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长安:公主谋天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有百姓轰然叫好,也不知谁起头鼓掌,台下掌声如雷……

    好厉害的小丫头,李贤不由得多看了她几眼。几句话切中要害,字字诛心,还离间了他和武敏之。很好……他暗暗地点头、冷哼。

    武敏之恨不得上前掐死她,李贤紧紧地拉住他,看着杜六叶扶着清福贵进了后院。

    ※※※

    周国公府在长安城中最主要的街道上,占地百亩。

    长安小儿流传一首童谣,是这样唱的:早上出门东街头,馎饦香,喝碗汤。

    逛至响午到西街,草獐皮索饼儿黄又黄,阿娘买来尝一尝,从东头,到西街,

    都是国公府的大高墙。

    虽然粗俗,却说明国公府之大。正在繁华地带,却假山林木堆彻,闹中取静。

    哪怕此时是冬天,依然可见葱绿的植物伸出墙头。园内更是亭台楼阁齐备,水榭弯弯不歇。

    此刻武敏之歪在软榻上,狠狠地闷掉一口酒。他眼睛都通着红丝,自顾自的又续上了一杯。

    李贤坐在他的对面,低着头,没有说话。半响见他越喝越多,才忍不住开口劝道:“别喝了,我知道你难受。但你母亲和妹妹已不在人世了,你这样沉沦又有什么用?”

    武敏之并不理他,喝得越发急了,呛得真掉眼泪。

    “别喝了——”李贤低吼着抢过杯子,掷在地上。“你个大男人跟个小女孩子斗个什么法?倘若你赢了,别人笑你欺负小孩子;倘若输了,别人又笑你不如个孩子的。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还能怎么样?进宫去杀了他们不成?”武敏之满眼布满血丝,神情扭曲。

    “……”那只能是以卵击石,李贤沉默了。

    初雪消融,屋檐上的水珠滴答滴答地跌碎在地上。

    屋内炭火的气息混杂着酒气,浑浊不堪。李贤开窗,重重的舒了口气。

    回过头道:“也不是没有办法,太子不是禁足了吗?那个病秧子,只怕是郁气攻心。但是,我听说……”李贤顿了顿,咬牙道:“母后……有心为他选妃冲喜,看来母后心里还是在乎他,只怕这件事还有寰转。如果让他死灰复燃——”

    武敏之微眯着眼,闻言竖起耳朵,见他许久都没有下文,不耐道:“你想怎么做?”

    “听说,母后中意的是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你不是也认识她吗?”李贤抬眸,观察着武敏之的表情。

    只听“哐啷”一声响,武敏之手中的酒壶也跌落在地。“你说杨思俭女儿?”他手握成拳,重重地捶在桌子上。杯盘器皿也“叮叮当当”地跳起来。

    李贤意料之中,满意隐笑。

    ※※※

    傍晚时分,在刘勤等人的帮助下,清江酒楼已经收拾整齐,里里面面皆焕然一新。众人皆忙进忙出地张罗着重新营业。

    李令月命人将砸碎的杯盘桌椅登记在册。一来,为了从自己的月例中拨出银子赔偿。二来,她也想给母后看看,武敏之是如何欺压百姓的。

    后厨中,已是炊烟袅袅。杜六叶挽着衣袖,正在包着饺子,锅里的沸水冒着热气。唐朝有馎饦,后世有人说那是面片汤;也有人说那是馄饨的原形。

    丁五带杜六叶去吃过,确实有点像馄饨。但唐朝现在应该没有饺子,李令月难得下山一趟,应该做给她尝尝,就是不知道她在宫中都是吃什么,她早就耳闻,唐朝人注重吃。

    像杜甫的《丽人行》中写道: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紫驼之峰她是吃过了,因为王公贵胄爱吃,清江源就会做。确实美味。

    《太平广记》有一道浑羊殁忽,据说是把羊和鹅杀了之后去内脏褪毛。然后在鹅的肚子里放上调好料的糯米饭和肉,再把鹅放到羊的肚子里。一起放在火上烤,等羊肉烤成焦黄色了,鹅也香喷喷了。想想就直令人流口水,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或者改天她也试试。

    古书记载,唐初名臣魏征最爱的就是醋渍芹菜。

    可见唐朝吃货多且精。

    “你在干嘛?”姚元崇从后面窜了进来。好奇的打量着案板上像元宝一样的东西。

    “嗯?你还没走吗?”杜六叶吓了一跳,以手缕了缕头发。

    “没有啊,我在前面帮他们打扫大堂。你这做的是什么?”姚元崇用手戳了戳。杜六叶一巴掌拍了过去。

    “别动——戳破了。”

    姚元崇闪身缩了回来,咬了咬手指,不满道:“你这个小姑娘,这么凶,下手还这么重。”

第22章 难和睦() 
“又没打到你,就知道我手重了?”杜六叶嘟嚷着,低着头只顾着包手上的饺子。“话说,你来长安做什么?”

