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首席男医师-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赵文生跟设备处打过了招呼,临床科室有用呼吸机的就给他们隆德公司送来的那台,再不够就把那台旧的顶上。所以鑫蓝那台呼吸机从运进来以后还没有出过设备室,只有专家调试的时候才开一开,其他时间就是一台闲置无用的机器。
五十三 出事了1()
意外调动以后五十三出事了1
但那天晚上急诊室突然来了个出了车祸的危重病人,抢救了一阵,病人却渐渐没有了自主呼吸。此时再转其他科室已然来不及,于是急诊主任就打电话跟设备处借呼吸机。
那天也巧了,设备室里就只剩下鑫蓝这一台了。另外两台,白天的时候分别被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科借走了。
设备处的值班人员接了电话后,连忙往神经外科和心内科打了电话,结果是两台呼吸机还在使用中,病人还没有脱离危险。而这时急诊科已经有两位年轻大夫来推呼吸机了。
没有理由不让推。因为机子买来就是用的,不是摆在这儿看的。
呼吸机被推走以后,值班人赶紧给设备处主任打电话。设备处主任又给专家打了电话。专家匆匆从家里赶到了急诊科。
但因为呼吸机设置的数据不合理,跟人体的生理功能指标不能很好的合拍,只不到半个小时,床头监护器上的心电图线已经拉直成了一根直线,病人就被宣告已经临床死亡。
因为病人是一位年青男子,家属不愿放弃,要求继续用着呼吸机。但呼吸机是开着的,病人的肺部却没有呼吸运动。病人家属中有一位看起来有些身份的,凑近病人仔细看了看,又把手放在病人的胸部试了试,抬起头看着急诊科的医生问道:“怎么他的肺里似乎没有气体进出?”
那两位医生都紧张的看着那位专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专家也急得一头的汗,却也没有任何办法。
最后病人家属只好放弃了。但在那位发现问题的家属领导下,却跟医生们闹将起来。
急诊科主任只好报告给了医院值班领导。值班领导是职能科室的一位主任,他听了汇报之后,马上联系了赵文生副院长。而赵文生一接到这个电话,心里就“咯噔”一下,暗叫不好,马上给李龙山打了电话。
李龙山听起来还算镇定,让他赶到医院急诊科去,他随后也过去。
赵文生是第一个赶到那儿的院领导。急诊科的工作人员看到他来了,仿佛有了主心骨,都一个个围在了他的身边。急诊科主任开始讲述具体抢救过程的情况。
正讲着,李龙山也赶到了,他的身后还跟着魏云风。魏云风当然是他通知的。大家一看连李院长也来了,每个人都像打上了镇静剂一样,心里踏实下来。
赵文生已经把眼前的情况了解的差不多,看到李龙山到了,就对急诊科主任说:“把那位领头的家属叫到办公室来。”
一行人进了办公室,随后那位有些身份的家属也带着另外两名家属进来了。急诊科主任客气的请他们三个人坐下,然后几位院领导才随后也坐了下来。而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站着的。
几位病人家属看到他们态度客气,也都很安静,没有吵闹。
李龙山用眼神示意一下赵文生,赵文生便说道:“对你们家人的去世,我们都很痛心。听说他是在一条乡村公路上出的事是吧?”
领头的家属点点头:“是的,他骑摩托车回家,跟一辆卡车撞了,那卡车司机开车跑了,他是被过路人发现的。”
赵文生心中有数了,肇事车跑了;又是在乡村路上,没有监控;又是晚上,也很难找到目击证人。这些综合起来,也就等于,他们找到肇事司机,要回赔偿的几率几乎为零。于是他问道:“那中间耽搁了多长时间?”
他看了看身旁的一个年轻人:“小光,你哥晚上应该几点到家?”
