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诱妃成瘾:妖孽王爷轻轻爱-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觉得如意像你。”杜恪辰看了半天她的小表情,似乎怎么看都看不够,“这眼睛和你一样,嘴巴也一样,就是鼻子不太像。”

    钱若水却很嫌弃地瘪嘴,“我小时候哪有这么能吃,这孩子太能吃了,比平安吃的都多。”

    “能吃怎么了!能吃是福!再说了,我大魏的公主不能吃,多丢人啊!”

    “吃多了才丢脸!”

    “谁说的!老子剁了他!”

    “本宫说的!”

    “你你说的都对,可如意还是不能饿着!”

    钱若水气结,把外袍披在他身上,“你自己跟如意玩吧,我先去睡了。”

    杜恪辰扯住她的衣袖,“佛儿,有这一双儿女,这一辈子,我就够了,什么人丁兴旺,对我而言都不重要。生如意的时候,你九死一生,我曾立下重誓,若是你能化险为夷,我后半辈子就全听你的。你让我往东,我不敢往西,你说一,我不会说二。可回到京城,所有的誓言都是苍白的。”

    他是有诺必践之人,可唯独对她有许多的亏欠。他除了是她的夫君,还是大魏的太上皇,平安年纪太小,又有太皇太后乱政,这个乱摊子不收拾妥当,焉有安宁的日子。可毕竟是亏欠了,不敢为自己辩白。

    “你我不是普通夫妻,有国才有家,而我们的家就是整个大魏王朝。”钱若水反倒安慰他:“太皇太后无视家国天下,随便割让领土,全然不顾忌你十数年的征战,九死一生打下的江山,就这样被她大笔一挥,十四城落入他人手中。她不疼惜你的辛苦,可是我在意,我知道这十四城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你若不去,这辈子都会良心不安。纵然让你拥有广袤山河,心中始终都有遗憾。”

    杜恪辰拥着她的肩,“当年若不是虚耗太多的国力,平定匈奴、鲜卑不在话下,那已经是我毕生的遗憾。如今鲜卑、匈奴联手来犯,我岂能让他们如愿。”

    既然已经决定要亲征,钱若水便尽心为他打点宫中事务。

    太妃们已经都移宫,萧云卿闹到最后,还是被钱若水一掌劈晕,直接连人带物打包出去,找了一处离京最远的寺庙让她呆着,也不让萧家知道她的去处,就让她一个人青灯古佛相伴。萧朗元来闹过两回,因为在太皇太后乱政这件事情上,他也有过失在先,被杜恪辰喝斥回去,就再也没脸来闹。杜恪辰让平安下了旨意,不让他继续留在门下省,着他回太常寺呆着,别再惹是生非。其实,对萧云卿,杜恪辰何尝不是有所亏欠,可爱情没有道理可言,也没有所谓的先来后到,她占着正妃之位,却没能与他同心协力,这只能说是他们之间没有缘份。她总得想得太多,以至于忘了她的本心是与他一生携老,同心同德。

    太妃们走了之后,倒是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烂摊子。当初太皇太后为了掌权,给了她们许多的好处,各自宫中的用度都是比照太后来办的,各宫的宫人也都有超额配备,太妃离宫后,也就带走四名宫人,剩下的宫人就要一一遣散处置,节省宫中的用度。

    钱若水挨个宫处置过去,轮到素馨宫时,庞大的宫人内侍队伍,委实叫人无奈。

    她下了旨意削减宫人,按着入宫的时间裁减,首先裁掉的便是素馨宫的掌事嬷嬷柳氏。柳氏是太皇太后的家生子,跟了她一辈子,收了一个养子死在战场上,又养大一个高敏,谁知高敏心比天高,离宫的时候还扬言会再回来,孰不知她这一出宫,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再回来,想效法武皇帝勾引当今,可惜平安太小,连她是丑是俊都分辩不了,更不用说男女之事。可就算是高敏在宫里,也不可能对柳氏尽孝,她向来都是逢高踩低,十分忌讳自己的出身,攀了柳家这根高枝,又怎么会给柳氏好脸。

    钱若水在宫外置了一所宅子,买了五名奴仆,命人把柳氏带出宫去,临了还给了她一千两银子养老,以后每月的月例不会少了她。柳氏千恩万谢,没有因太皇太后乱政受到牵连,已是庆幸,更何况钱若水给她的钱银颇丰,她更没有拒绝的道理。

