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云社]大德云-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鹤堂,出剑应战。
这林中本就腥风血雨,多一两个不算多,少一两个也不算少。
两人对峙时,密林外一紫金盔甲领兵快马扬鞭而来,玄甲骑金戈铁甲里应外合。
这一战,大获全胜。
堂主放下刀剑时,脸上手上盔甲上都沾满鲜血,旁人的自个儿的都分不清了。
从射出剑那一瞬,他就咬紧了牙关撑到了得胜后;直到,士兵把那两个相拥的人抬到了他面前。
“孟哥儿…”刘筱亭站在他身边儿,看着尸身眼泪成珠地打在地面儿上;后头的话哽在了嗓子眼儿。
士兵尝试过分开这两人,可惜这怀抱太紧,怎么都分不开来。穿透两人心口的羽箭也被拔了下来,伤处还未干涸,源源不断地往外淌血。
除了那只穿膛而过的羽箭,玉溪身上没有半点儿伤口;甚至衣裙上也不沾半点血迹,就躺在他怀里,安安静静地。
他一定很心疼吧。
嘭!
盔甲落地,摔打扬灰。
堂主跪倒在地,垂首低眸看不清神色;肩头微微颤抖,双手无力地垂放在身旁。
————————————
“我知道,你孟鹤堂…”
“绝不后提。”
————————————
军医验了尸身,记录在案。
堂主亲自给老秦换了衣裳,将两人十指相握,同棺而眠。
一切尘埃落定,西北也大雪纷飞。
堂主不愿多做停留,收拾了蛮族叛党,安顿了死伤的兵士,前后不过两日,这班师回京的令就下了。
回京的前一日,蛮族大王子带着谢礼进了秣陵城。
书房里见到孟鹤堂时,他着实吓了一跳;明明打了胜战也没有过多的死伤,人也没有受重伤,怎么几日光景就憔悴了一圈。
“孟大人辛苦了。”
“职责所在。”堂主收下书信放进暗阁,咳了两声,道:“密信,在下会亲自送进宫,王子放心。”
“这是自然的。”蛮族王子笑了笑,有些生硬地用天朝礼拱手致谢。
两人正说着,门外传来声响。
“孟鹤堂!”
“老孟啊…”
这人没到,声儿就先穿屋绕梁了;听这中气十足的叫喊,堂主喝了口茶,冲王子点头笑了笑,算是示意放心。
那人推门而入。
神采英拔,高大魁梧;一眼过去人高马大却不让人觉得五大三粗,眉眼里有一股子英气与学识。
大王子似乎认得他,歪着脑袋仔细想了想。——那日身穿紫金盔甲,领兵来助的人。
这是个习文识武的人才。
“这位将军就是那日与您里应外合,清缴叛军的人吧。”
这刚进屋的人还没等说话,大王子就赶着开了口,眼里亮着光。
“噢,是啊。”堂主客气地笑着,看着倦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是我师哥,从前一直在镇守西城。”
按着规矩就算引荐也该是先向客人说明;堂主五指合并,平掌一侧,向师哥道:“这位阿瓦族首领的长子。”
“原来是大王子,幸会。”
拱手成礼,气不输人。
“多礼了。”大王子笑道,抬手随意挥了挥;这汉人礼数就是多,他自然就是客随主便了。
“有幸认识,请教大名。”
听听这论调,都快赶上汉人了;果然这些年和汉人没白打交道。
“您客气!”
