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生涯之贾赦-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公有礼啊。”沈阁老,位列三公正一品兼户部尚书,同贾源一代臣子。
“有礼有礼。沈阁老也是觐见皇上啊,真巧,不如一道去啊?”若说贾源平生最不耐谁,无他,沈七这个老匹夫。
要不说读书人蔫坏呢,这沈阁老明知贾源不待见他,这会还笑眯眯的:“好啊,相请不如偶遇,国公先请。”
“两位大人,皇上宣您二位觐见呢。”
“遵旨”这杜公公是皇上身边的大总管。这会俩人也不扯皮了,都跟在杜公公后头。只两人这小动作一直没断过。前头的杜公公生怕这两位老大人掐起来。
路不长,终于到了,杜公公赶紧拿帕子擦了擦额头的细汗,这才前去通报。
眼见着快到晌午,众人犹豫先去打猎,还是去庄子上稍作整顿。就见有那不讲究的下了马,随意寻了地儿正要解溲。
周围一片片农田里头种满了作物,贾赦不忍心糟蹋,随即眼珠子一转,招来此行跟随的义大叔,对着耳语了几句。
第一百三十九章()
防盗比例百分之九十;不超过比例将显示防盗章;不便之处请谅解
至于第一;不可说,不可说。
转眼到了年关;贾母终于在过年前几天出了月子。估摸是怕了贾老太太了;这次即使为贾家添了子嗣。行事做派都收敛了。
过年不动怒,再怎么着;都得笑着,不然不吉礼。因此贾老太太再不喜欢她,也分派了家中事物于她。
贾赦猜测,不完全是这样的。虽然分了家;但有几个叔叔伯伯的老姨娘还是在的。因此年夜饭大家是要一起过的。估摸着婆媳俩是达成共识,不让那几位叔伯婶娘笑话吧。无论怎样。表面是风平浪静了不是。
大年三十;旁的事儿都没有要贾赦沾手的,就光准备礼服;练习礼仪了,为的就是祭祖。
古人重祭祀;按例,大年三十是要祭祖的。金陵老家一脉,神京一脉;神京这边的祭祖地点在宁国府,贾演是族长;因此带领着贾家男丁和媳妇早早就站满了整个宁国府的道;捧祭器的;传菜的,唱诵的,一通流水下来。庄严又肃穆。
所谓祭祖,其实就是告慰祖宗,啊,祖宗啊,我们今年有什么成就,还有哪些不足,明年打算干些什么,求祖宗保佑子孙后代一定要平安。虽略有差,但大抵就是这些了。
祭祖过来就是放鞭炮了。年三十,放爆竹。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一群人祭祖过后。这会才是重头戏,拜年。
贾源最是年长,这会各个领着一群,都中那么多房,一通拜下来,也是颇费了些功夫。
一通礼走完了,这才开宴。光是宴席,就开了二十来桌,就这儿,还是满满当当的。吃到一半,皇上的福菜赏了下来,又是一通繁文缛节,呼呼咋咋的,交杯换盏,好不热闹,待酒过三巡,小的早就坐不住啦,围着桌子跑的,满地儿撒欢的,长辈也不呵斥的,年长些的倒是坐得住,就是黄汤下了肚,也不体面了。
饭毕,这会有余兴的,都开了牌桌,有那推牌九的,也有打那叶子戏的。家里不论大小长幼,各个都开始赌上了。这也是惯例了。
贾赦也终于在这场合见到了贾敬。一贯贾家人的长相,堂兄弟俩人还挺相似的。作为现存嫡枝第三代,贾政还算不上,站的住的也就他和贾敬两人了,因此不知怎么就凑成一桌了。
贾赦其实也不知道怎么开口,两人年龄还是有点差异的。
倒是贾敬,瞧了一眼,笑道:“弟弟儿新年好啊。”
“敬哥哥过年好。”贾赦回了一礼复又问:“敬哥哥最近在忙什么,总也见不到人。”
贾敬一愣,倒不想堂弟小小一个,竟学会大人的寒暄了,也是一笑,认真回道:“左不过跟着先生做学问,将来好报效朝廷。”
这话惯是套路,贾赦对着天上一供手,吾皇圣明,这才道:“如此,咱俩倒是同病相怜了。”
贾敬也是听父亲和祖父说过的,也是知道堂弟也是开蒙了,竟不成想,倒比他那会还严些,这倒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便问:“哦,赦哥儿最近学了什么?”