    可柳氏这一走,太皇太后便不乐意了,整天在素馨宫砸东西,大呼小叫,说的十分难听。不到一个时辰,已经有人把太皇太后的话一五一十地告知钱若水。

    杜恪辰不敢动他的母亲,可钱若水敢。他有顾忌,她却没有。

    有些人生来好命,比如说太皇太后,虽说有几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女人能像她这样的能有几个。

    钱若水带着人浩浩荡荡地进了素馨宫,“把宫里值钱的东西都搬走。”

第344章: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抬手就想给她一巴掌,被钱若水轻松地避开,不离身的匕首握在手上把玩,小小的一只,但刀锋的寒光不用低头便能看见。太皇太后下意识地退了一步,“你敢对哀家无礼!”

    钱若水淡淡地道:“不敢,本宫只是来搬东西的。这宫里的东西,既然太皇太后不需要,那就尽快搬走,不要碍着您的眼。”

    “哀家宫里的东西,哀家愿意摔就摔。”太皇太后依旧是趾高气昂,面无愧色。

    宫人们不敢上前,钱若水并不催促,而是走到太皇太后身前,绕着她走了一圈,从上到下地打量她。这番举动虽有大不敬之嫌,但太皇太后的作为,已不值得她心存敬意。

    “太皇太后可知道,你宫里这些东西还不够买幽州的一个城镇,可你十四城说割就割,你还有何颜面锦衣玉食?”钱若水掐死她的心都有,“现下你的儿子,正欲御驾亲征,夺回被你大笔一挥,随意送人的十四城。你不疼他,那是你的事。他沙场征战十数载,你不闻不问也就算了,你竟然把他用命换回来的城池拱手相让。十四城对你而言,不过是一个数字,是堪舆图上微不足道的一小块土地,可于他而言却是数年征战,命垂一线,才夺回的方寸之地。你还能在素馨宫耀武扬威,只因你有一个好儿子,他不能犯下弑母的罪名,让您受万世骂名,他甚至不以太皇太后乱政之罪责处置与你一系的世家朝臣。这就是你一直要致他于死地的儿子,他宁愿自己背负骂名,也不愿意让你遗臭万年。”

    太皇太后嗤之以鼻,“要不是因为他,哀家早就权倾朝野,指点江山,区区十四城对大魏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况且他连年征战,虚耗国力,为何不与蛮夷和睦相处?十四城换来天下安宁,何乐而不为?如他这样一介武夫,只会以蛮力和战争达到目的,是最愚蠢的人。”

    “蛮夷狼子野心,又岂是区区十四城能满足的?”钱若水气愤难平,这世间怎会有如此无知之人,想当然地以为所有的事情都尽在她的掌控,她所作的决定都是正确的选择,旁人都是她前进道路上的拌脚石。

    “那是他不晓得恩威并重。”

    钱若水无意再与她作口舌之争,挥手命令宫人们,“搬,搬空这里。”

    太皇太后大喝:“谁敢!把东西放回原处,哀家赏她黄金百两。”

    钱若水冷笑:“太皇太后您如今比这些宫人还不如,您现在是身无分文,还想打赏宫人?”

    “哀家”

    “没有本宫的同意,您支不走宫中一两银子。”钱若水不得不告诉她这个残酷的现实,“而且柳家也被上皇监视着,您想从柳家拿,也是不可能的。对了,我忘了说,柳家的状况也不是很好,虽有田地庄子,但产业并不丰厚,柳家的子孙这些年也没见几个出众的,尽出了些败家仔,也没有多余的钱银让太皇太后您挥霍。”

    钱若水原想柳家的门风还是不差的,是太皇太后自己长歪了,可如今看来柳家的家风还是有待商榷的。高敏在柳家三年也没被熏陶成世家贵女,反倒更加不要脸。在移宫之始,她诸多依赖太皇太后,把老人家当枪使,自己躲在后面,一句话都不说,见太皇太后无法与钱若水抗衡,她便唆使其他太妃一同对抗钱若水。萧云卿的节食抗议就是她的手笔,她并不冤枉,也不无辜,当初在凉州时,不见得就是萧云卿主使,说不定就是高敏的计谋,把她赶出西北,并不算冤枉。在离开之前,她还跑到杜恪辰跟前大哭了一场,以期能得到怜悯,彼时如意哭得比她还大声,杜恪辰直接无视她的存在。到了寺庙,她还是没能安生下来,住持师太前日送来书信,言明还是将高敏移至他处,以免扰了出家人的清修。出家人慈悲为怀,宽容兼济,若非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不会直言不讳。

