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王者-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丫头性子倔强,也不知道今晚会不会让我进门啊?“萧云暗暗想,还是提着灯笼走到了门前,没有伸手敲门,而是轻轻推了推门,木门发出古老声响,被推了开来,嘻嘻,这两个丫头果然是心疼自家相公啊。萧云嘀咕了两声,迅速的瞟了一眼左右,一闪身便钻了进去。
“谁?”屋内一个声音故作惊讶问了声。
“嘻嘻,宝贝,还有谁啊,自家相公呗?”萧云舔着舌头快步走了过去,因为借着灯光,他早已看见了香榻上的两个人儿已洗剥干净,一脸笑意的看着他走来,也不知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见他走来,小郡主的一双秋水般的眸子盈盈的扫了他一眼,那眼中满是妩媚,而一旁的谢兰兰则是伸出一双粉嫩的藕臂,沿着小嘴轻轻一笑,跟着伸了一个懒腰,挺拔的酥胸,曼妙的曲线,白皙的肌肤、盈盈一握的小蛮腰,还有那躲在被窝里,却若隐若现的翘臀,很完美的展现了出来,在昏黄灯光的映衬下,让这两具体态丰盈的娇躯,披上了一层神秘,更加激发起男人的yu望。
萧云的呼吸再也忍不住急促了起来,粗重的气息迅速在方家蔓延开来。
“你来做什么?”小郡主一脸得意的笑道。
“嘿嘿,来做什么,一个男人,两个女人,黑灯瞎火,还能做些什么,当然是做些研究啊?”萧云双眼开始充满了yu火,一步一步的走近。
“不要脸——谁让你进来了,快出去?“
“嘿嘿,我出去你们可舍得?“萧云没有丝毫退缩的一丝,继续走向榻上。
skbshge
第1404章家有饿虎()
“哼,都一年了,不舍得也舍得了?“小郡主笑道。
“是么,可我舍不得啊?”话音一落,萧大人再也忍不住了,大叫了声,如一头猛虎般扑上了香榻。
“啊——讨厌,谁让你上来了?”两个女子的惊呼声。
萧大人浑然不理,如猛虎扑食一般扑到两个女子中间,一左一右很熟练的露了个结实,两只大手很迅速的抓住了那一对波涛,用力的揉捏起来,那两点猩红,被他用两根手指夹在了手心里,轻轻黏动着。
小郡主、谢兰兰顿时如同被人抓住了命脉一般,迅速的瘫软了下来,跌入了萧大人的怀里,两抹红晕迅速浮上了两人那吹弹得破的脸颊,半开半阖的小嘴,吐气如兰,充斥着萧云的鼻息,让他一阵心猿意马不已。
“春宵一刻值千金啊,再浪费时间,老天爷也不答应啊?”
“敏儿我的宝贝,兰儿,我的心肝,你家相公来了!”萧大人大呼了两声,将身下的那把锋利得不能再锋利的凶器用力的挺了上去。
灯光下,三人迅速嬉笑成了一团,也不知是谁按倒了睡,只看到打闹了一阵后,三人慢慢合成了一个身影,在锦被里来回的翻滚,低低的shen吟,如一泉清澈的小河,涓涓而流。
许久,许久,小河不再涓涓而流,仿佛是积蓄了多年山洪,迅速爆发,一阵一阵呼啸声,迅速在整个府邸传荡。
很久后,小河不见了,山洪也不见了,一切恢复了夜色的寂静。
……………………
一夜huan乐,直到天亮之时,萧云才迷迷糊糊睡了过去,正迷迷糊糊睡得正香,忽觉一只小手轻轻的推动自己:“相公,醒醒,醒醒!”
萧云迷迷糊糊转醒了过来,伸手在身旁小郡主xiong前摸了一把,含糊道:“敏儿,这天不是才黑么,怎么着,昨晚你没吃饱,想趁着兰儿睡着了,再来一次?”
小郡主俏脸通红,推了一把,扑哧一笑,道:“你胡说什么,若是让兰儿妹妹听见了,指不定认为我这姐姐多么放荡呢?”
萧云含含糊糊的道:“放荡点好啊,你家相公最喜欢那些浪dang女了?”
