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歌荀令-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帛书送到下面传阅,荀彧神色有些无奈,“奉孝既然传信,主公那边定然自由安排,吾等也无需多此一举插手了。”

    郭嘉既然如此笃定说荆州无碍,那就肯定没有什么问题,他郭奉孝虽然不羁,但是说出来的话还是极为可信的。

    等周围的人将那帛书传阅过来一遍,戏志才也合上了面前的竹简,“既然如此,正巧今日过来了,诸位便来谈谈兖州农事吧。”

    那名为马钧的少年着实给了他不少惊喜啊!

    若是能将这改良过之后的水车推广至整个兖州,今年是否就不用担心雨水的问题了?

    若是可行的话,接下来周边几个州也都可以试试。

    因为马钧小少年近来对农耕异常关心的戏志才将众人的注意力都拉回来,然后开始讨论关于农耕之事。

    天下间这么多人,不可能只马钧一人有这些本领,他们是不是也应该转移一下视线,多找找其他方面的人才?

    荆州襄阳,接受了刘琮降书的曹操将大军驻扎在城外,却没有直接进城的意思。

    即便里面没什么威胁,他们也不好直接带兵进去,先看看蔡瑁是什么意思再谈其他。

    城外,一载着满满一车厢书的马车缓缓而行,旁边两个青年人骑在马上跟在旁边,正一路朝着兖州的方向而去。

第121章 第121章() 
淡定的回头看了一眼;诸葛亮拍了拍宝贝坐骑的鬃毛,“莫要再问了;等到了兖州一切都能知晓。”

    有些无奈的看着这平常甚是稳重的友人;诸葛亮摇了摇头继续赶路;从出城之前这人就开始担心,平日里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徐庶揉了揉脸,也感觉自己问的次数有点多了;他有些太紧张了。

    “既然如此,那便加快脚步前去兖州吧!”

    寒门弟子有才能便能得到重用;没有来自世家的偏颇;这种事情只在想象之中出现过;谁能想的到如今真的出现了。

    非但出现了;提出想法的竟然还是颍川荀氏及颍川陈氏之人,这两个在中原一带地位显赫的家族内部真的没有什么异议吗?

    徐庶心中不解;让寒门出身之人分走权利,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世家大忌,那为提出想法的荀先生究竟顶着多大的压力才让曹操真正将此事推行下去?

    并非所有人都有这般魄力冒天下之大不与家族对着干;荀氏一族多读书人,对这些事情应该更为看重;更何况这回损害的不知一个家族的利息;而是整个兖州的氏族。

    若是有可能;以后便能发展成全天下的宗族。

    徐庶是这般想法,诸葛亮心中念头与之相差无几,诸葛一族先前在中原;所以,他对这其中的弯弯绕绕比徐庶更加清楚。

    荀先生乃真圣人,一心为的是天下人,而不单单只想着世家那些特权。

    有这等大贤之人尽心尽力辅佐,身边有多是计谋超群之辈,曹孟德何愁不成大事?

    现在曹操就在襄阳城中,但是他和徐庶如今皆身无官职,直接找过去确实有些麻烦。

    再说以如今这种情况,荆州诸事未定,只怕曹孟德也分不出精力来见两个名不见经传之辈。

    当然,这个名不见经传只是诸葛亮自认为,只在荆州一带,他们俩的名声也算传出去了,只不过多是说他们过于傲气目中无人罢了。

    毕竟拒绝官府征辟的不少,能连续多年一直拒绝的就不多见了。

    极其顺利一路抵达兖州,诸葛亮和徐庶商量了一下便直接朝着昌邑而去。

    身为兖州治所,昌邑一直是曹军的后盾,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听闻那里同多年前盛世之中的模样也相差无几。

    既然来了,那就一定要到昌邑,顺便试一下以他们的能力能不能入了那些先生的眼。

    听说书院之中建有一书屋,只要是其中学子便能进去查看,有蔡公伯喈多年来的藏书在其中镇着,想来不会让人失望。

    两个皆是视书如命之人,听到有蔡邕半辈子的藏书,哪儿还能不心动?

