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金莲别样人生-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熙凤笑道:“娘娘的生辰好,早就有人说她命格贵重,入宫这几年,总算是熬出头了。”
  李纨说:“娘娘不但封妃,封号还是贤德二字,可见娘娘真是品行出众。”
  潘金莲说:“还不知道娘娘是如何高兴呢。”
  贾探春笑言:“太太昨日还正提起大姐姐,说不知如何了,今天就听见大姐姐的喜讯。”
  贾惜春道:“大姐姐品行出众,得此大恩倒是并不稀奇,难得的是正好赶到二老爷的生辰。”
  几人听了,都说:“可不是,这喜讯正好在今天,可不是娘娘的孝心让老天都感动了。”
  不说主子们是如何高兴了,就是宁国府和荣国府的丫鬟小厮婆子们,也都是欢欣雀跃、得意洋洋,觉得荣国府成了皇帝的亲家,自己便是做奴才的,也觉得脸上有光。
  好消息传得非常快,许多有来往的人家不等贾家去报喜,便派了人来道贺,便是一些素日没来往的人家,也都巴了过来。
  荣国府迎来送往,更是热闹非凡。
  次日一早,几人到贾母那里给贾母请安,就听贾母讲些天家气象的闲话。
  就听王熙凤处的平儿亲自来报信,说是贾琏和林黛玉明日便到了。
  贾母闻言,愈发高兴。
  果然,次日午间,就听说林黛玉回来了。几人便都道贾母那里去等她。
  过了不多时,就见一群婆子丫鬟簇拥着林黛玉来了,林黛玉出落得越发超逸了。
  贾母一见林黛玉,便将她搂到怀里,问了在扬州的琐事,才说起贾元春的喜事。
  林黛玉便又给贾母和王夫人道喜。
  贾母见跟着林黛玉的婆子却不是她的奶娘王嬷嬷了,且又多了两个眼生的丫鬟,便问:“这是谁,怎么不见你的奶妈了?”
  林黛玉便答道:“这是父亲的奶兄家的,原是我祖母的陪嫁丫鬟所生。王嬷嬷身体不好,到我来的时候,竟然起不来身,就先留在苏州了,便由林嬷嬷跟着我。这两个都是昔日母亲挑了服侍我的姐姐,都曾经在母亲身边服侍过的。实在不忍心让她们也留在苏州,便也带过来了。”
  林嬷嬷和红鸾、青雀便上前给贾母行礼请安。
  贾母因听说林嬷嬷是林如海的奶兄之妻,想来也是在林家颇有几分脸面的,就让琥珀将她扶了起来,还叫琥珀搬了凳子给她做。贾母见红鸾、青雀行礼说话都不错,又得知她们都服侍过贾敏,便没说什么。
  林嬷嬷谢了贾母,便侧着身子坐了,拿出了一叠子清单,“来之前,老爷吩咐过,虽然老太太是姑娘的外祖母,可姑娘毕竟姓林,断没有然外家替自己养女儿的规矩。这是老爷备下的银子,还请老太太收了,否则,姑娘也不好长久在这里住着。”
  这话,很明显,那意思就是,林黛玉可不是来打秋风的,她是来贾家借居,花的可是自己的银钱,可不是来蹭吃蹭喝的。
  贾母心中不悦,便沉了脸:“嬷嬷这是何意?难道我贾家还养不起一个外孙女了?”
