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倾国女相:陛下,请矜持-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有些捶胸顿足,但也没什么办法。有些东西刻在骨子里宛如天成,并不是说能克制能改就能改得的。
一个谋士,怎么可能不善言辞,又怎么会不醉心于与他人思辨论辩的快乐?
幼主且是倦了为他收拾摊子了吧。他垂头。
这样多好,他就可以回到席身边,做席的军师了。
即便,席会看不起他的吧。
第172章 已晚相逢半山碧()
华盈琅似乎看到了些什么。
白苍澜竟然如此信任自己的谋士吗?还是他根本就没将这些放在眼里?
如果是前者,在吐露这么多信息、让一个稍懂分析的人就察觉到他们的目的的情况下,他依然能够信任这个谋士,到底是因为这些话都并不真实,还是谈光这个人也在给他下套,而这一点得到了白苍澜的默许?
如果是后者,该说谈光所言压根就没有提及核心因而并不重要,亦或是说这干脆就是一个障眼法来试探于她?
这样的试探,让华盈琅全身上下的感官都调动起来,几番经历战场瞬息万变情况洗礼的大脑,也开始了全速运转。
四人皆是默然,似乎方才的对话,从未经历过。
后山上一片飒飒,唯余松风竹响。
某时某刻,一滴竹露随清风吹落,落在溪水曲屈起的小潭之中,激起一串水花,声音如此清脆甘冽,宛如一子落于棋盘上。
慕容席执子,白苍澜不语,谈光兀自垂头,而华盈琅仰首向天。
俯仰之间,天地气息吞吐,庄周说天地万物不过是大块噫气,世间百态皆是生物之以息相吹的产物。
此时的深秋,如此凛冽。也不知是谁的吹息,竟是北海的鲲鹏扶摇之间,裹挟了北冥的寒冷席卷而来吗?
白苍澜终于悠悠然叹一口气。
“盈盈从前说过,你我是朋友,是吗?”
“是,白七公子,难为您还记得。不过您应该也记得那时我说过的话,若论垂拱平章之治,盈琅恕不能为啊。”
华盈琅十分俏皮地眨眨眼。
等等,盈盈又是个什么东西?!!!
明明已经将近一个月没有见到、也没有听过这等毁我一世英名的称呼了的!为什么我还是如此的习惯接口!
华盈琅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感觉就像是常年斗蟋蟀却莫名被秋末的蟋蟀咬了一口一样。
这感觉比在西蜀朝堂上被同等级的世家家主谢阁老称呼“华家小郎”还要不爽!
我华氏盈琅虽然是姑娘家没有字,但是也不至于起个字叫盈盈!!!
这边华盈琅还在为自己的反应懊恼以及忿忿,那边就听到一声轻笑,随后是依然低沉清冽如茱萸酒一样的声音响起来了。
“啊,华家主,是在下称呼错了华家主觉得,如今的华家当如何自保呢?”
这话问的就有点问题了。难道能直说吗?
但是华盈琅的设想本来就是不再往一个夺嫡的皇子身上押宝,如今华家的产业并不依存于夺嫡、而是依存于政权存活。
难道说,白七公子想要看到华家对他投诚吗?这算是一种威胁吗?