“去你的?”小郡主唾了一口道:“我听门外有人敲门,听声音好像是徐管家,敲了好几遍,好像有什么急事?“
萧云一愣,徐管家一直沉稳干练,若没有大事,今晚是绝对不会来打扰自己的,莫非是有大事?“
心中有了疑惑,凝神细细听了几声,外堂果然咚咚咚几声,然后一个轻轻的声音唤道:“老爷,老爷,朝廷来人了?“
这个朝廷,自然是吴王府邸的人了,萧云更是心惊,套上了一件小衣,跟着一跃而起,心中感叹“昨晚战斗了一夜,还是这么生龙活虎,这体力不服也不行啊?“
抓了衣袍,就着灯光匆匆到了外屋打开房门,只见一头白发的徐管家站在门外,头上竟有些露水,看摸样是站了不少时候,手中提着盏灯笼,一见萧云出来,忙迎了上去道:“老爷,朝廷来人了?“
萧云心中虽然有些慌乱,但他从后世得知,朱元璋大杀功臣是从建立明朝以后,在吴王期间,他还没动杀机,倒也不是如何的慌乱,压着声音问:“来了多少人?“
“一个人?“徐管家颤声道。
“哦!“萧云点了点头,心中的那份不安登时放了下来,要抓人觉得不会一个人,自己好歹也是个忠勇将军,得有点场面,少说也要百来号人吧?
“人呢?“
徐管家道:“他让老奴来请老爷,自己却在门外站着,老奴让他进了客厅,给他泡上了茶水,这会儿指不定在客厅喝茶呢?“
“走,去看看?“萧云拉好房门随在徐管家身后,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向客厅走去,萧云的府邸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两人约莫转悠了一盏茶的功夫,便到了客厅,两人刚刚走到门口,里边走出一个人来,对着萧云一抱拳道:”将军,你总算出来了?“语气带着焦急。
萧云定睛一看,只见来人头戴管帽,身穿圆领窄袖的长袍,腰系宽带,腰间别着一把弯刀,魁梧的身姿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极为高大。
“毛兄弟,怎么是你?“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毛骧。
毛骧抱拳道:“将军快快换衣裳,随我上朝?“
“上朝?”萧云一愣,不明白何意。
毛骧忙解释道:“今日吴王早朝,要商议立世子之事,二来也要商议张士诚求和之事,吴王让我特来请你上早朝?“
“早朝,娘的,这早朝也太早了一些吧?“萧云暗自嘀咕了声,不再多言,对于朱元璋他比谁都了解,忙让徐管家拿来朝服,穿戴整齐后,随毛骧出了府邸。
朱元璋在金陵称吴王,建百官,不久即行朝会。'朝会的举行,标志着一度依附于龙凤政权的“吴国”向独立自主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此后一直明朝一直延续朱元璋初开之际上朝,好处不言而喻:“一则圣躬志虑清明,二则朝廷气象严肃,三则侍从宿卫得免疲倦,可以整饬朝仪,四则文武百官不致懈弛,可以理办政务,五则钟声有节,可以一都市之听闻,六则引奏有期,可以耸外夷之瞻仰。一举而众美成具,天下必将称颂圣明”。
萧云随着毛骧一路飞奔而去,天色尚未大明,两人便赶到了无门。
午门自吴王新宫建好后,就一直做了紫禁城的正门,辟有三阙,中为御道,不常启,左右二阙供当值将军及宿卫执杖旗校人等出入;左右两掖各开一门,称为左、右掖门,为百官入朝之门。午门上楼名“五凤”设朝钟朝鼓,由钟鼓司宦官掌管。
skbshge
第1405章上早朝()
萧云还是头一次上朝,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好在毛骧熟悉这一切,将他引领到无门前,然后告诉他等站在门内太监呼喊,钟鼓响彻三通响后,便可入了午门。
萧云一一记在心里,果然不多久,上朝的文武百官,以李善长、徐达,打头,身后是刘伯温,常遇春,一行人少说也有五六十人,浩浩荡荡的一阵风似的赶来,人人衣甲鲜明,仪仗整齐。说不出的气派。
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人看到了萧云后,先是微微一愕,随后三人面露喜色,尤其是常遇春更是哈哈大笑:“萧老弟,你果然是没死啊,我还以为你这一次活不了呢?你小子果然命大啊?”
