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皇叔祖是"神棍"-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刚看到那尸体时,只有胆小的晕了过去,尚有几个胆大的能勉强保持清醒,谁想竟有人认出那尸体是蒋玉函。这些丫鬟们都是亲眼目睹蒋玉函被活生生的打死,如今出现在这里,都以为是来寻仇的,当即吓得魂飞魄散。

王夫人刚听到时其实也和她们想的一样,如果不是因为担心贾宝玉而憋着口气,现在怕是早已躺在了床上。但是王夫人以为,即使蒋玉函是来寻仇,这些丫鬟也应该挡在贾宝玉身前护着他,而不是吓晕过去。因此一人赏了十板子,并全部撵了出去。

不多时,贾母和贾政赶了过来。

贾政看了眼贾宝玉,抬起手就给了王夫人一巴掌,说她是害人精,才出来就给宝玉惹了这样的祸事。

贾母心里也有些怨王夫人。如果不是王夫人叫人打死了蒋玉函,他的尸体又哪会出现在这里。是以对贾政那一巴掌不管不问,只当没有听到。

王夫人早在被关小佛堂时就因为贾母和贾政对她不闻不问而心灰意冷,她又知自己生了个好女儿,他们奈何不了她,这胆子便大了起来。她心里又认定是贾政对宝玉不管不问的缘故,宝玉才会和蒋玉函扯上关系,因此恨恨的对贾政说道:“你还有脸皮子说我,宝玉出事的时候你还躺在小贱人的床上爬不起来呢!你被屎壳虫迷了眼,整日里只想着你那小贱人和小贱人生出来的贱种,焉管过宝玉一分?宝玉变成这样,全是被你害的!”

贾政没想到以往对他谨小慎微甚至有些唯唯诺诺的王夫人会突然向他发难,如此在众人面前不给他脸面,因此气的瞪着眼、粗了筋,“泼妇!泼妇!”

也是贾政不了解王夫人。

其实王夫人做姑娘时性子和王熙凤差不多,也是个泼辣的爽快人。只是嫁为人妇后自然不能和做姑娘时一样。在娘家怎样都有人宠着,在婆家却不尽然。尤其贾政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身为正妻就要有正妻的气度。虽说贾政以前宠爱赵姨娘,也不过因为妾是个玩意儿而已。对于王熙凤的做派,他就瞧不上眼。而且还有贾母这个婆婆在,她哪里容得下自己倚重的儿子被女人呼来喝去。

至于王熙凤……说来也是她运气。与贾琏自幼就相识,贾琏知道她是什么性子,无需在贾琏跟前装贤淑;上又没有正经婆婆在,无论是贾母还是贾赦邢夫人也不管她,是以她才能够那般恣意的活着。而王夫人却只能把性子收敛起来,也只有对着丫鬟奴才时,才偶尔露出本性。

果然,贾母听到王夫人对贾政撒火立刻出声道:“都给我闭嘴。宝玉还在这儿躺着,你们夫妻俩这是像什么样子,也不嫌丢人!”

话虽是这么说,但她眼睛却警告的看着王夫人,直到王夫人愤愤不平的低下头,贾母才又吩咐贾政,让他去调查尸体是怎么到的宝玉房内。这事儿还要暗中进行,如果传了出去肯定会有人怀疑他们做了亏心事。

大夫把脉说贾宝玉是受了惊吓,开了几副药就走了。

而贾政审讯了二房所有的奴才,都说不知道尸体是怎么进来的。

贾政回了贾母,贾母却道又是抬尸体又是把尸体吊起来绝非易事,又不是都睡死了怎么可能会不知晓。肯定是有内鬼内应外和,叫贾政一定要把那吃里扒外的东西找出来。

贾政犹豫问贾母此事会不会有大房的参与。
  贾母想了下,把贾赦叫了过来。

贾赦表示自己都不知道蒋玉函死了,还大言不惭的说如果是他的话,肯定会把尸体吊在王夫人和贾政的床头前。他话还未说完,就被恼羞成怒的贾母骂了出去。

贾政查了半天没有丝毫头绪。贾母只道内鬼藏的深,缓一缓慢慢查也不妨事,但贾宝玉却等不得了。

自那日起,贾宝玉就高烧不退,梦魂颠倒,满口胡话,惊怖异常。百般请医疗治,也不见个动静。大夫们连同宫里的太医都道再这样下去只能准备后事。贾母王夫人闻言哭的不能自已,贾政也愁的唉声叹气。

