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歌荀令-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麹义话头提出来,手下人也都没什么反对的意见,稍一合计,他们便拔寨朝着兖州昌邑而去,虽然曹操征战在前线,但是荀彧还留守在后方。
这时候直接冲到曹操前面,能看到的绝对不是迎接,而是一杆杆沾血的长。枪。
谁知道你是来干什么的,万一是来找茬的怎么办?
所以,袁绍的使者带着招揽书来到麹义之前营地之时,看到的就是一片什么也没有的空地,那些杀的韩馥不敢出击的兵马也一个都看不见。
兖州,青州黄巾贼号称百万之众,但是这百万黄巾之中大量都是贼兵的家眷,这么一来,有战斗力的青壮年就没有多少了。
有家眷的拖累,军中又没有辎重粮草只能靠抢,就算曹操什么都不做只是坚守城池那些黄巾撑不了多少时间。
他们如今要做的只有养精蓄锐、固守城池,等黄巾撑不住要散去之时再以精兵击之,不怕灭不了这一波黄巾贼。
有戏志才跟在身边,荀彧也不怕曹操一时脑抽什么也不管不带兵就冲上去,他虽然修相知,但是人死了他也是救不回来的。
此次驱逐黄巾对曹操来说非常重要,各种意义上的非常重要。
只有胜了,兖州才算真正落到了他手里,有了立足之地,他才能真正与其他人相抗衡,先前酸枣联盟中的那些所谓盟友有多少盯着他手中的兵马他清楚的很。
所以,曹操将大部分兵力都带走了,昌邑城中只留下荀彧曹仁负责后方。
留守后方看上去不显山露水,但却是裨补缺漏必不可少的存在,即便前方发生了什么无法预料的意外,他们也能保证曹军不至于无处可归。
昌邑身为兖州治所,在现在烽火四起的情况之下还算条件比较好的,至少住的地方没有被破坏的太厉害,官邸什么也没有被乱民放火烧掉。
刚将今日的事情做完,荀彧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准备看看另一摞和军务完全没有关系的竹简里面都说了些什么。
几位兄长似乎是约好了一样皆在今日送了书信,先前忙于军务没来得及注意,回过头来一看才知道竟然积了这么一大摞。
也不知道他这几位兄长想干什么,竟然写了这么多东西。
虽然这么抱怨着,但是在他的神色已经柔和了下来,唇角也不自觉的弯了起来,笑的仿佛一个拿到了饴糖的孩子。
然而,不等他将竹简解开,门外便传来了敲门的声音。
门是开着的,敲门也只是为了让里面的知道他来了,待荀彧听到声音转过头之后,曹仁甩了甩手就直接走进来,“先生,麹文泰处有消息传来。”
想到吕奉先那毫无章法的说辞,荀彧眸中不由自主带上了些许笑意,“如何?”
“如今正率麾下兵马朝昌邑而来。”直接将得到的消息说出来,曹仁皱眉问道,“先生,麹文泰兵力虽少却个个骁勇善战,就这么直接让他们到昌邑吗?”
麹义要来不假,但是也不能排除怀有坏心思的可能,他不是没有信心守城,但是以如今城中兵力,便是守也是勉强为之。
“自然不会。”放下手中的竹简站了起来,荀彧拍了拍曹仁的肩膀,“稍后派人传话,如今主公那边政事不紧,让奉先去接一程,昌邑如今不需多添兵力。”
麹文泰的精兵直接去找黄巾最多的地方即可,留在昌邑反而令人不放心,正好打一仗磨合磨合,如若拿捏不住也好考虑接下来该拿这人怎么办。
不过,荀彧从来没想过麹义会离开,虽然现在看来他们的实力并不是很强,但是论起招揽人才,曹孟德在这大汉绝对称得上前几。
二人正说着,门口又有卫兵前来传话,说是门口有人求见。
“先生,来人自称您的兄长,不过。。。。。。”
卫兵脸色有些犹豫,看了一眼身姿挺拔的荀彧,愣是没有将接下来的话说出来。
听到兄长二字时还有些惊讶,但是看卫兵这脸色,荀彧也猜到来的是哪个兄长了。
能让人表现出这么怪异脸色之人,必是他家三兄无疑了。
荀氏这一代第三子荀衍荀休若,长这么大走出去就没人相信他和其他荀家人是一家子。
实在是因为荀氏世代皆是身形修长气质温和的读书人,然而不知道哪儿出了问题,荀衍愣生生走了相反的路,直接朝着武将那一身腱子肉便一去不复返了。
作者有话要说:看在今天这么准时的份儿上,锅碗瓢盆作料辣椒都收起来,还有提供食谱的,都收起来,这里不是舌尖上的中国!!!
