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歌荀令-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飨氯ィ俊
“。。。。。。”
戏志才气的脸色发红,看着正在气头上的好友,荀彧果断闭上了嘴巴,顺便还示意旁边正好路过的张辽不要说话。
莫名躺枪的张文远:虽然他年轻,但是这不代表他打不过李傕,再说了,是他保护荀先生还是荀先生保护他还说不准呢!
戏志才声音不大,但是其中流露出来的情绪却不平静,荀彧叹了一口气只等这人发完火再好好解释。
他真的不是弱不禁风的病秧子!
小声的念叨并没有逃过戏志才的耳朵,听到这人这么说,戏志才看着这清俊挺拔的身姿,脸色没有半点缓和,“这同你是否病弱没有半分关系。”
即便是如休若友若一般身体康健甚至能领兵打仗,这也不是他能以身犯险的理由,他担心的只是这个人。
谁也没法确定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文若,吾知晓你有些旁人不知晓的能耐,但是那些在千军万马之中能护得了你自己吗?”语重心长的拍了拍荀彧的肩膀,戏志才第一次以这种语气对他说话。
他们二人相交十几年,荀彧在人前也一直都是沉静稳重的形象,即便做出什么突兀的事情,旁人也大都以为其中另有玄机,也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这人并不像看上去那般沉稳了。
刚还想着怎么让戏志才相信他在军中可以保证自己的安慰,就算是李傕也不会对他造成半分危害,但是听到好友这般问话,荀彧低头沉默了。
一人两人他确实不惧,但是千军万马呢?
荀彧忽然意识到,在这个没有大唐那般高深武学的世界,他有些过于自信了。
别说他现在重点放在相知心法之上,就算是在大唐时候全盛时期的他,在上百人的围攻之中也会落下风,更不用说这个世界根本无法发挥全部的实力了。
垂下眼帘沉默了一会儿,荀彧看着此刻为他担心的戏志才,“是彧过于托大,以后定不会如此。”
“文若要知道,你若是出事,家中长辈该如何伤心,吾等好友又该怎样难过。。。。。。”
幽幽叹了一口气,戏志才揉了揉额头低声道,“果然,就不该让你一个人胡来。”
作者有话要说:叽!!!
好粗!!!
好长!!!
(来人!护驾!朕的锅盖呢!!)
第41章 第41章()
中平四年夏;董卓伏诛,帝出洛阳;京都大乱。
曹孙两军会和之后,朝廷封赏接连而至,即便皇帝不在,诛董卓这般大功也足以提前封赏,不过这些封赏却只是表面光鲜;实质上的好处几乎没有。
知晓朝中如今是什么情况,曹操孙坚也不做强求;如果小皇帝在郭汜等人手中还好,若是自己跑了出去,恐怕真的是凶多吉少了。
不知道刘辨究竟如何,大汉又不可一日无帝;找不到皇帝的踪影,朝中终于没了威胁生命存在的大臣们终于再次提起了笔杆子,重立皇帝的折子如雪花般飘向了三公的府邸。
就连早早离开皇宫的陈留王刘协也被大臣们挖了出来整日不得安生,毕竟灵帝血脉除了刘辨就只剩下如今的陈留王了。
在朝中又要乱起来的时候;长安那边终于传来消息,郭汜带着小皇帝正式进入长安城旧宫殿之中。
绕过一路的盘查;郭汜等人最终带着小皇帝逃出了生天。
虽然对此很是愤怒,但是一些一直安静不语的朝臣们到底还是松了一口气,原本想着立新帝的想法也都慢慢沉了下去。
连董卓都不敢碰的弑君之罪,郭汜就更不敢触及了,就算小皇帝什么都不敢做;他也只能好吃好喝的供着,如若不然便是全天下的唾骂。
虽然如今黄巾未消,但是天子威严在天下人心中依旧是不可触及的一个地方。
陇西的兵马只凭郭汜还掌控不完,若真的给了他们理由造反,那些早就按捺不住的家伙只会庆幸他的愚蠢。
因此,郭汜不敢对小皇帝做些什么,朝中百官也有足够的机会去将小皇帝要回来,洛阳长安,东都西都,对小皇帝来说绝对是洛阳更安全。
只可惜,派去长安和郭汜谈条件的官员不等进入长安城便被赶了回来,甚至还带着威胁说长安会成为新的都城。
董卓身亡,郭汜虽然没什么悲伤的意思,但是却继承了他的遗志——迁都!