    看看高敏,回头再来看看太皇太后,钱若水十分庆幸,太皇太后对杜恪辰没有尽到养育之责。

    “从今日起,素馨宫只留四名宫人,没有陛下的旨意,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日常的份例不减,但额外的要求一律取消。”

    钱若水说完便走了,太皇太后仍旧大喊大叫,不知停歇,有不长眼的宫人去禀杜恪辰,把钱若水虐待太皇太后的事情给告了。

    杜恪辰还是去了一趟素馨宫,太皇太后对他颐指气使,摆尽当母亲的高高在上和太皇太后的尊荣无双。

    “哀家还是太皇太后,这后宫还是以哀家为尊,不要以为你回来了,那份罪己诏就不做数,你只是回来主持祭天之礼,如此典礼已毕,你自当回金镛城。”她还是不明白,她已经失势,既失民心,又失朝臣拥戴,而与她相关的世家朝臣也被杜恪辰控制起来,她大势已去,却仍旧以为局面未变,不过就是一个祭天之礼罢了。至于钱若水说的幽州十四城,那不过是大魏国土上一小块的地方罢了,无关痛痒。

    杜恪辰不得不提醒她:“朝臣们都希望朕能回来主持大局,毕竟平安年幼,不堪大任。”

    “哀家让你回金镛城,你就必须回去,不要跟哀家讨价还价。哀家是你的母亲,而你枉顾太祖之怒要立云氏后人为后,这就是你要承担的后果,如今又弄出一个孩子,真不知道是从哪冒出来的。钱氏那个贱人,在宫里也不见她怀孕生子,倒是一离宫就有了身孕,也不知道那孩子是谁的骨肉,你别戴了绿帽子还帮人养着孩子,我大魏朝丢不起这样的人。”太皇太后从骨子里讨厌钱若水,无所不用其极地想置她于死地,如今她死不成,也成了名符其实的太后,她只能无限度地抹黑她。向来夫妻之间最忌讳的就是忠贞节烈,而且越是恩爱的夫妻越经不起任何敲打。杜恪辰也是男人,又身居上位,怎会任由这样的事情发生。即便说他二人情比金坚,但太皇太后这样一番指栽,也足以让他们感情失和。

    她以常理揣测离间,可杜恪辰与钱若水经历过生离死别,又岂是寻常夫妻间的小恩小爱。

    杜恪辰听着她匪夷所思的一番论调,长久地无言。这就是他的母亲,他不能选择。

    “恐怕朕要让母后失望了。”杜恪辰语调平常,甚至带着难以掩饰的冷漠,“朕不会走,朕还要亲征慕容部,夺回母后割掉的十四城。这个江山还是朕的,母后妄想临朝称制,怕是不能够了,况且陈少严已经被朕处死,母后想继续把持朝政,笼络朝臣,可没有银钱挥霍。还有朕的舅家——柳家,今日朝会上被人告发强抢民女,霸占田舍,还犯下人命官司,如今已经交由刑部严查。”

    太皇太后却仍是神情倨傲,“就凭你?哀家也不怕告诉你,哀家割这十四城和慕容鲜卑换了兵马,只要哀家一声令下,慕容部长驱直入京城,力保哀家登基。而你的镇西军还远在西北边陲,京中的羽林卫也难以抵挡慕容铁骑。哀家劝你,还是回你的金镛城,哀家还能留你一条生路。还有,你别以为拿住了柳家,哀家就会怕你,有人告发柳家,刑部彻查之后还是要交大理寺审讯,大理寺蒋松的女儿是柳家妇,他岂会严办自己的亲家。你啊,就是太自以为是,以为只要你一回京,朝臣世家都会唯你马首是瞻,可是你也不想想,哀家有慕容部,并不需要你的镇西军也一定能坐稳江山。”

    “不知道母后是不是还会说,只要匈奴军拿下西北的镇西军,同样可以为您保驾护航?”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连这你都知道,看来还不算太笨,哀家确实是这么想的。”

    杜恪辰脸色渐渐铁青,耗费极大的理智才不致于对她动手,“引狼入室莫过于此,大魏有你这样的太皇太后,朕愧对列祖列宗。朕委实是高估母后了,以为大好江山就算是在你的手上数年也不致于出大的乱子。没想到你愚蠢至此,还以为万无一失。朕错了,朕辛苦打下的江山,竟被你如此糟蹋。”