(瑟瑟发抖)
第44章 第44章()
赶紧将要紧的事情安排好;荀彧让曹仁去忙,然后片刻不停就去门口接兄长去了。
如果来的是他们家三哥;别说直接进来了,门口站岗的士兵不直接将人当骗子赶出去都是看在他长的好的份上。
虽然朝着武将的方向发展,但是他们家三哥也是英俊非凡,出门能勾的小姑娘们以手绢掩面的存在。
不过,按理说三哥现在不该出现在兖州;难不成颍川又出了什么事情?
董卓已经死了,郭汜现在正和朝廷的军队对峙着;没心思也没那个能力打颍川的主意,再说了,颍川世族林立,私兵绝对少不到哪儿去。
所以说;比起兖州,如今的豫州可以算得上平静了,他们家三哥总不能是因为想他了,所以特意才特意找过来吧?
胡乱想了一下;荀彧转头便将那不合实际的猜测甩了出去,而门外;他们家三哥那健硕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眼前。
荀衍一身武将装扮,撑着脸站在门外等着,对于门外守卫死活不让他进去这件事早有准备,长的不像荀家人,他也没办法啊!
自小对耍枪弄棒的兴趣比读书强;荀家也不缺他一个读书人,所以荀衍自小学的和几个兄弟就不一样,这么一来,兄弟几人之间的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愈发明显了。
看到荀彧从里面出来,荀衍才无奈的看着守在门外的士兵,“现在能进了吗?”
一脸木然的士兵看着荀彧亲自来将人带进去,使劲拍了拍脸让自己清醒清醒,不就是气质上差太多吗,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一定是他见识太少了。。。。。。
如果荀衍没有说他是荀彧兄长,站岗的士兵还不至于让人这么站在门口等着,天知道跟在荀彧身边的这些士兵们平日里是怎么将他当仙人来崇拜的。
荀先生的兄长,即便不像荀先生这样温文尔雅,那也一定是气质温润的读书人,怎么会是个武将,而且还是看上去就能吊打他的武将?
如果不是荀先生承认,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这两个看上去一点儿也不像的人会是货真价实的亲兄弟,实在是。。。。。。
深吸了一口气儿,被受刺激的士兵很快拉了一个同伴过来,“大哥,换个岗行不,兄弟需要缓一会儿。”
“你小子就是想偷懒吧!”笑骂了一声之后,想着现在也没什么事儿,被拉过来的年长士兵点了点头,伸脚将人踹到了一边儿。
将他们家三哥带到屋里,又让仆从去准备酒水糕点,荀彧这才放下心来坐下。
“三兄到昌邑有事要做?”抿了一口杯中清水,荀彧抬头看着荀衍问道,“家中此时可还好?”
“家中尚且安稳,大兄已经回了书院,不必忧心。”眉头微微皱起,荀衍看着明显清瘦了不少的小弟反问道,“倒是你自己,离家这么久,都瘦成什么样子了?”
“兄长!”哭笑不得的看着一来到就皱眉说教的兄长大人,荀彧只得转移话题,“既然家中无事,三兄如何想起来要到这儿来?”