这种亲切的笑声,让萧云涌起莫名的感动,这个当初一介流寇的汉子,如今是大杀四方的天下名将,却依然记挂着自己,这种被人记挂的感觉无疑是不错。
几人站着说了一会儿,便听得朝钟响起,众人登时在门外站定朝钟响过后,文武百官按照将军、近侍官员、公侯驸马伯、五府六部、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的先后顺序鱼贯进门,一些太监和仪礼司官员站在路边,如夜猫子一样,瞪大着双眼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睛的家伙乱了职位,乱了礼仪。
萧云是忠勇将军,官职也算是个大官,刚才他已经得过毛骧指示,跟着徐达常遇春身后,这会儿也不客气,径自站了过去,跟着大队人马进入城门,一个小太监看到萧云后,拉了一下他的衣袖,将一个牙牌递给了他,萧云迷迷糊糊一看,竟然是一块呈牙质,呈椭圆形,长7。5厘米,宽6。5厘米,正面上雕句云纹,下刻“忠勇大将军萧云”七个字;背面四周雕双螭,中刻“龙凤十一年”五个大字。刚接过牙牌,便听得一阵唏嘘声,更多的是羡慕。听得他一脸的奇怪,受到后世古代电视剧影响,那些官员无不是人人手持一块牙牌,在朝中要说话之时,从人群里站出来,先将牙牌一亮,然后才说正事。其实这是后世的电视剧的误导,朝参官佩带牙牌,是明代专属之物。前朝官员出入禁闼,是不佩牙牌的,如“唐时百官,随身鱼符左一右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皆盛以袋”。鱼符又称“鱼袋”,“为金为银,以别等威”。清代官员上朝,也不用牙牌。邱嘉穗撰《东山草堂迩言》,谓清“因前明之制,凡朝参官给牙牌悬于腰间以通禁门”,四库馆臣即称之为“草野传闻之语”。明代京官在迁除之后,即须更换牙牌,由本衙门开具加印手本,送礼部备照,然后到尚宝司关领牙牌。转官时,仍应将原牌缴还礼部。由于牙牌关系到内府关防重事,所以洪武十六年“增朝参牙牌律”。凡毁坏牙牌的,依律当杖,但一般都是“输赎还职”(即交纳罚款,免杖)。到了洪武十一年,“始制牙牌给文武朝臣。其制以象牙为之,刻官称于上,凡朝参佩以出入,有不佩者门者却之,私相借者,论如律;有故则纳之内府,其在外来朝百司官无牌者则于各门附名以入。”简言之,朝参牙牌就是为方便京官上朝(朝参),出入禁城而设,其用途就是“专主关防出入”。所以牙牌,在明朝后,“自宰辅至小官,任京师者俱有之”,乃为任官京朝者标志、容光之物。当时有一则谐语,道:“外任官与京职官相遇,外任官曰:‘我爱京官有牙牌。’京官曰:“我又爱外任有排衙。京官职事闲散,虽然不必如地方官每日排衙理事,但须日日赶赴内府参加朝参,故人人都佩带朝参牙牌。这也算是明朝的一种特色。这些萧云自然不知道。
怎么这些人一脸的羡慕神色,不由得好奇,大着胆子望了一眼身后,只见除了刘伯温,邓愈、李文忠、冯国胜几个人手中持有牙牌之外,其余众人多是两手空空,目光望着他手中的牙牌露出渴望的神色。
“娘的,这不对啊,应该人人有牙牌才是,不是说预朝官员称为朝参官,皆佩牙牌么,怎么这么多人没有啊?这个不会是伪造的吧?”萧云暗自嘀咕。
走在一旁的常遇春似乎看出他的心中的疑惑,贴过来的低声道:“这牙牌乃吴王命人特制的,视有勇敢杀敌者,即与阵中授予牙牌,作为升赏的凭证,不是人人都有的?”
