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皇子等二哥吩咐完,才道,“罢了,也是我贪功了。隔行如隔山,以后我得在水军这儿再用用心。”
    二皇子道,“你且去歇歇吧。”顿了顿又笑道,“容家在海上也有几条船,孙二你若真是抓到了,反而不好处置。”
    二哥说得是。万一抓到孙二,太子哥哥来信让他灭口或者放人,听或者不听都很棘手。
    六皇子点了点头,便起身道别,“不瞒二哥,弟弟也是累坏了。”
    却说回到自己的院子,六皇子忙着泡澡更衣,之后召见留手的幕僚的说话,总之这一晚没去找也没去召宝钗伺候。
    直到莺儿来报,说王爷房里的灯已然暗了下去,宝钗也不知道该庆幸还是失望。
    她白天收到了父亲写来的家信:家长里短足足写了好几页,最后一页却忽然一反常态,反复提及她陪房的名字。
    宝钗把陪房叫到跟前问话,这陪房跪在地上,声音极轻,“舅老爷做官,孙家出了力。太太几年里往舅老爷那儿送的银子,至少有六成都进了孙二老爷的府里。”

  ☆、第38章

宝钗好歹也是贤妃娘娘挑来的侧室,她入王府的时候不仅带了大丫头莺儿,还捎了陪房——陪房一家子可是薛桓为宝钗精心挑选出来的薛家老人,而且这一家子各个顶用。
    六皇子的正妻,也就是肃王王妃向来不爱乱计较,于是便让这陪房一家子继续伺候宝钗,并许他们以采买之名出入王府,还把婆婆贤妃指给她的一个嬷嬷放到了宝钗屋里。
    这个嬷嬷也不爱生是非,来到宝钗身边也是想着平静养老,因此话没问到她头上,她绝对是一言不发。
    而王妃这番大度,背后也是有缘由的。
    六皇子也就两个侧室,一位是在宫里就伺候过六皇子的老资历的宫女,另一位就是宝钗。
    宝钗的父亲是七品县令,原先是皇商,家产逾百万,又与几家勋贵联络有亲,这样的侧室对六皇子的大业襄助颇多,最起码银钱上就不必犯难。
    更别说上面还有婆婆贤妃看着,王妃自然不能去做那个“恶人”:若是将来……能有那么一天……不还是要传给她儿子?她生了王爷的嫡长子,根本就是立于不败之地。
    王妃的心思宝钗还看不透,进了王府只是觉得王妃不难相处,王爷虽然略显淡漠,但对她亦是不薄,总之她的日子很不难过。
    不过宝钗虽然年轻,揣摩旁人的心思兴许还不到家,但父亲的话外之音总能听出几分“精髓”:父亲这是让她不要再理舅家吗?
    王爷如今着手收拾的便是孙家,舅舅能不受牵连就该烧香了吧。
    母亲若是知道,不知该心疼成什么样!转念一想,她还是舅舅引荐入宫待选的……母亲给舅舅不知多少银钱,可舅舅这边没沾上光,反倒要惹出一身腥!
    于是宝钗这一夜辗转反侧,心都静不下来。第二日起来,自然脸色难看至极,涂了比平日重了许多的胭脂才压住了几分,可起身的时候眼前一花,险些栽倒在地。
    莺儿吓了一跳,“姨娘……要不要请大夫?”
    宝钗摇了摇头,旋即抬手想按一按太阳穴,谁知指尖刚刚触到自己脸上……就让莺儿抢了先。
    宝钗轻声道:“不必,我只是昨夜没歇好。王爷那里公事繁忙,咱们别再生事。”
    莺儿毕竟是宝钗的心腹,知道自家姑娘纯是心病,大夫来了也没用。她点了点头,用心给自家小姐按揉起来。
    其实宝钗真是想多了,她舅舅就算因孙家而获罪,也牵扯不到她这个外甥女身上,更何况她爹薛桓还是因为林海才能做官。
    在~官~场~上,一般而言,都是谁给帽子就跟谁亲。
    薛桓虽是七品县令,但因为舍得花钱而消息比较灵通。再说他的县衙离杭州不到百里,杭州城里出了什么事儿,最晚第二天他也就知道了:孙家完没完两说,但孙二就算逃了这辈子也再难回来了,他那些亲朋好友估计也得连根拔起。
    于是薛桓让心腹去给宝钗那陪房送信儿,都是特地当着妻子的面儿嘱咐的。
    等这心腹出了门,薛姨妈唬得腿都软了,“老爷救救我哥哥!”
