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母仪天下-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舒云来了这么一手,顿时,整个朝堂上的人都不敢吭声了!果然女人都是小心眼的生物,一下子就将这几个人的家族都算是完全打入了深渊,而为了跟他们撇清干系,只怕他们的宗族,都要将他们赶出家门,任他们自生自灭了。
  只是,又不是自个儿子,谁会为他们操心呢!何况,他们的倒霉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帮着其他那些官员打探除了太后和皇帝的底线,以后许多事情就好办了。当然,这并不耽误他们落井下石,起码,几个跟鲁儒,跟谷梁,或者说是跟儒家不对付的学派,立马就跳了出来,表示这些人本来就是一帮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货色,整天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别人指手画脚,实际上,孔子自个的黑历史就一大堆了,还都被墨子当年记下来了呢!
  如今距离秦朝的时候也就是十几年,哪怕是现在喊暴秦无道最厉害的儒家,当年也是跪舔最彻底的一个,所以,谁还不知道谁啊!
  这些其实算得上是各个学派之间的撕逼,真正坐到了三公九卿位置上的人,对于这些事情就看得比较淡了!
  事实上,他们对于上头是谁主政,兴趣并不大,毕竟,不管是太后还是皇帝,比起刘邦这个老流氓来说,都好伺候多了!起码太后和皇帝都还算是讲规矩,而刘邦呢,很多时候,压根就不讲规矩。
  另外就是,汉室如今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说北方那边。
  欈市的存在,虽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匈奴的战意乃至战争潜力,但实际上呢,在短时间内,匈奴人的势力是得到了发展壮大的。
  像是现在,草原上的那些部族,但凡是不臣服匈奴的,几乎都被匈奴人干掉了,剩下一些,简直是忙不迭地跑到了长城里头,投靠了汉朝。
  另外就是,通过欈市还有非常频繁的商业交流,导致了匈奴人对于汉朝这边的许多情况都有了足够的了解,别的不说,刘邦过世,新帝登基这种事情,匈奴人自然是知道的。
  这种权力交替的时候,最是容易浑水摸鱼,因此,这边才得了消息,那边匈奴人就表示,希望增加欈市里头青铜器乃至铁器的供应,最好能够多给一点茶叶,大黄什么的。
  汉室这边呢,自然是严词拒绝了,每年就这么多,爱要不要!
  匈奴人呢,如今因为可以跟汉人贸易,他们的战士几乎都能吃饱穿暖了,因此,能够动员起来的力量也比以前要多。另外呢,他们通过征讨月氏,征讨草原上那些中小部落,也算是积累了足够多的人口和奴隶,如今几年的时候,各个部族又多出了许多婴幼儿还有怀孕的妇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是信心十足,觉得这一次,肯定是能够跟汉人好好掰一掰手腕了!
  之所以依旧对汉人下手,实在是因为汉人那里吸引他们的财富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他们能够征服汉朝,那么,这些就都是他们的了,再不济,攻破几个城市,让他们拿着茶叶,大黄,丝绸,布帛还有羊毛纺织技术,跟他们换那些被俘获的军民,那也是很划算的嘛!
  在这样的情况下,冒顿都不需要做太多的动员,大家就对攻打南面的汉朝有了足够的动力。
  利益蒙蔽了人心,当初汉朝刚刚成立没多久,百废待兴的时候,尚且让匈奴人在白登山,在平城那边吃了亏,当然,最终呢,也是因为汉人主动提出了议和,导致了匈奴人依旧将自身放在比较高的位置上,自视甚高。
  而如今呢,汉室不光是经济上头在发展,军事上头也没落下,事实上,在汉室内部,小规模的战斗其实一直没有消停过,诸侯王叛乱,还有周边的一些小国不满于汉人的移民政策跟汉朝这边炸毛,当然,这种小事,地方上头的郡兵就能解决了,并不需要动用朝廷的大军,而南军北军,还有各种如今依旧保持了编制的野战军,事实上,一直在对其装备乃至战术进行更新换代。
  舒云将上辈子的时候,那些人整理出来的各种战术资料都拿了出来,命令南军北军按照那些操典进行训练,另外呢,当科技树攀登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上辈子那些将全盛时候的匈奴王朝打得抱头鼠窜的军械也被生产出来了。
  比起秦代的时候,更加先进的弓弩,还有更加能够保护自身的甲胄都被少府源源不断的生产了出来。上辈子匈奴人败得太快,后来分化政策也比较有效,以至于上辈子其实少府还生产出了如陌刀之类的大杀器,最终压根没能用得上,但是这辈子呢,舒云在楚汉之争的时候,就招揽了足够的墨者,没办法,光是有技术资料,没有能够弄懂这些技术资料的人,这些也是不可能从图纸变成实物的。而墨者呢,他们其实科学素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然,始皇帝搞出来的那些大工程也是做不出来的。墨家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没落,在舒云承诺了他们可以得到与秦朝的时候一般的待遇之后,他们一个个就乐意入仕做事了!然后呢,当钢铁还有水力锻造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少府就规模化生产出了一批陌刀出来,打算重现唐朝的时候,突厥人面对陌刀军团时候的绝望。
  匈奴人这一次既然想要开战,那么,就先让他们见识一些汉人的厉害好了!
