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侯爷宠妻日常-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诉他这事儿,就是看不惯他们好得跟一家人似的,这挑拨离间的心思啊,该用还是要用的。”
  “何况,圣上有心剪除王家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王子腾就算把雇凶这事儿擦干净了,都察院那边查出来的东西,他怎么抹得掉呢?我也不算白忙活了。你别看扬州被他们搅得天翻地覆的,可这也没用,在扬州之外,朝堂之上,那些御史文官们的口诛笔伐会更厉害。”
  钱英还担心林涧就这样直接把钦差印信给贾琏有些不妥:“少爷想要贾琏留在扬州,咱们多得是法子留他,少爷何必用他呢?他终归是贾府的人,少爷就不怕他反水么?”
  林涧含笑望了他一眼:“你们啊,和我爹一个样。总觉得四王八公和他们府里的那些人都是坏人用不得。其实也不尽然。贾琏这个人我还是降得住的。何况他手持钦差印信,要是真敢不尊我的话反水,他不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么?贾琏没有那么傻。我看他,比贾府里很多人都要聪明识时务。”
  林涧微微垂眼,和悦的声音低沉了几分,“圣上的心思,我和九殿下都看得很明白。朝中聪明人多得很,我们能明白,别人自然也能明白。四王八公这些人辉煌三朝,要真想对他们有所动作,便不能只站在他们的对立面,有时候也可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林涧轻扬缰绳,□□黑马嘶鸣一声,马蹄扬起踏碎雨落积水。他在氤氲黄昏中骑马绝尘远去,在他身后,天色转为浓稠黑色,最后一抹天光隐没于天际。
  今夜无月,只得漫天星子熠熠闪耀。


第25章 
  林涧明面上是陪着林黛玉扶柩回姑苏去的,因此,他就不能动用官船前往姑苏了。
  贾琏倒是真识趣,他虽然不去,可他却将贾家四艘船都献了出来,让林涧同林黛玉一起坐着贾府的船去姑苏。
  林涧既然不要贾琏去,自然也不肯动用贾府下人仆役。他只将服侍林黛玉的人及船夫留下,贾府其余人等都被留在了那小宅子里。至于林如海的灵柩,林涧也另外雇了专人看护。
  尚未出伏天,天气还是很热的,林如海的灵柩做过特殊处理,再将灵柩密封好后,倒也没有什么难闻的气味透出来。
  林涧同林黛玉一起看着林如海的灵柩被妥妥当当的搬入船舱平稳安放。
  灵柩落地溅起星星点点尘土的那一刻,林涧下意识的看向林黛玉。
  她就站在他的身边,与他相隔不过两三步的距离,两个人近到林涧往前探探身就能伸手触碰到林黛玉眼中将落却未落的泪水。灵柩落地的那一瞬,林黛玉那悬在眼眶上的眼泪终于滑落下来,随即无声溅落在地上。
  并不狭窄的船舱里不止有林涧和林黛玉,还有紫鹃等服侍林黛玉的婆子丫鬟等,另还有要跟着林黛玉一起送林如海回姑苏的那位孙姨娘并林家几个下人在。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林涧不便多说什么,他纵然心疼,看向林黛玉的眼神也很克制,凝望着林黛玉的眸中疼惜一闪而过:“林姑娘,还请节哀。”
  今日在码头上,林黛玉从软轿中下来时还戴着帷帽,林涧看不见她的面容,后来进了船舱,紫鹃替林黛玉脱下帷帽后林涧才发现,林黛玉的眼睛红肿得厉害,一看就是哭了许久的模样。
  林黛玉今日还是一身纯白衣裙,因为天气太热了,立领纱衣穿不住,林黛玉穿的是半臂坦领,精致瘦削的锁骨露了前段一小节在外头,愈发显得林黛玉纤细单薄惹人怜惜了。