年轻人答道:“一般都是十点以前,可今晚都十一点了还没有回去,打电话也没人接。我妈正着急,他就打电话来了。结果接起来一听,不是他,是那个发现他的过路人……”
五十四 出事了2()
意外调动以后五十四出事了2
年轻人哽咽着说不下去了。领头家属点点头,冷静道:“也就是说,至少比平时晚了有一个小时?”
年轻人点点头。
领头家属望着赵文生点点头,他相信他们已经听明白了。
赵文生也点点头:“也就是说,从受伤到被发现,可能有一个多小时?”
两位家属再次点点头。
赵文生心里轻松了一些:“你们家人当中有没有懂医学的?”
这次三人都摇了摇头。
赵文生沉思一下,说道:“其实,你们这位家人被送到医院的时候,生命迹象已经很微弱了。因为失血过多,又耽误的时间太久,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他的大脑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死亡。你们可以查一下资料,大脑对缺血的反应是最敏感的,仅仅几十秒钟就会让它的功能完全丧失,而且这种丧失是不可逆转的。‘不可逆转’的意思就是说,再给它供上血,它也不能活过来了,不能恢复功能了。再直接一点说,就算让他勉强留着一口气,他也只能是一个植物人了。”
刚才那位被称作“小光”的年轻人听了此话,控制不住的哭泣起来:“我哥就这么死了吗?”
赵文生问:“你们报案了吗?”
“报了,同时打了110和1。”年轻人说。
那位领头家属却说道:“那照你这么说,你们医院一点责任也没有了?”
赵文生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转而问道:“您贵姓,在哪儿上班呢?”
领头家属答道:“不贵姓王,我在市政府上班。”
果然没错,是个有身份的人,虽然以他的年龄,官职不会太高。
赵文生道:“医院里当然也是有些责任的,如果呼吸机调整好的话,至少还能维持几天生命。我说的生命是指心脏跳动,而病人的意识是不太可能恢复过来了。”
王家属看了看身旁另外两位家属说:“小光,你和大明去看看你妈吧,我跟他们谈谈!”
“小光”点点头,起身和另一个人出去了。
赵文生心道:是一个懂事理的人。其实他也是这个意思,想把伤者的至亲支出去,和他单独谈谈。因为赵文生已经看出来,他跟伤者的关系应该不是至亲。大概是因为他的身份,所以才被叫来的吧。一家人总是得有个能出头的,这是中国人办事的习惯。
于是赵文生先开口问道:“王先生,伤者是您的?”
他果然说道:“是我的远房表弟。他家里的情况很不好,兄弟两个,父亲早逝,我表姑母一个人把两个儿子拉扯大。这不,老大,也就是被撞的这个,去年刚结了婚。没想到就出了这种事。就像您刚才说的,要是能让他留一口气坚持几天,他的家人也有个接受过程。至少心里能好过一点,觉得医院已经尽了力。”
赵文生这次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望着李龙山征求意见:“李院长,您看?”
李龙山沉吟一下,道:“我们体谅你亲戚家的难处,今晚的医疗费用全部由医院承担,另外从医院的财政上出两万块钱给病人的直系亲属作为安慰补偿,您看如何?”
这位王家属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说:“那我去跟他的家人说一下吧,看看他们的意思。”
赵文生起身送他到门外,跟他握了握手说:“看你也是一位通情达理的人,就麻烦你跟他们讲讲里面的道理了。”
王家属自然明白赵文生的意思,在病房里见到自己的表姑母、大表弟媳妇和小表弟,就对他们说了医院领导给予的解释和赔偿条件。
五十五 出事了3()
意外调动以后五十五出事了3
伤者的母亲和妻子已经悲痛欲绝,几乎要晕过去了,根本没有心思听得进去这些。只有他的小表弟问道:“表哥,他们给两万,是多还是少?”