  事实上,全新的装备,全新的战术,的确给了匈奴人一个惊喜,其实要不是现在钢铁锻造技术还差了点,舒云恨不得直接上火器,别的不说,宋朝时候用于守城的猛火油,就足够匈奴人喝一壶了。当然,这个能不用还是不要用,真要是引发了草原上的大火,那问题就大发了。
  舒云早就将北方看作是自家的地盘了,好好保护还来不及呢,哪能做杀鸡取卵的事情呢!
  因此,火器这种可能会破坏草原生态的武器,能不用还是不要用了。
  但是至于其他的嘛,还是有什么用什么吧!
  几年的时间,哪怕汉室这边已经开始了战马的定向培养,比如说培养出更加吃苦耐劳的驮马,更加擅长负重的挽马,还有就是适合轻骑兵乃至重骑兵的战马,但是呢,这些刚刚起步而已。后世想要定向繁育出宠物猫狗尚且还需要一段时间,何况是如今呢!只能通过对于马种的一次次筛选,这可是个大工程,没个十年二十年,压根看不到什么成果,甚至,这个几乎可以说是百年大计了!等到百年之后,各种类型的战马还有民用的马也差不多都培育出来了。
  战马数量不足,而且培育也比较耗时,这也导致了汉朝如今骑兵依旧不足,也就只能借助于步卒还有军阵的威力给匈奴人一个教训了。
  甚至,在朝堂上头,舒云表示,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要收回之前被匈奴人占据的九原和高阙。
  汉人当然希望可以这样,毕竟,通过河套那边,匈奴人几乎可以长驱直入中原,而若是占据了河套,秦长城就能与齐长城,赵长城等连接在一起,彻底将匈奴人挡在长城之外,不用再担心匈奴人的骑兵逼近中原了。
  为此,少府这边拼着一仗之后就濒临破产的威胁,将能拿出来的东西,可就都拿出来了,为此还动用了大量的民夫,哪怕如今民夫运送粮食,不再需要自己挑了,有独轮车,有马车,而且还不是普通的双轮马车,而是四轮马车,即便如此,路上可能会消耗掉的粮食,也会是个天文数字。
  匈奴人这一次算是被坑了,为了拖住他们的有生力量,汉人可是付出了不少代价。在几年前,汉人就跟月氏人联系上了,当然,这个联系是比较隐秘的,而这一次呢,汉人就跟月氏人达成了协议,汉人作为主力,将匈奴人的有生力量歼灭在长城沿线还有就是河套地带,而月氏人呢,需要做的就是,阻止匈奴人往北往西逃遁。
  月氏人自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他们这些年日子不好过,自从击败了东胡人之后,草原上就是月氏人和匈奴人平分天下,而冒顿单于不管是因为当年在月氏人那里作为人质受到的羞辱和威胁,而是为了匈奴在草原上的霸权,都是不愿意跟月氏人分享广袤的草原的。因此,自冒顿统一了匈奴之后,就开始对月氏人进行打击,大量投靠了月氏人的部族受到了匈奴人残酷的报复,一些月氏人的贵族被俘获之后,要么被砍掉头颅做成酒器,要么就如同汉朝那边一般,将俘虏阉割,变成奴隶。
  总之,如今月氏人几乎已经被匈奴人逼到了西域那边,已经有了进退两难的意思。
  月氏人不能算是纯粹的游牧民族,他们的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中亚那边的影响,他们会筑城,也会农耕,而且商业也比较发达,对他们来说,游牧算是补充,而不是全部。
  也正因为如此,月氏人很多时候是对付不了匈奴人的,如今,他们甚至已经被匈奴人吓破了胆,要不是如今还能勉强支撑,早就直接跑路了!