  林涧还注意到,林黛玉今日在发髻上簪了一个小小的珍珠发冠,发冠小巧别致,珍珠色泽光润,这么一点缀,又显得林黛玉又端庄又尊贵又好看。
  林涧还有事,送了林黛玉到她的船上去后,他就直接去了头船上,马上就要开船启程了,他得去前头盯着。
  林黛玉这里,除了孙姨娘和紫鹃陪着,其余服侍林黛玉的丫鬟婆子们都被遣走了。
  孙姨娘同守在姑苏的李姨娘一样,都是从贾敏年幼时就服侍在她身边的大丫鬟。十多年光阴,贾敏身边的丫鬟死的死走的走,最后就只剩下这两位忠心耿耿的在林家守了下来。
  孙姨娘模样不算出众,但人却很温和。林黛玉小时候多病,贾敏那几年身体又不好,就都是孙姨娘和李姨娘照顾林黛玉的。即便后来成了林如海的妾室,林黛玉与她二人之间的感情也十分深厚,未曾变过。
  孙姨娘今日才见到林涧,她一路陪着林黛玉眼见着林涧对林如海之事和林黛玉的关心,待目送林涧离开后,孙姨娘才对林黛玉道:“林侯爷待姑娘可真是有心了。”
  林黛玉微微垂眼,捏着帕子轻轻擦掉眼角余泪。她没有回答孙姨娘的话,心里却跟着点了点头。
  林涧待她,真的很有心。除了荣国府初次见面那回,她所见林涧几回,林涧都是常穿深色衣衫,偏方才在码头上看见他时,林黛玉隔着帷帽就瞧见了,林涧身上穿着素服。
  不是在荣国府的那一套,但也确确实实是素服。
  林黛玉想,林涧真是用心。她从前总是被他的眼睛所吸引,她虽然没见过几个外男,但却觉得林涧眼中的光亮是她所见过最清澈最磊落的。
  林黛玉觉得林涧的眼睛生得很好看,但今日看他站在码头上的风姿,却不由在心中感叹,林家这位小侯爷真的是容貌很出众的男子。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就能吸引所有人包括她的目光。
  孙姨娘同紫鹃一起扶着林黛玉坐下,紫鹃惦念林黛玉还没有喝药,便在林黛玉坐下之后去张罗林黛玉的汤药去了。
  孙姨娘抹了一点薄荷膏在手上,匀开之后放在林黛玉鼻端给她闻了闻。这是特制的解暑膏药,气味清凉,解暑提神,孙姨娘怕林黛玉太热中暑,便用这气味给林黛玉提提神。
  林黛玉闻了闻那气味,她不太喜欢那冲鼻的清凉味,可闻过之后却当真觉得肺腑燥热都被消解了几分。
  她不肯多闻,片刻之后就移开了,孙姨娘便将那薄荷膏涂抹到自己两边的太阳穴上,眼瞧着林黛玉自己拿着素色团扇慢悠悠的给自己打扇,孙姨娘便稍微坐远了些。
  孙姨娘道:“我听紫鹃说,林侯爷前几日还救过姑娘性命。虽说林家与咱们家从无往来,可瞧着林家这意思,倒是真心实意拿姑娘当做一家人看待。”
  “老爷从前总是同我念叨,说家里的族谱多少年没重修过了,他想要重修一次。只是老爷在外为官,竟总不能抽出时间回姑苏去,姑娘这回带着老爷回去,又有林侯爷相陪,不如就在姑苏多盘桓几日,替老爷完成意愿,将族谱给重修了吧?”
  “正好也可将林家重新修入族谱中,他们不是几百年前就同咱们家断了来往么?这族谱还是□□皇帝那时候重修的,前朝皆因战乱失散了,往前数辈皆不可考,也就是这一二百年间林家族人还有记载。姑娘将林家记下,将来不就真成了同宗的一家人了么?于林家,这是认祖归宗。于姑娘来说,也是一桩好事。有林家依仗,姑娘日后也有靠山了。”
  自林涧那夜救了林黛玉的性命后,林黛玉一直都想要报答林涧救命恩情。可她思来想去,总觉得自己身无长物,能拿得出手的东西都太轻了,比不起救命恩情。
  如今听到孙姨娘的话,林黛玉不由眉心微动,这倒也是个法子。
  林家当初来荣国府探望她时,其中有个缘故便是为了同宗之谊。林黛玉想,或许重修族谱,将林家重新修入其中,这会是林家愿意看到的么?
