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须知一千五百料的大船最起码得二三百水手才开得起来。
本朝~太~祖~爷当年还没得了全天下,只占了江南的时候便解了海禁:有了海上贸易,江南民众多富庶,太~祖~爷家底也越发丰厚,直至他坐上龙椅,便彻底定下了几个大港作为通商口岸。
海船往来不绝,自然海军必不可缺。
圣上可是靠着手中雄兵打退了一众夺位的兄弟,户部和内库他又向来看得紧,同时治军颇严,又处事公道,给兵饷也从不含糊:肯定准时到位。至于准数虽然未必,但至少能拿到八成以上。
总而言之,军中比较平静,武不怕死不好说,但将士用命绝对当得起。
这位都指挥使也的确是个尽职的将军,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可遮掩的,“单就孙二手里的船就不比浙江海军都督手里的差……我说的是~火~炮。他们家的大船并不在咱们码头停泊,所以大人们不知道也是常事。”
在座的列位大人集体沉默:你再计较都指挥使什么都知道却不说实话也没意思……孙家“跋扈”甚至过了界又如何?他家是太子的母族!
这些当兵的只听“东宫”二字就没法不畏手畏脚。别说~举~报密奏了,就看圣上偏疼太子的模样,他们在此之前不是还在替他们孙家遮掩吗?
想想也是,孙家老太爷在军中,尤其是海军之中威望不可小觑。
还是相对直率的按察使开口,“可有人证物证?”
都指挥使长叹一声,“有,但不大够。这不是……终究要先探一探圣上的意思?”
按察使脸上一阵扭曲:都这个时候你还怂什么?!乌纱帽眼睁睁都要保不住,你护着孙家,他们肯护着你吗?你就这样忠君爱国,又把圣上置于何处?!
本朝还没出现以文驭武的情况,文武之间地位在大多数地方还算平衡。
都指挥使一副顾虑重重的模样,林海忽然道,“大人可是担心此事乃是出自……”他往东面一指,“的授意?”
都指挥使顿时眼前一亮:哎呀,终于不用我再直言相告了。
话说回来,要是太子授意,圣上还真会为他遮掩……但在座几位和他们背后的靠山就都白给了?就算有所取舍,圣上也必须掏点什么出来。
再说,太子总是爱照顾母舅这一点着实惹人非议,又因为性子孤傲而人缘一般,但其实言行上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林海就赌此事太子并不知情。
他心里多少有点含糊,须臾之间媳妇女儿三个儿子的脸挨个儿从他眼前晃过……官不能丢,甚至他还要搏个大的,让座师他们舍不得丢开他。
他忽然想起媳妇认真跟他说过好几回:二皇子是个公正人更是个难得的明白人,此来江南绝不是为了和稀泥。估计他是瞧准机会,有备而来的。
林海闭了闭眼:媳妇说话还没有没应验过的,而且……她也的确说到了自己的心里。
他心潮澎湃,面上却是一派笃定,还毫不避讳地跟周世兄递了个眼色。
周励微微点头:孙二这一手,把在座的几位逼得联手。刚才大家都觉得知情不报再纠缠没什么意思,这会儿藏着掖着就更没意思了。
他把手头掌握的舞弊证据一口气全兜了出来。
按察使已经被刺激得口干舌燥,正要给自己倒杯水——这会儿姜巡抚连个心腹都没留下。听得周励说起院试作弊牵扯到的几位卸任了的老大人,险些把一口茶全喷了出来。
孙二的手脚伸得长,按察使一直都知道:科举舞弊只要查实,主谋都是必死无疑。但正是因为这是重罪,因此对证据要求异常严格。
按察使到任之后,两三年里都在此事上也很是用心,自己的人手小心翼翼地收集证据,就等着在适当的时机一击必中,万没想到新任学政比他知道的更多更全。
这里不得不承认老师在江南势力有限,把他这个得意门生放在江南做了封疆大吏已然十分不易。
于是听到前任学政的名字,按察使也忍不住冷笑一声,“这是要灭口?”
这位前学政捞够了银子便“安然”致仕,此时也死在了自家的安乐窝之中。
不是灭口都没法解释:为什么周励和林海把证据交到了二皇子手里,孙二这边就来了这么一出!
