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警中剑-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磊就语重心长地告诫二位,“你们千万不要与这类人计较,他们是不怕事的,心黑着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阴着呢。到时候纠缠上你,算计开你了,你防不胜防。”
姜山怕他们不服,就也说了几句中肯的话“真的,这些人什么心眼也有,心狠手辣。我们在刑警见过的多了。人常说就怕贼惦记,就是这个道理。你们没经历过类事,经验少,生活在正常人群里,缺乏足够的提防观念。惹上他们了,他们又没有正事,净搞些歪门邪道,让你吃了亏,你还不知怎么吃的。”
程爱国还不服气,他借着酒劲,一个劲地拍胸脯,“当年的训练,老本还吃得住。这么几个小毛贼,不在话下。”
饭上桌了,各人吃了点,就按照计划各走各的路。何磊三位女士乘车返回,姜山与程爱国回警院,有一条小巷子直通警院东便门。当年,姜山他们外出回校晚了,没少走这条小巷。
轻车熟路的,程爱国更熟悉,他住的宿舍楼就在警院的东便门。两个喝了酒的男人,走在人烟稀少的巷子里,也有些豪情满怀了,谁能不忆当年?
姜山对巷子有些陌生了,变化很大,这地靠山僻静,却把道路修整得有些曲曲弯弯的。程爱国看样子经常走这条便道,他边走边唱了起来,一条胳膊搭在姜山的肩膀上,另一条挥着手,打着节奏拍子,步子迈得铿锵有力,有些正步的意思在里面。
程爱国唱的歌竟然是《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革命红旗迎风飘扬中华儿女发奋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我们的道路洒满阳光我们的歌声传四方我们的朋友遍及全球五洲架起友谊桥梁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无限幸福无限荣光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朝着胜利的方向
一曲唱毕,又来一曲,他邀请姜山“和我一起唱”,还振振有词地说“唱歌醒酒,唱歌时酒气就挥发出来了。”
程爱国的父母都是文化教育界的干部,程爱国继承了他父母的基因,也由此留校任教,走了一条平坦稳定的生活之路。
程爱国又唱起了《人民警察之歌》,标准的节奏和韵律,激情澎湃的歌词,让姜山也不禁随着唱起来,他们的脚步慢了下来,正经过一片最茂盛的松树林子。路灯昏黄的光影里,唱这首歌真是别有感觉。
“在繁华的城镇在寂静的山谷人民警察的身影陪着月落,陪着日出神圣的国徽放射出正义的光芒金色的盾牌守卫着的千家万户啊,我们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全身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欢腾的海岸在边疆的水路人民警察的身影披着星光,浴着晨露崇高的理想培育的高尚情操严格的纪律锻炼的坚强队伍啊,我们卫护着祖国的尊严全身全意为人民服务”
歌曲唱完了,程爱国的脚步竟然稳健了,姜山也感到象程爱国说的那样,酒醒了。头脑里少有的清醒与明净。
姜山陪程爱国走到他家的楼下,就回宿舍休息了。他却是一夜无眠,回忆起充满激情与诗意的警院生活。
第70章 初入警院()
姜山一夜难眠。他因为喝了酒,唱过了曾经让自己每次都热血沸腾的《人民民警察之歌》,还因为今天他把与何磊的一段纠缠不清的暗恋之情全了结清楚,友谊长存,友情珍重。
姜山对警院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么个月夜里,伴着那久久不褪的朦胧月光,一点点地冒了出来,在脑海里浮现得清清楚楚,仿佛就在昨天。
姜山拿到的警院录取通知书,在当教师的父亲和他的同事眼里不值钱。当姜山去向他的高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交情不错的同学辞行时,遇到的全是不解。
班主任还瞪着一双铃铛大眼,从厚厚的眼镜片后,近似吃惊地看着姜山,语出惊人“你还想将来去马路上站岗,到监狱里去绑人,满大街上巡逻,或者走街串巷,做些婆婆妈妈的事?”把对警察行当并不知晓的姜山说得一愣一愣。
只有与他一个锅里摸勺子的三位铁杆同学,因为他们考得都不如姜山理想,就鼓励姜山先去上了再说,其中一位还赠送他一首诗。那会,他们四个猫在县城的一处小饭店里,喝得云山雾罩的。每个对完成高中学业都是彻底解放的感觉,对即将走上社会充满了向往和豪情壮志。
后来,事实证明那两位只上过两年商业学校就工作的同学是人物,他们当时就发狠“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苟富贵,勿相忘。”据说,二位现在都是身价过千万的主了。
唯有那位赠姜山诗歌的同学,还老实地蹲在一所偏远乡镇初中里教他的语文课,指导着他的得意门生办文学社,无深无浅地写网络文字,竟然在网络里小有名气。他还是用高中时姜山赠送的绰号当了笔名“三戒”,当年是戒荤、戒酒、戒色,全是无奈之戒,不戒也没有。不知成名之后的大神,现在戒不戒?还留着几戒?