  林嬷嬷的一大优点就是坚持不懈:“老太太慈爱,只是如今专门有那一起子小人,最是好盯着来往的亲眷。而且这是老爷安排的,奴婢也是奉命行事。”
  贾母只得当众接了林嬷嬷递过来的清单,说以后林黛玉的一应开支都从里面支取,并不用贾家的一文钱。
  在林府的时候,红鸾、青雀两人就将紫鹃和林黛玉给隔开了,只让她歇着,或做些杂事,紫鹃虽然有意接近林黛玉,奈何却没找到机会。如今,回了贾府,紫鹃便想着将两人排挤出去,可两人配合默契,还有个雪雁给两人打下手,林黛玉又习惯了两人的服侍,因此,这贴身服侍的活儿,紫鹃就没抢到手里过。有心向贾母告状,可那样就显得自己没本事,紫鹃姑娘郁闷了。
  林黛玉是个心细如发的,又有红鸾、青雀两人打理,林嬷嬷坐镇,给贾家众人的礼物便都派人给送了过去。
  不说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潘金莲、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几个,就是寡居的李纨和李纨的儿子贾兰、宁国府的尤氏、来贾家住着的薛姨妈、薛宝钗,以及赵姨娘、贾环和周姨娘都得了礼物。一时之间,众人都说林黛玉会做人。
  王夫人处无趣,几人便还时常借着给贾母请安的借口,到贾母院子里去找林黛玉玩耍。
  就听林黛玉说:“你们知道不知道,听说贵妃娘娘要回来省亲了。”
  贾惜春抢着说:“前儿刚听二嫂子说了,说是如今当今圣上
  最是贤孝,对太上皇、皇太后都极为孝顺的,因他如此孝顺,便也体贴别人父母儿女的心思,每月逢二六日期,便准许亲眷入宫探视娘娘们。太上皇、皇太后又下了圣恩,说是准许凡是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都可以请娘娘们回家省亲。”
  贾探春也说道:“听说如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祐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岂不有八九分了?
  潘金莲笑道:“我们贾家家世也不弱于周、吴两家,且这事情还关系到贵妃娘娘的脸面,想来必然也会有行动的。”
  林黛玉说:“你们的消息可都落伍了。我听宝玉哥哥说,家里已经开始准备要动工了。”
  贾惜春连忙问道:“可知道在哪里不曾?”
  林黛玉笑道:“自然还是就在园子里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的地方呢,图样都画好了。”
  几人想了一想,都说:“三里半大小的地方?着实不小了。也就该在园子里,倒是省些事情。”
  又过了几天,就听说园子里已经开始动工了,贾宝玉时常带着人去看,潘金莲叹息道:“可惜我们姐妹都是女儿身,不然,也可以跟着去看看,也不知那里现在改成什么样子了。”
  林黛玉笑说:“我们都不急,二姐姐倒是急了。叫宝玉哥哥来给你讲讲。”
  便打发了小丫鬟去叫贾宝玉,贾宝玉便兴冲冲地来了,绘声绘色地给众人讲述自己的见闻。
  几人听了,愈发神往,半晌,贾惜春叹气说:“不听了,听了也不能去看,愈发愁人的慌。”
  说着,便起身走了。
  几人哈哈大笑,也都散了。
  不提贾家众人为了贾元春省亲花费了多少心思,到了十月末,才将将准备齐全,贾政便上本申请贾元春省亲。皇帝便批准贾元春次年元宵节的时候回贾家省亲。
  到了省亲的正日子,贾母等有品级的,都穿着了合品级的服饰,潘金莲等人也跟在旁边,就站在大门外等着贾元春的到来。
  等了许久,才见贾元春坐着一顶八个太监抬着的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缓缓行来。
  贾母带头在路边跪下,潘金莲等有样学样,也都跪了下来。
  早飞跑过几个太监来,扶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来,潘金莲等人便自己站了起来,眼看着贾元春进了贾府的大门。
  一时,贾元春游览完省亲别院,便到贾母处去了。
  见到贾元春,众人便都行礼。
  贾元春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呜咽对泣。
  潘金莲等人在旁,见此情状,也不免陪着流泪。
  跪了半天,自然贾元春也赏赐了些东西来。
  等贾元春走了,贾府众人才算是松了口气,夜里也睡得香甜了。
  作者有话要说:  


☆、心直还是有意为之

  因贾母想念史湘云,便打发人去史家接了她来,史湘云来得倒是快,潘金莲等人得到消息便都陪着在贾母那里说话。
  贾母见一屋子的小姑娘们,便问几人的生辰。
  各人便都说了,因薛宝钗正好将要过十五岁生日,贾母便问:“你母亲打算怎么给你过生日呢?”
  薛宝钗笑道:“倒是不曾听她提起。”
  贾母便说:“姨太太也太减薄了,如此,便由我给你过生日吧。”
  薛宝钗忙推辞说:“不过是个小生日罢了,哪里值得让老太太操心呢?”
  贾母正色道:“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倒是该好好办一办。”
  潘金莲心中暗笑,可不是,贾母的潜台词就是,看,薛宝钗你都十五岁了,都到了及笄之年了,就该说门亲事了,怎么还赖在我贾家不走呢?
