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档一生-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觉得这样,放出消息,我们还收购三天,就结束。”,于子年想了下。

    “你是豁出去了?”,袁父猜到了他的意思。

    于子年点点头,不解释就是最好得解释。

    “好,年轻人有朝气,那叔叔也加把力。”,袁父没想到于子年这么大决心。

    站起来,拿出电话开始给小沙镇不同地方的朋友电话,请求帮忙。

    作为一个本地知名富翁,朋友不少,前段时间没用是觉得没必要,毕竟这或多或少都是欠人情,人情社会的中国,迟早都是要还的。

    果不其然,这个风一放,一个上午整个小沙镇就知道了。

    这时,那些个之前端着的卖主,都急了,虽然少数不为所动,但还是很多供应商急了。

    毕竟这是个机会,万一三天后,袁家不收了,而又像往年没人来采购。那些没初步加工厂的要么放手里烂掉,要么血亏贱卖。

    于是,形成了一个现象,第二天,很多卖家排队自动送货上门。

    整天一共收购15万斤,比预期好,看来这个策略是对的。

    但也有不为所动的,那些要么是老顽固。犟脾气。要么就是有自己考虑的精明人,但很少。毕竟大多数都是跟风的。

    26日,

    于子年大清早回了家,今天是高考分数查询的日子,于妈昨晚就交待他今天回去。

    不过,昨晚深夜二点,忙完金银花加工的袁家父母,守在电话旁边,在于子年的见证下。

    袁大头572分,超过一本分数线,当场,袁父奖励他一万现金。还加了个丰盛的夜宵。

    中午,在袁父母再三交待下,还是那摩托车,出发了,不过驾驶的于子年,他实在不放心后座的飙车少年。

    回到家里的时候,于妈已经翘首以待,陪同的还有大姐和大姐夫。

    吃完中饭,于子年开始拨打电话。但总是占线,

    来回拨打十多个,才挤进去,此时,周边的人都很安静,大姐有些紧张。

    免提,随着考试查询电话传来一阵旋律,出现了一个悦耳的女声。

    于子年按照流程依次输入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然后等结果

    考生姓名:于子年

    准考证号:xxxxxxxxx

    语文:127

    数学:132

    英语:139

    文科综合:233

    总分:631

    后面又是一串读音,但是已经没人听了,大姐激动的流出了眼泪,于妈反而平静,只是笑容出卖了他。

    这个分数是意料之中的,但也是意料之外,因为于子年先前估分是保守的,心里一直觉得有可能上640以上的,文科少了。

    但不管怎么样,于子年还算松了口气,分数的确定,人生第一场博弈胜了。

    但也有遗憾,这个分数不足以进入复旦,只能看着她走远。

    不过还是知足了,毕竟和苏允一之间,不能寄希望于闪电战,要是那么好追求的,就不会那么珍贵了。

    “二姐,”

    “我高考分数出来了,631”

    “嗯,哪个学校啊,还不知道。”

    “好的。二姐照顾好自己。争取早日拿下日语一级翻译。加油!”

    电话得知二姐在贵人男朋友的帮助下,在rb学习日语。

    打完电话,转身,发现老妈在弄肉。大姐夫在杀鸡,大姐在择青菜,连袁大头都在帮忙。

    这顿饭吃的很喜庆,很温馨,连袁大头都说自己要有姐姐多好,气氛很好。

    晚上的时候,得知袁父今天收购不错,比昨天还多,一共30万斤。

    按照十斤湿的,初步加工后,可得一斤干的,算下来也有3万斤。

    加上之前的,差不多50万斤,于子年算了下,感觉钱用差不多了,这都还没算应给袁父的加工费用等手续费。

    “叔叔,我们协议五五开,我只能吃这么多了。”

