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邦-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高祖哈哈大笑,然后才让他起来,听了他的报告,可是从此汉高祖还真怕他三分。

    这会儿汉高祖刘邦召集大臣们商议废太子刘盈,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的事。大臣们都不赞成,周昌简直上火,他说:

    “不可!不、不、不可!”

    “为什么不可?”刘邦问

    周昌本来说话结结巴巴,又上了火,越是心急,越说不出话来,把脸涨得绯红,结结巴巴地说:

    “我、我嘴说不出来,可是我极、极以为不可。皇上要废太子,我极、极不能遵命。”

    汉高祖听了,不由得笑了起来,说:

    “好,好,好!算了,算了!”

第148章 一代帝王之死(7)() 
散了朝,汉高祖和大臣们都走了。周昌气呼呼地落在后头。等到他出来,迎面瞧见吕后过来。他正要上前行礼,想不到吕后猛地先跪下了,急得周昌手忙脚乱,不知怎么办才好。原来吕后在东厢房,周昌的话她都听见了。这会儿特地来向周昌下跪,谢谢他的好意。她说:“没有你,皇太子差点给废了。”

    吕后感激周昌的帮助,可是戚夫人就把吕后和周昌看作了死对头。她挺伤心地哭着对汉高祖说:“我并不是要废去太子,可是我害怕的是我们娘俩的性命都在吕后手里。皇上救救我们。”

    汉高祖说:“慢慢再说吧。我反正不能让你们吃亏。”

    刘邦虽然这样说,他自己心里也没有谱,因为他深知大臣们反对废太子刘盈,吕太后又阴险毒辣,事情并不好办。可是,戚夫人每日每夜对刘邦哀求,要他为他们母子想想办法。于是刘邦又几次召朝中大臣,展开讨论,刘邦似乎意见很坚决,但他不能忽视大臣们的意见,尤其是像周昌这样固执的大臣。

    因为刘邦手下的大臣们都加以反对,所以刘邦没有办法废刘盈而立如意为太子。消息传到吕后耳朵里,吕后急忙找自己的哥哥吕泽,商量对策。吕泽也想不出好办法,便提议找张良帮忙。

    在天下略安定以后,张良便称病不出门,闭门休养,不理朝政已经一年多了。吕泽派人到张良的住处,请张良出面相助。张良知道他们的来意以后,感到左右为难,因为自己很久没有过问朝廷的政事了。更何况太子的废立,骨肉亲情间微妙的问题,外人如何干涉得了?就算自己出面,刘邦也不一定会听。可是吕后一再派人催促,张良也不能对她没有一个交代,便说:“我也无法劝谏陛下,这一切倒要看太子自己的作为。陛下平日最敬重的有四个人,陛下屡次要征聘他们,都不能如愿,他们就是隐居在商山南面的商山四皓(指东园么、绮里季、夏黄公、用里先生)。太子如果准备厚礼,恭敬地去邀请商山四皓,能求得这四个辅佐太子,陛下自然不会再谈废立太子的事。有了这四个人,胜过千军万马,不动声色就可以让太子的地位稳固了。”

    吕后便依照张良的计策,派人去寻访商山四皓。这四位老人果真被太子的诚意感动,便答应下山辅佐太子。

    高祖七年,英布谋反,刘邦因为自己已经年老,于是想让太子领兵出征。商山四皓听到消息便互相商议说:“我们下山来的目的,是为了辅佐太子,如果太子率兵出征,恐怕事情会有变化。”

    于是四个人便告诉吕泽说:“太子受封为将军,若是出征有功,仍然还是太子,但若无功而还,恐怕就有灾祸了。而且与太子同行的将领,都曾是与陛下一起平定天下的勇将,现在命太子去统领他们,无异于以一支羊去领导狼群一样,诸将一定不会为太子尽力;如此一来,太子要立功就比登天还难。更何况戚夫人日夜在陛下跟前侍候,如意也常被抱在跟前,陛下常说:‘我不会让不肖子处在我的爱子之上。’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陛下想废子的意图非常明显,若是让太子出征,情势必定难挽回。”

    吕泽急忙来见吕后,转述商山四皓的话。吕后便找机会在刘邦跟前哭诉说:“英布是天下闻名的猛将,而诸将都是与陛下一起打天下的英雄,如果让太子率领军队出征,就好像让羊去统领狼群一样。如果让英布知道了,必定会耻笑陛下,更加强了他的气焰。陛下虽然在病中,但为了天下大计,请陛下勉强随军出征,陛下只要躺在床上监督,诸将就必定会卖命作战,陛下虽然苦了些,但为了国家和妻儿,请勉强出战吧!”