    薛桓哭笑不得,大舅子身为封疆大吏,能是他这个七品小官救助得了的?媳妇儿这个脾气也真是……忒直白。
    他扶住媳妇的胳膊道:“你不要胡乱忧心,大舅哥靠山不止一座。”
    薛姨妈一怔,“啊?”
    “狡兔三窟,”大舅哥可比兔子精明多了,当然这话不好听,薛桓就没明说,“我这官位是靠着林大人得来的。”
    这话……就说得薛姨妈有点无地自容了。
    贴娘家没什么,问题是贴了这么多年没落着半点好。家里的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老爷连着几回……这话里话外的意思怎么听都是不满。
    可说来说去,薛姨妈还是舍不得就此远着娘家。
    薛桓一瞧,就猜着媳妇心里正琢磨什么。媳妇上面有两兄一姐,一个心狠胜似一个,唯独他媳妇心善,也耳根子最软。
    他做了大半辈子的生意,心狠手辣之人见过太多,对心善之人反倒不忍太过苛责。
    于是他道:“且不忙,你再瞧瞧大舅哥所作所为便是。”想了想,还是凝重道,“宝钗已然进了肃王府,大舅哥向来亲近东宫,你再给大舅哥一个劲儿地送银子,让咱们宝钗如何自处?!”
    儿女才是薛姨妈的死穴。
    她在京城时可直接给嫂子甩过脸子,甚至连亲姐姐都捎带上了。但回了南边嫂子来信软语相求了好几回,她碍不过面子,也多少回心转意,但这次……又让老爷给点醒了。
    薛姨妈眼圈儿腾地红了,抚着心口道,“老爷,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薛桓把媳妇的神色看在眼里,又继续道,“宝钗若给咱们添了个小外孙,将来家产留一些给蟠儿的儿女,剩下的便要帮着咱们的小外孙,等外孙长大,还用担心咱们的孙儿孙女?”
    他这话也是半真半假,谁能保证将来外孙就一定能提携自己的孙儿孙女?
    偏偏薛姨妈听进去了。
    这跟元春劝解王夫人的路数完全一样:你将来的荣华富贵是指望哥哥,还是指望自己的儿女?哥哥就算位极人臣,你能不能因此捞个诰命?就算哥哥有尽心照顾妹妹的意思,可哥哥不也一样有儿有女?
    不过看一看王子腾对待给他捞钱而事发不得不去职的弟弟王子胜的态度,谁又会说王子腾是个厚道人?
    而且王子腾从发迹开始,一路上都是依仗勋贵为他铺路,而薛桓则是多番碰壁之后投靠了清流。
    就算不为女儿的立场考虑,他薛桓也必会跟大舅哥王子腾逐渐疏远……他两次三番劝解他媳妇,也是不想媳妇做出什么事儿来让林大人,乃至六皇子肃王误会。
    不得不说,薛桓是个真正的明白人。
    没过多久,贾敏便从相熟的夫人们口中得知薛桓的所作所为,她也颇为感慨:有亲爹护佑,宝钗的日子怎么也能比前世舒心一点儿。
    话说,夫妻之间的体己话能让贾敏听到几分,也是因为薛姨妈耳根子软不说,嘴巴还不严。通过几位夫人的嘴,把这些话传到贾敏耳中,也是薛桓“固所愿也”,他现在当官年头太短,立足不稳,帮不上林海什么,适时表一表忠心可是必须的,尤其是在收拾孙二,清洗与孙二相关的杭州官商这一关键时刻。
    林海回家时,贾敏跟诸位太太们的小茶会也正巧散了。
    话说,扫清孙二的朋党,都指挥使只用了三天。
    都指挥使收拾孙二朋党的第一夜先清除了一堆打算反抗的人家。而第二天下了大暴雨,也就是六皇子不得不无功而返的那天,之后暴雨转成了中雨,但这真不耽误都指挥使和他那群如狼似虎的兄弟继续干活。
    如今杭州依旧下着小雨,若干低洼之地已经积水,韩琦正亲自带人四处巡视……就这样的鬼天气,贾敏下了帖子请太太们过来吃茶说话,太太们还不是“风雨无阻”。
    贾敏把这些当做笑谈说给坐下喝茶的林海,林海也笑了,“她们都急着打听消息。”
    贾敏道:“可不是,下刀子还是得来。”
    林海颔首,显然有感而发,“薛桓出钱修了堤坝,我以为他是图名好做官。但看今年这情形,不得不说,那堤坝真是立了大功。”
    薛桓能有命活到现在,那是因为他自己心血来潮,出了大笔银子修筑了一段堤坝,这份功德足够他度过命中大劫。
    之后他若是能安民富民,寿数未必就短了——就说韩琦,也就是妙玉她爹,兢兢业业做知府,不说送给贾敏不少功德,连着他自己还多了个壮实的大胖儿子,女儿妙玉就跟换了个身子一样病痛全消。
    若是宝钗能在她父亲的影响之下,也做得真正的善事……从薛家父女俩身上,贾敏应该也能再赚点功德,好歹薛桓还是她荐给老爷的呢。
    对于能给她赚功德,从而让她一家子少病少灾的能人,她决定对人家稍微好一点。
    她想到这里,便故意问,“他还能大用不成?”
