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24-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臣与他们站的位置不同,自然看法也不同。”

    “看到朕后面这幅地图了吗?”朱由校指着背后的世界地图问道。

    “臣看到,臣准备回去之后,也制作一副。”

    “这一块地方西洋人称为非洲,地大物博,有东瀛的几十倍大,但却没有像样的国家,未来东瀛可以目光放在这里,甚至有可能的话,可以将迁都到此。”朱由校建议道。

    “臣会考虑陛下的建议。”

    (本章完)

第四百八十三章 勃泥

    入夏之后,帝国再次派遣一万大军进入大荒东洲,而算上原本在一万两千人,大荒东洲的驻军达到了两万两千人,为了解决粮食供应等问题,明军开始对当地土著百姓征税。

    征税的事情并不顺利,常常伴随着暴力,这也使得许多当地的土著开始逃往,同时又由于外地人的进入,带了疾病和瘟疫,导致当地人口锐减,大明控制的地区当地土著人口一两年之内已经骤减了三成,而且人口数量还在持续下降。

    对于非控制区域的土著,明军以贸易为主。通过贸易和征税,明军慢慢地已经能解决大军近一半的粮食所需,而且在今年三月,明军在控制的岛屿上建立起了第一家兵工厂。这些都极大缓解了明军对国内补给的依赖,大荒东洲已经在计划向印第安地区进军了。

    一旦控制印第安地区,朱慈焾建议的军屯计划便能如期开展,到时候大荒东洲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相对于西波尔,大荒东洲更适合人类生存。

    七月底,一万大军抵达了大荒东洲,而随军前来还有沈阳都督府的提督李定国,他是朱由校指派负责整个大荒东洲军事行动最高长官。

    一万大军在岛上修整了半个月之后,在李定国率领下再次出发前往印第安地区。李定国要在冬季来临之前在印第安地区建立稳固的据点。

    印第安地区虽不是满洲国的中心地带,但对于满洲国来说去极其重要,是满洲国的屏障。满清人进入大荒东洲之后,极力向东扩展,以获取更多物资,满洲国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五大湖区。

    在明军进入印第安地区之后,同样的也是一路东进,育空地区的五千明军同时也在南下与主力汇合。

    一直到九月,李定国率领一万明军才遇到满洲国的两万大军。满洲国的两万大军是长期驻扎在此处的,当明军进入印第安地区之后,满洲国的军队就一直在后撤,选择合适的地点与明军决战。

    满洲军选择的地点既开阔又占据着制高点,使得他们有绝对的地利优势,这样的地利优势可以很好地遏制住明军的火炮优势,又能使得他们骑兵发挥优势。

    明军虽失去了火炮的优势,但是他们的火枪优势依然明显。明军依靠天启枪,数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但明军被地利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反击。而满洲军在数次攻击无果之后,决定拖死明军。

    相对于明军,满洲军的补给要充足得多。明军第一次踏上印第安地区,这一路东进所携带的粮食不可能很多,但明军却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南下的五千明军,只要利用得当,这五千明军能打满洲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也是李定国大胆东进的原因之一。

    两军暂时陷入对峙。但在对峙中,两军每天依然都会有小规模的冲突,双方都互有损伤。

    但在五天之后,与明军对峙的满洲军突然全军撤退。李定国知道满洲军已经侦查到了明军援军的消息。

    “传令全军后撤,寻找合适的地点建城。”李定国放弃了继续东进的想法。

    “大人,我军不继续追击满洲军了吗?”

    “建虏显然比我们更熟悉这里的地形,而洛基山的地形复杂,如果盲目追击可能落入建虏的圈套之中,这个险不值得冒。”李定国解释道。

    “根据线报,建虏的王庭就在洛基山背面,此战过后,建虏的王庭极有可能会迁移。”

    “剿灭建虏余孽不能急于一时,待明年屯田开始之后,我军才有能力越过洛基山,进入高原地区。”

    “诺。”

    ……

    明军在洛基山脉以西,建立三个据点,为即将到来的屯田做准备。

    而此刻朱由校也收到了英荷缔结了《威斯敏斯特条约》,第一次英荷战争结束的消息。荷兰因战略失误,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失败,英国人开始崛起了。