    从那之后,杜恪辰再没有踏足素馨宫,素馨宫宫门紧闭,由羽林卫把守着,饶是太皇太后喊破喉咙也没人理会。那个禀告杜恪辰的宫人也被钱若水处置了,杀鸡儆猴。

    钱若水为此对宫人进行了一次肃清,把那些经由太皇太后和陈少严手中入宫的人,都一一送出宫去,另外甄选良家子入宫,严格**。

    这些事情处理妥当,已是年节。

    这是钱若水与杜恪辰在宫中过的第一个年,还有平安和如意。除夕这日,二人嫌太过冷清,把管易和霍青遥也叫到宫里来。

    管易官复原职,还是平安下的旨意。如今平安在朝政上有了自己的主意,虽然还是不够成熟,但大抵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这让杜恪辰极是欣慰。

    只是平安与钱若水的关系始终淡淡的,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譬如除夕家宴上的菜色,钱若水一手包办,没有问过旁人的意见,也没有照顾平安的喜好,依她的说法,平安什么都吃。至于新制的衣裳,钱若水也是大包大揽,以至于平安虽有不满,但也没有表露出来。

第345章:母子() 
为此,杜恪辰还与平安深谈过一次,在除夕家宴开始之前,他与平安对面而坐,案上熏香缭绕,父子之间似隔着千山万水。

    “为父就要远征了。”杜恪辰思量再三,还是先开了口:“以后朝中诸务,你与辅政大臣还有你母后商量着办,不要越过你母后独自行事。”

    平安极为恭敬地俯了俯身:“儿臣明白。”

    平安要是拒绝,杜恪辰倒可以把心中的话和他好好说说,可他没有半分反驳之辞,倒叫他无从说起,踯躅半晌,只得轻轻叹了声气。

    “父皇是觉得儿臣与母后并不亲近是吗?”平安看他父亲为难的样子,到底是六岁大的孩子,对着最亲近的人有事也藏不住。他与杜恪辰相处的时日不多,但知道他是父亲后,平安对他是崇拜多过亲近。他自幼博览群书,对大魏史记倒背如流,关于杜恪辰十数载的征战,平安更是手不释卷,在见到杜恪辰之后,缠着他说过几回战事,心向往之,却因年纪太小而无法亲身经历。相比和钱若水的相处,平安更喜欢父亲。都说儿子与母亲会更亲近些,可平安和钱若水却截然相反。

    在找到平安的时候,钱若水以为这个孩子不在人世,那种失而复得的感觉,让她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对平安不敢亲近,怕他会突然间消失,一切都是冉续给她的幻想罢了。时日久了,她终于相信平安就是那个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可她并没有带孩子的经历。前一世,她受严格的训练,虽然能在不同的职业之间迅速切换,毫无破绽,但对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她还是有一些束手无策。于是,到了洛阳的时候,有了四位长老的协助,钱若水便一门心思投在云氏商社,以平夫人的名义在外行商。有一日,她回到出云山庄,平安已经会说话了,她觉得很新奇,可还是没有与平安亲近起来。再加上长老们对平安的教导十分严格,她也没有袒护的意思,毕竟平安会是未来的储君,在这一点上钱若水深信不疑。就算杜恪辰那时又纳了后宫,但始终一无所出,她便打定主意终有一日会带平安回来找他。对储君的教育不能疏忽,不能溺爱,所以钱若水选择了让他独自成长,在严苛的教导模式下,依照云氏培养家主的方式,近乎残酷地剥夺了平安的童年。

    看看夏辞西便知道,他这一生除了对霍青瑶的感情,连婚姻都是为了云氏族人。

    在杜恪辰看来,这样的方式并没有所谓的对错,只是云家的目的性太强,且历经百年传承,若是云逍当时没有被杀,如今也是大魏最负盛名的世族。是以,对平安的培养完全符合对一个储君的要求。但对一个孩子而言,却并不是最适合的。

    他首先是一个孩子,然后才是储君。而钱若水直接剥夺他身为孩子的权利。

    “为父是觉得你与母后有些疏离,你们似乎都倾向于独自生活。”杜恪辰十分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想给平安带来太大的压力。毕竟一个孩子不能奢望他在感情上的处理,会比成年人更加睿智成熟。其实,这本该是钱若水去解决的问题,可她似乎无意与儿子太过亲近。自入宫以来,平安独居于东宫,饮食起居大都独立完成,钱若水给他的安排,他也没有提出过异议,这与平安的性情极不相符。他虽话少,但有自己的主意。“而且,你母后的有些安排似乎过于霸道,而你似乎也没有反抗的意思?”