    于子年的电话没有出乎袁父的意料,电话那头说给凑齐6万斤干的,就停手。

    于子年听后点点头,他知道这个收购价是最后的余晖,错过,今年不会再有。

    晚间,

    和郭海螺通了电话,他从张家界回来了,心情好了很多。

    从他那里得知,他的高考分数678分,妥妥的清华,惊呆了他自己,也惊呆了其他人。

    于子年开玩笑说,估计他的横幅都已经飘扬了。

    没有意外,陈利军637分。余可离一本差7分,选择复读。范方丽648,打算进京。

    郭海螺说,很多人在遗憾于子年的分数,毕竟学校三年来都是把他当跨长江,过黄河,进清华北大的第一批苗子。

    就连王业江都真实发挥662分,而平时略胜一筹的于子年,相对比,高考差了太多。

    不论别人是惋惜还是幸灾乐祸,于子年心里清楚,前世复读也就这个分数段,他没那北大命,

    何况重生一个月,这分数已经是极限了。

    “怎么的?不会伤心了吧,狗日的王业江,以后我们找机会削他。”,看到于子年原地沉默,袁大头以为他伤心,故意挑话。

    “人生才开始,不急。”,于子年暼了他一眼,转身打算进房。

    “对,以后抢王业江老婆。”,袁大头永远有着跳脱思维,让人哭笑不得。

第十章 跟风,涨价() 
27日,下午

    吃过中饭的于子年两人,再一次启航,花费一个小时才赶到袁家。

    不过这个时候,袁父站在院子台阶上,脸上都是汉渍,面对着众人,脸上的表情有些纠结,显然正在和大家争论什么。

    于子年站在旁边听了会,才知晓缘由。

    今天上午袁父收购了差不多8万斤湿的金银花,但是之前还有9万斤金银花交了定金的,可现在那批卖家纷纷反悔,不卖了。

    道理很简单

    中午开始,小沙镇的金银花市场变了,而且变的很突然,收购价从0。85开始徐徐上升。

    0。9

    1。0

    1。1

    1。3

    到现在的1。6元每斤,而且供不应求,

    原因是往年的各路中间商今天中午开始跟进吃货,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还是凭借敏锐市场嗅觉,抑或是对袁家举动的模仿,毕竟人的名,树的影。

    可是这样一来,本来扭转过来的大好局面,又转向复杂化。

    卖家都察觉到形势的不对,纷纷停止了买卖,等待局势的发酵。

    “各位老乡,说句实在话,这个价格上涨,也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们都要遵守买卖原则,都给了定金,你们说不卖了,就不卖了,这是到哪里都说不过去理的。”

    袁父在上面苦口婆心,满头大汗,但又不敢发飙,都是认识得人,只能动之以理,晓之以情。

    但是,他的策略显然不管用,对于这偏远小镇的普通农民来说,利益,眼前的经济利益大于实际,

    而且法外有情,所以只要有人带头,他们根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地里的辛苦钱。

    “袁大老板,我们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但是金银花这个事情你也清楚,前几年,地里化肥花费等都只能勉强够回本,大家都是靠山靠地吃饭的,我们一开始也是信任你,才只往你这里来,还请给大家留个路,”

    说这话的是一个年长的瘦老人,语气缓缓有力,他站在大伙的中间,显然在这个地方有一定的威望。

    说的话也很实诚,显然老人懂事故,故以人情攻心为上,给自己这些违约的人一个勉强站的住脚的理由。

    “就是,袁老板,谁都知道你家大业大,和我们不能比,大伙儿还指望这生计。”

    有人开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个院子立马又开始嘈杂,袁父彻底被道德绑架。

    话题的中心,无非就是金银花不能这么贱卖了。

    听到这里,于子年知道今天的事情可为可不为,那就要看袁父的手腕和魄力,以及他在乎的是什么了。

    正好,这也给于子年一个观察他的绝好时机,毕竟这次合作的利润很吓人的,虽然这些人眼前还不知道这些,保不齐后面财帛动人心。

    “袁族老说的有理,大家说的也在理,我袁浩也是大家给面子,才有今天。”

    说到这里,袁父擦了把汗,看到大家都在听,又扬起了手。

    “而且,大家乡里乡亲的,祖宗往上数,都是一家人。何况低头不见抬头见,我什么样的人,大伙也看了几十年。所以,这事我交给袁族老处理,相信大伙都信任他老人家。你们看怎么样?”