    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之后,荷兰元首德维特派出密使出访大明,寻求大明的支援。现在大明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海军和陆军,是英荷两国一直在争取的对象。

    但朱由校一直不想卷入英荷战争,毕竟打仗是需要钱的,帝国在大荒东洲的开拓,在西波尔与俄军的对峙,以及移民这些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来支撑。

    这次朱由校依然没有同意荷兰人出兵的请求,但朱由校同意出售一批军舰给荷兰人,并保证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的利益,作为交换,荷兰将勃泥(加里曼丹岛)的所有利益出售给帝国,以抵付军舰的费用,同时承认大明在东印度群岛、冷洲以及大荒东洲的一切利益。

    大明在将西班牙驱赶出南洋之后,便获得了西班牙在勃泥的利益,在这次交易之后,朱由校获得了一个完整的勃泥。

    而且朱由校的这个举动无疑推动了第二次英荷战争的爆发,使得第二次战争足足提前了三年。

    朱由校获得勃泥之后,便在勃泥设立了承宣布政使司,同时开始了对勃泥岛的移民。现在吕宋、台湾、缅挝、缅中、仰光等省的移民基本已经完成。

    相比于冷洲、西波尔等地,南洋的移民一直要顺利得多。当新的移民优惠政策出来之后,吕宋、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都有人主动申请移民。

    朱由校为了更好控制勃泥,他决定将勃泥作为第一个大规模军屯的实验地。

    “朕决定派遣五万军队前往勃泥,在勃泥实行新的军屯制度,支援勃泥的建设。”朱由校道。

    “陛下,五万军队准备从何处抽调?”洪承畴问道。

    “从各都督府准备退役的人员中抽调四万出来,允许携带家属一起前往勃泥,剩下的一万人,便是准备派往大荒东洲的女兵。”

    “可退役士兵是有补贴的,这样的话,恐怕士兵们会有意见。”

    “暂时不能退伍,同时帝国也不会招募新兵,各都督府做好解释安抚工作。”

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寿

    朱由校在军中素有威望,他要求军人推迟退役,虽然有人颇有微词,但却并没有闹出什么事情来。

    一直到十二月,四万军屯的士兵才集结完毕。在海上训练了一个月之后,四万军屯的士兵和一万女兵才正式出发勃泥。

    但在士兵集结期间,朱由校迎来了自己五十岁的大寿。到十一月十四日,朱由校虚岁正好五十。对于帝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按照惯例还要大赦天下。

    虽然大赦违背了法律精神,但朱由校还是按照惯例进行了大赦,只不过这次大赦的范围较之以前缩小了不少。

    但欢庆却没有缩水,这日从西波尔到冷洲,甚至藩属国都在庆祝朱由校的五十大寿。一早朱由校便在朝堂之上盛装接受朝廷上下,宫内宫外以及藩属国使者祝贺和献礼。

    一天庆贺大典的下来,朱由校虽然有些疲劳,但却是收了一大堆贺礼,算起来价值也有数十万两。

    “给京师百姓发放的贺寿钱都发完了吧?”朱由校问道。国库虽然资金紧张,但是内帑却是有钱的狠,朱由校趁着自己过大寿的日子,给京师百姓每人发放了一两银元的物品。

    “禁卫已经发放完毕,给士兵发放的贺寿钱还在发放之中。”张嫣回答道。

    “一晃朕都到知天命的年龄,不服老都不行了。”朱由校感叹道。

    “皇上乃九五至尊,必定长命百岁的。”

    “长命百岁朕就不想了,朕决定明年三月将选出太子,选出太子之后,朕会在三五年之内禅位给太子。”朱由校说。

    “皇上,三位皇子之中可想好立谁为太子?”张嫣问道。

    “这件事情朕会让其他人来决定。”朱由校答道。

    “陛下准备让谁来决定?”张嫣好奇地问道。

    “此事朕考虑让贵族院来决定。而且朕还决定,待朕禅位之后,朕便要离开京师。”

