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王者-第4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母之道、长幼之序,二读《尚书》《春秋》《汉书》《资治通鉴》,知历代治乱兴衰;成败得失之理,三读《老子》《六韬》《管子》《商君书》《申子》《韩非子》。记国君御天下之术、治国用兵之道……?“
朱标这一系话一出,不禁朱元璋连连点头,便是一干文臣武将也有不少人点头不止。
“看模样的确是下了一番功夫啊?“萧云望着一脸诚恳的朱标心道。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点了点头,道:“标儿能知道这些父王心中大慰,书上乃圣人之言,自然没错,不过父王能从一介布衣有了今日一片基业,除了苦读圣贤之书之外,更多是体察民情,父王要你谨记,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你生长富贵,习于安乐。除饱读圣贤诗书之物,更当遍访民情,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以知我创业的不易。”
“儿臣谨记!”朱标应了声道。
朱元璋慈爱的看了一眼朱标,继续道:“父王要你记住,为君者要每日和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告,学习办事,要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我从作吴王以来,从没偷过懒,一切事务,惟恐处理得有毫发不当,有负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这是你天天看见的。你能够学我,照著办,才能保得住基业。”
“儿臣明白!“朱标恭恭敬敬的应了声。声音不大,却也坚定。
“嗯!“朱元璋点了点头,这才收回了目光,望了一眼四方,道:”今日早朝,有重大朝政与众位爱卿商议,此事事关我金陵国运,事关我金陵心衰,孤王望诸位爱卿好生商议,一便孤王做出正确的决定!
“吴王英明!”众人齐赞了声。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李善长的脸上道:“李大人,开始吧?”
“是!”李善长躬身从右侧文臣第一的位置站了出来,恭敬的应了声,朗声道:“诸位,我金陵自殿下率领攻打一来,随后剿灭陈友谅,诛张士诚与平江,前些时日,江浙一带的方国珍也送上了降表,如今的金陵城已俨然一国,常言道,有国莫先,自昔哲后,降及近代,莫不立储树嫡,守器承祧。元良储嗣,不可久虚,今诸位王子已长,该当立下国之根本!微臣李善长,凑请吴王殿下,请早立世子!“
李善长话音一落,朱元璋一双杀气腾腾的三角眼在人群迅速的扫了一眼,沉着脸道:“对于立储一事,诸位爱卿有何意见?”
众人除了几个心腹之人知晓朱元璋的心意之外,其余众人并不知道这位吴王心底是什么意思,二十几个儿子,长子朱标,次子朱慡、三子朱棡都是马皇后所生,朱标温厚仁慈,次子朱慡、三子朱棡英勇神武,三人都是不错的人选,听说那四子朱棣,虽然是硕妃所出,但也聪明伶俐,也可作为储君的对象之一。群臣不知朱元璋的心意,一时都不敢贸然发言。
skbshge
第1408章立储②()
殿堂之上,沉默了一阵,文人之中,一人大着胆子站了出来,对着朱元璋微微做了一辑,恭恭敬敬的道:“回禀殿下,依微臣愚见,我金陵虽先后灭了陈友谅,挫败了张士诚,拥有了大半个江南,但张士诚实力犹存,且方国珍、陈友定、明玉珍仍旧对我金陵虎视眈眈,此时商谈立储尚且言之过早,待他日殿下,一统江南,直捣黄龙,驱逐鞑虏,光伏我汉人江山,殿下做了一番开国君主,再立储君也不算晚?“