话说本朝六位内阁大学士,排位三四的两位都做过太子的老师,还是相处数年,师徒颇为相得的那种。
想想也是,在座的几位没有一个出自这二位阁老的门下,孙二把大家全都坑了也一点都不用心虚。
周励果然继续道:“那位人证之所以知无不言,便是担心孙家有朝一日会把他灭口,他死了也就算了,就怕要带累家人。”
按察使此时也不想计较周励联合林海查舞弊却不告知于他,只问,“二皇子那边怎么说?”
就算天塌了也最好也有个子高的顶着。
太子与二皇子的兄友弟恭,大多人都觉得二人是在做戏。但二皇子究竟打算在什么时候出手,尤其他是否要抓住这个时机,在座几人都想问个清楚:这直接决定了大家反击的力度。
谁让自己和周世兄暗中跟二皇子接触了好几回呢。
林海还来不及作答,就听外面姜巡抚的师爷在外面大声招呼,“参见荣王、肃王。”
几人之所以要先聚在一处商议一番,而不是先行禀报二位皇子,实在是因为这二位微服私访去了……
这哥俩已经悄然回到杭州城内,衣服还没换完就听说海边的一个镇子被海匪攻破,死人无数,等了片刻,哥俩得到具体的消息……也不禁面面相觑:心狠胆大又无所顾忌,除了孙二再没别人了。
兄弟俩赶忙往巡抚衙门,被大嗓门的师爷见礼加通禀,姜巡抚几人鱼贯而出,齐齐上前拜见。
这也不是礼让的时候,二皇子落座后便让都指挥使再辛苦一趟,亲自坐镇事发之处——压根不用吩咐,当地已然被官兵团团围住,只等钦差一声令下派人入内寻找证据。
既然钦差,更没有欺负到了跟前,毫无应对之说。二皇子拉着姜巡抚几人商量着如何上奏,而六皇子尹灏则带着一众亲兵直奔浙江~海~军~都~督所在。
却说都督大人也正好巡视而归:六皇子闲来无事便是到军中营中四处行走,劝也劝不住,拉……又不敢,只好从上到下都睁大了眼,万一出了岔子自己掀处置了好。
得知“海匪”上岸坐下此等血案,都督立即尊六皇子之命,点兵即刻出海搜寻海贼踪迹——这些都是应有之意。至于追不追得到……其实要看二位钦差的本事,尤其是决心了。
于是林海他们彻夜未归。
贾敏没花多少工夫,该知道就知道了齐全。
父亲没回家,黛玉只看母亲镇定如初,便拉着母亲的胳膊讨个明白,“出大事了?”
贾敏轻点女儿额头,“你父亲立功与否,就看这一次了。”
黛玉抿了抿嘴,“父亲这个年纪想再一两年内更进一步……难呀。”
贾敏颔首,却笑而不语:但跟两位殿下结下善缘便受用无穷了。
其实贾敏并不担心:前世里二位皇子纵然没从江浙两地文官处获得太多助力,依旧大获全胜……平心而论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硬碰硬,文官的帮助实在有限。
如果说私兵一事只是撩动了圣上的神经的话,这一次孙二老爷真是犯了大忌。
杭州到京城消息通畅,孙大老爷知道此事不过是三天之后,他面色苍白地一路飞奔,冲进了他父亲静修的院子。
老爷子的反应比他更直接,两眼一翻就晕了过去。
家里几乎立时乱作一团。半个时辰之后,孙老太爷好不容易在自家大夫的针灸之下,苏醒过来,头一句便是,“去求太子。”顿了顿,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又补了几个字,“争取时间也好。”
如果这句话说齐全,就是“能争取逃命的时间也好。”
太子日子过得好好的,怎料今天正想着要去那个侧室的院子,大舅舅急匆匆地求见。
孙大老爷比孙二老爷强的地方在于,不自作聪明。至少需要太子救命的时候,他不会。
太子沉着脸,手里的茶盏好几次都要脱手飞到孙大老爷的额头上,他还是忍了又忍,终于垂眼道,“就说他是受人蛊惑吧。本想诱敌上钩,没想到中了那群的海匪的将计就计。以后……孤不想再看见他。”
难道要暴毙吗?孙大老爷顿时脊背生寒:太子跟圣上……可真不愧是父子。
☆、第35章
太子能一直庇护孙家,情分的确有,但随着孙老太爷致仕,情分的比例越来越小:孙老太爷对这位太子外孙可是真心疼爱,孙大老爷和孙二老爷对太子却是利用居多。
话说孙二老爷在江南肆无忌惮,太子岂有不知之理?