    袁父这事情处理的很讲究,打了一个太极。毕竟在场的大多数瑶族人都是一个宗族下来的,袁族老不能为了利益只偏执一方。

    而且,为了九万斤湿的金银花伤了自己名气,不值当,袁父心里跟明镜似的。

    看到袁父如此表态,于子年叹了口气,同时,又松了口气。

    叹气是,金银花价格会节节高升,这九万斤后面也是一笔财富,可如今要打折扣了。松气是,袁父还是一个正经的老狐狸。

    事情果然如于子年所料,大家坐下来开了个讨论会,然后瘦老年人拍板。

    九万斤金银花一半按原定价卖给袁父,一半按照最新价。

    “我表示支持袁族老这个决定,大家愿意的,现在按之前的队伍,不管老价还是新价,我全部买了。早点弄完,大伙还可以回去做晚饭。”

    袁父笑着大气的表示,大部分人还是有原则,按照这个决议卖了。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没顾及所谓的表面宗亲。青着脸,只还定金,金银花半两没卖就走了,袁家也乐呵呵表示接受。

    利益检验人的品质,财富验证人的心性。但到底谁对谁错,站在不同立场,于子年也只能装青涩,冷眼旁观。

    夕阳西下,红霞艳满天。

    忙活了一下午的袁家众人,包括刚洗澡完毕的于子年,围在了一个只有顶盖的回廊亭子里。

    不愧是搞旅游开发的,家里也精致的跟个景点一样。

    “袁叔,这是我们协议约定的钱,先给您15万,剩下的,包括该给的手续费用,事后一起给。”

    喝了碗宜人的山泉水,于子年从包里掏出现金,轻轻放在石台上。

    “好。”,看着于子年的举动,袁父一直保持着微笑,不过眼里多了些欣赏。

    很显然,袁父认为于子年从下午的事件中得到了启发,对他又高看了一分。却不知道,于子年心里,每步都有定计。

    双方和气的签字,前后仅几分钟,石台上又只剩吃的,喝的。

    “小年,你真不打算再多囤点?我打探了情况,虽然不至于百分百真实,但也不能说没依据,也许我今年要托了你的福气。”

    吃着小吃,袁父说了他的看法,虽然话不多,但是信息很多。

    于子年停了下拿东西的手,笑看了眼对方,才继续。

    “我舅舅只给了这么多本金,也许他也是试水。”,于子年不动声色。

    “要是后面价格好,我建议他就原地卖了”,听了于子年的话,袁父轻飘飘说了句。

    “叔叔说的有理,我会把您的建议说给我舅舅听。”,于子年有点无语,看来自己的年纪和家境,以及环境变化,很容易让对方猜到了他的初衷。

    不过袁父是讲究人,对儿子的朋友,而且救了命的朋友,加上于子年的超过同龄人的心境,让他显然考虑的更远。

    原本于子年扯起忽悠人的虎皮,在没刺破的情况下,袁父几句话,风轻云淡就揭过去了。

    这让于子年确实高看对方几分,虽然事情扯破也没什么,不惧怕。可对方的行为,要是有环境熏陶,也许会有一番不错成就。

    晚餐

    还是那样有花样,于子年再一次吃到了腊肉,

    不过这次夹起的肉片亮晶晶的,很干净,傍着依附上面的红辣椒碎末,很有口欲。

    进口,不腻,易化,加上腊肉该有的风味清香,晚餐吃的很好,大家聊了天气,也聊了人文风情。

    饭后,于子年出现在了一个山泉旁边,听着袁大头讲述关于这口老泉的神话。

    听故事,看着青山绿水的金银花产地,于子年突然想起了什么,有了一种感觉,这个有神话的地方,也许不会这么波澜不惊。

第十一章 日子一天一天过() 
啦啦啦

    日子一天一天过

    我们会慢慢长大

    我不管你懂不懂我在唱什么

    时光匆匆溜走

    时间就如,于子年这些日子独自哼唱的歌一样,匆匆溜走。

    在小沙镇逗留的日子里,金银花的价格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七月一号,收尾的价格还是2元,但是后面就涨的有些吓人了,哪怕原产地多年的种植人,也估摸着有些眼花缭乱。

