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云社]大德云-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害怕再被送回吟风楼。
印象中的秦霄贤一直都是微醺的,几次见面都是喝了酒的样子。偶尔夸她琵琶弹得好,笑得也欢,从不见他发过脾气。
更不说这副淡漠陌生的样子。
“爷,清欢做错了什么啊…”
您说,我改。
“爷——”
哭喊无用,小厮一把手这么一拖就把她拉下了楼去。
廊下站着替清欢拿着行礼的小厮正侯着,看人下来了,就迎上前来。
秦霄贤的小厮可不是寻常来的,一股牛劲儿怎么都挣拖不开,松开了手才道:“秦爷把她赶下来了,送走吧。”
这廊下的小厮看了看行礼,笑道:“少爷送过来的,说是给秦爷当侍女。先留着,保不齐爷什么时候就见她了。”
秦霄贤去哪儿,近身的小厮都是寸步不离的,尤其是这几个月来,其他的少爷们都嘱咐着务必把人看好了。自然,这出入跟随久了,小厮也知道自家也回回去吟风楼都必让这清欢唱两句,这么一想也就觉得保不齐是爷今儿不高兴。
明儿高兴就听她唱了呢。
廊下的小厮把行礼和用素布裹着的琵琶抗到了肩上,领着清欢去了后院一处住所。
这雨有些小了,但风又凉了起来。
秦霄贤窝在被褥里,看床头轻纱散落在地,恍惚了他的目光。
床帐通常是绸布,极少有人用轻纱的。他从前也是这样,只是后来有人觉得轻纱好看,这才换了。
久了,他也觉着好看。
这里的一物一景都不是原来的模样,又都成了他喜欢的模样。
恍若隔世。
书院儿里也总有师兄弟来说说话,时不时顺手把外头姑娘们送来的礼给带过来。
大伙儿都调侃着,咱们秦小爷这日子过得就是舒心啊,每日偷懒也没有先生说他,对外说是病了,姑娘们还三天两头地送东西来慰问着。
————————————————
“是挺好。”
他闭上了眼,扯出一抹笑来。
第一百四十七章 此书完
夏初的大雨停了,张九龄也带着王九龙回京复命了。
天津城的事儿都安顿好了,物资都顺利送到,二爷交代的事儿也办妥了;陛下的嘱托不敢耽误,王九龙心里惦记着也没等伤好,养了三天能下床就赶着回来了。
回复命后就闭门谢客养在书院里了。
这一趟一块儿跟着回京的还有个人,是个姑娘,长得不算出挑,但也算是眉清目秀,只知道姓徐,毕竟是姑娘,少爷们也没好意思问人家闺名。
周九良一早去看了王九龙,见那姑娘给他换了伤药。
问:“这是?”
“噢…”王九龙扫了一眼,一边给自个儿穿上衣服一边道:“医女。”
“她师父是天津城的军医,要不是人家给我拔了匕首,这会儿你可就见不着我了!”
他说着,眉眼里莫名生出几分得意来。看着让人觉着好笑,明明是赞许人家师父医术的话,怎么就说出了一股英雄豪迈的味儿来。
周九良一如既往的白眼瘪嘴,含笑鄙夷又是讽,道:“人家师父救你,你把人徒弟带进京做什么!”
“我这才伤了几天!”王九龙凶了一句,复而按住了胸口,似乎因为吼声而撕扯到了伤口。
“人家医女,大夫怕我路上颠簸别加重了伤,所以才让徒弟一路照顾的!”