    刘邦本来也不太相信太子的能力,正在担心不安,便同意出征。张良听说刘邦要亲征,也抱病为他送别。刘邦就任张良为太傅,协助太子留守关中。

    刘邦打败英布回来以后,健康便急剧地恶化,他坚持要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叔孙通却以死相劝谏说:“陛下如果执意要册立如意为太子而废掉刘盈,就请皇上先杀了我,用我的血来洗刷宫殿吧!”

    刘邦虽然受到群臣的反对,但是仍未打消废长立幼的念头,因为他知道吕后既羡妒又狠毒,若不能立如意为太子,等到自己死后,戚姬与如意必然会遭到残酷的报复。

    有一天,宫中举行宴会,太子带领商山四皓前来参加。这四位老人年纪都过八十岁了,眉毛、头发、胡须也都斑白了,他们紧跟在太子的身后,刘邦见了,非常惊讶地问这四个人是谁?这四个人立即匍匐在地,毕恭毕敬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刘邦一听是商山四皓,便惊奇地问:“数年来,我一直召你们出来做官,可是你们都避而不见,现在为何跟随着我的儿子?”

第149章 一代帝王之死(8)() 
四人回答说:“陛下一向轻视读书人,对读书人傲慢无礼,我们不愿受侮辱,所以一直隐居在商山。现在听说太子仁慈孝顺,恭敬而且有礼,天下有志之士没有不等着为太子效命,所以我们非常乐意跟随太子。”

    刘邦看看这四个人,衣冠整齐,器宇不凡,的确不是等闲之辈。他目送四人离去以后,意气消沉地回到未央宫,见了戚姬,向她说明朝中大臣反对废太子的事,并且对戚姬说:“我虽然想废太子而立如意,但太子有商山四皓辅佐,他的羽翼已经成熟,我也无能为力了,此后吕后就将成为你的主人了。”

    戚姬听了以后,不禁泪如雨下。刘邦既然无法废太子,只好退而求其次,尽力设法安排戚氏母子的后路。

    刘邦心想赵地民风淳厚,土地富庶,且地理位置险要,不在关中之下,便决定封如意为赵王。赵国的土地本来封给张耳,张耳死后传位给儿子张敖,张敖因为贯高等谋杀刘邦,被贬为宣平侯,这在前面已经提过。这时,如意年纪才十岁,刘邦想到自己死后,赵王如意母子可能遭到的命运,不禁悲从中来。大臣赵尧知道刘邦的心事,便说:“陛下心中不乐,是因为赵王年幼,戚夫人又与吕后不和,陛下虽然极力想为他们做准备,可是赵王却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是的,我虽然十分忧虑,即始终想不出妥善的办法。”

    赵尧便建议说:“陛下可选一位德高望重,连吕后、太子和群臣都敬畏的老臣,来当赵王的宰相就可以了。”

    “但不知谁可以担当?”刘邦问。

    “只有御使大夫周昌可以胜任,周昌为人正直忠贞,吕后、太子和大臣们都十分敬畏他。我认为周昌可以担此重任。”

    汉高祖说:“好吧,我就派他去。”

    过不了几天,汉高祖便召见周昌入见,汉高祖见到他,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

    “周爱卿,我想把一件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托付给你,不知你肯不肯?”

    周昌听了,急忙跪下说:“陛下有命,臣当万死不辞。”

    汉高祖说:“你可不要后悔?”

    周昌见皇上不信任自己,便急忙说:“臣虽不、不、不才,但、但绝对忠于万岁,望陛下派遣。”

    汉高祖见他情辞恳切,便说:“那好吧,我要拜你为赵国的相国,辅佐赵王如意,你看如何?”