    林海觉得薛桓本事不错,但背后关系太多,此人的立场还没定准。他开口道:“薛桓那边还是等等再说,谁知道他又会歪到哪边去?再说捐官注定前程有限。”
    贾敏道:“我估计薛大人最担心的,便是老爷以为他首鼠两端。”
    林海起身,坐到他媳妇身边,拉着人家的手道,“夫人有何高见?咱们夫妻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你对你二嫂二嫂究竟是怎么个章程?”
    从他媳妇怀上珝哥儿……不,要更以前一点,他便发觉媳妇对两个娘家哥哥的态度大变:原先只是有点看不惯两个哥哥的做派,但毕竟是亲兄妹,说话还是颇有顾忌……其实就是说话还没太直白,也没彻底揭破两个哥哥的面皮。
    之后,媳妇跟她大哥依旧不大亲近,但明显针对起二哥,对二嫂子的态度都不是“结怨”二字足以囊括的……
    虽然都是亲戚,但平心而论,二舅哥和他那个出身王家的媳妇,也不是从珝哥儿出生前后才开始糊涂的。
    林海又比较护短,甚至没问清他媳妇缘何忽然改变,但媳妇对娘家的态度,就是他对荣府的态度,反正他是从没想过和稀泥,大家敷衍着凑合着都留点面子。
    他肯劝解,还是怕媳妇真气个好歹,绝非为了二舅哥两口子开脱。
    贾敏却从林海这问句里面听出了别样的意思。
    老爷跟着二位皇子钦差,清洗了孙家在杭州乃至浙江的势力,从这一天开始,除非奇迹,老爷无法再转而投向太子。
    而二哥以及二嫂那个大哥全是早早向东宫交了“投名状”——不然一次两次想往东宫送女孩儿,能是什么意思?
    王子腾因为位高还有换人的余地,但二哥就是只能死心塌地跟着东宫,换句话说他离了东宫毫无前程可言。
    事已至此,大家的立场再无转圜余地。就此决裂未免着相,但在皇子们“决出胜负”之前,兄妹之间当然要“远着点儿”了。
    贾敏果断道:“我一个做妹妹的,该说的说了,该劝的劝了,人家也有人家的道理。反正我……其实是老爷你护着孝敬咱们的侄儿侄女也就是了。我信你。”
    以前他媳妇也说过“都听你的”这样的话,但那会儿他只是有倾向,不像现在,步子已经都迈出去,几无悔改余地。
    媳妇的果决和信任激得林海面皮微红——谁做出影响自己、家人亲朋、乃至子孙后代命运的重大决定时,会不需要或者不在意家人的支持与信任呢。
    早早就在诸位皇子之中选一位……简直就是押上身家性命的豪赌。
    而老爷露了“行迹”,欣慰与惊喜之色交相辉映,惹得贾敏也笑了起来。
    黛玉长得最像老爷,这辈子儿女双全,仕途也极为得意,老爷面上完全没有上辈子的风霜之色。
    林海见媳妇盯着她瞧了半天,还抹了抹脸,“我脸上有灰?”