    “皇上准备去哪里?”张嫣问道。

    “朕还没想好,都说朕富有天下,但这个帝国,朕有太多地方没有去了,朕想去看看。”朱由校答道。

    “皇上……”张嫣想劝阻朱由校,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劝阻。

    “朕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朕真的想去看看,到时候朕会带上所有愿意和朕一起到处看看的妃嫔,她们困在这皇宫这么多年,也该出去看看了。”

    “还有,朕禅位之后,朕如果还待在京师,新皇帝如何能自如地处理朝政?朕要给新皇帝一个空间。”

    “既然皇上已经决定,到时候妾跟随陛下一起。”张嫣微笑着说。

    “朕允许百年之后,所有的妃嫔葬到北海与朕同穴。”朱由校突然说。

    “皇上,这……这有违礼教和祖制。”张嫣轻声道。这辈子,朱由校做过太多有违礼教和祖制的事情。

    “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她们最好的时光都跟是朕在一起渡过的,百年之后,将她们葬在远离朕的地方,这对她们不公平。朕会在朕的墓边修建一座与朕的墓相通的大墓,妃嫔们百年之后便葬于这座大墓之中。”朱由校解释道。

    “皇上仁慈!”在这个时代能与皇帝同葬于一穴只有皇后或者是下一任皇帝的母亲,其他妃嫔们死了之后,都被葬在他处,如果妃嫔有子嗣还好,如果没有子嗣,甚至清明节这样的节日都没有来祭祀。

    历史上李成妃、段纯妃与张裕妃被合葬与京师金山。她们的墓在1951年被发掘,根据出土的墓志,裕妃和成妃当时的确被革,而被革和死后被埋葬的时间却正是魏忠贤掌权的时候,这一点与史料记载是相符的。现代无数的人给魏忠贤翻案,但这个应该如何解释?

    “仁慈?几百年之后,朕是暴君,还是穷奢极欲的昏君还当另说。”朱由校深知后世网络的力量,有人利用人群从众心理,很容易地就能将白的说成黑的。就凭朱由校逛过青楼这一点,未来有一天就可以被人利用说成昏君。何况做过许多令人不喜欢的事情,例如四处征战,默许女奴贩卖,屠杀异族等等。

    “皇上,何来此言?”

    “朕要做的只是自己,身后事,他人如何说朕管不了,昏君还是圣君,对朕来说无所谓。朕生前有你们陪着朕,九泉之下,也有你们陪着朕,朕无憾!”朱由校大声说。

    “妾会生生世世都陪着皇上!”张嫣深情地说。

    “那你下辈子,下下辈子都要等着朕来娶你。”朱由校微笑着说。

    “嗯,无论多少辈子,妾都等你,你不来找妾,妾便来找你。”

    ……

    天启三十五年春,刚过完新年,帝国大都督府便接到朱由校的圣旨,令大都督府再组建一支五万人的军屯队伍前往大荒东洲拓荒。

    而最让帝国关注的是,通过朱由校的努力,帝国颁发了《怜悯律》,《怜悯律》是一道关于禁伐、禁猎、禁渔的法令,当然不是完全的禁止,而是规定了禁猎期、禁渔期以及关于砍伐树木的规定。

    在历史上,夏商时代就有“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规定,周代又有“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规定。以后各朝代都作了类似的规定。但都不完善,执行得也不好,朱由校想着现在大明人的脚步走向了全世界,应该及早做出相应规定,以备无患。

    为了这道法令执行,朱由校甚至特意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此事。帝国上下只以为朱由校再为自己所造的杀戮恕罪。

    三月十四日晚,朱由校在乾清宫召见三位候选太子。

    “明日,贵族院将会从你们三人中挑选出一人担任太子,也就是帝国下一任的皇帝,朕知道这段时间你们三人一直都在为了太子之位而努力,在朕的监视下,虽然都没有做出出格的事情,但是竞争却是非常的激烈。国本之争历来都很残酷,但明日结果出来之后,朕不奢望你们兄弟能如小时候一般和睦,但却不能害对方的性命。所以朕决定剩下的两人,一人前往西波尔,一人前往大荒东洲。”

    (本章完)

