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辣妻驾到-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惠儿捧着一盏热茶进来:“娘娘喝口茶润润喉吧。”

    吕雯梅正感口干舌燥,接过饮了几口,忧虑道:“皇上刚登基,一定很忙很累。惠儿,你告诉御膳房的庖厨,叫他们每日做些清淡可口的饮食送到万寿宫去,并叮嘱皇上多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惠儿答应着出去。

    斐烟含笑道:“娘娘对皇上真是关心体贴。”

    吕雯梅柔婉道:“皇上是我的夫君,我当然要多关心他些。”

    斐烟轻俏一笑:“是。皇上和娘娘相互关爱,琴瑟和谐。”

    吕雯梅脸上微微一红,道:“你心里明白就行了,可别再把这话挂在嘴边说。”

    斐烟笑应道:“娘娘就是给奴婢一百个胆儿,奴婢也不敢说的。”

    吕雯梅知斐烟也不敢乱说,点点头,伸手摸了摸微隆的腹部。

    斐烟瞧在眼里,喜于颜色:“娘娘要是给皇上生个小皇子,皇上定然更宠幸娘娘,奴婢也能跟着娘娘沾点喜气。”

    若怀的是个女儿会如何?吕雯梅心中不大畅快,面上便有些不悦:“这样的话,以后你再休提。”

    斐烟见皇后似是生气了,知自己失言,忙应道:“诺。”

    “雯梅。”却是萧怿来了。

    吕雯梅欲起身:“皇上。”

    萧怿近前按住吕雯梅肩膀,柔和的声音里大有体贴关爱之情:“你有孕在身,就别跟朕客气了。”说着,坐在了她身边。

    吕雯梅喜悦地问:“皇上今日怎有空来看臣妾?”

    萧怿伸手拨开遮在吕雯梅面颊上的几茎柔发:“想你呀。”

    吕雯梅的口吻似有几分不尽信:“皇上真的想臣妾?”

    萧怿温柔的眸光似春波轻曳:“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这样的话何尝不是吕雯梅的感想。她多希望他能时刻陪伴在她身边,只是这样的愿望是可想而不可得的。但有这句话,她亦满足。

    萧怿有几分歉然的神色:“朕这几日一直无暇来看你,今日也只是忙里偷闲过来,实在是对你放心不下。”

    吕雯梅俏笑道:“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你看臣妾想个有事的人么?”

    萧怿轻松一笑:“你好就行。”他打量了一下殿中,问:“东西可都搬来了?”

    斐烟答道:“都搬来了,一件不少。”她斟了一盏茶奉上,“皇上辛苦了,喝盏茶歇会吧。”

    萧怿笑:“朕正感口渴呢。”捧过饮了一盏,然后向殿外唤声:“秋枫。”

    秋枫应声进来向吕雯梅行了大礼:“皇后娘娘福泽长驻。”

    斐烟见了秋枫,几欲脱口而出:“秋枫姐姐。”

    吕雯梅既惊讶,又不解地问:“皇上,你把秋枫带来干嘛?”

    萧怿向吕雯梅一笑:“当然是要让她留下来服侍你了。”

    吕雯梅奇怪地问:“难道你不想叫她去万寿宫?”

    萧怿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下:“朕已为帝,身边总不能再留个姑娘服侍,不然恐要遭人取笑。若让她再留守东宫,岂不是委屈了她。朕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让她来你这儿最合适,就把她带来了。”他看向斐烟,“斐烟,你和秋枫一向交好,对吧?”

    斐烟一脸欢悦:“是的。奴婢和秋枫姐姐的关系,一向要好如姐妹。”

    萧怿目露几分恳请之意:“雯梅,你看”

    吕雯梅不好拒绝,便露笑道:“既是皇上的心意,秋枫你就留下吧。”

    斐烟高兴地拉住秋枫的手:“太好了,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

    萧怿嘱咐道:“你们以后就一起好好侍奉皇后。”

    秋枫和斐烟齐齐答道:“诺。”

    萧怿握住吕雯梅的手,眼中满是柔情关怀:“你怀有身孕,不宜操劳。秋枫做事稳妥,且已在宫中待过数年,宫中有何要事,交予她办便是。”

    吕雯梅心头乍暖,感动道:“多谢皇上关爱。”

    萧怿轻笑:“你怎么又说谢朕了?”吕雯梅低了头,羞涩地笑笑。萧怿柔声道:“朕还有事要做,就不能多陪你了。想你这两日因迁宫有所劳动,定也累了,早点歇着吧。”

    吕雯梅见萧怿面容有些憔悴,知他劳累,不由心疼,说道:“皇上要保重龙体,别太累了。”