王家属就把他拉出了病房来到走廊的僻静处。现在他的哥哥已经去世了,家里就剩下他一个男人了,以后他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有事自然得跟他说。
王家属说:“小光,刚才医院领导的解释你也听到了,态度还是很诚恳的。虽然我并不太懂医学,但也大概听明白了。就算今晚的呼吸机是好的,管用的,它也只能让你哥的心脏多跳动几天而已,要真的活过来的希望几乎是没有的。假如几天之后你哥还是走了的话,那医院里就一点儿责任也没有了。也就是说,你们不但不会有这两万块钱的赔偿,还要自己支付这几天的医疗费用。我估计,就这么个大机器天天用着,费用也低不了。当然,如果你哥能转危为安,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问题是你哥还是回不来了。你说呢,小光?”
“小光”哭出了声:“我哥就这么就走了!”
王家属拍拍他的肩:“小光,先别难过!你看你妈和你嫂子已经是什么事也管不了了,你要顶住!出了这种事,我们都很痛心!以后家里有困难的话就来找我。”
“小光”擦擦眼泪,勉强止住了悲伤,说道:“那我们就答应他们,把我哥送到太平间去?”
王家属想了想说:“这事你得自己出头再去谈谈,因为你是至亲。你可以再多要一点,能多争取一点是一点吧。”
“小光”问道:“那要多少?”
王家属伸出三个指头说:“咱们也别太过分了,就加一万吧。”
“小光”点点头:“那我去了。”
王家属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办公室门口,无奈的叹口气,摇摇头。真可怜!毕竟才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孩子啊!
过了一会儿,“小光”的身影重新又出现了。王家属迎上去:“怎么样?”
“小光”说:“他们只同意给两万五!”
王家属点点头:“就这样吧。那后面就把事情都处理了吧。好好照顾你妈和你嫂子。”
在伤者家属的哭天抢地中,已经去世的伤者还是被推去了太平间。
事情解决了。连王家属在内的所有病人家属都离开了急诊科,跟到太平间那里去了。
赵文生叮嘱急诊科的所有在场人员要对此事保密以后,就陪同李龙山也出了急诊科。魏云风跟在他们身后,铁青着脸一句话也没说。不,不止现在,而是从他接到李龙山的电话来到医院以后,整个事情的处理过程中他都一句话也没说过。
他们二人也都没搭理他。出了这种事,说到底根本的责任全在他,谁还会有心情理会他?以前都同在一处办公,同为医院的领导,还顾及个面子,现在李龙山和赵文生两人都失去了这种耐心。
此时已是凌晨一点多了。赵文生坚持把李龙山送回家以后才回了自己的家。
注定是一个不眠的夜。不管是医院领导这方,还是逝者家属那方。
五十六 平息事端()
意外调动以后五十六平息事端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赵文生依照李龙山的吩咐,通知财务科主任把两万五千块钱用现金的方式偷偷给了那个来拿钱的“小光”。并一再叮嘱财务主任,让他严守秘密,不过这笔钱却是要入账的,也让“小光”写了收据,签了字。而后殡仪馆的车子很快就来拉走了逝者的遗体。
这次风波算是平息下去了,但那个麻烦的根源还在—那台呼吸机该怎么处理?