“我姓阎,名鹤翔。”
第一百七十五章 子不教母之错
堂主凯旋回京时已是隆冬时节,大雪纷飞,银霜覆甲。
德云书院的少爷们都来了,少爷与陶阳身着白衣外披黑纱站在最前头。
这是亲人丧礼的衣袍。
风卷衣裳雪染鬓,他们站在城头等着兄弟归来,风华依旧却不见意气风发。
书里常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盛京城里死过许多的人,却不是人人都与他们相关;“死”这样沉重词,他们只是听过叹过,沉默着。
直到有一天,身边同着一块儿玩闹嬉笑的人,一块儿饮酒风流的人,不在了。
如梦惊醒。
可这不是梦,是真真切切的失去与无措;甚至还来不及反应,只闻着那桐花又盛,醇酒正浓,风扬一束香,故人长笑去。
风雪寒,尸不腐,恍若昨日眠未起。
秦夫人没有给孩子准备寿衣,而是亲自给玉溪梳洗画眉,换上了孩子房中那身一直细细珍藏的喜袍。
正给秦霄贤换上喜袍时,胸衣处掉落下一锦囊,一直也没人去看。
只觉得他既随身带着,也该随他而去。
——————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
“欢娱在今夕…”秦夫人看着手中锦囊,喃喃低语。
青丝为绳,交错相织。
可惜了,今夕不见璧人欢娱,子孙绕膝。
夫人一向是疼爱孩子的,从小就宠着疼着,仔细教养着;不求富贵显赫,但求平安喜乐。
要他万事顺意,一声潇洒肆意就好。
到头来,这孩子不管不顾地一心求死,倒是真顺心随意了。
夫人红着眼,强忍着不在孩子面前掉下泪来,只是抬手在孩子冰冷且毫无气息的脸上抚了抚。
“是娘错了。”
“该打你骂你,要你向大林那几个一样儿,懂得敬孝师长,委曲求全。”
苟活一生,强颜欢笑。
这一身心心念念的喜袍终于是见你二人同穿,愿执子之手,来生偕老。
堂主只在灵堂下跪着,看着地面儿怔怔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安静失神儿地掉眼泪。
师兄弟几人都陪着一块儿,无人劝慰,无人哭喊,无人离去。
节哀顺变。
本是人死不能复生,字字如针,穿心刺肤也无人感同身受。
他们都是一起长大的,陪着彼此走过了许多年头;喝了不少的酒,赏过了许多场春华秋实,今年隆冬大雪,月寒心寒酒也寒。
夫人没有责怪他们任何人,只是沉默着给孩子换了衣服,再将两人十指相扣,同棺而眠。
都是相貌极好的孩子,上了妆看着更是红润喜庆了许多。
————————————————
“你这娃儿,一天天消停过没有?”
“我哪儿不消停了?”
“早些成亲,给娘生个大胖小子。”
“我看上了小师妹,等过了七夕就劳烦您去提亲!”
“怎么非要过了七夕?”
“我想亲自和她说。”
————————————————
“娘,我要去榕城了,您把礼备着啊!等我回来咱就上门抢媳妇儿去!”
“混小子,抢谁媳妇儿!”
“我媳妇儿啊。”
“别害人姑娘,得明媒正娶!”
“知道了!”
————————————————
“旋儿,听娘的话好不好?”
“娘,她怎么就不在了呢?”
“你吃点东西好不好。”
“她说过要嫁给我。”
————————————————
“旋儿,今年生辰你…”
“不过了。娘,我想和玉溪成亲,就生辰后。”
“好,你想好了就成。”
————————————————
“旋儿,旋儿…”
“旋儿,快好起来,别让娘担心。”
“娘,我好想她。”
“你听着,咱们老秦家没有孬种!我儿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会做那种蠢人才做的傻事!”
“你看,桐花又开了…”
——————————————
“起来吧。”夫人看着堂下的孩子们,知晓这一跪不是给秦霄贤的,是给她。
为国为君的无奈,为情为义的自责。
“他自个儿选的。”
耳边恍惚又响起了他在清宵阁泣不成声的哽咽,撕心裂肺且不知所措的模样儿:娘我对不起她,没随她而去,苟活于世。我对不起您,只想随她而去,负您养育。
———————————————
“父母师长,六亲眷属都不及你。”
第一百七十六章 酒沉方闻香
算算日子,杨九临产的日子在面前,逃不过十一月底,最多就是十二月初。
盛京没什么要紧事儿,除去老秦,孩子们也都好好地回来了。
夫人心里头一直挂念着杨九的肚子,总归在盛京呆着也是吃不好睡不安,眼看临产的日子越来越近,夫人这两日连饭都没吃几口,只在院子里来回踱步,看着初雪心烦意乱。
二爷见到自个儿姐姐时,是在十一月中旬的一日午后。
天津城正好雪停,暖阳撒了一层薄薄的光在树梢儿,穿透枝桠落在廊下。
小厮小跑进院儿,喊着:爷!爷!夫人来了,快看!夫人来了!