    萧怿亦关爱道:“你也要保重。”吕雯梅看着他起身离开,似又回到了孤寂之中。

    虽然太后孟锦云允准吕雯梅可以暂时不用去慈景宫向她问安,可吕雯梅心中难安,于次日一早去慈景宫晨省。

    慈景宫做为历代皇太后的住所,已经年深日久,有所破败。但近几年得到修葺,已复原来富丽敞亮的面貌。慈景宫临近方山林苑(皇家猎苑),宁静祥和,景致绝佳。在此宫苑居住的皇太后,不仅可以安享晚年,还可远眺林苑的四时美景,诚可谓是一处安乐之地。

    因连着举哀三日,又行了数次哭礼,孟锦云已有所疲倦,饮食有所减少,面颊略显削瘦。她头上用一双银镶蓝绿宝石长簪绾着一个简单而不失优雅的髻子,身上穿着一袭宝蓝色绣百合花纹烫金衣缘缎服,素净不失尊贵。孟锦云跪坐在一个蒲团上,手敲木鱼,口中念念有词。窗下几案上供着一只镶银铜铸的薰炉,从中缓缓升出一缕缕带着檀香味的轻烟,营造了一殿静谧。

    环英步轻且快地走到孟锦云跟前,欠身轻声道:“太后,皇后来向您问安了。”

    孟锦云手中的木鱼停了下来,秀长的双眉轻微一蹙:“哀家不是已允她暂且不用过来问安了?”

    “这”环英微一沉吟,道:“要不,奴婢叫她回去。”

    孟锦云放下木鱼,缓缓站起身:“算啦,她已经来了,就叫她进来吧。”她在席子上坐下后,吕雯梅即入殿。

    吕雯梅欲行礼:“母后福寿长乐。”

    “你大腹便便的,就别行礼了。免掉了孩子,皇上要不高兴。”孟锦云让她坐下后,面显讥讽之色,“你嘴巴倒挺甜,说什么哀家福寿长乐。这‘福’可能会有,‘寿’却不见得,很可能过不了几年,哀家就追随先帝而去了。至于‘长乐’,更难说得很那!”

    吕雯梅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思忖片刻,方缓缓道:“母后言重了。母后虽已为太后,但还只是中年,往后的日子还很长。母后定会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乐无极。”

    孟锦云不失分寸的笑里含了一缕讥诮意味:“几日不见,你嘴巴甜得就跟蜜糖似的了。”她目光骤冷,森然道:“哀家是否真能如你所说可以福寿长乐,还得看你日后的表现。”

    吕雯挴心中悚然,怯怯答道:“请母后放心,儿臣定不让母后失望。”

    孟锦云只淡淡看着她,似不尽信。

    吕雯梅沉默片刻,歉然道:“儿臣此来惊扰了母后静养,是儿臣的过错。”

    孟锦云淡漠道:“你大老远地过来问候哀家,是你的一片孝心,哀家并没怪罪你的意思。”

    吕雯梅稍稍心安:“谢母后谅解。”

    孟锦云缓声道:“昨晚你遣人送来些清淡饮食,倒还合胃口。”

    吕雯梅欣喜:“谢母后褒奖。”

    孟锦云哀叹一声:“先帝辞世,哀家这几日心中悲伤,以至茶饭不思。你能惦念着哀家,也算有心了。”她声音凄凉似秋风拂枯叶,“不久前,哀家还是皇后,可转眼间就成太后了。哀家与先帝做了二十余载夫妻,如今这份恩情已成了一段往事,只能在梦中寻觅了。”她瞥了吕雯梅一眼,“当然,你不会明白,也不会感受到,哀家心里是何滋味。”

    其实孟锦云在萧翁业驾崩时,并未感到如何哀伤。因为萧翁业的死,意味着孟锦云不用再为被废后,或废太子而每日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可以心安理得一些,享受她的皇太后生活。虽然当太后可以享清福,但生活中少了陪伴她的丈夫,难免要忍受孤独,耐得住寂寞。孟锦云固然庆幸自己当上了太后,可来自生活中的孤寂,又使她有些怀念起萧翁业来。

    吕雯梅此刻也不知该如何安慰太后才好,只能劝道:“儿臣也很思念父皇,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还请母后节哀,安心颐养天年。”

    “安心颐养天年?”孟锦云嗤笑一声,“皇上刚刚登基,诸事繁杂。而你有孕在身,别说为皇上分忧,就是后宫事务,只怕也管不了许多。你说,哀家能歇心么?”语调中带有嫌意。

    吕雯梅感到有些窘迫,低眉垂目:“是儿臣失言了,请母后勿怪。儿臣生产后,即帮皇上分担一些忧难之事,并打理好后宫事务,不再让母后操心。”