王夫人此时也后悔起来。让人生不如死的方法诸多,她不该贪图一时痛快把蒋玉函给打死,竟叫他变成鬼来缠着宝玉。

众人束手无策之时,突然来了个道士,口称能治各种怪病。贾政死马当活马医,立刻叫人将他请了进来。

那道士直言宝玉因受惊过度而失了魂魄。人本该有三魂七魄,这一缺失造成魂魄不全故而昏迷不醒时常惊厥。

那道士让把宝玉的玉拿来,嘴里念念叨叨,最后伸手喊着‘来、来、来’。片刻后,宝玉神情就安稳下来,众人连连称奇。

那道士言魂魄已齐,过个三五日,贾宝玉就能好起来。众人感激不尽。

薛宝钗看在眼里,想起她兄长薛蟠久治不愈的不举之症,不由升起一丝希望。因不举之症不好出自姑娘家的口,薛宝钗就只说她家兄长也得了怪病,恳请那道士过去一看。

那道士神色复杂的瞅了薛宝钗一眼,叹了口气,点头同意。

薛宝钗高兴,请那道士先喝口茶休息一下,她自回去准备,以免怠慢。那道士却拒绝,言直去无妨。薛宝钗闻言赶忙在前引路。

谁知走到半道,就见贾赦走来,对那道士勾肩搭背,说有一事相求,要和那道士单独说两句话。

贾赦脸皮很厚,不仅半路抢人,还一副你们不答应就不让你们走的架势。薛宝钗无法,只能带人先行告辞,说在院子里恭候那道士。

薛宝钗一走,贾赦就把自己想的说了起来,压根不管那道士是何反应。

内容很俗,就是一恶霸使用手段强抢良家姑娘的事儿。最后还发表了一点自己的感想,说幸好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否则甄姑娘到那恶霸手里不死也残,她爹娘知道肯定会伤心死。

“你说这恶霸是不是变成太监会更好些?”贾赦说完拍了拍那道士的肩膀,也不等他回答,转身离去。

那道士突然开口道:“她命中本该有此劫难,只待尘缘脱尽,便是仙佛种子。”

贾赦停下脚步,转头冷笑道:“你又怎知她愿意度此劫难,又怎知她愿做那仙佛种子?你道她命中该有此劫,何为命,这命又是谁定的?都说命由天定,你心目中那人难不成就是老天?都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但在我眼里,你们不过是一群为己之私助纣为虐之徒。”

贾赦说罢就头也不回的离开。在荣禧堂休息至晚膳前,荣庆堂的丫鬟前来,说贾母要他过去一趟。

贾赦去了后就见贾政夫妻、薛家母女齐聚一堂。薛王氏一直拿着帕子抹泪,哭的好不伤心,王夫人和薛宝钗在旁劝慰。贾赦顿时知道贾母喊他过来的缘因。
      
  果不其然,贾母一见到他就厉声询问他与那道士说了什么,那道士竟未去给薛蟠看病,直接消失的无影无踪。

贾赦眼睛一眨不眨的说道:“儿子听说那道士能治各种怪病,就问他能不能治不举之症。那道士说他是出家之人,怎会治这方面的病。我一听他不会就放他离开了。想来他后来知道了蟠哥儿的病症,知道自己治不了,便离开了。”

“你怎会问这种事情?”贾母皱眉,“是帮蟠哥儿问的?你能有这么好心?”

贾赦眼神游移,讪讪的道:“老太太您就别问了,儿子是帮其他人问的,至于是谁……儿子不能说。”

听起来倒有点欲盖弥彰的意思。贾母等人想到贾赦这些年再未碰过女人,顿时明悟,怪道‘色中恶痞’的贾赦会突然清心寡欲起来,原来是这么回事。

于是此事揭过不提。    

如那道士所言,宝玉次日就睁开了眼睛,一日好过一日,就是精神有些萎靡,懒怠走动,也不似以往爱与姐妹们玩笑。

贾母等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是宝玉得的是心病,她们也苦无办法,只能嘱咐姑娘们与他多些玩乐,希望能让他高兴起来。

王夫人忽然发现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对贾母说宝玉现在这个样子,或许冲喜能好些。

冲喜就是在一个人病重之时,用办理喜事来驱除所谓的邪祟,以化凶为吉。

王夫人又含蓄的说贾宝玉如今这个样子,还是留下子嗣比较好。

贾母想想确实如此。只是她先前已经为宝玉打算过一次,可惜她看上眼的姑娘都委婉的拒绝了,愿意的又都是她瞧不上眼的。她以前倒还想把林黛玉和宝玉凑成对儿,但是林黛玉如今的身体状况,二人成亲还不知谁冲谁的喜,也就歇了这心思。