  林黛玉垂目静思,半晌才缓缓道:“既是父亲遗愿,那等回姑苏让父亲与母亲合葬后,便重修族谱吧。只是要将林家修入族谱这事,我还要与林侯爷商议商议。这是大事,得讨个他的主意,他若同意了,咱们再做吧。”
  孙姨娘是一片好心且觉得这事儿准能成,见林黛玉松了口又答应了重修族谱之事,她也就放心了。
  一时紫鹃端了汤药回来,船也慢悠悠的离岸了。这回船开得不仓促,船行平稳,紫鹃手里端着药碗就跟在平地上走着似的,一点汤药都不曾泼出来。
  药是放凉了才端回来的。林黛玉喝药喝惯了,她是怕苦,但喝药的时候从不矫情,用手碰了碰药碗试了试温度,便将托盘内的药碗端起来用汤匙舀着喝了。
  怕蜜饯甜味解了药性,林黛玉只饮了半口清水,便任由那苦味在口中蔓延开来。
  孙姨娘怕林黛玉觉得苦,忙又开了口分散林黛玉的注意力。
  “夫人产业及嫁妆之事,姑娘能自己做主,我是喜不自胜。只是前几日见姑娘病着,我怕姑娘劳神,也就不曾细说,如今姑娘精神好多了,我也还有些话要同姑娘讲。”
  “当年老爷出仕为官,一开始就是在都中做官,老爷同夫人成亲,在都中置办宅子。那府里老太太疼爱夫人,给了好几个收成好的庄子及时兴铺子,还添了许多的嫁妆。夫人风风光光嫁给老爷,谁知不出十年就没了。夫人的东西老爷都叫我收着,说将来这都是要留给姑娘的。”
  “后来老爷时常外任,加之身子又不好,思及姑娘没有人教导,这才在离开之前将姑娘托付给了那府里照看。姑娘去了荣国府,但家里的东西却都还在。从前老爷夫人的宅子,夫人置办的产业和嫁妆,也都齐齐整整的在那里。只是那些庄子及铺子终究是贾府里给出来的东西,夫人在时用着里头的人顺手,夫人去了,他们也跟贾府里的人分割不开,这里头的牵扯太深了,我怕姑娘纵能做主,也会被小人算计。我这些年替姑娘守着那些东西,有老爷照拂,那府里人的还不敢如何,如今老爷去了,那府里若有人想要磋磨姑娘,我怕姑娘同我,恐怕守不住那些东西。”
  孙姨娘先前怕林黛玉不能做主吃亏受委屈,现在又怕林黛玉被那些人暗中使绊子欺负,她为此日夜悬心难以入眠,忧心忡忡的以至于眼角都添了几道细纹。
  她怕林黛玉年轻,看不到这里头的文章,之前顾及林黛玉身体不好说,眼下避开众人,才当着林黛玉的面把这些事掰开了揉碎了讲出来。


第26章 
  林黛玉听着孙姨娘的话垂目静思,孙姨娘话音落后,林黛玉等口里的苦味淡了才开口道:“姨娘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也已经想过了。”
  林黛玉身子弱,在贾母身边几年,没有人拿这些事情同她讲。后来搬到大观园里,姐妹们一处玩乐取笑,过得都是风花雪月的生活。
  可贾母和王熙凤是她素日常见的两个人,这两个人的说一不二杀伐决断雷厉风行,林黛玉都是看在眼里的,贾母时有做主,王熙凤常年管家,那些手段除了林黛玉亲见的,贾府下人们口中疯传的她亦听过许多。
  她又是个爱读书的,自来便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要说没管过家这是事实,可要说一点玲珑心思也没有却也不尽然。
  她肯劳神去想,又肯自己做主,自然就有了她的解决之道。
  林黛玉徐徐道:“母亲的庄子与铺子都是从老太太手里给的。庄子里管家娘子和铺子里的掌柜自然也都是贾家的人。老太太疼爱母亲,给的都是收成好的庄子和收入高的铺面,这里头还有老太太当年的陪嫁,因此,贾家的人里头还混着史家的人。这些人同那府里的人关系匪浅。就好像铺面里的某掌柜,闺女在府里当差一样,这也是分割不开的。”
  “母亲父亲在时,这样的牵连尚无关碍,可他们不在了,我又年轻,姨娘虑的很是,我就算同姨娘联手,只怕也弹压不住那些人。”
  其实孙姨娘管着贾敏的田产铺面,底下那些人与她甚为熟悉,也都肯听她的话,这些年亦从无差错。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林如海不在了,以孙姨娘的身份就太过尴尬了,那些人的心思活络起来,她一个人也抵抗不住。
  往日在大观园里,林黛玉就看得分明,王熙凤那么精明利落的一个人,就被府里那些管事娘子管事嬷嬷们折腾的筋疲力尽,她纵有才智,可她这个身体,又怎么经得住那些各怀心思如狼似虎的管家婆子们磋磨呢?
  林黛玉想出的主意很干脆:“咱们眼下要去姑苏,还顾不到都中的事情。待将姑苏的事情处理完了,我同姨娘回了都中。还请姨娘将铺面和田庄定个合理价位一同出掉,将银子先收回来。”
  “至于母亲的嫁妆,多是些首饰器物家具摆设,那都在咱们自己家里放着,那宅子的房契也都在姨娘手上,那里头也没有贾家的人,自然是留着的。”
  孙姨娘听懂了:“姑娘的意思是,既然分割不开,那就干脆出掉不要了?”
