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太子的声名,圣上也会遮掩一二,何苦这个时候就跟孙家闹得不留余地呢……眼前还有个小市镇,足够大家发上一笔小财以为安慰了呀。
    他倒是没把这番话说出口,可六皇子全都从他脸上读出来了:听二哥那意思,太子准没事,但孙家父皇是确定无疑要收拾收拾了。
    六皇子皱眉道:“这么算了,你就认了?”
    都督沉默片刻方老实道:“回王爷的话,卑职不甘心。”
    六皇子笑道:“那还等什么?!孙家是孙家,大哥是大哥,圣上比咱们分得还清楚呢。”
    都督精神一震:立时有了拨云见日之感。他转身对着一众手下道:“全速追击!”
    却说林海顶着夜色回到家,看了女儿儿子,在媳妇眼前终于露出了疲惫之色。
    他感慨道:“我想了整整一天,为着孙家让东宫记上一笔,颇为不值啊。”
    贾敏凑在林海耳边,轻声道,“但您在圣上那儿又留了个好名声。”科场舞弊不是谁都有胆量有底气揭破的。
    林海苦笑,“做直臣诤臣可真不容易。”
    他虽然不看好太子,但终究没想过现在就跟这位殿下结怨不是?他轻啜了口香茶,不紧不慢道,“还得给两位阁部分润些好处。”给了好处,就得分担风险。
    不过浙江的官位……值得冒险。
    贾敏几乎贴住林海的侧脸,问道,“老爷归根结底,可是忧心圣上的态度?”
    林海点了点头,“知道瞒不过你。”
    贾敏笑道:“老爷别嫌我粗俗,您想想圣上当年怎么对待太后的娘家的?猪要是没养肥,可怎么好宰了吃肉呢。”
    林海猛地抬头,“夫人妙……”话说到一半,额头就撞到了贾敏的鼻子。
    贾敏顿时泣涕横流:老爷你就这么报答我啊……

  ☆、第36章

林海赶忙从媳妇手里扯过帕子,又是眼泪又是鼻涕的好一通揉抹……自然还没敢用劲儿。
    贾敏狠拍着他的手背佯怒道:“鼻涕眼泪全混一处去了,一看就是没安好心!”
    林海低头瞧了瞧帕子,上面只有星星点点的水渍,哪就混到一处去了?他把帕子一团,往边上一丢,转过脸来柔声笑道,“冤枉啊,夫人!”
    贾敏轻哼一声,捶了他一圈,忽然笑道,“可通畅了?”
    林海诚恳道:“多亏夫人提点。”
    “提点什么,”贾敏道,“你又哄我。老爷你向来周密,顾虑也是多了些……你不嫌我瞎出主意就好。”
    媳妇说得在理。
    只是他性情已定,这辈子也没法儿像他媳妇一样果决——他媳妇这脾气还不是随了他老岳父?
    不过夫妻俩性情互补,真是再好没有。
    想到这里,林海又笑了,整个人都随之轻松了下来,“我不得决断的时候,你可得多跟我说说话。”
    贾敏捏捏老爷的肩膀,果然手感不再紧绷,她故意嗔道,“如今我说得还不多吗?这要是传出去,是不是还得口诛笔伐呢。”
    这就是夫妻间的玩笑话了。
    林海却当了真,眉头一皱,“谁多嘴了?”
    贾敏赶忙道:“随口一说罢了,家里哪有我收拾不了的。”
    现在家里上上下下哪还有她使唤不了的人?连教导儿女骑术的师傅听说她乃是荣国公的女儿,态度也越发恭敬。
    她想了想还是找补道:“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珠哥儿跟咱们黛玉抱怨他的同窗牙尖利齿却实干不成,实在是眼高手低……这话咱们黛玉又跟我提了几句,话里话外颇有点这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士子才俊’。”
    说起女儿,林海立即来了精神,“黛玉心气……挺高。”能给女儿先挑个进士做老师,后来又换了个解元公,足见林海之开明,以及他的一派爱女之心。
    贾敏接话道:“也不知道是谁让她心气这样高的。”
    亏得前世二嫂子身边的下人没少讽刺她的黛玉牙尖嘴利小性儿不容人,她还觉得女儿性子太软和了!