二爷正扶着杨九在屋里走动着,这肚子大得让她坐站躺都是一般的不舒服。
“喊什么!”二爷骂了句。
来就来呗,母亲每日都来院子里的;儿媳妇儿有孕,当婆母的还能不高兴吗?日日都是要看上几回,吃穿物什都是仔细安排着的。
看看,比他这亲儿子都娇贵。
“爷…”小厮方方站定,正喘着气儿还没顺匀过来。
外头就一阵儿脚步声,伴随着一声叫喊。
“小辫儿!”
叫喊是急切的,里头呆着一股子期盼与欢喜,还有风雪寒得牙齿打架。
二爷一愣,与杨九对视一眼。
“姐姐!”二爷上前两步,正好就在门处与夫人撞了个当面儿。
“您怎么来了啊!”
杨九扶着肚子站了起来,夫人原本张口要说的话给咽了回去,推开小辫儿,径直越过他而进屋来扶住了杨九。
“哎呦,瞧瞧啊。”夫人拦着杨九的腰身儿,抬手在她腹部上轻柔地抚了两下,笑得见齿不见眼,道:“都这么大了,一定是个胖娃娃!”
“姐姐!”云磊无奈地抚了抚眉心,不知该对这尚未出生的孩儿吃醋。
“您倒是说一声儿啊!”
好家伙,进来就把娃儿他爹给推开了。
“说什么说!”夫人横了他一眼,扶着杨九坐下;气道:“我还不能来了啊!”
“哎呀…”
“您明知道我不是这意思!”
“师娘。”杨九笑了起来,听着话啊,再不开口可就等着看咱爷们儿挨骂了。
“天寒地冻的,您怎么来了?”
“我这…”夫人坐下,握着杨九手满心期盼与关心终于是落定了:“我这不是念着你吗!算算日子也快生了,我要不来,等见着孩子可不就等明年了!”
“阿…”杨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这眉眼里的笑意属实是遮挡不住。
也有那些个不怕死的。
“姐姐啊,哈哈…”
“您至于吗,我这不是两三日就送信回京吗,有什么可不放心的。”
“把嘴给我闭上!”夫人一把拉过二爷,毫不留情地往胳膊上一掐,骂道。
“诶诶诶!疼啊…”
“你小子,还有脸说!”夫人正气恼着,这么些日子可算逮着他了。
“你那传的什么信?写的全是吃吃喝喝,肚子大了,要不就是天凉了。半点儿没和孩子有关系的!”
“那他没出生我怎么说呐!”二爷一偏身躲了起来,揉着耳朵委屈巴巴又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就不知道说说胎动了没有?每日里的动静,小九爱吃什么,夜里吃的可都是娃儿闹着想吃的!”夫人指着骂了又骂,满眼的恨铁不成钢。
“师娘~”杨九握住了夫人的手,话音儿里带着颤,分明就是忍着笑意。
“他那里懂这些,您消消气儿。”
“你可得上心了啊。”转过头来对着杨九,这声儿一下就柔和了起来,温和得恍如两人。
两人亲如母女,聊起来也是没完没了的,反倒是二爷这老爷们儿站在一旁干看着,除去孩子气的委屈更多的还是温和的笑意。
这冬日雪重,唯有情意温浓。
有时候成长就是一瞬时的事儿,叫你看明了世间残酷。可安静下来好好过起小日子,这世间,除了生死再没有什么残酷是过不去的了。
院子里的灯火,暖阁里的青炉;身旁的爱人,桌上的饭菜,都是这世间残酷以外且胜过万分的东西。
十指相扣,隆冬如春。
人统御天下,不同于林间畜生就是因为有情意也懂情意;任这世间残酷九分也仍旧喜爱美好一分,接受残酷而不是变得残酷,生而温暖。
回想当年,少爷说那一句,师父我怕冷。
何其有幸,怀抱挚爱。
夫人也如同娘亲一般看着孩子们从牙牙学语到如今成家立业,眼下还能让她等着孩子们的孩子出生,这心里头除去感动更多的也是感慨。
都说岁月催人老,且闻酒沉醇更香。
经过年华老去,走过岁月无情,看过世间冷暖,这一生才算不虚此行。
年少只知酒醇,鬓角染霜才品得出这浓酒二三两,火候有几分。
第一百七十七章 生平无憾事
堂主回京后论功行赏,刘筱亭一跟人儿都榜上有名,连升了几级。
只是这一回凯旋而归却也不见半点欢喜,那汗血宝马曾是他兄弟几人策马同行,那白羽黑箭本该杀敌卫民但偏偏穿透了他兄弟的胸膛。
堂主请了辞,向陛下告罪说是自个儿才疏学浅,有心无力,还是当好个教书先生才是。
朝廷惜才但不勉强,陛下留了奏章不过半日,旨意就下来了。赏赐了不少东西,除了官职。
孟鹤堂的才能他看在眼里,所能为朝廷效力自然君王之幸,只是留人不留心,徒费心力之事。