  等到月氏人跟汉人联系上之后,他们也只想着跟汉人交易,而一点也不敢想着跟汉人合作,对付匈奴。实际上,他们也是被坑怕了,上一次的时候,他们还跟匈奴合作对付东胡呢,结果,匈奴击败了东胡之后,顺便就将月氏人揍了一顿,月氏人白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几乎没捞到什么好处,因此,对于汉人这边,也颇有些顾忌之心。
  好在,信任这种东西是可以培养起来的,月氏人偷偷摸摸跟汉人做了好几年的买卖,甚至还从汉人这里弄到了不少先进的武器,还有一些比较普通的技术,这让他们在应对匈奴人的时候,总算是有了更多的把握。
  因此,这一次,汉室派出使者跟月氏人联络的时候,月氏人最终答应了下来,不能真的任由匈奴继续强大下去了,真要是让匈奴人得逞了,月氏人只怕比起当年的东胡人还要悲惨。
  东胡人中,尚且有不少部族投靠了匈奴人,因为大家都是引弓之民,信仰、习俗什么的都是差不多的,可是月氏人跟匈奴人根本算不上同一个祖先,月氏人其实在宗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草原,在西域上活动了,他们一直担任着西域与中原之间做贸易的角色,甚至有几任月氏王还曾经朝贡过周天子。
  因此,他们跟匈奴人压根不可能融合在一起,总不能真的投降全部给匈奴人做奴隶吧,他们哪里受得了这样的生活。
  有了这样的前提,又见识了汉人的强大,据说汉人当初在民生凋敝的情况下,都让匈奴人无可奈何,几十年前的时候,秦人赵人还将匈奴人和东胡人撵得跟兔子一样到处跑,如今呢,中原那边的王朝再次强大起来了,匈奴人呢,只怕还真是对付不了汉人。
  尤其,月氏人负责的不过就是截断匈奴人的退路,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压根不需要付出什么,只需要在听到匈奴人战败的消息之后,想办法阻断匈奴人退回漠北或者是西进西域的道路就可以了。如此,可以操作的余地就比较大了,再不济,想办法污染水源,总是可以的吧!
  因此,月氏人最终一口答应了下来,当然了,他们也是提了条件的,也不敢有更多的条件,无非就是希望等到匈奴人被打败之后,他们可以继续跟汉人做交易而已。
  汉人那边的好东西越来越多,月氏人可以肯定,只要能将东西运出西域,不管是汉人所说的什么大秦还是大夏,或者说是其他那些小国的王公贵族,都会喜欢那些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月氏人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他们生活得太滋润了,财富也来得太容易了,这也导致了无论是贵族还是下面的百姓,都不会有太多的血性,对付西域那边的强盗什么的,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是想要对付匈奴人这种天生血脉里头就流淌着掠夺残暴因子的种族,那是远远不够的。
  以前的时候,他们能够生活得比较滋润,是因为草原上部族太多,没有一统,他们可以左右逢源,尤其他们有钱有粮有技术,而且还控制了庞大的地域,可以征集起庞大的军队,一般的部族都不愿意跟他们发生多少冲突,像是匈奴人当初为了能够联络月氏人对抗东胡,连左贤王都能派出去做质子。
  可是现在呢,东胡人没有了,匈奴一家独大,他们就不需要再看月氏人的脸色了,自然,月氏人就变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比起素来没有信义的匈奴人来说,月氏人对汉人就比较放心了,汉人是个典型的农耕民族,草原上又不能耕种,汉人占了也没用,而隔着个大草原还有中间的瀚海,月氏人跟汉人能够接壤的地方真的很小,而且根据祖先的记载,中原的王朝总是比较要面子的,到时候名义上臣服一下,回头就能坐收丝绸之路上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跟月氏人达成了一致之后,汉家这边就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在长城外围,还有就是河套草原上,给匈奴人一个惨痛入骨的教训。