    孟锦云唇角浮起一抹淡薄的笑意:“你能这般说,也算你这个皇后当的还算称职。”她忽冷声道:“只是哀家听说皇上昨日把他的侍女秋枫给了你,还叫她帮你打理后宫事务,皇上对你的情意可真够重的。”她口气一改,“不过这样也好,起码你可以清闲一些,不用受累了。”

    吕雯梅心中悸动,欲起身谢罪:“儿臣知错了,望母后”

    孟锦云柔声打断:“你是有身孕的人,本该好好休养的,哀家自不会怪罪你。”

    “谢母后垂爱。”

    孟锦云声音里略带怨意:“你回去吧。若是皇上问起哀家来,就说哀家好得很,不用他记挂。”

    吕雯梅应道:“诺。儿臣告退。”

    孟锦云看着吕雯梅出去,心中自然而然生出一股怨嫌之感。

    环英往熏炉里添了一饼莲香,沉吟道:“皇上对皇后娘娘似乎太好了点儿。”

    孟锦云挑了挑眉,不满地道:“不是一点,是宠幸过甚。”

    环英忧道:“那该咋办?”

    孟锦云脸色转沉着,笃定道:“她现在有美貌,有恩宠,又怀有龙嗣,可谓是春风得意。但她终究不过是一只拴在绳上的蚱蜢,蹦不了多久的。且先叫她风光一段时日,总会有被皇上厌恶抛弃的一天。”

第四章 改制(一)() 
这一日,萧怿正在政务殿批奏章,许宗源走过来,低声道:“皇上,尚书令大人说有要事求见。”

    萧怿搁下笔,道:“请他进来。”

    自朱长驷事败逃逸后,尚书令即由赵颜卿接任。

    赵颜卿入殿向萧怿恭谨行礼:“臣叩见皇上。”

    萧怿见他一脸惶急之色,忙问:“你有何要事?”

    赵颜卿疾声道:“皇上,我军在齐梁边界处遭到了大风雨,有一些将士因水土不服,加之受寒而生病,且粮草供应不上,战事告急。”

    萧怿甚惊:“有这等事?”

    赵颜卿十分忧急地道:“军情紧急,援助刻不容缓。请皇上速速决策,支援战地将士。”

    萧怿想了一下,道:“这样,你赶快告诉栗吏,叫他派人尽快押送一万石粮草到战地去。一万石粮草,应该可以吧?”

    赵颜卿思忖着道:“一万石粮草应该是够了,可是从都城运粮草过去,路途遥远,只怕军队不能及时得到援助。”

    “那咋办呀?”萧怿凝神想了片刻,道:“那就让附近郡县先拿出一些粮草做援助,待战事过后,援助过军队的郡县可以如实上报给朝廷,由朝廷给钱粮做补偿。”

    赵颜卿钦敬道:“皇上英明。”

    萧怿郑重道:“朕命你速办此事,不得有误!”

    赵颜卿应道:“臣谨遵圣命。”

    赵颜卿走后,萧怿心境难平,不知秦子聃等兵将现在情况如何,这一仗还能否打得赢?他心烦意乱下,几乎已无心再批阅奏章。

    此时,一个小黄门进来禀道:“皇上,皇后娘娘来了。”

    萧怿颇感意外:“皇后来了?”

    小黄门答道:“是。就在殿外。”

    萧怿忙道:“那还不快请她进来。”

    须臾,身着织锦缎忍冬纹衣裙的吕雯梅缓步进殿,身后跟着身穿暗红宮装的惠儿。

    萧怿起身,快步上前拉住吕雯梅的手,心疼地道:“天气还凉,你又有五个多月的身孕了,有事就叫宫人转告朕一声便是,何劳你亲自过来,朕会担心你的。”边说边扶吕雯梅坐在席子上。

    吕雯梅似不在乎,只微微一笑:“臣妾整日在殿里呆着太憋闷,就想到外面散散步。哪知走着走着,就走到这儿来了。”

    “你还敢走着过来?”萧怿惊忧不已,握着吕雯梅的手,给她暖着,埋怨道:“你瞧你的手,冰凉冰凉的,万一受了风寒可咋办?”他声音转柔和,“你以后就别再四处乱走了,老老实实呆在你的宁和宮里。何时嫌憋闷了,就在庭院里适当走走,可别再走这么远的路了,知道啦?”