    “玩啊,我立志要游历天下……”姚元崇两眼盯着饺子,老想着趁她不注意时拿一个。

    杜六叶嘴角抽了抽,玩?

    抬头看着这个年方十九岁,笑容热烈而率真的大男孩。不可思议道:“难道你还不去进学?很多人像你这个年纪,已经状元及第了。”

    姚元崇错愕,睁大眼睛道:“你我不过第二次见面,姑娘,你怎么跟我娘一样?”

    “咳……”

    趁杜六叶尴尬全身僵硬之时,姚元崇拿起案板上的饺子,就咬了一口……

    “生的……”杜六叶幽幽道。

    “咳……”姚元崇硬着头皮嚼了几下,嘻皮笑脸道:“不过里面的肉挺好吃,葱也很香……”

    ※※※

    “菜来喽——”姚元崇端了一大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摆在正中间。桌上已放满了各色菜肴。

    有乌骨鸡汤,切鲙,所谓切鲙就是生鱼片,唐朝很流行这种吃法,后来还传到了日本。还有醴鱼臆、这是取了鱼胸脯做的一道甜味鱼汤。

    还有生羊福脍……满满档档摆了五桌。

    此时日已西斜,未时已过,大家中午急匆匆地从玄青观赶下来,响午饭都没吃。此刻早就饥肠辘辘。见到美食,不由得精神为之振奋。刘勤领着禁军侍卫坐了几桌。菜刚上来就个个狼吞虎咽,席卷残云……

    李令月和杜六叶她们坐了一桌子,清江源安顿好了父亲,也过来作陪。大部份菜都是清江酒楼的主厨做的,他看到也有几个新鲜的菜式,应该是杜六叶做的。他拿起酒杯,就准备说几句感激的话。环顾四周,公主和姚元崇都吃得不亦乐乎,眼皮都不抬一下。其他的士兵皆将头埋进碗里……

    只有杜六叶笑意嫣嫣地看着他,也拿起酒杯,轻道:“什么也不必说了,快吃吧。”

    “嗯。”清江源一饮而尽。夹了块鱼肉放在杜六叶碗中。鱼微甜,汤微酸,勾人食欲。

    “你尝尝这个,可好吃?”杜六叶点头,也夹了个饺子给她。

    清江源咬了口,只觉得皮薄肉嫩,葱香四溢,回味无穷。“嗯嗯,好吃。”他又夹了一个。

    “这叫什么?”清江源含糊不清道。

    “饺子。”杜六叶眉目藏笑。

    “却没吃过,可是你发明的?”

    “不是,我小时候,每到新年,我娘就会包给我吃……”

    “哇,这里面还有虾,真是太好吃了。”姚元崇夸张的叫了起来,打断了她们的话。只见他嘴里还没有咽下,又伸手准备再夹一个,李令月急了,抢先道:“这是个是我的。”

    “我的……”

    “我的……”

    “明明是我先夹的……”

    “你嘴里都没吃完……我的……你到底是从哪里跑来蹭吃蹭喝的……”

    “我走天下,吃四方……”

    “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谁?”

    “不管你是谁,孔融三岁而让梨,你看看你……”

    杜六叶望着盘中,两双掐来打去的筷子,谁也别想夹起滑溜溜的饺子。

    想起史书上,好像正是因为姚元崇密奏皇上,要求增加东宫太子李隆基的属官。以防太平公平干政,并让太平公主迁出长安。

    太平公主因此大怒,指责作为侄子李隆基不孝。李隆基见状,立刻将姚元崇推了出来,并上奏天听,称姚元崇离间宗室亲侄关系。

    圣上震怒,姚崇因此被贬为申州刺史……

    后世,她也看过姚元崇的画像,他好像只活到四十几年。只是那个画像的老头子,看起来最少也有八十了。满脸的沧桑,也许还是因为选错了主子吧,跟着李隆基,虽然权倾一时。最后却还是被出卖了,惨遭贬官。郁郁不得志。看来他的一生,也是风风雨雨,大起大落啊……

    杜六叶望着坐在他对面,只有六岁的太平公主。

    看着在坐在同一个桌子上吃饭,对命运却完全无知的两个人。

    杜六叶不由得抚额,望天,你们两个就是从现在起,已经不和睦了吗?

