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启风云-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启点头说:“是啊,老话说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朕一点也不怀疑你们两位的能力和见识,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几个人包括朕说的话不一定就正确,就算有道理也不一定能得到百姓的理解。你们不能否认百姓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跟你们都有很大差距,假如不能让他们认可,就算你给他吃的是蜜糖他也会怀疑是砒霜。监政院应该先定个大致但不具体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让百姓自己去做,有错就纠正做得对就肯定。”

    刘宗周点头说:“民选官这事上臣同意有些想当然了,皇上说我们说的不一定正确,就算正确也不一定能得到百姓的理解,这话臣从心里认可,百姓不理解做起事来就会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不过在互相监督的问题上臣坚持自己的看法,人不能只看眼前而要看得长远,假如只看到眼前不顾长远规划,那么就会出现偏差。”

    天启点头说:“刘大人的话让朕觉得耳熟,记得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叫‘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话跟刘大人的看法有相通之处。”

    刘宗周说道:“这话有道理啊,‘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请问皇上这话是谁说的?臣很想见一见这人跟他交个朋友。”说完后有些热切地看着天启。

    天启有些尴尬地说:“说这话的人嘛……现在还没有……嗯,是不在这世上,先不管他刘大人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朕认为不全对。”

    刘宗周惋惜地说:“都不在了啊?可惜没缘见识这位前辈,皇上说他说的不全对是从何得来的呢?”

    天启说:“你们两位的思想应该说是很接近的,这也是朕跟你刘大人有分歧的原因,谋万世和谋全局只能是你圣学院该做的事,你们本来就是把握大明发展大局的部门。但是对其它部门的人来说就不对了,无论是哪个部门都必须着眼当下着眼眼前踏实做事,如果人人都去谋万世谋全局去了,具体事务如何开展?我们今天是商议出一个互相监督的标准的,这就是今后几年的标准,长远的标准就是互相监督,已经没有必要在商议讨论了。”

    高攀龙这时候说道:“皇上,臣有一个想法可以避免你和刘大人的分歧,不知道皇上以为如何?”

    天启和刘宗周一听都转过来看着高攀龙,天启说:“高大人真有好主意就快说,能让双方满意的主意才是好主意,就像我们开始讨论的一样,任命官员既要让朝廷满意也要让百姓满意,只让一方满意的不是真满意。”

    高攀龙说:“皇上的意思并不排斥长远打算,但是强调要针对眼前制定标准,否则的话就是好高务远没有好处。刘大人的意思是万事要从长远考虑,不然的话容易因为累积错误积小错为大错,你们两位都说得有道理。臣想能不能把你们的想法综合一下,就是定个三年或者五年规划,先让圣学院、博学院、政务院、都察院在内的几个部门制定规划,并且要尽量让所有人都满意,在这三、五年内就以此规划做事,也是我们君臣互相监督的标准,你们看怎么样?”

    天启还没说什么,刘宗周先说道:“三年或者五年的规划,这说法有点意思,既能照顾到长远的规划又能兼顾具体的改变。但是万事都有例外,假如在这三年或者五年中出现了预料之外的变化,那么该怎么办?”

    高攀龙说:“既然是各部门都参加了规划的制定,那么出现太大变化的可能性就很小,真出现了变化皇上设立的监政院也不会养闲人,就算我们到时候都不在了,继任者肯定也不是只吃饭不做事的人。”

    天启这时候说:“五年太长了,还是先定个三年规划吧,等以后需要延长时间我们再改变成五年规划。既然如此我们是否还要分析下去?开始跟刘大人只说到秦、汉两朝就出现了分歧没有继续说下去,刘大人是否要继续往下说呢?”

    刘宗周说:“臣正有此意,皇上请看我们开始有了分歧,后来经过商议就有了折衷方案不是很好吗?任何好的办法都是经过思想的交流来确立的,那些一说话就全体拥护的东西恐怕经不起时间的检验。”

    天启说:“好啊,那么刘大人接下来准备说什么呢?”