    杜恪辰不知该如何表达,平安与钱若水之间这种微妙的关系。

    “母后的安排并没有错,也没有虐待儿臣的意思,儿臣想不到反抗的理由。”

    杜恪辰道:“为父看你似乎不喜欢新制的衣袍。”

    平安抬臂,不觉得有不妥的地方,“衣裳不过是蔽体之物,夏凉冬暖,并无不妥之处。”

    “是无不妥,可你有自己的喜好,不是吗?”杜恪辰把问题抛给他。

    他停了一下,“父皇,儿臣是皇帝,自己的喜好并不重要,关键妥当合适。若是儿臣能以自己的喜好处理所有的事情,这天下还不乱了套。比如太皇太后,她的行事作风,哪有一件是为天下家国计,莫不都是为了她的喜恶而已。她不喜欢母后,便一心要铲除,连带父皇也不能容忍。这样的人,是我的皇祖母,我只能接受,在我还未成年之前,喜恶只会让我感情用事。但母后却是不同的,她和皇祖母不同”

    平安到底还是个孩子,说到太皇太后的时候,拿眼觑了一下他的父皇,见他神色如常,便大着胆子继续道:“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儿臣好,虽然有时候霸道了些,不过都是一些日常琐事,儿臣不觉得这些事情值得与母后起争执。儿臣与母后是母子,父皇远征之后,这宫里只有她与儿臣相依为命,母子同心。”

    “父皇想让你们更和睦一些。”

    “父皇不必自扰,甚少儿臣相信母后绝无临朝称制的野心,而就算她要干涉朝政,儿臣求之不得。”平安不厚道地笑了起来,“以母后的政治眼光,绝对比儿臣更适应主理朝事。可母后是一个懒散的人,最喜以逸代劳。在洛阳的时候,她成天无所事事,只知玩乐享受。你要是说她贪图享乐,挥霍无度,可她能日进斗金,垄断西北互市的贸易,连亚父都要听命于她。有时候,亚父的马匹卖不出来,或是卖了不好的价钱,见了她就像是老鼠见了猫。所以说,母后和儿臣之间并非不亲近,而是她为人向来淡漠。您看看她对如意,似乎也是嫌弃得很。”

    平安不说,杜恪辰也发现了。初初他以为是钱若水吃女儿的醋,渐渐地发现,她都不爱碰女儿。他曾问过她,是不是因为九死一生才生下来,所以有一种排斥的心理。可钱若水答的却是:“她那么软,怎么抱?万一摔了怎么办?”

    杜恪辰于是问她:“你怎么抱平安的?”

    “没抱过。”

    平安见父亲神情复杂,便又安慰他:“父皇也别太担心,儿臣听外祖父说过,外祖母也是这般教导母后的,所以才养成母后这般张扬又懒散的性子。”

    简而言之,云氏的教育都是这样的。

    “还有之后都是外祖亲自带大母后,母后才有所改变。但也是因为外祖太早把尚书府交到母后手上,才又养成母后霸道不可一世的性子。”

    钱若水掌家的时候也才八岁,既要拿捏那些精明的姨娘,又要事事处置得当,不霸道不张扬是不可能的。

    “其实父皇还是担心留母后一个人,不希望平安太独立,这样母后才会有牵挂。”平安一语道破天机。

    杜恪辰很没面子,抬手一记爆栗,“记住你只是六岁的孩子。”

    “儿臣还是皇帝呢!”平安嫌弃地躲开他的魔爪,“儿臣会学着开始不懂事,让母后操碎了心。”

    杜恪辰很满意地点头,“知道就好,不过不要做得太过了。”

    平安托了腮,开始讨价还价,“要儿臣这么做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儿臣有一件事要父皇成全。”

    杜恪辰挑眉,“小子,学会讲条件了?”

    平安道:“儿臣以后的婚事要自己做主。”

    他哈哈大笑,“你才多大就操心你的婚事了,也不害臊。”

    “儿臣的婚事是国家大事。”平安握紧拳头,“可儿臣还是能有自主权,不能让母后做主。”

    杜恪辰想了一下,觉得甚有道理,“好吧,父皇答应你就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