这一口气,差点儿没喘上来。
“那你回来了,不得让人给送回去。”周九良端起茶盏,吹了吹,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
“有你这样儿的吗。”张九龄的笑意透着字眼儿从屏风后走了进来。
一看就是刚下课来的。
“人家这趟,可就不走了。”张九龄笑着。
咱们这周爷得是多不待见姑娘啊,旁人听了都是说好好谢谢人家姑娘的,怎么上这来,转头就给人家送回去了。
“怎么?”周九良放下茶盏,有些疑惑。
倒不是他不待见人家,只是书院这么多师兄弟吵闹起来他都觉得烦,再加上姑娘,实在是太烦心了;他只想当个闲人,不开教的时候在家呆着,让孟哥给做好吃的。
“她是老秦的师妹。”张九龄一撩袍子,往床榻边儿一坐,查看着王九龙肩背手臂的伤口;轻轻挑开了白色亵衣,生怕一不小心给他碰伤口上。
“哎呦喂,刚给穿上…”王九龙嘴里抱怨着,微微直起了身子,不靠着被褥就能让他看见后背了。
“诶,接着说啊。”周九良在一旁念叨着,搬着小板凳又往前蹭了两步。
“老秦啥时候有妹子了~”
看那一脸好奇的八卦样,一点儿平日里德云小先生的气魄都没有。
“老秦从前学武,俩人拜的同一位师傅。”
张九龄给边给这亵衣打上结,边道:“只是也没学多长时间。”
“那也不是正经过门的师父,是找武行的一位师傅学的,不是没学多久吗?”王九龙插了句话,想起几年前和老秦一块儿去辫儿哥的军营里练两手,两人还说起这事儿来着。
“年纪小呗,哪里懂。”张九龄笑得有些憨,随手剥了颗核桃,道:“武行师傅也不是个个儿都有能耐。”
听到这,周九良也算是听明白了:老秦小时候想学武,找过武行的师傅,正好这姑娘也去学了,觉着这师傅没什么能耐也就没接着往后学。
后来怎么样不要紧,总归这俩人是认识的,也勉强算是个师兄妹吧。
“你们都知道啊…”周九良瘪了瘪嘴有些不高兴了,觉着这人人都知道的事儿怎么就他不知道了呢。
烦人。
你说咱们周爷啊,除了堂主之外,对别的师兄弟都是一副小姑娘似得的。谁见了都没法把外头说的,冷傲孤僻不爱理人的小先生想一块儿去。
老秦从前也这样儿,师兄弟几个玩闹起来没个谱儿,虽然稚气傻气但总还是自在快意的。
如今,或许都是长大了吧。
那名医女来清宵阁看他的时候,也觉得都快不认识他了。
不是那种多年不见的疏离。
更不是脱稚成熟的陌生。
就是,感觉变了一个人。
“师兄。”她喊。
秦霄贤看着她,皱了皱眉似乎没想起来是谁;也对,两人认识的时候是在武行,年纪都还小,也没有太深的交情。
当年她身体不好,父母才送她去学两招强身;尽管后来不到半年就弃了武,但她仍旧觉得没有白学一场。
认识了一个很好的人。
好几年了吧。
她说:“天津城,胜南武馆。”
弃武学医的徐晓雨。
“噢。”他似乎想起来了,扯着嘴角笑了笑,很淡漠也很平静。
没有情绪。
从前的他不是这样子。
徐晓雨安静地站了会儿,目光扫过阁楼四处;墙上挂满了画儿,画的景儿都不同。
这春秋四季里的人儿,却都是同一个。
徐晓雨似乎又明白了什么。
他开口:“有事吗?”
作为医女自然就是看病的,看过了王九龙,高先生嘱咐着她来清宵阁看看他,听说是食少无眠,身子越来越弱。
徐晓雨想过很多次,俩人再见时会是怎样的一副场景,他会说怎样的话。会和从前一样,笑得痞里痞气地:你叫什么名字?
亦或者,问她为何进京。
徐晓雨垂下眼,笑容里有些无可奈何的滋味儿;道:“来见个人。”
真是答非所问啊。
老秦没说话,趴在窗边儿,远远能看见从七堂前院里冒尖儿的桐树叶儿,有些呆。
“你呢?”徐晓雨笑着,向他走了一步,闻到了他衣料上带着雨水气息的花香。
“你什么时候去见你想见的人。”
徐晓雨看着他的背影,觉得这身黑袍很凉,又觉得很暖。