    贾敏笑着靠住林海的肩膀,“老爷太俊俏,我险些看呆了。”
    若是换了那假惺惺的男子,只怕会来一句“胡说什么”,看着恼火实则暗爽。
    而林海则是轻咳一声,“夸得好,这话我爱听。敏敏再说几句。”
    贾敏果断拧了把林海的胳膊,“还得意起来了……”
    却说夫妻俩正打情骂俏,那笑声连在外面走廊里候着的小丫头都听得真,这会儿黛玉和珝哥儿都不敢过来打搅……然而有人为了前程却不得不晚上来访。
    这人是林海的同科,从举人到进士都是。只是中了进士后不得入翰林,便来江南做官,从七品一直熬到了现在的五品。
    此人跟着孙二捞了几笔,正是因为他跟孙家走得近,因此无论是林海还是周励到任,他都没凑上来叙旧亲近。
    如今他便属于待罪在家等消息的那群人——真正的重罪之人,有些已然自尽,另一些则在反抗中让都指挥使杀死或是拿住。
    找林海求情的不在少数,但厚着脸皮不请自来上门求情的……这真是头一位。
    林海并没拒之门外,借此人之口正好把钦差、座师以及世兄和他的决定传扬出去。
    二位钦差一点没有避让隐晦的意思,承担了责任的同时也意味着功劳也让这二位取走大半——这都是应有之意。
    而二位皇子下令两江的二位都督和都指挥使出兵之前,姜巡抚他们几个也达成了共识,不会庇护跟孙二有牵扯的文官,不管这些文官跟他们是什么关系。
    林海并不隐瞒,而他这位同科闻言脸色更白了几分——冒雨而来,其实本来就稍显狼狈。
    此人沉默良久,林海终究看在同科的份儿上不想太薄情,于是劝道,“江南总还是要有人做官的。”但贿赂拿了,虽然拿得不多,去官未必,毕竟法不责众,但晋升之路真是堵死了。
    可惜了。林海心道。
    除了他自己这个一路高歌猛进的奇人,同科之中能在十年内混到五品,三品基本手拿把掐了。
    林海这位同科脸色数度变换,终于咬牙道,“林大人,我告诉你孙家藏匿银子的地方,你能不能保我一本。”
    林海十分坦荡,“我保你没用,恕我直言,保本也该是荣王来写。”其实这就是在指路了,“明儿我带你去见荣王。”
    果然没找错人!此人闻言猛地抬头,“我知道容家应该听见动静,派人去发上这笔横财了。”
    孙二倒台,背后有容家推波助澜,这不稀奇。孙家越倒霉,容家就越能在太子跟前说上话。
    但容家摸到了孙家的~银~库,打算私吞……这是趁火打劫!林海猛地起身,“咱们走。”
    却说荣王身子骨不好,若无大事他睡得很早,更何况外面还下着雨……林海悄然前来,荣王直接从温暖的被窝里跳了出来。
    用脚丫子想也知道必是大事!
    荣王自己起身还不算,他就跟福至心灵似的,命人去隔壁叫他六弟——六皇子也是让人从宝钗的屋里请出来的。
    林海进门见礼后,便没怎么说话……话都让他同科说了。
    二皇子深吸口气,望向他六弟,“六弟,有劳。”
    六皇子点头道:“二哥放心。”转而看向林海的同科,“这位大人,在前带路。”
    二皇子则看着林海道:“林大人,咱们一路吧。”
    林海一点都不意外,“是。”
    容家人手势力多在西北,而此番能安排好手来到江南……抢桃子,究竟是谁给他们便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知道后面还有没有人等着渔翁得利?!
    因此二皇子必须走这一趟。作为真正的钦差,他若不出马,真怕六弟带人过去镇不住。

  ☆、第39章

这会儿雨势转小,二皇子还是不能跟健壮的六弟一样,冒雨出门急点兵。
    等六皇子拉着林海的同科出门,二皇子当着林海的面儿匆忙换着衣裳,还问,“林大人可有妙计教我?”
