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档一生-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玄学,而且这些日子也证明了自己所学的玄学:于子年是个有福气的。

    整整一天,袁家加上袁家舅舅一家,都在帮着卖金银花,直到下午三点才卖完。

    下午,在小沙镇银行,于子年得到买家的转款,360万人民币,一笔不小的财富。

    他有些激动,想找人表达下情怀,这是第二次拥有如此多的钱。

    可纵头一看,袁大头这货富习惯了,就如包软卧的事情,他根本不懂。

    最后,他想买双波鞋犒劳自己,但转了一圈,闷了。这时代,这个小镇没品牌店,假货倒一堆堆摆在马路两边。

    当晚,袁家众人又是一场大宴,鸡,肉,鱼,还有各类特色菜齐全。

    正当众人刚过一轮酒,却被火光照得映日红。

第十二章 搬家() 
惨案,惨案发生了。

    看到不远处突起的火蛇,于子年心里彻底想了起来。

    而且最让于子年心悸的是,这惨案的发生地点离袁家不过500米左右。

    看着外面的人奔相涌动,于子年看了看天空,今夜的天空,繁星点点。

    如此好的天气,却有惊雷炸响,点燃了这里的贪婪与波澜。

    由于金银花价格的大幅度攀升,有些人一夜之间就多了几十万的存款,有些跟风早的,甚至都是百万身价。

    而惨案发生的一家,就是跟风早的。

    要说这家人也是有心气,在115,120元这样的单价,都沉着没卖。

    据说,存在家里的干货,超过一万斤。算下来就是笔让人眼红的巨款。

    16日晚间,这家男主人临时有事出了门,只留下一个农妇和老人,以及两个年幼的子女。

    结果半夜进贼,三个蒙面人被起夜厕所的女主人当场抓住,可能是看出了什么,刚刚叫唤一声。

    然后让准备逃走的贼人暴走,当场杀了妇人,杀红了眼,接着一不做二不休,进而祸及全家。

    眼看金银花没法再拿走,贼人为了毁灭现场,干脆一把火。

    大火很旺,犹如烟花,当空照,辐射半个小沙镇,只是涔人。

    伴随着大火的扑灭以及后续,于子年知道,这场十年难得一见的金银花收购,到此结束。

    没人敢再存货,钱与贪,让人看到了血的代价。

    在这场波澜里,于子年挣了340万,可以说是丰收。

    当然还有比他挣的更多的,比如袁家就是如此,估计经此一事,正式跨入了千万富翁行列。

    但这些,于子年都不关心,因为他从没想过,自己重生,就可以拿走全部好处。

    先知是自己的优势,执事的人还是得靠有怎样才华的自己,这是感悟,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当夜,袁家不能入眠的人很多,比如袁大头就被吓到了,窜进了于子年的房间。

    “我老爷子说,明早开车送你离开,这地不太平,我也跟你走,算是怕了这里了。”

    袁大头,大火起的时候,由于不知原因,和很多人一样,第一时间冲去了现场,现在还心有凄凄。

    “行,我在这里确实不安全。”,于子年晓得这个理,毕竟是生人,年轻多金,还是早走唯妙。

    第二天,袁父开着奥迪,带着老婆孩子,以及于子年离开了小沙镇。

    看着车窗外依旧青山绿水,于子年心里估计,有很多人都会选择外出避避吧。

    小庙口,前镇的车辆集散地,于子年与袁大头下了车,而奥迪和车上的夫妇二人则继续前行,出去旅游散心了。

    “我老爷子说要搬家,”,看着远去的黑色车影,袁大头,咧着大嘴说了句。

    “哪里?”,于子年心里知道,但很配合。

    “鹊界。”,

    “看来你家又要发了。”,这个地方是旅游景点,客流集散很可观,十人九富。

    “嘿嘿,我老爷子一门心思在那。”,袁大头得意洋洋。

    “只是可惜你们瑶族的庙会,我还没见过呢,就匆匆离开了。”,于子年开始还打算观光的,没想到走的这么匆忙。

    “有什么好瞧的,还不如你们家陈利军到来有喜感。”