白七公子显然没有让人误会的打算,他直接就开了口:“与人交,可以不说话,不可不说实话。不想让人得知的,不如让人自己去猜。华小姐该明白这个道理的啊。”
可以不说话,不可以不说实话。因为说的都是实话,人人都相信,不会因为拆穿而出问题;不说话,则是让人浮想联翩去,结果并不需要自己担责任。
几日以来的问题疑惑,似乎都得到了答案。
华盈琅沉默一会儿。
夕阳西下,几时归去,鸿雁已南来。
“多谢白七公子赐教,盈琅,明白了。”
第173章 便忙也折一枝黄()
归去之后,华盈琅再度钻进了书堆。
她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
华家的人渐渐发现,他们的家主不仅仅较之以前更爱说话了,也逐渐地有了些人气,不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谪仙一般。
而随着冬日临近,在接到了西蜀发来的消息之后,华盈琅知道该是时候准备收拾一下华家的蛀虫和叛徒了。
这也就是当初参加管事会的一部分人并不知道收敛,他们的先辈世世代代在华家为琅琊华氏做事,如今他们把不住自己的嘴,也就因此遭了殃。
华盈琅觉得,世界上最让人痛恨的可能还不是敌人,而是叛徒。
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成员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最终悉数化归乌有,并且附赠伤害,这是任何一个军人都不能容忍的。
像华盈琅这样的军队将领,天生对背叛的容忍度就是零。
但是华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说它不大,是因为一直以来华家人都在尽心竭力辅佐南越政权,所以华氏一直是韬光养晦的,并没有发展成为超级世家的野心。
即便如此,在祖父还在的华家全盛时期,华氏一族也仍然是传承百年、名震三国,天下皆知的大世家。
倘说不小,那也是现如今的形势看来。华家在民间和世家当中仍然保有极大的威势,同时天生就是极为卓著的巨商。人人皆言士工农商商居最末,多半不是因为商人并没有什么事实的产出,而是大多数的商人都并不是自主的。那些顶级世家们如若不经营自家家族的产业,又怎么会维持家族延续百代的兴旺繁盛?
因此,华家这样的大世家,还是失了自家的庇护,就成为了人人眼中唾手可得的肥肉。
那些掌柜或许并没什么想法,他们只是随意开口说了说,也许是酒后妄言,兴许是随口一说,但是这对华家来说,就是致命的危险。
她想,有些事情,应该好好考虑了。
当初放出花影阁看顾着华家的说法,如今是误打误撞还得了便宜。
总归是她当初的做法,该是让很多关注华家的人觉得,花影阁一定是华家最后的机会和底牌。不然,华家子孙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消息慌慌张张就放出来了?
而且如今,花影阁关门的消息并未传开,华家和花影阁的消息却再没有信。不知道花影阁消失的,大抵是以为这个名震江湖的消息机构如今势力已经惊人到从打探消息变为控制消息了。
知道的,估计会想的更多。
华家人连花影阁这层依仗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底牌,能让他们如此活跃呢?
不过是有更加深厚而不为人知的本钱吧。
狡兔三窟,老华相何等精明,怎么会不给子孙留足了后路呢?
华盈琅只消想象着这些人的嘴脸便知,这真是智者无为,庸人自扰。
祖父留给子孙最好的后路,不就是她们十二个女儿无一不是长于心之所向,各个都有着足以称得上世家贵公子的才智吗?
祖父的长远眼光,是放在了后路上——那路,也是后人走出来的。
果然,即便是危难当头,祖父也能赠她们一枝秋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第174章 昔日梁王今安在()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之三十一
未几,在华盈琅仍然沉迷于历代典籍无法自拔,每日长呼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的时候,西蜀正式发了国函。
华盈琅这些日子倒也没有真正出手敲打那些人。在她看来,既然是家族产业不同于军队,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誓死效忠的想法,就算逼迫他们坚定不移的视华氏利益为己任,他们也不会真的就把华氏放在多么重要的位置上。
所以,即便是真的敲打了,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严刑峻法和思想教育如能镇得住汉奸走狗,那也不至于存在因为叛徒损失巨大的国家了。
连爱国主义都拿卖国贼没办法,指望一群人能够在没有现代法律规定保护的前提下,遵守什么商业保密协议,那是开玩笑的事情。
那么,只要从根本上掐住了脖子,任由他们胡闹去,他们不可能掀起什么大浪来。
打理华家产业,明面上是称产业,实际也是商罢了。
经营一个商业——或者,即便加上田庄之类的农业,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呢?
答,银钱。
华盈琅想,企业,就是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东西嘛。说白了,企业唯一的最终目的,赚更多的钱。
所以,华氏这么多的产业,如果防止下面的管事出问题,最好的办法兴许是直接控制商铺里的钱。
如果说之前华盈琅还在发愁应该怎么办,现在她则是明白了。
据说,每天银行下班关门了,都会派运钞车将金库里的现金转运回央行的银库保存?次日,再按照营业额度发配一定量的现金到各行的金库里去?
