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重生之商女宝钗-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宝钗秀眉一皱,这乾高宗是怎么回事,难道因为薛蟠和他的事心有不郁,所以拿这件事敲打薛家?乾高宗不像是睚眦必报的昏君啊。

    林黛玉外柔内刚,不但不愿认这莫须有的罪名,还出言嘲讽乾高宗:“所谓明君,不过也是见了女人的眼泪就忘乎所以的伪君子罢了。”

    “皇上,你看看,你看看,林黛玉虽然是我姑姑的女儿,但我也不能因为这样就包庇她的罪过,在臣妾心里,生是皇家的人,死是皇家的鬼,自然是以皇上的脸面为重。还请皇上处罚林黛玉以儆效尤。”贾元春突然跪下义正辞严的说道。

    薛宝钗冷漠地看着贾元春,心道这是要大义灭亲吗?

    “皇上,陈老太妃真的驾鹤西游了吗?”薛宝钗开口问道。

    乾高宗冷哼一声:“难道元妃说得还是假得不成?”

    薛宝钗却说道:“那就好办了。”

    贾元春立刻抓住了薛宝钗这话的不合时宜,瞪着薛宝钗,仿佛她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一样,怒道:“皇上——,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她都说得出口,绝不能姑息。”

    乾高宗也沉下了脸:“薛宝钗,你此言可意?”

    薛宝钗勾唇一笑,媚眼如丝道:“陈老太妃既然已经驾鹤西游,那不妨就请一些大师来作法事,顺便让陈老太妃在回魂夜回魂,找出真正害她的人,这样不更好吗?”

    贾元春吓了一跳:“什么回魂?”

    “陈老太妃回魂说出冤情。”薛宝钗煞有介事笑望着贾元春有些发白的脸重复道。

    “不可以!”贾元春突然大叫道。

    薛宝钗眼睛微眯,一道光从眼中瞬间即逝:“为什么不可以?”

    贾元春眼神闪烁、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没想到薛宝钗又接着说道:“陈老太妃什么时候给薛家和林家下过懿旨,我们两家都没有收到,为何元妃要一口咬定陈老太妃给我们两家下了懿旨呢?”

    贾元春惊道:“怎么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薛宝钗冷笑道,“陈老太妃虽然与贾家相熟,但是与我们薛家和林家,那是素无往来,怎么可能会突然下了什么懿旨?”

    贾元春不敢相信地看着薛宝钗:“你竟敢睁着眼睛说瞎话?”

    林黛玉也在一旁冷笑道:“宝姐姐说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们林府也没有收到过陈老太妃的懿旨。更何况陈老太妃虽然身份尊贵,但还没有资格下什么懿旨?除非是皇上允了。”

    贾元春听了立刻看向乾高宗说道:“皇上向来对太妃孝顺,太妃自然是可以”

    话还没有说话,就被乾高宗打断了:“她们两个说得很对,陈老太妃确实没有资格下诏,而且朕也没有听说过懿旨的事,不知道爱妃你是从何处得知的?还是你在公报私仇假传懿旨?”

    贾元春听了一下子瘫在地上,脑子一片混沌,全然不知乾高宗为何突然就向着薛宝钗说话了。

    “来人,将元妃打入冷宫,让她好好地思过。”乾高宗平淡没有任何感情的语气,仿佛在说今儿个吃了什么一样。

    贾元春根本不知道事情为何会突然逆转,明明刚才她还在兴师问罪,乾高宗也在旁边帮腔,怎么转眼间薛宝钗和林黛玉说了几句话,乾高宗就要定她的罪了。

    “你们两个,一定是你们两个在陛下面前施了妖术,迷惑了他,你们这两个妖女,我不会放过你们的。”贾元春边喊着边企图挣开侍卫的束缚。

    薛宝钗朝她张了张口,没有发出声音,但贾元春却看懂了她要说的意思。

    我等着,薛宝钗如是说。

    乾高宗不耐烦地喝斥道:“堵上她的嘴。”

    待贾元春被拖走后,乾高宗站起身走至林黛玉面前,面容柔和,眼中带着不可忽视的深情:“林小姐还是起身回话吧。”

    林黛玉秀眉轻蹙:“皇上,请自重。”

    薛宝钗则附和道:“皇上,若无事,我们就先告退了。”

    乾高宗脸色阴沉下来,眸子里全是隐忍的怒意,正想让薛宝钗退下,强留下林黛玉时,百里于安悠然走进殿内,然后在薛宝钗身边站定道:“找了你这么久,原来你竟在这里。薛二叔和你的堂兄妹远游回来了,如今正在京城,在薛家别院等着你呢。”