    这辈子有她和她爹在,无论如何再不能让人哄了去:一群下人也敢非议我的宝贝女儿。
    父女经常相处,情分自不一般。不知媳妇心中所想的林海,闻言得意地笑了,“也是你教得好。”
    话说听了母亲“撺掇”,黛玉每日里都帮着父亲收拾书房,自是看得到邸报。
    她守着父亲也没少“好奇”,一来二去便从父亲那儿听了许多父亲对时政诸多看法……尤其是父亲不止是点评分析,甚至还特地说出几样黛玉能理解的解决方法,让黛玉去琢磨,之后再试着举一反三。
    如此教导之下,黛玉见识眼界长进极快。
    不过在江南,她这样的女孩子也不是什么独一份儿,她还有不少姐们能就此话题说道说道呢,比方说妙玉,方家的姐姐,还有姜家的几个小姐——跟黛玉出身类似的女孩子,尤其是嫡长女,都能通过邸报和父兄的教导,对朝局有所了解。
    也许限于年纪,她们的理解还颇为浅薄,但好歹有一条这样了解上层的“通路”。
    比起黛玉,元春她们就只能靠自己了。
    不过江南院试多年舞弊,以及孙二老爷生怕事发而下令灭口之后逃遁,都是经由密折报往京城,等元春乃至她爹知悉这些之际都已经盖棺定论了。
    暂且不说远在千里之外,荣府里难得的明白人元春,只说如今也在杭州城内的宝钗……这会儿正心跳得厉害。
    整个杭州气氛不同寻常,这一点她是知道的:肯定出事了,否则爹娘的信早该送来了。
    她来到杭州,见了母亲一面后,爹娘的家信隔一日送一封,内里多是诉说思念并嘱咐她照顾自己,伺候好王爷。
    六皇子听说此事,也痛快默许了。
    这会儿也不单是家信没有,王爷与他二哥一起出门巡视,忽然就没了消息,昨晚干脆就是彻夜未归……
    宝钗也是一夜没睡,思来想去还是匆匆洗漱了,连黑眼圈都没刻意遮挡,直奔隔壁二皇子侧妃居住的院子。
    二皇子这一夜里也没回来,好歹荣王侧妃比宝钗知道得多上一些,她先请宝钗坐下,便主动解释道,“公务,紧急公务。”
    二位皇子为谁而来,宝钗多少知道一点。能沾上“紧急公务”四个字,大约是……孙家那边惹出大事了。
    林海真正出狠手对付孙二老爷,尚且犹豫了许久,在看到孙二老爷的应对——也就是直接灭人满门的举动,林海又担心最后在太子那里无法收场……
    布政使大人尚且如此,宝钗更是吓得够呛:父亲曾经跟孙二老爷做过生意!
    她不仅心口隐隐作痛,甚至胃里好一阵翻涌,忍不住干呕起来。
    荣王侧妃见状,神色微动,赶紧叫人去请大夫。
    宝钗捂着嘴,望见侧妃几乎写在脸上的“哎呀莫非有喜事”,不顾难受也得立即解释,“小日子刚过去。”
    这要是万一稀里糊涂地让侧妃把“喜信儿”送到在外的六皇子手上,那麻烦可就大了!
    侧妃闻言,其实暗中松了口气:说心里话她可不乐意伺候怀孕的姨娘,还是自家王爷兄弟院子里的姨娘。
    照顾得好,那是应该的;万一有所疏忽,没准儿还得让王爷兄弟之间生些龃龉——实在是诸位皇子谁都子嗣不丰,皇子们除了斗心机斗手段,还得多花许多心思在生孩子上。
    圣上又不喜欢儿子们年纪不大,院子里女人不少,因此除非必要,他不给儿子指侧室,后宫诸妃也不会没事儿往各自的儿子身边送女孩子。
    而且圣上再疼太子,也多次说过不希望长子沉迷于~女~色,还对孙家往东宫里送人明确地表示过不喜。
    须知所有的皇子,包括威风八面的太子都得指望着圣上过日子。因此太子在得知了父皇的态度,也收敛了不少。
    总之,圣上希望儿子们能洁身自好,且又能儿女绕膝。
    因此不管是二皇子还是六皇子都希望多生几个儿子,而且儿子的娘还不能是随便拉来的婢女。
    荣王侧妃还以为这位年纪轻轻的姨娘另有独到手段呢,听了宝钗的解释她心情稍微有点复杂,也依旧道,“还是请大夫瞧瞧吧……咱们都安心。”
    宝钗只好应下不提。
    大夫来了,问过几句又仔细切了脉,斟酌了一会儿才留了个安神的方子。
    宝钗情知自己没病,更急着回去找王爷留下的幕僚问一问,向侧妃道了谢便匆匆回去了,连方子都忘了拿。
    她向来是个妥当人,此时都“丢三落四”了一回,可见她实在是心乱了。
    回到自己的院子,她刚刚坐定,便叠声吩咐莺儿到前面去请人。
    这位留守的幕僚也没推脱,老老实实地来了堂中,面对支着屏风的宝钗,把他所知道的事情隐瞒了大半,“王爷出门时没多说,只让卑职等消息。”
    这等于什么都没说。宝钗也急得有点乱了方寸,她吃了个不硬不软的钉子才缓过神来:自己不能命令王爷的幕僚……能留下看家的幕僚至少也得深得信任。
    此时此刻她也只能希望父亲与孙二老爷牵扯不甚,且有林海林大人作保,父亲……定会安然无恙!
