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金莲别样人生-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潘金莲拿手指头戳了戳她的额头,笑道:“你也太较真了,像她这种人,自然是要不断抬举自己,打压我们,才显得她出众嘛。如若不然,她一个皇商家的女儿,便是再有钱,又哪里能够和公侯之家的女儿相比?”
贾探春也说:“你看她的举动,和端庄二字相差甚远,可人家出身好,会投胎,又有亲娘在身边,时时处处为她打算的。我说句话,你们也别恼,看看我们这几个人,不是庶出的,就是有爹没娘的,哪里有谁为我们打算来着?”
潘金莲说:“这话虽然不好听,却委实是大实话。我就不用说了,大老爷的性子你们也都是知道的,嫡母又是个不管事的。若是姨娘在还好些,偏偏我姨娘又早早的没了,也就是这个样子了,还能怎么着呢?”
贾探春苦笑着说:“二老爷是个清高的,不管庶务,我姨娘又是那个样子,嫡母只有自己的孩子,也顾不到我。我也不怨别人,只恨自己投了个女儿身,我但凡是个男子,哪里用在家里这样窝憋着,我早就离了这个家了,也省得惹来无数是非。”说着,那眼泪便淌了出来。
潘金莲将帕子递给她,也不说话,只拍了拍她的手。
贾探春接了帕子,到底还是哭了一会,方才止住眼泪。
贾惜春见状,那眼泪也不免落了下来:“我倒是个嫡出的。可我刚一出生,母亲就没了,父亲又崇信道教,也不顾家,终日和道士为伴,只顾炼丹。哥哥和我又不是一个母亲肠子里爬出来的,我自幼在老太太这里长大,也不亲近。哪里有谁来管我呢?”
潘金莲不免也跟着掉了几滴眼泪:“都是我们姐妹命苦罢了,虽说投生到这等富贵人家,还比不得一般殷实人家一家子亲亲热热的。”
贾母等人又去看贾宝玉,便是连王夫人、王熙凤、薛姨妈、薛宝钗也一起去了。
贾母仔细看了贾宝玉的伤处,见都好得差不多了,便说:“我就放心了。到底是小孩子,皮肉长得快。”
贾宝玉便说:“正该多谢薛姐姐呢。那日她拿来的丸药,袭人每日用酒化开,给我敷了,先前连谁都睡不安稳,用了那药,倒是能睡得安稳了。”
王夫人见贾宝玉说薛宝钗的好话,可不正中她的下怀,便不无得意地说:“到底是宝丫头想的周到,其他人万不能及的。”
贾母也说:“薛姑娘为人处事真是难得,不是我夸她,真真是极为难得的。”说着,便向薛姨妈道,“也不知道姨太太是怎样调/教的,竟将她教的这样好,我们家的三个姑娘,就连林丫头都算上,都是比不得她的。”
薛姨妈忙客套推辞:“老太太也太抬举她了,不过是个寻常的孩子罢了。”
贾母扭过头对贾宝玉说:“等你大好了,定要好好谢谢姨太太和薛姑娘。”
林黛玉含笑插话道:“还不止这些呢。老太太不知道,薛姐姐还给二哥哥赶蚊子呢,二哥哥可真是应该好好谢谢薛姐姐呢。”
贾母便问:“什么赶蚊子,什么时候的事情,难道宝玉身边就没个伺候的丫鬟?”
贾惜春忙说:“老太太不知道。那一日,我们听说二太太给袭人姐姐涨了月例银子,便都来给她道喜。谁知道一进来,就见二哥哥躺在床上睡午觉呢,薛姐姐正坐在床边,给二哥哥绣一个鸳鸯戏莲的大红肚兜来着,身边还放着一个赶蚊子的白犀麈。二哥哥可不是该好好谢谢薛姐姐?”说完,还抿着嘴笑。
贾母听了这话,便看向薛宝钗,心里暗骂:好一个没有廉耻的薛宝钗,居然丝毫不顾男女大防,真是丢人。嘴上却说:“这倒奇了,丫鬟们都到哪里去了?袭人呢?”