    经过盘查进了城之后,诸葛亮和徐庶找了家客栈修整一下,然后便在楼下大堂坐着打听消息。

    他们初来乍到,还是先多看看这边的情况为好。

    不知道心心念念的诸葛亮已经到了昌邑,荀彧在府中看着跟在崔琰身边的年轻人,心里有种捡到宝了的感觉。

    这年轻人不是旁人,正是在史上鼎鼎有名的有“狼顾之相”的司马仲达。

    崔琰和司马朗关系很好,友人之弟到了昌邑,他总要照看两分。

    虽然以这人的才能可能不需要他多此一举。

    比子生性不凡,非伯达能及啊!

    看着神色谦逊站在崔琰身边的年轻版司马懿,荀彧眸中划过一抹赞赏。

    不愧是能在后期把持曹魏朝政之人,今日一见,果真不凡。

    可惜,这人以后注定不能如史上那般让后人开启晋朝,他还活着,就不会任由那种事情发生。

    更何况,如今大公子曹昂健在,且在诸兄弟及曹操身边人心中的印象极好,继承人一事早已没有能平生波澜之处。

    曹营。。。。。。乱不起来。

    “听闻昌邑书院之中学子皆学识超群,不知懿可否有幸前去一观?”

    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荀彧,第一次见到仰慕已久的荀先生,他心里有些小激动。

    原以为大哥口中的描述已经足够让人难以相信,却没想到再多的言辞在见到这人之后也只会感到无力。

    或许在百姓们口中相传的“谪仙人”才是最合适的。

    不过,荀先生虽好,他心里最为敬佩的还是随曹公南征北战奇谋百出的戏志才戏先生以及郭奉孝郭先生。

    人生能入那二位先生一般随主公征战天下建功立业才算不枉此行啊!

    从司马朗口中知晓司马懿对戏志才以及郭嘉的推崇,正巧他要找荀彧有事情,崔琰索性直接将人带到了荀彧府上。

    志才与文若住在一起,也能让这准备接触政务的小家伙见识一下那些人究竟是何等风采。

    单其他人还好,但是生人初见文若之时,没个一盏茶的功夫必定缓不过来。

    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这么些年来对荀彧温润如玉的样子有多大威力异常了解,难得连崔季珪也温和几分,淡定的只在旁边看着。

    只要文若想,这天下没几个人能逃得过这人如沐春风般的笑意。

    有时候,长了一张让人难以忘怀的脸着实有用。

    心里不知道想到了那儿,谈完正事的崔琰看着旁边的树面色深沉。

    今年文若院子中的树木依旧如此繁盛。。。。。。

    想了想今天还剩下多少事情,再看看司马懿明显跃跃欲试想去瞧瞧的样子,荀彧点了点头,“索性今日无甚要事,彧便当个领路人,如何?”

    非书院学子不得进去书院,这是规矩,所以,司马懿想要进去只能另外想办法。

    摸了摸下巴,崔琰看着自不远处走来的戏志才,“怎么,文若是将事情都推给了志才?”

    志才?

    戏志才?

    眼中骤然焕发出一种光芒,司马懿顺着崔琰的视线便看了过去。

    一日之内竟然同时见到了荀先生和戏先生,昌邑果然是个好地方。

    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只当凑巧自己好运在这儿看到了戏志才,司马懿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

    然后,面上依旧是略微羞涩的模样,司马懿低着头将心里的激动全都压下,心里更加坚定了之后要留在昌邑的想法。

    之前大哥说过书院的学子不论出身,那么只要通过了测试,他是不是也有资格进入书院学习。

    打定了主意的司马懿握紧了拳头,心里有了一个和之前截然不同的出仕打算。

    作者有话要说:接下来,书院pk,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第122章 第122章() 
看了一眼旁边陌生的青年;戏志才朝着崔琰点点头,然后走到荀彧身边;“文若这是要出门?”