皇帝在就意味着朝廷在,即便现在百官还留在洛阳,他们也依旧能重新选拔出官员,长安附近皆是他们的地盘,就是再来一个酸枣联盟他们也不惧。
还没有意识到先前董卓麾下留在凉州的兵马大多都起了叛心,郭汜只想着能不能直接将那些兵马接受,然后让小皇帝封他一个大将军,先前太师那种风光日子可就是他的了。
长安那边情况未定,兖州混乱又起。
黄巾余党死灰复燃,兖州刺史刘岱被临阵斩杀,一时间天下哗然,而没了守将的兖州更是危在旦夕。
意识到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荀彧和戏志才都想到了一起,他们如今的缺点非常明显,兵马不足,粮草不丰,若是能趁机拿下兖州,这众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黄巾以救世之名行乱国之事,用心歹毒,虽然那些都是百姓,但是天下更多的还是为了活下去就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憨实农民。
刘岱死后,兖州能主事的就只剩下鲍信几个,从青州打过来的黄巾气势汹汹,若是再没有军队镇压,偌大一个兖州可能就直接落入黄巾手中。
朝中兵马和郭汜对峙,无法分出精力对付黄巾,先前酸枣联盟时个个喊着口号“忠君爱国”的诸侯们现在也忙着勾心斗角,就算能分出兵马,看到如今黄巾军如此凶悍也都悄悄退了出兵的念头。
曹操和鲍信一向交好,两方私下派人接触之后,不多时,鲍信便派人将兖州牧的印绶送至曹营。
而在冀州,袁绍放任曹操进入兖州,一心只想着如何尽快将冀州拿到手,后来,看着曹操凭借兖州做大,他才后悔当初没有直接将敌人扼杀在襁褓之中。
但是为时已晚矣!
韩馥为颍川人士,虽然身边谋士多为豫州人,但是兵马却是冀州本地的,地方掾吏也多是附近
豪族,但是冀州本地世族对他却并没有多少推崇之意。
冀州本地也是豪族林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韩馥身边得他信任的更多还是来自豫州之人。
冀州强大充实,他只想守好这儿就够了,但是现在看来,连这个目标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达成。
乱世之中弱肉强食,地盘便是实力的一部分,韩馥本身性子怯懦,但是偏偏拥有冀州这天下十三州排的上前几的富庶之地,无异于幼儿怀赤金行于闹市,就差明摆着贴个条子:此处有钱,速抢勿迟。
如果他的官职是大汉天子的任命或许旁人的觊觎之心或许还能收敛一些,但是偏偏不然,韩文节这冀州牧乃是董卓为了巩固人心才拿到手的。
因为韩馥胆小怕事是个老实人,所以董卓才放心家国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冀州交到他手上,反正这人没什么能耐,就算给他个冀州牧也动摇不了人心。
只可惜,董卓只想到了韩馥胆小怕事带来的好处,却忘了在周围人都接连起兵讨伐之时,他这个占据一州之人就算再胆小也不可能无所表示。
如今董卓伏诛,天下人认不认这个冀州牧还难说。
显然,怕什么来什么,韩馥整日战战兢兢生怕旁边虎视眈眈的人兵临城下,袁绍公孙瓒也没让他失望,他们打的就是要韩馥交出冀州的主意。
天子孱弱,如果没有自己的地盘根本就没办法站稳脚跟,酸枣联盟时袁绍虽为盟主,但是真正比起来却不如他那兄弟袁术。
如今袁公路割据淮南兵强马壮,而他离开京城之初却只能寄人篱下,如此差距让一向心高气傲的袁本初更加难以接受。
离开京城之初在冀州被韩馥当成大敌一度派人监视,袁绍对韩馥早就心怀怨恨,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放在手边,他会放过才是奇了怪了。
虽然现在的他粮草是韩馥提供,兵马也比不过冀州,但是他有名声,硬的不行来阴谋不就行了吗?
韩文节自己尚且还是他们袁氏门生,在这方面又怎么可能比得过他!