第四百八十五章 票选太子

    三月十五日,这天票选太子的日子。贵族院也成了帝国今天关注的焦点,一早贵族院内外就聚满了人,锦衣卫、顺天府衙役、京师的卫戍部队全部都动员起来了,防备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

    九时,票选太子正式开始。这是帝国第一次票选太子,程序极其简单,没有发言,上来便是直接票选。虽然没有发言,但在贵族院每一位议席手里都有一份候选太子的详细资料,而这些资料早在一个月以前便已经发放到每个人的手里。

    太子的竞争主要在朱慈炅和朱慈焾之间展开,朱慈炫虽有商人的支持,但在这个时代,商人的地位刚刚才得到提升,影响力极其有限。

    朱慈炅代表的是帝国的文臣,但在帝国,在朱由校的扶持下,武将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却依然无法与文臣相抗衡,但朱慈焾还有内阁首铺孙传庭的支持,这使得朱慈焾也得到部分的文臣支持,这使得朱慈炅最后只是以微弱的优势领先于朱慈焾,而且两人也仅仅相差六票而已。

    这就使得朱由校的最后投票显得至关重要,根据朱由校制定的投票原则,皇帝是拥有投票权,而且是一比十,也就是说朱由校的一票顶贵族院的十票。

    此刻所有的人目光都聚集到了朱由校的身上,朱由校此刻也在犹豫,在朱由校的心里,朱慈炅和朱慈焾两人这几年的表现都让他非常满意,只是朱慈炅是个守成之君,而朱慈焾不同,他在军营里待了数年,这使得他相比朱慈炅,性格更像是今天的鹰派。

    “朕选慈焾。”朱由校犹豫了一阵才说。朱由校选朱慈焾还一个原因便是想打破明朝“立长不立贤”的规矩。

    朱由校的话音一落,整个贵族院顿时沸腾了,在这个时代,人表达感情的方式还是很含蓄的,虽然整个贵族院都沸腾了,但却每人还在坚守在原位。

    朱由校扫视了一圈整个贵族院,发现失落、兴奋等表情都溢于言表,朱由校做了一个手势,示意大家都安静,“以后国本之事均按此例,朕要求内阁和贵族院尽快制定出详细的法令。”

    ……

    整个票选太子的过程还不到半天的时间,但却吸引着整个帝国以及藩属国的目光,甚至连西洋人都在关注着此次票选太子之事。

    太子一经选出,不到半个时辰礼部官员就在贵族院外宣读朱慈焾为太子的圣旨。

    瞬间,整个京师都沸腾了。太子人选一直是帝国最关注的事情,但朱由校却不按常理出牌,一个太子的事情拖了这么久,使得民间普通百姓都在关注太子的人选。

    这次太子人选尘埃落地,让普通百姓都仿佛长吁了一口气。但对于朱慈焾当选太子的争论却才刚刚开始。

    事后,朱由校第一个召见了朱慈炅。

    “你是不是有点怨恨朕?”朱由校坦白地问道。

    “臣不敢。”朱慈炅口里虽是这样说,但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就算你怨恨朕,朕也能理解。这么多年的努力,最终却一无所获,换谁,心里都会有怨恨。但国本之争注定只有一个胜利者,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几千年来一直如此。朕选慈焾,是接下来几十年,帝国将会与西洋人在海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个世界将会有一个国家统治整个海洋。”

    “臣……臣明白。”

    “朕不知道该如何劝慰你,你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朕决定让你出任大荒东洲的都督,负责大荒东洲的政事,当然你也可以拒绝,留在京师沉沦下去。朕希望三日之后,你给朕一个明确答复。”

    “诺。”

    “失去了太子之位并不等于失去一切,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天下如此之大,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跟朕说。”

    “诺。”

    ……

    朱由校第二个召见的人是朱慈炫。

    “朕决定让你去西波尔,你可愿意?”朱由校问道。

    “西波尔?”朱慈炫满脸的不愿意。

    “那你想去哪里?”

    “臣留在封地。”

    “你要知道留在封地的话,你的开销都来自于自己皇庄所得,朝廷不会有任何俸禄给你,如果你善于经营的话还好,如果不善于经营就只能坐吃山空了。”

    “父皇,不如臣进入贵族院吧。”朱慈炫想了想道。

    “贵族院?你想去贵族院?”