    杜六叶暗中握拳,我一定要想办法改善你们俩的关系!

    酒足饭饱之后,李令月接过岚烟递来的帕子,用胖乎乎的小手,拭着嘴角的油渍,

    杜六叶又高兴的将烦恼甩过头顶,她含笑看着李令月,她似乎长高了,也壮实了不少。

    刘勤等人皆满意的打着嗝。只有姚元崇边摸着鼓鼓的肚子,边余味未了的和盘子里最后一个红烧圆子作战。

    像姚元崇这样正值发育的少年,饭量大得惊人,吃得最多,且最快。可能因为四处游玩,家里却未必同意,所以给的经费也不是很充足。

    定是风餐露宿的,有些日子没吃顿饱饭了。

    杜六叶戚眉:“你还没吃饱吗?”她担心他晚上吃得太多积食,反而对胃不好。

    “饱了,只是这个圆子实在太好吃了,不能浪费……”说完“嗷呜”一口塞进嘴里。杜六叶看着他的样子,满面红光,一脸陶醉滑稽可爱。

    杜六叶故意问道:“好吃吗?”

    “好吃。”姚元崇仰在椅子上,摸着肚子,心满意足。

    “圆子和你挺配的。”杜六叶掩嘴道。

    “嗯,我也这样觉得。”

    饭毕,吃过水果茶点,李令月朝刘勤吩咐道:“你派人送杜执事回山,然后将芷晴带下来。押送回皇宫。”

    “遵命。”刘勤颔首,立刻前去安排。

    杜六叶奇道:“你不回玄青观了吗?”

    “不回去了,我还有许多要事要向母后禀报。加上母后来信说要为我皇兄选太子妃,让我也回去帮忙相看相看。”李令月毕竟还是个孩子,遇到大事总是一本正经,却难掩天真本性。

    “好吧,那你要注意安全。”杜六叶握住她的手,反复叮嘱道。

    “执事,放心吧!有我呢!”刘勤见她们难舍难分,拍着胸脯保证道。他虽然年纪轻轻,却比李令月和杜六叶都要大。见她们每日同进同出,同息同止。知道她们的关系非同一般。

第23章 予忠告() 
至晚间,回到玄青观后,天都已经擦黑了,杜六叶累了一天,正准备洗漱休息。丁五却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说道:“执事,不好了……主持正在罚守真、守拙两位大师姐呢。”

    “啊?为什么?”杜六叶闻言,披上白色道袍就往外走。

    “听说是因为不守道观的清规,纵容……执事下山……滋事……”丁五提着灯笼,跟了上来,使劲的咽了咽口水,才把话说完。

    师傅这是生气,自己没有听从她的吩咐准备祭祀的法器了。舍不得罚自己,却敢罚守真、守拙出气。

    还没有到草芦丹房,远远地就见守真、守拙跪在廊前的灯下。

    “师傅——”杜六叶喊了一声,就直挺挺地跪在院中。丁五也跟着跪了下来。

    屋内却没有人应声。

    四个人就这样跪了半个时辰,杜六叶想到从前,自己才五岁的时候,因为年龄小,加上师傅疼爱。道观有很多人不服气。

    包括守真、守拙、守洁、守慧等许多守字辈的弟子。明里暗里没少跟自己较劲。

    八岁的时候,师傅设了执事一职,将道观大小的事务都交给自己处理。守真孤傲,根本不服调遣。

    直到有一次,她上山砍柴,被毒蛇咬了。幸亏自己懂得提炼解毒的血清。守真才保住了性命。从此却对自己言听计从。

    慢慢的她建立清规,收养孤儿,施百药救人。众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才渐渐地与她推心置腹,同气连枝。平时更是对她尊敬恭谦、礼遇有加。