贾母想来想去也寻不到合适人选,故此愁眉不展,王夫人见状,赶忙推荐薛宝钗。

因贾宝玉的名声,原本就少有好姑娘愿意嫁给他,再加上他现如今浑浑噩噩,更是很难寻到。而薛宝钗样貌品性学识都无可挑剔,除了家世差些,其它方面绝对配的上宝玉。

只是贾母不喜薛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怕这姨甥俩联手,影响到她的地位。后来元春受王夫人嘱托,也来劝说。一来现在这种情况寻不到比薛宝钗还好的姑娘,二来薛宝钗会有大笔嫁妆。如果宝玉就此浑浑噩噩下去,日后靠着薛宝钗的嫁妆也能够衣食无忧。

闻言,贾母只好点头同意。

王夫人怕时间拖得久了,万一林黛玉身体康健,贾母会改了主意。于是以冲喜是越快成亲越好为由,迅速找了个宜嫁娶的日子。

这日子恰巧就在太上皇寿宴的前一日。因时间赶得紧,这婚礼也就没有大办,只贾族中人聚在一起吃了喜宴。不过为表示对薛宝钗的重视,元春也来了,陪着薛宝钗说了好一会儿子的话。

贾宝玉依旧精神不振,别人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其实起初听到自己将与薛宝钗成亲时他还开口问过为什么不是林黛玉。贾母就告诉他林黛玉要为瑞亲王世子守节,终身嫁不得。贾宝玉闻言虽然伤心了一阵子,但对和薛宝钗成亲却没什么抵触。毕竟他和薛宝钗相处的时间不短,对薛宝钗也有些感情。而对林黛玉,无非就是一种执念而已。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这礼也就成了,薛宝钗正式成了荣国府二房的宝二奶奶。

次日,薛宝钗就作为荣国府的一份子,一起前往皇宫参加太上皇的寿宴。
作者有话要说:
额……晚了……么么么么哒!

第二百零六章

  太上皇今年的寿宴十分隆重; 不仅帝后到场; 后宫的太妃嫔妃、皇室宗亲还有四品以上的文武百官也会携带家眷悉数出席。

这还不足以形容场面的壮观。一般情况下; 如薛宝钗这样没有品级的媳妇根本没有入宫的资格。但今年太上皇特别下旨,文武百官的家眷中即使没有品级的媳妇乃至庶女庶子; 也可参加寿宴。

换句话说; 如果有人在寿宴上投个毒,把来参加寿宴的人全都毒死; 生活在底层的平民百姓就可以翻身把歌唱了。

薛王氏却不知这潜在的危险; 只一脸艳羡的看着薛宝钗; 还道宝钗幸运,才成亲第一天就遇到这等大事; 想她活了大半辈子连入宫的机会都没有; 宝钗却可以见到世上最尊贵的人了,“娘说的不错吧,你嫁给宝玉这身份地位立马就变得和以前不同了。”

薛宝钗害羞的笑了笑。

薛王氏拍拍她手; 笑道:“我今儿看宝玉的精神比以前好了许多。可见是你带去的福气。就连对你有些许微词的老太太也是高兴的不得了。都说宝玉是有大造化的,你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听了这话; 薛宝钗忍不住也有些期待起来,觉得老天到底待她不薄。

那日听得薛王氏已经同意她与贾宝玉的婚事; 她心里便觉得堵得慌; 后来更暗自垂泪。

薛宝钗虽说总是谦虚待人,但她心里其实有些自负; 并且有着不输于男儿的青云之志。她想往上爬,只有站在更高的地方; 才能对更多的人施恩,让她的贤名流传的更广。可惜她是女子,只能依靠男人来获得这一切。

如果嫁的丈夫是个有出息的,就能妻凭夫贵,诰命加身。如邢夫人,小门小户出身又粗鄙不堪,却因为嫁了个好人家,一跃成为了超品级的国公夫人。她想要成为人上人,自是要选个好人家。

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只因她商人之女的身份,就注定嫁不进那些高门大户之中。薛宝钗觉得很讽刺,她自认不输与那些大家闺秀,可因为她出身商家,就好像天生带着股铜臭味儿一般,高门大户都不屑与她为伍。无奈之下,薛宝钗才将视线转向荣国府的贾宝玉身上。

说实话,薛宝钗初时有些瞧不上贾宝玉,若非贾宝玉出身权贵,又是她最好的选择,她根本不会去看贾宝玉一眼。不过慢慢相处以后,她倒逐渐对体贴入微的贾宝玉有了好感,觉得嫁给他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贾宝玉被吓傻了,整日恍恍惚惚的。薛宝钗实在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未来寄托在他的身上,自是悲从心中来。后来薛王氏好言劝慰,解释了好些说。因知道这门婚事绝无更改的可能,薛宝钗这才勉为其难的接受下来。