    林海自始至终都没想要借此讨价还价,也正是因此他才极受二皇子信赖。林海想得明白:“赃物”还没全到手,就先别本末倒置地时刻琢磨着分赃。
    若真是锱铢必较,也注定了格局不大。
    闻言林海展颜一笑,“事出偶然。王爷当断则断。”
    就这两句话便足够了。二皇子尹泌朗声大笑,旋即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此时他的神态和气势,跟京中那个文弱平和,万事不争的二皇子简直判若两人。
    林海一点也不意外,但笑不语:在数天的往来之中,二皇子跟他已经相当默契。
    等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二皇子已经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这才请林海和他同乘。马车上,二皇子问了些林海同科的旧事,其余的话并没多说。
    一行人尽力赶路,等赶到了地方,迈步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地尸首。
    六皇子尹灏手中长剑剑尖恰有血珠滴落。
    见到姗姗来迟的二哥,他收剑入鞘,还憨厚地咧嘴一笑,“居然还有海贼余孽,被我拿个正着还负隅顽抗,我正好全~歼~了他们。”
    六皇子身边的林海同科脸色依旧难看,比之以前又多了几分如释重负的轻松之感。
    趁着军士们清理战场,六皇子走到二哥身边,轻声道,“击杀容家这帮死士的当口,抓了两个在暗处望风的探子。”
    确定这群死士出自容家,靠的是口音,一个两个不算,几十人里几乎都是一样的西北口音,不需要其他证据,也足够六皇子做出判断。
    六皇子尹灏是真正上过战场的皇子,练兵带兵都颇有心得,声东击西正是他得意的“招式”之一。因此趁着这群人转移银子的当口,忽然袭杀,居然没有走脱一个。
    听完六弟的介绍,尹泌笑了,“带我瞧瞧去。”还特地补了一句,“多亏有你。”
    尹灏亦笑,“二哥过奖。”
    二皇子看着镇定,其实心里真跟开锅了一样。
    别说他了,连自觉隐秘之事没有明言少往上凑的林海都眼角一跳:六皇子真是了不得,以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这缘由嘛,林海也只能再心里叹息一回。
    他默默数了数,地上躺了八十几个黑衣人。六皇子麾下伤亡不至于一个没有,但眼前真是一个都没见着——要知道满打满算,林海跟着二皇子也就比六皇子他们晚到两刻钟左右。
    六皇子大婚后,曾在西北大营待过一段时间,回京后评价便是“出挑”……不过这种评价大多数人都没放在心上:只要不犯大错,哪个皇子全须全尾地从边疆大营归来不是“出挑”?
    即使本人不出挑也必须出挑。
    林海默默走向站在院角引路的同科——此人姓施,单名一个平字,也是二甲进士。可惜他是寒门出身,考中后外放做却无靠山,无奈之下才半推半就地被孙二的银锭击倒。如今及时悔悟,这不立下一功……
    林海拍了拍施平的肩膀,又指指头顶,轻声道,“帽子保住了。”
    “侥幸。”施平生生挤出了个笑容,“多谢林兄。”别看他神色难看,还因为见了血而双腿发麻,其实心中大定。
    借着与林海的同科之谊,攀上了二皇子,自此他也算是有了个硬扎靠山,不至于随便来个勋贵都能吓唬他欺负他——不然何至于初来江南,便不得不靠向孙家。
    这一夜也够惊心动魄,施平又低声道,“大恩不言谢,今后林兄若有驱使……”
    林海忙开口打断他,“这个时候别心疼银钱。”
    施平会意,“林兄放心,我晓得。”他虽然立了大功,但还是待罪之身,待罪惶恐的姿态必须要做足。
    林海这番大方的做派不知触动了施平哪一点,他只是垂头片刻再抬头,又来了个猛料,“这位……在杭州有些后手,孙二的~银~库也不止这一处。”说着,他伸出手比了个“五”。
    这一点依旧不出林海预料……江南可谓必争之地。林海道:“让贵人们去交涉吧。咱们这些外人不能没眼色。”
    他说话也随着施平的坦诚而越发直白。
    这个孙家藏银子的地方,明面上是江南一位巨富的外宅。尹灏带了三百人过来,又遭遇死士在院中厮杀,按道理不可能不惊动周边……偏偏周围愣是一片静寂。
    可见孙家这个~银~库的大小,足够在场所有人喜笑颜开。林海安抚过同科,余光正巧扫到院墙边上站着的北静王水溶。
    水溶回了个微笑。
    林海拉着施平一起走了过去——从这位同科找他求助,他就有交好此人的心思。若能成功,他对这位同科不会比韩琦差上多少。
    不提举人,只说进士,每一科取中一百到三百不等,身为座师其实未必记得清每一个学生——实际上潜力不大的,他们也不会费心教导和提携。
    别看韩琦和施平都是二甲,在各自的座师心里,他俩都是前程有限的那一类,若无大造化这辈子都难入座师法眼,但他俩给现在的林海做臂助却是绰绰有余了!
    既然想拉人入伙,那么展示下自己的人脉也在情理之中。虽然北静王水溶跟林海明面上往来不多,但这二位可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水溶温润儒雅,风度翩翩,实际上他走了长辈的“老路”:从武攒战功。他出现在这里,本身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彼此见过礼,林海先介绍自己身边的同科施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