    周昌听了,好像脊梁上泼了一桶冷水,他流着眼泪说:

    “陛下,自从皇上起兵,我就跟着您,怎么现在要把我半路扔下,叫我去赵国为相呢,陛下还是考虑别人吧。”

    汉高祖说:“我也知道,叫你去做赵相国,使你为难,可是我背地里直替赵王担心,除了你以外,谁也不能给我分忧。你去了,我就放心了。你忠于皇上,为汉室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赵王如意是我的亲生儿子,而且我也很喜爱他,我怎能让他在我死后被别人杀掉呢,如果我在死前不能把赵王托付给一个可靠的人,我死不瞑目。你为赵王效劳,就是为我本人效劳。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刘邦对他的手下臣子从来都没有这么恳切过,今天刘邦出语这样恳切,并且用希望的目光看着周昌,周昌不好再推辞。只好接受下来。刘邦便接着说:

    “我给你一道手谕,你到赵国后,可以拒绝任何人对你和赵王的调遣,尤其是不能进入京城长安,这样赵王的安全才有保障。”

    这样,周昌只好接受了刘邦的任命,带着十岁的赵王如意到赵国去了,并且决意即使赴汤蹈火,也要尽到保护赵王的责任。

    刘邦带着箭伤返回长安后,病情不断地恶化,每日的进餐量一再减少,身体也越来越瘦。而且还经常的发高烧说胡话。这时,皇宫中的御医急得不知所措,用了最好的药也不见效,吕后见了御医说:

    “太医,你看皇上的病日益加重,不知太医有何良方,救陛下于垂危之际。”

    御医见吕后前来责问自己,急忙跪倒,浑身颤抖着说:

    “臣不才,不能在陛下病痛缠身时,为陛下解除病痛,臣实在该死。臣现在虽然身为太医,毕竟不能把天下所有的神医妙方全学到手,望皇后赶紧传令,召天下名医到宫中来,让天下名医为皇上会诊,一定会有人拿出灵丹妙药,拯救陛下于垂危之中。”吕后觉得太医的话十分有理,于是便派出很多人,骑快马到全国各地,寻访名医名药。不久很快就有许多医生从全国各地赶来,这些医生一般都是当地有名的良医,都身怀绝技,掌握着祖传的神医良方。也有趁机想捞功名的,本无什么本领,只想浑水摸鱼的。

    吕后把这些医生陆续领进皇宫,赏给他们好酒好饭,珍馐侍肴。这些医生们吃完珍馐美味之后,便聚集在一起商议如何治高祖的病。讨论许久,也拿不出什么主意。没有见到高祖皇帝,拿个什么主意,都是纸上谈兵。

第150章 一代帝王之死(9)() 
许多医生都是冲着重赏来的。那黄金万两的赏赐,并不是天天都能碰得到的。

    医生们吃完后,吕后便把他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

    “现在皇上病体垂危,哪一位能想出好办法,拿出灵丹妙药,拯救陛下于垂危,赏银万两,并且封侯作官。”

    群医一听,都十分高兴,认为这是一个发迹的机会。然后吕后亲自带领群医来见刘邦。

    刘邦当时正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呓语。群医进来以后,他稍微清醒了一些。群医先为刘邦跪拜请安,然后都小心翼翼地为刘邦一一诊断。

    中医治病,讲究望、闻、问、切。望就是观看病人的颜色;闻就是闻一闻气味,包括病人的呼出气味、大小便气味等;问就是询问病人病的起因,心里所想,身体感受;切就是切脉,通过脉搏的跳动来了解病情。

    这群人未进来之时,刘邦正迷迷糊糊的睡觉。恍惚之间,一个小鬼模样的,走进宫门。刘邦心中纳闷,宫中怎么会进来这样人等。

    生气地发问:

    “你是哪里来的人等,竟在这宫中胡乱走动,还闯进朕的寝宫。该当何罪!”

    刘邦想大声喝斥,却发不出声音。

    那人也不说话,径直走到刘邦的身边。将刘邦的胳膊架起来就走。

    刘邦身不由己,想反抗却没有一点力气,一路被这小鬼架着,只听耳边呼呼的风声,不一会儿走到一座宫殿前。

    刘邦抬眼一看,殿檐上挂“阎罗殿”三个大字的牌匾。刘邦心中并不害怕,掸了掸衣服上的灰尘,走上台阶。

    殿内阎罗王正襟危坐。

    刘邦入了殿,先拱了拱手,向阎王道:

    “阎王请来朕有何事。”

    阎王并不张口,但听声音:

    “你乃阳间的君主,我主阴间。咱们阴阳分明。但你死后还要来到阴间。今日你的阳寿已尽,就命小鬼将你请来,入册。”

    刘邦一听便急了,对阎王说道:

    “阎兄,你我可否商议一下,我并非怕死,不愿来阴间入册,只是身后有许多事未处理完,你容我一些时日,待我处理完这些杂事,且来不迟,望阎兄体谅。”

    这刘邦本是阳间之君,阎王自然要给些面子。便问:

    “有什么事放心不下吗?”