“不是人人都有的?”这一下萧云知道为什么这些人双眼放光,一脸的羡慕,原来这小小的一块牙牌还需要在战场上用战功,用性命换来的,这朱重八果然会做生意啊,这么一块破牙牌,就收买了不少人心啊。
进了午门就可以看到了皇城了,前面太监引领文官由左掖门,武官由右掖门进入大内,在金水桥南依品级序立,太监鸣鞭之后,各司官员陆续过桥,诣奉天门丹墀之下,左右站定。
待吴王摆架后,再鸣鞭,有人高呼“觐见”,文武大臣行一拜三叩礼,算是入朝了。
往常吴王早朝,无非是处理一些江南一带的琐事,盘粮、建言、决囚、开设衙门,以及灾异、雨泽、囚数等类奏事项,重要的大事,涉及军中机密事务及对张士诚、鞑子朝廷用兵等要事,允许私下奏告,不必在朝堂上多说,更多的时候是朱元璋另行安排。
但今日这件大事,是必须在早朝上昭告天下的。
群臣中,不少人早已得知了消息,心中自然有数,但也有不少人没收到消息,这会儿不免细细盘问起来,文武三五成群,私下低低细语,这个说吴王的世子会是长子朱标、也有人说会是次子朱樉,和三子朱棡,却是极少人听到有人说起第四子朱棣。
skbshge
第1406章世子朱标()
萧云一直不动声色的听这些议论,本以为有几个慧眼识珠的人会说起那位后来的永乐大帝,哪知道站了大半天,仍没听一个人说起,便是后世对朱棣极为看重的徐达等武将也无人提起。
“看来真主总是被人埋没啊?“萧云感叹了一番,倒也不在意,因为他知道,今日这个世子殿下,一定不会出现在朱棣的身上,就是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
百官议论了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萧云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便听得一个太监尖着桑声喊道;”早朝开始!“
一百多号人,迅速分成了两队,按品级依次排列,站在了金銮殿的左右两侧。
萧云站在了常遇春身后,所占的位置,恰好有一个朱漆大柱子,也不管有没有人看到,身子一侧,靠了上去,借着柱子挡住,他这才打量起这金銮殿来,朱元璋一声对明朝的皇城修建大为耗费了时间,便是这座皇城,曾经多次修建,这金銮殿虽是刚刚修建,却极为宽阔,整个金銮殿广三十丈,深十五丈云,整个庙堂少说也能容纳万余人,上盖琉璃金瓦,双檐重脊,雕梁画栋,朱漆描金雕花的门窗,在阳光下发出熠熠光芒,站在这里向身后望去,金陵城池的一切街道尽收眼底。
离朱元璋上早朝还有一会儿,这时候朱元璋那还没有后来那股气势,朝廷之上的气氛还是很活跃,不少人低低议论今日早朝将要说道世子一事情,声音不大,却也极为热闹,整个人群里,萧云一言不发,目光却落在了刚刚走进来的一群人之中,这一群人,多是少年。
萧云一直在打量金銮殿,最先看到走进来的这群少年,也数十人之多,大的不过十一二岁,小的竟六七岁的模样,人人一身黄色朝服,在为首的少年带领下,缓缓走上了金銮殿,人人从容不迫。
萧云的目光很自然的被这数十个孩子给吸引了,从他们走出来的那一刻,他的目光就尾随着这十几个可以称作小孩子身上。
”看,是长子朱标,次子朱樉,朱棡,还有朱棣?”人群里也不知谁叫了声。
原本议论各个文成武将纷纷扭过头,看向了正走过来的一群少年郎。
听得这一声惊叫,萧云才知道这数十个少年郎,原来是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一生生命力极为旺盛,留下了二十六儿子,这些人便是后来的明朝藩王,大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学刘邦大肆屠杀功臣,昔日的兄弟,文臣武将杀光后,这二十六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之外,还有就是生下了一个月便死,不曾受封的朱楠之外,其余的二十四个儿子,都在后来被朱元璋封王,并且在不久的将来,被朱元璋安置在大明朝最重要的据点,秦王朱樉驻在西安;晋王朱棡,驻在太原;庆王朱檹驻在甘肃庆阳;肃王朱楧,驻在甘州,其后移驻兰州;谷王朱橞,驻在宣化府;宁土朱权,驻在大宁;辽王朱植,驻在广宁。燕王朱棣驻守北平。可以说,就是这些藩王影响了后来的大明。
萧云的目光并没有落在第四个儿子朱棣上,而是最直接的将目光移到了走在最前面的一个少年身上,那少年头戴红缨,身着一袭黄色朝服,腰间系着一块紫玉,脸色有些苍白,目光沉稳,清澈如水,嘴角两片厚厚的嘴唇,微微抿在一起,透着他的仁厚与善良。
“他便是朱标么?这个一直生活在无奈和等待之中,至死也未获得自我作主、实现君临天下的朱标么?”萧云微微一叹,目光望上了,便再也难以移开。