若说当初孙二在泰兴弄出几百私兵并暗中操练,太子真像他表现出的一无所知,未免太小瞧这位在襁褓之内就被册立的储君了。
得亏孙二老爷是个糊涂人,身边围绕的明白人自然有限。
往他身边掺点沙子实在不困难,尤其是对太子而言。就说孙家如今的几条大船,太子至少掌控了其中两条。
这些年里,这两条船上的船长和水手都通过不同渠道给他递来许多消息:偏偏孙二老爷自以为事事隐秘,甚至把捞钱的主意打到了科举之上。
太子得知此事时只轻轻感慨了一句:果然自取灭亡。自那时起,他便打定主意舍了这位二舅舅,相比外公也是同样的心思。
今日一见大舅舅心急火燎地跑来求救,太子便知道外公的想法与他相似:如果有意保二舅舅,外公怎么也得让大舅舅带封信,或是口信儿。
少个拖后腿的糊涂蛋,未必是坏事:对外,孙家的名声不能毁了,所以二舅舅只能是受人蛊惑,但死战不退;但对父皇,他不再为二舅舅脱罪,又能落个大义灭亲的好名头。
太子的算盘通常都打得精,可惜他还是在那群私兵身上失算了:没想到小八,乃至老五的人能藏得那样深!不仅墙角挖到了手边,还险些成功了……
将来这些人甭管做下什么事……打个比方,老五让这群人在江浙灭族破家,好处他捞走,最后还得想办法把这个屎盆子扣在他头上。
有这样的好弟弟,他只有京城的太子亲卫可怎么够用?
太子沉思良久,才抬头发现大舅舅依旧在自己眼前跪着……他心道:忘了让他告退了。
太子摆了摆手,微笑道。“舅舅辛苦了,早些回去歇歇。暂且不要轻举妄动,再等等。”
太子外甥忽然换了张脸,孙大老爷心寒更甚:他跟他老子简直一模一样!
圣上当年收拾他的母族,也就是太后的娘家那会儿,笑眯眯翻脸不认人的劲头太子至少学到了六七成。
孙大老爷默默退下,这一路上乃至回到家里都在琢磨赶紧寻一条退路。找圣上坦白认罪,是不用想了。圣上倒是不会牵连——族人无恙,但他跟他弟弟两家子算是彻底完了。
所以另找“明主”,助他登位,靠着从龙之功再次辉煌……才是正理!
为今之计,的确是该先看看情况。
回到家里,孙大老爷就向歪在榻上都无力坐直的父亲禀告了今日面见太子的过程。
老太爷身子不成了,脑子依旧十分清醒,“你二弟那边就顺其自然吧。”
孙大老爷坐在父亲身边,小心翼翼地说出了自己打算。
孙老太爷长叹一声,随即有气无力道,“咱们跟太子绑得太紧了。你去找其他殿下,他们真会相信你是真心实意的投靠……吗。”
一条路走到黑得太久,想掉头都难啊。
孙老太爷看儿子垂头不语,又多问了一句,“而且……选谁你想好了吗。”小皇子们好掌控,但年纪差得太多;而成年的皇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势力,且已经很难哄骗。
孙大老爷这脑袋立马又低了几分。
圣上最疼太子,长着眼睛的都知道。
其次便是偏爱平妃,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陈妃娘娘所出的五皇子,以及贵妃所出的二皇子……同时也毫不隐晦地多次赞赏过六皇子,平时也爱往贤妃处,问过儿子再问贤妃。
不过这些年里,圣上关心五皇子的时候比二皇子和六皇子更多。
陈妃和八皇子也因为五皇子深得圣心,从而“鸡犬升天”。虽然这话颇有不敬,但意思却没一点儿问题。
陈妃容貌娇艳,可偏偏是后宫诸位妃嫔之中~承~宠最少的,要不是肚皮争气,尤其是生下五皇子,哪里轮得到她晋位为妃。
八皇子有些才干,但实在不能和前面的哥哥们相比,甚至身后还没成亲的几个弟弟有见地。