  薛宝钗对贾母的潜台词也是心知肚明,只是不能言说,便只得低了头,谢过贾母的心意。
  贾母便让人叫王熙凤来。王熙凤听得贾母叫她,急忙过来了。
  贾母便说道:“你薛大妹妹将过十五岁生日了,她素来稳重,不喜奢华,我便替她过生日了。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我出资二十两银子,你看着操办吧,不过一定要热闹些,要有酒有戏。”说着,便让鸳鸯从自己的私房里拿了二十两银子交给王熙凤。
  王熙凤笑嘻嘻地接了银子,故意对贾母抱怨道:“老太太也太偏心了。我整日在老太太跟前伺候,也不见老太太说一句给我过一个生日的话,就更别提还出银子了。”说着,便扭过头去问薛宝钗,“薛大妹妹,你也教教我,怎么把老太太的心给拉过去呢?”
  薛宝钗笑而不言。
  王熙凤便故作沮丧:“唉,我们就是不招人待见呐,得,我也不问了。”说着,拿了银子左看看右看看,看个不休。
  贾惜春觉得奇怪,便问道:“二嫂子,你看着银子做什么?难道这银子有什么奇怪的吗?”
  王熙凤说道:“好妹妹,你不知道。嫂子是在看,这银子能不能生得出银子来。”
  贾惜春更奇怪了:“银子难道还能生得出银子来?”
  王熙凤道:“我也知道不能,只是,老祖宗说了,这二十两银子,还要热闹,要有酒有戏的,我是看看,这银子是够支付戏钱呢,还是够支付酒钱呢?”
  贾母笑道:“这个凤丫头,你这是变着花样地说我给的银子少了”
  王熙凤说:“老祖宗也知道不是,您那库房里,多少好东西呢,巴巴找了一块不知道放了多久的银子来给我。这不是摆明了要我往上再贴补些?”
  贾母笑道:“我不管,我就出这二十两银子,够不够的,你看着办吧,若是花不完,你就留着自己花,全当是我赏给你的,若是不够用的,也别来找我,你就自己想法子填补上。”
  王熙凤听了,面上现出害怕的模样来,抬脚连忙往外走。
  贾惜春见她走得匆忙,含笑问道:“二嫂子,你走这么快做什么?”
  王熙凤回头说:“哎呀,四妹妹,你不知道,我怕自己再不走,老太太连这二十两银子也不给了,要让我自己都出呢。”走到门口,还不忘回过头来说“老太太真是偏心。”
  惹得贾母和潘金莲等人都哈哈大笑。
  贾惜春笑道:“二嫂子真是有趣。”
  贾母笑道:“她也是大家出身,哪里就少了这二十两银子来着?我就爱她这样,好哄着我笑。”说着就问薛宝钗:“爱吃些什么东西?爱听什么戏?你说了,我好叫她们去安排。”
  薛宝钗便迎合贾母的喜好,说了几样贾母爱吃的东西,贾母爱听的曲目。
  贾母听了就笑:“你们看,这孩子,喜欢的东西都和我这个老太婆一样,可不是缘分。”
  贾母既然开口要给薛宝钗过生日,众人也都要送些东西表示心意。
  回到抱厦,贾惜春就问潘金莲:“二姐姐,咱们送些什么?”
  潘金莲想了半晌,说:“又不是整生日,将素日做的几样针线,捡两样送去也就是了。”
  贾探春也表示赞同:“二姐姐说的有理。”
  贾惜春问道:“老太太也不知道怎样想的,怎么忽然要给她过生日?”
  潘金莲和贾探春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叹道:“老太太的心思,你略想想自然就明白了。”
  贾惜春想了又想,苦着脸,说:“哎呀,我实在想不出来,你们就告诉我嘛。”
  贾探春就点拨她:“老太太素日喜不喜欢她?”
  贾惜春回答的毫不迟疑:“自然不喜欢。这就是因为这样,我才纳闷呢。”
  贾探春又说:“十五岁可算得上不小了吧?”
  贾惜春点点头:“老太太说了,她就该及笄了,就是大人了。”
  贾探春又说:“大姑娘就该定亲了。”
  贾惜春顿悟:“原来老太太是这个意思,我说呢,老太太素来看她不上,怎么忽然还要自己出钱给她过生日。”
  到了正日子,点戏的时候,贾母果然又出手了。
  因让林黛玉点戏的时候,林黛玉推让王夫人和薛姨妈先点,贾母就说:“今日原是我特意带着你们玩笑,咱们只管乐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
  听起来是开玩笑的语气,可在座的都是心思通透的,都明白,贾母这是借机敲打薛姨妈和薛宝钗呢,你们不过是外亲,又不是没有家,怎么就好意思在我家长年累月地住着呢?