    “是的,臣也想为帝国尽一份力。”

    “现在距离朝廷推选贵族院议席还有一年的时间,如果你真的想去贵族院,就先返回封地,争取当地的官员的支持。”朱由校说。

    “诺。”

    ……

    朱由校最好召见的是朱慈焾。

    “恭喜你!”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谢父皇隆恩!”朱慈焾施礼道。

    “不用感谢朕,这些都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如果当时在贵族院票选太子之时,你与你大哥的差距太大的话,就算朕支持你,你也没办法最后胜出。”

    “还是要感谢父皇在最后支持臣。”

    “从明日起,你就开始替朕处理政事,朕打算在三五年之内将皇位禅让给你。”

    “父皇,这……”

    朱慈焾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朱由校打断了,“此事朕意已决,朕一辈子大多数时间都困在京师,朕也想出去看看。”

    “诺。”

    “知道朕为什么这次选太子要弄得如此麻烦吗?”

    “父皇一直想废除‘立长不立贤’的规矩。”

    “是的。你当皇帝之后,一定遵守帝国票选太子的规矩,如果你继续遵守的话,那就会形成惯例。最少朕希望在未来不会还有几岁的皇帝出现。”

    “臣一定会遵守的。”

    “还有朕要求你能善待你的兄弟姐妹,尤其是你大哥慈炅。”

    “臣发誓一定会善待众位兄弟,如有违誓言,必不得好死。”

    “朕这里有本书,是朕亲自写的,你是第一个看,以后也只允许继位的皇帝看,绝不允许外人看。”朱由校的这本书写的都是未来会出现的科技。

    “诺。”朱慈焾从朱由校手中接过书。

    “就在这看,此书绝不可出乾清宫,否则,后患无穷。”朱由校叮嘱道。

    (本章完)

第四百八十六章 粮食问题

    书里记载的内容很多很杂,但却非常简单,甚至可以说有些杂乱无章。朱慈焾仅仅只看了一个开头,就抑制不住内心的震惊,书里的内容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父皇,这书……”朱慈焾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本书。

    “是不是看起来太过匪夷所思了,颠覆了你所认知的一切?”朱由校微笑着问道。

    “是的。”朱慈焾轻声道。

    “你还仅仅只看了开头,等你看到后面,你会更加震惊。而且朕保证,在这本书里写的,在未来有一天都会实现,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朱由校信誓旦旦地说。

    “臣到今天才终于明白父皇的一片苦心。”

    “朕的想法,这个世上不可能会有人真正理解。”朱由校轻声道,“但是无妨,朕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能理解的。”

    “父皇放心,萧规曹随的道理,臣明白。”

    “这本书上记载的东西,其中有一部分你是有机会能看到的,但是大多数你是无法看到的,你只要记着,帝国在格物一道上,一定要走在这个世界的前列,落后就会挨打,一旦挨打,帝国就会四分五裂,这也是朕不惜一切代价移民的原因之一。”

    “臣一定会牢记于心。”

    “记着这本书除了继位的皇帝之外,其余的人都不能看,更不能出乾清宫,否则的话,真的会后患无穷。”朱由校再次叮嘱道。

    “诺。”

    ……

    太子已然选出,但帝国依然还在争论国本之事,只是争论的声音相比以前已经小了许多。而自从朱慈焾当选太子之后,每日来他府邸的访客便络绎不绝。就连荷兰人、英国人等西洋人都送来了贺礼。

    而朱慈炅最后同意前往大荒东洲出任都督一职。朱慈焾则现在每日都会去皇宫,参加朝会,协助处理政事以及看那本没有名字的书。

    五月,前往大荒东洲参加军屯的士兵全部集结完毕。而朱慈炅将会随这批士兵一起前往大荒东洲。

    “炅儿,此去大荒东洲路途遥远,不如让我随你一起去,万一有什么事情,我还能帮得上你。”任贵妃泪流满面地说。

    “大荒东洲不但路途遥远,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