    却说到了掌灯之时,二皇子悄然归来。
    侧妃听到消息直接从榻上弹了起来,站起身时还打了个晃。丫头们好生把她扶住,她却奋力一甩手,抬脚便小跑着出了院门,后面跟着她的两个大丫头。
    正好侧妃出得院门,就把二皇子迎了个正着。
    侧妃满脸喜色,勉强行了礼,便抓住她家王爷的手腕仔细打量,又问道,“王爷可曾受伤?”
    孙二老爷盛名之下,谁敢小瞧了他的疯狂劲儿。灭门都做了,眼见着要跑路的人,还怕伤个皇子争取点时间吗?
    二皇子笑道:“有六弟在,我连块油皮都没碰着。”
    六皇子不止会练兵带兵,他自己的骑射以及刀枪功夫都是诸皇子之冠,毫无争议的第一。
    侧妃好歹知道自家王爷和六皇子结了盟,又关切道,“您这就回来了?”
    二皇子又笑道:“六弟做了追兵,我就不给他添麻烦了。”说着二人相携回了房中。
    侧妃亲自给王爷倒茶,二皇子把温热的茶盏捧在手里,不紧不慢道,“我到巡抚衙门的时候,正好人都在。杭州城这几天都是外松内紧,你也别出门了。”
    侧妃应了。
    却说当时二皇子与六皇子齐齐现身,姜巡抚以及林海他们几个顿时心神大定。
    之所以都指挥使会跑来报信儿,且是一脸沮丧地告知同僚细节,实在是作为都指挥使他指挥不了两位都督……
    就脚丫子想,也知道孙二老爷逃命肯定坐船……也就是说都指挥使大人责任是肯定要备着,但是立功的机会彻底没了,他如何能不沮丧?
    而姜巡抚他们三个文官则是担忧二位钦差的态度:万一皇子们真要回护孙家,那么他们这几个人就得不情不愿地背上黑锅。最好的情况也是升职无望,糟糕的话,也许仕途到此为止。
    幸好二位皇子都极为果断,也不会推卸责任:一个出门调兵去追,另一个则坐下来跟几位恳谈。
    二皇子到了这个时候终于肯告诉林海他们,他有意动一动孙家——之所以他刚来的时候没有开门见山,还不是怕哪位封疆大吏也跟孙家也有所勾结?
    谈完了,二皇子更是坦荡,当着几人的面给圣上写折子:把林海和周励总结的舞弊证据也一起封了起来,跟着密折一起递了上去。
    却说二皇子正跟侧妃说话,大丫头忽然前来,躬身递上了封信。二皇子打开一瞧,原来杭州府丞自尽了。
    侧妃就在二皇子身边,余光一扫就把信上几行字全瞧在眼里,“这是畏罪自尽?”
    “还能是什么?”二皇子轻叹一声,“看来这牵扯比我想得还大。”给父皇的密折还是写得太早了,内容也太少了。
    他可是一心想把孙家打进尘埃里的,亏得他一直都耐住性子,只等孙家犯下不能饶恕的罪过……如今看来,他还是小瞧了这一家子!

  ☆、第37章

消息自然是韩琦派人送来的。
    话说能在杭州府衙大牢之中杀死人犯,想做到人不知鬼不觉,压根就是做梦。
    韩琦在跑去巡抚衙门报信儿之前,已然审问了一众下属以及牢头们,很快便知道了是谁下的手——但这个“幕后黑手”,也就是他的副手杭州府丞,并不是他能处置得了的,于是他立即出门找上峰求助,实际上就是告状,却没想到到了巡抚衙门那儿还有更大的事儿等着他。
    孙二老爷自己跑了,跟他勾结多年,拿了不知多少黑心钱乃至身上都背了人命的官吏,以及他们身后的家族又当如何自处?