    吕雯梅有点矜持,道:“臣妾知道这些天皇上朝务繁忙,有些放心不下,才过来看看。”

    萧怿尽显轻松,一笑道:“你看朕现在不是挺好么,你就安心休养,不用操朕的心了。等朕不忙了,就过去看你。”

    吕雯梅却察觉到萧怿脸上隐有忧色,问:“皇上是否遇到疑难之事了,可否告知臣妾?”

    萧怿心下踌躇,还是说道:“适才尚书令来过,说我军在齐梁边界处遇到了大风雨,又缺粮草,战况有些紧急,需要”

    “军队遇上风雨,还缺了粮草?”吕雯梅又惊又忧,“皇上可有对策?”

    萧怿道:“朕已下令让附近的郡县先拿出一些粮草援军,以解燃眉之急。想必军队得到了粮草,就会度过这场难关。”

    吕雯梅神色稍稍舒缓,道:“皇上既这么认为,就别太担忧了,安心理政,等待前方捷报吧。”

    萧怿点点头:“好。”他瞧了一眼吕雯梅隆起的腹部,忍不住伸手拍一拍,笑道:“都大肚子了,还敢到处乱逛?”

    这话只是随口一说,哪知吕雯梅脸色一变,怨恼地道:“人家好心来看你,你却笑话我肚子大,我是不要给你这坏家伙生孩子的啦!”说着,似有意似无意地伸手打在肚子上。

    萧怿吓一跳,连忙抓住她双手道:“别呀,好雯挴,朕没有笑话你肚子大。”

    吕雯梅哭闹:“你明明就是笑话我肚子大,却又不承认。”

    萧怿无奈,只得求道:“哎呀,好雯梅,朕保证以后再也不笑你的大肚子了好不好?”他用手比划着,“朕还盼着你给朕生个大胖儿子呢!”

    吕雯梅止哭收泪,娇嗔道:“美得你那!”

    萧怿知她气消了,释然一笑,伸手替她拭去腮边的一滴泪,道:“当然,是个女儿朕也同样喜欢。”

    侍立一旁的惠儿瞧在眼里,觉得很有趣,想笑又不敢,只能强自忍住。

    吕雯梅停一停,道:“前几日臣妾去看过母后了,母后要臣妾转告皇上,她很好,不用记挂她。”

    萧怿奇怪地问:“你去母后哪了?她不是已允你暂时不用去晨省了吗?”

    吕雯梅温婉地笑了笑:“是臣妾想去看母后的。”

    萧怿声音里带了几分歉意:“母后好就行。朕这几日太忙没能去看她,等有空闲时,就去向她问安。”他向惠儿道:“皇后孕期已长,你一定要小心服侍,别再让她远走了。”

    惠儿应道:“诺。”

    吕雯梅早看见案上堆了许多奏章,而自己一来,耽误了萧怿好一会时间,有些过意不去:“臣妾就不打扰皇上了。望皇上注意休息,别太劳累。”语毕,由惠儿扶着起身,缓缓向殿外走去。

    萧怿忙吩咐许宗源传辇,并送皇后回宮。他回想适才情景,觉吕雯梅还真是刁蛮。静一静心神,复又批起奏章来。

    孟元昭在萧翁业驾崩后,知道回朝的机会来了。因萧怿才登基没几日,比较忙碌,不方便打扰他,便先到慈景宫面见孟锦云。

    他说明来意后,孟锦云当然不会不同意,说道:“哀家好容易熬到太后的位置,亲眼看着怿儿荣登大宝,你也算等到时来运转的机会了。等皇上不大忙了,哀家就会跟他说。”

    当孟锦云把孟元昭请求回朝的事告诉萧怿后,萧怿考虑到舅舅已被罢免挺长时间,在过失中不能完全归罪于他,毕竟是手下人办事不当才导致财物失窃的,于是同意恢复孟元昭的职位。

    至此,孟元昭官复原职,重新回到朝中。

    一日,萧怿到义安殿上朝时,发现瑾俨的坐席是空的,便问:“丞相今日怎么没来?”

    黄生出列道:“禀皇上,丞相昨晚突犯头痛,病况不大好,暂时无法上朝。”他从袖中取出一卷书信,双手托着道:“这是丞相托臣给皇上捎来的告假书。”许宗源接过呈给萧怿。

    萧怿略略看过,郁声道:“丞相既然有病在身,那就叫他在家好好调养吧。”他思虑片刻,朗声道:“朕今日有两件事要与众卿商议。第一件事是,自古以来好的君主必行仁政,施恩泽于万民,方可受万民敬仰。而今国中有的律条不合情理,朕欲废除和修改。”他顿一顿,道:“如同治刑法,一人犯罪却要牵连到他的父母妻儿都受罚,实在不合情理。又如诛族酷刑,一人犯罪当死,却要把他全家一并处死,未免太不近人情。再如凌迟之刑,要把重罪之人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割下来,使其受尽痛苦而死,这实在太过残忍,非人之常情。朕想要废除这三种刑法,众卿以为如何?”