  薛姨妈和薛宝钗的脸皮不是一般的厚,听到了,也只是在心里发狠,面上都是若无其事的样子。
  不过明白归明白,众人都还是接着装糊涂,闻言就都笑了。
  就见那唱戏的一个演小旦的眉眼之间和林黛玉颇为相似。
  一时贾母叫了那个演小旦的和一个演小丑的来,王熙凤见了,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潘金莲自然也是看出来了,只是拿一个小戏子去和官家千金比,别说林黛玉和她们关系还好了,就是林黛玉与她们是陌生人,这种得罪人的话,也是不好说的。
  薛宝钗也看出来了,只是不肯明着得罪林黛玉,便也只是笑而不言。
  史湘云拍着巴掌,笑道:“倒像”还没说出来,就忽地被潘金莲手里的茶水给泼到自己衣服上去了。
  史湘云忙跳了起来,“哎呦”了一声,抱怨道:“二姐姐,你怎么也不端稳?”
  潘金莲忙向她赔不是:“一时手滑,竟然没拿稳,真是对不住。我看看,没事吧?”说着,便拿了手帕作势要给史湘云擦衣裳。
  史湘云道:“还好这茶水放了一会儿了,是温水,不然,岂不是要烫住了?”说着,便拦住潘金莲的手,“翠缕扶我回去换一身衣裳。”
  潘金莲便若无其事地退了回去。
  在座的都明白史湘云那未能未能说出口的话是什么,见潘金莲打断了她,便有欣赏的,也有不忿的,一时看向她的眼光,是各种各样。潘金莲浑然不觉,只叫司棋:“茶水凉了,还不换一杯来。”
  众人便都略过这一节,接着听戏取乐。
  潘金莲心里也是暗暗纳罕,只是不知道这史湘云是真的心直口快、胸无城府呢,还是故意要和林黛玉过不去。若是她心直口快,那倒罢了;若是有意为之,那就耐人寻味了,毕竟,戏子是贱籍,还比不得一般的奴仆呢。奴仆若不是卖的死契,还能赎身,即便是死契,若是主人肯允许他赎身,将来子孙还可考科举,有点前途可言。戏子却是最为卑下的贱籍,别说她的一辈子了,就是子子孙孙也都是被人看不起的。
  拿一个戏子去比官家小姐,那是一种极大的侮辱,除非这史湘云真真是太没脑子了,不然,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怪不得她常说她的婶子让她做针线,这样到了别人家里做客,还要得罪人的女孩子,是该管教管教了。
  第二日,贾母那里来了小丫鬟,说:“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送到老太太那里去了。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老太太然姑娘们都过去呢。”
  潘金莲、贾探春、贾惜春便都往贾母那里去了。
  只见贾母房里坐着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
  小太监说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
  潘金莲等人便都走到跟前去看,只见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然而这时贾元春做的,自然要奉承一番,便都说着灯谜出的好。
  又见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也到了,各自上前去看了,都称赞了一回。
  自有丫鬟备好了笔墨纸砚等物,几人便都写了自己的猜的答案。又各自想了一个灯谜,也写了出来,恭楷写了,挂在灯上。那小太监便带了灯和众人猜的答案回宫向贾元春复命去了。
  到了晚间,那太监又来了,说:“娘娘所做的灯谜,各位都猜到了。娘娘高兴,便命奴婢来送颁赐之物。”
  几人一看,每人都是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倒也没什么新奇的,但也少不得谢了贾元春的恩德。
  贾母见贾元春特地从宫里让人送来自己做的灯谜,便要相应贾元春的号召,让家里人都写了灯谜来猜,也是图个乐趣。
  便让下人做了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挂在自己屋子里。又让潘金莲、林黛玉、贾宝玉、贾探春、贾惜春等人写了灯谜的谜面,贴在那架围屏灯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作为猜中灯谜的奖品。
  几个人都是年轻人,又都是爱玩爱闹的性子,便在贾母房里猜谜说笑。一时有人猜中了,得了贾母的赏赐,便欢天喜地,若是没猜中,便故意做出不高兴的样子,来逗贾母开心。一时之间,贾母房里是欢声笑语的天地。
  正好贾政在家,听王夫人说贾母房里几个孩子正猜灯谜,便有意来奉承贾母。
  到了晚上,便摆了酒席,准备了各色玩物,挂了彩灯,请贾母到荣喜堂里去赏灯猜灯谜取乐。
  贾母爱热闹,贾政又是她最疼爱的儿子,便欣然应允,晚上吃了饭,便带着贾宝玉、林黛玉、潘金莲等人去荣喜堂去玩耍。一时想起李纨、王熙凤、薛宝钗三人,便又使人去叫了三人来。
  因为人多,便开了数席。潘金莲、贾探春、贾惜春、林黛玉、薛宝钗都是晚辈女孩倒是不打紧,李纨、王熙凤两人却一个是儿媳妇,一个是侄儿媳妇,便不好和贾政见面,便给两人在里间单独又开了一席。
  众人便都坐了,贾政看了一眼,没看见孙子贾兰,因为是节庆期间,便想着要阖家团圆才好,便问道:“怎么不见兰哥儿?”
