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豪门崛起-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电信有着上万个门店,每天办理业务的客流是相当多,而电信客服完全把推广逸嘉手机作为了自己分内的事情,手机卖得非常火。

    网络抢购是瞄准了年轻人的市场,而电信的合约机,更多的是中年人市场。事实证明,中年人才是消费的真正主力,特别是合约机有着大量补贴,更能够吸引到潜在用户。

    本来要卖肾才能够买的手机,现在价格和其它牌子的手机差不多,虽然未来有挺长时间的合约消费,可是话费本来就是要用的嘛。

    电信和逸嘉手机走到了一起,移动联通和iphone也没有闲着。iphone本来就卖得不好,现在逸嘉手机通过补贴,价格拉得很低,iphone的竞争力飞速掉落。iphone最终和移动走到了一起,效仿推出了iphone移动合约机,想要和逸嘉手机打价格战。

    原本很多手机厂商凭借着中低端的市场,在逸嘉手机和iphone的夹击下,还能够活得好好的。可是逸嘉手机和iphone同时进入合约机时代,变相大价格战,让很多厂商的中端型号手机的销量锐减。

    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只剩下联通了,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纷纷寻求合作。可是联通固话宽带不如电信,移动通讯不如移动,实力相对差些,能够给出的补贴也相对少很多。

    有总比没有好,各式各样的合约机纷纷进入市场。

    价格战打得飞起,那就和逸嘉电子没啥关系,反正逸嘉电子是按照协议价格向电信供货的,它怎么调整它的合约机套餐,那就是它的事情了。

第四百七十章 各自立场() 
想要与逸嘉电子的,远远不止电信一家。

    逸嘉电子暂时是杜嘉逸负责,所有的事情都是经过他的点头认可才行。

    办公桌上面摆着六份合作意向,代表着国内外六家手机生厂商想要获得逸嘉手机系统。

    只要是实力强大一些的手机商,多多少少动过系统的念头。只不过效果参差不齐,生存下来的不多。

    在此之前,也就是微软的移动手机系统和诺基亚的塞班系统稍微好一些,可是这些系统在iphone和逸嘉手机面前,别碾压得体无完肤。

    水果系统是完全封闭的,想要得到它的授权,有些过于困难了。主要是水果的手机系统和电脑系统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如果手机系统对外授权,电脑系统非常有可能被破解,对于水果公司来说,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逸嘉系统属于半开放,除了在app商店上面有严格地规定,其余方面的权限也是对外开放的。也就是说,用户不能够安装除了app商店以外的软件,但是可以通过数据线、网络获得对音乐、视频甚至是手机主题的权限。

    相比下来,从逸嘉电子得到授权的可能性稍微大一些。

    六家手机厂商中,四家是国内的,包括华为、中兴和步步高三家大陆企业和一家htc的宝岛企业,另外两家是韩国的三星和美利坚的摩托罗拉。

    这六家公司都非常有名气,特别是三星,更是韩国最为顶尖的公司之一。当然了,寻求合作的只是三星集团下属的一个子公司而已,逸嘉集团在三星集团面前,还是不过看的。

    “杜总,我们还不容易才打赢了iphone,要是把我们的系统给了别人,他们很快就能够赶上来,对我们的未来很不利啊!”沈丹义担忧地说道。

    这倒也不是沈丹义多想,毕竟在智能手机领域,逸嘉手机和iphone是两个比较成熟的体系,从硬件到软件都非常完善。逸嘉网络研发的手机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具有超前意识的,在用户体验上面,也能够压住水果系统一头。

    如果对方通过购买授权,那么在软件上面,逸嘉手机就会失去优势。这六家当中,华中三摩这四家,有着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在硬件开发上面,逸嘉电子的优势很可能会被短时间里面抵消掉。

