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方狼族-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认识你这里就好了。”良子儿换了个轻松的话题,微笑着对李然说道:“这周末,我把饶西,韩三儿,阿飞,他们都带到这里来。大家一起聚聚。”
周末,良子、饶西、韩三儿、和阿飞在李然家里相聚,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几个人居然从大白天一直聊到了晚上一点钟。
“走出去转转。”良子儿忽然提议。
几个人从李然的小屋出了楼道,来到大街上。街上没有行人,路灯显得格外亮堂。大伙儿在街上站了个把钟头后,怕吵到邻居,几个人又蹑手蹑脚的回到了李然的小屋。李然的小屋只有十几平米,摆设也很简单只有一张单人**,五个人坐在**上都显得有点挤。几个伙伴,没有一个人说困,继续聊到了天光渐亮。
良子儿好不容易联系上了李然,本想下班后就经常来找他坐坐,没想到又过了几天,李然就搬家了。
李然父亲的办事处扩建,在原来招待所附近租了一层楼。新的办公地点是一栋红砖盖的三层小楼,还有个大院子。一楼和三楼是被另外两个办事处租了下来,二楼是李然父亲药厂的办事处。
“咱们把家搬回办事处吧。”李然爸和李然妈商量着说道:“厂里也有这个意思。最近我比较忙,三天两头的往家跑,不如一家人都搬到办事处去住。再说租房住,房租也是个生活负担。”
三天后,李然和母亲搬回了办事处居住。新的地方倒是距离李然学校近多了。
新学期开学,又是一个阳春三月,而李然呢,他终于如愿以偿的组织了一次到家乡野炊的活动。那天李然偶然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了初中班长,大家谈了谈黄斌的近况,也回忆起李然初中组织野炊,锅被同学们砸了的事情。虽然和班长的见面只不过是一站地功夫,班长就下车了。但却勾起了李然的无限回忆,回忆童年,回忆沉重的初中生活。
“哪天咱们骑自行车去我老家郊游一趟?”李然找到了金磊商量。他可知道自己一个人组织一场活动,那太危险了。一想起组织同学们野炊的事情,李然就仿佛又看到了自己的那口锅,口儿朝上咧嘴儿冲自己哭。
“去呗。你张罗。”金磊不以为然的顺口对李然说道。
“咱们一块儿张罗吧,你知道初中我组织那次野炊,到现在还心有余悸。”李然和金磊曾经谈起过自己初中组织野炊锅被别人砸了的事儿。
“好吧。咱们一起张罗。”金磊爽快说道。显然他也看出了李然眼神里的不安,初中那次失败活动,给李然内心中留下了一个深深烙印,一说起这事儿,李然心就扑通扑通的。
“男生咱们两个组织。女生找学习委员组织。”金磊忽然又补上了一句。他这话倒是提醒了李然,学习委员就住在县城,以前也是三中的,在女生里极有号召力。
就这么筹备了一周左右,没有什么组织活动的理由,也没有什么主题口号,而是私下里和大伙儿商量愿不愿意周末出去野炊。要是愿意就多叫上几个同学。你和我说,我和他说,中专班的同学互相这么一串,就串出了二十几个同学。
这一天周末,中专班二十几个同学在县城集合。大多数人都是本来就住在县城里面,找辆自行车那是不在话下。住在市里,没有自行车的同学,则是由县城的同学骑车带着。金磊想的周道,早就给李然准备了一辆额外的自行车。二十几个人,浩浩荡荡的朝着长河骑去。
一路上,李然忐忑不安。一会儿紧骑两下车和这个聊聊天,一会儿又放慢了速度和那个谈两句。生怕出什么问题,可转念一想,我又怕什么呢。这活动是大家自发的,组织不好也不会有人怪我的。想到这里,李然绷紧了心终于放了下来。
短短两年半时间,长河的变化真的很大。各种各样的鸟儿不见了踪迹,偶尔也会看见几只灰喜鹊扑棱着膀子从树上飞起来,李然从堤坝上扭头看了看长河里的水,虽然有很远的距离,但也可以感到不是那么的清澈了。偶然还会看到一些塑料泡沫什么的漂浮物,在长河上浮着。
同学们倒是兴致勃勃,转眼间到了那片植被茂盛的树林,两三年时间,那片树林里的树木已经长成了碗口粗细。大伙点起篝火,把各自带来的食品凑到了一起分享。
王达穿了一件带着花纹的马甲。捡了一根长长的木棍,蹲在水边,学着钓鱼的样子。另一个同学则是饶有兴趣的帮他照了几张相。李然附身看了看河水,里面哪里有鱼。灰黑的河水散发出淡淡的臭味。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童年生长的地方。李然环视了一眼周围的景物,心里有些惆怅。还好同学们玩得倒是非常快乐。要是能让大伙儿看看以前的长河就好了。李然心里自豪的想着,但他清楚知道,那已经成为过去了。
后来又过了几年,李然一个人骑车又去过一次长河,没骑到野炊地点就把他熏了回来。河里臭气熏天,不,不是臭气,是一股子化工原料的味道。闻了呛鼻,叫人有点想要呕吐的感觉。从那以后,李然回家去看奶奶,再也没有选择过长河那条路。
第一百二十九章 招工()
这一天,周末。李然偶然路过火车站,发现那里有很多卖**的。他们三两成群,当路人走过的时候,就会低沉着说一声:“**,**要么?”
