀嚎,含了一框子眼泪,忍痛道。
  张姨娘爬了起来,用帕子捂着脸,一路小跑,出了院子。
  如今正是九月二十七,黛玉原以为过了九月初三,林如海就可以逃过一劫,不曾想这劫数也就多逃了二十来天。只是瞧着塌上父亲这安详的面庞,黛玉想起前世林如海最后是缠绵病榻,挣扎了几日才走的,如今能这样安宁的去了,比之前世,也算是一件好事。
  林如海生前就常常同黛玉谈论生死之事,黛玉本身也是死过一遭的人了,是以黛玉心中虽然悲痛万分,却也想着要好好料理林如海的身后之事。然后照爹爹安排的那般,今后哪怕林家只有她一人,也要好好过下去。
  林家虽然面上不说,实际上对林如海的丧事,早已有了章程,是以林管家在得了张姨娘的信儿之后,很快就安排了下人各处去报丧。把早已备在仓库中的白布帐幔都挂了起来,林家诸人披麻戴孝,哀乐齐鸣。
  钱知府那边得了信,果然就同约定那般派了自己家的管家,挑了批下人来帮忙,林如海的尸身则是陈老大夫带了人亲自装殓的,黛玉前世知道爹爹故去之后,自己也晕死过去了,随后便也大病一场,等她略略好些,差不多就是林如海下葬的日子。
  这一世装殓之时黛玉可以守在林如海身边,可以给爹爹主持丧仪,也可以给他守灵,也算是尽了前世未尽的孝心。黛玉不知道自家爹爹前世是如何安排的,终归这一世,林如海曾说自己的丧仪一切从简,黛玉虽然不会大办,但该尽的礼节依然一样不差。
  前来吊唁的宾客也知晓林家的状况,觉着这林家气数已尽,捧高踩低的人家,要不随意备一份礼,有的索性就不来了,一时间,林家可谓是门庭冷落。
  这些事情,内宅的黛玉不知,毕竟她虽然略略了解过扬州都有些什么人家,却也没有走动过。但是一向料理林家外务的林管家心中明镜似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他倒是没怎么伤感,这来人少了些,他们反而落得轻松。毕竟自家姑娘接待各家的女眷,也不轻松。
  顾远亲自给林如海看了发丧下葬的日子,风水先生点了穴。头七一过,林如海发丧入土,比之那些动辄停灵七七之数的人家,这丧事倒真的是一切从简了。
  林如海入土之后,黛玉又在自家的坟地庄子里守了七日,临走那天她祭拜了林家诸人,和守墓的张老爷子作别,乘了林如海平日里最喜欢用的紫檀马车回转了。林如海身前已经给她立了女户,也将属于她的产业过与她名下,只是这林家还有些家产是要被户部收回的,黛玉如今回转,只是想赶紧了了这些事,回苏州祖宅为父亲守孝。
  张老爷子送别了黛玉,嘱咐林管家要尽心伺候,关了园门,看着那方新坟,不由得老泪纵横。
  回了扬州林家的宅子,林管家就开始安排人把书阁中的书陆续运走,库房中的其它东西暂时不动,虽然他们早已将东西清点好,理了册子,但也要待朝廷的人来过目之后才能搬动。只是这户部想要的历来都是金银之物,是以这些书籍,倒是没什么关系。
  黛玉在这家中等了好些日子,始终不见来人,派人去官府请教,钱知府只说让她安心守孝,这朝廷派人来就算是在路上,也要好些日子。黛玉这才想到先时自己从贾府回扬州之时,路上确实花了不少时间,想来这报信的来去,自然是要许久,这才安下心来,耐心候着。
  没曾想林如海七七那日,黛玉没等来朝廷的人,却是等来了贾府的人,这来人着实让黛玉意外,却是她那二舅母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
作者有话要说:  林爸爸走了,作者也觉得有点伤感,所以……不想写得太详细
后面有两章过渡一下,黛玉就回京了。前面作者有提过,黛玉要进京谢恩的。还有回京不一定要去贾家住,就算去贾家,现在的黛玉已经算是自立门户了~( ̄▽ ̄~)~
so,有的账总是要算的嘛……

  第21章 有旨

  二十一、有旨
  来人自然不只周瑞家的,只是能进内院的只有她而已,这贾琏那事,林家没有派人去说,也不知他回去是如何交待的。但是这毕竟是小辈犯的事,最后林家倒是也派了人去报丧,是以贾家便派了周瑞家的和她男人赶了来。
  这周瑞家的满想着,这林家姑爷应当是要等外家人到了才会发丧的,不然家中只有个病歪歪的丫头能顶些什么事?没想到来的了林家,却见大门紧闭,门上挂起了白灯笼,守门的小厮也是穿着麻衣,可这冷冷清清的模样,哪里像是办着丧事的样子。
  进了林家略一打听,这次知道这姑爷居然只停了七日的灵就下葬了,丧事也不怎么热闹。那周瑞家的自然心中腹诽,果然是没有人了,丧事也办得不伦不类。当下想要去找贾仁义一家,细细了解情况,却发现这林家的下人们对他们爱理不理,早已憋了一肚子火气。
  所以张姨娘来人请她时,周瑞家的面上就有些挂不住了。
  “这姑爷一走,家中的下人也是好大的派头!”这周瑞家的对着张姨娘,自然是不会客气,她还想先压一头,让她们理亏,皮笑肉不笑道,“也不知林姑娘如今好不好,这帮子人可会服侍?”