    刘宗周说:“臣开始问了汉朝的兴亡,唐朝跟汉朝也差不了多少,都是对外强大最后因为内部原因分裂。汉朝前面有一个强大但短暂而且是统一了天下的秦朝,唐朝前面也有一个统一了天下的隋朝。秦朝因为修建长城激发了民怨,隋朝也因为修建大运河使反贼蜂拥而来,两朝都是二世而亡,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关联呢?”

    高攀龙也说道:“是啊,汉朝中途有个短暂的新朝,唐朝中途也有个短暂的武周,汉朝有黄巾贼造反,唐朝也有黄巢造反,两者最后都是因军伐割据才四分五裂,这其中是不是天意呢?”

    天启说:“你们还有点没有说,就是秦朝和隋朝灭亡都是有废长立幼的原因在里面,朕在这事上是非常注意的所以立两个一般大看谁会有歪点子。”

    刘宗周说:“皇上,汉唐之事都差不多我们就不说了,其他非统一的朝代我们也没有必要说,因为跟大明没有可比性,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大宋朝。宋朝对百姓是非常好的,据说从不杀言官很少听说增加赋税,以皇上说的自由平等是最符合的了,但是大宋最后也亡了,皇上又怎么看这事呢?”

436 以史为鉴(下)

    刘宗周跟天启的分歧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民选官一事上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在这事上以刘宗周退让为结局,因为天启的理由是没有人敢说自己一定正确完美,既然不完美就可能出现偏差。在应对偏差失误方面,先小范围试验然后从下到上推行不失为一个稳妥的办法,正如高攀龙说的那样船小好调头。

    两人的另一个分歧是以长期目标为准则还是可以随时改变做事的标准,在这事上形成了高攀龙的折衷方案,就是不好高务远也不朝令夕改,以三年为准每三年制定一个规划。已经没了分歧还要继续分析历史那就是一点意气之争,刘宗周的意思是你不是说人与人越来越平等和个人越来越自由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吗?那么宋朝为什么会灭亡呢?

    在历史上宋朝确实是个很奇怪的朝代,在宋朝军人没有什么地位,随时听文官把武将称为什么“贼配军”,意思是犯了错误的人才会被发配到边陲当军人,军人跟罪犯的地位相差仿佛。在军人地位不高周边敌人环视的情况下,朝廷对百姓非常宽容,大臣可以疾言厉色痛斥皇帝的过错,百姓交的赋税也是多年不变,跟“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唐朝相比,宋朝很少听到有人因贫穷而死。

    比起明朝时用黄册把人限制在某一地相比,宋朝的制度要宽松许多,水浒里武二郎打小就行走在江湖上,说明自由行走方面宋朝还是做得不错的。水浒里西门庆可以轻易跟潘金莲答上话,可见男女之大防也不是那么严,连宋徽宗这皇帝都可以随时出宫会李师师并被天下人知道,而且宋徽宗也不介意李师师接其他恩客,说明平等意识还是很风行的。但就在这样一个平等、自由都比其它朝代浓厚的朝代,最后也无可避免灭亡了,可见平等自由强国一说也没道理。

    天启知道刘宗周的意思,轻轻点了点头说:“刘大人举的这个例子非常好,而且朕觉得宋与明两朝也是很有必要缘分的两个朝代,跟汉、唐两朝一样宋明也有相通之处。宋朝是以文制武大明也是以文制武,宋朝是被北方的契丹和女真还有蒙古搞得疲于奔命,大明也被北方的蒙古和女真搞得苦不堪言。在内部安定方面,宋朝和大明的臣子都对国家有着其它朝代所没有的忠诚,这也是最值得人欣慰的一点。”

    刘宗周说:“是啊,宋朝对臣下宽松对百姓仁慈最后还是亡了,可见除了平等与自由之外肯定还有其它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在左右历史的发展,如果不找到这东西加以防范的话,长此下去大明也很危险啊。”

    天启沉吟了一会儿说:“朕认为平等与自由这标准还是对的,只不过我们没有把这思想扩大开来所以才会觉得有其它东西没发现。开始我们说的平等自由只限于国家内部,但是对外是不平等的,假如对外也有平等自由的精神,大明可以做到长盛不衰。”

    高攀龙这时也有些奇怪了,他说道:“皇上,在大明内部提倡平等自由精神臣能理解,比如说取消固定的军户、商户等限制,凭其所学选择职业。还有就是限制富户兼并土地,允许平民学习通过考试入仕,甚至还要实行民选官让官员重视百姓的利益,这些都体现了平等与自由的精神。但是对外实行平等与自由,岂不是要跟蒙古人和女真人平等相处称兄道弟?难道还要允许蒙古人和女真人骑马进长城不成?”