李龙山打内线电话把魏云风叫到了院长办公室。
魏云风也是一夜未睡。在这件事上,说到底最根本的责任全在他。虽然对外李龙山是负责人,但在内部,他们几个心里都清楚,鑫蓝的机子是怎么进来的。
魏云风今年已经四十七八岁了,严格说来并不是正统的医学专业出身。他不到二十岁的时候通过招工进了人民医院。那时医院的办公室里还没有招收专门学管理的人才。
再说,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本就稀缺,别说后勤了,就连临床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很难招满。所以,进院的门槛比较低。魏云风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就通过一点点不怎么过硬的关系被招了进来。
不过,他还算是一个上进的人,不甘于只在办公室里干点勤杂的工作。再说,人都有老的时候,等到老了,人也难看了,手脚也不麻利了,那时肯定还会有年轻的进来,真到了那一天,无一技之长的他要去干什么呢?就算医院里不会辞退他,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安排给他了,说不定让他去看大门的可能都有。
魏云风提前想到了这些,也就让他避免了落到这种境地。而现在每天在大门传达室里坐着的,就有两个是当年同他一起招工进院的工友。
在办公室做了几年勤杂工后,他就逮到了一个外出进修的机会,积极争取到了一个名额,去上级医院学习了一年的内科。但毫无专业基础的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也只是学到了一些皮毛而已。不过好在那时医院里的高学历人才本就不多,有大批医疗人员也只是中专毕业而已。
魏云风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虽然也只是略懂一二,并不能把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但对于临床工作来说也就够了。
干过临床医生的人都会有一个体会,就是把临床治疗知识学精了也许要比把生理生化这些基础知识搞通了更加管用,不,应该说,是一定更加有用。因为在病人这一方,他们看中的是治疗效果,而不是你多么会背书。
当然,还是把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是最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医学生要至少进行四年的理论学习和整整一年的临床实习才能走上工作岗位的原因了。
这里面有双方面的好处,在病人一方来说,因为医生把疾病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都搞通了,就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诊断和更对症的治疗。还有一个好处是单纯对医生自身而言的。有了学历和坚固的理论基础,职称就晋的比较快。因为这些年,职称的晋升都改成了以考代评。这样一来,靠的就是真刀实枪的真本事,而不是走后门拉关系了。
五十七 魏云风其人()
意外调动以后五十七魏云风其人
也就是因为这一点,魏云风虽然职务已经到了副院长,而职称却只是个中级主治医师。就这个“主治”,还是又去省级医院进修了一次,还交了好几年学费搞了个函授专科的学历,在改制度以前评上的。就像卢梁在分院里的那个同事杜季是一样的情况。
在这所三甲医院里,副高职称的医疗人员一抓一大把,评上正高级职称的也不在少数了,所以一个小小的主治医师真的是太渺小了。那些从医学院毕业,刚参加工作五六年的年轻小医生们也都一个一个考出来了,弄得他这个快五十岁的副院长都对自己的职称羞于启齿了。
魏云风的副院长自然不是通过正常竞聘爬上来的。在李龙山“空降”以前的那任院长在位时,魏云风的那位后台亲戚给他打过招呼。于是在一次人事变动时,魏云风就被提名为副院长了。
魏云风接到了李龙山的电话,并不意外,他早就料到今天李龙山一定会找到他的头上来的。说实话,对呼吸机这个事,他其实也是模棱两可的。虽然以他的专业水平并不能透彻了解呼吸机的工作原理,但这种机器是给生命垂危的病人用的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既然这样,那就马虎不得。
但他的“后台”上级却不知道从哪儿知道了这个事,在一次饭局上似是无意的问了他这个事。说起来,这位“后台”亲戚是市里主管卫生的领导之一,对他说这个事也没什么,于是魏云风就把医院里打算购置两台呼吸机的情况如实汇报了。
没想到“后台”就提了这家鑫蓝公司。魏云风只好如实说,这件事他没有多少发言权,李龙山是负责人,决定权在他那儿。“后台”就摆摆手说,让他只管做他应该做的,剩下的由他来处理,让他不用操心。