    逸嘉手机不过才推出市场三个月,还没有那么多的忠实粉丝。用户购买逸嘉手机,是因为自由舒适的系统和高端的硬件配置。

    当其它手机拥有相同的性能,价格还要比逸嘉手机低很多,绝大多数的用户会有脚来投票的,到时候逸嘉电子的境地可能会很糟糕。

    沈丹义的担忧,也是杜嘉逸所担心的。

    担心之于,杜嘉逸也明白,系统只有普及开来,才能够形成合力。

    水果的实力,杜嘉逸心里面是本能地畏惧。在另一个世界中,水果能够以一己之力,和安卓大礼包分庭抗礼,充分说明了水果的实力。

    逸嘉手机能够投资取巧地在一代机上面超过iphone,可不代表一直能够领先,杜嘉逸对于逸嘉手机的信心不足。

    只有逸嘉系统成为主流,逸嘉手机才能够这个基础上面始终保持对水果的压制。

    有利有弊,确实需要好好分析。

    “通知逸嘉电子和逸嘉网络的管理层开会把。”杜嘉逸揉了揉脑袋。

    逸嘉系统是由逸嘉网络主持开发的,算是逸嘉网络的产品。而作为逸嘉手机的内置系统,逸嘉电子也这件事情上面也有不小的发言权。

    薛如谦作为逸嘉网络的ceo对这件事情自然是保持开放的态度:“对外进行授权,对于系统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就算我们不授权,其它公司找到一款合适的系统,这不过是时间问题。”

    逸嘉系统和水果系统给了其它系统一个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那么之前走的弯路都将不复存在。道路正确的情况下,其它系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完善自我。

    薛如谦的意思非常清楚,通过对外授权,打击其它系统成型的速度。

    有了现成的系统下,这些公司对于自主系统的研发就会失去动力。

    拿来主义,一定程度是会打击自主创新能力的。

    另一个角度来看,逸嘉系统是逸嘉网络的产品,对外授权肯定能够收取一定的分成费用,对于逸嘉网络来说,是一笔非常之大的收入。

    沈丹义作为逸嘉电子高层之一,心里面自然是非常不乐意:

    “公司投入大量财力物力研发出来的手机系统,授权给别人,不就是给他人做嫁衣?”

    “逸嘉电子本身就是手机行业的新人,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在实验室的支持才勉强维持领先优势。要是其它手机厂商轻而易举地就拉近了系统软件之间的距离,对逸嘉手机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还是希望薛总你们能够从整体的角度考虑,短时间里面,还是不要对外授权。”

    长时间的商场锤炼,也让沈丹义身上的娘气削弱了很多,举手投足里面更加自信了些。

    逸嘉电子和逸嘉网络都是非上市公司,是由逸嘉集团统一管辖,沈丹义把这个搬出来,而是想要堵住薛如谦的嘴巴。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等到其它系统进入最后关头的时候再授权,让别人功亏一篑,效果可能更加好一些。”逸嘉电子设计部的经理接着说道。

    “呵~对外公布的东西和实际研发过程可能是不一样的,要是别的公司打我们个措手不及,岂不是搬了石头砸自己脚?”逸嘉网络这边略有嘲讽地说道。

    手机系统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也无法预估其它公司开发的进程。想要在最后时刻狙击,这个时间把握实在是太困难了。

    薛如谦和沈丹义作为两个公司实际的负责人,为了自己公司考虑,立场观点不同也是能够理解。作为董事长和决策者的杜嘉逸,就很难在两个方案中做出选择。

第四百七十一章 +os() 
事实证明,把逸嘉网络和逸嘉电子两家公司的高层找过来开会就是个昏招。

    离场和观点都不同,不免会出现尖锐的矛盾。

    杜嘉逸看气氛越来越激烈,直接宣布散会,只把沈丹义和薛如谦留了下来。

    沈丹义和薛如谦的私交不错,没有了下属在场,气氛缓和了不少。

    “杜总、薛总,逸嘉手机二代还在紧密地研发中,如果这个时候承受巨大的压力,对整个项目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沈丹义开口说道。

    薛如谦也态度也温和了很多:“逸嘉网络高层手中或多或少有公司的期权,公司的价值越高,那么他们未来的收益就会越大。”

    “操作系统无疑是一个利润的增长点,我不能就这么糊弄过去,无法和员工们交代。”