可他一早就一门心思跟着他亲哥走,言听计从且从不介意亲身“上阵”。
江南私兵事发,圣上已经知道八皇子在其中掺了一手,却并没真正惩罚两个儿子。
老谋深算的孙老太爷倒是能猜到圣上的几分心思:这是想再瞧瞧儿子们的心思和手段,到时候一起算总账呢。
这个女婿向来有耐心,老爷子比谁体会得都深。
实际上,圣上此时也是喜忧参半:他的消息来得自然比太子快。
他昔日的亲兵,浙江都指挥使畏惧太子之势,密奏的时候也是留一半说一半,圣上对他越发失望。
但常年巡视两江沿海区域一位海~军都督却是知无不言:都不怕太直白惹怒圣上。
这位“愣头青”都督已经数次提醒圣上孙家的商队实力太强,牵制不利的话恐成大患,甚至还曾在密折上写道:据说,殿下们亦对孙家商队动了心。
这番话如今全都应验。
圣上哪里会针对儿子们暗中的手段视而不见呢。
圣上知道光凭老师教导,其实学到的十分有限。而他也正是在与群臣,兄弟们乃至于亲生父亲的斗智斗勇之中才有了真正的长进。
平心而论,他的确是故意纵容出色的儿子们,让他们好生磨一磨太子的性子。但作为父亲,又不希望太子与兄弟们真因此结仇,乃至将来都容不下彼此。
老五和老八联手占太子的便宜,圣上已经发现了些不大妙的兆头,得知太子又悄无声息地吞掉了外公家里的两条大船,他知道儿子迟早得反客为主……
其实太子已经在谋划选个好时机彻底吃下外公家的这支不比驻守浙江的~海~军差上多少的力量。
毕竟是亲自抚育多年的儿子,太子的心思圣上亦能猜到个八~九~不离十,此时此刻他也只能“赞”上一句:不愧是朕的儿子!一副百般信任两个舅舅,时时处处为母族说话的仁厚模样,差点把朕都骗了过去。以后朕果然还是得对你好一点,对你的兄弟们更好一点。
当然,太子目前为止虽然彻底刺激了他老子那根最敏感的神经,但圣上依旧没有废黜太子之心。
若是太子真能比他这个亲生父亲心思更缜密,手段更花样百出,最后连他拿这个儿子都没有太多办法……他会为此恼怒,更会为此欣慰:好歹青出于蓝了。
这对至尊父子的“真心”,若是让江南那些为孙家而伤透了脑筋,投鼠忌器更怕护犊子的圣上替儿子出手的一众官员武将知晓,只怕都得喷出一口老血。
自始至终都看出了几分端倪的能人,数起来一只手都用不了,而二皇子偏偏是其中之一。
在别人看来他这个钦差实在是个烫手的活计,他却觉得是个施展手脚的好机会:既然猜着了父皇真实的想法,那还不赶紧出手试一试?
于是他在跟六弟得了张家被灭……口的消息,便急急匆匆地赶回杭州,脚刚沾地,他便急忙把六弟拉进自己的书房,屏退众人之后,直接问道,“六弟可信我?”
六皇子这位真命天子也是个猛人,“回敬”道,“我信二哥这个时候不会坑我。”
兄弟俩面面相觑片刻,同时朗声大笑,二人的掌心也随之轻轻一贴。
二皇子瞬间收敛起笑容,把弟弟拉到眼前低声道,“下狠手就是,不用顾忌孙家,父皇那边更无需担心。”
六皇子闻言直点头,“那好。我还能弄点功劳。”
六皇子是诸位皇子之中军事天赋最好的一个,圣上知道,二皇子也知道:无奈他几次“牛刀小试”要么是在京郊大营清洗钉子,要么是悄悄出关带人吞了北狄人的斥候和商队……刚好都属于不好向外公布的那类。
而太子由荣国公贾代善教导过一段时间,也亲身在大营中吃住过,对兵事也有几分心得,曾经多次上书,其内容也有独到之处。
因为这一点,太子被圣上夸过好几次。
六皇子亲临前线奋勇搏杀,还比不过太子和幕僚商议几天攒出的几张薄纸……六皇子心里如何平衡?同为父皇的儿子,大家不能差这么多吧!