华盈琅支颐,摸一摸下巴。
嗯,反正为了达成和西蜀政权的协议,华家的银庄势必是要开遍华氏产业所在各地的。
那么,日后便让华氏产业所有的当日营业所得,在每日日落后统统上缴到银庄去可好?
——她就不信了这样还会有人能有机会贪污昧下收入!
她就想看看,在西蜀官府发行银票,并且每一笔都直接追查到具体去向的情况下,还能有谁中途扣了收成去!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总归是要防上一防的。
花影阁出来的人虽然是精英骨干都进了虚堂,但是虚堂毕竟才只有一百三十余个人。绝大多数昔日的花影阁成员,如今都在华家的镖局当中押镖。华氏自己愿意将家族产业的命脉——每日的全部经营所得交给自家的镖局,押运送到自家的与西蜀官方直接合作的钱庄里去,将会有明明白白的广告效应。
毕竟,押送银钱不比其他货物,这重要性不言而喻。
华盈琅很清楚,能够一路掩藏消息将她们姐妹十二人平安无虞送到恭州,花影阁会是有怎样的能力。当初解散花影阁,也并非真的准备彻底让它消失,仅仅是换了一种存在形式而已。
三叔的调教人的手段,她虽没见过,却也是信得过的。不然,倪嫦怎么会在短短的五年当中,就从以军人为终身使命的009号彻底转变成了舞霓裳,还附带每每提到三叔时亮晶晶充满孺慕崇拜的小眼神一枚?
只是,三叔如今,也是不在了啊。
第175章 悟言于一室之内()
在各地的华氏钱庄准备的过程当中,华家的姐妹兄弟们也没有闲着。
华盈琅并不是一个喜欢藏着掖着的人,她从一开始就愿意将自己的全部身世讲给所有的家人听,因此也觉得没有什么顾忌。
一群姐妹兄弟们听过了关于华氏钱庄的设想,都觉得十分可行。
顾倾云是知道这样的依靠政权的东西是多么吃香的。
别的不说,当年在京城金陵,五皇子借自家小妹这个未婚妻的名声打出来的胭脂水粉店的招牌,就已经足够让京城名门闺秀趋之若鹜了。
虽说谁家会没有个胭脂铺子,但是真到了皇室御用的时候,很多东西就不能用获利来简单的说道了。
她是绝对支持的。自家小妹这么有主意的人哼,西蜀皇帝算个什么东西,肯定没有我家小妹聪明,一定是被小妹耍得团团转的角色,是我家小妹心善又正直才没占你便宜!
她也觉得当初没有提出华氏产业在西蜀经商的特权,算是西蜀的皇帝占了便宜。
不过她才不觉得这是小妹吃亏了呢!小妹做什么事情一定是有原因的!小妹这么聪明怎么会被人占了便宜去还吃亏了呢?那定然是有什么其他的好处!
就算,就算没有好处,小妹高兴就行!哼!
华盈琅现在只消看一看大姐的表情,就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妹控哥哥算什么,妹控又傲娇的姐姐才是王道谢谢
华家二爷一向是保守向的,连带四个双胞胎姐妹(咦怎么好像哪里不对)都是诗书礼仪样样精通的正宗千金贵女,并不很通什么歪才。
除开华流苏这个思辨强一些的,充满理工气质的姑娘之外,其他三个或多或少带一些诗人气质和文人情怀。
即便是眼看要走上医道门路,准备素指断生死纤手转乾坤的紫苏呢,那也不得不说是有一定的温文尔雅而又细腻多思的心思的。
“三姐,你是能确定,这样的事情真的能铺展开来吗?我们之前一直是尽力不和皇室合作的,如今这样涉及西蜀皇室的事情,咱们真的能和皇室有话语权吗?”