    三日,2。9元

    五日,3。8元

    十号那天,5元整

    当时间过到七月十五的每斤6元时,整个小沙镇沸腾了。

    有金银花在手的,笑开了花。没有的就看看戏,充当饭后谈资,只是言语中,总免不了几分嫉妒,羡慕。

    而卖得过早的,肠子都悔清了。这个时候,他们免不了有些过激,袁家就每天都有人来闹。

    如果说之前有些人还留有底线,但如今就怨气满天。

    但凡这些种种,袁家与于子年一样,很淡定。

    已经初步加工成干的金银花,不可能再溜走。

    从七月一日开始,本地或者附近的中间商就很少有再吃到货,

    如果有运气好的,一天也许能通过磨嘴皮子,收到几千斤,但很少有过万的了。毕竟种植人不是傻子。

    日子照样走,靠近八月

    小沙镇的人心又有了变化,之前金银花的价格,炒是炒起来了,而且炒的很热。

    但就是没看到有下一级的买家来收购,然后,很多人又不安定了。

    担忧,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有些种植人,为了防止湿的金银花烂掉,花了很大一笔钱,去寥寥几家加工厂初步加工的,担忧更重,因为成本更高。

    而袁家加工厂就如此,生意很好。

    但是袁家也再一次被人多次提及,还包括于子年,这个据说有韩国背景的人。

    理由是,他们是第一个收购的,但是现在卖不掉,故成了很多人背后泄愤对象。

    当然,人不能坐以待毙。

    思变,成了一种潮流,是很多人的心思,也有少部分人开始行动。

    他们又开始变成了演说家,希望别个购买他们的金银花。甚至不惜以低于收购价卖出。

    于是,金银花价格又有了波动,这次不是往上走,而是往下跳。

    靠近八月初的时候,价格又到了2元一斤,但是却没有多少人购买。

    于是,观望,渴望,焦急,后悔。又成了一种潮流。

    “小年,你说这价格还能上去不?”,8月1号中午,袁家客厅,袁父也有了淡淡的忧愁。于是,在闲谈中,憋了许久,还是问了出来,当然他只是找个对象说句体己话,。

    “噢,袁叔也担心?”,于子年很平静,虽然不知道详细价格走向,但他知道最终价格定局,所以心里比很多人稳。

    “不怕你笑话,如今这局势啊,我也看不懂了,那些内部消息也不知道能不能当真,可时间过去了许久”,袁父,抽了跟烟,说话的嘴皮子,有点像电视剧里,蒋介石的风采。

    “其实,我要是有闲钱,哎,可惜啊。”,看着远处的山峦,于子年说话只说一半,也只能说一半。

    有些东西过犹不及,他懂,事成,人家会感激,也只会感激。

    不成,他就成了人仇恨的对象,这买卖不合算。

    至于袁父能不能把握,看机缘和他的造化,毕竟于子年拿不出过硬证据说服人家。

    “哦,看不出小年,你还有这魄力,看来我是老了咯。”,袁父听了他的话,楞了片刻,但也只是感慨,没有真正听进去。

    “我那还有两万多私房钱,要不,搞搞?”,

    晚间,于子年的歇息处,袁大头显然惦记于子年的话。

    “没你老爷子点头,还是得了吧,话说海螺他们也快来了吧。”,于子年看了他眼,转了话题。

    在这些过去的日子里,于子年和袁大头,两人抽空去了学校填志愿。

    海螺如愿以偿的收到了最高学府的通知书,范方丽跟他进了京。

    于子年最终选择了一所名校,汉中大学,这次与前世的国际贸易不一样,选择了管理学专业。

    其实于子年清楚,文科生专业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在大学的努力程度,以及大学名校这招牌。