在国贸擦了一段时间车后,李然深感到了市场对擦车工的需求量很大,那么多单位的车队,司机都懒得自己擦车。要是手里能有**,联系到几个大客户,给他们擦车应该可以挣不少的钱。
第二天,周一。课间休息的时候,李然把王达和金悦叫出了教室,和他们两个人一起商量,买**联系国营单位给他们擦车的事情。
“好办法,好办法啊!”王达声音激动的对李然说道。
金悦则是默不作声。
“手里有了**,我们就不擦车了,只联系客户,找人去擦。”李然补了一句。
“找人去擦?”王达疑惑的问了李然一句。
金悦皱起了双眉,沉思着。
“我们算出使用一个工人的成本,找工人。然后就大量的联系业务。工人去擦车,我们的精力主要用在联系单位和管理工人上面。”李然不假思索的对王达说道。
“我,”金悦犹豫了一下,对李然说道:“我想退出,这风险太大了,太复杂,我干不来。”
“你怎么?”王达不高兴的望着金悦,想说些什么却又吞咽进了肚子。金悦则是眼盯着脚尖,不出一声。
“人各有志。”李然劝解着王达,目光坚定的望向他说:“你想不想做。”
“我!”王达张大了嘴巴,对李然说道:“我当然想干了!”
“那好,就这么说定了。”李然犹豫了一下,对王达、金悦说道:“现在回去上课。”
要说这联系业务,找工人。光是自己和王达两个人,李然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应该再拉一个人入伙。三个人干,不但有个商量,而且更好分工。
再找谁一起干呢?李然没想多一会,赵旭这个名字就忽的浮出了他的脑海。
他叫赵旭,人聪明,头脑灵活,是中专班里面为数不多的城里孩子。
对就赵旭!李然的眼前浮现出了赵旭的模样。
他人生的帅气,有点像是某位邻家的大哥哥,是那种能迷倒一堆女孩子的坏男孩儿类型。细长的眉毛,瓜子脸,长长的眼睛,高鼻梁,瞳子里面总是闪烁着鬼灵精怪的光芒,显得机灵透顶。他的嘴唇薄薄的,笑起来,眼睛里面闪着星星点点神秘的光亮,嘴角有些稍稍上翘,透出一股子坏坏的味道。
赵旭每天上学都是骑着一辆洋气的山地车,他经常穿着一件淡黄色的水洗布西服,配上暗紫色的裤子,在当时那个年代显得像是个小公子哥儿,又像是个玩跨的花花公子。听说他的父亲还是为局级干部呢。
要说李然和赵旭虽然在一个班,但是接触可并不多。李然喜欢同县城里的同学泡在一起,而直觉告诉李然,这个赵旭似乎很瞧不起县城里的同学,那自然李然和他的接触也就少了。
拉赵旭一起干,他是班里唯一一个适合做业务的,不但能说会道,而且叫人看了没有生厌的感觉,和人打交道,这个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李然暗暗的想到。
要说和赵旭拉上关系,那到不是一件难办的事情。李然住的办事处本来就和赵旭家不远,每天放学可以一起回家。
李然和赵旭每天一起骑车放学回家,两三周的时间下来,赵旭就感觉到了,这县城里的孩子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都是土包子。李然经常和赵旭讲以前县城里面打架的事情,讲县城里面众位兄弟之间的情义。赵旭听的聚精会神。
“我也想做一个重情重义,讲义气的人。”这一天,赵旭和李然说道:“听你讲了县城里的事情,我感觉人是应该有正义感,做个仗义的男子汉大丈夫。”