在和公孙瓒达成交易的同时,袁本初片刻未停便派人悄悄将韩文节手底下的谋士拜访了一个遍儿,他乃四世三公袁氏子弟,先前又是联军盟主,而韩文节只是个懦弱文人,该投向哪一方岂不显而易见?
再说了,就算你们现在顽固抵抗,公孙瓒的兵马也不是吃素的,内外交困之下他韩文节有那个本事守住冀州吗?
以他袁本初的才能,这冀州迟早还是他的囊中之物。
收到来自袁绍的招揽之后,辛评郭图等人无一例外全都心动了,若是能直接让韩文节将冀州拱手相让,袁本初不费一兵一卒便将冀州拿到手,他们以后的地位岂不是更稳固?
虽然他们跟在韩文节身边也算是被重视,但是冀州本地的世族不少,他们这些外来人在某些事情之上到底是吃亏。
韩文节懦弱,但是袁本初不一样,若是冀州换了主子,冀州当地豪族还能如此肆无忌惮的打压他们这些来自豫州的文人吗?
想到这一点之后,二人便直接去找了荀谌,只他们在韩馥耳旁扇风还不够,真想将事情做成功,没有荀友若是万万不行的。
同为颍川氏族,韩氏和荀氏交往颇深,比之他们这些人,明显荀谌在韩馥心中的地位更重。
然而,看着眼前几位“一心”为着颍川世族着想的同僚,荀谌冷冷的勾起唇角,并不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袁绍当盟主之时便利用权利为己谋私,若真的成为冀州牧,恐怕又是一个董卓。
作者有话要说:拿电钻的,看看朕头上八米厚的锅盖,有本事你过来啊
第42章 第42章()
书房之中;荀谌一言不发看着辛评郭图侃侃而谈,仿佛这时他不和他们站在同一战线就会变成无恶不赦的罪人一般。
“州牧大人无意与人相争;袁本初势大,公孙伯圭亦是虎视眈眈,若袁氏入主冀州,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岂不善哉?”
“尔等可知此等行径可谓叛主?”等辛评郭图说完;荀谌敲了敲桌子,抬头只问了这么一句话。
虽然如今他对韩馥也没多大的信心;但是这不代表他愿意当这个出头鸟去劝。
易主之事关乎宗族存亡,不是三两句就能说清的,荀氏如今人员四散,当这个出头鸟无异于为宗族招灾。
于是乎;史上三寸不烂舌说降一冀州的荀友若,现在却并不想顺了袁本初的意愿。
若只是他一人也就罢了,他身后可还有偌大一个家族,再说了;他看上去像是傻的别人说两句他就闷头冲上去的人马?
坐于荀谌对面的二人顿了顿,而后面不改色又道;“吾等皆是朝廷官员,印绶在何人手中,吾便为谁所用,何来叛主一说?”
摇头笑了笑,荀谌发现倒是自己被绕进去了;不过他今日不欲多言,迎袁绍到来在他心里不过是下下之策罢了。
“此事重大,吾尚要好好想想,过两日定会给二位回复。”起身说了一句,荀谌伸手一扬,摆明了送客的意思。
只荀谌如今的回应,辛评郭图也能猜到两日后他的回复,各自抱了抱拳,二人先后离开了书房。
以他们这么多年共事的经验来看,既然荀友若现在没有直接答应,那以后就肯定不会再同意了。
不过这也无妨,虽然荀氏和韩氏走的更近,但是没了荀谌他们也不是全然没有胜算,只要他们的主公松口,其他什么都不是问题。
众所知周,韩文节的耳根子一直都是软的。
不过,要说荀谌对韩文节忠心耿耿他们是无论如何是不相信的,忠心或许会有,但是绝对没有到明知没什么前途还死守着的程度。
袁绍和韩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究竟该选哪一个。
不是说如今谁实力强大的问题,只看如今兵力,韩文节比之袁本初强了不只一点半点,但是看问题总要从长远来看。
韩馥性子软,在如今这种情况之下根本守不住冀州这片膏腴之地,既然如此,倒不如换个能守住的人来。
如果袁本初不能让荀谌满意,那天下间还有谁能比他更合适?