  “对,”林黛玉静默片刻,才缓缓道,“既然守不住,这样安排才是最好的。等拿到银子后,咱们再看看有什么合适的营生做一做,到了那时,咱们用的皆是咱们自己信得过又与那府里毫无干系的人,那才算是守住了母亲留给我的东西。”
  孙姨娘觉得林黛玉这个法子可行,便只等着到时候回了都中再具体行/事即可。
  说完了都中的事,孙姨娘又惦记姑苏老家的田产和房舍,她又问林黛玉打算如何安排。
  林黛玉这回却没有马上回答孙姨娘的话,而是将软榻上的一个素色软枕拿了过来,斜斜倚在上头,然后闭了眼慢悠悠的给自己打扇,完全没有要回答孙姨娘的意思。
  紫鹃见状忙道:“姨娘,姑娘说了半日话有些劳神,姨娘让姑娘歇歇吧。姨娘也歇歇吧,这一路辛苦,往后还要仰仗姨娘照顾陪伴姑娘呢。”
  孙姨娘忙讪讪道:“是我欠考虑了,忘了姑娘身子不好。那姑娘安歇吧,我就不在这儿打扰姑娘了。”
  孙姨娘起身要走,林黛玉却睁了眼将她留下:“姨娘就在这儿歇吧。”
  “姑苏的事儿我还没有想好,等到了再做决定。天儿热,姨娘要用冰就只管找紫鹃取用,我这儿地方大,有姨娘安歇的地方,姨娘扰不到我的。”
  一时紫鹃去安顿孙姨娘,林黛玉就闭着眼懒懒的打扇,她翻了个身,天光从掀起竹帘的窗格里漏进来,打在她玲珑的腰窝曲线上,愈发给纤细柔弱的姑娘添了几分婉约柔美。
  开船之后,林涧又到了船舷上/翘腿坐着。外头虽然有点晒,但比船舱里视野开阔,且在这里说话,也不必担心隔墙有耳被有心人给听见。
  钱英站在他身边,将刚收到的消息给林涧看:“少爷一走,那些跟着少爷来扬州查案的官员们就暗地里给都中他们各自的主子递送了消息。赵源说,有好几个人背地里都在说少爷此举荒唐,视查案如同儿戏。扬州官员们那边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少爷将追缴亏空延后了,却紧紧抓着总商报效不放,这扬州的总商们比官员们要头疼得多。”
  林涧去姑苏,除了林家护卫和林黛玉外,没有人知道他是为了真账册去的,众人都当他全是为了送林黛玉回姑苏。
  “那些总商们都去走贾琏的门路了,指望着他能比少爷您好说话。结果贾琏把人聚在一起喝酒,头一件事就是把钦差印信拿出来张口要银子。还有些人去求了杨知府,不过杨知府没见,似乎是为了避嫌。”
  林涧将写着消息的小纸条展开来看了两眼,又将纸条还给钱英,勾唇笑道:“这三方人可真有意思。这个贾琏也挺有意思的。”
  “随他们怎么闹吧。闹来闹去,该追查的事情迟早还是要追查的。”
  钱英道:“少爷不将那些人送回都中的消息截下来吗?只要少爷开口,我们的人可以在他们的主子收到消息之前就把东西给截下来。”
  林涧挑眉笑道:“不用。随他们去吧。不抓/住这个,他们总要弄些别的文章出来的。朝中为了皖南那边的事情都吵翻天了,我既然身在局中,总得给他们一点刺激,好歹也能给皖南那边争取一点时间。他们吵他们的,到时焦点在我这里,咱们也好暗度陈仓,把皖南那边要的东西送过去。”
  林涧这话说得含糊,但甩手旁观的意思却很明白,钱英不知林涧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仍旧依了他的话,什么都不曾再做。
  钱英离开后,林涧身子往后一仰,双臂枕在脑后,潇潇洒洒的在船舷上躺了下来。他望着天空缓缓飘过的白云,耳边听着悠悠水声,心里想的,却是姑苏的前世今生。
  大周开国尚只百年有余,共出了三任皇帝。
  太/祖皇帝开国时,整个大周现有疆土都是分崩离析的状况,连年国土分裂战乱频仍,大/片疆土呈现分裂状态有数十年之久。征战十多年,太/祖皇帝才将陷入战火的疆土一一收复。
  在太/祖皇帝还在位的时候,岭南和皖南其实尚未收复,都由前朝余孽或是夷人统治,太/祖皇帝终其一生曾南下东去数次,也不曾拿下岭南和皖南,反倒使中原财力不济人口锐减。
  到了太/祖皇帝晚年时,为了确保已有疆土之百姓的安稳与发展,他最终放弃了夺取岭南和皖南的计划,只能专心先发展中原。
  到了世祖皇帝继位时,大周国力才刚刚发展起来,如若再度贸然发动对皖南或是岭南的战争,只怕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中原又将不堪重负,大周将永远不能强盛起来。