贾惜春笑说:“那些小丫鬟们都歇着呢,袭人姐姐说她不困,要守着二哥哥。谁知道,后来见了薛姐姐,就托付薛姐姐替她看一会儿。”
王夫人听了这话,一时有些难以接受,她眼中的薛宝钗,一向是稳重大方、随和得体的,怎么会跑到贾宝玉的房里去,还不顾贾宝玉睡着了,就坐在床边上?自己是喜欢她没错,可也没想着让她做出这样的事情啊。更何况,自己看中薛宝钗做自己的儿媳,是因为知道贾宝玉根本就不喜爱薛宝钗,即便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薛宝钗也不会是他心中最为重要的女子,还是会听自己的话。如果,薛宝钗还有这样不得体的一面,那是否意味着,她在自己面前的表现未必是全部的她?心里这样想着,王夫人看向薛宝钗的眼神就带了审视的意味。
薛姨妈一贯知道,薛宝钗并不像她的外表那样端庄守礼,否则也不会需要吃冷香丸了,但她还真是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居然敢连一个丫鬟都不带,就孤身一身跑到贾宝玉的房间去了,还给贾宝玉绣肚兜,便有几分难以置信地看向薛宝钗,一时不知如何替薛宝钗开脱。
薛宝钗听见贾惜春开口,就知道这件事情无法善了,她便也不为自己辩解,只做出并不在乎的样子:“不过是看着袭人做的针线颜色鲜亮,一时手痒,忍不住替她做了几针而已。”说着,一脸无辜地看向众人。
贾母能怎么样,若是当真不给薛宝钗留几分脸面,那可是在贾宝玉屋子里,连贾宝玉也得跟着丢脸,只能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宝丫头真是个好孩子,照顾兄弟,不辞劳苦。宝玉,你是该好好谢谢你姐姐。”
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听得贾母如此说,便知道无事了,便将话题岔开。
作者有话要说:
☆、贾存周走运赴外任
相比大房的静寂无闻,贾府二房却是喜事不断,继贾元春被封为贵妃之后,贾政这个多年没有升迁的工部员外郎被皇帝点为学差,虽然是海南学差,可到底也是个学差啊,更何况,学差身份特殊,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海南学子的老师了。
消息传来,贾母激动万分,学差啊,从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到学差,虽然不是一省学政,但到底也是一种恩典啊。
便嘱咐贾政道:“这可真是皇恩浩荡,正巧你素日爱读书,这回当了学差可不是偿了心愿。”
贾政也不住嘴地称颂皇帝的恩德:“贾家身受圣上大恩,如今又蒙圣上降下此等殊荣,儿子也只有勤谨当差,方能回报天恩之万一。”
潘金莲听了这消息,只觉得可笑。贾政连书都没能读通透,科考参加数回,没有任何进益,虽然捐了出身,但考了多少年,又有荣国府的面子,到底还是连个举人都没中,不过是个因为祖上的功劳,才得了个荫官。一个连科考都没通过的人,竟然能去担任一省的学差,可真是滑稽,就是不知道海南学子得到这个消息,会有什么反应。想必会深以为耻吧,对人家正经的科举出身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极大的侮辱。然而,她也只是心里想想罢了,脸上却是欢喜的,和贾探春、贾惜春、林黛玉一同给贾政道了喜。
贾政不是科举出身,素日难免被同僚看不起,熬了多少年,居然得了这样的一份差事,总算是出了心头的一口恶气,真觉得是扬眉吐气。看潘金莲等人便比平日顺眼,倒也和颜悦色地说了几句话,无非是让潘金莲等人好好服侍贾母,姐妹和睦什么的。
一时,贾母又问:“可定了动身的时间?”
贾政答道:“因圣上说要儿子尽快赴任,儿子已经开始使人看了,说是这个月二十日最好,便定了那日动身。”
贾母道:“儿行千里母担忧,你去的何止千里?可定好了家下哪些奴才跟着你,东西都带哪些?”说着,叫人去叫王夫人来,“去叫了太太来,我有话和她说。”
王夫人不多时便到了,贾母便又和王夫人商量打发贾政到海南赴任的事情。
按理说,贾政赴外任,王夫人也应当同去,好给贾政做好夫人外交,然而,王夫人一心想着要把持着荣国府的管家大权,哪里肯放过管家的权力,再者海南偏远,哪里比得了京城,她本身也是不愿意跟着贾政到千里之外受那份罪去,便以要伺候贾母,替贾政尽孝为借口,不随着贾政赴任。
王夫人不去,可贾政作为一个男人,身边也不能没有个人照顾伺候。贾政只有两个姨娘,一个是赵姨娘,一个是周姨娘,两个里头,至少要去一个,贾政是当官去的,自然少不了一些必要的应酬,谁能跟过去,不必说省了在贾府给王夫人立规矩、时时处处都要看王夫人眼色的麻烦,自己也能关起来门来过小日子,说不定还能捞一笔。王夫人倒是不怕贾政会惹来什么风流账,贾政是个要面子的文人,又是头一次担任学差,为了他的清高名声,他是绝对不会做出什么不得体的事情的。即便碰上个狐媚子,有些什么风流事体,贾政都这般年纪了,自己又注意控制他的饮食,也绝对弄不出什么庶子庶女给自己添堵了。几年外任一结束,那个狐媚子还不是任由自己发落?