阁楼下传来些唱音,是几个少爷们练着学理;闲来无事,照着戏文里唱两句。
从前陶阳也总唱。
听这词,唱得的是个生离死别的悲戏。唱得也好,字正腔圆,流畅抒情;听着就让人觉得心口一酸。
听书客心伤,书中人心死。
———————————————
“见不到了。”
书上所说,太过轻巧。
第一百四十八章 盛京余家
六月天本该是舒爽的,天儿还未全热也没有春寒,百花齐放,正是好风景。可今年得六月却热得快,早早儿就穿上了夏衣,书院里好几个少爷也得了暑病,连日里都无精打采的,蔫了大半。
王九龙的伤不能见热,生怕暑气让伤口化脓,这几日都在清宵阁住着。
阁楼背阳,不见热,寝屋里也舒爽凉快,还省了不少冰块儿镇凉。
堂主昨儿匆忙来看过他们,这两日都忙一直也没能放的下心,看了也好放心些出门去。这不,天才刚蒙亮就带上周九良开教去了。
张九龄一下课就来了,扯着衣领散热,整个衣背都湿透了。一进门就脱了外套,随手丢给了小厮,快步上楼。
那两人正坐在临窗的竹椅上,品茗赏花。秦霄贤眼前有一幅笔墨,张九龄一把捞起了茶盏就喝了起来,目光扫至几笔淡墨青花。
他已经很久没有动笔了。
咱们楠爷正半躺在长竹椅上纳凉,两指捻起一串儿小五颗的葡萄,吃的正舒心。
“诶我说,二位这小日子也过得太好了。”
张九龄一撩袍子,坐在一边儿调侃着。
他是个极聪明的人,倒是和名字一样九转玲珑,只是长得稚嫩又黑不溜秋的,让人看了就想乐,没有肃气。
师兄弟之间,有什么好装蒜的。
“你要想歇着,你也照我这一身儿去来几下子啊你。”王九龙白了他一眼,叨念着,动作缓慢而别扭地轻轻转个身来躺着。
这一身的伤痛何止一句万幸。
“看你!”张九龄笑着,话是这么说,仍旧是身体力行地打了嘴皮子;扶着咱们楠爷转了身,这才又坐了下来。
张九龄坐在他身边儿,执起蒲扇给他扇着。
王九龙皱着眉,看着难受极了;感觉这浑身上下就没一块儿好地,动也动不得难受的不得了。
“哎呦喂…”
听着咱楠爷侧躺着哀嚎。
“憋屈死我了!”
秦霄贤喝了口茶,道:“快好了吧。”
伤口快要愈合结痂的时候就是会格外难受痛痒一些;除去他身上的箭伤与心口处的短匕刺口,其他都是这皮外伤,这两日眼看要愈合了,正逢盛夏也难怪他难受。
“手臂上这些都涂了药,不难受了。”王九龙挪了挪位置,又换了一边儿来躺。
“就是这几处伤得重的,也不结痂,夜里疼得我都睡不下。”
秦霄贤微微皱了眉,似乎也没想明白怎么个回事儿,总归他也不是学医的。
“让你别乱吃东西!”张九龄说着,眉眼里有些无可奈何的责怪:“都说了忌口忌口,那个医女不是交代了吗!”
一天天,嘴巴就没见停!
“你知道她说什么嘛!”王九龙一气,转过去身儿刚要理论一番,扯到了伤口又是一疼:“哎呦!”
“说什么不吃辛辣酒水,这也就算了,怎么还不给吃点儿瓜果啊!”
一天天的,看得死紧,什么都看着不让他吃!咱们楠爷现在吃点儿东西都得躲着点徐晓雨,生怕这位女大夫啰嗦。
“我都热死了都!”
话是这么说,少爷们还是挺谢谢这位徐姑娘的。
看这堂堂七尺男儿,侧躺在竹椅上抱怨得像个孩子。
“瓜果爽口不假,但极易积冷,不利于伤口恢复。”
张九龄正笑着,这嘲笑的话还没说出口,楼梯口就传来了女声儿。
听这正经严肃,不容置疑的语气,出了医者谁能有这心思。
“诶,徐姑娘来啦。”张九龄招呼着。
不知为何,总觉得这么一句招呼透着星点儿笑意,显得有些故意。
秦霄贤仍旧看着窗外,似乎定住了神儿。
徐晓雨端着药碗上来,搁在了桌案边儿上,正好三碗。
“煮了些解暑的药汤,都一块喝些吧。”
徐晓雨放下托盘,单拿出一碗;闻着味儿就知道,这碗是楠爷的。
“我怎么觉得这药喝下去也没见好啊。”
王九龙看了看药碗,满眼不乐意。
“少来这套!”张九龄笑着,把药碗还送得近了些,嘲笑着:“这大人了,喝点药还磨磨唧唧的!”