不错,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我在西蜀的时候才发现,当时的情况根本就不仅仅是西蜀的十大世家试图打压并且占据华氏的产业。那里的水远远比我们想得更深、更复杂。
像玲珑她原来是西河安氏的嫡长女,要知道就在四五年之前,西河安氏还算在十二世家当中的。
如今十二世家已经失去了两个,仅剩的十大世家只是因为听起来和西蜀开国时的十大世家相像,所以才让人误以为传世已久。”
这句话出来,确实是让众人后怕不已。
醉梦一如既往的机灵:“所以说这个时候跟本来就和世家权利有冲突的西蜀皇室合作,才是保全下来的根本吗?”
华盈琅笑笑,算是默认了。
酷爱研究种种经史子集的芳芷就是一本活的百科全书。她并不看好这样的想法:“还是游离其中但是置身事外的好。跟这群老狐狸斗智斗勇又不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我觉得三姐
的方法妙极了,及时地抽身出来,但又各方都顾及到了,剩下的他们自己去争好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才是真知灼见哪。
萧让一边听着一边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学的种种权术,不见得就比这些表妹们一言一语所堆积起来的智慧要差。
别忘了芳芷才仅仅只有十三岁。
第176章 常恐焜黄华叶衰()
但是他还是担心着。
“如果回到南越呢?华氏和西蜀的协议是在华家的所有产业所在地都要设立钱庄,在南越不会出事吗?”
华盈琅对她这个表哥的想法不予置评。
表哥确实是好太子,如若当了皇帝也会是好皇帝,但是他继承了他的父亲的一个想法,即皇权之大,已经达到了无所不能令行禁止的地步。
这就是问题所在。
华家人的讨论过程,并没有公开给白七公子的意思。华氏如今和闲王府仅仅是合作关系,没道理华家做什么,闲王都要一清二楚。但是华盈琅此刻倒是想将白苍澜叫过来,给表哥上堂课了。
她觉得西蜀和东魏的皇室似乎就是两个极端。
“为什么白苍澜这样的明明白白,既没有毁容也没有跛足还一身君子气质的人,在东魏能够轻易地瞒过东魏皇帝,还能拿一个闲王的名号做他所有想做的事情而不被世人发现?
怎么这事儿搁南越,就变成了皇帝想废太子就废太子,想屠华家满门就屠华家满门,想说人通敌叛国就是通敌叛国?”
这这能说什么?
萧让:这怪我咯?
还是太过于天真了啊。
醉桥是个诸事不管的性子,但是常常不说话的人说一句便是一鸣惊人。
“表哥是个有意思的,南越现在自己正忙着呢,估计不比西蜀十大世家和皇室之间的纷繁复杂能简单些。您的五弟现在不是正收拢权力呢吗?”
十二个人没有一个反应过来了的。
她于是接一句,算是解释:“哦,当初您出逃金陵的时候,您的五弟可是动用了御林军和禁卫军的,连冰妃娘娘都知道了那一天晚上起兵。”
是啊,那可是中元节,是鬼节,也是水节。整个金陵的人都在等着皇室的秦淮祈福,一个深宫妃子怎么就能越过皇后贵妃四贵嫔等等,在整个宫中无人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情况下,就清楚了当天晚上要起兵呢?
萧让表示无言。
从没想过,五弟竟然是这样的迫不及待吗?
所以,也算是难为他了,这么多年一直都叫自己太子哥哥。
他心里不乏苦涩,自嘲一笑,五弟也是累了吧,大不了,再宠他一回好了。
小时候那个拖着自己衣袍角,跑起来都不甚稳当的小男孩儿,问他讨麦芽的糕点时撅起小嘴来目光盈盈的样子,就在眼前呢。
他最喜欢麦芽灶糖和太子哥哥的东西了。不如给他,这样,应该会开心一些吧。
从此,他的五弟,真的不见了。
华盈琅太息。
谁没经历过被战友背叛的时刻呢?
人生,总是要被背叛,才能深知人心。
她想的更多一些。
“南越的华氏旁支子孙还有吗?”