  “这家中下人如何,姑娘心中有数。正是姑娘遣了我来,想要同您老请教一件事,毕竟姑娘年幼,不知该如何处置。”张姨娘也是一身重孝,谦虚道。
  这周瑞家的满心想着,这林姑娘约莫是忧心着自己今后该如何立足,见了贾家来人,连忙就派人来请示了,心中正得洋洋自得。
  “我们家里都念着姑娘呢,这次来就是让我接了姑娘回去的,姑娘在府里长了那么些年岁,回去和姊妹们一处住着,这才亲香”
  “还请您老移步。”张姨娘却懒得理这周瑞家的一番说辞,起身相请。
  周瑞家的连忙跟着去,满心想着这姨娘应是要领着她去见黛玉了,不曾想这张姨娘带着她东绕西绕,带着她进了一个偏僻的小院子。
  “说来也是一件丑事,只是我林家子嗣单薄,本着积德行善的念头,不敢造杀业,且这奴婢肚子里的,是贾家二爷的骨血,如今老爷才没了,更是不敢见血光,还好您来了,正好交于您处置,这人原也是和太太一起,从贾家来的。”张姨娘为难道,想要推门,却又犹豫了片刻,“您可要瞧瞧?”
  “这不瞒您说,我本是二房家的陪房,这犯事的是大房的爷,我们这做下人的,哪里敢管啊!就不必看了!”周瑞家的早已没了那份洋洋的气焰,摆手赔笑道,笑得却比哭还难看。他们是听到了些风声,这琏二爷睡了林家一个丫头,惹怒了姑爷,这才卷铺盖回来了。
  这贾家人对这种腌臜事见怪不怪,甚至还觉得林家姑爷心胸狭隘,也不瞧瞧林家如今是个什么模样,居然因为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小辈置气,此时周瑞家的还不知道里面是桂姨娘,不过见林家居然留了人,肚子还有了孽障,哪里肯接这个烂摊子。
  “那就罢了,确实为难。”张姨娘一副善解人意的样子,叹了口气,倒也不推门了。
  “正是,正是!”周瑞家的现在只想离开此地,离这烂摊子越远越好,张姨娘说黛玉不便见人,她倒也没什么说法,只说自己回去候着便是,离了那院子,也就匆匆告辞了。
  周瑞家的并不傻,虽然林家探不到风声,但外面肯定可以问出些消息,于是回去之后便让人赶紧去打听,得来的消息可把周家夫妇狠狠吓了一跳,怪不得这林家人都不请他们在家中下榻,原来是那琏二爷竟然做了这档子事,而且这外间已经有传言,这林家姑爷,保不齐是被气死的。万幸她当时没有胡乱应下那事,不然还不知怎么收场,只是这要将林姑娘接走一事,她是万万说不出口了!
  正当这周瑞家两口子在客栈的房间里发愁的时候,同行的小厮银锭咋咋呼呼跑了来敲门,气喘吁吁道。
  “传旨的公公来了,去了林姑爷家!一遛的高头大马!”