朱标出生在攻占太平府的军旅之中,长子的出世,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得报后,元璋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兴奋之馀,也对儿子抱以极大的希望。稍长,便让其拜宋濂等名儒为师,接受教育。
大明王朝刚刚建立,朱标亦被立为太子,从而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五年的储君生涯。为了训练出理想的继承人,能干的守成之君,朱元璋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建国后,广聘名儒,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才俊青年伴读。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除了让太子诵习儒家经典,又专门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作太子宾客和太子谕德,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都让他一一学了遍,对于这个长子,朱元璋是给予了深深的希望,从后世的种种来看,朱标也不负朱元璋的期望,他生性聪颖、心底善良,对于朱元璋的细心教会,尽心受教,对宋濂等人言必称师。长大后,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对民生也很是关怀。史籍中多称他:“为人友爱”、“孝友仁慈,出于至性”。方孝孺曾称颂他:“三朝兼庶政,仁孝感婴孩。”“懿文光典册,善美过昭明。”这虽不无溢美之词,但不得不说是一定的事实。
他的善良,仁慈,使得他在后来朱元璋一次一次的竖起屠刀之时,敢于上前之言,洪武初年,朱元璋要大杀功臣,是他冒着生命对着朱元璋说“陛下杀人太多,恐伤了和气。”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要教训兄弟秦王,是他查明事实真相。朱标巡视归来后,献陕西地图,又替秦王说了一些好话,朱元璋才放朱樉回西安。
朱元璋要杀宋濂,是他规劝朱元璋放了自己的老师,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不是一个好太子呢?”
skbshge
第1407章立储()
这一年来,朱标不断的学习儒家经典,跟着老师宋濂学习写文章,他是一个认真的人,也是一个好学的人,终日的忙碌,使得这个才有十一岁王子,根本没机会来参加朝会,但今天他必须来,因为昨晚父王告诉他,今天是立储的大日子,他必须要在场。父王的话他不敢不听,所以他来了。
此时,他站在李善长的右侧,脸上看不出喜色,也看不出任何的怒色,竟是十二分的平静,仿佛今日这场立储的大事,与他没有半点关系。
“吴王殿下驾到!”
殿中李公公一挥浮尘,尖着嗓音一阵叫唤,白来位文武百官,以李善长、徐达为首,纷纷收拾心神,弓着身子耐心等候,刚才的议论之声,霎时间去了干干净净,仿佛根本没发生一般,大殿里鸦雀无声,静得连一根针都能听得见。
“我ri啊,这朱重八架子还不是一般的大,这气势,还真不是北京的那个鞑子皇帝能比的?”萧云心中嘀咕了声,也收起了斜靠在朱漆的姿势,也学着前面常遇春一样,见手中的牙牌捏着正前方,微微弓着身子,一副正禁微听的模样。
“当!当!当!”
钟鼓响过三声后,三十多个侍卫分别从两侧进入,紧跟着校尉五百人人鱼贯而入,人人单手按腰刀,唯有极少两个举着华盖,跟着朱元璋身后,其他众人分成两队,三个五个宫娥跟着身后,手持宫扇、罗盖,拥护着朱元璋坐上龙椅。
今天的早朝是立储大事,朱元璋也没穿寻常服饰,一身黄色滚龙裘,头戴天子衮冕,一脸威严的扫视一下群臣,方才坐上龙椅。
待朱元璋坐定后,群臣以李善长、徐达为首,一齐躬身道:“吴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脸上没任何表情,迅速的扫视了一眼大殿,才从鼻腔里发出“嗯“的声,一摆手道:“众爱卿平身!”
“谢吴王殿下!“
百官纷纷躬身行礼站起,趁着这档口,萧云重新回到了刚才的大柱子前,眯着双眼闭目养神起来,昨晚轮番动用了春宫另外三十六式的十二式,直到天亮才眯了一会儿,这会儿的确困得厉害。
朱元璋再一次扫视了群臣,最终的目光却穿过众人,落在了朱标的脸上,原先威严的脸庞,微微露出一丝慈父的笑容:“标儿最近诵读的书籍给父王说说?“
“是!“朱标上前道:”儿臣最近所读书籍有三,一读《周礼》《礼记》《论语》《孝经》。知晓叙君臣之义、上下之位、父母之道、长幼之序,二读《尚书》《春秋》《汉书》《资治通鉴》,知历代治乱兴衰;成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