  匈奴人压根不知道汉人到底准备了什么,事实上,他们能够想象得到的中原最强大的战阵就是秦朝时候的弓弩军阵了,但是匈奴人的战术也在与时俱进,尤其在上一次遭遇了汉人的箭雨覆盖式打击之后,匈奴人呢,也开始对自己的战术进行了调整,另外呢,他们从汉人那里弄到了不少青铜器和铁器,加上如今匈奴人在跟汉人的贸易中也学了不少,如今他们制作的皮甲更加科学,甚至已经开始学着制作头盔之类的金属护甲了。而箭矢这种东西,如果能够被甲胄抵挡,那就算是准头再强,也就是那样了。因此,他们相信,他们可以成功。
  自信是一件好事,盲目自信可就不是了,汉人如今呢,高级将领已经开始穿上了一个个甲片串联起来的锁子甲,而中低层军官呢,使用的皮甲呢,更是用多层的皮革,通过水力反复捶打制作而成,一般的箭矢,压根无法穿透,另外就是。汉人如今的弓弩已经分成了好几种规格,正常适用于骑兵和步兵的弓弩,虽说规格有些不同,但是都已经做到了上弦方便,可以连射,射速也很快,因为采用的还是规模化的流水线制作,所有的零件都是可以通用的,就算是受损了,回头几个弓弩拆开来拼接一下,继续还能用。
  另外呢,还制作出了床子弩,还有神臂弓之类的大型弓弩,这些对臂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呢,想要提升准头也许多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经验,但是相应的,只要准头足够,那么,即便是铁甲,百步之内,也能穿透三层。
  步兵使用陌刀,骑兵使用弯刀,甚至舒云连小说演义里头的连环铁甲骑兵都搞出来了,当然,用得是轻甲,要不然,马匹负重不足,根本无法冲锋,而且这个只适用于小范围的作战,一方面合适的马数量不多,另一方面对于骑兵的素质要求太高,毕竟,他们需要有一定的协调性,根本不容易做到。
  总之,当匈奴人进入了汉人为他们准备的包围圈之后,就发现自己陷入了绝境之中。
  他们的木弓,角弓根本无法射穿汉军的防御,而汉军的箭雨呢,不光是覆盖范围广,而且,还有着强大的穿透力,尤其是在近距离交锋的时候,那连发的手弩简直就是噩梦!
  不过是第一次的交锋,匈奴人就损失惨重,原本他们一开始派出来的本来就不是什么多精锐的骑兵,实际上,匈奴人最喜欢干的就是本部在后面看热闹,刚开始出战的都是那些附属的部族,为的就是消耗这些附属部族的力量,胜了呢,成绩是整个匈奴的,是单于领导得当,输了呢,自然是这些附属的部族太过软弱无能,罪责也不是单于的。
  只是,比起这些部族的损失来说,汉人的损失简直是微乎其微,这就让匈奴人有些受不了了。
  更让他们受不了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匈奴人本来就兵分了好几路,毕竟,几十万人马还有携带着当做军粮的牲畜也有几百万头,这些都是需要足够的空间的,真要是放在一起,两天的工夫,就能让原本的环境变成废墟。
  结果汉人这边的情报实在是比较到位,狼烟燃起之后,匈奴人来不及休整,就不得不投入战斗。
  要么就是前面有个甜美的胡萝卜吊着,城池似乎摇摇欲坠,立刻就能被攻打下来,偏偏就是打不下来,只能一次次往里头增加力量,要么呢,就是一个不小心,就被汉人抄了后路,不得不想办法突围。可以说,几支大军都陷入了一个进退不得的窘境,等到冒顿那边得到了相对准确的消息之后,他立刻就明白,自个落入了汉人的陷阱,如果不想将匈奴的精华留在汉匈边境,那么最好就是赶紧撤退。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是这一篇的最后一章,下一个就是另一篇了!