  这小厮没见过世面,那戏文都是这么演,这宫里有什么好东西送来,来贾家的也都是公公,是以在银锭的概念里,传圣旨的人都是公公。
  若是那传旨的人晓得这小厮称他为公公,保不齐就是给他一顿打!居然敢这么称呼天家人!这起了高头大马走在队伍正中的,正是那十一殿下安乐王,寒继。他前脚才听说这林家重阳宴上出了丑事,暗自遗憾自己因得要回宫中过中秋,错过了一出好戏,不曾想随后却又传来了林如海殁了的消息,今上斟酌一二同皇后商议之后,下了旨意。这十一殿下如今清闲得紧,倒是自告奋勇,讨了这传旨的差使。
  林家院子主厅里只跪了黛玉一人,因为这林家如今就只有她一位主子了,下人们是没这个资格接旨的,只能回避在厅外,跪了一地。宣旨的倒当真是一位公公,好在嗓子并不是那么尖利。
  “林家世禄之家,却也书香门第,世代忠君勤勉,有女黛玉,聪慧敏捷,端庄淑睿,知书识理,怜其父丧无依,着即册封为从三品承安县主,特赐家财,望尔尽心守孝,钦此!”
  黛玉接旨谢恩后,十一殿下又道:“今上说了,县主还请安心守孝,孝满之后再进京谢恩不迟。”
  因为是宣旨,十一殿下穿的是自己的朝服,言行举止也不似之前那么冒冒失失,好歹有了些殿下的模样。
  黛玉再拜谢恩,因为林家如今重孝之期,略知礼节的都知道不宜叨扰,是以这传旨的人倒是没有多做逗留。林管家给来人备了荷包,却被推辞了,那公公说日后还会得见,倒是不急于一时,林管家应了,将他恭敬送出门去。
  这宣旨的公公也不容易,毕竟这位殿下盯着呢,也不敢做什么动作。
  黛玉将旨意收了起来,林如海对她说过,他向今上进献金矿之时,假托的是久未归家的小女在书阁看书时,机缘巧合发现有金矿的羊皮被夹在一本破旧的杂记之中。是以林如海探知之后,不敢私藏,将此物呈给今上。
  然而今天的旨意中并没有提及金矿一事,说的都是些场面话,看来这金矿必定是价值不菲,上面连林家的几世积攒的万贯家财也赐予了她。
  虽然封了县主,也不过是个从三品的虚衔,并没有食邑,不过赐下这些家财,比之食邑来说,实在是实惠多了。黛玉原先想着,林如海一去,她便成了白身,自家库房中有些东西再好,她也是无法享用的,如今有个县主的名头,行事确实会方便许多。
  接了旨意后,家中的东西,该封存的封存,该搬走的搬走,又在扬州徘徊了二十来日,腊月初,趁着这运河还未冻上,林家留了看守宅子的人,便举家往苏州去了。至于那周瑞家的,再打听到黛玉被封了县主,还有了品阶,更不敢轻举妄动了,毕竟这黛玉是从三品的县主,而王夫人只是五品的孺人。
  这两口子也只能灰溜溜回去,想着抬出贾母来,或许能压一压,且那琏二爷之事也得回去好好分辨一二,这贾家好歹也是要给个交代的,反正贾琏是大房的,是以周瑞家的,倒是没那么心急。
  不过这扬州城中有些人家还是急眼了,深恨当时自己目光短浅,想着林家怎么说也就到头了。如今圣上还下了旨意,就说明这林家圣眷依旧,更有些下作的,后知后觉,居然懊悔自家为何不试着和林家结亲!搞不好今后家中子孙就可以取个县主回来,那林家姑娘瞧着虽不是好生养的,但是能取个县主,也是光耀门楣的,何况林家还有那么多家财。
  然而这些与黛玉并不相干,一行人路上颠簸了几日,终于住进了苏州祖宅。
  苏州的宅子才是林家的祖宅,虽然林家先人的长眠之所在扬州城外,但是林家之前几辈都长于苏州,林如海昔年还在姑苏学院求学,长得又出挑,若不是因为接连遇到父丧母丧,当年恐怕连中三元也未可知,但最终也是得了个探花。
  据说当年今上原是想给林如海排个榜眼的,奈何那时虽然林如海已然而立,但是依然一表人才,是以点了探花。毕竟林如海在求学之时,就是姑苏学院出名的才子之一。
  黛玉年幼时也曾在祖宅之中住过一段日子,只是那时也就一两岁,故而没多少印象。林家并不缺钱,林如海调任至扬州之时,索性把原先自家在扬州宅院周围的屋子都买了,重新改建一番,才有了扬州的林府,是以林如海在扬州,并没有住官邸,住的是自家的房子。
  主宅毕竟是主宅,院子多不说,园子也更大。虽然江南建筑,与京中不同,但黛玉估摸着,这林家的主宅,和荣国府再加上大观园差不多大小。想来先人置产之时,也希望林家能子孙满堂,世代绵延,是以院落花园,都是精雕细琢。这祖宅的库房之中,也存了不少东西,不知前世,这亭台楼阁,又落入了谁的口袋?然而如今黛玉既然住了进来,必定不会再让人染指分毫!