  在旁边服侍的婆子便到里间去问李纨,李纨便站了起来,笑着说:“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
  那婆子便回复了贾政。
  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
  贾政忙叫贾环:“快去叫兰哥儿来。”
  贾环便带了两个婆子去叫贾兰了。
  潘金莲一时心酸,看,这就是王夫人,连贾政都能想起贾兰没来,她却毫无所觉,也许是她察觉了,但看贾兰是可有可无,并不放在心上。贾兰和李纨在她心里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因为父亲贾珠早死,王夫人又不看重自己,李纨管得又严厉,贾兰性子极为自重,当时只听王夫人处来传话的丫鬟说“太太让大奶奶过去”,并没有提起自己,便不愿意跟去,只是自己看书罢了。见祖父贾政让庶出的叔叔贾环来叫自己,他便不好推辞,跟着来了。
  一见贾兰,贾母也觉得自己有些忽视他,便叫他:“兰哥儿过来我这边坐。”
  贾兰给众人行了礼,便往贾母身边坐了。
  贾母见他行动举止稳重,便亲自抓了一把果子给他。
  众人便都说笑取乐,猜了半宿的灯谜方才散了。
  作者有话要说:  


☆、潘金莲心有烦恼事

    潘金莲正在房内看棋谱,研究着棋路,就听司棋来回话:“姑娘,二太太使了人叫您和三姑娘、四姑娘去她屋里呢。”
  潘金莲只觉纳闷,这位婶母是个冷心冷情的人,心里眼里只有她自己和贾宝玉,和自己并不亲近,虽然如今自己和贾探春、贾惜春就住在她房后的小抱厦里头,可也只有自己几个去给她请安的,从来也不曾听她来叫自己几人。这还真是头一遭,便问道:“可知道为了何事?”
  司棋摇了摇头:“奴婢也觉得奇怪呢,二太太素日不管闲事的。不过,我看传话的丫头倒是还往三姑娘和四姑娘屋里去了。”
  潘金莲想了一想:“想来是有事情和我们姐妹说。既如此,给我换件衣服,这就去三妹妹那里看看去。”
  司棋便服侍着潘金莲换了衣衫,往贾探春那里去了。
  刚到门口就见贾探春带着待书往外走,贾探春笑道:“二姐姐来得正好,我正要去找你和四妹妹呢。”
  潘金莲还未答话,贾惜春便也到了:“也不知道二婶母叫咱们去,是说些什么呢?”
  三人便一行走一行说,司棋、待书、入画等几个丫鬟跟在后面往王夫人处去了。
  到了王夫人处,只见金钏儿,彩云,彩霞,绣鸾,绣凤等众丫鬟都在廊檐底下站着呢,一见潘金莲三人到了,都迎了上来问好。
  彩云素日是个沉稳的,她原和贾环交好,见贾探春也在,便提醒了一句:“老爷也在里头呢。”
  姐妹三个便有些吃惊,也不知王夫人到底叫自己来是为了什么事情。贾政素日只爱和清客们在一处,是不管家里的大小事务的,怎么今日竟也在?
  三人彼此看了一眼,就见门内赵姨娘掀了帘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