“之前送来的信还没来得及看?”神色一凌,荀衍绷紧了身子就要站起来,但是再一想荀彧在旁边,为了不吓到他们家乖巧的小弟,还是强忍着坐了回去。
其实,他更想问的是之前送来的信件是不是至今没有送到他身边。
前些天颍川有人打听他们家小弟的琴艺师傅,那些人也没有过多掩饰,稍微一查便知道是曹孟德的人。
想起他们家小弟那时不时暴露出来的治病救人天赋,再想想他那对身边人没什么防备之心的性子,荀衍只觉得兖州出了什么问题,于是在安排好手中事情之后便一路赶到了昌邑。
好在,虽然瘦了点儿,但是精神还好,没有出现他想象中被苛待的情况。
想到放在议事厅桌上的一堆家书,荀彧不好意思的抿了抿嘴,“方才想看来着,只是中间出了点事情给耽搁了。”
那就是送来了,看来曹孟德对他们家小弟还是信任的。
“无妨,先放着吧。”随意摆了摆手,荀衍表示,他已经来了,看家书还不如他们俩直接说。
将一双长腿蜷起来,荀衍正了脸色看着荀彧,“前几日颍川有人打听你师从何方。”
身子明显顿了一下,荀彧抬头,声音极轻的问道,“主公派去之人?”
“正是。”点了点头,荀衍看荀彧神色如常便接着往下说道,“你那本事家里人都知道,但是外面不比家里,现在曹孟德是光明正大的去问,以后若是遇上了别有用心之人,你一人在外可如何是好?”
“兄长觉得。。。。。。荀彧这一身本事要藏着掖着才算安稳?”荀彧抬眼看着荀衍,清亮的眸子带着些许不易察觉的偏执。
荀氏宗族甚大,族中子弟也众多,但是留在颍阴族地中的这一代荀彧却是最小的一个,几个兄长待他如何他心里也都记着。
但是他不是小时候那个时时刻刻需要兄长看护的柔弱孩子了,身为荀氏一员,他从来不是需要保护的那一个。
开始用莫问心法的时候他就没想过要瞒着曹操,毕竟是他选的主公,要是干什么都要瞒着,不说以曹操那性子能不能容得了他,只他自己也会内心不安。
志才走之前已经提醒过他,曹孟德对他操琴之术颇感兴趣,但是感兴趣是一回事儿,这世上也只能他一人懂得莫问相知琴意。
不是荀彧不肯教,而是这里和大唐不同,就算他教,这里的人也感受不到内力的存在,连他自己也是在有前世记忆的基础上花费了比前世更多的时间才勉勉强强找到了感觉。
琴音只是媒介而已,真正能杀人救人的是他身体里那点少的可怜的内力。
曹操多疑,这一点荀彧清楚的很,但是现在的曹操对他还没到怀疑那种程度,如若不然也不会在现在这种情况还让他镇守后方。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曹孟德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
说实话,最初荀彧心里也有点忐忑,但是后来听戏志才说曹孟德问了之后心中反而平静了下来,虽然他们这位主公没有直接问他,但是让戏志才知道也就意味着他对这件事情只是好奇而已。
毕竟人都有些小秘密,而他不过是杀伤力大了一点儿而已。
不过显然,现在出问题的不是曹孟德,而是对他有些紧张过度的兄长们。
认真的看着绷紧了脸的兄长,荀彧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紧接着便再次说道,“父亲不在,大兄看管着族中事物,三兄守着颍川,四兄身在冀州,二兄六弟七弟跟随六叔在京城,彧虽不才,亦不想生活在兄长庇佑之下。”
听着荀彧这么说,荀衍心里有些开心,又有些失落,他们家小弟终于还是长大了。
按理说,及冠男子在宗族中已经能成为顶梁柱一般的存在,但是荀彧前些年身子不好,几个兄长对他比对自己儿子都上心,又怎么可能让他做什么危险的事情。
直到后来确定他的身体与常人无异,荀彧才有机会走出颍川到京都,虽然当时身边还跟着一个大侄子。
对于家人的关心,就算来的再多荀彧也不会厌烦,但是前提得是不把他当成易碎的泥娃娃来看,他是个男人,不是时刻需要保护的孩子。
兄弟俩之间的气氛有些沉默,许久,荀衍才长出了一口气,“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但是兄长想关心一下又怎么了,有意见?”