    搬家,不只袁家有这个念头,于妈也有了大半年了。

    “子年,妈今天跟你商量个事,田老师,昨天搬进了新家,就是镇政府旁边的新建小区,她隔壁的房子我看了,很喜欢。”

    刚领着袁大头回家,饭桌上,于妈说起了这个事情。

    田老师,于子年知道,于妈不多的至交好友之一,她老公还是政府的工作人员。

    当年他上县城读初中,就是她给的建议,同去的还有她女儿。

    只是后面于子年高中去了省城,而她女儿却在县一中,虽然也是省重点,但是教学质量还是有一定差距。

    不过后面的事情,于子年了解的有限,不过对于搬家,他是举双手赞成。

    “好啊,反正我家又不种田,不管山,不管水,去了镇上还方便些,离您教书的镇中学也只有一条马路。”

    于子年知道,是二姐寄了一笔钱,让她起了这心思。

    “嗯,你二姐要结婚了,对象是大城市人。去镇上,男方来了也好习惯些。再加上你大姐这几天孩子生,那是精装修,买过去就可以住。”

    于妈考虑的还真是多,不过能买到那房子,还是靠田老师老公关系,不然有钱买不到。

    买房的事情敲定,于妈当天就带着他看了房子,前后不到三个小时,于妈就花出了20多万。

    事情也是巧,黄历上的好日子,最近很多。

    “20号吧,新书上说,宜居。我昨儿给你合八字,也说明天搬迁,富贵。”