萧云早已知道了朱元璋属意朱标,立世子不过是走一个过程而已,本以为李善长话音一落,众人必定附议,那知道刚才朱元璋对朱标的那一番话都白说了,这个不开眼的人,竟当面反对朱元璋,不免好奇的想瞧一瞧这说话之人是何妨人物。
侧过目光一看,只见站在汤和身后是一个身材魁梧,浓眉大眼,手中攒着一块牙牌汉子,萧云只看了一眼,便知道此人是谁了,骠骑卫指挥使陆仲享。这陆仲享早年为乱兵所掠,父母俱亡,参加朱元璋军,渡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定集庆(今江苏南京),授左翼统军元帅。出征陈友谅时,以功进骠骑卫指挥使,对朱元璋极为忠心,这次在攻打张士诚之时,立下战功不少,身受朱元璋器重,这时见群臣无人言语,便大着胆子上前说了一番。
朱元璋脸上神色不变,只是象征性的点了一下头,看了一眼左右:“陆将军建议,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话音一落,这一次右侧从武将群中冒出一个人来,微微一抱拳道:“陆大人之言既有道理,如今江南局势尚未安定,鞑子势力尚存,这时若是立下了世子,不免引起了鞑子警惕,只怕与我江南局势不利?还望殿下三思?“
这人萧云在鄱阳湖就认识,这人与常遇春同名,姓郑,濠州人算是朱元璋的同乡,其与兄弟郑遇霖都以勇力而著名,后郑遇霖与乡人有矛盾,要杀对方,郑遇春出面调停才得以解决。后众人认为郑遇春为贤才。朱元璋攻下滁州时候,以其兄郑遇霖为先锋,攻下数寨,郑遇春也因功升任总管。后攻打芜湖时,郑遇霖战死,郑遇春则帅领其众,后累功获左翼元帅。之后平定陈友谅,身先士卒,却从不自己表彰功劳,朱元璋感到奇异。后攻下六安,担任六安卫指挥佥事,与胡惟庸交好。
有了这两个官职不算大,却也不小的人物说话,那些毫无主见的官僚,这时纷纷点头应声,这个说吴王殿下正值春秋鼎盛,不易太早立下世子,另一个说,吴王殿下儿子还太小,还需磨练两年,一时将原先安静的气氛渲染的十分热闹,唯独不见李善长,徐达、刘伯温、常遇春说话。
萧云早已知道了这场结局,对于这些争吵,一脸的漠然,也不鄙视,也不看好,这些人这么做,也不全是为了私心,更多的是为了江南大局,如今的金陵,形势一片大好,谁也不希望在引起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万一鞑子与张士诚联合,金陵城如今的势力虽强大,却也难以对付张士诚与鞑子的联合攻击了。
萧云看了看龙椅上的朱元璋,见他脸上古井不波,既看不出高兴,也看不出不满,两眼射出的光芒却足以震慑全场。
他慢慢移动目光,凌厉的目光仿佛一头饿虎,在寻找猎物一般,从徐达,李善长、刘伯温的脸上扫过,沉吟了片刻,目光望了一眼刘伯温道:“刘先生,依你之见,孤王该不该立储君?“
一听这话,原先还争吵的群臣登时安静了下来,目光纷纷望向刘伯温,最近几次大战,刘伯温每一次料敌先机,让那些武将很是畏惧这个一派仙风道骨的读书人,每个人看他似乎看到了当年诸葛孔明的影子。
便是文人也要多看几眼,这人不仅运筹帷幄厉害,便是写文章也是厉害的紧,最近金陵人人诵读《郁离子》,声名着实大的厉害。是以人人目光望向刘伯温。
朱元璋的那点心思他早在来金陵之前就看的一清二楚,一个能奉行九字真言的男人,一个能从一贫如洗,一无所有,效仿汉高祖刘邦礼贤下士的男人,难道仅仅是图一个江南么,不,江南不过是他第一步,他要的是整个天下。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才是这个男人要的。今日立储,不过是昭告天下,朱元璋要一统天下而已!”
听了朱元璋的询问,刘伯温站了出来,沉吟了一会儿,道:“世间万物,皆有根本,国之储君,国家根本,国无储君朝纲不稳,无储君民心不定,无储君天下不固。微臣恳请殿下,早立根本,已安天下、已安民心!”