李然和赵旭的身上也学到了许多,不要说他那机智诙谐的处世态度,更不要说他那灵猴般上了油的大脑,单单就说他那嘴皮子上的功夫,就够李然学的。每次李然和他聊天,他都会三句两句,四转八绕的把李然带到坑里,然后嘴角稍稍翘起,坏笑两声,开个玩笑拿李然寻开心。
“干,凭什么不干!?”当李然和赵旭说起了找人擦车的事情,赵旭想都不带想的就回答了李然:“国营单位有的是钱,缺的就是**。这个我清楚。我也听说了你们寒假擦车挣了钱,早就眼馋了。”说着,赵旭嘴角一翘,眼中闪现出了星星点点的憧憬。
赵旭负责联系单位,王达负责管理工人,李然负责统筹。擦一辆车,暂定10元钱。给工人4元钱,**成本1元钱。李然、王达、赵旭每人分1元钱,留下2元放在锅儿里面,以作日后发展。这是李然预先想好的方案。
三个人在一起私下里开了几个小会后,等的就是放暑假了。要说天天旷课,去干这个事儿,不要说金悦,就是李然、王达、赵旭也不会去做。
1992年的宽街地区,是一个务工人员私自组织的劳务市场。那个时候的劳务市场可不像是现在,有运营单位,有统一管理,有展台。说是劳务市场,其实连菜市场都不如,来京工作的务工人员,三三两两的站在马路边儿上,等着有人过来询问自己会干什么,要多少钱。
宽街的劳务市场每个周二都会举办一次。
暑假的第一个星期二,李然、王达、赵旭,三个人怀着紧张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宽街的劳务市场。市场很壮观,马路的两边黑压压的站满了衣衫褴褛的工人,足足有几百名。附近的居民倒也都习惯了,看都不看的从家里出来,该买菜的买菜,该逛街的逛街。李然发现找工作的人很多,但是寻工人的却是没有一个。这个叫他心里非常的高兴,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压低工人成本的好机会。
那些有手艺的泥瓦匠,封阳台的技术工,李然他们三个自然看也不看一眼。但是每次李然还是都要问一声:“你会干什么?”那些说的头头是道的李然自然不再搭理,专找那些挠着脑袋,一脸难色,支支吾吾的。
“你会干什么?”此刻李然正面向一个块头很大的青年汉子询问着,这个人一米八几的个头,一副体大力不亏的模样,上身一件蓝布褂子,下身一条蓝布裤子,脚下一双布鞋。虽然衣着简单,但一看就对这次来宽街务工很在意的模样,那蓝布衣裤被他洗的干干净净有些褪色,有的地方依稀可以看到白色的布纤维。
那青年汉子听李然这么一问,脸上一阵抽动,不发一言。李然用眼睛盯了他足足半分钟,他才开口:“我,我有一把子力气。”
李然暗想,这种人正和我的心思。
身边的王达暂定的职位是管理工人,见李然看上了这个大个子,赶忙继续问道:“有个活,你干嘛?”说着,抬起头儿,两只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这个大个子。
那青年汉子一听有个活儿,先是面色尴尬,接着受到惊吓的瞳孔忽的放大了,像是刚刚见到了鬼。抽搐的面孔上几条肌肉跳了几下,接着像是做了什么人生中的重大决定似的,眼角微微颤抖了两下,眼睛里面露出了一道凶光,咬了咬牙,对王达狠狠的说道:“干!只要老板发话,我就干!”