赵姨娘容貌生得更好些,更得贾政欢心,生育能力又比较强,给贾政生了贾探春和贾环,自己又是个觊觎贾府富贵,恨不得弄死王夫人和贾宝玉给她和贾环腾挪地方的人。王夫人一贯看她不顺眼,既不愿让她跟随贾政到外头去过逍遥日子,更是生怕一时看不住,便让她得了势,哪里肯让她跟去,这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便砸到了老实本分且无子女的周姨娘头上了。
周姨娘不得贾政宠爱,贾政一个月里也难得到她房里去上一遭,又没有儿子,便也没有什么夺嫡的念头,对王夫人是毕恭毕敬,倒是没想到还能有跟着贾政出外的机会。既不必给王夫人再立规矩,又能够看看外面的世界,这等好事她如何不愿意。她自己也明白这全都是因为自己对王夫人没有威胁的缘故,便对王夫人越发恭谨。饶是如此,还是被王夫人给好生教导了一番。
贾政升任海南学差的消息传到大房,邢夫人还满心想着王夫人也要跟着过去,帮着管家的王熙凤到底名不正言不顺,又是自己的儿媳妇,自己正好趁着王夫人不在家的机会,好将管家的权力夺回来。想想啊,一年荣国府花用的银子就像那河水哗啦啦地淌,也不用多挪用,只要稍微弄那么一点点,就够自己下半辈子养老用的了。手里有了实实在在的权力,还怕那些管事的婆子媳妇们,不仰着脸看自己的脸色行事?到时候自己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啊。她这边还正做着当管家太太的美梦,笑得合不拢嘴,那边就传来了噩耗,王夫人不去海南,倒是派了周姨娘服侍贾政。邢夫人气得头昏,却无计可施,只好继续悲催地缩在大房的小院里,哀叹就是连老天都不肯帮助自己夺回本来就属于大房的管家权力。
八月十五中秋节,本就是个大节庆,又适逢贾政要赴外任,外头的人看着贾府出了个贵妃,贾政本身又被皇帝看重,点了学差,那本就有来往的人家送来的节礼就更厚了几分,素日无来往的人家也想法设法来投靠。
贾府的主子奴才们自然更是欢喜,出去的时候腰杆子挺得愈发值了,恨不得告诉街上的每一个人自己是荣国府的下人。
到了八月二十日,贾政拜过宗祠,又给贾母请过安,照例训斥过贾宝玉和贾环,便带了家下人等和行李赴外任去了。
没了贾政的威慑,在贾母和王夫人的溺爱娇惯下,贾宝玉真如那入了水的鱼儿、飞上天空的老鹰一般自由自在,浑然撇下功课,终日在大观园里头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
如此忽忽数月,贾探春却因着凉卧病在床,潘金莲便约了贾惜春一起去探望她。
贾探春见两人结伴而来,忙着要起来,潘金莲连忙拦住她:“你躺着,仔细吹了风。”
贾探春笑道:“那姐姐就恕我放肆了。”
潘金莲仔细看了贾探春,笑道:“精神尚好,看来是不妨事的,太医开的药都喝过了?”