贾赦一愣,原以为两府资源是共享的,难道这其中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于是也稍微藏了点:“才学完三百千,今年怕是开始四书五经了。敬哥最近在学什么?”
贾赦和贾敬正说着话呢。这边厢两小孩就争执了起来。那是二伯家的大堂哥和四叔家的三堂哥。
还没扯出声,就被贾敬一个眼神瞪蔫了。也幸好有人管得住,不然又惹出一段来。大过年了,就如贾赦这个不迷信的,也不想出什么岔子,安安静静的过个年不好吗?
索性,都知道眼色的,也没闹出来,又接着去顽了。贾赦这边也没和贾敬再说上话,就被老太太那边叫了过去。
贾老太太今儿手气不好,纵使下面媳妇喂了牌,也是一丁点都不剩了。谁又在乎那点子东西,就是这心情不畅快呢。
媳妇子也都是精的,这会拉了贾赦来,老太太可不一下就高兴了,非得让贾赦下场,她在旁边看。贾赦看着众多长辈也不好推辞,就顺势坐下了。
也不知是手气好还是怎么的,贾赦一坐下就赢了许多。这还是趁着老太太打盹他刻意相让的呢,否则指不定这会要引起众怒了。
拉拉杂杂的,闹了大半宿,贾赦早就困了,过了守岁时辰,众人该散的也就散了,这才将将睡下。
古人规矩多,大年初一,除去当班的,其余下人都回家了,大半个府里都静悄悄的。贾赦睡到日晒三竿没人理。家中吃皇粮的几位长辈,大年初一朝贺,早早的就进了宫。
等从宫里回来了,这新年大戏才刚刚开锣。一起床,满院子的丫鬟婆子跪了一地。
按例,贾赦是个爷了,早准备好荷包和红封,就像现代的年中分红。按例赏了之后,还有身边的几个丫鬟,那是不同旁人的。
老太太前些日子教过他,因此这些都是他预备的。虽说都是他预备的,但也就是瞧瞧册子,把合适的挑拣出来,由库房的人去准备。大丫鬟赏赐的重些,小丫鬟也各有其他赏赐。外院依旧如此。转头这些都赏赐了,十几位先生的礼也不能少了。这些是重中之重,贾赦很是花了一些功夫,这才调理得当。
这些事儿贾赦都亲自过问了,家中长辈也从宫里回来了。这才来到荣禧堂。这会一大家子人都在屋子坐着了。
贾代善一瞧,又想发怒,不知想到了什么,到底露出了个笑脸。
那皮笑肉不笑的样子,还不如不笑呢,贾赦都替他累得慌。
贾赦先是向俩老请了大安,说了吉祥话,两老人也很实在,连连高兴的给了好些个金元宝,压岁钱。
再往下就是贾代善夫妇了,依次行礼。俩人也是备了压岁钱的。
之后就是襁褓里的贾政了,贾赦是不需要向他行礼的,但还是得问好。
奶娘代着答了,贾赦这边才算是结束流程。
贾政也由着奶娘抱了,代他磕头拜年。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过年嘛,再有什么,也先过了再说。因此这一场下来倒是平静。
两人都出去屋子之后。贾赦呆在老太太屋里,给俩老剥花生。剥着剥着,又犯了困,睡了回笼觉。
转眼就到走亲戚的日子了,这日子过的丝毫不比贾赦平常日子清闲。
初二至正月十五,前后半个月,有拜年送名片的,这是一种习俗。常往常来的就不兴这个了,得吃年酒。朋友亲戚,迎来送往,彼此互拜。日子还不能重复,这些都是一一拟好日期的,就怕回头撞上了,顾此失彼,失了周全。
这见天的数着吃宴席,到了初八这日,就轮到了孟舅爷家。
不甘心空有资源,却有可能在某一天输给土着,这是二十一世纪生人的张扬个性,也是一个男人的野心。
短短不过半载有余,贾赦褪去了先知的傲慢,褪去了陌生时代的胆怯。他只觉的在这方天地越发从容。
这种感觉,不仅贾赦他自己意识到了,教他的十来位先生也意识到了。众位先生既欣喜于学生的成长,又暗暗担忧,慧极必伤。
可是这担心没多久,他们的学生,贾赦就给他们上了生动一课,惹的众人摩拳擦掌要好好调,教这调皮的学生。没办法,他们太爱这学生了,既聪明,又练达,再是找不到这样的了。
一日,在教授贾赦四书五经的课堂上,先生正在布置作业,贾赦问先生:“学生读孟子告子苟子性思又读传习录和程朱理学,皆是从心而论,又读伯阳父、周太史史伯、孙子、荀子、韩非子之言,究竟从理从物或是从心?望先生解惑。”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课题,简略来说就是,到底我们还唯心啊还是唯物呢?唯心又该从哪家之言?