李然、王达、赵旭,听了心里一寒,同时想到这种人不能用。
那人见眼前的三个人要走,连忙拉住了李然,急切的说道:“给我50,给我50,我什么都愿意干。不瞒您说,我吃饭的钱都没了。叫我干什么都行。”
李然无奈的回头儿,轻声的对他说了一句:“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我们用不了你。”
那人还想说些什么,但看着李然坚决的目光,知道自己没戏了,眼神里面显露出了无比的凄凉,站在原地不再说话。
李然他们三个又找了几个,有的是能说会道,但李然感觉不是很踏实,找个憨厚可信能干活儿的,这个才是李然心中的目标。
最后三个人终于找到了一个一米七几的来京务工者,这个人不但没有手艺,而且傻头傻脑,胆子也小。王达问他,有个活儿他干不干。那人先是挠着脑袋傻乎乎的问王达什么活,见王达不说话的盯着自己,像是忽的感到了什么潜在的危险,脑袋摇晃的跟个卜楞鼓似的,小声说道:“不干,不干。用我的话,给口饭吃就行,多的我也没本事去挣。”王达、李然、赵旭三个人默默的点了点头儿。和对方商定,价格是每天付给他5元钱,交通费可以报销。一听自己找到了工作,这个人兴奋异常,附近的务工人员也马上围了上来:“老板用我,老板用我。”几十个人,把李然他们三个围了一圈,李然匆匆的对这个找好了的务工人员说道:“下周一,下周一,你在这里等我们三个,我们给你安排事做。”
那人傻头傻脑的还想再说些什么,李然、王达、赵旭三个人却是早已挤出了人群。小跑着离开了这里。
“你真能白话儿,一天五元。他要是一天擦十辆车,咱们就能挣95元钱呢。”王达跑远后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侧头儿对李然说道。
“一个人,擦十辆车够呛。三个人还差不多。再说我们还要有**的成本呢。”李然思量着对王达说道:“下一步就看你管理的了,越晚叫工人知道咱们挣多少钱越好,最好永远不叫他们知道咱们的利润。”
王达面带难色的点了点头儿。
第一百三十章 推销新产品()
欧阳寰已经离开家两年了。这两年,他跟了几个摄制组并且辗转了多个城市和地区。最终还是没有机会排上角色。
这也难怪,欧阳寰练习的武功是搏击类的,要说实战打斗还可以派上用场,但是拍电影需要的是那种表演类的武术套路功夫。欧阳寰又不会表演,赵杰认识的那个人不过是剧组里的一个普通武术指导,要说平时在剧组里面照顾一下欧阳寰还可以,但是派演员那是导演的事情,所以欧阳寰一直是做替身演员。
在这里纯粹是浪费时间,要不要回家呢?这个夏天欧阳寰开始犹豫了,回家又怎么和父亲交代呢。自己考上了重点大学,却没有上,父亲一定是被自己气坏了。
“嘿,你把音乐关小点声音。”欧阳寰不耐烦的对演员宿舍里的一个头发染成了黄色的小伙子说道:“太吵了。”
那黄毛连忙冲着欧阳寰点了点头儿,伸手把录音机调小了些声音。里面放着beyond演唱的《光辉岁月》。
。。。。。
这个夏天,受挫的不仅仅是欧阳寰,还有李然。
热浪从纱窗外呼呼的向屋子里冒,电视里面,《辘轳·女人和井》刚刚播完,不知怎么的李然感觉韦唯唱的片尾曲《命运不是辘轳》有点声嘶力竭。
“还是像辘轳那样生活。”李然半倚着**头,长叹了口气,自言自语的说道:“每天过同样的生活,周而复始。”
“再想想办法。”王达坐在**尾不甘心的嘟囔着:“办法总比困难多。”
有什么办法呢?赵旭坐在写字台前,手里把弄着李然的一只圆珠笔,一副悠闲的样子,脑袋里面却是东一头儿西一撞的胡思乱想着,还有什么开发市场的途径。最近他给各个单位打了不少的电话,但回音却都是石沉大海。在李然的建议下,三个人也跑了几个单位,可是能见到车队队长都不容易,不是今天有事儿,就是在开会,偶尔能被三个人撞到,赵旭没说几句,车队队长也都会表现出来一副没有需求的样子。
以前市场对擦车工的需求不是很大吗?怎么刚刚过了半年,就都对我们爱答不理的了呢?李然心里奇怪?直到今天,三个人从景山的一个单位出来,李然才恍然大悟。
景山后街的一个临街的门脸儿房外挂着一个大大的招牌:洗车。
“走,过去看看。”李然忽然皱了皱眉,停下了脚步,赵旭也忽然感觉到了什么不对头似的,一脸凝重。只有王达,一副没什么的样子,口中还是吵吵着:“再去几个单位,看看。别再这儿浪费时间啊!”