    19号,晚上,袁大头正喝汤,于妈已经捧起了一本黄历在琢磨。

    “行,听您的,反正是精装修,我们也不带什么行李。”,于子年也喝着汤。

    钱壮人胆

    老妈这么超然的人,为了儿女考虑,也心思紧凑的,不过归根到底还是二姐的钱给了她勇气。

    “阿姨,明儿个,我早起,捉些泥鳅回来,做个泥鳅钻豆腐当礼物。”,袁大头也凑了一句,太熟,他还开起了玩笑。

    “行啊,你们两明早一起下田,我们也尝尝稻花田里说丰年。”,于妈也开心,祥和笑着说。

    “好咧。”,袁大头很乐呵。

    20号,

    早间六点过,于子年和袁大头就下了田,清晨泥鳅洞清晰,很容易捕捉懒懒的它们。

    前后不过一个小时,两人合起来有大半斤,主要是袁大头本事好,于子年纯粹凑数。

    不过今天确实是好日子,海螺也是中午赶了过来,同行的还有陈利军和范方丽。

    “那条鱼呢?”,看到三人,袁大头就寻找余可。

    “他,过着苦日子呢。”,海螺笑着说,皮肤这阵子晒得漆黑。

    “复读的没人权。”,陈利军有同感的接了句。

    “你又长了?”,于子年看看范同学,然后习惯看看海螺,意味深长。

    “哈哈,我170了,这里郭海螺最矮。”,说起这个,很开朗的女人笑的贼兴奋,她和陈利军一样高了。

    “哟喜,小事,等会我给你鞋子塞点纸。”,袁大头笑的更开放,捞过海螺,就打趣。

    “妈蛋,高一的时候,你们都和我差不多。”,郭海螺的大宽脸显示很无语,也没法反驳,只是心有不甘。

    今天的乔迁之喜,请的人不多,除了于姑姑和大姐夫一家,其他所谓亲戚都不知道这事。

    同来的还有田老师一家,以及于子年的几个同学。

    十八九人围绕两桌吃的很有氛围,大人喝酒一桌,袁大头他们一桌。

    不过袁大头和郭海螺显然没用心吃饭,都在看一个女人,田老师的女儿。

    这女人也是袁大头的老熟人,初中就叫着喊着追了三年,但都是暗地里。

    明着,袁大头没胆,别看那女人个也就166,还有点瘦,但人家生的精致漂亮,天生大优势压伏他。

    最关键是嘴皮子利索,好几次,于子年和袁大头一块都不够人家热身的。

    加上第二次见面就敢和于子年加上袁大头两人开架的人,虽然过去六年,但余威仍在。

    “得,离开了玫瑰,余香未了。又遇月季,红透一片天。”,

    饭后,陈利军很自然来到了于子年身边,语速很慢。笑着看郭海螺在那边找话题,以及袁大头的张牙舞爪。

    “他不就那点爱好,不过又悬。”,于子年看了眼就兴趣怏怏,肖叶晴眼光高着,根本在心里看不上于子年他们这伙男生。

    如果说前世懵懂未知,还赞予她的精致,现在稍微看眼神就明了。

    “嗯,感觉不比一鸣难度低。”,女人的直觉很准。

    不过于子年没管这些,谁又没青春呢,带着陈利军出了小区。

第十三章 出发() 
福至小区对面是镇中学,很大,附近两个镇的学生都喜欢往这里送。

    不远处有座石桥,下面趟着一条二十来米宽的河,清澈着,安静着。

    靠着桥沿,听听流水,拂面河风,寂静的夏,独特而安逸。

    于子年望着河面上倒映的云彩,陷入了沉思。

    重生两个多月来,于子年已经慢慢习惯身边的人和事,又体验了一回青春的骄纵与飞扬。

    最关键的,是挣到了一笔巨款,有了起步资金,

    人生既然重来,他的性格,也注定不会辱没前世那,那毕业两年就单枪匹马在深圳开外贸公司的勇气。

    其实他特想进入互联网,在这个三次工业革命的精华中翻个浪花,可是也知道,想和做是两码事。

    眼下,他要做的是用手里的资金,变出个现金奶牛,才有走下一步的资格。

    他脑海中的思绪,像根线,接引到了记忆中的03年。

    游戏是这年辉煌的一个标志,但现在的自己明显吃力。

    当然,他不会忘记那个马爸爸和他的阿里淘宝,可惜更加是空中楼阁。

    几翻过滤

    其实,他也想到过外贸,但是马上被否决了,于子年厌倦了那个黑白颠倒的职业,以及那个痛。

    最后,于子年还是把目光瞄准了衣食住行方面。

    说起这个,其实他上辈子有个梦想。

    每次路过福田的一个街角,眼光总会留恋几分。

    总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家高档烤肉餐厅,生意好到爆,也满足自己的吃货属性。

    想到这里,于子年一下子有了力量,记忆中,那种餐厅模式是05年后风靡的。

    现在应该还出现的比较少,它是结合西餐,韩国烤肉以及中餐的综合体结构。

    餐厅规格高,肉质高档鲜美,种类繁多,服务好,还可以满足吃货的动手能力。

    找到了短期目标,于子年回过了神,看了眼自己周围。

    远处有几个小孩在嬉戏,偶尔传来几声笑闹。

    而范方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正与陈利军在河边拍照。

    拍拍停停,不时两人凑一起,看着手机,指指点点,可能是距离,也可能是河水,于子年什么也听不到。

    “醒了?刚才利军说你在思考,害我招呼都不敢打。”

    可能是感觉到了于子年的目光,两女从河边走了过来,范同学用手在他眼前摇摇。

    不过还没等他回话,范同学又说出了一句陈利军红脸的话。

    “其实我是看到两个人发呆,一个站立对着河水,一个侧脸看着某人,那安静的模样,真是羡慕。”