教授贾赦四书五经的先生姓吕,字文放,未过而立之年就中了进士,说一句满腹经纶才富五车也不为过,如今虽年过半百却也是一身风骨,只因着家中犯了事,为着子孙后代,这才来的贾家。
虽家中招致横祸,吕先生也未见愁苦,每日闲暇莳花弄草,好不开心。若是贾赦让他满意了,他还会送一盆或一株自己种的花,真真宽宏豁达。
今日一问,倒是把吕先生问住了,并非无解,只是这该从何解,又该引哪家之言,他的论据又在哪。这些都不是一时能回答的。他也不是那等糊弄之辈,因此颇为坦荡道:“你这问题,为师只怕一时半会无法作答。”随即,他又惊讶非常,这并不是小童能想的出的,又问道:“你且告诉为师,这可是你想的,你竟是读了这许多书。”
贾赦点头。
吕先生不疑有他,自己学生的个性如何,他还是清楚的,因此便也不再追问。
这题出的,不仅是贾赦自身的疑惑,还是对先生们的反抗,教他四书五经的不止吕先生,八股文章,破题开卷,亦有诗词大家,细细算来,竟是不止三位。
他不是中文专业,攻克文言文对他来说可不是简单的工程,可架不住现代的唯心唯物论太出名了。他自己更加偏向王阳明的心学,因此,这才舞文弄墨,独独挑出这些大家的论点。要知道光他看这些资料,就花了大半月时间。这还是略看,细看,只怕遥遥无期。
甭管怎么着,题一出,可算把几位先生忙住了。虽文章课业并未放松,却也让先生们止了加重的心思。暂时的。
贾赦尝到了甜头,如法炮制,又去请教授他诗词的先生。这位先生姓罗,而立之年,姑苏人士,家中略有薄产,生平最爱瘦金体,诗词大家,辞藻华丽,质朴简素都信手拈来,只一样,屡试不第,越发愤青了,奈何家有河东狮,为了五斗米折腰。倒让贾府捡了便宜。
第一百四十章()
防盗比例百分之九十;不超过比例将显示防盗章,不便之处请谅解
天下安定不久;永安帝不愿劳民伤财,自是不允。众臣无法;只得哭求,万民表。钦天监齐出;帝终允。耗时五年,迁都神京。
随着朝代没落;百姓们也只听祖祖辈辈说过千年前的盛况。他们才不管皇帝是谁,为什么要迁都,任他何种盛况也不过就瞧个稀罕。最紧要的还是随着迁都;高官大臣商贾乡绅纷纷挤进神京,房子一天一个价。尤其东西两城,房子都涨到天价了,原来的住户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迁就迁吧,哪里住不得人。
自古以来,四九城这一地界就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一说。又有京城乃天子脚下;这南市虽贫,却是平民聚集地;什么人都来得。
天南地北南来北往的客商,周边的贩夫走卒;不够个儿的;自然也就只能往南城跑;消息自然也就灵通起来。
南市有个“闲事”茶馆。茶馆有两层,三间店面大,离城门口不足二里地,生意兴旺异常。盖因这茶馆有个说书老先生坐镇,茶钱也不贵,不羁什么,一大碗的茶沫子只两文钱。平日里,三教九流贩夫走卒闲了也愿意花个一子两子吃碗茶,多加几个钱,就能坐上一整天,实惠的很。因此常客颇多,迎来送往的,生意倒也兴隆。
这不大一早早的,就有那扯闲篇,刚进城先摸底儿,都往那儿一坐,不大一会堂里堂外就坐了满了人。
只见一位身着灰色长袍,身形硕长的老者,踱步至长案前,用手捋了捋胡须,手上木头一拍,刹时,满堂皆静了下来。
老先生理了理长袖,用手作揖道:“众位客官,老朽来到贵地界讨口饭吃,各位担待担待。”
话一出口,众人也颇为捧场,连连起哄。
那老先生也不多言,清了清口便开始讲道:“话说前朝,昏君残暴,佞臣当道,民不聊生”