这个问题不是问在场的同辈们的。得是章元先生才会有机会,知道这些东西。
“老师是个实诚的,他一向知道皇室不能容忍华家坐大,所以在老师成年之后,就和他的几个兄弟按照师祖的意愿分支出去了。”
华盈琅翻开手边的家谱。
所以,这就是琅琊华氏从追随南越皇室这么些年以来,已经是四代单传的原因吗?
第177章 花叶本是同根生()
——是什么样的人家,何等的魄力,才会让一个家族选择分出层层支脉,父子兄弟出身各异;
又是什么样的人家,才能在一次一次的分家保留主脉的情况下,连续四代绵延不绝,家业兴旺而代代相传?
华氏的家训还写在家谱扉页上呢。
“敦德明志,以利家国。”
她摇摇头,将家谱递出去,传给身边的人。
很快,传完了一圈,疏松泛着米黄的家谱本又传回华盈琅的手中。
“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先祖的意思一定是在表忠心的情况下保全子孙,即便如此嫡系的华氏子孙都已经被迫害至此。
我想看旁支的意见,然后将他们认回琅琊华氏。
如果他们愿意,琅琊华氏就不再仅仅只是一群女儿当家,而依然是那个传承百年的琅琊世家。
而我华家,再也没有被从家谱上划去的无辜族人。“
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
可以说,如果华盈琅以家主的身份坚持的话,这件事情不论是对华盈琅来说,还是涉及到整个华家嫡系,都是没有任何好处。
但是华盈琅这样的一时冲动,说出的这种言辞,却没有遭到严重的反驳。
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章元先生看着这一众各自沉默但却都带着某种隐隐的坚定信念的孩子们,第一次意识到,华家人就是华家人。
这和当年的老师,是多么的相像
沉默有时候不代表自保的中立立场,而是代表一种态度。
譬如现在。
一室寂静。
香炉里的沉香还在静静焚着,暖香袅袅,带不去屋内的气氛安静。
许久,华盈琅轻轻吐一口气。
小小声似嗫嚅,似喃喃,似绵绵自语,似在回答。
“让我想想吧,大家也想想“
初冬将至,寒风已经渐渐变得砭骨。
冷风总是无孔不入的,不论是什么时候。
失去了温暖的照拂,前些日子嘁嘁喳喳的种种飞鸟也渐渐失去了兴致。
这些日子随着气温的降低,山城江上的雾也是越发浓重了。
仿佛青纱织就的厚实帐子,拨不开,拂不去,越发冰寒入骨,湿润当中隐隐裹挟着不可阻挡的寒意。
华家的十六个人出了城,静立江边。
十二千金,表哥萧让,管家章元先生,然后是侍女重华黎潇湘,余容安玲珑。
足以决定华家未来方向的十六个人,都到齐了。
江水东逝,并没有因为雾气迷茫而失却本心。
澜江滚滚,东逝水时,并不因时光飞逝、物是人非,而有所停歇。
静默不语,有时候是一种态度的表现,有时候则是一种明悟。
决定联系并且重新接纳分支回到华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是真的去做了,又应当以什么样的范围作为界定呢?
何况,这件事情还牵扯到联系这些分支家族,这将意味着一场又一场的谈判,可能会被人认为是投奔的穷亲戚的不被接纳,以及此后将涉及到的,华家家产划分的种种问题。
这将会是更多的事情,并非简简单单说一句就能成的。
华盈琅经过一天的慎重考虑,还是缓缓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十六个人,有一人持反对态度,这一件事情我们就不会再提。我坚持自己之前的意见。”
第178章 要看银山拍天浪()
“我认为,如果旁支子孙坚持不回归琅琊郡望,那我们也不必强求。但是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还是能让他们回来。”
“祖父之前的历代,我是不清楚的。但是祖父的四位兄弟,当初离开华家,虽然自愿,想必也是心中有根的吧。”
“越是老人,越是在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希望能回溯到过去的经历当中,重温团圆。琅琊华氏,必然是他们分家之前曾经经历过的荣耀,也必定是他们,最最难以忘怀的记忆之一。”
“而我以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