贾探春笑道:“吃过药了。不过是偶然风寒罢了,有什么要紧的,还要你们巴巴地来看我。”
贾惜春听了,便说:“好好的怎么会遭了风寒?定是服侍姐姐的人不当心。”
待书、翠墨两人听了,忙分辩道:“实在不是婢子们不上心,只因姑娘昨日看月色甚好,便执意要乘兴赏月。婢子们想着如今已经入了秋了,虽然白日里头太阳照着,倒是还不觉得凉,到了夜间,热气散去,那寒气可不就上来了,便拿了披风,想让姑娘披上,也好挡一挡寒气。谁知道姑娘只是说不冷,便不肯用,昨夜还没事情,今天一早便头重脚轻的了,请了太医来,才知道是遭了风寒了。二姑娘和四姑娘都在,正好劝劝我们姑娘,以后别这样了。”
潘金莲听得笑道:“四妹妹不过随口说了一句,倒惹来你们这么一长篇话来,我素日只知道三妹妹聪明伶俐、唇舌便给,倒是不知道你们两个口齿也如此伶俐,果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贾探春笑道:“我身边的人,自然不是拙口笨舌的。她们说得倒是实情,我平日身体强健,从来是不大生病的,昨天夜里又并不冷,我就没放在心上。谁知道就遭了风寒,今天就觉得不舒服了。其实也不过是小病罢了,便是不看太医,只清清静静地将养几天也就好了。偏生她们怕得什么似的,急忙回了老太太和太太,太太让二嫂子使人请了王太医来。王太医也说不妨事,倒是惹得你们都来了。”
几人正说着话,就见贾母那里的丫鬟叫珊瑚的来了,带来了贾母给贾探春的东西,一时,王夫人那里也打发人来送了几样东西。
又过了没多会儿,就见晴雯带着一个小丫鬟来了,她手里提着一个提盒,那小丫鬟手里拿着一个长盒子。两人给潘金莲等人行了礼,嘴里说着:“宝玉打发婢子来看看三姑娘,让问姑娘可好些了?”
贾探春便笑答:“我已经好多了。回去替我多谢二哥哥记挂。”
晴雯便打开提盒,将东西拿了出来,只见是一碟子荔枝并其他几样时鲜果子,晴雯说:“宝玉让婢子送来几样果子,还说若是姑娘吃着好,就打发人去,我们那里还有呢。”
潘金莲笑道:“这碟子荔枝倒是不稀奇,难得是用了这个缠丝白玛瑙碟子,这红的荔枝衬着这白的碟子,倒真真是绝配。”
贾探春看了一看,也说:“真是好看,你将碟子也留在这里,回头我让人送回去。”
晴雯便笑着应了,又将小丫鬟手里的东西接过来,说:“宝玉说知道三姑娘最爱书法,搜集了各种名人法帖,特地寻了颜真卿的真迹来给姑娘。”
贾探春闻言双眼发亮,立即说道:“你拿来我看看。”
晴雯便将盒子打开,取了卷轴递给待书,待书便和翠墨两人将卷轴打开,让贾探春仔细看。
潘金莲和贾惜春便也凑过去看,只见是一副对联,写的是“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几个大字,字是真好,只是到底好在哪里,潘金莲却是不懂了。
贾探春看了一看,笑道:“果然是好的,你们看这笔力……”
潘金莲和贾惜春对此并不懂,一群丫鬟更是不明白,饶是如此,也没能扰了贾探春的兴奋劲头。她看了半晌,便从床上坐了起来,打量着自己的房间,开始考虑将这副对联放到何处才好。
待书是她的心腹丫鬟,对她的品味倒是了解的,便为她出谋划策:“记得姑娘有一副米襄阳的《烟雨图》,婢子倒是觉得那画倒是和这对联意境相合,一起挂在西墙上可好?”
贾探春拍手道:“说的好,就是那里了。你们快将那幅画取出来,我叫我看看效果如何。”
贾探春如此兴头,她的丫鬟们自然是只有迎合的,便取了画,拿了梯子,按照贾探春的吩咐去行事了。
潘金莲和贾惜春见贾探春只顾这些,便相视而笑。
贾探春回头叫两人:“二姐姐、四妹妹,你们也过来看看,帮我参谋参谋,如何悬挂更好?”
潘金莲和贾惜春忙也跟了过去,几个人这样说那样说,倒是累得几个丫鬟不住来回调整,直到三人都觉得满意方罢。
作者有话要说:
☆、薛宝钗谋算又落空
贾探春虽然不过是偶感风寒,但怕过了人,也只是在自己屋里里头养着,并不外出。
潘金莲和贾惜春吃过饭,便商量着要去看贾探春。
潘金莲指了几样东西,吩咐绣橘:“将这几样东西都收拾了,好给三妹妹送去。”
绣橘应了一声,就去收拾东西。
潘金莲一边看她收拾,一边和贾惜春说话。
两人正说话,就见贾探春的丫鬟蝉姐来了,手里还拿着一副花笺。
潘金莲笑道:“正和四妹妹说要去看你们姑娘呢,你就来了。”
蝉姐笑着给两人行了礼,说:“我们姑娘让我给二位姑娘送花笺呢,可巧,四姑娘也在,倒是省的奴婢多跑一趟了。”说着,就将花笺奉上。
潘金莲便和贾惜春看花笺,见上面写道:
二姊文几:妹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务结二三同志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两人看了,不觉叫好:“好个三妹妹(三姐姐),竟然有如此雅兴,我等姐妹都应当奉陪。”
潘金莲便仔细收了花笺,问绣橘:“东西可收拾好了没有?”