    她有许久没有和守真、守拙、丁五一起跪着受罚了。

    大概是一个时辰之后,门开了。黄逸云手执拂尘,逆光站在灯下,影子被拉得无限高大。

    “可知错了?”她问道。

    “弟子知错了。”四人均恭顺地回答。

    “起来吧,六叶明天负责将一应的法器准备整齐。不得有误。”

    “领命。”杜六叶躬身行礼。

    ※※※

    由于太子力荐,宫中早就派人来帮黄天师堪舆丈量,设坛建醮。再过三天,鲁国太夫人的法事就要开始了。

    杜六叶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她将库房里的法器、乐器,都命人搬出来擦拭。又将师傅新撰写的表文、符咒、趁着天晴摊开晾晒。并命人下山采买了十八般祭品。

    晚饭过后,杜六叶正在打坐,丁五却进来禀报说是守洁来了。

    “守洁?”杜六叶有些纳闷,师傅很少派人来找她。就算责罚她身边的人,也不会派人来通知她。可见是有要事商量了。“快请进来吧!”她连忙道。

    “杜执事。”守洁行三清礼,说道:“主持请你过去一趟。”

    “没说是什么事吗?”杜六叶站了起来,示意丁五帮她准备一套干净的道袍。

    “没有。”守洁行礼。

    “嗯,好。我马上就过来。”杜六叶说完回了一礼,就回房去换了身衣裳。

    ※※※

    夜冷星稀,杨树的叶子早就掉了一地,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棒着一簇绒黄的圆月。

    “师傅——”杜六叶叩门。

    “进来吧。”是黄逸云的声音。

    杜六叶推门而入,见黄逸云从炼丹炉后转过来,头发花白,慈眉善目朝她颔首。

    “师傅,你还没睡呢?”杜六叶好奇怪的打量着炼丹炉。师傅炼出来的药丸确实有奇效。

    “还没有……”黄逸云坐了下来,将一叠单子放在她面前。“前两天责罚你,你可有怪我?”

    “怎么会,我知道师傅也是为了我好。不过,师傅,我并没有下山滋事。”杜六叶认真道,她不想自己千辛万苦谋尽的事,师傅却并不理解她。

    “我当然知道,以前我们师徒住在道观,闲云野鹤,自由散慢惯了。我从来不拘着你。

    但你看现在,你每天跟在太平公主身边,将来……

    为师希望你能明白,皇宫浩院,是制定天下总规的地方。

    这是你的选择,原也无可厚非。但你要时时刻刻谨慎,戒骄戒躁。

    为师看着你长大,哪里不知道你的为人,只不过为师想给你一个忠告。

    制定规矩是让人遵守的。

    不论你在哪里……”黄逸云一番话言近旨远,意义深长。

    “徒儿谨记师傅教诲。”杜六叶从来没有见过黄逸云这样严肃的说话。虽然她还不太明白,师傅要表达什么,但师傅似乎明白她心中所想。

    她是怕自己像脱缰的野马,不受掌控吗?

    见杜六叶态度陈恳,黄逸云点头笑道:“嗯,那就好。”

    并指了指桌上的单子,示意她坐过来。

    “这是什么?”杜六叶说完,非常好奇地翻开看看。

    “是峻工院舍的舆图,标明了位置和大小。”黄逸云含笑道:“还没有取名字。你最擅长这些舞文弄墨,你来取。”

    “啊?这么多。”杜六叶看到上面标明外院一百零八间。内院八十八间……

    还有经堂,藏经阁……

    “哈哈哈……这有什么难的。”黄逸云又恢复了往常的和善,继续道:“说起名字,六叶啊!以前,我们道观小,我也不甚在意名字。就连你们,我也没有取名字。只有守真、守拙、守洁、守慧……几个守字辈的大弟子,出了家。我才给她们取了名字。

    可是你看,如今咱们玄青观越来越大,也算是香火鼎盛,教徒甚众。你性情良善,又收了不少的孤儿。我看我们玄青观有可能成为皇家奉院。你们要不要也正式出家,依辈份改个名字?”黄逸云语重心长说完,慈爱地看着她。

    “啊——改名字吗?”杜六叶有些意外,名字是养母取的,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改。而且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在道观呆一辈子。她为难地望着黄逸云。

    “唉——我也知道你不愿意改。”黄逸云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般。接着道:“实话说,我为你堪过一卦,知道你来历不凡,他日定将……”