    这话一出,于子年笑了笑,什么都不说了,装回原来的沉默少年,挺好。

    “很喜欢看你安静的样子。”,陈利军是有智商的,不和范方丽纠结那个话题,安静走到于子年面前轻说了句。

    “啊?”,于子年重生前应该是这样的。

    “真是,你们两个。”,范同学无语了,化解也不要太默契。

    闲谈开来

    从范方丽这里得知,袁大头与郭海螺正在和肖叶晴后面来的几个同学在打牌。

    她是孤单了才出来走走的,这帮子同学没一个人理她。

    “其实某个时刻,我也希望是个漂亮女孩。”说出这话的片刻,范方丽的眼神是乏灰的。

    捕捉到她眼神的落寞与无奈,于子年是懂她的。

    但这话没法接,因为她太年轻,肯定听不进什么内在美之类的良言。

    每个人的青春都会有失意,关键靠自己领悟,倾听也许是最好的交往方法。

    而且每个人的人生修行也不一样,譬如,海螺的追求美好事物,勇往直前是符号。

    又如,于子年用后世的眼光体验这个青春,冷静,发现,抓机会变现是目的。

    再如,陈利军与范方丽的守护与期待,也是一个方式。

    于是,为了宽慰她,于子年带两人走遍了前镇的大街小巷。

    最后在学校的篮球场上,以辛苦的捡球,才得以善了。

    几天下来

    一伙人玩的不亦乐乎,爬山,吃野果,下河抓鱼,还有每天必行的温泉之旅。

    “我打算后天出发京城。”,是夜,几个人在学校的操场话唠,郭海螺喝完一罐啤酒,哈着气说出了自己的行程。

    看了眼范,看了眼其他人,于子年点点头。

    “也好,我和袁大头明天出发汉南市,可以和你们顺一段很长的路。”,这是于子年几天下来的决定。

    反正袁大头开学用的必要东西早就随身带,其他的去那边该买的买,于子年自己也是这个想法。

    “啊,你们不等我啊。”,听到于子年的话,陈利军慢慢吞吞的说了句,十指相扣,脸上少了往日的浅笑。

    “汉中大学开学还十多天呢,到时候我们去汉南车站接你啊。”,袁大头见他没说话,就接了话头,于子年点点头。

    这是一群年轻人说走就走的旅程,当晚回去,抱了抱大姐的女儿,第二天一早,大伙就离开了前镇。

    还是小庙口,平时话不多的于妈一路叮嘱,直到汽车远行,还依然伫立在那里望着。

    儿行千里,都是担心与期待,等候下一次的重逢。

    在省城互道珍重,于子年与袁大头继续前行。

    不过陈利军的临别礼是轻轻拥抱,吓到了众人,也惊到了于子年,姑娘的浓情蜜意,已经让他思索起解决的办法。

    汉南市,

    这些年迅猛发展的一个省会城市,它的政治经济地位对于全国来说,有着意义非凡的重要地位。

    如今,再次重逢,于子年心里有些迫不及待。

    下车,随着人流穿过月台,与袁大头并排通过安检口。

    “汉南,你好吗!我袁大头来啦!”,

    可能是憋坏了,也可能是新鲜,袁大头出了车站安检就大声哟喝。

    他的这个举动很吸睛,但大多是善意的笑笑,也不排除几个鄙视的眼神,但袁大头哪管那多,你鄙视我,我就瞪回去,为此还引起哄笑。。

    “行了,能不给我丢脸么。”,于子年好气的白了他眼,要不是人挤人,他都想避开他。

    “嘿嘿,丢脸?要不我们去买一身大名牌,看谁还敢。”,袁大头咧着嘴,不以为意。

    “你就不问问我,为什么来这么早”,对于他的无赖,于子年识趣的转移话题。

    “管那多干嘛,我老爷子常说要向你学习,所以这事情就交给你了,反正我们不缺钱。”,袁大头背着双肩包,眉毛挑挑。

    “暴发户。”,实在无语了,于子年笑说了句。

    “你也是!”,袁大头搭着他的肩,很认真的点点头。

    拦了一辆的士,两人向汉中广场出发,而袁大头的理工大学距离那里也算不上很远。

    于子年透过车窗,很认真的看着外面的城市,想寻找记忆深处的熟悉感。

    摩天大楼不少,但更多的是在建造中。

    街旁的店面也在逐渐脱离九十年代的痕迹,证明这是一个新老接替的年头。

    街上行人的穿衣品味和沿海大城市基本一致,可以判断出,大家的消费水平处于一个很高的层次。

    于子年还特意留心酒店和餐厅,后世那种林立的局面还没有出现,但是也可以看到雏形。

    侧面证明,整个汉南市,已经有从一个物质追求向精神满足的文明过渡。

    不愧是新世纪初,只要把握了时代感,机遇满满。

    到了现在,于子年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自己之前的决策是对的,是完全可行的。