    这个时候会束手就擒的……未必是多数。明知必死,自然要搏上一回了。实际上,回过味儿来的姜巡抚以及林海几人都觉得六皇子匆匆带人出海,有点……欠考虑。
    不过见到二皇子,且听了二皇子的一番开导,都指挥使大人立即恢复了干劲儿:能给圣上做亲兵,绝不白给。
    他从巡抚衙门出来,快马回到自己的地盘,立即命人击鼓点兵。
    他站在台子上,在一众精神振奋,身子挺得笔直的儿郎们身上扫过一圈,才大声道,“孙二跑了,他那些亲朋相好可跑不了!在杭州做了这么多年的孽,轮到咱们回敬了!”
    围困和查抄这些犯了案的人家,足够都指挥使司上上下下赚个盆满钵满了。
    都指挥使看着身前面露喜色的兄弟们,又肃然道,“对付那些人家不用留手,但要是让我知道谁动了百姓和那些与孙家无涉的人家,我亲手取他人头!”
    “是!”军士呼声震天。
    当然他的手下出动之前,得先给杭州知府韩琦打个招呼——虽然他已然得了钦差之命,但程序必不可少。
    作为圣上曾经的亲兵,这位都指挥使并不桀骜,反而在浙江为将多年一直小心谨慎,可也正是因为他这番小心谨慎,导致孙二老爷一直没怎么把他看在眼里。孙二的亲信们也把这位都指挥使当成了泥捏的,行事都不怎么避讳他。
    因此他收集证据不要太容易!他也不嫌“麻烦”,每一笔账都记在了自己的小本子上。
    如今太子的小舅舅孙二他还是收拾不到,但那些虾兵蟹将可悉数都落在他手里了!出不出气另说,好歹能化憋屈为金银,也很不赖。
    杭州城中百姓居住的几个城区,全由杭州府的差役巡视,而权贵富商云集的北城,则由都指挥使悄然接手。
    孙二老爷跑了,再迟钝的人家也在都指挥使司的军士全部出动的时候回过味儿来了。
    没了孙二这尊“靠山”,情知自己犯下的罪过虽死难赎的时候,有点担当的男人都上吊或者吃药了断了——好歹别拖累家人。
    这样的人家都指挥使听说也就派了三五个人盯着点大门后门就是,并没有再为难。
    但那些有脑子一热,非要奋起一搏的……他也没客气:兄弟们发财的时机到了!
    于是一夜之间,杭州城内外彻底安生了——若非第二日见到街上行走的差役们脸上连个笑模样都没有,百姓根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一天林海安心睡了个好觉,用过早饭也不匆忙,跟平时一样去衙门了。
    贾敏揉了会儿刚醒来的两个儿子,再把珝哥儿见到眼前——臭小子越大越皮,前几天杭州城里局势不明,他可是在家闷坏了。
    今儿老爷出门前还特地嘱咐,为了安一安百姓之心,让珠哥儿带着黛玉和珝哥儿一起出门逛逛。
    贾敏先捏着儿子的小肩膀,仔细嘱咐了一通:出门听你姐姐的,不要乱跑,别让你师傅们离你超过五步。
    林海给儿女请来的骑射师傅和如今看家护院的家丁,全是见过血的老兵,自然值得信赖。
    贾敏平时不大限制儿子,但是她难得的几句嘱咐要是儿子不肯听,那晚上这臭小子就得等着亲爹的大巴掌了。珝哥儿吃过一两次亏,现在很是听话。
    等她话说完,正好红纹撩起帘子:贾珠和黛玉一起来了。
    贾敏一手女儿一手儿子,笑眯眯地跟侄子说话,“珠哥儿带妹妹弟弟们出去逛一逛,且留心多瞧一瞧市面上的情形。”
    贾珠应道:“姑妈放心,侄儿正好邀请一二友人喝茶闲聊。”
    姑父已然透出过口风:这回对孙家毫不姑息,于是那些在科场之中也捞了不少银子的人家也不能幸免脱罪。
    贾珠也正好“顺路”打听一番,他倒不是去这些人家的门口盯梢,而是见见自己朋友,尤其是消息灵通的朋友,听听这些家有恒产又有点见识的读书人怎么说,回来好跟姑父姑妈转述。
    黛玉见母亲点头,她便问,“能把妙玉姐姐也叫上吗?”