这天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幸存下来的老人听了也是连连感叹,亏得是太祖起义,几十年休养生息,日子方才好过了些。
只听老先生又说道:“今儿咱们再说说这荣宁街。”
有人问了:“嗨,这荣宁街有何说头。”
这话一听这就是外地来的。
京城脚下不同别处,达官贵人遍地走,这今儿个御史参了谁家小舅子纵马,明儿个谁家老爷纳了第几房小妾,都是这天子脚下的谈资。虽不在明面上,背地里,大家对个眼神,都是喜闻乐见的。谁不想看看那些贵人的笑话,那怕听上一耳朵下饭也是好的。
于是后座一位脸上长着麻子的小哥,提着京城人的口音道:“你这是才来的,不甚明白。这四王八公,里头可有两位国公姓贾。那西城,其中可有一条街都是荣宁两府家的。原这条街也不叫荣宁街,这会可是连姓都改了。别的不说,光是荣国府那门前的两口石狮子,端的是威风凛凛,等闲人都不得靠近。”他说着,贼兮兮的巡视周围低声又道:“京城大着呢,路上遇到都得是这个。”说着手上还比了个三。
“这又是何意?”中年汉子疑惑道。
“京城里四品五品寻常,六品不入流,随便就是一个三品砸下来。这些都不事儿,怕的是遇到那些穿着鲜艳年纪寻常的小公子,你遇见了,赶紧得躲得远远的。”
这他懂。
年轻公子都是衙内,不比年长者顾忌多。
士庶有别,贵人有特权。像他老家的一位,不过是县令爷的小舅子,踩踏农田,把阻拦的老汉打个半死,也不过几两银子完事,就这还是体恤了。想起来汉子便也心有戚戚焉,忙不迭点头。
“我好心一句,你只听着便是。若是不听,万一出了什么事,别怪小弟我不曾与你说。”
“那是那是”中年汉子连声道谢,把连日来见闻的那股兴奋劲儿去一大半,只拱手作揖道:“还真多谢小哥提点,来,吃茶吃茶。”
“嗨,这值当些什么”四九城的人自有一份大气,这也是他见这人眼生,便多嘴提了几句,结个善缘。听到上头说书先生说到了四王,拍拍头,被这么一打岔:“刚说到那儿了?”
“说到介荣宁街了”汉子提醒道、
原来啊,这荣宁街近来出了件大事儿。不见这南城还天天施着粥嘛,说来也是有缘由的。
却说这荣宁街,就要说到这荣宁两公了,这荣宁两公原本不过金陵城的小地主,生活不过略富余,后来也因这世道民不聊生,险些连口饱饭都混不上。得亏遇明主,也是骁勇善战,这才得受皇恩,封了国公。
公侯脖子男,封了国公享富贵,家族又枝繁叶茂,当真是钟鸣鼎食家族兴盛。
原来大家也是这么说,只是这嫡枝不旺,倒是一桩憾事。
后得万幸一嫡子,就是那贾侯爷,真是万幸。只是这小侯爷也颇为艰难,打小怕是养不活,在那观里养了替身。这么着到了岁数,娶了那保龄侯史家的小姐,乃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原本合该是美事,谁知这三五年的,也不见继承。
前头据说有几位小姐,后头再是没有了。这难得有了位小公子,看着稳稳当当的入了谱,谁知就出意外了。
外地才来的汉子原也是知道当朝有四王八公,却不知这些内情。他在镇上也是能耐人,却又哪见过这阵仗。心里却想,这贵人都得过什么样的日子啊,梦里也想不出来啊:“这富贵人家倒多是子嗣艰难。”
那说书先生,一天也就两场,这会嗓子都干了,自然就歇了。
因此听得中年汉子的话,整个屋子都嘈杂了起来,诸多猜测皆有,倒是不值一提。
只那二楼雅间,有两位公子,不看衣裳身段,只说这相貌已是人上人。
这会倒也皱起眉道:“羽兄,这听了一大会儿,听出什么来了?”