李然没有管王达,而是和赵旭直奔那个洗车房而去。王达无奈的跟着两个人的身后。
“你这里擦一辆车多少钱?”不等李然张口,赵旭先是发问了:“活多吗?”
一个中年男子走了出来,看了看眼前的三个半大小子。顺口答了一句:“一辆车5元。你们问这个干吗?”那中年人一眼就看出来了,眼前的这三个大小子,不是自己潜在的客户。
赵旭张了张嘴,又闭上了。显然他不想叫对方知道,自己也打算从事这个行业。
李然犹豫了一下,则是开门见山的和这个中年人攀谈了起来:“我们也想开个擦车的买卖,这行好干吗?”在李然认为,绕好多心眼儿,不如坦诚的和人直接表达自己的目的,再说这中年人是在景山后街,自己这边是上门擦车,不存在竞争。
果然,那中年人听了李然的话,不但毫无戒备,而且热情的介绍了起来:“刚开的时候,车还很多。现在干这个的越来越多,不好干了。这不是,上个礼拜我把价格都降了。可来洗车的人还是很少。哎!投资大,亏本啊!”
“投资?”李然诧异的望着中年老板,不禁问道:“擦擦车,耗费人力而已,工人工资很贵么?”在李然眼里,这投资的事情,可干不来。本来就一个客户都没拉过来,再花钱投出去,那不就等着赔本吗?再说三个穷学生,哪里有钱投资啊?
“干这行的多?”赵旭几乎是和李然同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在他看来,投资倒是小意思,只要没有竞争,是市里面唯一的一家,只要是唯一,不但可以操控价格,而且也不可能发愁客源。
中年人听了两个人同时发出的问话,咧嘴苦笑了几声,对李然赵旭说道:“小伙子,这还开买卖呢?事先连个基本的市场调查都不做。市里现在擦车的地方多了去了。基本上每个区都有好几个擦车点。就拿这东城来说,就有五家干擦车的门店呢?而且亚运村那边有一家规模还很大呢。”
李然听了心中一惊,没想到仅仅是一个学期半年的时间,市场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不但从路边擦车转变成了开门店,而且还能出现这么多的擦车点儿。有了竞争,就我们这三个学生,哪里竞争的过人家。
中年男子看了看李然的苦瓜脸,已经猜出了他是提个水桶在路边上擦车的那种,于是笑着说道:“现在擦车的地方,可都有水泵和水枪。买一套设备就不便宜,而且必须要有营业地点有执照,不然的话会有人查抄的。现在光靠擦车,我就赔死了。捎带着卖一些汽车配件什么的,还能勉强撑着。房子租了一年,我准备把房租挣出来,明年就关张。”
李然一听头都大了。王达则是不以为然的对中年男子说道:“我们上门儿去给单位擦,就不用租门脸儿,买水泵水枪了。”
中年人低头儿看着小个子王达,笑而不答。李然和赵旭却是苦笑了几声,心中暗想,单位有了这种正规的擦车点儿,而且有了选择,何必要我们几个人上门去擦呢?
回到了李然办事处的家,李然思来想去低沉着说道:“别干了,这个干不了了。别再这个事儿上浪费时间了。”
王达瞟了一眼赵旭,希望他说些什么。赵旭却只是专注着把弄着手里的圆珠笔,似乎没有注意到王达正在偷眼儿瞧自己。
过了几天,赵旭神神秘秘的拿着一个小塑料瓶儿找李然,笑嘻嘻的说道:“你看这个怎么样,汽车加油的时候,往油里面添加一点,就能省油。价格也不贵,给我的底价是10块钱,我们可卖20元。我最看重的是听说市场上还没有同类产品。怎么样?咱俩儿一块儿干这个。”
这几天,赵旭负责联系单位,一看他就对推销业务这种工作干上隐了,总想干成点什么事情。李然却是不看好这个。第一李然不喜欢推销那种耍嘴皮子的差事儿。第二李然感觉这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