    贾敏笑道:“当然。”
    黛玉便冲着贾珠道:“珠大哥哥,咱们先去接妙玉姐姐。”
    片刻后,黛玉挽着她珠大哥哥,珝哥儿抱着他姐姐的胳膊,一大一中一小三个人一起出了门。
    看自家太太一脸欣慰的模样,红纹几个大丫头也来凑趣,“珠大爷倒向咱们姑娘的亲哥哥呢。”
    谁不知道太太跟娘家二嫂处不来?但太太从没迁怒过侄儿侄女。
    贾敏道:“人跟人都是处出来的,何况这阵子也是离不得珠哥儿。”
    过些日子珠哥儿回京参加元春的婚礼,贾敏正有东西让他亲自带回去,有些话也得他亲口捎回去才让人放心。
    却说昨日二皇子亲临巡抚衙门,与姜巡抚林海几人开诚布公地谈了足足两个时辰,这才定计: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他和六弟都把这些担下了,而涉及考场舞弊之人一个都不必放过,空出的位子大家再……按照功劳分一分。
    二皇子这番话掷地有声,林海他们也终于能轻松地回家休息。
    实际上,以前连续两任的学政在让孙二老爷收买之后,作弊也都做得比较小心:会收受那些中不中两可的童生银钱,也会调整名次,比如把中游的往前提一提……总体而言,他们做过这些,放榜后却不会有太大争议,真正的年少成名的小才子他们也不敢做得过分。
    因此这么多年下来,士子之间偶有议论,但却没闹出什么大事。
    只是孙二与两位学政勾结的十余年里,那些通过“后门”得中的秀才,自有人更进一步中得举人,这些人再做了官,哪怕官职不高,也借此编织了一个硕大的网络……
    于是孙家在江南的势力人脉也从士绅真正走到了官员这一步。
    林海和周励拿出个数年舞弊的证据也正是因此而生——不得不说做坏事压力大。
    不光是舞弊还有~结~党之嫌,事发一定掉脑袋的大案……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之人大有人在。
    这十来年里有好几个人,就是为了留条退路而仔细记账,每次收受银钱都记账。
    几人的账目汇总一下,就拼凑出了这舞弊大致的规模,再加上按察使也不是吃白饭的,这些年也收集了孙家许多把柄,虽然未必能致孙家于何地,但也足够吓一吓人了。
    于是这些证据一起摆在了二皇子眼前,花了大半夜,终于仔细读完这几本薄薄的小册子,饶是二皇子见多识广,都……心惊肉跳:先是惊后是喜。
    父皇宽容孙家这么多年,养出的绝不是什么蛀虫,没准都算得上蟠龙了!让孙家寻个好机会是不是还有裂土封王之势?
    再想想孙家的商队,据六弟打发回来的亲信说,抛开兵员的水准,单论船只~大~炮不比看守两江海域的都督府差上什么!
    父皇您看到这些,该作何感想?
    此番孙家自取灭亡,还省得我罗织罪名的力气。
    二皇子多少有点只等大仇得报的扬眉吐气之感,谁知他还没得意足足半天……就起风了,一刻钟之后便成了狂风大作……
    六弟还在海上呢!
    二皇子好歹还有点理智,知道这时候他这身板绝对是拖后腿的,只能青着脸命人出门去传令。等都指挥使赶来的时候外面已是瓢泼大雨……
    都指挥使也是在战场上搏过几次命的一员猛将,可这会儿他双腿都有点软:就这天气,万一运气不好……六皇子有个好歹……还不如让孙二牵连一下呢!
    这时候抱怨一点用都没有,二皇子只能吩咐都指挥使带人去码头等消息。谁知他命令刚下,都指挥使刚刚告退,一声炸雷便震得他耳朵都嗡嗡作响,数息后他回了神,湿了肩膀的管家已然躬身站在他身前。
    “肃王回来了。”
    这一句话真是比什么都管用!二皇子瞬间就精神了起来。
    六皇子此时大步迈入房中,也不跟亲哥哥客气,把大氅一脱,帽子一丢,冲哥哥拱了拱手,便径自坐下道,“腿都麻了,跟冻得似的。”
    纵然是暴雨倾盆,杭州依旧算不得冷。六皇子只是在船上遭遇风浪,双腿双臂吃劲太久,导致四肢僵硬又酸痛。
    趁着弟弟抬头,二皇子才在他额头上瞧见了几道擦痕,他还来不及关切几句,就听弟弟抱怨道,“孙二运道可真好!”
    二皇子拍拍弟弟的肩膀,诚恳道,“你能平安归来,运道比他更强。”说着赶紧又派人传令都指挥使:不必麻烦,六皇子安然归来。
    六皇子等二哥吩咐完,才道,“罢了,也是我贪功了。隔行如隔山,以后我得在水军这儿再用用心。”
    二皇子道,“你且去歇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