那首诗倒是挺有意思,他借了外国诗人的语句,改写而成的“青春象个石榴般绽开,在一阵闪耀的红色迸裂中,未来象蒲公英的种子,在猛然炸裂的气流中随风远行。”
姜山听说,能够写出诗歌的人,他的灵魂是纯洁的,人格是高尚的,否则难以写出好诗。不知道那位高中同学写出了好诗没有?没有听说他发表过诗歌,只知道他在网络上成神,是不是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一切不得而知。
姜山的高中是近似疯狂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满课桌的书籍和作业,堆得象山一样。满堂灌,灌满堂。吃饭清汤寡水,宿舍里气味混杂。三年没洗过的床铺、久不洗澡的每个人身上散发的气味。
全部同学被折腾得木头人一样,除了听讲、作业、背诵、记忆,就是胡乱吃些填饱肚子,一头躺下听见哨声起床,睡眼惺忪,迷迷糊糊跑操,再是吃饭、上课。高考一散场,就象孙悟空除了紧箍咒一样,再想戴上重来,难于上青天。
告别悲惨的高中生活,姜山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警院。崭新的警服,锃亮的皮鞋,整齐的队列,庄严的警徽,一切都让姜山感到新鲜和神秘。
当姜山成为其中一员时,他还时常以为做梦一样的不真切,这里是不同于平常的一个神秘所在。许多考到省城学习的高中同学,周末都会到警院以看望姜山的名义,想对警院一探究竟。可是警院上的第一课就是保密教育。对外开放区域仅限于学员生活区。
进入警院之后,那种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和约束的学习训练作息,一条条象烙印一样,把学员先编制成班、区队、支队。整个部队营房一样的建制。然后,队列训练,敬礼、看齐、左右转法、齐步、跑步、正步。
整整一个多月强化训练,姜山他们这期新生,才换领警服。队列看上去有些整齐了,每个人走起来,有些战士的样子了,可是比起高中阶段的军训,性质、内容、标准、要求都不同了,苛刻,不行就重来,再不行就单兵教练。
其中一位同学,因为动作僵硬,被单兵教练了一个月,最后发现了他的残疾,一条腿先天性短了一公分。结果被劝退学,后省教育厅给协调到了师范大学读书去了,命运被改写了教师。
在集体领警服和挂标志的仪式上,高顶的会议室里,雄壮的国歌奏起,教练员给学员代表戴上警帽,互致敬礼时,姜山感到一股热流不由自主地从心底冲向眼睛里,泪水悄然而出。他意识警服穿上身,就要相伴一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也需要相伴而去。这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
姜山在训练中渐渐变得认真,他被选为小教员,做过升旗手。警院每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上,都会有庄严的阅警式,集体的队列比武竞赛、擒拿格斗表演,单兵的武装越野、散打、特技竞赛等。
每当姜山在队列里走过主席台时,就有神圣的感觉,油然而起。他感知着前人走过,也想象着后来者的跟进,步伐都会一样的铿锵有力,节奏都会一样的坚定不移。姜山对前赴后继这个词语,从此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每个年龄段的人身上都有这种贸然的冲动。姜山他们也不例外,队列训练有些让人倦怠了,教练们开始增加训练兴趣,开始从倒功等一些防护的基础动作教授,心急的学员还偷偷混进上年级的小教员队伍里,先学为快了。