    荀彧点点头;然后将站在旁边眼睛亮晶晶的司马懿介绍给戏志才。

    忽然见到自己最崇拜的谋士先生;司马懿心中激动的说不出一句话,废了极大的功夫才维持住面上的平静,然后拱手朝戏志才行了一礼。

    稳住;为了在两位先生心中有个好印象,一定要稳住。

    到底是年轻人;就算司马懿掩饰的再好;在旁边三人眼中也依旧没有什么用处;只是对这青年更多了几分善意罢了。

    都是阅人无数的存在;怎么会看不出这人心中的雀跃。

    能被崔琰带到这里来,司马懿的才能品行自然不用怀疑;戏志才也不介意多了解一下这位未来可能会成为他们同僚的年轻人。

    被问到志向之后的司马仲达双目明亮,“不瞒几位先生,懿想入书院学习;若能的先生赏识便再好不过了。”

    凭自己的本事封官入仕,归家之后他就有足够多的经历去教育弟弟们了。

    挑了挑眉看着这志向与众不同的青年;戏志才笑了笑;“即便如今已经能接触政事;仲达也依旧想入书院?”

    世家弟子主动想通寒门学子一般凭借自己的能力进入书院,这司马仲达还是第一个。

    文若当初要建书院,为的是那些走投无路的寒门学子;世家子到底是世家子,即便如今世家的地位比之以前有所降低,和寒门比起来也依旧是遥遥不可及的存在。

    现在便让世家同寒门一样实在有些异想天开,但是尝试一下也不是不可以,这司马仲达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仲达想要先去书院看看,索性今日剩下的事情不多,彧便陪他走上一趟,顺便去看看书院中情况如何。”

    司马懿说完之后,荀彧紧跟着便在后面接了一句,极为自然的便将自己剩下的那点儿公务推了出去。

    以前的荀彧从来不会将属于自己的事情推给别人,但是耐不住身边有一个时时看着他的情缘,习惯了之后,他也学会了时不时偷一次懒。

    眸中笑意更甚,巴不得荀彧在平时能多善待自己一些的戏志才点了点头,“也好,蔡公前两日便传信说要见你,想来上次去书院没有去看他老人家,现在有些闹脾气呢。”

    “记下了。”

    笑意盈盈应了一句,对于那个待自己如同本家后辈一般的当世大儒,荀彧一直以来都多留心了几分。

    在昌邑留了这么多年,近来又在书院同学子们待在一起,蔡公心情甚好,连身体也硬朗了几分,还多了些小孩子脾气。

    荀彧和戏志才旁若无人的说了几句,崔琰是早就习惯了这二人的相处模式,但是初来乍到的司马懿不一样。

    他知道两位先生的关系好,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好。

    总感觉有些地方不对劲,但是看着崔琰习以为常的模样,再看看那两位先生坦荡自若的交代着什么,司马懿又有种自己想多了的感觉。

    两位先生皆是男子,怎么可能会和他家中爹娘相处的样子相像,一定是他想多了。

    戏志才留在家里接着处理没处理完的公务,崔琰那里也还有事情要做没法和他们一起前去书院,因此最后只是荀彧一人带着司马懿前去郊外。

    在亲兵前去准备车马的时候,司马懿悄悄拉住想要离开的崔琰,“季珪兄长,戏先生和荀先生是住在一起的吗?”

    崔琰愣了一下,仔细回想之后有些犹豫的点了点头,“文若与志才自幼时的交情,如今却是都住在这里。”

    没人问他们还都没注意到,志才府邸就在不远处,有事情也费不了多少时间,怎么偏偏就懒到直接住在文若府中。

    也幸好文若脾气好,平日里管着一个想一出是一出的郭奉孝也就罢了,连表面稳重的志才私下里也有他们不知道的一面,真是难为他了。

    也就他们自小的情谊才能无所畏惧的干出这些事情了。

    唏嘘了一句之后,崔琰难得合司马懿讲了一下荀彧和戏志才的感情有多好,看旁边荀彧收拾好出来才拍了拍这一脸茫然的年轻人转身离开了这里。

    听到崔琰感叹了一番荀彧和戏志才的关系之后,杂书没少看的的司马懿心中刚压下去到底念头便再次冒了出来。

    季珪兄长,昌邑这么多人,难不成都没有觉得荀先生和戏先生之间太过于亲密了吗?