    薛如谦提到的点,杜嘉逸倒是忽略掉了。

    虽然说逸嘉网络和逸嘉电子统一归集团领导,杜嘉逸也掌握了绝对的控制权。可是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进行分类评级之后,高等级的技术和管理都是配备一定的期权。

    分配期权能够把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绑定在一起,也让子公司之间的资源互换变得更加复杂。之前反正都是杜嘉逸一人所有,左手换到右手罢了。现在则是需要站在各自公司的角度进行考虑,集团也需要达到平衡,不去损害子公司的利益。

    薛如谦提出员工期权的问题,沈丹义也不好再强求独享逸嘉系统。设身处地,谁也不愿自己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系统成为了别人的成果。

    “我想把手机系统作为一个公司独立出来,归集团管理。作为补偿,授权所得的部分归逸嘉网络所有,部分留作公司的发展资金。”

    “集团这里会放缓授权的速度,让逸嘉电子有足够的时间开发更加优秀的二代。”

    杜嘉逸这个决定真正的受益者是集团总公司,逸嘉网络和逸嘉电子的要求都达到了一定的满足,薛如谦和沈丹义也没有再反对。

    很快,逸嘉系统从逸嘉网络中独立出来,改名为“+os”或者称呼为“加系统”。

    os是操作系统英opeating。system的简称。

    独立出来的加系统公司除了维护升级,还兼任着推广相关系统内置app。

    加系统的独立地位,逸嘉电子也需要加入到授权谈判之中,算上之前申请授权的公司。首批谈判授权的公司共七家。

    既然隔开了逸嘉手机和+os的必然联系,杜嘉逸对+os的期望就更高一些。

    刚开始谈判的时候,六家厂商显然是联合起来,竭力地压低逸嘉系统在手机售价中的分成,甚至是提出一次性购买的要求。

    逸嘉系统派过去的谈判代表可都是集团中的能人干将,加上杜嘉逸的批准,直接就尥蹶子了,让这六家厂商自我娱乐去了。

    反正拖得时间越长,对于逸嘉电子的压力就越小。等到逸嘉手机二代研发完成投入量产,那么逸嘉手机又会处于领先的状态。

    系统和手机硬件是需要配合的,不是简单地把程序输入进去就可以的。六家厂商一时没有谈下来,就无法拿到系统的具体数据,更无法给自己下个型号的手机一个明确的参数。

    谁都想推出加系统的手机,占据庞大的中低端市场。

    特别是三星和摩托罗拉这两家国外公司,更想要获得系统的授权,他们本来就是手机行业的巨头,而海外市场比国内市场更加庞大。

    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金钱,谁都不愿意看着大量的美钞从手里面溜走。

    逸嘉系统最先搞定的还是国内的几家厂商,特别是比较弱势的步步高和中兴,率先同意了逸嘉系统的要求。

    脆弱的联合被很简单就击碎了,手机厂商不得不重新坐下来接着谈判。

    在七家手机厂商和逸嘉系统谈判的同时,逸嘉系统开始组建+os联盟。联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统筹硬件软件,让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

    逸嘉集团借此机会也能够进入手机的上游市场,包括显卡、储存等等领域。

    随着谈判的深入,七家手机厂商也加入到了联盟的谈判之中。

    三流企业卖的是产品,二流企业卖的是技术,而一流的企业卖的则是标准。

    杜嘉逸的目标,手机操作系统的标准有逸嘉来制定。只有联盟上游下游厂商、移动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开发商,形成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才能够建立标准化、开放式的系统软件平台。

    逸嘉系统也会形成一个新的生态过程,从而进行系统的垄断,打击其它存在和潜在的系统。

    加系统联盟无疑对现状的重大改变,在带来初步效益之前,还需要不小的耐心和高昂的投入。

    这笔庞大的资金和技术,当然是由联盟内部共同承担,而成果却是被逸嘉系统公司摘得。

    简而言之,就是借着联盟的鸡,系统公司收获大量的蛋。

    七家厂商需要使用逸嘉系统,联合起来就能够对硬件上游厂商有话语权,逼得上游厂商不得不做出有益于联盟的选择。

    杜嘉逸当然不会轻而易举地把成果拱手让人,而是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

    舍得舍得,舍小而得大。

    更何况,系统内置的软件还能够带来庞大的利润,手机地图、邮箱以及其他一些专为系统开发的应用。

    稍微想象一下,当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二的手机当中,都安装逸嘉系统,那么内置的视频、音乐、地图、浏览器和邮箱软件,就能够获得十几亿用户。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庞大到到会让所有的公司都心生畏惧。