“小六啊,早年听家里老人讲,日子也是确实难过,如今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百姓的日子好了,这才有今儿个大家在这儿听闲篇。”羽墨对这些人并未动怒,这堵不如疏,皆是无关痛痒。
“全赖当今英明。”好你个正人君子,我想同你说老贾家的内幕,你竟然这么正儿八经。还叫我六,不就姓柳行六吗?“我这说老贾家呢,倒是乱的紧。”
“当今自然是英明,你也别插科打诨了,今天还有正事要办,可别贪热闹。”说着,羽墨用扇之轻敲柳谚,起身阔步就往外走。
柳谚抽抽嘴角,快步跟上,嬉笑道:“都这点了,咱们何不去他家蹭顿饭。”
“那还不快走。”
两人说着从楼上走下来,厅里嘈杂顿时一肃。
瞧这两人姿仪皆是不俗,有那外来的,眼都不带错盯着。另一些人则是瞥了一眼就转开了,同时还暗暗提醒同桌别多瞧。
京城里呆久了都知道,眼珠子也得管好,不该看的别看。
一不小心,这眼珠子就没了。
沈阁老倒是想接茬了,愣是憋住了。贾源这老匹夫,占着和皇上的情分,见天耍无赖,偏偏皇上还吃他这套。这会他得憋住了。皇上总不能厚此薄彼不是。
“都不说?”皇上拿着本奏折,在两人身上巡视了一个来回。
“禀皇上,臣这是私事,还请皇上屏退沈大人。”当他傻啊,贾源撇撇嘴,跟看二傻子似地瞅着沈阁老。
好悬,沈阁老没气笑,这老匹夫,无理还要搅三分,这会倒是学聪明了,还要支开他呢。也罢:“老臣先退下了。”
“你哦”泰安帝无奈笑笑,也不怎的,两位大人就从未心平气和过。
贾源也很无奈,这文臣武将,天然就有一道鸿沟,许多年前,为了他家封爵一事,这文臣驳了多少次。这沈七是文臣头子,没有他在从中作梗,贾源是不信的?断人财路无异杀人父母,何况还是封爵这种大事?也罢了,这会可不是说这些事的时候:“老臣有罪。”说着就跪下了。
瞧这眼眶都红了,泰安帝面色一肃:“快莫要如此,有事咱们说来便是。”
贾源历经三朝,每一代帝王都当他是心腹,自然有其过人的本事。说着用袖子把脸一抹:“臣有罪啊!齐家治国平天下,臣这家都治不好,又何谈其他,臣有罪!”
这连连三声有罪,又谈到家事,泰聪帝心里有了点数:“老国公快起吧,即是家事,不是一时能理的清的,咱们慢慢道来便是。”
泰聪帝与勋贵之间,尤其这老勋贵还是有几分香火情的,纵有一时失察,他也都回护一二。更何况这荣宁国公都是识趣之人,既是家事,又何罪之有?。
见好就收的道理贾源自然明白,也并不再拿乔:“说来惭愧,老臣此次是为了分家之事。”
“这。。。。。有何缘由?”泰聪帝也是松了口气。别的只怕难办,若是这事,倒也无妨。
“让皇上见笑了。树大分枝,人大分家。这孩子岁数大了,想法与儿时不同了。争争吵吵的,老臣不耐一大家子人。这分了家,往后若有不满,也只他们自个儿去争,也罢了。老臣呢,也就清静安生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隐隐察觉气场的不对的贾赦打断他们寒暄;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
若不是场合不对;贺清流真想问一句;纸不要钱吗。
“咳咳。”贾赦咳嗽了一声;“第一条;从现在开始衙役不分班,三班轮流管,衙役手底下的白役也要重新筛选;在外头贴告示,重新招收一批。此外给每人编上号码,需要每年考核。我铸了两个铁箱,一旦有民众投诉他们滋事扰民轻者罚奉重则降罪。另外;衙役每月的薪俸涨三成;依税款高低决定翻倍甚至数倍。每季鞋袜工服两套;公差销银不得高于市价,虚报者革职。”
“好了,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您都说完了还让我们说什么。
贾赦强硬的语气让贺清流犹豫;他问道:“知府的意思是吏胥都要如此处置,每年考核。”
“自然。”贾赦点头,“州判可有条陈;说来咱们一起商量。”
“回知府。”
“坐下说,没外人不必多礼。”贾赦按下他;拿起毛笔等他说话。
李年不自在动动手脚;拱手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