    黄逸云忽然打住了话头,笑道:“也罢,我老人家还想多活几年。你仍以杜六叶为名吧。只是你那些小师妹们,如果有愿意正式出家入观的。我可以依辈份为她们赐名。或是愿为俗家弟子的,不改名字也可……”

    师徒二人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宿话,至晚方歇。

第24章 祭祀日() 
见玄青观的外院已扩建完成,杜六叶命人将一百零八间厢房,皆以山木为名。用以接待男香客。

    除了最大的院落九安苑以外。这是唯恐在法事期间唐高宗李治也会来,虽然他病着。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内院八十八间皆以花鸟命名,归真堂仍然留给太平公主,也不更名。而主院栖凤阁则留给当朝皇后武曌。

    到了第二日,早有禁军上山驻扎。将整个玄青山,围得水泄不通,犹如铁桶。

    宫中宦官则列营置幕,杜六叶看着,从山顶至山脚,全是轻纱薄帐,绵延数百里不绝。

    ※※※

    雪后霁雲,阳光穿过云彩,洒下金光。北风吹在脸上,湿冷而阴厉。玄青山松木招摇起舞,旌旗翻飞,猎猎作响。

    第三日,黄逸云带着玄青观所有弟子跪在山门口,准备接驾。

    杜六叶看着皇帝的龙辇,已经快到达山顶,但后面的宫女,侍卫扈从还有百官都还在山底,估计要绵延到长安的街头。

    龙辇由六人抬着,移动缓慢。皇后的凤舆紧随其后。各由两名太监执曲柄黄伞;四名女官执掌扇。跪了几息,远远地杜六叶就闻到一股香味。原来帝后已经渐行渐近,他们身边有女官提香炉三对,沿路梵着龙涎香。

    后面还有手棒足登的、唾吁的、拂尘的……数不胜数。

    杜六叶见别人皆是低垂着头,屏声静气。只有她抬着眼皮偷偷地打量着,可见她还没有被奴役习惯。她心里暗叹,幸亏帮皇帝李治准备了歇息的院子。他不是病着吗?居然也来了,看来真是给武曌面子。病成这样还和她一起来祭祀自己的丈母娘。可见武曌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或者是因为武曌想借此机会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权势已经与他旗鼓相当?他们的出行仪仗,好像基本相同。她是想为日后称天皇天后制做准备吗?杜六叶正神游天外,就听黄逸云领着众人高呼道:

    “恭迎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金安万福。”原来是帝后已经行至眼前,黄逸云领着玄青观弟子叩拜行礼,杜六叶也跟着行了礼。

    “平身吧。”唐高宗李治头戴皇冕,挂金饰,垂着白珠十二旒。

    身着黑色衮服。用金色的线,栩栩如生的绣满了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等章纹,华美不已;内着玄衣、浅红色纁裳更显贵气。袖口、衣领皆绣以张牙舞爪升龙的章纹,气势威严。

    隐隐地只见一张国字脸,虽是强撑,仍然看得出有些苍白孱弱,眉毛微微往下塌。神情显得无精打采。

    皇后也紧随其后发声道:“免礼。”

    “多谢皇上——皇后娘娘!”

    众人礼毕,皆站定两旁。待帝后从龙辇凤舆上下来。由宫女太监搀扶着,往前院而去。

    太子李弘、雍州牧李贤、洛州牧李显、冀王李轮、太平公主李令月等也依次坐着轿辇慢慢登上玄青观。

    各宫各府的奴仆皆押送着祭品随后而行。一时之间通往玄青山的路上,人头攒动,络绎不绝。

    杜六叶站在议事厅,丁五赶紧递过来的厚厚一叠单子,她见有有雍州牧府上的。就先翻开看看,只见上面写着:

    降真香九十九车

    詹唐香八十九车

    白茅香六十九车

    沉香三十九车

    青木香……

    烛灯五百盏

    香油一千斤……

    还有各色干果、酥饼,不计其数。杜六叶合上长长的单子,暗忖:李贤真是好大的手笔。

    像太子李弘、洛州牧李显、冀王李轮还有太平公主李令月。同样送上了供品单子,说是为外祖母尽孝心。

    只是供品略次之,也就不加赘述。

    ※※※

    待吉时一到,百官齐至。

    帝后携手慢慢地通往用云石砌成白色祭坛。

    守洁、守慧、等守字辈的弟子,都早已设坛摆祭品、烧香、点烛。将一切打点得妥妥当当。

    黄逸云就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