“自然不会。”眉眼弯弯看着他们家三哥,荀彧语气中带着无法掩饰的轻快,“有兄长在,彧高兴还来不及。”
知道兄长将自己的话听进去了,荀彧心情极好的弯起唇角,避免他们家三哥多想将事情解释了一遍。
“主公虽然疑心甚重,但彧自起事便跟随左右,便是有疑心也不会瞒着,而是主动来问。”伸手将兄长那边的酒壶揽过来,荀彧将自己面前的酒樽满上,然后接着说,“之前在军中稍稍有些出人意料,主公估计是想招揽人了。”
他是个谋士,总不能俘虏了人就让他过去审问,那是酷吏干的活儿,不是他。
曹操让人去颍川问,估计也是看看教出来他的人身边有没有和他一样的人,若有便招揽过去,没有的话也没什么。
琴音伤人本就不符合常理,他也没抱太大希望。
这世上只有荀彧一人懂得莫问心法,别说颍川,就是让曹操找遍全天下他也找不到第二个琴音御敌之人。
琴能伤人?
直接砸吗?
看荀彧神色轻松不似作伪,荀衍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真的是太紧张了,兄弟几人,就这么一个从小乖巧听话的主儿,他不紧张才怪。
即便荀彧强调了他有足够的能力自保,该关心的荀衍也不会少到哪儿去,毕竟是疼了二十多年的弟弟,哪儿有说松手就松手的。
不过,既然已经将小弟的话放在心里,他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事事过问,将颍川的事情说完之后,荀衍终于顾得上了其他事情。
远在冀州的荀谌欲回颍川。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兴冲冲的和基友说想开个霹雳坑,直接被两个字怼了回来:不准!
——看看你挖了多少坑了?
——什么时候能日更两万再说!
第45章 第45章()
在荀家三哥心里;荀友若那么大一人,跑遍大汉十三州他都不担心;那点儿事情怎么比得上他们家文若重要呢?
但是,话虽如此,荀谌要回颍川也不只是说说那么简单。
韩馥和袁绍正针锋相对,若是这个时候离去,对韩馥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当然,韩文节自己不想抵抗那就另说了。
原本还想看辛评郭图会不会有其他的想法;但是不等荀谌的回复,他们便已经去找了韩馥。
袁本初的拉拢成效非常好,至少韩文节手下大半的谋士都已经变了心。
手下人都去劝他主动放弃冀州了,而他本就是袁氏门生;各方面也比不过袁绍,手下人还都这么想,没过几天,韩文节便坚持不住了。
他只要有安稳的生活就满足了;如果袁本初和公孙伯圭大军打过来,他肯定是守不住的;到时候兵败投降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现在主动将印绶送过去,看在他们之前的交情上,袁本初应该不会亏待他,冀州能者居之,他没有能力胜任冀州牧;交给有能力的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宁可委屈一点儿过安稳日子,他也不想日日处在担惊受怕之中,看在自己是袁氏门生的份儿上,袁家也一定不会亏待自己。
打定了主意之后,韩馥很快便将手下谋士武将招来说明了情况,冀州牧的印绶他没能耐守住,现在要将之送到袁本初那儿了。
对于韩文节这个举动,荀谌什么话都没有说,他知道即便说什么,对于如今生怕袁本初打过来的韩馥也不会听。
如荀谌所料,韩文节手下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个做法,尤其是武将,他们兵马不少,何必要这么示弱?
袁本初的军粮全靠冀州供给,只断了他的粮草就能解决大半的事情,何必要这么委屈自己?
主动将印绶交出去在现在看来确实是一个好主意,可不是吗,家底儿都交出去了,袁本初又是个好面子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在近期对他下手。
但是长远看来可不一定这么踏实,家底儿没了,等天下人都忘了这么一茬事儿,袁绍再想做些什么岂不是轻而易举?
虽然袁绍已经和公孙瓒联手,但是他们冀州又不是没有兵,根本不需要如此担惊受怕,“带甲百万,谷支十年”不是说着玩儿的。
更何况,袁绍能游说,他们也不是没有能言善辩之人,诸侯之间的联盟向来脆弱,稍稍运作一番便破裂了。
先前酸枣联盟声势如此浩大,最后不也是草草收场吗?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众武将带兵赶回来去劝,但是现在的韩文节什么也听不进去,将人打发走了之后转头便将印绶送出去了。
差点儿一口血喷出来的武将们一看这发展,面面相觑之下只得退回守地,州牧自己没有守的心思,他们总不能直接反了吧?