    “那正好,小九你就把薛宝钗带回去,林姑娘朕还有几句话要问个清楚。”乾高宗正想如此,便顺势说道。

    薛宝钗哪肯依了他,立刻说道:“不过是几句话,民女就在外面等着好了。”

    百里于安则丝毫不客气地说道:“一国之君未免度量太狭小了。什么事要为难一个弱女子。”

    乾高宗脸更黑了,又见百里于安目光灼灼地盯着他,无可奈何地负气道:“走吧,走吧,日后都不许再进宫了。”

    百里于安也不理会他,领着薛宝钗和林黛玉飘然离去。

    薛宝钗与百里于安回到别院,刚下马车便见一对璧人站在门口翘首以盼,其中的女子容颜姣好,形容尚小,男子眉目清秀,潇洒不羁。

    “这是哪家的玉人跑到我府上当起了门神?”薛宝钗眼含热泪看着这对少年少女,笑着打趣道。

    薛宝琴虽与薛宝钗没见过几面,而且那时还年幼,记忆里没什么印象,但一看到薛宝钗,心里就觉得格外亲切温暖,尤其是听到薛宝钗的话,心里更是没来由的一酸,急忙跑过去抱住哭道:“姐姐,你可算是回了。”

    薛蝌也迎上来,站在一旁言道:“姐,好久未见,你又漂亮了许多。”

    薛宝钗被他的话逗笑了:“想我们离京前见面时你还是个圆团团的娃娃,一晃几年就长得比我还要高几寸,看得我都不敢认了。”

    “就哥哥能言善道,一句话就把姐姐哄得开心了。”薛宝琴窝在薛宝钗怀里嘟着嘴说道。

    薛宝钗笑着抚着她的长发道:“我们的琴姑娘这是吃味了?”

    “都站在门口作什么,还快进里面,外面风大。”薛蟠从里面走出来嚷嚷道,“二叔等着呢。”

    一行人走到正堂,正好听到里面的说话声,清澈低沉的嗓音传来:“我们来京路上偶遇荣国府刑夫人的侄女,到了京城便让下人护送她们去了贾府,所以耽搁了”

    薛宝钗听到此处便愣住了,薛蝌和薛宝琴上京,二叔也未亡,怎么兜兜转转还是遇到了刑岫烟,难不成她与薛蝌的缘份不浅?

第五十九回 急攀亲又是木石前盟 慢生情方成金玉良缘() 
前世时,薛宝钗便对刑岫烟的印象极好,家境贫寒却有一番风骨,即使寄人篱下也未见其阿谀奉承,自怨自艾。

    几人走进正厅,与薛子牧见过,薛子牧对薛宝钗亦是赞不绝口,夸得她羞红了脸,薛蟠却只嫌不哆,在旁边附言道:“妹妹自然是最好的姑娘。”

    “那我呢?”薛宝琴佯怒地嗔了薛蟠一眼。

    薛宝钗用食指点了点薛宝琴的额头道:“二叔明着夸我,暗里其实是在说你呢?”

    薛宝琴不解道:“这是怎么说,爹爹可是都提得是姐姐你的名字啊,难不成我会听错?”

    薛宝钗却故作神秘:“你还是自己想吧。”

    薛宝琴却不依了:“姐姐定然是唬我呢。”

    说罢,屋里的人全都笑起来,一家子和乐融融好不热闹,聊了一会儿,虽薛子牧是男客,几人也坐在一起用了饭。

    薛子牧对百里于安也有几分熟悉,毕竟当年他病重时是百里于安帮了大忙。

    薛宝钗记挂着薛蝌与刑岫烟的事,吃罢饭便细细地问了薛宝琴,薛宝琴不知她是何意,没有多想便把来龙去脉讲与她听。

    薛宝钗听到薛蝌救刑岫烟时,两人有了肌肤之亲,心道,贾家正愁攀不上薛家呢,这亲怕是跑不了了,虽然她对刑岫烟印象不错,但若是这样就要与贾家又扯上联系,她心里自然不十分情愿。

    “姐姐,我一路听了咱们家许多事迹,也知你们与族里断了亲,族里的人又把主意打到了我们头上,前几日还让人找了父亲,许多地方产业都是我哥哥在打理,若是松了口,怕也会所以,父亲的意思也是想出族。毕竟我们才是血脉最近的一支。没道理你们出了族,我们还窝在那让他们下手,再牵扯到你们。”

    薛宝琴已见绝色的脸上写满了坚持,定定地看着薛宝钗,说出心中所想。

    薛宝钗笑了笑说:“你这是要我来拿主意吗?”