    司马懿知道崔琰是个严谨正经的人,毕竟他们家大哥也是这样,如若不然这俩人也不能成为至交。

    但是季珪兄长看不出来也就算了,他不相信昌邑全都是这么正经的人。

    神色有些恍惚看着崔琰走远,司马懿甩了甩脑袋将乱七八糟的念头甩了出去,算了,他到这里来不是为了这些,而是为了历练自己。

    至于两位先生之间的事情,他还是不要管这么多了。

    先不说他想的是真是假,就算是真的,这两位先生站在一起也是难得的赏心悦目,一眼看去竟然十分般配。

    微微睁大了眼睛,司马懿看着马车之上一身青衣清润俊朗的荀家文若,然后想着旁边站着同样风采无双的戏志才,真的觉得这俩人就该这个样子。

    人生得一知己不易,听闻两位先生至今皆未娶妻啊。。。。。。

    感觉自己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司马懿在心里告诉自己要保守秘密,既然现在所有人都不知道,那他也就装作不知道了。

    不知道站在外面面色如常的司马懿心里都想了些什么东西,荀彧挥手让人上来,然后一同前去书院。

    这个时候,书院之中的学子应该都在学习,他们过去也不会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然而,到了书院之后,荀彧却发现里面和他想的不一样,本该都在学习的学生们都围在一起,就连教习先生们也站在旁边,里面一阵阵喧哗声传出来,仿佛不在书院,而是在外面大街上一般。

    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景象,荀彧抿了抿唇,示意司马懿跟着他然后走到了人群外圈。

    因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里面的几人身上,所以站在外面的荀彧和司马懿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看荀彧皱着眉头没有要说话的意思,司马懿悄悄走远了一点,然后询问一旁看热闹的青年学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那学子看司马懿和他年龄差不多,以为这是来晚了不知道事情经过的同窗,二话不说便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下。

    “里面个子高的那人是今日想要进书院之人,听闻咱们书院对擅长机甲木工方面的能手颇为看重,于是便拿出了他自己做的一些东西想要试一下。”

    语速极快的说着,青年学子指了指被里面高个子拿在手里的东西,然后接着说道,“那玩意儿叫连弩,据那人说可以一个发十箭左右,威力非常大,就是现在只能看看不能真的用于作战而已。”

    津津有味的听着,司马懿看了看被围在里面的满脸通红的少年,“那又怎么会起争执呢?”

    诧异的看了一眼司马懿,青年学子眼中有些不解,“马钧可是咱们书院之中最擅长此道之人,正巧今日路过便说了一句此物到他手中至少还能增加五倍威力,不巧被那人听到了,于是就是这样子了。”

    “那少年也是书院学子?”有些惊讶的看着里面窘迫到说不出话的少年,司马懿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自然!”

    原以为凭他的本事在书院之中应该也是佼佼者,没想到一来到就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个比他小了好几岁的少年人都比他出色许多,他又有什么资格傲气?

    被打击到不想说话的司马懿扯了扯嘴角,然后一步一步挪回荀彧身边。

    他现在有些担心入学考核能不能通过了怎么办?

    听到连弩二字,荀彧心中一动,直接问了身边人这来书院疑似闹事儿的青年叫什么名字。

    果不其然,诸葛孔明,旁边还跟了个徐庶徐元常。

    深吸了一口气,荀彧正了神色看着四周嘈杂的样子,直接喊了亲兵过来将所有的学子赶回去上课。

    而里面起争执的三人,全都跟着他走。

    身经百战的士兵在学子之间格格不入,气势一显出来立马镇住了场面。

    终于注意到站在不远处的修长身形,看到那人背后标志性的长琴,所有的学子都吸了一口气,然后乖乖的低头回去背书。

    一旁的教习先生面上也有些尴尬,看荀彧没有问罪的意思也都迅速离开了这里,短短一个呼吸之间,原本杂乱的场地之中便只剩了没搞清楚情况的诸葛亮徐庶以及认出了荀彧快要急哭了的马钧。

    对荀彧的性子有些了解,认出了这人就是前两天在雅集上见到的那位先生,少年马钧急红了脸,本来说话就不怎么利索,这么一来更说不出话来了。

    如果不是荀先生,他们这些寒门学子根本没有可能有如今的机遇,这是他们所有人心中最崇敬的存在,怎么能让先生看到他这么个样子!

    ——先生,荀先生,你听我讲,事情不是这样的!

    ——我没有扰乱书院秩序!