“不错,要早立储君!”刘伯温话音一落,忽然一个声音附和,众人循声一望,不是萧云还有谁。这种不要钱的马屁,自然不能错过,虽然朱标不是未来的皇帝,但好歹也做二十五年的储君,而且他还知道,后来的朱元璋只听两个人的话,一个是马皇后,另一个就是这个还只有十一岁的孩子。但这一点就够了。
“始皇帝乃千秋一帝,当年秦始皇迟迟不立国之根本,以至秦一统六国后,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密谋下,胡亥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对其他众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残忍有加,毫无人性。
skbshge
第1409章立嫡立长()
胡亥屠杀自己兄弟最残忍将十二个兄弟处死。另一次在杜邮(现在陕西咸阳东)又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碾死,刑场惨不忍睹。将闾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终也被逼自尽。他们三个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稳,胡亥找不出什么罪名陷害,就关在了宫内。等其他许多的兄弟被杀后,赵高派人逼他们自尽,将闾他们对来人说:“宫廷中的礼节,我们没有任何过错。朝廷规定的礼制,我们也没有违背,听命应对,我们更没有一点过失,为什么说我们不是国家忠臣,却要我们自裁?”来人答道:“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被定罪处死,我只是奉命行事。”将闾三人相对而泣,最后引剑自刎。这可是血一般事实,眼下江南局势不稳,更该早早立下国之根本,好固国之根本,故此,微臣萧云恳请殿下早立世子一固国之根本,安金陵臣民之心?“萧云一副慷慨激昂模样,让一旁的刘伯温看得好笑,心道:”这个萧兄弟,果然会看准机会啊?“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目光柔和了许多,扫视群臣道:“对于忠勇大将军之言,诸位可有话说?“
众人互相打量着,算是摸出了一点朱元璋的心思,见风使舵极快的李善长,早已听懂了朱元璋的话头,刚才不说,不过是不想枪大出头鸟而已,他如今已经坐上了右相国的官位,可不仅仅是为了吴王一人,他要任用官吏,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他还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他掌管,手下更是有有少史、征事、西曹、东曹、奏曹、集曹、议曹等机构,分管官吏迁除、郡国事务、章奏谋议、征集租谷等事,要权衡的官员不少,一旦被吴王辱骂,这些趋炎附势的人,少不了要在心中鄙视他,那就少了宰相的威严,所以他先前并不为所动。
这会儿听萧云一番言语,知道是时候出头了,再不出头只怕朱元璋要不高兴了,他今日要立下储君,昭告天下,让世人,他朱元璋现在已经不早是昔日的皇觉寺的和尚,要饭的放牛娃,而是吴王殿下,将来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皇帝。
他仔细筹措了一下,便躬身下去,对着朱元璋道:“殿下,微臣以为刘军师,萧将军之言极有道理,储君乃国之根本,不可不立,昔年始皇帝正是不早早立下储君,才让秦国二世而亡,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便立嫡长子为太子,举国欢舞,如今殿下虽没一统天下,但江南陈友谅已灭,张士诚不足为虑,鞑子皇帝荒淫无道,这天下用不了多久,便能被殿下所取,此时立下世子,最合适不过,再者,殿下长子已年过十一,的确可以立下国家储君。“
李善长是右相国,文官之首,众人向来一他为首,再者,他这一番言语说得有理有据,的确是大有道理,一些攀附在他身旁的官员,那还不摇旗呐喊,霎时间分成两派的局面,登时化干戈为玉帛,一直附议早立储君。
朱元璋一直古波不井的脸上,露出了缓和的神色,目光扫了一眼朱标,沉吟了片刻后,再一次扫视群臣问道:“依诸位爱卿所言,储君乃国之根本,不可不立,孤共有七子(其他的藩王都还没出生),最小以有三岁,最大标儿已十二岁,依诸位爱卿看,这储君人选,该选谁合适呢?”