  迫不得已,世祖皇帝只能暂时将这个想法搁置了,终其一生,世祖皇帝都将精力放在了中原的发展和强盛大周国力上。
  到了承圣帝继位时,大周国力已然强盛,而皖南和岭南那边却因为争夺统治权内部发生矛盾,各自陷入混战之中,两任皇帝数十年韬光养晦的心血,终于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承圣帝登基后不久,即将岭南与皖南先后收复,扩大了大周的疆土。其后二十多年,承圣帝及有志臣子都在努力发展岭南与皖南,希图让这两个地方恢复它们该有的风采和荣光。
  不容置疑的是,林鸿,绝对是这一场收复岭南与皖南战役中最大的功臣。
  不过,林涧想这些并不是要想他爹,他想的是姑苏林家。
  姑苏地处皖南州府,至本朝也就是承圣十年皖南才被收复,姑苏一地脱离战乱仅仅只过去了二十年。
  姑苏林家其实是前朝列候之姓,前朝时也是底蕴深厚的世家贵族,只可惜那数十年战乱频仍,再好的家底也都耗去很多。到了林如海父亲这里改朝换代,前朝殊荣自然没有了,但好在林如海的父亲争气,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护住了林家老宅。
  到了林如海这里,虽说因为战乱原因,姑苏一地就被战火烧没了大半,但经过他的努力,还有承圣帝及有志臣子在皖南的励精图治,姑苏一地重新焕发生机,林家也跟着恢复了祖上一二分的田产房舍。
  别看只有一二分的田产房舍,若是变卖折现,也是一大笔银子,也就难怪贾家那位老太太会惦记了。


第27章 
  即便当初林家有前朝所封之列候,但在战乱之时前朝皇族势弱,林如海父亲身上的那个爵位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效用了。那个名头不过是让他在姑苏的日子好过一些而已。
  可林家终究是底蕴深厚的世家贵族,纵然姑苏乱着,但林父仍然心系中原,趁着承圣帝兴兵攻打皖南之际,林父将林如海送出姑苏往中原参加科举,而后林如海中举,承圣帝十分欣赏他,点了他做探花,然后林如海便一直在都察院做御史,后官至兰台寺大夫。
  林如海曾在姑苏外任过几年,那时贾敏身体尚好,林黛玉身子骨虽柔弱,但有贾敏看护,精神还是不错的。林如海为了让妻女看看姑苏风物,携她们二人在姑苏住过几年,后来林如海被调回都中一年后,贾敏才带着林黛玉回了都中。
  林黛玉此番回来,眼见姑苏风物还同她小时候所见一样,心中不免感慨万分。
  留守姑苏的李姨娘早得了消息,船行靠岸时林黛玉从船上才下来,李姨娘就带着林家的人迎了上去。
  岸上来接船的人倒是很多。
  林如海是在任上去世的,前不久朝廷下旨嘉奖,承圣帝亲自拟了谥号文忠给林如海,这于林如海及林家的人来说是莫大的殊荣。
  纵然林家支庶不盛,几个远房的堂族叔伯兄弟与林家也没什么频繁往来,但因朝廷嘉奖,他们还是赶来码头接林如海的灵柩了。只不过因林黛玉是女孩儿,本家主事的又是李姨娘,他们不便上前,只远远站着遥遥致意罢了。
  林如海灵柩回乡,姑苏的父母官自然是不能不来的,何况,这回送林如海灵柩回来的不但有林黛玉,还有林涧。
  姑苏县令领着一众大小官员也远远候着,见林涧下得船来,他忙带着人就迎了上去。
  林涧这边人多,加之又在码头上,林黛玉不便掀开帷帽,也就只得隔着帷帽红着眼睛望着李姨娘,她眼含热泪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手却紧紧握着李姨娘的手,一刻也不肯松开。
  林涧注意到林黛玉这边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情形,他抿了抿唇,往那边看了片刻,便当先带着姑苏县令一众人走了。
  他在这里,林家的人只怕也不能自在叙旧。他尚有些事情要与姑苏县令商议,况他此来虽非公差,但姑苏一地也属皖南,他也不能大喇喇的将人打发走,干脆将一众人都带走,给林家的人留个清静罢了。
  林涧只带了两个护卫走,其余的人都留给了钱英,让钱英在码头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