不过现在薛宝钗却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勉强,反而认为姜还是老的辣,薛王氏定下她与贾宝玉的婚事简直是薛王氏这辈子做过的最英明的决定。想到昨日元春那些语焉不详的话语,她对未来的日子更是充满信心。

一行人进了皇宫,薛宝钗再不敢抬头乱看,虽只能看到‘金砖’铺成的路,但也觉气势恢宏,远非荣国府可比。

寿宴是在皇宫的后花园举行,此时还尚未开始,看到席位,差不多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尚未到场。而来的人中,一些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耐心等待,还有一些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着彼此的话题。

这里的人薛宝钗都不认识,她又怕不小心得罪了贵人,是以老实的坐着,一动不动。但贾母深知女人间的交际能够对男人产生多大的助益,既然薛宝钗已经嫁给了宝玉,就要加入新的交际圈子,于是带着宝钗,将她介绍给自己的旧识。

虽然贾政是工部侍郎,但贾母和二房却早已坏了名声,再加上贾宝玉出了不少桃色绯闻,如今又娶了商户女,不少人看到她们都低低窃笑。薛宝钗对别人的眼神十分敏感,即使不拿眼瞧也知道那些人在讥笑她们。不过她向来会掩饰,等闲是不会叫旁人看出她心里的想法,因此一直保持得体的微笑,倒叫不少人高看一眼。

不多时,已嫁为人妇的迎春珊珊而来。贾母于是将她叫来,话了几句,便说自己累了,不想再走动,叫她们年轻人自己去玩。

迎春自是懂贾母的意思,对薛宝钗笑了笑,然后就把她带去了自己的交际圈子。

说来迎春嫁人时薛宝钗还没有住进荣国府,两人并不多熟悉,迎春也就只从惜春那里知道她是个八面玲珑的人。其实迎春不知道的是,自己曾是薛宝钗艳羡的人之一。身为庶女,却能嫁给前途无量的嫡子,薛宝钗也是在那个时候更深刻的意识到有个好的出身比什么都重要。

薛宝钗早就做足了功课,无论是规矩礼数还是言谈举止都与一般大家闺秀无异,因此不仅没有招人笑话,那些贵女看在迎春的面子上也没有有意为难于她,一群人说起话来倒也其乐融融。

“林姑娘来了。”

不知谁小声喊了一声,原本比较活跃的气氛一下子凝滞下来,几乎所有年轻的姑娘都转头看向如弱柳扶风缓缓而来的林黛玉。很快便有窃窃私语声陆续传来。

薛宝钗侧耳倾听了会儿,虽然听得不是很清楚,但‘可怜’、‘福薄’、‘命苦’、‘克夫’却都听了分明。

林黛玉当日被指婚给水沐,着实让不少对水沐倾心的贵女们眼红妒忌。如今水沐死了,这些人伤心的同时,心里却也涌起不少快意,嘲讽林黛玉竹篮打水一场空。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自己得不到的,也不想别人得到,否则还不如毁了去。

虽然大部分人都想看林黛玉的笑话,但还是有不少人真心关心林黛玉。迎春便是其中之一。

就见迎春匆匆走到林黛玉的身边,问她最近身体如何,可有好好吃药、好好休息的话来。    

“二姐姐无需担忧,我这身体其实好的很,不必吃什么药。”话才说完,林黛玉就剧烈的咳嗽起来,哪里像是身体好的样子。
      
  果然迎春眼里满是不赞同,待要开口再劝,林黛玉却已经抢先说道:“这位姑娘是谁?二姐姐不与我引荐引荐?”

迎春这时才注意到薛宝钗竟也跟了过来。她心里纳闷薛宝钗跟过来的缘由,面上却不显,笑道:“这是宝兄弟新娶的媳妇儿,名薛宝钗,就是‘紫薇舍人’的那个薛家。”

“原来是宝二嫂子。”林黛玉咳嗽了两声,笑着与薛宝钗见礼,“早就听闻宝二嫂子不凡,今日一见果然不假。可惜昨日没能去外祖母家亲自贺喜,还请宝二嫂子谅解。”

薛宝钗说道:“都是自家人,妹妹无需如此客气。说来不怕妹妹笑话,我在府里时常听人夸奖妹妹,便起了与妹妹结识的心思,可惜一直无缘与妹妹见上一面。故此才厚着脸皮跟二姐姐过来,妹妹不恼我就好。”

林黛玉笑了笑。

这时又有人过来打招呼,林黛玉无暇再理会薛宝钗。

林黛玉向来眼睛里容不下沙子,因此结交的手帕交都是真心相待之人。这些人如迎春一般,也都担忧林黛玉的身体,纷纷劝她要想开一些,人死不能复生。

林黛玉听了这话,又低头咳嗽了两声,扯了扯嘴角,说道:“大家真的不必为我担心。我的身体我自个儿知道。毕竟我还要等世子回来呢。”

众人一听,更是忧心不已。都认为林黛玉伤心过度,有些神志不清。瑞亲王世子的尸身现如今就躺在灵堂里,只等到明日就要下葬。林黛玉却说要等他回来,可不是糊涂了嘛!