萧云暗叹朱元璋狡诈,明明已经有了计较,偏偏还要询问,只要不是傻子,谁都能看得出,你不会把皇位丢给一个三岁的孩童了,这人选还要说么?“
萧云看了一眼恭恭敬敬的立在殿下的朱标,这个不大的汉子,脸上古波不惊,没看出半分喜色,也没看出半分不喜,心想,果然是朱元璋的种啊,还真有些太极高手的风范。
朱元璋话音一落,刘伯温上前做了一辑,躬身道:“自汉朝以来,‘国之储君’立嫡立长。凡朝廷无皇,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依微臣看,大王子朱标乃王妃马氏所出,且为人友爱”、“孝友仁慈,出于至性”。似这等温文儒雅,慈仁殷勤的王子,立为国之储君,可安天下、安民心,确保国统万载千秋,是以,微臣以为当立大王子朱标为储君!“
“微臣附议!“萧云不落下风的喊了一声,这可是不要钱的好事啊,不做的话,那就太没天理了!
不少人见风使舵,揣摩出一点意味的文臣武将也纷纷上前吆喝表同意。
一时大殿里再一次热闹的了起来。
朱元璋目光闪烁,看不出他心中所想,只是将目光有意无意的扫了一眼常遇春,沉声道:“常元帅,依你之见如何?“
朱元璋这么问,是动了一点小心思,立朱标为世子,他自然是一千一万个愿意,只是文臣大多点了头,而武将却无人应声,多少让朱元璋有点不舒服,他对朱标寄予厚望,自然希望得到文臣武将的拥戴,所以才在刘伯温、萧云的提议下,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问向了常遇春。
skbshge
第1410章苏州求和()
常遇春自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如今是军中与徐达并肩的二号大将,在军中威信极高,有他一句话军中自然无人敢异议了。再者,朱元璋与常遇春结成了联姻,那就是将来,朱标的要娶常遇春的长女,单是这一点就足够了。
常遇春能在短短数年爬上这个位置,除了不但立下赫赫战功之外,也不是一个蠢人,听了朱元璋这么问,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他并没有急着应答,而是沉思了片刻,才上前抱拳道:“大王子乃马王妃嫡出,符合立嫡之说,故此,大王子当为储君!”
“不错,立嫡立长,那祖宗道统所在!”李善长一锤定音的道。
听了这一句话,萧云就知道今天朱标的世子就算是确定了,立嫡立长,道统所在!他不知道这有何种意义,却知道他的力量所在。
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就是王位的继承人必须自己的嫡亲长子,不管他是否贤能。王位的继承人首先应该是国君的嫡亲儿子,在国君的众位儿子中间,以年龄的长幼来定由谁来继承。“立子以贵不以长”的意思是:王位的继承人都是自己嫡亲的儿子,但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并且可能王后的儿子不是长子,这时就有“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一条来确定继承人:王位的继承人必须是妻所生的长子。如果哥哥的母亲为妾(妃嫔),但弟弟的母亲为妻(王后),只要有妻(王后)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妃嫔)的儿子为太子。如妻(王后)没有儿子,就只能立妾的儿子(在这中间仍然以妾中较为贵的一人的儿子为太子),不管其年龄如何。历史上的商纣王就依据此规定,当上国君的。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法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
李善长这话一出,萧云就知道大局已定了,这句话的分量,比起后世名人语录还要厉害得多,果然朝廷不少人开始呼喊了起来。
这些虽然对大局已定局面来说,无疑是多余的,但能收到这个效果也的确不错,至少朱元璋算是满意了,他眯着双眼看了一眼朱标,目光柔和,沉吟了许久,道:“孤子朱标,马氏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世子,自今日起昭告天下!”