绣橘忙答道:“已经好了。”
潘金莲和贾惜春便起身往贾探春那里去了,蝉姐、入画便帮着绣橘拿了东西跟着。
两人到了秋爽斋,只见薛宝钗、林黛玉已经到了,正和贾探春说话,贾惜春笑道:“可是我们来迟了。”
潘金莲便看了贾探春的气色,问道:“看来是大好了?”
绣橘等人便将东西都交给了待书收着。
贾探春笑道:“多谢二姐姐和四妹妹惦记着。”
潘金莲没看见贾宝玉这个无事忙,便问道:“怎么不见宝玉?”
林黛玉笑道:“这样热闹的事情哪里少得了他呢?已经打发翠墨叫他去了,想必片刻就到了。”
果然,不过片刻,就见贾宝玉来了,后面还跟着翠墨。
贾宝玉兴冲冲地来了,见众人都到了,便说:“是我来晚了。”
贾探春笑着说:“我自认不是个俗人,因那日贪看月色,想着如此风光,错过岂不可惜,便起了这个念头,写了几个帖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
几人说笑半天,议定了别号,便各自做了一首诗来,到底还是推举了林黛玉为第一。
潘金莲本来对这些就不大擅长,便也不以为意,只当时得了新的玩法。
薛宝钗见自己的诗作没能被评选为第一,反倒被林黛玉给压了一头,心中不舒服,想起史湘云也是个擅长作诗的,且和自己亲厚,便笑道:“可惜史大妹妹不在,若是她来了,我们的诗社一准儿更为热闹。”
贾宝玉拍着自己的腿说:“就是啊,史大妹妹在诗词上头颇有天分的。今日若是她来了,谁得第一还真是不好说呢。可恨,我怎么就忘了叫她了。”
李纨笑道:“也是,她也许久没有过来了,该打发人去叫她才是。”
贾宝玉立即站了起来:“我这就去找老太太,和她说,叫人去史家接了史大妹妹来。”说完便往贾母处去了,缠着贾母让人去接了史湘云来。
贾母哪里禁得住贾宝玉求她,忙说道:“我正想云丫头呢,这就打发人去。”
史鼎夫人听得贾母派了人来接史湘云,立即就叫了史湘云出来。史湘云听说贾家众人起了诗社,十分欢喜,忙忙地就跟着贾家派去的人来了。
史湘云倒是和贾母的脾气相似,最是爱凑热闹的,来了便要请众人饮酒作诗,薛宝钗自告奋勇,为她出谋划策,开了螃蟹宴、做了菊花诗。
得了王熙凤接济的村妇刘姥姥也再次来了贾府,正巧贾母有兴致,便让人带了她来大观园游玩。
众人喝酒行令之时,林黛玉却是顺嘴说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众人都没放在心上,偏薛宝钗是一心要拿林黛玉的错的,听了这话,心中暗喜,心想可抓到林黛玉的小辫子了,便暗暗记下了。
等到次日,众人一起到贾母那里请安回来的时候,薛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我有一句话问你。”
林黛玉心中纳闷,不知道薛宝钗又要做什么,也不好不给她这个面子,只得跟她一起去了蘅芜苑。
贾惜春知道薛宝钗和林黛玉并不对付,便问:“这倒是少见的,薛姐姐竟然主动邀请林姐姐。二姐姐,你猜猜,会是什么事情?”
贾惜春好奇,潘金莲又何尝不好奇呢?闻言,看了贾惜春一眼,慢条斯理地说:“你这促狭鬼儿,既然好奇,我们不如跟过去看看就知道了。”
贾惜春大力赞同,两人便不紧不慢地跟过去,贾探春想了一想,便也跟了过去。
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进了蘅芜苑,薛宝钗便吩咐丫鬟:“你们都出去吧,我和林姑娘有话要说。”
她的丫鬟莺儿和林黛玉的丫鬟便都退了出去,刚到门口就见潘金莲和贾探春、贾惜春三人带着丫鬟来了,莺儿便有心要给薛宝钗通传,潘金莲对她做了口型,示意她不要惊动里面的两个人。
就听里头薛宝钗笑着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