    薛宝琴竟真的点了点头:“爹爹早就交待了,小时你给爹爹出主意避了祸,爹爹就一直念着你的好,还说这家里上上下下定是你在拿主意。”

    薛宝钗闻言心里一震,薛子牧的才智机敏那也是无人能敌,不然前世也不会游商天下,将两个儿女教得不同寻常商户,比之京城大家也不逊色多少。

    “叔叔自然有他的打算。倒是你长得越发美,这梅家可真是烧了高香了。”薛宝钗不露痕迹地将话引到别处。

    薛宝琴果然红了脸,容颜越发倾城地让人不敢直视,她突然开口说道:“再美也比不得九皇爷。”

    薛宝钗顿时哭笑不得:“你一女子怎么能与男子相比?”

    于是,两人又就颜色这个问题争论了半晌,两人虽多年未见,但是却亲密异常,几日吃穿住行都是在一处。

    林黛玉在家里呆坐,见薛宝钗几日未来,便心里烦躁起来,林如海见她如此,怎会不知她是为了什么。

    “宝丫头不来,你竟不去找她吗?”林如海不忍她枯坐多想,不由点醒她道。

    林黛玉却扭着帕子,面露哀色:“宝姐姐定是有人陪着,把我忘了,我又何必去讨没趣,惹别人嫌。”

    林如海却笑了:“你真是这样想的?那正好我就把送信的人再喊回来?”

    “送信?送什么信?”林黛玉疑惑不解。

    林如海道:“让宝丫头领着她的堂妹来府上做客。”

    林黛玉喜道:“当真?”

    林如海点了点头,又有些为难:“可我觉着你不怎么欢喜,这事还是算了吧。”

    “爹爹”林黛玉见林如海真的转身要走,急忙扯住他的衣袖。

    林如海哈哈大笑,林黛玉才反应过来,他是在逗她,跺跺脚提裙便往正厅的方向走。

    薛宝钗见到林黛玉身边的王嬷嬷,知道定是林黛玉有急事,不想却是邀请她去做客,林黛玉甚少主动邀约,这还是头一遭。

    薛宝钗喜不自胜,便与薛宝琴一起来到了林府,谁知在林府门前竟碰上了王熙凤一行人,王熙凤一见是薛宝钗,便笑着迎了上去:“妹妹这是从哪来啊?”

    然后,又拉住薛宝琴的手赞叹道:“这天仙似的妹妹是哪家的?竟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人。”

    薛宝钗知她并非没有听过薛宝琴,那刑岫烟已经住在大观园好几日,又是薛子牧派人护送的,依着王熙凤的性子怎么可能会不打听清楚。

    “这是王家表姐,最好相处不过,除却管事时严厉些,平日对姐妹从未红过脸。”薛宝钗对薛宝琴价绍道,然后又对王熙凤道,“这是我堂妹,可不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人物,凤姐可不能到处与人说去。”

    王熙凤笑颜如花,执起薛宝琴的手,轻拍着薛宝琴的手背:“那是自然,自家的美人自然要藏起来。”

    “哟,是哪个要金屋藏娇?”林黛玉从府里走出来,高声道:“竟是到了我家门口也不进府,想藏着不让我见着。”

    王熙凤笑着指着走近的林黛玉道:“瞧瞧咱们林姑娘的嘴是越来越不饶人了,这不是把人都送到府门口了,你这话从何说起啊。”

    林黛玉上前嗔怒道:“宝姐姐有了仙女一样的妹妹,竟忘了我这个俗人妹妹了。”

    薛宝钗笑道:“哪个是仙姝,你自己竟不知道吗?”

    “与宝姐姐相交的姐妹,自然都是仙子一般的人。”薛宝琴在旁边说道。

    薛宝钗这时笑得花枝乱颤:“宝琴妹妹说得不错,把我们连她自己都夸了个遍。”

    薛宝琴即使是再活泼也羞红了脸,林黛玉见此情形,对薛宝琴的印象也好了一分,觉得她是性情中人。

    几人笑闹了一阵,便相携进府,王熙凤脸上虽堆着笑,心里却将贾母埋怨了个透,偏偏选这日来说那不靠谱的事,到时若是惹了众人不快,这亲戚怕是都交不成了。

    林黛玉自然知晓王熙凤无事不登三宝殿,趁着薛宝钗带着薛宝琴游花园之际,便与王熙凤说了几句。

    “你说什么?外祖母竟还想着让我与宝玉定亲?这是为何?”林黛玉眉目间带着不快。

    王熙凤自然是察言观色,叹了一口气,好坏话都要说的,只听她道:“还不是宝玉闹得太厉害,天天如犯了癔症,吵着要将你接回去。眼看着也到了定亲的年纪,若是定了别人,怕他是活不成了。”