这下不止林黛玉的手帕交,就连想看她笑话的姑娘也都在心里叹息,不约而同地哀叹同情起林黛玉来。

相比众人的同情怜爱,薛宝钗的心情却更复杂一些。

说来也奇怪,荣国府的人都喜欢拿她与林黛玉做比较。薛宝钗先前说在荣国府听不少人夸奖林黛玉也都是真话。林黛玉是内阁大学士之女,又自小养在瑞亲王妃跟前,还深得宫里贵人的赏识,在京城贵女中都是令人仰望的存在。别的不说,就只每次去荣国府的排场,就能让荣国府的下人们津津乐道好一阵子。薛宝钗在这方面与她相比,可谓是云泥之别。也不是没人说薛宝钗比林黛玉好,只不过都是些得了她赏银的下人,夸她也都是些平易近人的话罢了。

薛宝钗初时心里虽说有些不舒服,但想着她和林黛玉不认识,也没有什么利益上的牵扯,之后便都一笑置之。不想等她有了嫁给贾宝玉的打算后,却发现林黛玉是与她争夺宝二奶奶位子的劲敌。贾宝玉念叨她,贾母也一心将两玉凑成对儿,幸而有厌恶林黛玉的王夫人。薛宝钗知道后其实挺高兴的,觉得林黛玉出身好又如何,不得未来婆婆的喜欢,只这一点林黛玉就比不上她。

后来王夫人犯了事被关进佛堂,薛宝钗以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将成定局。谁知林黛玉竟是拒绝,很快就被赐婚给了瑞亲王世子。

按理说薛宝钗应该高兴才是,毕竟林黛玉与他人订亲,她就有希望嫁给贾宝玉。可惜薛宝钗半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她发现,她自以为和林黛玉争抢半天的宝贝疙瘩,在林黛玉眼里根本是不屑一顾的存在;她花费了心思都还不一定能得到的宝二奶奶的位子,林黛玉压根就瞧不上眼。这叫心高气傲的薛宝钗如何能受得了,她只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侮辱。

好在风水轮流转,她终于等到了柳暗花明的一天。先是瑞亲王世子遇难,然后王夫人被放出来,再后来她与贾宝玉成亲……
      
  薛宝钗先时没感觉到什么,但此刻看着憔悴不已甚至有些神志不清的林黛玉,她突然产生一种自己终于赢了的强烈感觉。

薛宝钗这时才发现,原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已经将林黛玉视为自己的最大的对手,好像只有赢过林黛玉,她的人生才能够圆满。

而现在,她已经圆满了。

很快礼炮声响起,众人再不闲聊,纷纷回了自己的位置,如老僧入定般,安静等候。

待帝后二人、太上皇和甄太贵妃于高台落座后,所有人起身跪拜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又齐声恭祝太上皇这位老寿星‘福如东海,寿与天齐’。

太上皇大悦。

虽说今年参加寿宴的人数多了些,但流程却都是按照往年的例。其中就有一道节目,就是太上皇的儿女们向他进献礼物。

太上皇乐呵呵的看向水钰,“不知皇儿给朕准备了什么样的贺礼?”

水钰笑道:“父皇放心,儿子准备的礼定会让您大吃一惊。只怕父皇到时候都没心情看别的兄弟的贺礼了。不如就等兄弟们进献完,儿子再献上贺礼,您意下如何?”

“好,好,好!”太上皇的心情似是很激动,一连说了三个好字,然后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既然皇儿这样说了,朕就等着看你的礼物。”

前头的礼物,太上皇都是淡淡的,只应景似的说了几声好,直到水泰进献时,太上皇的神情才有了变化。若仔细观察,似是隐隐带着一丝兴奋。

太上皇可能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拳头抵在嘴边咳嗽了两声,又恢复了淡淡的表情。

水泰先是跪地说了一番祝寿词,然后才道:“孩儿的寿礼有些特殊,不是什么稀世珍宝,乃是一个人,还请父皇容许孩儿将人带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