    陈利军填志愿则不同于郭海螺的迫不及待,而是在等待。看了于子年的志愿,她好像也找到了目标,不过选的是外院。

    对此,其他人默契笑着,于子年只能说,分高就是有人权,大家听后,都看着脸红的女人。

    不过除了脸红,她还是很坦荡接受大家打趣,抿着嘴,白里透红中,两个浅浅酒窝,有几分爱谁谁的气势。

    袁大头特意选了和于子年同一个城市的学校,一所理工大学。

    7月20号,于子年还接到了老妈的特别电话,说是有一个女孩打家里座机,但是只说了一句话就挂了,就问:于子年在家吗。

    事后几天里,于妈特意留了心,可没有再次打来。

    说起这事,于子年不以为意,毕竟也有情书前科。而他的心已经在了选择复旦的苏允一身上。

    日子一天一天过,

    对于那没在意的约定,反而成了陈利军的理由,她数着日子过。

    省城的四人说,过些日子会来乡下看看,同时也感受下袁大头家乡的瑶族风俗。

    袁家当时没有接受于子年若有若无的建议,但很快就后悔了。

    8月7日,小沙镇的盼望有了收获,第一批外地来的金银花采购商进驻了。

    好几辆高级轿车,加上货车,以及一些狗腿,浩浩荡荡。

    不过价格有些令人失望,40元一斤干的,如果是以往,肯定备受鼓舞,

    但是如今,只有部分人意动。

    不管怎样,这算开了好的兆头。

    8月9日,第四批采购商来了,价格由第三批的60元涨到了65元每斤干的。

    很多人还是不甘心,继续期待。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8月11号,第五批外来采购商进了小沙镇,单价60元每斤,低于前面的。

    这个单价一出,压垮了很多人心里的那根紧绷的弦。

    65元每斤干的,已经是超出历史,而且不同前些日子只有价格叫的响,却无人购买不同。

    很多人不再观望,纷纷选择了65元的单价出手。

    “小年,你怎么看?”,袁父问这话,显然是意动了,只是尊重性的问于子年而已。

    “袁叔,我的还等等看,一个星期内,如果没有合适的,我再出手。”,于子年这次只说自己,不敢建议了。

    毕竟前世记忆不一定敢打包票,这辈子还一样有那个天价。不过他要等,除了价格,还要验证这世界与前世界是否一样,让他好布局以后的事情。

    听了于子年的话,袁父脸上有点复杂,时间不等人,错过这个价格,显然对沙镇人来说,不是明智的选择,对袁父也一样

    因为他们看到了价格的再次低开,他也患得患失,毕竟65元,相比以往,很高了。

    不过,袁父很快就又庆幸稳住了,要不是袁大头那句:老爷子,你还不如我哥们的心境。

    袁父还真会在65元单价卖一部分,但最佳机会往往在少数人手里。

    随着全国各地买家的纷纷进驻,金银花彻底供不应求,价格像有汽油的火苗,被哄抬。

    金银花后面的几天单价,火箭一样,节节高涨,每天都被刷新。让前面卖了的人彻底疯狂,让没卖掉的人更加疯狂。

    12号,65元

    13号,80元

    14号,90元

    15号,115元,

    16号,达到了震惊的120元。但可惜的是,这个价格却收不到多少金银花,因为在90元节点上,小沙镇只剩寥寥几家没卖了。

    120元每斤干的,和于子年预期一样,也同前世一样,没变。

    这让他大大松了口气,如果高考重合是松第一口气,这次就是无比确定,这时空和前时空轨迹一样。

    “袁叔,金银花,我打算今天卖了。”,16号,上午十点过,于子年找到了袁父。

    “我还以为,你还要稳几天呢。”,袁父乐呵呵看着于子年,这几天他心情很紧张,很忐忑,也很兴奋。不过表面显得很淡定,就是不让儿子说不如他哥们稳重。

    如今,于子年松口说要卖了,袁父松了口气,又叹了口气。叹气是今天卖掉,价格也只能这样,后面如果再涨就没他事了。

    犹豫了好些会,袁父还是决定也今天卖掉。

    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玄学,而且这些日子也证明了自己所学的玄学:于子年是个有福气的。

    整整一天,袁家加上袁家舅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