原本打定主意要和荀谌一同劝韩馥,但是被荀谌这么不软不硬的推回来,辛评和郭图心中也动摇了几分。
或许他们还需要再考虑考虑。
袁绍对冀州志在必得,不管韩馥会不会主动将印绶交出来,他是肯定不会放弃这么一片地方的。
而他军中,在青州黄巾贼进入兖州之时,荀攸便离开了袁绍去了曹操身边。
荀公达虽然一直和袁绍走的近,但是因为性子的原因也不受重视,袁本初对他的态度最多是看在同样出于世家的份儿上留着罢了。
如今天下已经乱了,袁绍虽然想留人,但是荀攸在他心里还不到无论如何也要留住的程度,为了在天下人面前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还一路护送将人送回了颍川。
袁绍意外的是荀攸和他辞别之后就去了兖州,那儿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啊!
听说荀家文若在曹孟德身边,这叔侄俩都去了那边,也不知道荀氏究竟寓意为何?
不过,对于现在满是黄巾贼的兖州,袁绍表示,他还是更中意粮草充足的冀州。
曹孟德那性子还是栽的跟头不够,等吃够了亏就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强出头了。
“主公,公孙伯圭处有消息传来。”逢纪拿着帛书进来,脸上带着明显的欣喜之意,“若主公下定决心,公孙瓒即刻便能发兵。”
“果真如此?”袁绍眼睛一亮,但是随即想到了什么,心里的激动也慢慢平息了下来。
占据了冀州之后,他便可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但是些前提是拿下冀州。
如今正是要拿主意的时候,袁绍却又踌躇了起来,“冀州兵强,我军饥乏,如果攻打不下来,吾等连立足之地也不剩,倒是该如何是好?”
“主公莫忧,韩馥庸才而已,只公孙瓒出兵便足以让其惊慌失措,无意顾忌其他了。”逢纪对袁绍的担忧表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吾已与韩馥身边之人互通消息,郭公则等人对主公入主冀州并无排斥,若在公孙瓒出兵之后让其劝说,何愁韩馥不交出印绶?”
信心满满的让袁绍放下心,逢纪相信辛评郭图也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里应外合之下,还愁韩文节不让出冀州来?
“既然如此,吾便提书一封使公孙瓒发兵南下,且看韩文节如何应付。”咬了咬牙,袁绍一甩袖子到桌案前提笔写了一封书信,而后即刻派人将之送至公孙瓒处。
他自己兵马疲弱不能出战,但是公孙伯圭不一样,以韩文节的能耐,能不能挡得住来自北面的强攻还不一定。
不过。。。。。。公孙瓒发兵之后的事情还得好好思量思量,毕竟要冀州的是他袁本初,不能白白将地盘让出去啊!
“若公孙瓒贪心不足想要趁机吞并冀州,元图以为吾等应当如何?”
“主公可知韩文节部将麴义不久前反叛,而冀州境内军队对其束手无策之事?”摸了摸嘴边的胡子,逢纪笑着提醒了一句。
他们如今兵力不足,但是旁人有啊!
“元图的意思是。。。。。。招揽麴义?”
在原地转了两圈,袁绍一手握拳使劲拍了两下,麴义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早年在凉州待过,更是精通羌人战法,只不过性子过于桀骜难以驯服。
不过正好,麴义反了,他才好将人招揽过来啊!
“元图即刻修书一封去寻麴义,如若愿意到吾军中,吾必封之为平虏校尉!”
袁绍自封车骑将军,这平虏校尉的官职已是非常重要,可见他对麴义有多重视,拱手行了一礼,逢纪自是应了下来。
然而此时,冀青兖三州交界处,暂时安营扎寨的麴义坐在帐中看着送至手中的帛书挠了挠头,竟然直接扯着嘴角笑了起来。
第43章 第43章()
灵帝年间;平原麴氏避难至西平并成为当地大姓,麴义所领精锐皆是私兵;正因如此,他才如此大胆的想叛就叛了。
凉州在大汉属于偏远地带,即便在盛世之时管辖的强度也不如中原地区,更不用说如今这没有半点威慑力的朝廷了。
西平与羌胡为邻,而西羌人逞勇好斗;用兵骁勇强悍,更是以抢掠为生。
大草原上的民族基本都是这么个习性;他们不善耕种,草原也没有肥沃的土地让他们耕种,所以在缺少粮食的时候,附近汉民居住的地方便是他们的目标。
呼啸而来的骑兵一旦入城;绝大部分情况都是满载而归,他们灵活性太强,行踪又飘忽不定,边郡也没有那么多兵力时时追踪。
所以;在朝廷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当地大族便肩负起守卫城池的责任了。
大部分豪族选择的都是收买羌胡头领;主动将粮草送上,以求得不伤及城内百姓,同时再招兵买马防备着羌胡反悔。
自然,若是私兵实力够强,羌人吃过亏之后短时间内也很少再打回来;他们也是人,都很珍惜脖子上的那颗脑袋。
麹氏私兵在长期和羌人胡人打斗之中逐渐强大,战斗力一点儿也不比那些在马背上长大的外族人弱。
他们能运用羌人的快马弯道,更能运用中原人的兵法战术,这么多年在边郡来早就威名远扬,更何况如今麹义手中除了骑兵,还有上前装备强弩的弓兵。
在乱战的时候,数千张强弩站在后方,造成的杀伤力比之在前面冲刺的兵马强的可不只一点半点。
兵是自己的兵,既然在冀州待的不顺心,不走还留在这里受气吗?