陛下眼中的孟鹤堂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家国大义于心,更不是优柔寡断之辈。可惜便可惜在一点,心软。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更忌儿女情长。
不说战争,这人活着就必定会有牺牲有遗憾;哪里寻得个十全十美,尽随心意的事儿来。何况身为主帅,大敌当前最忌心有顾虑,恻隐不忍,一人动则三军摇。
他不会做错事儿,更不会选错人;每一个决定归于大义而言,他都是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国之栋梁。
但他过不了自个儿的这一关,心病无药医。
说得起他胸怀家国,不畏凡俗情困,不做妇人之仁;往私了说,他就是冷血无情,宛如冰木不融不化。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他抱着行礼住进了七堂,时不时上后山去喝两口。如今这桐树长得可越是好了,兴许是因为这底下埋着一对儿终成眷属的璧人吧;眼泪早早流干了,剩下一方故事没入黄土,盛开如花。
有时他也去书房听师父讲两句,听不听得进先不说,单是听着,他便觉得心安。
师长尚在,仍可做少年。
师父会放下书,拉上他喝两杯;矮桌边儿上会有一笼小炉,银碳烧红碎裂作响,煮茶烟袅袅。
“这事不怪你。”师父说。
“不。”他摇了摇头,目光搁在眼下瓷杯里正缠绵缭绕升起的热气,道:“我只是不懂,为什么。”
那天,他原本以为老秦是因为怕下不了手而躲开了,却不曾想是为了同死。
那天,他原本以为余荌会哭着说起爹娘安危,却不曾想她含笑自若,横颈自杀。
每个人都清楚明白地走着自己的路,有选择也必定有牺牲,但只要是对的,这一切就是美好的。
可过了这么久,他从最初的想不明到如今的心不定;夜里望着窗外的明月总反问自个儿一句,当真对了吗?
他也是众生中的一个,没有分别与例外,所做所选无一有错,样样都是为了家国师长无半点私心。
可是,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儿。
师父给他续上茶,他收回神儿规矩抬手一拱,端杯接茶。
指腹正暖。
“你只是做了你该做的事。”师父说着,眉眼里有些沉重,看着窗外落雪感觉岁月匆匆。
恍惚昨日大雪,孩子们尚在玩闹;今儿一晃眼,都长大了。
“他们也只是选了自己想选的而已。”
人生于世便是要选择的,选择吃什么,选择穿什么,选择安逸或上进,选择沉默或低语;有些人选了自个儿觉得重要的,有些人选了自个儿喜欢的。
谁都没有错,也没有谁能去指责谁。
“师父…”
他低下头,不知是雾气腾腾惹眼朦还是心头酸涩湿了眸;一滴泪打从眼瞳摔落,掉进瓷杯,融进香茶。
“我做的这些都是为了什么。”
“为了赤子之心,为了家国大义。”师父说着,皱着眉把袖口里的帕子给推了过去;看着这打小心软的小哭包。
这都说心软的人狠起来也是真狠,他自然不会犹豫也断不会优柔寡断;可这一转身,刺进别人胸膛的箭矢就扎进了他的心口,此生难愈。
“那天,我要是知道老秦他…”
“那也改变不了什么。”师父打断了他的话,折扇轻启:“三军将士,边境百姓,人人都有父母妻儿,人人都不该死。”
说该不该的,谁都不该;说想不想的,谁都想活。
一人犯错能一人担着已经是万幸了,不牵连九族已经天老爷慈悲;想想因为这场战争,明里暗里死了多少人?总要有一只箭来结束。
“师父,我一直想着有一日能喝上他们的喜酒。”他有些怔,像是回想起从前收到喜帖时,那人欢喜模样。
“人活着就是因为有有所缺憾而更是珍重。”
“好孩子,啊。”
————————————————
人因为遗憾而美好。
“那我不要美好了。”
第一百七十八章 父慈子孝
十二月初,十日大雪。
天津满城覆雪不见青绿,往年就是下雪也不会连着十天盛雪封城,原本以为这场雪得下到年后,大伙儿都备齐了冬货迎这一场隆冬大雪。
第十二日晨,雪停阳升,扫过屋檐上的霜雪时映照了一重光亮。
杨九腹痛。
医女守榻,婆子侍奉,大夫屏风外头侯着。
午后雪融,暖阳穿云照青瓦。
侍女进进出出,铜盆热水换了一盆又一盆,血沉得像他们大婚时的正色喜袍。
阳光穿过枝桠透过窗纸散在内室地上,一层绒光温暖。
婴儿啼。
侍女送进了几身干净衣裳,产婆擦拭了血迹,洗净了手才转身儿出了屋。
“听!”夫人们都在屋外等着,听着孩儿啼哭的声儿,这悬着的心终是放了下来。
“生了!生了!”