擒敌拳的动作简单实用,青春年少的小伙子私下交流着学了个差不多,老想有机会一试身手。在雄性为主的警院里,信奉的还是武力。
姜山作为小教员也是受到了先学为快的待遇,先是跟着上年级的师兄们旁观,后是参加训练,对动作逐一分解了理解,既要会做示范,还要会讲解。小教员之间配合训练,时间稍长,本来陌生的同学,肢体的接触,共同的教练,自然很快就结成默契的同党,同学里的同党,那感情上更进了一层。
警院生活百日刚过,姜山与他的同党们挑起了惊动警院领导的一起群殴事件,差点被集体责令退学。
第71章 食堂风波()
姜山当上了小教员,训练刻苦,加上他在县城里还跟着一位民间通臂拳师傅学过小半年的功夫,这让他的训练进展特别地迅速。技巧掌握快,动作领会到位,深得教练的欣赏,就多教他些训练课目之外的擒敌技术。
与姜山一同参加训练的三位同区队同学,也都纷纷跟着姜山私下交流着,很快就组成一个团体。这个小教练团体,以姜山为核心,上课、训练、吃饭,就连休息也都一个节奏,风一样的来去,有些自由。为此,辅导员还找姜山谈过话,提醒他要与更多的同学打成一片。
姜山就注意领着小教员多与其他同学一起活动,周边集合的同学更多了,全是对散打功夫情有独钟的热血青年。人多起来,吃饭时就多了些选择。每人打不同的菜,就可以凑起来好多种类,饱了口腹不说,更关键的是他们可以互相补充有无。
姜山在训练强度大,营养跟不上的情况下,开始琢磨起办法。每次吃饭时,轮流着打红烧肉,然后每人都分些肉汤,吃完饭后,用开水冲了当营养液喝。这种办法,确实管用,食堂里的大锅菜,普遍油水不足,有些菜几近于煮了吃。这样一来,互相把各种菜汤里的营养与肉汤的营养结合了,训练起来,一时半会地不会饥肠辘辘了。
为打份好的红烧肉,就成姜山这个小团体的首要任务。轮着谁打红烧肉了,谁就会下课飞奔到食堂打饭的窗口,早早排上队,先打的量大。这个卖红烧肉的窗口,也就格外地拥挤。结果,就在这个窗口上演了一出搏击大赛。
主角就是姜山这个团体与上年级的一伙自由组合队。那是姜山他们小教员团队里最矮的董凯歌正好轮着负责打红烧肉,他去的有些晚,排队落了后,他怕打不上,就掂着脚,仰着头,不停地朝打饭的窗口里瞅。
结果,在他前面一位年级的男同学,打了饭菜转身离开时,感到自己有身高优势,平端了饭菜走,正巧让抬头的董凯歌一头顶翻了菜盆。菜汤洒了一地,菜盆也掉了地上。
高年级的男同学二话没说,把董凯歌这个小个子低年级同学,采着衣领就提溜起来,想放倒在地。不承想反董凯歌个小敏捷,空中一个反制,搂住了高年级男同学的脖子,用了力,防止自己被摔倒,也将高年级同学勒得低了腰。
高年级同学有旁边看的,就过去拉偏仗。两三个人把董凯歌摁住,脱开身的那位高年级同学,就对敢和他叫板的董凯歌拳打脚踢的。董凯歌杀猪一样地嚎叫起来,把在其他队里排队打饭的姜山等人惊动了。一团队全上去了,两三个人对付一个,分化瓦解了高年级同学。
董凯歌抽开身,把受的气全部挥洒出来,高年级的同学毕竟人少力微,姜山他们几个正好训练了没处用,开了实战演习,所学全部用了出来。高年级的同学开始没看起刚进门的小师弟,不料碰到了小师弟里的骄骄者。
一场短兵相接的赤手空拳肉搏,就在食堂打饭的窗口前展开。围观的各年级的同学,正好来了场观战,这样不要票,还极具现实意义的搏击,作为警院生,谁能舍得错过呢?