    黄生马上赞同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皇上仁德,有爱民之心,真乃国之福也。臣以为皇上要废除同治刑法、诛族刑法、凌迟刑法,可向天下吏民昭示皇上的大恩大惠。此为善举,可行。”

    孟元昭立即反对:“臣以为不可。律条乃治国之根本,自高祖皇帝开国以来,从未变更过。倘若皇上冒然更改祖制,便是不敬祖上了,望皇上三思。”

    廷尉姜荣肃然道:“皇上,律条绝不可擅自修改!虽如皇上所言有些刑法严酷了点,但若不严明执法,使民人畏惧犯法,将会使一些无视国法的人更加猖狂,做出更多伤天害理的事,则国乱矣。望皇上循守成法,切莫轻易变更。”

    萧怿见孟元昭才回朝就跟自己作对,心下怨恼,坚持道:“太中大夫、廷尉所言有理,可人是活的,律条却是死的。律条中有不尽情理之处的,朕欲做些改动,又有何不可?况且法正则民服,罪当则民从。立法的目的,是要使民从善,勿走歧途。律条的制定,应合乎情理,而不是借此来威吓民众。一人犯法,还要株连无辜的人一同受罚,哪还有情理可言?不合理的律条得不到纠正,只能令那些无视律条的人一错再错。因此,律条必须得做整改!”

    沉默片刻,孟元昭劝道:“修改律条事关重大,皇上应深思熟虑后再做定夺,不可操之过急啊!”

    萧怿神色坚定地道:“朕意已决,太中大夫不必再言。朕今日就要下诏,废除同治刑法、诛族刑法及凌迟刑法。”

    群臣见皇上意志坚定,且言之有理,知再劝谏也无用,便齐声道:“皇上仁惠有德,非臣等所及。”

    萧怿见群臣已无异议,又道:“还有一事就是历代后宫均有因嫔妃过度争宠而相互残害的事例,朕也曾耳熏目染过后宫嫔妃争斗的残酷,实在不忍心再看到这种事情发生,欲废除六宮制度,以还后宫平静安宁,不知众卿意下如何?”

    他话音刚落,朝堂大哗。

第五章 改制(二)() 
孟元昭严肃道:“皇上,六宮制度绝不可废!虽曾有过嫔妃争斗之事,但也不足为虑。只要皇后贤惠有德,能掌管好六宮事务,自可避免嫔妃不和之事,皇上切勿因此就断然废除六宮制度。”

    黄生也道:“皇上即便有仁德之心,也不能废除六宮制度。若废之,如何延续子孙后代,使他们世世相传?”

    萧怿道:“可朕有皇后啊。”

    黄生立即驳道:“皇后只一位,不可能会为皇上多添龙嗣。民间向来有多子多福之说,更何况您是皇上。恕臣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皇子有疾,日后不能入继大统,又无别子替换,将如何安国安民?望皇上莫以一己私愿愧对高祖皇帝,应以江山社稷为重,请皇上收回成命。”

    群臣躬身齐声附和道:“请皇上收回成命。”

    “你们”萧怿眼见群臣反对,无奈之下,只好道:“此事以后再议。退朝。”

    萧怿下得朝来,由于心中不畅,走得很快。许宗源走不了那么快,只能小跑着才能跟上萧怿的步伐。走了一会,许宗源渐渐有些气喘,忍不住唤道:“皇上,您慢点走吧。”

    萧怿缓缓停步,回头向许宗源抱怨道:“朕身为天子,为何有些事情想做却不能随心所欲,而遭群臣一致反对呢?”

    许宗源面带微笑:“皇上您别动气。皇上乃一国之君,谁还不得听您的话。只是今日,皇上欲废除六宮制度一事,那些大臣说得也不无道理”

    萧怿不悦道:“连你也这么认为?”

    许宗源见皇上不高兴了,垂首支吾着不敢言语。

    萧怿有心想听,说道:“你倒说说你的想法,朕恕你无罪便是。”

    许宗源迟疑片刻,方道:“皇后现在已怀有龙嗣,皇上当然可以不必选妃,但这并不意味着您的子孙后代也不想选妃。您若规定他们只能有一位妻子而无妾室,只怕他们心中会怨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