    这就是作为平台的优势所在,特别是开发商之间的内耗,会让他们断绝掉进入系统的决心。

    参与谈判的公司越多,涉及到上下游厂商,利益的纠葛就越复杂,谈判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越长。

    长时间的谈判,拖住了其它公司开发的速度,会给逸嘉电子大量的准备时间,也算是杜嘉逸实现对沈丹义的承诺。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云淘战略() 
杭州,云淘总部。

    “逸嘉集团现在是混得风生水起,杜嘉逸所说的生态似乎已经是有一个雏形了。”蔡崇奇羡慕嫉妒地说道。

    作为云淘元老级别的人物,蔡崇奇现任支付宝的董事长,在03年的时候,还短暂地担任过云淘的董事长,是马运的左膀右臂。

    马运一边翻阅着《雪山飞狐》,一边淡定地说道:“他是生态概念的提出者,这条路怎么走,只有他是最清楚的。”

    “我们在后面跟着,难免会觉得他遥遥领先。亦步亦趋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还是需要找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生态体系。”

    逸嘉网络以通讯和社交为核心,而云淘是电子商务,逸嘉的发展并不适合云淘。

    蔡崇奇沉默了一下。

    逸嘉网络越加耀眼,也就证明了互联网生态体系是的巨大潜力。不管是企鹅还是云淘,在内容制作上面是不足的,完整的生态体系进展要缓慢地多。

    “我们的大云淘战略实施到哪一步了?”马运问道。

    大云淘战略是将云淘网从一个网店平台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平台转变的过程,帮助商家以低成本、高效率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帮助传统企业转型,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云淘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引入更多的商户。

    大云淘战略的第一步是打通云淘与阿巴平台,形成b2b2c商业链条,第二步是召集各方电子商务外包供应商为淘宝卖家、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

    总的来说,就是完善产业链条,整个所有的资源,而云淘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这个战略其实两年前就曾经提出来过,不过当时的大环境不佳,马运被迫放弃了这个战略,转而采取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策略。

    可是云淘网经历了高层离开,内部结构重组,加上卓悦商城对云淘电子商务的冲击,不得不重拾大云淘战略。

    云淘旗下所有业务均需要集团输血,支付宝业前途也并不乐观。和逸嘉钱包的大胆开放比起来,支付宝太过于保守,这制约支付宝的发展。虽然已经成为较大第三方支付平台,但支付宝依旧未摆脱云淘的影子,而它面对着财付通和逸嘉钱包的狙击。

    云淘商城一样受到困境。在云淘商城推出后,云淘卖家极为抗拒,认为并没有增加实质性的内容,却要多交佣金。

    同样是做o2c,卓悦商城就没有平台卖家的翘班,发展更加快速。云淘商城的出现,本来就是用来阻止卓悦商城,现在根本没有起到任何压制的作用,卓悦商城靠着差异化,稳稳地成为了国内o2c领域的老大。

    “云淘商城重做了搜索引擎和推广模式,会对制定商品进行多方位的推广。已经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不日就能够上线。”

    “商城是做o2c,和我们原来的业务是由区别,都叫云淘,会让用户很难搞清楚定位。”马运想了想说道,“原来平台里面很多企业商户,都要搬到商城里面去,商城一定要做到无假货、快物流,高服务的标准。”

    云淘作为c2c平台,存在着太多的小型个人商户,平台很难监督到位。加上采用的物流种类不一,无法保证货物抵达的时间,口碑和信用层次不齐。

    “既然要重新定位商城,再叫云淘商城似乎不太合适了。”蔡崇奇说道。

    “我们是不是需要给商城改个名字,再定个logo。”