高年级的同学毕竟只是相互助威,然而姜山他们几个小教员正是经常抱团训练的,配合自然十分默契,心也齐,把高年级的同学打得落了下风。董凯歌也是个矮的新生,博得更高年级同学的同情。他的反击行为还被叫好,人心向背,让高年级同学无地自容。
姜山几个小教员正好在众人面前树立自己威信,打起来一板一眼的,把教练教的全用上了,越战越勇。组合动作,连击,招招中的。一时间,把高年级那几个同学打得只有招架之力,没了还手之机。
直至学院保卫处的听信赶过来,厉声制止。姜山他们停下手来,那顿饭也吃成,全部被带到保卫处,挨个进行了询问,并做了笔录。
学院的分管副院长、学生处处长、保卫处处长和他们双方的系主任、辅导员全部靠在那里,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调查,进行责任分解。然后,还要向学院党委会汇报,再做出处理意见。
训练不能参加,课程不能听讲,肚子里没食,哥几个挤在一间小小的没有窗户的房子里,喝水是用桶提了去,只能轮流着用一个勺子喝。直至快吃晚饭了,辅导员才给每人分了个小面包,权当充充饥了。每个人拿了去,三两口下肚,然后大眼瞪小眼地干瞪。
姜山没事,就复习刚过去的肉搏,总结得失,从中吸取教训。这几个哥们,一说起训练来,都来了精神。一个个比划着,还没事人一样。身上搏击时留下的皮肉这疼也忘记了。
从外面锁着的门被人敲了几下,然后从门缝里塞进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谁有关系快找,学院里晚上开会,研究对你们的处理意见。可能要责令退学!!!这无疑是鸡毛信,十万火急。
姜山几个大眼瞪小眼,惹事的都没有过硬的关系。这时,姜山才懂得关系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不刻意找关系,但有的关系还是积极维护的。董凯歌首先挑起来的事端,他这时候最急,怕连累了哥们几个。他向姜山说,当时他离录取身高标准差不足零点三厘米,怕个头略矮些,为了保险起见,他在当地公安局工作的爸爸找了在警院里当副院长的老上级,才如愿以偿进了警院的。
这时候,只好死马当活马医。董凯歌就扒在门缝上,朝门外的人说了电话号码和他爸爸的名字。那位好心人马上就去办去了。后来,才知道是他们的辅导员孙仁义,人正如他的名字,做人很仁义。
在辅导员孙仁义的努力争取下,加上董凯歌他爸爸也是地方公安局的局长,打电话找了相关的副院长、院长,姜山他们几个才没被责令退学。他们几个被关了三天禁闭,每个人写了足足有十余张的检讨书,才过了关。
他们从禁闭室里出去后,受到了同学的另眼相看。小教员的身份就被公认了,教练在强化他们训练时,还树了大拇指。孙仁义可是按照规定,一板一眼地教育他们,单独谈话,集体重学学员管理规定。折腾来折腾去的,孙仁义把姜山他们的性子磨炼得都有了耐性。
其实,孙仁义就是个有耐性的人,他原来是警校毕业生,爱好文艺,留校任教。他业余里研究周易,不言不语的,教完姜山这一级,他也就调到他女朋友所在的地市公安局,当了那儿的政治部副主任,干了一辈子组织工作。
姜山也在食堂风波中,初次了解了案件的调查处理和对事情的应对。幸亏,他们都是受过训练的,搏击中都没下死手,也都会自我保护,双方都受了些皮肉之伤,只是在学院里影响不好,没有造成其它危害。
当时,搏击的双方互相认识了,在以后的学习训练生活中,反倒成了比较亲近的校友。工作后,有的见面还会提起那次事件,成了美好的回忆。真是不打不相识,数百人里能够打起来,也是不小的概律,不是缘份,是什么?