    天启点头说:“是的,只要他们没有敌意,我们当然可以跟他们和平相处,甚至可以允许蒙古人和女真人以私人身份到大明各地去游玩或者居住。当然必须按照汉人的习惯来,总不能他们要在生产粮食的江南一带圈地放牧也全部同意,那样的话就是对我们自己不平等也限制了其他百姓的自由了。所谓自由就是以不妨碍他人自由为前提,平等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平等,霍去病要平等对待手下将士要让大家都喝上酒,倒在泉水里其结果就是谁都喝不上,可见绝对的平等反而没有好处。”

    高攀龙听天启这么说不禁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一直以来大明对待蒙古和女真都是居高临下的姿态,就算被别人揍得找不到北但这种居高临下的心理还是没有变。现在天启说要平等对待包括蒙古人和女真人在内的所有人,这跟几百年形成的观念大相径庭让人难以置信。

    刘宗周这时候叹了口气说:“皇上说得没错,宋、明两朝都是内部安定但外部压力大,而汉、唐两朝都是外部稳定内部忧患多,假如能够综合彼此的长处,说不准真能找到一条长久繁盛的道路出来。想当年汉朝时就有张骞出使西域的远见卓识并付诸于实践,开辟了丝绸之路与西域诸国平等贸易往来,后来唐朝时也是与北方草原部落互通往来,使大唐的威名远及万里之外,但是汉、唐两朝对敢于犯边的匈奴人和突厥人都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天启说:“这就是两手准备了,大家都是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但是没有权利通过抢掠和残杀别人来为自己谋福利,我们要先用军队让他们明白这道理。只有草原民族知道和平才是共处之道时,他们才会被允许在大明的土地上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宋朝对内部是比较好的了,但是他没有对外部做得够好,比如说宋辽之间的‘檀渊之盟’,还有宋和西夏之间的盟约,都是送绢送银买和平,这就是最大的不平等当然是对自己的不平等。”

    高攀龙说:“皇上的意思是我大明也可以跟蒙古人和女真人和平相处,但是绝对不会像宋朝那样用银钱买和平?”

    天启说:“是的,和平是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相待的结果,不是用银钱能够买到的,开始刘大人说从宋朝的灭亡可知平等与自由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标准,但是现在看来应该还没找到其它因素。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平等和个人越来越自由,还是可见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今后做任何事制定任何方案的时候必须遵循的原则。”

    天启的这番话让刘宗周和高攀龙彻底没有了语言,大明的官员原来一直把长城外的草原民族没当回事,就算他们打仗再厉害在大明官员的心目中也不算什么,最多把长城修结实点避免那些野蛮人冲进来抢掠杀人就行了。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也想过互市贸易,想的也只有通过贸易让草原民族过得好一点,免得他们穷急眼了挺而走险来骚扰。无论何时何地大明的官员都没想过要平等对待草原民族,在大明官员眼里那些野蛮人不值得如此对待。

    现在天启的意思是要用强大的武力作后盾,然后逼迫蒙古人和女真人遵循大明的规矩,只要他们能够遵循大明的规矩来,那么蒙古人和女真人也可以成为大明的百姓。想到这里两人想起了去年归顺过来的喀喇沁人和朵颜人,这两部以前都在长城之外游牧生活,后来被逼迫没有办法终于决定归顺大明。朝中大臣只以为收服两部是权宜之计,谁知道现在看来天启想把草原上所有的蒙古人和女真人都收服过来,这就让高攀龙和刘宗周暗吸了一口凉气。