    刘邦如实说来:

    “我有爱姬姓戚,她的事情未安置好,我死后她就会有危险,我且将她安置好之后,就会来的。”

    阎王顺手翻开那生死簿。查找一番,就说:

    “你不必回去了,去了也救不了她的!”

    刘邦一听,便着了急,这一急,就醒了。

    醒来一睁眼,便看见了这群医生。

    这些医生一一为刘邦诊断后,用了好长时间,刘邦已经有点不耐烦了,但也不好发作。群医又凑到一起,小声地讨论。刘邦忍耐不住地问:

    “我的病还能治得好吗?”

    群医生连忙回答说:“陛下洪福,您的病不很重,只要好好治病,完全可以治好。”

    刘邦是一个宿命者,他认为一个人的生命祸福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都是上天的安排,他作为一个天子,是上天赐予的,现在得了重病,也是上天注定让他返回天界,几个医生怎能挽回呢?

    于是他生气地骂道:

    “胡说!人的命运都是上天决定的,人在天命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你们想想,我本来出身于一个平民之家,靠着一柄三尺宝剑而夺取了天下,这难道不是上天的意志吗?人的寿命也是由天决定的,如果我的寿命注定只能活到现在,即使神医扁鹊到来,又有什么用呢?请你们都回去吧!”

    群医被骂得不知所措,于是都转向吕后,吕后知道刘邦现在心情不好,便轻声地劝道:

    “陛下开辟汉室江山,现在天下初定,朝中大臣和地方诸侯还都是服从陛下的,陛下健康关系到天下大局,望陛下以天下为重,以刘氏江山为重,保重身体。如果陛下有个差错,谁来威服群臣呢?望陛下接受治疗。”

    刘邦虽贵为天子,但他对吕后还是畏惧三分的。他听见吕后说这些话,刚才对群医说话时的那股怒气消失了。但说:

    “皇后放心,朝中大事自然有人替我安排,刘氏江山会稳定下来的。”

    刘邦仍拒不接受医生们的治疗,吕后也没有办法,只得赏给他们几十两黄金,让他们各自回家去了。

    刘邦的健康日益恶化,吕后也不得不为刘邦死后作准备,吕后有一次探望刘邦,便问他说:

    “陛下德高望重,威加海内,相国萧何足智多谋,考虑问题严谨缜密,办事井井有条,法度内外严谨,所以才开创天下,平定了诸侯王的叛乱,使天下得以太平。可是一旦陛下百年以后,萧何也去世了,那由谁来代替他做相国,辅佐新皇上治理天下呢?”

第151章 一代帝王之死(10)() 
“曹参。”刘邦喘着气说。

    “那么曹参以后呢?”吕后追问道。

    “王陵。但王陵性格稍微有点耿直厚道,陈平可以助他一臂之力。陈平虽然足智多谋,但陈平不能独担大任。周勃为人品格正直,仁义忠信,没有多少文化,但刘氏天下的安定,非此人不可,可以予周勃以太尉之职。”刘邦说完,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再下来呢?”吕后还是不住地问。

    “那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事情了。”刘邦全无力气了。

    刘邦本有龙气罩身。此时吕后便背着刘邦请来了望云气的人。

    望云气之人看了刘邦之后,私下对吕后说:

    “皇上的云气已稀薄,看不清楚,一般不应有此气象,有此气象的极少!不知是凶是吉。皇后,臣不敢妄言。”

    吕后听了心中也十分奇怪。

    这一夜,吕氏梦中遇到一位金甲神人,金甲神人走近吕氏,对她说:

    “近日我要将我的龙子带回龙宫。你本与龙子有夫妻之情,只是你为人妒性太强。皇帝逝后,万不能杀戮过重,如若不听我之言,日后必有灭族之灾。”

    吕氏听罢吃了一惊,心中甚是害怕,出了一身汗。

    当即醒来,便觉得哪里不对,一路向刘邦寝宫走来。

    吕氏走到刘邦的床前,望去,刘邦身上附着一赤龙,无力的样子,正挣扎着抬头。

    吕氏已多次在刘邦睡着之时,见到异样,只是没有像今日这样,这条附身之龙有临死之态。

    吕氏暗惊:

    “莫非他真的要”

    刘邦的病情不断加重,几乎不能进食了,汉高祖的生命看来不会太长久了。对于刘邦就要离弃人世最感伤心的是戚夫人。因为戚夫人最得刘邦的宠幸,两个人的感情一直很深,而他们的小儿子如意,也深得刘邦宠爱。对此吕后怀恨在心,一旦刘邦去世,戚夫人和如意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戚夫人也十分想铲除吕后的势力。

    有一次,戚夫人在汉高祖刘邦面前说:

    “陛下,你想想办法救救我们吧,吕后对我和如意怀恨在心,等陛下归天以后,我和你的爱子如意可怎么办呢?”