这就是当初他们正副院长三人就呼吸机一事商讨未果,意见不统一时,李龙山对赵文生提到的接到了这位“上级”的电话的由来。
过了没几天,就有这家名叫鑫蓝的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人员找上了门,当然是希望他能在李院长面前替他们公司说好话。那两个人临走把一只厚厚的牛皮信封塞进了他的口袋。
魏云风本想拒绝的,但手一摸到那只鼓鼓的信封,心里就没有了底气。虽然最后他还是掏出来了,推到了对方手中,但人家又一次推回来时他就再没有推辞了。
魏云风从小家境不好,所以混到今天这个位置也算是历尽了千般周折,这还是后面有人帮忙的结果。更多的人因为没有后台,就只能一生庸庸碌碌了。所以他很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说实话,虽然已经任了多年的副院长,他的收入却并没有如前所想的大幅提高。
在事业单位里面,不管你是一个无名无姓的小卒,还是高高在上的院级领导,每个人的工资都是按照你的档案来制定的。所谓的“档案”,就是每个职工的工龄,学历和职称这三大项。还有一项,是不普遍现象,只涉及到少数人,那就是编制的划分。具体说来,就是你当初进院的时候是以干部身份还是工人身份进来的。
国家对国营企业进行改制以前,中国的大部分工厂都是国家所有制或者是集体所有制的。但不管是上述两种的哪一种,工厂里的职工都是国家正式职工。若干年前,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潮袭来,国营企业纷纷破产,逐渐被个人收购,成为了私有企业。
五十八 魏云风其人2()
意外调动以后五十八魏云风其人2
而这些企业里面的工人们就开始面临着艰难的境地。这就是以往社会上大批下岗职工的来源。当然,这里要说的,不是这无数即将或已经下岗的职工,而是他们中的很小一部分人。
这部分人就是在国企效益迅速下滑之时,凭关系凭后台从那些岌岌可危的工厂中调到了事业单位。医院就是那些可容身的事业单位之一。就因为这样,医院里的职工就不全是事业编制了,还有一部分是企业编制,也就是工人身份。
虽然魏云风并不是经过调动进的医院,而是直接招工进来的,但他的身份却是企业编制,这一点跟那些调进来的人没有什么区别。而企业和事业编制的人员,虽然是在同一个单位里,但有些制度却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同样资历的职工,企业编制就比事业编制的工资要低一些;再比如,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统一调工资的时候,这些企业编制的人员有时是没有份的。
企业编制,职称不高,这两项因素就导致了身为副院长的魏云风工资只处于一个中等水平。虽然副院长的职务给了他一个还算不错的奖金基数,但总收入却是差强人意的。
他刚担任副院长那几年,位次较低,只负责一些不太重要的事物,并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他的全部收入就只有工资奖金和为数有限的一点回扣了。
近两年,随着人事的几次调整,新的领导班子的成立,他作为一位资深副院长,渐渐被安排到了负责比较重要的分管项目,手中有了实权,利益也就接踵而来。但像这一次购买呼吸机的回扣这样大的数目还是第一次遇到。
但魏云风不知道的是,在鑫蓝公司给他送好处之前,他的“后台”已经收到了这家公司的一份“好处”。不然,“后台”怎么会不但知道医院里购买呼吸机的事,还知道有鑫蓝这家公司的呢。
魏云风来到李龙山的办公室,默不作声的坐了下来。
这次李龙山没有叫赵文生过来,他想同魏云风单独谈谈。
李龙山递给他一只烟,魏云风拿自己的打火机先给他点上,然后再点燃了自己手中的那根。
李龙山也不再客气,开门见山的问:“云风,鑫蓝这台呼吸机的事你怎么看?”
魏云风放低了姿态:“李院长,我也没想到这台机子调整了这么长时间还不行。”
李龙山没有顺着他的话说下去,而是说道:“这次的事幸亏没有闹大,这是运气。如果下次还用的话,就不见得有这么好解决了。所以,这台机子一定要想个法子妥善处理。你有什么想法?”
魏云风踌躇着问道:“李院长的意思是?”
李龙山果断道:“这台机子在临床上是不能再用了。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退货。这两天就联系一下鑫蓝那边。”
魏云风吃了一惊:“退货?这?可是合同已经签了……”
李龙山没有再说什么,只以沉默来回答他。
魏云风也就不再开口,但是也没有起身离开。以他对李龙山的了解,他一定还有话没有说完。
果然,吸了几口烟以后,李龙山说话了:“那张卡,你拿过来,连我和文生的一起,让文生送回去。这件事就让文生去谈吧。”
魏云风听了这话,背后惊出一身冷汗,幸亏时间短,那只卡他还没来得及动,不然这事还真不好办了。
五十九 自愧不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