    刘宗周想了想说:“皇上有此雄心当然是大明之福,但是这其中有很多不妥当之处,蒙古人和女真人会不会愿意归顺过来暂时不说,只说假如他们真归顺过来了,大明能够安置这么些人吗?古人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些蒙古人和女真人到了中原怕是过不惯,到时候说不准真会像皇上说的那样把种粮的良田拿来放牧。”

    天启点头说:“朕知道这事的隐患,但是不是还没有到那一步吗?真到了那一步你们肯定会有好办法的,我们先说一下民选官这事吧。开始说的自由与平等只是一个口号,我们不能只是空口说些太大太虚的口号,要联系实际讲一点让大家都看得明白的东西。”

    高攀龙开口赞成道:“皇上这话臣赞同,我们今天的讨论费了大家不少精力,假如要在朝中让所有大小臣都出言讨论,那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说一点实际的事让大家能看得见,就算有人赞同或反对都必须说点真知灼见,免得满朝都是子曰诗云的词句乱飞,让人听得头晕最后于事无补。皇上说要讨论民选官的事,不知道皇上有没有什么想法?臣的意思是说皇上有没有已经定好的主意?”

    天启一听断然摇头说:“开始说了就以平等与自由为准则,有了这准则朕没有其它话,全部让百姓自己去做,你们的职责就是想办法找了经验和不足。在民选官一事上你们只需要记住自由与平等为准则,让朝廷和百姓上下一致受益为目标,这就是朕的所想没有一点其它。”

437 银钱价值

    五月中旬,圣学院里的东林报社终于刊出了第一期东林月报,东林月报跟以往朝廷的邸报不一样,除了刊登近期朝廷的一些人事变动和制定的政策以外,还刊登有各地主要商品的指导性价格。按以前的规定一两银子等于一石粮,田亩价格根据好田差田的区分定在六到十两,马价牛价也一样在六两一匹左右。后来因为商人觉得无利可图不愿意做某些生意,经过协商决定允许各地根据自己地方情况作一些浮动,这一下子就调动了商家的积极性。

    朝廷强行定价有其弊端,就是当卖家觉得吃亏时不能涨价又不愿意卖,而当货物大产出季节时,买家又觉得按朝廷的定价购买自己会吃亏不愿意买,于是两种情况都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形。当然其优点也有,就是没有人能够在其中买空卖空一夜暴富,买方卖方都是在一种非常公平的原则下做买卖,当然这种公平是建立在商品流通缓慢的基础上。

    现在根据市场变化而出现价格变动,最担心的情况就是官商勾结暗定价格,就算他们因为有人监督不会在进出秤斗上做手脚,但是在信息上有百姓不具备的优势,能够使他们在买卖时掌握先机。天启的原则就是不允许有人一夜暴富,允许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浮动,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商品流通,而不是为了让某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人说可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其他人一起走上富裕道路,但天启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

    人都有不断膨胀的私心,这种私心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先富了想的绝对不是带动其他人后富,他首先想的是能不能追赶上比他更富有的人。就算一个人的财富已经达到了一个难以继续大幅度增长的地步,他想的也是如何让自己的子女变得富有,还有他的亲戚朋友和对他毕恭毕敬的下人。即使他身边的人都变富了,他想的还是一脉相传的后代子孙能不能过得好,秦始皇不也想二世三世一路传下去传万世吗?由此可见先富带动后富只是一个带童话性质的笑话。

    在天启的强硬要求下,政务院诸人都感到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又要浮动价格让商人感到有利可图促进商品流通,又要限制商人的利润防止出现暴利和暴富情形的出现,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政务院想了很久都不得其法于是向监政院求救让他们想办法,刘宗周和徐光启等人一商议,决定在新办的报纸上刊登粮食、土地、矿产等主要商品的指导性价格,同时要求各地将他们的定价和定价日期报上来公布。