  这祖宅自林如海带着黛玉来苏州那趟时,就开始着人修葺,是以黛玉住进来之时,已是事事打理妥当,黛玉原想将主院空了出来,但林管家说先时修葺主宅时,照着林如海的意思,这主院就是比着黛玉的喜好布置的,从今往后,黛玉就是这林家的一家之主,纵使孝心可嘉,也不应移居偏院,是以黛玉最终就住了这主院。
  也不知为何,这主宅偏偏主院没有名字,黛玉便叫紫鹃研了墨,大笔一挥,写了‘承安居’三个大字。黛玉虽然不涉朝堂之事,但也不得不佩服今上消息之灵通,这林如海为她取的字并未传开,这上面的旨意就写了来。黛玉总算知晓父亲生前为何总是小心翼翼了,今上果然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
  “姑娘,有人递了帖子到门房,还请您看一看!”黛玉写下的大字墨迹还未干,荷姨娘匆匆捧了张帖子进了书房。
作者有话要说:  要不然这样吧···如果收藏满200,我就加更一章
···恩,我码字挺慢的
···大家不要嫌弃一章少··

  第22章 守孝

  二十二、守孝
  黛玉接过那帖子,心下纳罕,她如今身上还有重孝,是不宜出门走动的,更不要提登门拜访别家,就说勉强能出门,怎么也得守孝满一年,这帖子及其一般,并不是那么精美。
  黛玉打开一看,见这字虽然是正楷,但是却透着苍劲飘逸之感,写字之人功力定然不俗。细细读来,原来是顾远的夫人姜氏给黛玉下的帖子。说她/想与黛玉结/交一番,但是黛玉如今不便出门,而她却要与夫君出门远游,与黛玉相约重孝之期后一聚,恐黛玉在孝中无趣,特送了几本字帖来给黛玉解闷。
  “真是一手好字,如今瞧瞧我写的,真是上不了台面。”黛玉瞧着自己写的那几个大字,原想着让林管家拿去做个匾额的,如今见了这帖子上的字,倒是没了这个想头。
  “哪里,我瞧着姑娘这字写的最好,你们说可是?”荷姨娘将那写了大字的纸张拎了起来。
  “正是呢!我也觉得姑娘的字最好看了!”雪雁和紫鹃也很给面子。
  “你们看我,自然是样样都好的!”黛玉微微一笑,又问,“送来的字帖在哪里?”
  “张姐姐觉得不放心,正在检视呢!”荷姨娘面上有些尴/尬,觉得张姨娘是不是小心太过了。
  “是该如此,毕竟咱家如今这种状况,多多留心也是好的。”黛玉倒是不觉得有什么,毕竟前世在贾府见识过抄检大观园一事,如今林家只有她个女儿家,饶是她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来往物件还是要谨慎,张姨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如此行事,也不算是越俎代庖。
  “这字奴婢拿去给林管家,看他能不能找个女师傅,姑娘这院子,也该有个名儿了。”荷姨娘笑着将纸卷起来,“承安居,姑娘今后一定平平安安的!”
  黛玉倒是没有阻着荷姨娘,也就让她去了。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因为在孝中,先时有些鲜亮的衣服就不能沾,林家给上下都新做了一批冬衣,虽然在守孝,但年也要过的,虽然这年必定是不能沾荤腥,可一应的祭祀,并不能少。
  黛玉自知事以来,并没有在家中祭过祖,好在两个姨娘和管家都是老人,往年祭祀都是他们准备,荷姨娘正好来了月信,并不敢沾这些,躲得远远的,连黛玉院中都不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