六皇子的不服气也只能憋在心里,当然,有机会能糊他好大哥一巴掌,他是不会错过的。
跟二哥商量妥当,便带着侍卫直接出城,联络了父皇交给他的那些护身的精锐。
众人汇做一处,又赶往浙江~海~军~都督府。
总之负责浙江沿海的海~军~都督不止见到了钦差六皇子,更看到了一身戎装的北静王水溶,宁王嫡长子尹鸿比起这两位都不算什么了……
话说前朝时两江海域防务由~东~海~海军都督负责。金陵乃是前朝国都,距离出海口也不远,因此这个东~海~都督十分紧要。
当~太~祖~爷打到金陵的时候,前朝的那位亡国之君早就往北逃命,而~东~海的都督明明握有~坚~船~利~炮,还是立即投降了——须知此人还是前朝皇帝的小舅子……
不好寒了所有降将之心,又十分瞧不上这位东海~都~督的人品,太~祖~爷干脆把东~海~海~军~都督府一分为二,两位都督一个守着江苏,一个看着浙江。
这种做法导致江苏和浙江的这二位都督品级不变,依旧是二品,但与驻守北海和南海的二位同僚相比,手下人少船也少。
也正是因为实力不成,牛气冲天孙二老爷自然不把他俩看在眼里。
话说浙江都督奉六皇子之命,毫不犹豫立即点兵出战,同时在六皇子派出信使经由陆路传信之后,更提议再派出一只快船由海路通禀他江苏的那位同僚兼邻居——也就是什么都敢跟圣上说的那位“愣头青”都督。
难得扬眉吐气的机会,如何肯放过?!这回可是有钦差之命。
只是浙江~海~军~都督正默默盘算着,与“隔壁”同僚联手给孙二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冷不丁听说六皇子也要上船督战……
他脑子一空,想也不想身子就深深弯了下去,“王爷不可!王爷万金之躯……”
倒不是担心六皇子会夺他功勋:六皇子作为钦差,首功肯定是跑不掉的。这位都督怕的是有个万一……六皇子受伤,他就算带兵大胜还是得担心自己的项上人头。
六皇子斩钉截铁,“你指挥就是,记得多留点活口。”还得留着人指认张家灭族的罪魁祸首,说完就对都督身边站着的小伙子道,“还不带路?”
这个年纪不大,且做校尉打扮的小伙子其实是这位都督的亲侄子:他此时都想哭了,却也只能领命,恭恭敬敬地在前引路。
六皇子登上旗舰,在甲板上站定,一众侍卫已然把他团团护住。而浙江~都~督情知没法让这位素有骁勇之名的殿下回心转意,也只能硬着头皮……该怎么就怎么了。
六皇子冷不丁地又蹦了一句出来,“直接去他们最大的补给与停靠之地,什么事儿……都有本王顶着,你们不要有顾虑。”
此言一出,船上先是一片寂静,还是都督大人亲自挥拳道,“干他娘的!老子忍他好久了!”
圣上治军颇严,但赏罚分明,且能善待官兵。
能及时拿到粮饷,官兵们对圣上自然没什么抱怨。虽然各地吃空饷之事无法避免,但能战之兵至少有花名册上的八成,而且战斗力也相当说得过去。
话说本朝海上贸易极其发达,来往商船数不胜数……海~军~官兵除了兵饷之外,查抄走私和打击海匪则是他们最大的两条财路。
无奈孙二老爷两条都占上了,两江海~军~都督府从上到下,谁都无可奈何。终于有了出口恶气的机会,连都督本人都没法再镇定了不是?
两江两位都督的“辖区”实在太近,出海后没过多久便遇到了同样出航到此的“邻居”。
在“愣头青”都督拜见过六皇子后,两只舰队浩浩荡荡地杀向孙二老爷海外的大本营。
作为震慑……当然也有私仇在内,两位都督指挥炮手二话不说先击中了停泊在码头的四只商船——都是五百料的小船,毁了也不心疼。至于一直在四周巡游的那几只大船,见状不妙先溜了几艘,而两艘大船却挂了白旗按兵不动。
六皇子把两位船长叫到眼前,询问一番才知道他们早就投了太子,而孙二老爷就在当即溜走的那几艘船上……
六皇子果断道:“追!”
大海茫茫,现在不追,以后就再也追不到了。
浙江~都~督其实很想劝一劝六皇子,孙二老爷毕竟还有亲爹和亲大哥在京城,更有个惹不得的亲外甥太子。
为了太子的声名,圣上也会遮掩一二,何苦这个时候就跟孙家闹得不留余地呢……眼前还有个小市镇,足够大家发上一笔小财以为安慰了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