二爷坐在一旁,虽然沉默,但细看那掌心一松,里头细汗终是止了。
三名婆子行了礼,眉开眼笑:“给王爷道贺,龙凤双喜啊!”
“什么!”没等二爷说话,夫人一下就站了起来,仔细询着自个儿没听错:“是龙凤胎啊!”
“快快快!赶紧给王妃熬参汤补着去!”云夫人最先回过神儿来,心下高兴得不得了,拉上咱师娘就往里进了。
二爷舒了一口气儿,怔愣中带着稚气的笑意,像是没回过神儿又像是高兴地愣了神儿;转身有些跌撞地往里屋去。
杨九累坏了,额上尽是细密的汗珠,嘴角儿微白,有些昏昏欲睡;眼皮子重得很,一个劲儿往边儿上看。
二爷握着她的手,看她嘴角儿动了动,道:“孩子好的很,裹暖了就抱过来。”
杨九扯扯嘴角儿像是安心,眼皮一扣就昏睡了过去。
“九馕!”二爷一急,张嘴就喊了起来。
“把嘴闭上!”夫人低声儿一吼,骂道:“这是累坏了这是,你别吵!让她歇会儿。”
“吓我一跳…”二爷嘟囔着,眉眼里有些无辜的委屈。
这家里头看着是容不下他了。
想当初他也是手心里捧着的娃儿啊,唉,风光不再,风光不再啊。
这刚生产也不敢开窗,这霜重雪浓的,生怕一个不当心就让杨九受了寒;用丝巾轻扫了两下子散了散床榻边儿的血腥味儿,产婆抱着孩子过来。
浑身都红扑扑的,小脸儿有些皱,小手攥得紧紧的。
母亲和师娘可高兴坏了,一人一个抱着心疼,止不住的笑意。
“看眉眼,长大了也一定玉树临风的!”
“小九白,这俩都随孩子娘了,一看也是个白嫩的!”
两人一言一语,怀里的宝贝儿是越看越叫人欢喜,这都心疼不过来了。
二爷这刚站起来,想看这个儿又让姐姐背过身去了,想看那个儿又让母亲抱着和姐姐夸起来了;转了两圈儿是一眼也没瞧见。
“哎呀!”爷们一跺脚,道:“您二位能不能歇歇啊!我这当爹的是一眼没瞧见啊!”
“给我闭嘴!”母亲一斥,抱着娃娃还退了一步,眉眼里满是嫌弃。
没等二爷反应过来,这头姐姐又是一脚踢在了他腿上,一个白眼就是横啊。
爷们这下可委屈了,瞪大了小眼睛满是不可置信。
这地位一下就摔落千丈啊这是!比他当年从毛领崖上摔的还碎啊,这么些年的情分就让这俩小屁孩儿给整没了!
“打不烂你!”姐姐哄着孩子,轻柔地拍着摇着,腾出一眼来给二爷:“再给你吓着孩子!”
嘴上这么说着吧,这还得是娃儿他爹不是?夫人抱着孩子走近,微微侧身,松松臂弯让怀里的宝儿露出个小脑袋来让他亲爹瞧瞧。
二爷正是委屈的时候,看着这小子就一脸不高兴,哼了一句:“红扑扑的,哪儿好看了!哼!”
“给我滚一边去!”姐姐一恼,又是狠狠地一脚。
要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