麹义现在正是无所顾忌的时候,韩馥手底下的兵不是他的对手,他也无所谓接下来要去哪儿,打退了追兵之后便在青冀兖三州交界处停了下来。
惦记着这一员虎将的可不只袁绍一人,在现在急需人才的时候,荀彧也一早就关注了麹义,毕竟能大破白马义从的将领可不多。
公孙瓒的白马已从能将鲜卑人杀的失魂落魄后撤大汉疆土数百里乃至整个辽东不见外族身影,其功劳就算比之卫青霍去病也不逞多让,战斗力更是不用多说。
但是麹义几乎全歼了天下无人不惧的白马义从精锐,生擒了先锋严纲,最后更是夺了公孙瓒的帅旗,哪儿有看见了不招揽的道理?
这么一员大将如今处于无主的状态,荀彧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谁都不会嫌身边能人太多。
虽然麹义桀骜不驯不服管教,但是只看他们营中,不服管教的还少吗?
所有的不服管教,都只是没有找到管教的方法,好在他们主公曹孟德在御人一道上颇有心得,即便是吕布这般脾气暴躁之人现在也乖巧了不少。
知道麹文泰心高气傲,荀彧没有亲自动笔写信招揽,而是去找了吕奉先,对于武将来说,言语什么的哪儿比得了实际上的好处?
劝人这种事情吕奉先是绝对做不来的,若是这俩人现在碰面,恐怕用不了几句话便能直接打起来,现在军中正是用人之际,荀彧也不会提议将吕布派出去干这种事情。
不过人不去,意思能传达到就行,让吕奉先写了一封“情深意切”的招揽信,荀彧只看了一遍,一个字也没改便直接派人送至麹义军营了。
不得不说,有时候有些事情还真是只能他们武将来干。
麹义为人刚烈孤傲,不懂进退之节,不谙从政之道,不会阿谀奉承,更不喜长篇大论,他要是写上一封言辞华美的书信送过去,估计只片刻便会被扔出军营。
只不过。。。。。。奉先竟然认识麹文泰,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看完那写在锦帛上的潦草字迹,麹义大笑出声,吓的外面的卫兵以为他受了什么刺激,于是捏紧了手中的长。枪更警惕的站在外面,生怕接下来将军有什么命令他们来不及反应。
帛书上只有短短几句话,大致意思就是,兖州现在有仗打有肉吃,咱俩之前交情还行,现在兄弟找了一个好归宿,正好你现在也闲,要不要过来一起打黄巾?
吕布写不出来多晦涩的话,但是这般没有一点儿修饰的大白话却意外合了麹义的心意,所以他
看完之后才会如此反应。
多年不见,吕奉先还是这么个熊样儿哈哈哈!
笑过之后将锦帛收好,麹义大步走出去拍了拍守在门口的卫兵,传令将亲信都召集过来商议事情。
反正现在也没有目标,去兖州看看也不是不行。
虽然在酸枣联盟的时候没有和曹操打过交道,但是那是个什么样的人麹义还是知道的,毕竟吕奉先那性子也不是一般人就能降得住的。
麹义话头提出来,手下人也都没什么反对的意见,稍一合计,他们便拔寨朝着兖州昌邑而去,虽然曹操征战在前线,但是荀彧还留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