徐晓雨蹙眉,有些欲言又止。
道:“等喝了药,我给您换纱布吧。”
“不用忙活!”王九龙客气地笑着,冲张九龄还白了一眼;转头道:“这小黑子会帮我换的,你尽管去忙。”
这两日都是张九龄帮忙换药的,徐晓雨才没盯着病情。
“我…”徐晓雨话一出口,又忍了下来。
“怎么了?”咱们楠爷正笑闹着,压根就没注意这姑娘说了什么;张九龄眼尖儿一下就瞥见了,赶忙问:“徐姑娘,有话就说。”
“噢…也,也没什么。”徐晓雨默了默,觉着还是得说:“楠少爷伤得不轻,还得时时查看,药方也好做修改。”
“人家说的对!”张九龄抬手就往他腿上拍了下,道:“赶紧让人家给你看看!”
让医女进京可不是来玩儿的,可不就是照顾您这位大爷了嘛。
不是说喝了药嘛,咋就说看就看!王九龙嘟囔着,白了张九龄一眼;想想真是半辈子的白眼都是为这黑子翻的。
正说着,张九龄就扶他慢慢儿坐了起来,轻手轻脚地给他脱了薄薄的一层夏衣,里头的纱布不知何时又溢出了血来。
徐晓雨上前,看着纱布上的血色微有不同,一下就皱了眉。
纱布褪下,血腥味儿围绕鼻尖儿。
血肉模糊,伤口四周的血液浓稠,更像是皮肉渣;血色不艳不鲜,浓重得有些乌。
不说徐晓雨,连带着张九龄都愣住了,声音有些颤:“怎么回事儿!昨晚还好好的…”
昨晚帮他换药,虽然仍旧不见好,血肉模糊不假但好歹血色纯正;他虽不懂医,但也是拉弓挥剑过的,这伤口意味着什么,一眼便知。
徐晓雨当下就上前诊脉;拿出针包儿,刺进了几个穴位,再仔仔细细地查看了另几处的伤口。
最后,皱眉咬唇。
像是有些棘手。
“怎么样了,徐姑娘!”张九龄有些不安,急急开口问着。
“伤口恶化了。”徐晓雨退了几步,行礼致歉:“怪我这两日疏忽了!盛京热得蹊跷,我这两日都去城外义诊,这…这是…”
嗓子眼儿里的不安与歉意透着字眼儿溢满了屋,她止住了话,不敢再说。
“不…”
张九龄只觉得身子一软,若不是坐在椅上一准儿要跌倒在地的;只顾喃喃自语。
盛京去年的时疫留下了祸根,百姓身子都有些弱;当时有些被染的山林畜牧没有被抓,过了年,猎人们都做起了生意,野兔也能温饱,京郊已经有人病了。
虽然不像去年的疫病来的凶猛,但也伤及性命。万幸的是不会传染,这次也被发现及时,就那么几个猎人染了病。
畜牧染病的少,又隔了这么大半年,一准儿没有去年可怕。但这猎人以猎为生,自然是吃得多,这盛夏气候一变,吃了瓜果,当下就诱发了病。
这些事儿,德云的人不可能不知道。
王九龙愣住了神,有些难以相信,捂着伤口,气息不稳:“我…我昨儿就吃了一口鹿肉,我…”
他是真没想到。
那可是皇家猎场打出来的。
“时疫是去年的,难民进京难免让野畜染上了。野畜相生相克,互以为食,大半年过来虽然没有疫病那么厉害,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啊!”
徐晓雨话里透着一些责怪。
“旁人身子骨好,吃点儿也不打紧。”徐晓雨握紧了衣角,不满道:“您这伤才几天,怎么能乱吃东西呢!”
“不是说这些的时候。”秦霄贤在一旁一下就严肃起来,眉眼里都是担忧:“有诊治的法子吗?”
说别的都没用,如今性命要紧;等大楠好了,要想讲道理什么的,打一顿就好了。
“有…是有…”徐晓雨犹豫着。
“说!”张九龄一听那句有,眼里都放了光出来;见徐晓雨这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实在是急得不行。
“我先开个方子,压住病情。”她起身,走到桌案边儿正要执笔写药。
目光一扫,这宣纸一张,青墨渲染,上头的姑娘树下静立,虽然轮廓还未画完,但仍能看得出一股灵动。
倒不是画儿得有多好,只是这落笔情深,看着人心头一颤。
不多做停留,她避开了那画儿,拿出了底下的白纸,动手写着。
边道:“要想痊愈,有一味药还得费心去找,实在是难得。”
“什么药?”张九龄追问。
“你别着急。”这时候,咱们稚嫩傻气的楠爷反而冷静了下来;从没想过有一天他重病,还得安慰旁人。
“你让人写好药方,别吓…”
一句话没说完,张九龄张口就吼了一句:“你给我闭嘴!一天天儿,正事儿没有就会祸害你自个儿了!”