    作者有话要说:一下子冒出来那————么多小天使,超级开心了喜滋滋转圈圈

    读者“我心匪席”;灌溉营养液+102018…07…1223:47:22

    读者“爱音乐的书虫”;灌溉营养液+202018…07…1222:54:31

    读者“清影湘凝”;灌溉营养液+102018…07…1221:17:49

    读者“夜霜年”;灌溉营养液+202018…07…1218:50:48

    读者“藤四郎”;灌溉营养液+12018…07…1218:35:06

    读者“子衿我心”;灌溉营养液+52018…07…1217:43:15

    读者“星雨”;灌溉营养液+102018…07…1217:00:31

    读者“云梦水千叠”;灌溉营养液+102018…07…1213:03:57

    读者“文静”;灌溉营养液+102018…07…1212:31:37

    读者“懵逼的g蛋白”;灌溉营养液+202018…07…1211:48:42

    读者“洛熙绮”;灌溉营养液+202018…07…1209:30:53

    读者“shine”;灌溉营养液+12018…07…1208:07:00

    读者“史上最强混沌恶”;灌溉营养液+152018…07…1208:06:09

    读者“梦漠飞沙”;灌溉营养液+12018…07…1207:17:24

    读者“狄鼐”;灌溉营养液+12018…07…1202:22:00

    读者“爱吃糖的喵呜喵呜”;灌溉营养液+202018…07…1117:34:38

第123章 第123章() 
瞬间安静下来的四周让诸葛亮也不由得紧张了一瞬;看着站在不远处神色莫测的俊郎青年,然后讪讪将手中的图纸收了回来。

    如果没有猜错;容貌如此出色;又随身带着长琴;这人是。。。。。。荀文若。

    没想到一来到就见到了曹孟德身边最为器重的谋士之一,更没有想到遇见的时候还是他与人起争执的时候。

    自己在与人相争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诸葛亮清楚得很,正是因为这样;他心里才更加没底。

    提拔寒门学子正是荀先生的想法,第一次见面便是这么个场景;他自己或许没有什么;元直可怎么是好?

    和表情全部表现在脸上的马钧不同;诸葛亮和徐庶到底阅历多;即便知道他们可能闯了祸面上也依旧平静一片。

    看那三人都明白了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荀彧挥了挥袖子;转身带着司马懿离开了这里。

    至于后面三个,自然有亲兵带着他们过去。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说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况吧。

    压下心中的惊喜,荀彧甩袖离去的身影在其他人眼中就变了一种意味。

    荀先生果然还是生气了。

    恼怒的瞪了一眼争端的起源;马钧抿了抿唇;一言不发朝着荀彧离开的方向而去。

    诸葛亮和徐庶对视了一眼;各自叹了口气然后也跟着过去了。

    他们这算是找事儿正好被正主给抓个正着吗?

    随意在书院中找了一个空房间,荀彧看着蔫蔫儿跟过来的三个人,只感觉这书院办的实在是太正确了。

    现在有诸葛亮和徐庶;以后还愁没有更多贤才过来吗?

    等将来整个大汉都普及了这等选材之法,可用之才还不是源源不断?

    微微扬起下巴,荀彧看着垂头丧气的马钧以及站在旁边没有说话的诸葛亮,“听闻尔等起争执乃是为了‘连弩’一物,索性现在无人打扰且纸笔伺候,在此一争高低如何?”

    神色微动,诸葛亮捏紧了手中的图纸,“先生有法子评判?”

    不是他怀疑,荀先生是文臣,以前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他对机巧之类感兴趣,就算他们将图纸画了出来,胜负又该如何评判?

    徐庶担忧的看了诸葛亮一眼,这般直白的质疑真的没问题吗?

    听明白了诸葛亮话中的意思,荀彧揉了揉额头,安抚的看了一眼紧张的不行的马钧然后答道,“彧自是无法看出胜负,但以图造出实物总归不难,到时找城中能工巧匠,自是能一辨高低。”

    他当然不能直接从图纸上看出谁更优秀,毕竟诸葛亮在机关之上天赋颇高,但是马钧也丝毫不逊色于他。

    但是造出实物之后再分胜负不就简单多了,只简单两句话就定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