“吴王英明!”群臣一阵呼唤,声势也极为吓人。
萧云也装模作样的抱拳行了一礼,眼角的余光瞟了一眼朱标,这个十一岁的孩子,略显苍白的脸上没有露出任何的表情,只是温顺的朝朱元璋做了一辑。看得萧云心头一叹,或许,他不做世子会更好。
心头的一等一的大事别解决了,朱元璋一双三角眼算是露出了一丝笑意,对着群臣微微点了点头,大殿上也是一片祥和的气氛。
好一会儿,朱元璋才摆了摆手,略带喧闹的声音立即安静了下来:“今日除商议确立世子一事之外,还有一事,与张士诚有关,据孤昨晚收到的消息,张士诚得知自己湖州、嘉兴、杭州尽失,独余尺寸之地。虽誓死拒敌,却也怕我大军压境,特意遣送使者送上和书,想投诚孤王——?“
朱元璋此言一落,刚刚安静的金銮殿,再一次响起一阵喧哗,这件事可以说比立世子要大得多了,如今的张士诚连番的溃败,往日这家伙,北占泰州、高邮、淮安、濠州、泗州(今江苏盱眙),直至济宁(今山东济宁),南占湖州,西到杭州、绍兴,东边到海。整个势力范围,沿东海北部海岸和黄海南部海岸,呈一个长方形地带,足有二千余里。想不到才一年多的功夫,紧紧只有一个平江,让人唏嘘之余,不免生出了痛打落水狗的念头,众臣交头接耳纷纷议论了起来。
“徐将军,你平日与张士诚交战最多,这件事,你怎么看,其中可有诡异?”朱元璋望着徐达问,对于这个昔日一起长大的伙伴,曾经为自己一命换命的兄弟,他由衷的信任。
徐达思索了一会儿,上前道:“殿下,张士诚当年一十八人起义,据守高邮而称帝,当年脱脱百万大军攻打高邮,此人背水一战,却赢得那一场胜利,足见此人有些血腥,此番前来投诚,恰好是我金陵大军二十万将士即将兵临城下之时,依微臣看,这只怕不是偶然,平江易守难攻,比当年高邮过之而无不及,且城中粮草充盈,将士还有五万,加上这些年张士诚在苏州一带盘踞多年,民心所向,若是不趁机攻下平江,一旦让此人投靠了鞑子,我金陵则是两面受敌,鞑子实力犹存,难以剿灭,倒是与我金陵城局面不利,依微臣看,张士诚投诚一事,需得谨慎对待。”
“娘的,徐达就是徐达,果然谨慎啊?“萧云听了连连点头。
堂上众人也纷纷点头。
朱元璋“嗯“了声,眉头微微皱了一下,扫了一眼群臣,目光落在了刘伯温的脸上,安丰一战,龙湾一战,以及鄱阳湖一战,总算让他见识了这个书生的能耐,说他有诸葛孔明,唐朝魏征之才,一点不是假话。
朱元璋道:“此事,刘先生如何看?“
刘伯温脸上神色淡然,听了朱元璋的问话后,才慢悠悠的道:“徐元帅之言并不道理,平江城池坚固,张士诚盘踞多年,如今不过是失守了杭州、湖州、嘉兴等地,实力虽小了许多,却多了一份必死之心,一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心念,一旦任由平江坐视不理,难保我金陵城不是下一个脱脱,故此,微臣看来,江南一统势在必行,张士诚也罢,方国珍也好,唯有一一诛灭,方可让江南真正一统!”
skbshge
第1411章美男计()
“不错,湖州、嘉州、杭州已破,如今的张士诚不过是惊弓之鸟,收拾他眼下便是最好的时机,一旦让此人回过神来,喘过气来,此人虽没野心,却也是一方枭雄,此时放过他无疑是养虎为患,吴王立志驱除鞑虏,恢复我汉人江山,他日必定挥师北上与鞑子对抗,若是江南不能一统,留下张士诚这个祸害,我相信我大军北上之时,便是张士诚东山再起之时!张士诚现在是不济,可殿下莫要忘记了,昔年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是吞了吴!“早已知道结果的萧云,不待刘伯温话音一落,抢过话头说道,他对什么张士诚可没什么好感,两次都差点没被张士诚给杀了,这会儿能有一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岂能错过。更何况,他根本就不信朱元璋会放过张士诚这么一个枭雄在身边,不赶尽杀绝才怪呢?他这么说,不过是看清楚了形势,趁机拍点马屁而已。
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但这些年也读了不少书,当年越往勾践兵败吴国,返回越国后,”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又”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十年生息,十年修养,终于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灭掉吴国的故事,他自然知道,此时听萧云如此一说,自然明白他的用意,对着他点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