    林黛玉不由气道:“他活成活不成与我有何相干,若是念着我,也不见来看过我几次,只知道日日拿他自己的身子为难外祖母,这样的人我如何信得?更别说是这一生的事。他只想要别人个个遂了他的意,也为我的名声想想。”

    王熙凤知道林黛玉对贾宝玉还是有感情的,不然也不会埋怨宝玉,她可不想林黛玉一时心软就嫁了贾宝玉。

    于是她叹了一口气道:“谁说不是呢?以前也道他是个好的。相貌为人样样出挑,哪知竟如此扶不起来,庶务不理,学业也不成,细细比较,男子气势比之你琏二哥还要差上几分,只是老太太宠着,定不想让他受了委屈。”

    林黛玉虽然觉得王熙凤说得有些过了,但并非毫无道理,在心里又将贾宝玉与自己见过的男子比较,贾宝玉确实多了几分脂粉气,思及他以后的处境,不由落下泪来。

    薛宝琴随下人去了净房,薛宝钗先折回竟看到这样的情形,便开口问道:“这是怎么了?凤姐可是欺负了你?”

    凤姐急忙摆摆手,知今日说得已经够多了,再多说也没什么效用,便与薛宝钗混说了几句起身告辞了。

    两人将王熙凤送走,一路携手去找薛宝琴,林黛玉将贾母的打算说给薛宝钗听,薛宝钗听了冷笑道:“老太太向来打得一手好算盘,她把宝玉那样子的当宝,别人要嫁宝玉自然都是高攀了。”

    见林黛玉神色难堪,薛宝钗收了声,不再说过激的话,放低了声音缓缓劝道:“我家妹妹许了翰林之子,虽然不及贾府富贵,但我却觉得甚好。”

    林黛玉知道薛宝钗的言外之意,捏紧帕子道:“我心里对宝玉已经有了芥蒂,自然不会嫁了宝玉,伤了父亲的心,也毁了自己与他的旧情。”

    薛宝钗不由松了一口气,与薛宝琴碰面后,因为林黛玉没了精神,便散了。

    入夜,薛宝琴已经上床睡熟,薛宝钗却睡不着,披了外套立在窗前看着外面的圆月,前世今生涌入脑海,不觉泪流满面。

    “怎么也学起林黛玉了?”清润如泉的声音传来,吓了薛宝钗一跳。

    窗外百里于安白衣胜雪,俊颜如玉,在月色下宛若谪仙下凡,薛宝钗瞪圆了眼睛:“大半夜的,你装什么孤魂野鬼?”

    百里于安一笑倾城:“我若是鬼,谁敢称仙魔?”

    薛宝钗闻言嗔了他一眼:“张狂!”

    窗外传来低沉地闷笑声,又听他道:“木石前盟怕是不成了,我们的金玉良缘却是能修成正果的。”

    薛宝钗俏脸飘上红晕,啐了一口:“呸!没脸没皮地混说什么。”

    “傻丫头,早点歇着吧。放心,一切都离尘埃落定不远了。”百里于安突然说了这么一句,便飘然离开,只留薛宝钗怔在原地。

第六十回 妻妾相较探春远嫁 善恶解析迎春改命() 
日子一天天过去,百里于安常常在半夜来到薛宝钗窗前与她聊天,有时会说生意,有时会说朝政。

    这晚月凉如水,百里于安对薛宝钗说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朝廷要派贵女与边境藩王和亲。

    薛宝钗低头沉思道:“是探春吗?”

    百里于安摇了摇头说:“看贾家是否要拿她换前程?”

    “你觉得贾家不会吗?”薛宝钗嘴角划过淡淡的嘲讽道。

    百里于安却说:“也不一定,北静王那里可能需要一名侧妃,这可是陈老太妃生前吩咐的,这侧妃要从贾家选。”

    “老太妃倒是对贾家情深意重。”薛宝钗脸上的嘲讽之色更浓。

    百里于安则笑道:“老太妃向来耳根子软,而且贾家先人对她的家族有救命之恩,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薛宝钗恨恨道:“善良的人总会被人利用,挟恩以报,贾家惯会用这样的伎俩,林妹妹如此,老太妃也是如此。”

    过了几日,探春便得到了消息,这段日子贾母对她疼爱异常,所以便把和亲和选侧妃的事都告诉了她。

    探春对贾母说会好好思量,其实她都不想应,和亲要远嫁穷乡僻壤,做侧妃上有正妃压着,要伏低作小,想想赵姨娘,生了儿子不还是没有站住脚,而且还累及儿女,在府里生活得谨小慎微。就是正经主子的奴才也敢欺侮。

    不选能成吗?