第115章 吕后
  事实上,这个时候再想要撤退,已经晚了。
  汉室这边主要对付匈奴人的还是步兵,而汉朝这边的骑兵却已经悄悄绕过了南池出塞了,汉朝根本没有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月氏人身上,他们自个就打算攻下幕南,截断匈奴人的退路。
  当然,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要不是上一世的时候,舒云将原本幕南那边的地图,乃至是小道都记了下来,还派人反复打探了几次,免得因为气候还有其他的缘故导致地图出现一些疏漏。
  有了大致的情况,甚至是只有一些常年待在幕南的人才知道的小道,这些骑兵一人双马甚至是三马,另外呢,随身携带了半个月的干粮,主要是奶酪,还有加了油脂,加了红枣,栗子,红糖之类的东西制作成的炒面,还有就是肉脯还有肉干什么的,这些骑兵骑在马上,饿了在袋子里抓上一把就能吃,省去了许多麻烦。
  事实上,舒云正打算在军中推广这种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军粮,以前那种方法,固然保障了军中的供应,但是对于后勤来说,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每次作战,光是跟在后面运量的民夫就不知道要调用多少,也难怪这个时候,只要有办法,大家都不想打仗了,实在是太费钱了!
  当然,这也跟士气有关系,军队的士气跟供应是息息相关的,汉军甚至会为了不同籍贯的士兵准备不同的军粮配给,如此一来,才能保证对方在远征时候不至于因为饮食上不习惯导致士气跌落。某种意义上来说,以现在的水平来说,后世米国大兵们的供应,比起现在的汉军来说,也就是那样了。
  像是这种急行军,也算是一种尝试,舒云打算建立起一个这个时代的特种部队来,就得让他们不要太过依赖后勤。
  等到什么时候,像是上辈子一样,将铁轨到处都铺起来了,该挖的运河也都挖了,该修的道路也修起来了,许多事情也就变得好办起来了。
  这样做的前提就是集中足够的力量才行,舒云已经做好了准备,尽量使用雇工或者是移民来做这些工程,减少徭役,横竖大汉如今周围的小国还有种族很多,不管是野人要归化,还是那些小国想要内附,那么,新的移民都得先进行三到五年的工程建设才行。当然,技术性的工作呢,还是得交给少府下面的机构。
  想要达成这一点,不光是需要文化还有经济上的吸引,还有就是需要军事上头的强大。
  上一世的时候,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刘衍使用的是更加残酷的手段,那就是直接抓野人生番之类的做劳工,而这一世呢,舒云琢磨着是不是能够让手段变得缓和一些。
  匈奴作为如今大汉周围最强大的一个势力,很荣幸变成了杀猴骇鸡的那个猴,只要击败了匈奴,那么,在诸夏文化乃至经济辐射到的地方,将不会再有任何一个人会拒绝大汉的影响。
  事实上,匈奴人的崩溃比他们想象中更快。
  比起中原的军队,其实游牧民族才是正常打顺风仗的那种,就像是冒顿当年跟东胡决战的时候,大战还没开始,已经有不少依附东胡的部族表示愿意臣服匈奴。
  比起百年后来说,匈奴如今的凝聚力还要差了一些,起码那个时候,匈奴经过了老上单于的整顿,最重要的是,老上单于带着他们打败了月氏,将西域变成了匈奴人的自留地,三五不时地就跑过去割一次羊毛,也就是说,哪怕那个时候,跟汉室这边一直保持着克制,即便是在长城沿线吃了亏,但是很快就能从西域那边找补回来。
  游牧民族可不讲究什么信义,他们才是典型的有奶就是娘,老上单于能够带着他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让他们有更多的奴隶,更多的牲畜,更好的草场,那么,他们自然对匈奴忠心耿耿。
  哪怕是后来武帝多次出塞,其实那时候匈奴人还算是有退路,毕竟,比起汉人来说,西域那边的小国简直是再容易对付不过了。
  可是现在呢,月氏人依旧横在他们与西域之间,月氏人如今表现得依旧非常顽强,哪怕输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匈奴人得到的好处呢,其实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多,甚至不如这些年跟汉人交易来得多。
  草原上其实有许多矿产,而且很多都是露天的富矿,那些牧民有的时候放牧,一脚都能踢到一块狗头金。
  问题是,匈奴人压根没有冶炼金属的手段,因此,这些矿产对于匈奴人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意义,顶多呢,遇到天然的金矿,用简单的手段煅烧捶打一番,然后作为装饰戴在身上。
  除了羊毛和牲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