    刘邦安慰说:“你放心吧,我已封如意为赵王,并让大臣周昌辅佐,并且下了手令,不让如意进京,他们就无法陷害他。等我归天以后,你也去赵国,离开吕后,你们就会安全了。”

    “可是樊哙是吕后的妹妹吕的丈夫,他们可说是至亲,所以他必定会同吕后结为朋党,而且樊哙善于领兵打仗,一旦陛下归天,他肯定会听从吕后的指使,率兵攻打赵国。那时候我和赵王如意虽离开长安,远在赵国,也难以一免被杀的命运。”

    戚夫人说到这里,不禁伤心地落下泪来。刘邦也想,自己手提三尺剑,斩蛇起义,灭秦击楚,开创刘氏江山,平定叛乱,可说是叱咤风云,一代雄杰,可是到了垂暮之年,竟然连自己的爱妾和爱子都无力保护,不禁伤心地落下泪来。汉高祖悲痛地想,当初,身体健康的时候,大臣们对我俯首帖耳,现在群臣见我卧病在床,生命垂危,竟敢背地里谋害我的戚夫人和爱子如意,于是愤怒地说:

    “樊哙见我生病,他竟敢幸灾乐祸,暗地里与吕后结党,想在我死后横行霸道,危害刘氏天下,那我先把他处置了。”

    这时候,樊哙正带着军队以燕相的身份,征讨燕王卢绾。于是汉高祖便召陈平、周勃二人进见。刘邦在病床上对他们说:

    “陈平急速带着周勃去樊哙军中,陈平你要把樊哙杀了,并提着樊哙的头来见我,而让周勃代替樊哙,统领大军征讨卢绾。”

    陈平、周勃二人受诏以后,乘快马向樊哙的军营飞驰而去。当他们将要到达樊哙的军营的时候,两个人商量道:

    “樊哙是皇上的老朋友,建立了很多战功,而且还是吕后的妹妹吕媭的丈夫,即是皇亲,又是权贵。如今皇上正在情绪不稳的时候,本要斩杀樊哙,恐怕将来有朝一日会反悔,那时虽非我们的过错,恐怕皇上也会怪罪我们,而且我们在吕后面前也不好交待。不如把樊哙用囚车运到长安,交给皇上亲自处置,我们尽量推卸我们的责任,少干预皇族国戚内部的事为妙。”

    他们将要到达樊哙军营的时候,陈平下令说:“停止前进,就地筑台设坛。”于是手下的士兵一会就筑起一个高台来。然后让一个士兵拿着皇上的诏书和符节到樊哙的军营里,召樊哙前来听诏。

    这时,樊哙正在军中与将校们商讨军情,忽然听士兵说圣旨到,他还以为是他征讨卢绾有功,一定是皇上派使者前来给他奖赏的,于是兴致勃勃地来到陈平与周勃的军营前。樊哙一到,陈平便喝令左右说:“奉皇上旨意,给我把樊哙绑了。”

第152章 一代帝王之死(11)() 
周勃指挥手下军卒,立即把樊哙按倒在地,五花大绑,樊哙觉得奇怪,便问:

    “陈丞相,我本无罪,为何抓我?”

    陈平将刘邦让他斩杀樊哙的手谕出示给樊哙看,樊哙看了,生气地说:

    “我随高祖征战多年,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现在,我还在这里为他平定卢绾的叛乱,皇上不但不给予嘉奖,反而要杀我,真是一个昏君。”

    陈平说:“樊将军莫生气,我们也知道你冤枉,所以我们冒罪不杀你,把你活着带到长安,那时候我们可以在皇上面前为你开脱,再找吕后为你说情,也许皇上会回心转意。希望将军包容我们的冒犯。”

    陈平令军卒把樊哙打入囚车,向长安进发。然后对樊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