    朝廷的指导性价格是理论上的东西,到了各地自然允许他们增加减少,但是为了防备地方官员跟商家勾结暗中定价就要求他们报日期,报价格和定日期就是防止这些人搞鬼。比如说粮食欠缺的时候允许涨价,经过存粮和民间储存还有外地调配等情况综合分析,最后定价为一两二十文一石,先知道定价的肯定比后知道的人要占有先机。为了避免有人事先泄露,让各地报价并说明是什么时候公布的,在报纸上一公布让全国各地的人监督,如有不实的百姓可以举报。

    如此一来就没有谁敢先泄露定下的价格,人人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保证了公平,也保证了推动商品流通的同时避免有人暴富。公开各地的价格也能促使商人去追逐利润,避免信息不明乱闯乱运亏本蚀财,这样做立即得到商人的欢迎,可以预见的是东林月报的很大一部分订阅者会是各地的商人。而且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给朝廷指明信息该在哪里先修路,如果有某些地方价格太高也没人愿意去做生意,肯定是道路不畅急切需要修路。

    除了刊登各地商品信息外还有一个版面刊登小说连载,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拿来慢慢登载,当然也登载一些既清闲又有才的人写的新书,这些书的刊登使普通百姓成为买报的生力军。东林日报的发行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官员们从中学习朝廷的施政方向,商人从中领略商机自不在话下,连普通百姓都有了一个大改变,据说很多人听人读报不过瘾,萌生了读书识字的想法。

    东林月报一发行就遇到了令人意想不到事,就是很短时间内就卖得精光,很多商家干脆就改行开始向报社提请签定代售合约,其受欢迎程度连高攀龙等人都感到吃惊。在这几年里,北京到南京的运河得到了疏通,陆路也得到了扩宽平整,使得南北两京的交通有了一个显著的改变。以南北两京的主干为轴向东西辐射,并一路向南扩建到福建、广州等地,最后使全国每个省都有平整结实的高速马路,使得快马往来的速度大大增加,报纸也是通过这些路送往各省。

    说实在话一开始修路时朝廷的政策有些不够意思,就是修路的人基本上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每天只是能够吃几顿饱饭没有其它酬劳,最多就是偶尔饭菜中有点油荤。不过后来朝廷也没有亏待他们,坚持到最后没有给累跑的人,最后都给他们安排了在路上收费和维护路面的事务。朝廷通过四通八达非常健全的高速马路网运送货物,这些新发行的报纸也是通过这些高速路网分发向各省。

    报纸一分发出去很快就得到回应,不但在南北两京售卖的报纸很快卖光,分发到全国各省的报纸也是在很短时间内就一售而光,而且还有很多人提出了继续购买的愿望。大铁公司没有想到能卖得这么快,二话没说立即把北京所有的民间书商全部拉来,让他们替报社印报纸,一连印了好几版才停了下来。卖完报纸后等各地将所得的钱汇总,大铁公司将东林报社该得的那一份送了过来,钱不多但也是好一大叠,让高攀龙等人感到很意外。

    这次的报纸价格卖得很低廉,基本上是微利销售没有赚头,但是就算如此也因为卖得多赚的钱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当这消息传开以后,顿时就有人提出是不是能够提价销售。看着眼前一大堆银票高攀龙等人没敢私自作主,第二天就进宫向天启报告,当然也带着大铁公司分给他们的那一堆银票。

    按以前的说法,东林报社的人组织材料审稿定稿,大铁公司的人组织人手印报分卖,赚得的利润双方平分,除去工人的人工费、机器的磨损费、运送到各地的车马费等,剩下的利润也有好几万两。当有些诧异的高攀龙拿着分来的几万两银票来到天启面前时,天启也对这个结果感到很诧异,当然天启诧异的跟高攀龙诧异的不一样。高攀龙诧异的是没怎么做怎么一个月就能挣几万两,天启诧异的是这次印报卖报动用了那么些人,为什么赚来的钱这么少。

    高攀龙对天启说:“皇上,看来这办报纸的利润非常大,朝廷这么多年发的邸报没有赚到钱,算起来真是很可惜!”

    天启这几天正在调养身体,自从把黄玉又挂在胸前后,他练习假道士教他的调息方法感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