    时代的尖儿,把握好衣食住行,就等于拥有了金袋。

第十四章 调查()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汉中广场映入眼帘。

    这个新扩建的广场目前已经进入了施工的尾声,安全围栏也逐步在拆除,只有三三两两几个零落在那里。

    扩建后,广场很大,和记忆中吻合。

    广场的西面是一排排六七层楼高的稍微老式建筑,这一排有很多显眼的金字招牌。

    比如大润发,肯德基,沃尔玛,金六福等,人流量非常巨大,可称得上人山人hn面是一个大型新建高档小区,金桂小区,几十层楼高的顶层飘着很多红色横幅,显示开盘不久。

    北面是银行的集汇地,四大行迎面可以看到三个。

    除此之外,华天大酒店五星级招牌格外显眼,旁边陆续有一些商务酒店和商务餐厅。

    看到这里,于子年又有了压力,估计买店面是不切实际,只能看租了。

    想到这里,于子年把目光瞄向了南面新建小区铺位招商的二楼。

    这里是高档小区,住里面的人,经济能力毋庸置疑。把餐厅开这里,绝对日进斗金,而且利于在高层消费的人群中口碑扩散。

    “又不是第一次来大城市,有那么好看?”,袁大头用手顶了他一下,示意该找地方落脚了。

    “嗯,我在想事,可能需要你帮忙。”,于子年意会,带着他往商务酒店行去。

    离开学还有段时间,他选择不去学校,住这里方便他行事。

    “我还以为你要带我进华天,我的个心肝。”,富贵商务酒店大厅,袁大头无所顾忌打趣,弄得开票的服务员都在忍着笑。

    “华天,迟早的事,”,于子年煞有介事点点头,语气很肯定。

    这话一出,前台服务员的笑意再也忍不住了。

    “两位先生,您的房间号是0617。”,为了掩饰失礼,服务员赶紧转移注意力。

    开了双人间,一夜消费198元。

    “哎哟,累死我了,说吧,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不会又是天马行空,挣钱的事情吧。”

    走进0617,于子年刚放下背包,袁大头就有些期待了。

    “是也不是,我现在告诉你为什么来这么早了,是要你帮我做个调查。”

    坐在床边,于子年面容安静的叙述调查方法与目的。

    “行,我知道,以乘的士为途径,然后用目的地是高档消费餐厅为目标,套话是吧。这个我会。”

    袁大头懂了,然后用自己语言复述了遍。

    “不是光坐的士,每到一个繁华地方都要给我观察一番,餐厅名字,经营类型,消费水平,口味,客流量都要给我摸清,接着才去下一个地方。”

    于子年点头,然后又补充。如此,半个小时后,总算交代清楚。

    袁大头看他说的慎重,也听得很认真,还用笔记本记录了些东西。他闹归闹,但做事不含糊。

    于子年明白,要说最熟悉这个城市的消费地方无疑是的士司机,只要有点名气,哪个角落都可以帮你翻出来,他就是利用这点。

    但进店观察,必要时的消费是需要自己试行,总结的。

    商量好了各自行程,当天下午四点开始。兵分两路,一个城市西面,一个以城市东面为主,各自出发。

    于子年选的东面,城市东边要比西边繁华很多,所以比较重视。

    而且,后世很多有名的餐厅,也许能按照记忆,自己就可以找到些。

    可能是湘省人,真是巧,他刚走出广场不出400米,他就看到了湘府。

    停在店门口,看了眼招牌,虽然很熟悉,但还是决定进去看看。

    “欢迎光临!先生几位。”,通往二楼的入口,有个小前台,紫色制服的服务员一脸标准的微笑,服务态度很好。

    “进去找人,谢谢。”

    在里面快速转了圈,发现菜谱和后世基本差不多,同时看了下客流量,现在人不多,估计还没到就餐高峰时间有关。

    最主要的是看了看装修风格,做到心里有数后,于子年拿出手机,假装电话。

    “喂,怎么搞的,还没到,好,我门口接你去。”,一边走,一边对着手机嘟囔,就这样在服务员的礼待下,走出了餐厅。

    过了几十米,感觉差不多了,然后掏出笔记本开始用心记录自己看到的,第一印象最深刻的等等。

    记录这些,就是为了采长补短,然后根据后世原本的烤肉餐厅样子,搞出一个高档特色餐厅。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考察,碰到熟悉的地方就走路,距离远的就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