    这种涉及到品牌的大事件,还是得马运这个掌门人来拿主意。

    “卓悦商城的标志是狗,那么我们的logo就用猫好了,猫狗不能同存,一定要在o2c当中压倒卓悦。”

    “tmall发音和天猫很接近,也符合我们的logo,就要天猫好了。猫是性感而有品位的,天猫网购,代表的就是时尚、性感、潮流和品质;猫天生挑剔,挑剔品质,挑剔品牌,挑剔环境,这恰好就是我们要主力打造的品质。”

    大云淘战略最主要的就是打造一个能够狙击卓悦的o2c商城,将云淘商城改名为天猫商城,也就是和过去混乱的割裂,标志着o2c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除了天猫的重做,云淘整个平台也开始进入了重大的改变。

    云淘网发布一项全新的网络营销模式,按成交付费的“淘客推广“。通过“淘客推广“平台,任何网民都可以帮助淘宝网商销售商品、并从中赚取佣金。

    将商品放在云淘网店,把推广工作交给成千上万的“人肉营销大军“,这无疑是云淘网采取的一个突破。

    淘客的本质是一种口碑营销,消费者基于对淘客的信任,从而依照他们的推荐选购商品。而一旦淘客推广了假冒伪劣商品,就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从而失去就业机会。

    为了保障了淘客们的利益,目前只有一心以上或者参加了消费者保障计划的云淘卖家才能参加淘客推广。

    云淘网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机制,以及“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假一赔三“、“先行赔付“等消费者保障计划,可以有效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为消费者提供了购物保障同时,也让淘客们“推广放心,赚钱安心“。

    营销导购服务很快得到了商家与消费者的青睐。淘客业务试运行仅一周时间,参与者已突破十万。近万淘客税后月收入过千,部分淘客的税后月收入突破了万元大关。

    淘客的出现,让云淘的用户如同滚雪球一样开始膨胀,本质上就是云淘平台和大小卖家一次让利的活动。原本需要支付给渠道的推广费用,交给了淘客手中,让淘客帮忙发展客户。

    这样的模式其实和传销非常类似,不过是因为云淘有严格的保障制度,让这个营销不会出现意外。

    云淘的大动作,被解读为开启竞争的信号。可是作为最大的潜在竞争者,卓悦商城倒是没有很大的反应,让很多业内人士摸不着头脑。

第四百七十三章 噱头() 
“云淘的手段实在是太厉害了,现在才只有一个礼拜,就有将近十万参与的淘客,在这么发展下去,半年估计就能够达到一百万!”

    “有一百万人作为云淘商品的推广者,带动起来的营销潮流实在是太恐怖了。”孙辰作为卓悦商城的市场部经理,心里面除了敬佩,还有深深的畏惧。

    “我们不采取同样的措施吗?”刘乾东不由地问道。

    孙辰摇了摇头:“用户都是先入为主的,我们就算模仿他们的淘客模式,也得不到那么多的淘客。”

    “云淘的淘客分成,由商家和平台补贴,实际上云淘的支出非常少。我们则是自营,要是提供优厚的淘客中介费,会造成巨大的亏损。”

    卓悦一开始就是自营模式,后来才开始引入品牌公司入驻,不过自营还是卓悦商城的主要营收。本来平台就是薄利多销,要是再分成,无疑会把公司的资金链带入深渊。

    作为会议旁听的杜嘉逸丝毫没有打扰的意思。

    杜嘉逸入股卓悦的时候,就和刘乾东保证过,不会干扰商城正常的运作。除非是大的决断或者合作,杜嘉逸才会实行控股权力。

    如果不是刘乾东的执意邀请,杜嘉逸是不会参加商城的例会的。

    “现在不仅有十几万个人淘客,还出现了大量以云淘推广为盈利模式的导购网站、导购论坛。据说,这些导购网站的利润非常可观,无疑是带起了风气,我们想要参与进去,就非常困难。”孙辰补充道。

    互联网一旦出现了一个盈利模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