    想到贾母说起时一副施舍怜悯的慈悲样,探春就觉得心口闷疼,好歹那个面善心恶的主母王氏已经死了,不然这样姻缘怕也轮不上她,或者她要更委屈求全一点,才能得。

    是作妻还是为妾?

    正想着,便听外面有人高喊道:“琏二奶奶来了!”

    探春皱眉,心道:“这人来作甚,又想从二房算计什么?“

    虽然她心有不愿,但还是起身去迎,刚站起身便见王熙凤光彩照人笑意盈盈地进来亲切地唤她:“三妹妹!”

    探春脸带笑意:“二嫂嫂怎么有空来我这,全府上下之事都需你张罗,竟还记得来我这里坐坐。”

    王熙凤只当没听出她的话中之意,对于这位精明能干的三姑娘,她可不敢掉以轻心,想到今日来的目的,心里自然是有几分计较。

    “听闻老太太给你选了两桩婚事,让你自己挑,可见老太太疼你疼得紧啊。”王熙凤开门见山地说道。

    探春命人上了茶,听了这句就把人都撵了出去,坐下看了神神在在的王熙凤一眼道:“二嫂嫂倒是消息灵通,我才从祖母那里回来,你就得了这消息了。”

    王熙凤脸色未变,摸着护甲指套笑道:“三妹妹的事我自然是要关心一二的,说消息灵通这事我是不敢认的,不过是鸳鸯去找平儿叙事提了几句而已。”

    探春心里冷笑,鸳鸯可是老太太身边最忠心不过的丫头,就算再与平儿怎么交好也不会将老太太屋里的事随便就说了出去,如今凤姐的手伸得真够长,连老太太屋里她都安了人。

    “二嫂嫂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就直说吧。”探春懒得与王熙凤多费唇舌,以前王氏在世时,二房的待遇可谓是得天独厚,王熙凤不过是个跑腿的,如今大房独揽大权,她又受了老太太的命压着大房,怎么可能与王熙凤好话好说,不过是面上的活而已。

    探春深知二房要是失了势,她的处境可能比如今还困窘。

    王熙凤扶了扶鬓发,凤眼含笑问道:“不知三妹妹是何打算?”

    “二嫂嫂且说说想做什么吧?”探春避左右而言其它,将问题又抛给了王熙凤。

    王熙凤也懒得绕来绕去直言道:“还不是你大伯竟要将你二姐姐许与世交之孙。”

    贾探春修眉一蹙:“这话怎么说?”

    王熙凤叹了一口气道:“大老爷平日里也不怎么管事,只想着世交如何如何,竟不去打听那人的品行,那孙绍祖虽然是军官之后,但为人实在坏到极点,他府上的丫头竟都让他糟蹋了遍,你说以二姐姐那木讷性子去了能讨得什么好。”

    探春又惊又怒:“怎么会如此?大伯怎么会做这样的糊涂事?这不是要害死二姐姐吗?“

    话出口又觉失言,探春按下纷乱的思绪皱眉问道:“大伯母那里怎么说?竟也是同意的吗?”

    又想起迎春的身世,不觉生出同命相怜之意,又说道:“想来依大伯母的性子,断然是不管其中好坏的。”

    王熙凤知探春虽心大精于算计,但为人确实是好的,尤其还替迎春出过头,再者她得薛宝钗的信,说只要不让迎春嫁了孙绍祖,贾赦欠孙家的钱,薛家便替贾赦还上,让她给迎春说门好亲。

    王熙凤虽不是心慈之人,但打听到孙绍祖的为人,也是倒吸一口凉气,竟有父母将女儿卖进火坑的,今儿又听闻了老太太那边的消息,便生了心思。

    “我是这样想的。老太太说得这两桩婚事,你挑剩的便宜你二姐姐如何?”王熙凤直言不讳道。

    探春冷笑道:“什么挑不挑?还不都是一样,一个为正妻却要受穷苦,一个享富贵却要为妾,轮到我们哪有什么好亲事?”

    王熙凤却不以为然,以贾家如今的情况,这样的亲事对庶出的小姐来说算是极好的了。

    她分析道:“嫁与藩王那也是王妃,边境之地再穷苦,王府哪有穷苦一说,不过是天气环境不好水土不服;与北静王为侧妃,北静王可是才貌双全、身份贵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