韩馥交出印绶就意味着将身边所有的人手一起交出去,而他手下的谋士原本就被袁绍招揽了大半,武将们有命令在也不敢轻举妄动,可以说袁绍直接接手了一个全盛的冀州。
对此早有预料的荀谌只是看着这些事情发生,身为一州别驾的他在这件事上一言不发,如此态度轻易便能让人看出不对劲。
但是现在要么忙着迎接袁绍,要么急着争权夺利,一时间也没多少人仔细思考荀谌究竟想干什么。
或许是跟在韩馥身边这么多年不想接着折腾了,在袁绍进城之前,荀谌便直接向韩馥表明了意向,离家多日,他想回颍川看看。
以为荀谌对他忠心耿耿一时接受不了袁绍做主冀州,韩文节感动的热泪盈眶,恨不得将心里藏着的各种念头拉着人说个遍,他并非不想守住冀州,实在是他没那个本事啊!
但是荀谌已经收拾好行装,他也不好意思再拉着人不走,只得泪眼婆娑的告了别,然后将人送到城门口才算作罢。
对于州牧大人。。。。。。很快就是前任冀州牧。。。。。。的关心,荀谌只是面色如常的收着,至于韩文节心中究竟想了些什么,他只是个凡人,还做不到对别人的心思了如指掌。
“袁本初即将入主冀州,四兄回来也好。”低声叹了一句,荀彧对此并没有多余想法。
至于直接写信让荀谌到兖州来。。。。。。他现在还不想直接得罪袁本初和韩文节。
“友若近期不想再掺和进这些事情之中,回到颍川之后可能会去书院和大兄作伴。”对荀谌的选择没什么意见,荀衍如今不过是和荀彧说一下而已。
可关键是荀友若这回不是一个人回来的。
“沮授沮公与近日无事,也随友若一起要到颍川。”颇为无奈的看着荀彧,荀衍揉了揉脸,也不知道荀谌沮授究竟要干什么。
友若归家他还能接受,但是将骑都尉也一同带来就有些过分了,不是说他们对沮授有什么不好的印象,而是现在冀州正是易主的时候,底下官员调度还未出来,这一走就直接意味着接下来不会跟在袁绍身边了。
荀谌身为一州别驾,在冀州的地位之高不必多言,如若不跟随袁绍,别驾一职无论如何不会再留在他身上,这也是韩馥特意派人将他护送至颍川的原因。
荀友若待他如此诚心,他又怎能让其陷入危险之中,万一袁绍暗地里做些什么,他是打还是不打?
为了避免这个难题,他还是多派些人马将人平安送至颍川吧!
而沮授和荀谌不同,他是冀州人氏,如果袁绍注意不到他还好,一旦注意到了,留在冀州的家眷可就不怎么安全了。
而以沮授的能力,袁绍注意不到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沮授!
听到沮授的名字之后,荀彧的眼睛立马就亮了,“三兄可知沮公与意图何在?”
四兄要避嫌,但是沮公与可不用,既然不想待在袁绍那里,那要不要考虑一下兖州,他们主公对待人才好的没的说。
对于这个曹操抓了也不舍得杀,最后无奈之下杀了还留了一句“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的沮公与,荀彧实在没办法放着不管。
可以这么说,如果沮授没有跟着袁绍而是跟着曹操,后半生绝不可能寂寂无闻,而是风光无限建功立业彪炳千秋。
曹孟德对手下人的心意是挑不出毛病的,如果有他在身后撑腰,就算想对沮授族人做些什么袁绍也要好好掂量掂量。
再说了,他袁本初对待手下人的宗旨一向是等人来投靠,强抢谋士什么的,他还做不出那么不要脸面的事情。
沮授待主忠诚,三国之中那么多主公失败的谋士,但是一心赴死的却没有几个,只可以一个人才选错了主子。
如若袁绍不那么准确的次次将正确建议排除在外,他也不会在官渡之战时大败落得个仓皇而逃的下场。
不说事事听从,袁本初就是选择性的听取沮授的建议,官渡之战也轮不到曹孟德得胜。
可惜,在能够分出胜败的每个节点之上沮授都能及时提醒并试图将歪掉的路线掰回来,但是袁绍似乎刻意和他过不去一般一个也不采纳,坚定的朝着覆灭的方向撒丫子狂奔。
主公如此,沮授就是有天纵之才也绝无辅佐成功的可能。
这位性子刚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