第72章 足球战术()
姜山的教练需要带两级学生,所以为了提高姜山他们的体力,就组织姜山几个小教员成立了了自由的足球队,与院内的其它足球队踢着练体能。
姜山的教练是个疯狂的警体迷,他对警察职业防护研究特别地倾心。他的好多同事都在一线上前赴后继地出问题,或牺牲或伤残,让他刻骨铭心。他对警察的自我防护倾注的心血,比起任何人都要多。
这位老师名叫刘力钧,力拔千钧的刘力钧。他早年已经参加工作,接他爸爸的班,在水库上负责闸门的提升。后来因为他身体壮、力量大,在一次抗洪抢险中把被卡住的闸门硬生生地拉起来,被当时的县书记一句话,他就到了水利派出所当了所长,后来归制,他成了公安局治安科的一员。
他到警院里工作纯属福将福运。当年的警院院长深入基层调研,正好到了刘力钧所在县局,调研课题正是如何打击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陪同调研的正好是刘力钧,他看到教授到处是急不可耐地想知道,却又到处是了解不到实情。
因为相处太好,刘力钧就忍不住与教授一起解决问题。在调研的过程中,刘力钧与院长教授一起做起了文章,结果他好学积累资料的特长被院长发现了。调研自然非常的成功,因为有第一手材料,院长把刘力钧的大名也写上了他的调研成果,竟然在全国论文评奖中获了特别贡献奖。
刘力钧去省城,到了警院,跟着院长去京领的奖。在警院等候院长的过程中,刘力钧喜欢警院的环境,他观察警院训练的课目太不实用,就是忍不住地示范起来。当时在警院里担任警体教练的教师是从部队侦察兵出身的干部中选来的,教授的基本还是部队侦察兵那些捕俘技术。
刘力钧可是个喜欢动脑子的人,他从小就跟着他同宗的一位刘姓功夫练家习武,那可是祖上从事镖局生意的真练家。练了那么多年后,刘力钧自然是神力,但是对功夫却是深藏不露,身手在他反扒过程中也是偶尔露峥嵘。这次机会,让刘力钧不由自主地想帮助院长改进训练课程。
他把自己掌握的功夫,加上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整套擒拿技术绘制成图画,在去京的途中拿给院长看。把院长高兴地领奖返回后,就通过省厅政治部把刘力钧借调至警院,名义就是编写新擒拿技术。
这样,刘力钧就命运转机,到了警察学院,一边教授一个区队的警体课,一边整理他自己总结的擒拿技术。转眼,大半年过去了,刘力钧带的徒弟们也成熟了不少,正赶上警院组织的比武竞赛选拔活动。在那次竞赛活动中,刘力钧教授出的学员,全部在比武竞赛活动中胜出。
接下来,刘力钧又带着他的学生参加全国公安比武竞赛活动,争得了全国第二的荣誉。他带学生参加比武竞赛活动中,收集别人之长,又改进了自己的擒拿技术。他画图成草,按照草图,组织学生拍成了照片,整理成书稿。他拿给院长看,院长就安排教务处把刘力钧的书稿找出版社印制成书,参加了全国警察院校教材评选活动,又获得了一等奖。
两件全国性的奖项,让刘力钧引起了省厅领导的注意。在院长的极力推荐下,刘力钧从基层公安局调入了警察学院。他担负起了警察学院的警体技术教学,后来他教出的学生留校任教的多了,他就成了专业的散打队教练,专门负责训练小教员,为学院培养未来的警体教官。
姜山良好的基础条件,没有逃出刘力钧的慧眼。他对姜山他们在食堂闹得那场风波,没有褒贬,在他的字典里只有胜负两个字。他常教导姜山他们的就是“胜利者才有说话的份。”
在足球场上,姜山一般担任前锋。刘力钧却让每个人都轮流着去担任不同的角色,他组织的足球赛,规矩大差不离就行。他明确地表示自己更喜欢橄榄球的比赛规则,那种合理冲撞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出雄性的争强好斗特点,太多规矩的比武竞赛,意义不大。
这样的教练训练出来的足球队,竟然在全省高校联赛中进入了十六强,成了当时有名的流动氓足球队。在足球场上,姜山他们用各种技术,克敌制胜。无影脚是最有名的案例。
刘力钧教给姜山他们上场的原则就是“前无敌”,只要前面有敌手挡路,马上同伴配合清除。清除的办法就“制敌于无形”,让敌方自己绊倒自己。那时又没有高清录像,也不回放。偶有小错,裁判看不到就过了。哪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