“你要是死了怎么办!”
“白瞎老子亲自去接你回家!”
他吼得凶,正是气得不行的时候;王九龙看着他,莫名生出一点内疚来,不像往常一样理直气壮地顶嘴打闹,就这么安安静静地。
死?
师父教过:人固有一死。
泰山鸿毛,都是亲者痛,仇者快。
“南境连枝山上的最后一颗药树,五年一生,九龙草。”徐晓雨道。
“九龙草。”这是一株活在传说里的药草,因为太稀有,每年都被卖得价值连城。他们自然知道,连皇宫也不见多有。
“我去找辫儿哥!”张九龄腾地一下就站了起来,抬脚就要下楼去。
辫儿哥是王爷,他能进宫找陛下。
或许,可能,八成,宫里有…
秦霄贤长手一伸,一把就拽住了他;张九龄回过头,一脸的不知所措。
他乱了。
“余府。”秦霄贤道。
————————————————
盛京余家,货通天下。
第一百四十九章 余愿
余家以商发家,不做寻常生意;多年贯通南北数国,往来商贸货路不计其数,但凡是在南境十九州谈生意,说起余家无人不晓。
九龙草确实稀有,旁人自然不好找;真要是漫天下去寻,等找到,这人也死透了。
余家奇珍异宝数之不尽,珍稀药材更是应有尽有,九龙草就有三株。只不过这东西寻常人用不上,也很少有人会花大钱来买,就算有也不一定能打听到余家。
堂主领着九良回来时,赶上外院来了一批新学子应考,堂主陪同几位先生一块儿考量,忙得不见人影。
今儿午饭时没见着九良,想起他一早说要去看大楠和老秦,总不会一块儿留在清宵阁了吧。
堂主正想着,带上小厮往清宵阁去,一路上念念叨叨的。
都是些小屁孩儿,连自个儿都照顾不好还想着照顾别人。看看这一个个伤病的样子,不知道好好修养还凑在一块儿胡闹,他这当师哥的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说了那群臭小子也不见得听话。
小厮跟在堂主身后,几番欲言又止,支支吾吾的。
“有话就说!”堂主道,说起话来眉飞色舞的:“爷还能吃了你啊?”
小厮支吾了半天,这才说了周九良从清宵阁出来之后就去了余府了。
余家不待见德云书院的少爷们,谁去都不顶用,昨儿张九龄和老秦在余府门前等了一天也没见到个当家人出来说句话。
余家人心里头别扭什么大伙儿都知道,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所以即便知道周九良去了一定讨不了好,为了王九龙,也要去试一试才行。
堂主快马赶到余家时,周九良跪在大门前,脸色微青,看着一定是跪得时辰不短了。
张九龄和老秦正拍着门,与小厮说了又说,就是不放人进宅。
“九良!”堂主几步小跑到他身边儿,扶住了他的肩膀。
“孟哥?”周九良一抬头,像是孩子见了家大人,一下委屈难受得就瘪了嘴。
不是觉得跪得委屈,也不是觉得让人拒之门外而心里憋屈;大楠的伤不能再耽误,这两日恶化得快,伤口皮肉有些腐烂,血液浓稠得吓人。
他害了余荌,如今也害了大楠。
堂主看着他,咬着唇,看向余府辉煌的大门;撩袍屈膝跪得笔直。
两人相视一眼,不再多言。
小厮被烦得不行了,进去通禀了好几次。
这府外的看热闹的百姓围得越来越多;余家本就临近闹市,这几位爷也不是寻常人,拉一个出来在盛京都是叫得响的,就这么跪在这儿,半天了也没见主人出来,这传出去名声儿也不好听啊。
日头正当空,六月的大太阳晒得人有些脑袋发昏,几个少爷的衣裳也早早被汗水浸湿。
昨儿个张九龄和秦霄贤就来过一回,今儿又多了两个,一大早就来,这外头人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午时的日头正缓缓偏过,余府的大门终于拉开了冷漠。
夫人身后跟着几个小厮与侍女,站在跪地的周九良与孟鹤堂面前,冷漠得有些居高临下。
“我余家是积了什么德,请几位少爷行次大礼啊。”夫人目视前方,冷漠疏离。
“夫人,我们是来求药的。”跪了大半天,一口水也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